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彭德怀上报58人浅议1955年1月军委座谈会评定的上将标准

1954年12月底,中央决定军队评衔工作再次启动。1955年1月12日,总干部部颁发《评定军衔的工作计划》,提出"中将以上军衔,由中央军委于1955年1,2月间先行确定,以便全军依此标准向下排队,逐级评定"。根据计划安排,1955年1月14日、15日,中央军委由国防部长彭德怀主持召开了讨论军衔的座谈会,在京的军委委员贺龙、徐向前、聂荣臻、罗荣桓出席了会议,陈毅、叶剑英、邓小平三人因故未出席。会议经过两天的认真讨论,确定了初评上将以上名单。关于上将人选,军委座谈会通过了一个58人的初评名单。1955年1月16日,彭德怀与罗荣桓联名将军委座谈会评出的上将以上名单上报毛主席。通过彭德怀上报的58位初评上将人选名单,我们将详解军委评定的上将标准。

1955年1月16日,彭德怀与罗荣桓上报的上将初评人选共有58人,其中排名前七位的是彭德怀与罗荣桓联名上报的初评大将第二方案中的新增七人,七人分别为:许世友,刘亚楼,邓华,陈再道,杨得志,彭绍辉,王宏坤。排名第8,9位的为李克农与陈伯钧二人。从第10人至58人的排名依次为:正兵团级,副兵团级,准兵团级,地方行政六级干部。彭德怀上报的具体58位拟评上将人选为:

从1955年1月16日上报毛主席的初评上将58人选的排序来看,前7名上将人选为军委座谈会研究后临时增加的大将第二方案中的新增七位拟评大将人员:许世友,刘亚楼,邓华,陈再道,杨得志,彭绍辉,王宏坤。七人中由五人为各大军区主持工作的副司令员或志愿军司令员,他们均为当时军中军事干部中的翘楚,年富力强,战功显赫,实为我军著名的骨干力量。七人中还有两位军种海空军的负责人刘亚楼与王宏坤。军委座谈会将七人列为初评上将人选的前七名,完全是根据七人在军中服务的经历和对革命事业的贡献决定的。军委座谈会临时将七人作为大将人选入选大将第二方案22人名单,也完全是根据七人的战功提名的。若中央决定大将名单为22人,这七人完全有能力与实力担当大将军衔的头衔。

排名紧跟着许世友等七人之后的两位上将人选分别为李克农与陈伯钧,二人之后为26位正兵团级人员。陈伯钧的军队级别仅为副兵团级,且当时他的任职仅为军事学院的副院长,而李克农从未亲率部队征战沙场建功立业,二人何以被彭德怀上报58位上将人选的第八与第九位,排名超越26位战功累累的正兵团级将领?

这是因为当时李克农与陈伯钧在军委座谈会召开以前,二人是按我军情报系统的代表与院校代表被总干部部上报为拟评大将人选的。1955年1月14日军委座谈会召开以前,关于大将人选,当时的总干部部草拟了两个方案供军委座谈会讨论。在原1954年已评定的八位大将基础上,总干部部提出的第一大将方案为增加7人共计初评大将15人。而第二方案则在大将第一方案的基础上再增加9人,合计人选为24人。在总干部部上报的拟评大将第二方案中,李克农与陈伯钧均榜上有名。后来军委座谈会决定大将第二方案为22人,否决了李克农与陈伯钧二人为大将的方案,二人改评为上将。因此在军委座谈会后彭德怀上报的上将58人选中,李克农与陈伯钧排在了上报名单中的第八、第九位,名列上报大将第二方案中临时增加的7位拟评大将之后,而又排在了26位正兵团人员的前面。

彭罗二人上报的58人上将名单中26位正兵团级人员分列第10位至35位。而在26位正兵团级人员以后,上报初评上将名单中第36至55位的则为20位副兵团级人员。唯一一位准兵团级将领红二军团代表贺炳炎在58位上报上将中排名倒数第三,排名第55位。排名最后两位的上报上将人选则为两位地方干部,一为陕北红军代表阎红彦,另一位为我们情侦系统的代表曾希圣。

从彭德怀上报的58位初评上将名单中,经统计,除三名具有代表性的准兵团级将领和地方干部外,其他55人中,军队级别为正兵团级者有32人(含执行地方行政级别的陶铸与李井泉),军队级别为副兵团级者为23人。当时全军正兵团级人员共有38人,除王树声、张宗逊、宋任穷、许光达、肖克、王震共六人入选拟评大将第一方案外,其他32位正兵团级干部均上报为上将。这就是说,凡军队级别为正兵团级者,其军衔均评定为上将,另有6人上报为拟评大将。

1955年1月评衔工作开始后,全军副兵团级干部共有43人,除一人上报为拟评大将第一方案人选外,共有23位副兵团级干部入选拟评58人上将名单,另有副兵团级20人因不符合军委座谈会通过的上将评定标准而未能入选上将名单。下面让我们从入选的23位副兵团级干部上报时的任职与其资历及具有代表性等几方面,剖析副兵团级干部评为上将的标准:

通过对23位副兵团级入选上将的介绍,可以总结归纳军委评定副兵团级人员评定上将的几项标准:

(1),现任军委各总部副职、各大军区副司令员、副政委的副兵团级一般可评定为上将

(2),各军种、兵种副职,以及担任正兵团职的副兵团级,红军时期任师级以上,抗战时期任纵队级以上,解放战争时期任兵团职以上,一般可评为上将。

除正、副兵团级干部55人上报为初评上将外,另有三位具有特殊代表性的准兵团级和行政六级干部,也被军委座谈会综合平衡后上报为上将人选。其中贺炳炎作为军事干部,其身份代表了红二军团、八路军120师、与一野系统。尽管他的级别仅为准兵团级,但他独特的三重身份让他入选了初评上将名单。至于阎红彦与曾希圣能以地方干部入选上将人选,前面业已介绍,二人的陕北红军与情侦系统的出身,是他人无法比拟的,因此军委座谈会经过权衡,二人也入列58人初评上将名单。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