科学家发明的小故事 100字以上 科学家的发明小故事100字

\u79d1\u5b66\u5bb6\u7684\u5c0f\u6545\u4e8b\uff0c100\u5b57\u5de6\u53f3

\u5c0f\u725b\u987f\u628a\u98ce\u8f66\u7684\u673a\u68b0\u539f\u7406\u6478\u900f\u540e\uff0c\u81ea\u6211\u5236\u9020\u4e86\u4e00\u67b6\u78e8\u574a\u7684\u6a21\u578b\uff0c\u4ed6\u5c06\u8001\u9f20\u7ed1\u5728\u4e00\u67b6\u6709\u8f6e\u5b50\u7684\u8e0f\u8f66\u4e0a\uff0c\u7136\u540e\u5728\u8f6e\u5b50\u7684\u524d\u9762\u653e\u4e0a\u4e00\u7c92\u7389\u7c73\uff0c\u521a\u597d\u90a3\u5730\u65b9\u662f\u8001\u9f20\u53ef\u671b\u4e0d\u53ef\u53ca\u7684\u4f4d\u7f6e\u3002\u8001\u9f20\u60f3\u5403\u7389\u7c73\uff0c\u5c31\u4e0d\u65ad\u7684\u8dd1\u52a8\uff0c\u4e8e\u662f\u8f6e\u5b50\u4e0d\u505c\u7684\u8f6c\u52a8\u3002
\u53c8\u4e00\u6b21\u4ed6\u653e\u98ce\u7b5d\u65f6\uff0c\u5728\u7ef3\u5b50\u4e0a\u60ac\u6302\u7740\u5c0f\u706f\uff0c\u591c\u95f4\u6751\u4eba\u770b\u53bb\u60ca\u7591\u662f\u5f57\u661f\u51fa\u73b0\u3002\u4ed6\u8fd8\u5236\u9020\u4e86\u4e00\u4e2a\u5c0f\u6c34\u949f\u3002\u6bcf\u4e00\u5929\u65e9\u6668\uff0c\u5c0f\u6c34\u949f\u4f1a\u81ea\u52a8\u6ef4\u6c34\u5230\u4ed6\u7684\u8138\u4e0a\uff0c\u50ac\u4ed6\u8d77\u5e8a\u3002\u4ed6\u8fd8\u559c\u6b22\u7ed8\u753b\u3001\u96d5\u523b\uff0c\u5c24\u5176\u559c\u6b22\u523b\u65e5\u6677\uff0c\u5bb6\u91cc\u5899\u89d2\u3001\u7a97\u53f0\u4e0a\u5230\u5904\u5b89\u653e\u7740\u4ed6\u523b\u753b\u7684\u65e5\u6677\uff0c\u7528\u4ee5\u9a8c\u770b\u65e5\u5f71\u7684\u79fb\u52a8\u3002

\u725b\u987f\u7684\u4e3b\u8981\u6210\u5c31
1679\u5e74\uff0c\u725b\u987f\u91cd\u65b0\u56de\u5230\u529b\u5b66\u7684\u7814\u7a76\u4e2d\uff1a\u5f15\u529b\u53ca\u5176\u5bf9\u884c\u661f\u8f68\u9053\u7684\u4f5c\u7528\u3001\u5f00\u666e\u52d2\u7684\u884c\u661f\u8fd0\u52a8\u5b9a\u5f8b\u3001\u4e0e\u80e1\u514b\u548c\u5f17\u62c9\u59c6\u65af\u8482\u5fb7\u5728\u529b\u5b66\u4e0a\u7684\u8ba8\u8bba\u3002\u4ed6\u5c06\u81ea\u5df1\u7684\u6210\u679c\u5f52\u7ed3\u5728\u300a\u7269\u4f53\u5728\u8f68\u9053\u4e2d\u4e4b\u8fd0\u52a8\u300b\uff081684\u5e74\uff09\u4e00\u4e66\u4e2d\uff0c\u8be5\u4e66\u4e2d\u5305\u542b\u6709\u521d\u6b65\u7684\u3001\u540e\u6765\u5728\u300a\u539f\u7406\u300b\u4e2d\u5f62\u6210\u7684\u8fd0\u52a8\u5b9a\u5f8b\u3002
\u300a\u81ea\u7136\u54f2\u5b66\u7684\u6570\u5b66\u539f\u7406\u300b\uff08\u73b0\u5e38\u7b80\u79f0\u4f5c\u300a\u539f\u7406\u300b\uff09\u5728\u57c3\u5fb7\u8499\u00b7\u54c8\u96f7\u7684\u9f13\u52b1\u548c\u652f\u6301\u4e0b\u51fa\u7248\u4e8e1687\u5e747\u67085\u65e5\u3002\u8be5\u4e66\u4e2d\u725b\u987f\u9610\u8ff0\u4e86\u5176\u540e\u4e24\u767e\u5e74\u95f4\u90fd\u88ab\u89c6\u4f5c\u771f\u7406\u7684\u4e09\u5927\u8fd0\u52a8\u5b9a\u5f8b\u3002\u725b\u987f\u4f7f\u7528\u62c9\u4e01\u5355\u8bcd\u201cgravitas\u201d\uff08\u6c89\u91cd\uff09\u6765\u4e3a\u73b0\u4eca\u7684\u5f15\u529b\uff08gravity\uff09\u547d\u540d\uff0c\u5e76\u5b9a\u4e49\u4e86\u4e07\u6709\u5f15\u529b\u5b9a\u5f8b\u3002\u5728\u8fd9\u672c\u4e66\u4e2d\uff0c\u4ed6\u8fd8\u57fa\u4e8e\u6ce2\u4e49\u8033\u5b9a\u5f8b\u63d0\u51fa\u4e86\u9996\u4e2a\u5206\u6790\u6d4b\u5b9a\u7a7a\u6c14\u4e2d\u97f3\u901f\u7684\u65b9\u6cd5\u3002

\u725b\u987f\u4e00\u4eba\u5728\u5bb6\u4e2d\u7684\u679c\u56ed\u4e2d\uff0c\u7531\u4e8e\u8fb9\u8d70\u8def\u8fb9\u601d\u8003\u95ee\u9898\uff0c\u65e0\u610f\u95f4\u649e\u5230\u56ed\u4e2d\u7684\u82f9\u679c\u6811\uff0c\u8fd9\u65f6\u4e00\u4e2a\u82f9\u679c\u6b63\u597d\u7838\u5728\u725b\u987f\u7684\u5934\u4e0a\u3002\u725b\u987f\u7a81\u7136\u4ece\u95ee\u9898\u4e2d\u9192\u609f\u8fc7\u6765\uff0c\u6361\u8d77\u4e86\u82f9\u679c\uff0c\u8fd9\u65f6\u4ed6\u53c8\u9677\u5165\u4e00\u4e2a\u95ee\u9898\uff1a\u4e3a\u4ec0\u4e48\u82f9\u679c\u4f1a\u843d\u5230\u5730\u4e0a\uff0c\u800c\u4e0d\u662f\u98d8\u4e0a\u5929\u7a7a\u3002\u6700\u7ec8\u725b\u987f\u63d0\u51fa\u4e00\u4e2a\u6700\u7b80\u5355\u7684\u73b0\u8c61\u4ea7\u751f\u7684\u4e3e\u4e16\u5b9a\u5f8b\uff1a\u4e07\u6709\u5f15\u529b\u3002

科学家发明的小故事:

一、富兰克林

1752年6月的一天,美国费城郊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一块宽阔的草地上,有一老一少两个人正兴致勃勃地在那里放风筝。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声雷响,雨点就倾泻下来了。只见老者大声喊道:“威廉,站到那边的草房里去,拉紧风筝线。”

这时,闪电一道亮过一道,雷鸣一声高过一声。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顺着儿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见那拉紧的麻绳,本来是光溜溜的,突然怒发冲冠,那些细纤维一根一根都直竖起来了。他高兴地喊道:“天电引来了!”他一边嘱咐儿子小心,一边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绳上的那把铜钥匙。

突然他象被谁推了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浑身发麻。他顾不得疼痛,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将带来的莱顿瓶接在铜钥匙上。这莱顿瓶里果然有了电,而且还放出了电火花,原来天电和地电是一个样子!

他和儿子如获至宝似地将莱顿瓶抱回了家。
这捕获天电的人就是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富兰克林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独立宣言》的发起人之一,是美国第一任驻外大使。

二、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出生在叙拉古的贵族家庭,父亲是位天文学家。在父亲的影响下,阿斯米德从小热爱学习,善于思考,喜欢辩论。长大后飘洋过海到埃及的山历山大里亚求学。他向当时著名的科学家欧几里德的学生柯农学习哲学、数学、天文学、物理学等知识,最后通古博今,掌握了丰富的希腊文化遗产。

在亚历山大里亚求学期间,他经常到尼罗河畔散步,在久旱不雨的季节,他看到农人吃力地一桶一桶地把水从尼罗河提上来浇地,他便创造了一种螺旋提水器,通过螺杆的旋转把水从河里取上来,省了农人很大力气。它不仅沿用到今天,而且也是当代用于水中和空中的一切螺旋推进器的原始雏形。

三、巴普洛夫

小时候,巴甫洛夫和他的弟弟一起挖种苹果树的坑,坑已经挖好了,父亲一看,说位置不对,重新再挖。弟弟放下铁锨不干了,而巴甫洛夫却又挖了起来,手上磨了血泡也不管,一直到把坑挖好,种上苹果树才歇手。
后来,巴甫洛夫成为生理学家,成天在实验室里研究狗的条件反应。

他常常用自己的工资去买实验用的狗。在解剖狗时,一干就是四、五个小时。他非常细心地数着从玻璃管中流出来的狗的唾液,详细地记录在笔记本上。一位新来的助手数了一会儿,就感到单调、厌倦。

而巴甫洛夫却郑重地对他说: "如果科学需要,就数他十年、二十年!"巴甫洛夫在八十七岁高龄时,得了肝炎,后又患肺炎,但他仍在做"科学的苦工"。他还为自己作为一个科学家没有完全尽到对人类的义务感到十分遗憾。

四、雷达

在一九四七年一月号的英国奋勉杂志上,有个科学家发表了一篇很搞笑的文本,给我们解释蝙蝠在黑暗中如何指导自己飞行,不论如何黑暗,如何狭窄的地方,绝不碰壁,这是什么原因?它怎样明白前面有无障碍呢?

关于这事有两位美国生物学家格利芬和迦朗包在一九四零年已经证明,蝙蝠能够避免碰撞,是藉一种天然雷达,但是是声波代替电磁波,在原理方面完全相仿。从蝙蝠口中发出一种频率极高的声波,超过人类听觉范围以外。

二位科学家用一种特制的电力设备,在蝙蝠飞行时,将它所发的高频率声波记录出来。这种声波碰到墙上,必然折回,它的耳膜就能分辨障碍物的距离远近,而向适宜方向飞去。蝙蝠传输声波也像雷达一样,都是相距极短的时间而且极有规则。

并且每只蝙蝠,有其固有的频率,这样蝙蝠可分清自己的声音,不至发生扰乱。因这缘故,蝙蝠飞行之时,常是张口,假如你将它口紧闭,它便失去指挥作用,假如堵上它的耳朵,便要撞到墙上,无法飞行。这个搞笑的实验,道破了它的秘密。

五、诺贝尔

诺贝尔的父亲是一位颇有才干的发明家,倾心于化学研究,尤其喜欢研究炸药。受父亲的影响,诺贝尔从小就表现出顽强勇敢的性格,他经常和父亲一起去实验炸药。多年随父亲研究炸药的经历,也使他的兴趣很快转到应用化学方面。他开始了对硝化甘油的研究。

这是一个充满危险和牺牲的艰苦历程。死亡时刻都在陪伴着他。在一次进行炸药实验时发生了爆炸事件,实验室被炸的无影无踪,5个助手全部牺牲,连他弟弟也未能幸免。这次惊人的爆炸事故,使诺贝尔的父亲受到了十分沉重的打击,没有多久就去世了。

他的邻居们出于恐惧,也纷纷向政府控告诺贝尔,此后,政府不准诺贝尔在市内进行实验。但是诺贝尔百折不挠,他把实验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继续实验。

经过长期的研究,他终于发现了一种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质--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药的引爆物,成功地解决了炸药的引爆问题,这就是雷管的发明。它是诺贝尔科学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牛顿一人在家中的果园中,由于边走路边思考问题,无意间撞到园中的苹果树,这时一个苹果正好砸在牛顿的头上。牛顿突然从问题中醒悟过来,捡起了苹果,这时他又陷入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飘上天空。最终牛顿提出一个最简单的现象产生的举世定律:万有引力。



爱迪生在几十年间几乎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爱迪生在七十五岁的时候,还每天准时到实验室上班。有个记者问他:“爱迪生先生,你打算什么时候退休呢?”爱迪生为难地说:“糟糕,这个问题,我活到现在还没有来得及考虑呢!”



爱迪生未成名前是个穷工人。一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见他,关心地说:“看你身上这件大衣破得不象样了,你应该换一件新的。” “用得着吗?在纽约没人认识我。” 爱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几年过去了,爱迪生成了大发明家。有一天,爱迪生又在纽约街头碰上了那个朋友。“哎呀”,那位朋友惊叫起来,“你怎么还穿这件破大衣呀?这回,你无论如何要换一件新的了!” “用得着吗?这儿已经是人人都认识我了。” 爱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

1862年8月,一天早晨,爱迪生正在某个小车站上卖报。猛一抬头,只见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蹲在铁轨旁玩石子,一列货车正朝他飞驰而来。爱迪生“哎呀”一声,扔下报纸,奋不顾身地冲下站台,一把抢出小孩。这时候,火车擦着他的耳朵呼啸而过。好险哪!爱迪生抱着小男孩摔倒在铁轨旁,他的脸和手被划破了,然而,孩子得救了。
小男孩的爸爸叫麦肯基,是这个站的站长,他是一位优秀的报务员。麦肯基亲眼看到这惊险的场面,感动得话都说不连贯了:“谢……谢谢,谢谢你救……救了我的孩子!”
爱迪生却毫不在意地笑了笑,他从地上捡起报纸,拍打拍打身上的灰土,登上火车就走了。
第二天,当爱迪生乘坐的火车进站的时候,麦肯基早已在站台上等候着了。他十分诚恳地对爱迪生说:“我没有什么可以酬谢你的。听说你对电报很有兴趣,要是你愿意,我可以教你收发报技术,使你成为一名报务员。”这番话正说在小爱迪生的心坎上。他高兴地接受了麦肯基的好意,跟着他学习收发电报的技术。
爱迪生学习很专心,进步很快。才三个月的工夫,他收发电报的技术已经很熟练,麦肯基推荐他担任了火车站的报务员工作,这次非常意外的学习机会,为爱迪生以后进行的伟大发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大意:传说,毛笔是由战国时代的大将军蒙恬发明的。公元前223年,大将蒙恬
带领兵马在中山地区与楚国交战,蒙恬定期写战况报告递送给秦王。当时,纸
和笔还没有完成,大家都是用聿来写字很不方便。战争没有开打的时候,蒙恬喜
欢出去打猎。有一天,他打了几只野兔回军营,一只兔子的尾巴拖在地上,血水
在地上拖出了弯弯的痕迹。蒙恬见了,心中不由一动:「用兔尾巴来代替聿写字
」,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水,蒙恬一气之下,把那支「兔毛聿」扔进了门
前的一个山石坑里。

因为这枝聿是由竹管和兔毛做成的,蒙恬就在「聿」字上加了「竹」字头,把他
叫做「笔」。这就是毛笔的来历。

牛顿一人在家中的果园中,由于边走路边思考问题,无意间撞到园中的苹果树,这时一个苹果正好砸在牛顿的头上。牛顿突然从问题中醒悟过来,捡起了苹果,这时他又陷入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飘上天空。最终牛顿提出一个最简单的现象产生的举世定律:万有引力。
469
| 评论(4)

扩展阅读:科学家发明100个故事 ... 科学故事100字以下 ... 科学家故事三分钟演讲 ... 科学家的小故事3分钟 ... 科学家的发明故事50字 ... 科学家的故事100字左右 ... 科学家故事100篇全文 ... 科学家的100个故事书籍 ... 科学家故事100个 电子版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