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十岁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出自? 文学——古诗词

\u53e4\u8bd7\u8bcd\u6587\u5b66\u5e38\u8bc6

1\u3001\u674e\u767d\uff0c\u5b57\u592a\u767d\uff0c\u5510\u4ee3\u8457\u540d\u8bd7\u4eba\uff0c\u53f7\u9752\u83b2\u5c45\u58eb\uff0c\u6709\u201c\u8bd7\u4ed9\u201d\u4e4b\u79f0\uff0c\u827a\u672f\u4e0a\u5177\u6709\u6d6a\u6f2b\u4e3b\u4e49\u98ce\u683c\uff0c\u6709\u300a\u674e\u592a\u767d\u5168\u96c6\u300b\uff0c\u300a\u68a6\u6e38\u5929\u59e5\u541f\u7559\u522b\u300b\u300a\u8700\u9053\u96be\u300b\u300a\u5c06\u8fdb\u9152\u300b\u300a\u8d8a\u4e2d\u89c8\u53e4\u300b\u300a\u82cf\u53f0\u89c8\u53e4\u300b\u7b49\u9009\u5165\u9ad8\u4e2d\u8bfe\u672c\u3002
2\u3001\u300a\u957f\u6068\u6b4c\u300b\u2014\u2014\u6292\u60c5\u8272\u5f69\u5f88\u6d53\u7684\u957f\u7bc7\u53d9\u4e8b\u8bd7\u2014\u2014\u53e4\u4f53\u8bd7\u2014\u2014\u4e50\u5e9c\u8bd7\u2014\u2014\u767d\u5c45\u6613\u2014\u2014\u5510\u4ee3\u3002
3\u3001\u300a\u7435\u7436\u884c\u300b\u2014\u2014\u6292\u60c5\u8272\u5f69\u5f88\u6d53\u7684\u957f\u7bc7\u53d9\u4e8b\u8bd7\u2014\u2014\u53e4\u4f53\u8bd7\u2014\u2014\u4e50\u5e9c\u8bd7\u2014\u2014\u767d\u5c45\u6613\u2014\u2014\u5510\u4ee3\u3002
4\u3001\u300a\u957f\u6068\u6b4c\u4f20\u300b\u2014\u2014\u5510\u4f20\u5947\u5c0f\u8bf4\u2014\u2014\u9648\u9e3f\u2014\u2014\u4e2d\u5510\u3002

\u6309\u4f60\u8bf4\u7684\u51e0\u4e2a\u8bd7\u4eba,\u4f60\u5e94\u8be5\u4f1a\u559c\u6b22:
\u97e6\u5e84:
\u601d\u5e1d\u4e61
\u6625\u65e5\u6e38\uff0c\u674f\u82b1\u5439\u6ee1\u5934\u3002
\u964c\u4e0a\u8c01\u5bb6\u5e74\u5c11\uff1f\u8db3\u98ce\u6d41\u3002
\u59be\u62df\u5c06\u8eab\u5ac1\u4e0e\uff0c\u4e00\u751f\u4f11\u3002
\u7eb5\u88ab\u65e0\u60c5\u5f03\uff0c\u4e0d\u80fd\u7f9e\uff01
\u3000
\u83e9\u8428\u86ee
\u3000\u3000\u4eba\u4eba\u5c3d\u8bf4\u6c5f\u5357\u597d\uff0c\u6e38\u4eba\u53ea\u5408\u6c5f\u5357\u8001\u3002
\u3000\u3000\u6625\u6c34\u78a7\u4e8e\u5929\uff0c\u753b\u8239\u542c\u96e8\u7720\u3002
\u3000\u3000\u5786\u8fb9\u4eba\u4f3c\u6708\uff0c\u7693\u8155\u51dd\u971c\u96ea\u3002
\u3000\u3000\u672a\u8001\u83ab\u8fd8\u4e61\uff0c\u8fd8\u4e61\u987b\u65ad\u80a0\u3002
\u6e29\u5ead\u7b60
\u83e9\u8428\u86ee
\u3000\u3000\u5c0f\u5c71\u91cd\u53e0\u91d1\u660e\u706d\uff0c\u9b13\u4e91\u6b32\u5ea6\u9999\u816e\u96ea\u3002
\u3000\u3000\u61d2\u8d77\u753b\u86fe\u7709\uff0c\u5f04\u5986\u68b3\u6d17\u8fdf\u3002
\u3000\u3000\u7167\u82b1\u524d\u540e\u955c\uff0c\u82b1\u9762\u4ea4\u76f8\u6620\u3002
\u3000\u3000\u65b0\u8d34\u7ee3\uff08\u4e00\u4f5c\u8457\u7eee\uff09\u7f57\u8966\uff0c\u53cc\u53cc\u91d1\u9e67\u9e2a\u3002
\u674e\u5546\u9690
\u9526\u745f
\u9526\u745f\u65e0\u7aef\u4e94\u5341\u5f26,\u4e00\u5f26\u4e00\u67f1\u601d\u534e\u5e74.
\u5e84\u751f\u6653\u68a6\u8ff7\u8774\u8776,\u671b\u5e1d\u6625\u5fc3\u6258\u675c\u9e43.
\u6ca7\u6d77\u6708\u660e\u73e0\u6709\u6cea,\u84dd\u7530\u65e5\u6696\u7389\u751f\u70df.
\u6b64\u60c5\u53ef\u5f85\u6210\u8ffd\u5fc6,\u53ea\u662f\u5f53\u65f6\u5df2\u60d8\u7136.
\u8fd8\u6709\u767d\u5c45\u6613\u7684\u5f53\u7136\u4e0d\u80fd\u4e0d\u63d0
\u5f20\u82e5\u865a\u7684
\u675c\u7267\u7684
\u67f3\u6c38,\u82cf\u8f7c,\u79e6\u89c2,\u8f9b\u5f03\u75be,\u8303\u4ef2\u6df9,\u738b\u7ef4\u7684\u8bd7\u6b4c\u90fd\u4e0d\u9519,\u674e\u767d\u548c\u675c\u752b\u5f53\u7136\u4e0d\u7528\u63d0\u4e5f\u77e5\u9053,\u53ea\u8981\u641c\u540d\u5b57,\u7f51\u4e0a\u5f88\u591a

这句话出自《礼记·曲礼》。

《礼记·曲礼》是著名儒家巨作《礼记》中的一篇文章。

《礼记》是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的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作者有多人不是一人编写,而是多人合作完成的。据说,其中多篇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另外里面也兼收了先秦的其它典籍。

扩展资料:

原文相关段落:

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

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颐。

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行役以妇人,适四方,乘安车,自称曰老夫,于其国则称名,越国而问焉,必告之以其制。

白话译文:

男子长到十岁叫做幼,这时候该出外上学了;二十岁叫做弱,这时候就该加冠了;三十岁叫做壮,这时候就该娶妻了;四十岁叫做强,这时候就该做官了;五十岁叫做艾,这时候就该参与国家的政事了;六十岁叫做耆 ,这时候就该役使他人了。

七十岁叫做老,这时候就该把家事交给儿孙掌管了;八九十岁的人叫做耄 ;七岁的孩子叫做悼。被称为耄与悼的老人和幼儿,即令有罪,也不对他们判刑。百岁老人叫做期,儿孙要尽心加以供养。

大夫级别的官员,到了七十岁就可以把所掌管的事情交还君主而告老。如果告老未得允许,那么君主一定要赐给大夫几和杖,在本国因公外出,可以有妇人陪从。若出使异国,可以乘坐安车。

在上述场合与人讲话,可以自称“老夫”,但在朝廷上与自己的国君讲话则要自称己名。邻国来问,国君必问于老者以答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礼记·曲礼



这段话主体用的是孔子的言论,子曰: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七十古来稀出自杜甫的诗《曲江二首》之二: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耄耋的说法由来已久,古书中多有记载。
其余应该是根据一些通俗的话语总结的。

《礼记·曲礼上》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欲,不逾矩……”。于是听过或读过圣人言的40岁左右的男人都自诩到了“不惑之年”。所谓不惑,无非是说把功名利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看淡泊了,看透彻了,大彻大悟了。借用庄周的话说就是“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悠然而已”。不惑不是 说什么追求也没有了,无所谓了,与世无争了,而是说追求开始趋向自我完美的境界。譬如品行、德性、节操等等……。

但就严格意义而言,不是所有到了40岁左右的男人都达到了“不惑”的状态,孔圣人是在说自己,自己的人生轨迹。而大多数的人的人生轨迹似乎更合乎《礼记·曲礼上》的描述。《礼记·曲礼上》云:“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在这里,人生阶段划分的内涵与孔圣人的划分内涵大相径庭了。孔子说:四十不惑,礼记则说:四十而壮——当官的年龄;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有自知之明了,礼记则说:五十服官政——到了理应掌握权利的年龄了;孔子说:六十而耳顺——善意的分析别人的话,有道理的就要接受了;礼记则说:六十而指使——到了该有资格命令别人的年龄了。。。。。

从来就没有这么“一本书”。
所谓“十五志于学.......”是孔子说他自己,别人怎能比得了呢?
所谓十岁不愁、二十不悔,更属杜撰!
希望你多读书、多思考、多进步。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