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鬼之神的钟馗

\u949f\u9997\u5230\u5e95\u662f\u4eba \u8fd8\u662f\u795e \u8fd8\u662f\u9b3c\uff1f

\u949f\u9997\u5176\u5b9e\u662f\u4e00\u4e2a\u865a\u5e7b\u7684\u4eba\u7269\u5f62\u8c61\u3002
\u5f53\u5e74\u5510\u738b\u4e45\u75c5\u4e0d\u6108\uff0c\u4e00\u591c\u68a6\u7684\u4e00\u4eba\u53f7\u79f0\u949f\u9997\uff0c\u975e\u4eba\u975e\u9b3c\uff0c\u6837\u5b50\u5341\u5206\u53ef\u6015\uff0c\u4ece\u5510\u738b\u8eab\u4f53\u91cc\u63ea\u51fa\u4e00\u9b3c\uff0c\u5403\u4e86\u4e0b\u53bb\uff0c\u7136\u540e\u54c8\u54c8\u5927\u7b11\uff0c\u79bb\u53bb\u3002
\u5510\u738b\u4ece\u68a6\u4e2d\u60ca\u9192\uff0c\u5413\u51fa\u4e00\u8eab\u51b7\u6c57\uff0c\u4e0d\u60f3\u5374\u5927\u75c5\u75ca\u6108\u3002
\u4e8e\u662f\uff0c\u5510\u738b\u547d\u4eba\u6839\u636e\u4ed6\u7684\u63cf\u8ff0\u753b\u51fa\u949f\u9997\u5f71\u884c\uff0c\u6765\u8d8b\u907f\u5996\u9b54\u9b3c\u602a\u3002

\u949f\u9997\u539f\u672c\u662f\u4eba~ \u540e\u6765\u6302\u4e86 \u4e13\u95e8\u5403\u9b3c \u6240\u6709\u7684\u9b3c\u90fd\u6015\u4ed6~ \u6240\u4ee5\u4e5f\u79f0\u5f97\u4e0a\u662f\u9b3c\u738b

钟馗,是中国汉族民间传说中驱鬼逐邪之神。汉族民间传说他系唐初终南山人,生得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丑;然而却是个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的风流人物,平素为人刚直,不惧邪祟。在唐玄宗登基那年(唐先天元年八月初四,712年9月9日),他赴长安应试,钟馗作《瀛州待宴》五篇,被主考官誉称“奇才”,取为贡士之首。可是殿试时,奸相卢杞竟以貌取人,迭进谗言,从而使其状元落选。钟馗一怒之下,头撞殿柱而死,震惊朝野。于是德宗下昭封钟馗为“驱魔大神”,遍行天下“斩妖驱邪”;并用状元官职殡葬。传说唐明皇睡梦中见一小鬼偷了杨贵妃的紫香囊和唐明皇的玉笛,绕殿而奔,大鬼捉住小鬼后,把他吃了。大鬼相貌奇丑无比,头戴破纱帽,身穿蓝袍、角带、足踏朝靴。自称是终南山落第进士,因科举不中,撞死于阶前。他对唐明皇说:“誓与陛下除尽天下之妖孽。”唐明皇惊醒后得病。病愈后下诏画师吴道子按照梦境绘成《钟馗捉鬼图》批告天下,以祛邪魅。吴道子挥笔而就,原来吴道子也做了个同样的梦,所以“恍若有睹”,因而一蹴而就。 汉族民间流传甚广的钟馗捉鬼图,来自《逸史》记载的一则故事。此图因画的是钟馗捉拿邪鬼的形象,使人认为含有趋吉避凶之意,故多喜之,逢年过节经常购买,挂于家中。
其实,钟馗并非是人的名字,而是一种菌名。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服器·钟馗》》:“《尔雅》云:‘钟馗,菌名也。’《考工记》注云:‘终葵,椎名也。’菌以椎形,椎以菌形,故得同称。俗画神执一椎击鬼,故亦名钟馗 。好事者因作 钟馗传,言是未第进士,能啖鬼。遂成故事,不知其讹矣。”钟馗源于仲葵,本是一种植物的名称,属于一种椎形菌类。椎本是一种敲打器物的工具,可作武器用,于是,有人便借用其谐音,编出一个手执椎形仲葵打鬼的钟馗。因故事讲的是专门捉拿凶邪恶鬼,很符合人们的心理,故受到欢迎。这样,菌类仲葵便变成;了打鬼的钟馗,一个植物的名字也就变成了捉鬼英雄的名字了。
汉族民间悬挂钟馗图,原来都在除夕,然而如今,却是在端午节画钟馗,或赠人、或自挂。这种改变源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那年因瘟疫死了不少人,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好将钟馗请出来施威捉鬼,此后逐年相沿成俗。
岁月悠悠,钟馗这个“驱魔大神”绵延至今,经久不衰。启功先生的《题钟馗骑驴小景》,写得风趣而富有时代感。漫画家方成画过一幅钟馗图:钟馗靴帽整齐,双手袖于袍内,以石为枕,卧眠于地,并题五言诗道:“春眠不觉晓,鼾声惊飞鸟。人间鬼太多,钟馗累坏了”。讽喻极为深邃。北京的青年画家周旭画了钟馗专辑并蒙他送我一本。画集内的钟馗极为传神并得到不少开国元勋的共鸣——“此公不可少”。看来现代人更需要钟馗。
《钟馗嫁妹》故事中,讲到他是唐朝时一位出身贫寒的书生,自幼饱读诗书,才华出众。然而他相貌奇丑无比,丝毫没有读书人那种风流倜傥的儒雅气质。也就是因为这丑陋的相貌,使他在科举考场上遭受歧视。
钟馗凭借过人的才华,一路过关最终考到殿试。但这位唐明皇偏偏无法容忍钟馗的丑陋,大笔一挥,儿戏般的取消了他的录取资格。十年寒窗之苦,瞬间化为乌有。性格刚烈的钟馗于是选择了死……
这个故事的最早版本见于宋朝博物学家沈括所著《梦溪笔谈》的《补笔谈》,与今天故事稍有不同。
那次考场冤案后不久,唐明皇身患重病,梦中总被小鬼骚扰,无法安睡。一天深夜,他梦见一个小鬼偷偷潜入宫中,盗走自己心爱的乐器,还在宫中狂呼乱叫。懊恼间,唐明皇忽见一个蓝衣身影从天而降。一把抓住小鬼,撕扯一番吞下肚去。唐明皇惊醒过来,怪病从此不治而愈。回想梦中蓝衣人,就是那位丑陋的书生钟馗。于是请画家绘制钟馗神像,悬挂皇宫内外以求祛邪保平安。自此钟馗名声大噪,成为名扬天下的捉鬼大神。
北宋以来,几乎所有的钟馗故事都与此相类似。那么这个流传了近千年的故事有多大真实性呢?先来看钟馗其人。
我们参阅了唐代的历史文献,在所有唐代的官方文献中都没有找到钟馗这个人名。关于类似的考场冤案也没有一字一句的记载。
唐代有关唐明皇李隆基的奇闻轶事多有记载。可是也没有发现钟馗梦中显灵为唐明皇治病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考察科举制度的发展历史,唐明皇不可能主持殿试考试。因为殿试考试制度,是一百多年以后才由宋太祖赵匡胤一手创立。
如此说来,钟馗其人以及他死后成神的故事很可能是宋朝以后才被虚构出来的。但这个故事至少有一处是真实的,那就是在唐明皇时代,钟馗已经是声名显赫的捉鬼大神。
《全唐诗》里收录了这样一首诗,名为《谢赐钟馗及历日表》。作者是唐明皇时一位宰相,名叫张说。诗中说感谢皇上赐给自己的钟馗神像和历日表。后来的大诗人刘禹锡也曾写过类似的诗篇。由这些唐人诗句不难看出,作为神钟馗在唐朝时已是声名赫赫,张挂钟馗神像成为上层社会流行的年俗。
可是钟馗到底是怎样的身世来历,又是如何走上神坛,诗中并未解释。
这或许就是宋朝以后人们虚构钟馗成神故事的原因:宋朝时钟馗也是名声显赫一如唐朝,可是人们无法解释他的来历。而从流传下来的诗和钟馗画像来判断,早在唐明皇时这种风俗就已经兴起。于是人们引入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唐明皇,并虚构钟馗读书人身份和冤死后显灵成神的故事,来解释钟馗的来历。
那么唐明皇赐给大臣的又是怎样的钟馗神像?为什么宋朝人据此判定钟馗的读书人身份?我们能否从那幅神像中探知钟馗的真实来历呢?
有记载唐代的画圣吴道子是第一位擅长钟馗画的大师,虽然他的钟馗像画作现已失传,但北宋时还有人在皇宫里见到过。北宋鉴赏家郭若虚,详尽描述他所见吴道子的钟馗像真迹。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卷六《近事》中写道:“昔吴道子画钟馗,衣蓝衫,革敦一足,眇一目,腰笏,巾首而蓬发,以左手捉鬼,以右手抉其鬼目。笔迹遒劲,实绘事之绝格也。”
所谓“衣蓝衫”的蓝字与褴褛的褴字同义,是破旧的意思,也就是身着破烂的衣衫。“腰笏”是说腰带上别着笏,是大臣上朝时手中持的木质礼器。“巾首而蓬发”则是描写他儒生身份和落魄的仪表。从北宋书画鉴赏家郭若虚对吴道子的钟馗画描述来看,钟馗的确是面目丑陋,出身贫寒的读书人形象。
这是现存年代最早的钟馗画像,是五代时期人物画家石恪的作品。钟馗形象一脉相承,始终是贫寒的读书人形象。
看来从早期画像里,还是无法找到钟馗真实来历的蛛丝马迹。
也许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在汉族民间社会中的钟馗形象。
要想探知钟馗的真实来历,还要把目光转向汉族民间。然而在唐朝的史籍文献中,对于汉族民间钟馗形象的记载却是一片空白。
1900年,敦煌。一位王姓道长偶然发现在唐代写本经文当中,有一篇提到钟馗。篇名为《除夕钟馗驱傩文》。文章大意说:在一种叫做傩的仪式中,钟馗钢头银额,身披豹皮,用朱砂染遍全身。带领十万丛林怪兽,四处捉取流浪江湖的孤魂野鬼。
看来在唐代汉族民间还有另一种钟馗,与上层社会流行的书生形象大异其趣。所谓的傩,到底是怎样一种仪式,钟馗又在其中担当何种角色?他的起源是否与这种仪式紧密相关呢?
翻开《新唐书》我们可以读到有关傩的记载。《新唐书·仪礼志》中详细记述了一次皇宫里举行的傩仪式。从《仪礼志》中记载来看,虽然仪式的名字都称为傩,但宫中的傩和敦煌《钟馗驱傩文》里的傩还是有着显见的差别。首先是规模的不同,其次是在国家典礼中傩舞的领头者是方相氏,而并非敦煌驱傩文里的钟馗。
为什么同是唐代的傩,却有着如此的差别?这是因为在唐代,的确存在着两种傩;一种是官方主持的傩称为宫廷傩或国傩,另一种流行于汉族民间,称为乡傩。
这种差别不仅在唐朝,甚至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
敦煌出土的《钟馗驱傩文》是最早钟馗出现在傩仪式中的记载,从唐代以后一些风俗志和诗歌里的片断文字描述来看,也只有在乡傩中才能见到钟馗的身影。
幸运的是,这种古老的乡傩仪式,现在还能看到。江西省萍乡市石洞口村,以傩舞远近闻名。村民们认为他们的祖先是唐朝时迁居到这里的中原人。傩舞也就是那时从中原带来,祖祖辈辈一直传到今天。
傩舞里最活跃的角色就是钟馗。由于他频繁出场,又是场上绝对的主角,所以有时候人们也直接称傩舞为跳钟馗。与唐朝的傩仪式稍有不同,这里的钟馗已不是身着豹皮,而是一副将官打扮,手下的十万丛林怪兽也简化成四员副将。但他在仪式中的职能并没有变,仍旧是捉鬼。
一旦仪式开始,傩舞艺人就立即采用这样的步法。而这步法透露钟馗的真实身份。这步法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称作禹步,是大禹行走的步法。
一千七百年前,晋朝的道教学者葛洪在《抱朴子》中记载了这种步法。传说大禹在治水时两腿受伤,行走时只能碎步向前挪移。但人们感激他治水的恩德,并不视之为缺陷,反而因其与众不同而视为神圣的证据。
那么钟馗采用这种步法的由来也就可以作如下推想:大禹所处的时代是氏族社会,氏族首领又往往身兼巫师的职务。所以他所主持的祭祀仪式,也因为这种特殊步法而显得与众不同。后世的巫师沿袭了这种步法,既为了纪念大禹,也为了增加仪式的神秘性,就称其为禹步。
这种推测有没有道理呢?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跳钟馗傩舞是古代巫术活动的一种,而且的确起源很早,甚至比传说中的大禹时代还要早,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从早期岩画石刻和陶器上的图案来看,早在文明诞生之始,具有巫术色彩的祭神仪式就已出现,而傩舞很可能也是那时相伴而生。 考察钟馗的面具也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帮助。全国流行的跳钟馗傩舞中,面具都是不可或缺的道具,而早期的巫傩祭祀仪式里,面具也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面具在傩舞仪式里的重要性,在今天仍然可以看到。在仪式结束后,人们将面具放置到原来的位置,燃香礼拜。仪式主持者照例会有一段唱词,来表达感激赞美之情。人们对这些木质面具饱含敬意,一如往昔。
由于跳钟馗面具与商周时期面具在仪式中的作用相似,因此对于钟馗的起源,有一种假设:早在商周时期,钟馗就已出现。而钟馗的名字,很可能源自那时一位著名的巫师。
有学者考证,在殷商时期,也就是三四千年前,传说出过一位叫仲虺的著名巫师。他最擅长的法术是求雨,每每他出面主持的求雨仪式,最为灵验,所以人们用他的名字来代指巫师这个职务。而仲虺、钟馗两词发音相近,在流传过程中被误记为钟馗二字。这就是钟馗的来历的第一种说法。
但萍乡地区的人们还有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说法,他们说钟馗是洗衣服的大棒槌。用桃木大棒敲打衣服,荡涤污浊,与钟馗打鬼祛邪的确存在某种内在联系。
在两汉时期画像砖里,我们的确可以看到很多挥舞大棒的勇士形象。这是洛阳西汉墓壁画里的大棒打鬼图。可是大棒为什么不叫大棒而偏偏要叫做钟馗呢?
三百年前,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顾炎武,从汉字的发音方面作了有趣的考证。顾炎武认为,在训诂学里“钟馗”两字发音的反切,也就是钟字的声母,加上馗字的韵母相拼—发之为“追”的音。所谓椎,在古汉语里的意思,就是大木棒。
另外钟馗二字通终葵,是一个古老的姓氏,现在已经非常罕见。这个姓氏的来源,也与大木棒紧密相关。据史书记载殷时代遗民有七大家族,分别是陶氏、施氏、繁氏、树氏、樊氏、饥氏、终葵氏。他们的姓氏来源于他们所擅长的手艺——陶氏是制作陶器的。樊氏是做围墙篱笆的,而终葵氏家族的专长是做木棒木槌。
于是我们似乎可以这样推断:很久很久以前,傩舞仪式的主持者是一个手舞大棒的巫师,他手中的大棒称为终葵,也叫椎。巫师频频使用终葵打鬼驱邪,久而久之人们认为大棒有神奇的力量,进而认为终葵这个名字也寓意吉祥,甚至有用终葵二字取作人名,比如南北朝时期就有一些人名中包含终葵二字,如乔钟馗,取其吉祥辟邪意味。到了唐朝,人们早已忘记钟馗原本的大棒身份,误以为是古代一位姓钟名馗的打鬼能手。而上层社会流行张挂钟馗神像的风俗,更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钟馗的名望日益高涨。
到了宋朝,人们无从考证唐朝这位大神的来历,于是虚构他的读书人身份和冤屈而死的凄婉经历,并演绎出唐明皇和钟馗之间一段恩恩怨怨。就这样,一根大木棒变成了人,又走上神坛,成为人们敬重的神。如此阴差阳错的经历,可算是古代造神史上的一大奇观。 钟馗是中国汉族民间俗神信仰中最为人们熟悉的角色,贴于门户是镇鬼尅邪的门神,悬在中堂是禳灾祛魅的灵符,出现于傩仪中是统鬼斩妖的猛将,由此派生出形形色色的钟馗戏、钟馗图。连《本草纲目》里,也收录用钟馗像烧灰以水冲服或配和其他药面成丸以治疗难产、疟疾等症的“秘方”。据中国《民俗》杂志报道,时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甚至还有人为治病延请巫师举行所谓“镇钟馗”捉鬼驱妖、安宅保太平的仪式(施汉如、杨问春《“镇钟馗”傩仪记》)。
对普通百姓来说,“钟馗打鬼”之类的故事几乎人人熟知。钟馗信仰在汉族民间的影响既深且广。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钟馗这位神通广大的神祗其身份来历,恐怕就不是一般人能够说得清了。事实上,这个问题自唐代以来就令许多学者争论不休。近年来,随着民俗文化热的兴起,钟馗信仰的起源与流变等问题又被提出,众多学人各抒己见,歧说纷见,迄今尚无定论。
目前所知最早记载钟馗其人其事的是唐卢肇的《唐逸史》:开元年间(713—741),唐玄宗病中梦见一小鬼盗走玉笛以及杨贵妃的绣香囊。玄宗大怒,正要派武士驱鬼,忽见一大鬼奔进殿来。此鬼蓬发虬髯,面目可怖,头系角带,身穿蓝袍,皮革裹足,袒露一臂,一伸手便抓住那个小鬼,剜出眼珠后一口吞了下去。玄宗骇极,忙问是谁?大鬼向玄宗施礼,自称是终南山钟馗,高祖武德年间,因赴长安应武举不第,羞归故里,触殿前阶石而死。幸蒙高祖赐绿袍葬之,遂铭感在心,誓替大唐除尽妖魅。唐玄宗醒后,病也霍然而愈。玄宗令画家吴道子按其梦中所见画一幅钟馗图。图成,玄宗在画上批曰:“灵祗应梦,厥疾全瘳,烈士除妖,实须称奖;因图异状,颁显有司,岁暮驱除,可宜遍识,以祛邪魅,益静妖氛。仍告天下,悉令知委。”有司奉旨,将吴道子《钟馗捉鬼图》镂板印刷,广颁天下,让世人皆知钟馗的神威。
卢肇是唐武宗会昌三年(843)的进士,距开元时代已有一百多年,所叙未必是事实。但是皇帝赐给大臣钟馗画像作为新年礼物,的确是盛唐以来的惯例,如开元时的名人张说及其后的刘禹锡等,都有谢赐钟馗图和历日表的作品传世。另外,人们还在敦煌遗书中发现了唐写本《除夕钟馗驱傩文》,是为钟馗已在大傩仪中扮演主角的实证。凡此,可见钟馗信仰至晚从盛唐起已成为全社会的风尚。所以,也有人估计钟馗故事的起源可能早于唐代。
在钟馗俗信兴盛未艾的热流中,北宋沈括首先对唐玄宗梦钟馗的故事提出质疑:宋仁宗皇祜年间(1049—1054),金陵上元县曾发现一处古冢,乃南朝宋征西将军宗悫母郑夫人墓,由碑文可知,宗悫有妹名叫钟馗。此外,后魏有李钟馗,隋将有乔钟馗、杨钟馗。因知“钟馗之名从来亦远矣,非起自开元之时”(《梦溪补笔谈》卷三)。明人郎瑛、胡应麟等多从其说,但结论有别。郎瑛认为钟馗的原型就是北朝人尧暄,其人本名钟葵,字辟邪,“馗”乃“葵”字讹传,由于他表字“辟邪”,所以后人才附会出捉鬼的故事。胡应麟提出,钟馗捉鬼的传说“盖自六朝之前固已有之”,所以尧暄曾取名钟葵而字辟邪,南北朝时名叫钟馗的人很多,可能都取义于此。
明杨慎和清顾炎武、赵翼等根据《周礼·考工记》“大圭,长三尺,终葵首”、《方言》“齐人谓椎为终葵”等资料,认为所谓钟馗系由“终葵”演变而来。“终葵”是一种利器——椎,“大圭”是古时天子的仪仗,上端形状像椎,故云“大圭终葵首”。齐人说话迟缓,把“椎”的发音拖成了两个音节,乃成“终葵”。古人以椎为作战的利器,故《后汉书·马融传》中有“翚终葵,扬关斧”的描绘。“盖古人以椎逐鬼,若大傩之为耳”(《日知录》卷三十二《终葵》)。南北朝时许多人取名钟葵或钟馗,是希望像古人用以刺鬼的武器终葵(即利椎)那样,令所有的鬼魅望而生畏,这种意义到了唐代最终传变为人格化的“钟馗”。近年来随着秦汉文书大量出土,古代盛行以椎击鬼的事实已被证明。如秦简《日书·诘篇》云,人被哀鬼缠上,可“以棘椎、桃秉(柄)以敲其心,则不来”;西汉帛书《五十二病方》也记有用铁椎击鬼治病的法术。故有人认为顾炎武对钟馗起源的解释是可信的。
今人常任侠、马雍均写有钟馗考,各抒己见,但立论大致不脱明清人士的窠臼。唯何新、王正书两人别开新说。
何新认为钟馗本来就是人名,与所谓“椎”或“终葵”者了不相关。钟馗的原型,是商汤时的巫相仲傀,其名在《尚书》、《左传》、《荀子》中又作“仲虺”、“中归”、“中垒”。商人事鬼,凡政官都兼巫祝,仲傀为巫相而兼驱鬼之方相。傀者,面具也;驱鬼必戴面具,面具之形甚多,因而发生仲傀多首的传说。仲傀以同音演变为仲虺,虺乃神话中的怪蛇,于是仲虺又演变为九首巨蛇之“雄虺”(《天问》)、食魅之“雄伯”(《后汉书·礼仪志》),连《山海经》佚文中阅领众鬼的“郁垒”(参见本书《贴神把门与度朔山神话》),实际上也是仲傀与雄虺传说的又一变形,郁垒即中垒的变称。要之,由驱鬼之巫相的真人仲傀,变为食鬼怪兽钟馗,变形愈繁,去真相愈远,但也留下一丝痕迹:古人命名常以字释名,钟馗之“馗”乃“九首”合文,《天问》:“雄虺九首”,则仲虺以“虺”作名,而“馗”——九首,或即其人之本字也(《文史新考·钟馗考》)。
此说既出,赞同者有之,但亦有人质疑,以为商人事鬼而不逐鬼,况且也没听说仲傀或仲虺有何逐鬼的业绩。
王正书认为,钟馗其人及历代驱鬼辟邪的观念,实起源于上古巫术,他是由先代位居祝融之号的重黎衍生而来。重黎在上古史中有重黎、重回、句芒等称呼,句芒在传说中又被描绘成介于天地、神人之间的负有特殊使命、生有特殊形貌的人物,其使命之一便是居巫职,有《史记·天官书》记载可证。到了商代,秉其职而取其名的是仲虺,实际上仲虺即重回(重黎)的音转。至于“终葵”,本指一种椎形体,由于重黎在从事神巫职能时所戴羽冠取自此形,故在商代约定俗成为从事巫职的标记。商代通行以职为氏,所以由仲虺形成的族系也被称为“终葵氏”。到了周代,这个神职集团又改称“方相氏”。方相氏的得名与终葵氏相同,都从上古神巫头部的装束引申而来,区别在于“终葵”源自羽冠,“方相”源自面具。这种以方相氏为中心的驱鬼风俗,一直沿袭至唐代。要之,自上古时代的神巫重回,到商周时代的仲虺、终葵氏和方相氏,都是钟馗的原型,无论在性质上或称谓上都是一脉相承的(《钟馗考实》)。
此说与何新的见解相比有一致之处,只是将钟馗的来源更往上溯自重黎。但亦有人以为重黎或句芒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形象,未必能印证实有其人。何况如果自重黎以至仲虺、终葵、方相为一脉相承的话,为何汉晋文献中不见“终葵氏”的记载,而直到南北朝时才又突然冒出了许多“终葵”或“钟葵”、“钟馗”。这个长达数百年的空白性中断,实难解释。
综观古人今贤的见解,应该说都有各自的道理,而质疑者也不乏持之有故的依据。诸说并立,钟馗之由来仍然还是中国民俗文化史上的一个大谜。 钟馗爷站十字路口──四下拿邪
钟馗开饭店──鬼不上门
钟馗嫁妹──鬼混(婚)
墙上挂钟馗像──鬼话(画)
钟馗受骗──被鬼迷住
小鬼看见钟馗像──望而生畏
钟馗打饱嗝──肚里有鬼



  • 閽熼 鏄摢涓湞浠d汉 鏄粈涔堜汉?
    绛旓細閽熼鏄櫄鎷熶汉鐗╋紝鏄腑鍥芥皯闂翠紶璇翠腑鑳芥墦楝奸┍闄ら偑绁熺殑绁炪傜浉浼狅紝涓浗鐨勫攼鏈濇椂鏈燂紝鐨囧笣鍞愮巹瀹楀湪涓娆″鍑哄贰娓稿悗蹇界劧寰椾簡閲嶇梾锛岀敤浜嗚澶氬姙娉曢兘娌℃不濂斤紝鐨囧笣闈炲父鐫鎬ャ備竴澶╁閲屼粬姊﹁涓涓┛鐫绾㈣壊琛f湇鐨勫皬楝煎伔璧颁簡浠栫殑鐝嶅疂锛岀殗甯濇劋鎬掑湴鏂ヨ矗灏忛銆傝繖鏃剁獊鐒跺嚭鐜颁竴涓埓鐫鐮村附瀛愮殑澶ч锛屾妸灏忛鎹変綇骞跺悆鍒拌倸瀛愰噷銆傜殗甯...
  • 鍘嗗彶涓婃湁閽熼杩欎釜浜哄悧?閽熼鏄庝箞姝荤殑?
    绛旓細姝ゅ浘鍥犵敾鐨勬槸閽熼鎹夋嬁閭楝肩殑褰㈣薄,浣夸汉璁や负鍚湁瓒嬪悏閬垮嚩涔嬫剰,鏁呭鍠滀箣,閫㈠勾杩囪妭缁忓父璐拱,鎸備簬瀹朵腑銆 鍏跺疄,閽熼骞堕潪鏄汉鐨勫悕瀛,鑰屾槸涓绉嶈弻鍚嶃傛槑浠f潕鏃剁弽銆婃湰鑽夌翰鐩锋湇鍣烽敽棣椼嬨:鈥溿婂皵闆呫嬩簯:鈥橀挓棣,鑿屽悕涔熴傗欍婅冨伐璁般嬫敞浜:鈥樼粓钁,妞庡悕涔熴傗欒弻浠ユ褰,妞庝互鑿屽舰,鏁呭緱鍚岀О銆備織鐢荤鎵т竴妞庡嚮楝,...
  • 閽熼鏄皝
    绛旓細鈥滅洊鍙や汉浠ユ閫愰锛岃嫢澶у偐涔嬩负鑰炽傗(銆婃棩鐭ュ綍銆)鐢辨鎺ㄨ锛岃繙鍙ゆ椂浠i綈浜轰互鈥滅粓钁碘濅负鈥滈愰涔嬫鈥濓紝鍚庝笘浠ュ叾鏈夐伩閭箣鐢紝閬傚彇涓轰汉鍚嶃傛祦浼犳棦涔咃紝鍒欏張蹇樺叾鍘熶负杈熼偑涔嬬墿锛岃岀湅鎴愰楝间箣绁锛屽張鍥犲瓧闊崇浉鍚屻傗滅粓钁碘濅害鍙啓浣溾閽熼鈥濓紝鍚庢潵浜轰滑鍙堟妸瀹冧汉鏍煎寲浜嗐傚啀鍔犱笂鏄庣殗涔嬫ⅵ鐨勬覆鏌擄紝鍚撮亾瀛愪箣鐢...
  • 琚О涓衡滀竾搴涔嬬鈥鐨勯挓棣,闄や簡鎶撻杩樹細骞蹭粈涔?
    绛旓細鏄腑鍥芥皯闂翠織绁炰俊浠颁腑鏈涓轰汉浠啛鎮夌殑瑙掕壊锛岃创浜庨棬鎴锋槸闀囬灏呴偑鐨勯棬绁烇紝鎮湪涓爞鏄Τ鐏剧榄呯殑鐏电锛屽嚭鐜颁簬鍌╀华涓槸缁熼鏂╁鐨勭寷灏嗭紝鐢辨娲剧敓鍑哄舰褰㈣壊鑹鐨勯挓棣鎴忋侀挓棣楀浘 鏄ヨ妭鏃堕挓棣楁槸闂ㄧ锛堥亾鏁欎腑鏈鍑哄悕鐨勫嚑涓浠欎箣涓锛夛紝绔崍鏃堕挓棣楁槸鏂╀簲姣掔殑澶╁笀锛岄挓棣楁槸涓浗浼犵粺閬撴暀璇哥涓敮涓鐨勪竾搴涔嬬锛岃绂忓緱绂...
  • 閬撴暀浜虹墿:璧愮闀囧畢鍦e悰鈥斺閽熼
    绛旓細灏界浠栫浉璨屽鐗癸紝浣嗘櫤鎱ц秴缇わ紝浠栫殑浼犲濮嬩簬涓娆$涓惧啢妗堬紝浠ュ.鐑堢殑鑷敖鍛婄粓锛屽嵈鎰忓鍦拌耽寰楃殗瀹ょ殑鏁话锛岃灏佷负鐘跺厓銆傚攼鏄庣殗鐨勪竴鍦烘ⅵ澧冿紝瑙佽瘉浜閽熼浠庡钩鍑′功鐢熷埌鎹夐鑻遍泟鐨勮浆鍙橈紝鐥呮剤鍚庣殑浠栵紝鍌敓浜嗗惔閬撳瓙閭e箙浼犱笘涔嬩綔鈥斺斻婇挓棣楁崏楝煎浘銆嬶紝杩欏箙鐢讳笉浠呮槸鑹烘湳鐨勭懓瀹濓紝鏇存槸椹遍偑閬垮嚩鐨勮薄寰侊紝娣卞彈涓栦汉鍠滅埍銆傞挓棣...
  • 鍚庣究姝诲悗鍙樻垚浜嗕笓闂ㄦ崏楝鐨勯挓棣閬撶,涓轰粈涔堜細鏈夎繖鏍风殑璇存硶鍛?
    绛旓細鍚庣究姝诲悗鍙樻垚浜嗕笓闂ㄦ崏楝鐨勯挓棣閬撶锛屼簨瀹炰笂锛屽皠涓お闃崇殑涓嶆槸鍚庣究锛岃屾槸浠栫殑绁栧厛缇裤備腑鍥戒簲鍗冨勾鏉ワ紝鏈鏃╁嚭鐜板笣鍒舵蹇电殑鏄椤虹帀銆傚彶涔﹁杞斤紝褰撶殗甯濆哀銆佺究濂嬪姏灏勪笅涔濅釜澶槼锛屼负澶у湴鎭㈠娲诲姏锛屽苟灏勪笅浜嗕竴浜涘鎬拰閲庡吔锛屼负浜烘皯銆侀犵涓鏂癸紝鈥滃悗缇垮皠澶槼鈥濈殑浼犺灏辨槸鐢辨鑰屾潵鐨勩傚叾瀹烇紝缇垮皠鐨勬槸鍗佸ぉ锛屼笉鏄崄...
  • 閽熼鐨勬潵鍘嗗拰浼犺
    绛旓細鍞愮巹瀹椾粠姊︿腑閱掓潵鍚庣梾灏卞ソ浜嗐備簬鏄粬鍛戒护褰撴椂鏈鏈夊悕鐨勭敾瀹跺惔閬撳瓙鎶婃ⅵ涓閽熼鐨勫舰璞$敾涓嬫潵銆傜敱浜庤繖浣嶇殗甯濇湰韬氨鏄竴浣嶇媯鐑殑閬撴暀淇″緬锛屽湪浠栫殑澶у姏鏀寔涓嬶紝姝ゅ悗锛岄挓棣椾綔涓烘崏楝涔嬬鐨鍦颁綅灏遍愭笎纭珛銆傞櫎浜嗘崏楝间箣澶栵紝鏈夊叧閽熼鐨勬晠浜嬭繕鏈夊緢澶氾紝姣斿鈥滈挓棣楀珌濡光濈瓑銆傚湪姘戦棿锛屼汉浠敤浠栫殑褰㈣薄鍒朵綔鎴愬悇绉嶈壓鏈搧锛屾斁缃...
  • 閽熼鐨勬晠浜嬪拰浼犺
    绛旓細鍞愮巹瀹椾粠姊︿腑閱掓潵鍚庣梾灏卞ソ浜嗐備簬鏄粬鍛戒护褰撴椂鏈鏈夊悕鐨勭敾瀹跺惔閬撳瓙鎶婃ⅵ涓閽熼鐨勫舰璞$敾涓嬫潵銆傜敱浜庤繖浣嶇殗甯濇湰韬氨鏄竴浣嶇媯鐑殑閬撴暀淇″緬锛屽湪浠栫殑澶у姏鏀寔涓嬶紝姝ゅ悗锛岄挓棣椾綔涓烘崏楝涔嬬鐨鍦颁綅灏遍愭笎纭珛銆備簩銆侀挓棣楀珌濡癸細閽熼瀚佸鏄垜鍥芥祦浼犲凡涔呯殑姘戦棿浼犺鏁呬簨锛岃鐨勬槸閽熼鏈変釜鍚屼埂濂藉弸鏉滃钩锛屼负浜轰箰鍠勫ソ鏂斤紝棣堣禒閾朵袱...
  • 浼犺閽熼鏄庝箞姝荤殑?
    绛旓細閽熼锛屾槸涓浗姘戦棿浼犺涓殑椹遍閫愰偑涔嬬銆傛湁鍏充粬鐨勮韩涓栵紝姘戦棿浼犺浠栫郴鍞愬垵缁堝崡灞变汉锛岀敓寰楄惫澶寸幆鐪硷紝閾侀潰铏瑩锛岀浉璨屽涓戯紱鐒惰屽嵈鏄釜鎵嶅崕妯孩銆佹弧鑵圭粡绾剁殑椋庢祦浜虹墿锛屽钩绱犱负浜哄垰鐩达紝涓嶆儳閭銆傚湪鍞愮巹瀹楃櫥鍩洪偅骞达紙鍞愬厛澶╁厓骞村叓鏈堝垵鍥涳紝712骞9鏈9鏃ワ級锛屼粬璧撮暱瀹夊簲璇曪紝閽熼浣溿婄涘窞寰呭銆嬩簲绡囷紝琚富鑰冨畼...
  • 閽熼鏄粈涔堢骇鍒殑绁?
    绛旓細鐢变簬鐨囧笣瀚屽純鎴戠殑闀跨浉涓戦檵锛屽喅瀹氫笉褰曞彇鎴戯紝涓姘斾箣涓嬫垜灏卞湪瀹鐨勫彴闃朵笂鎾炴浜嗭紝姝诲悗鎴戝氨浠庝簨鎹夐鐨勪簨銆傚攼鐜勫畻浠庢ⅵ涓啋鏉ュ悗鐥呭氨濂戒簡銆備簬鏄粬鍛戒护褰撴椂鏈鏈夊悕鐨勭敾瀹跺惔閬撳瓙鎶婃ⅵ涓閽熼鐨勫舰璞$敾涓嬫潵銆傜敱浜庤繖浣嶇殗甯濇湰韬氨鏄竴浣嶇媯鐑殑閬撴暀淇″緬锛屽湪浠栫殑澶у姏鏀寔涓嬶紝姝ゅ悗锛岄挓棣椾綔涓烘崏楝涔嬬鐨鍦颁綅灏遍愭笎纭珛銆
  • 扩展阅读:鬼最喜欢的七种人 ... 鬼怕钟馗还是怕关公 ... 请钟馗上身驱鬼 ... 都市之天鬼钟馗 ... 钟馗最怕的鬼 ... 钟馗吃鬼的传说 ... 欲要打鬼借助钟馗 ... 命带华盖的人鬼不敢靠近 ... 《奇缘之钟馗捉鬼》1987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