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习俗 春节有什么风俗习惯

\u4e0e\u6625\u8282\u6709\u5173\u7684\u4e60\u4fd7

\u6625\u8282\u7684\u4e60\u4fd7\u6709\uff1a1\u3001\u6211\u56fd\u6625\u8282\uff0c\u4e00\u822c\u662f\u4ece\u796d\u7076\u63ed\u5f00\u5e8f\u5e55\u7684\u3002\u796d\u7076\uff0c\u662f\u4e00\u9879\u5728\u6211\u56fd\u6c11\u95f4\u5f71\u54cd\u5f88\u5927\u3001\u6d41\u4f20\u6781\u5e7f\u7684\u4e60\u4fd7\u3002\u65e7\u65f6\uff0c\u5dee\u4e0d\u591a\u5bb6\u5bb6\u7076\u95f4\u90fd\u8bbe\u6709\u201c\u7076\u738b\u7237\u201d\u795e\u4f4d\u30022\u3001\u201c\u814a\u6708\u4e8c\u5341\u56db\uff0c\u63b8\u5c18\u626b\u623f\u5b50\u201d\uff0c\u636e\u300a\u5415\u6c0f\u6625\u79cb\u300b\u8bb0\u8f7d\uff0c\u6211\u56fd\u5728\u5c27\u821c\u65f6\u4ee3\u5c31\u6709\u6625\u8282\u626b\u5c18\u7684\u98ce\u4fd7\u3002\u6309\u6c11\u95f4\u7684\u8bf4\u6cd5\uff1a\u56e0\u201c\u5c18\u201d\u4e0e\u201c\u9648\u201d\u8c10\u97f3\uff0c\u65b0\u6625\u626b\u5c18\u6709\u201c\u9664\u9648\u5e03\u65b0\u201d\u7684\u6db5\u4e49\uff0c\u5176\u7528\u610f\u662f\u8981\u628a\u4e00\u5207\u7a77\u8fd0\u3001\u6666\u6c14\u7edf\u7edf\u626b\u51fa\u95e8\u3002\u8fd9\u4e00\u4e60\u4fd7\u5bc4\u6258\u7740\u4eba\u4eec\u7834\u65e7\u7acb\u65b0\u7684\u613f\u671b\u548c\u8f9e\u65e7\u8fce\u65b0\u7684\u7948\u6c42\u3002\u6bcf\u9022\u6625\u8282\u6765\u4e34\uff0c\u5bb6\u5bb6\u6237\u6237\u90fd\u8981\u6253\u626b\u73af\u5883\uff0c\u6e05\u6d17\u5404\u79cd\u5668\u5177\uff0c\u62c6\u6d17\u88ab\u8925\u7a97\u5e18\uff0c\u6d12\u626b\u516d\u95fe\u5ead\u9662\uff0c\u63b8\u62c2\u5c18\u57a2\u86db\u7f51\uff0c\u758f\u6d5a\u660e\u6e20\u6697\u6c9f\u3002\u5230\u5904\u6d0b\u6ea2\u7740\u6b22\u6b22\u559c\u559c\u641e\u536b\u751f\u3001\u5e72\u5e72\u51c0\u51c0\u8fce\u65b0\u6625\u7684\u6b22\u4e50\u6c14\u6c1b\u30023\u3001\u65e7\u4fd7\u8ba4\u4e3a\u7076\u795e\u4e0a\u5929\u540e\uff0c\u5929\u5e1d\u7389\u7687\u4e8e\u519c\u5386\u5341\u4e8c\u6708\u4e8c\u5341\u4e94\u65e5\u4eb2\u81ea\u4e0b\u754c,\u67e5\u5bdf\u4eba\u95f4\u5584\u6076\uff0c\u5e76\u5b9a\u6765\u5e74\u7978\u798f\uff0c\u6240\u4ee5\u5bb6\u5bb6\u796d\u4e4b\u4ee5\u7948\u798f\uff0c\u79f0\u4e3a\u201c\u63a5\u7389\u7687\u201d\u3002\u8fd9\u4e00\u5929\u8d77\u5c45\u3001\u8a00\u8bed\u90fd\u8981\u8c28\u614e\uff0c\u4e89\u53d6\u597d\u8868\u73b0\uff0c\u4ee5\u535a\u53d6\u7389\u7687\u6b22\u5fc3\uff0c\u964d\u798f\u6765\u5e74\u30024\u3001\u4f20\u7edf\u6c11\u4fd7\u4e2d\u5728\u8fd9\u4e24\u5929\u8981\u96c6\u4e2d\u5730\u6d17\u6fa1\u3001\u6d17\u8863\uff0c\u9664\u53bb\u4e00\u5e74\u7684\u6666\u6c14\uff0c\u51c6\u5907\u8fce\u63a5\u6765\u5e74\u7684\u65b0\u6625\uff0c\u4eac\u57ce\u6709"\u4e8c\u5341\u4e03\u6d17\u759a\u75be\uff0c\u4e8c\u5341\u516b\u6d17\u908b\u9062"\u7684\u8c1a\u8bed\u3002\u814a\u6708\u4e8c\u5341\u516d\u6d17\u6d74\u4e3a\u201c\u6d17\u798f\u7984\u201d\u30025\u3001\u814a\u6708\u4e09\u5341\u9664\u5915\u8d34\u95e8\u795e\u3001\u8d34\u6625\u8054\u3001\u5b88\u5c81\u3001\u7206\u7af9\u3001\u5403\u5e74\u591c\u996d\u3001\u7ed9\u538b\u5c81\u94b1\u3001\u796d\u7956\u9664\u5915\u7684\u610f\u601d\u662f\u201c\u6708\u7a77\u5c81\u5c3d\u201d\uff0c\u4eba\u4eec\u90fd\u8981\u9664\u65e7\u90e8\u65b0\uff0c\u6709\u65e7\u5c81\u81f3\u6b64\u800c\u9664\uff0c\u6765\u5e74\u53e6\u6362\u65b0\u5c81\u7684\u610f\u601d\uff0c\u662f\u519c\u5386\u5168\u5e74\u6700\u540e\u7684\u4e00\u4e2a\u665a\u4e0a\u3002\u6545\u6b64\u671f\u95f4\u7684\u6d3b\u52a8\u90fd\u56f4\u7ed5\u7740\u9664\u65e7\u90e8\u65b0\uff0c\u6d88\u707e\u7948\u798f\u4e3a\u4e2d\u5fc3\u3002\u90d1\u91cd\u58f0\u660e\uff1a\u56de\u7b54\u5185\u5bb9\u4ec5\u4f9b\u53c2\u8003\uff0c\u8bf7\u52ff\u76f2\u76ee\u8ff7\u4fe1\u3002

\u6c11\u4fd7\u4e8c\u4e09\u4e8b

http://www.china.org.cn/ch-jieri/chunjie/1.htm

http://www.china.org.cn/ch-jieri/chunjie/2.htm

http://www.china.org.cn/ch-jieri/chunjie/3.htm

http://www.china.org.cn/ch-jieri/chunjie/4.htm
------------------------------------------------------------------------------------------------------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而之前则是年三十了。呵呵,大抵与平安夜是一个级别。

传统的春节应该怎样过?

腊月25:接玉皇赶乱岁照田蚕

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赶乱岁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今日焦点:

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因此,人们根据现实生活需要,发明了这一特殊的时间民俗。可见,在传统社会里,民众生活秩序是依赖着民俗进行调节的。

照田蚕

也叫"烧田蚕"、"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有些地方在年三十举行这一活动。

千灯节

是蒙古族、达斡尔族的宗教性节日。蒙语称"明干卓拉",意即千盏灯节。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做"明干卓拉"去庙里点燃,认为点得越多越吉利。这一节日习俗,在新疆维拉特蒙古族中最为盛行。当地群众在这天吃烤牛羊肉,举行传统的体育游艺活动。

腊月29:小除夕过赶年

小除夕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腊月31除夕:贴门神贴春联放爆竹

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贴门神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唐代以后,又有画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门神分三类:第一类是"大门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像,两个傅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

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幅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

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我国年画的三大流派。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挂千,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佛前所挂。挂千民户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较少。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为市肆所用。最早的挂千当是以制钱(铜钱)串挂的,与压岁钱一样,有压胜的作用。

置天地桌

这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专设之桌。一般无大佛堂之家特别重视天地桌,因为平时对佛供献较少,到年终岁尽时对神佛大酬劳一次,此外,这桌主要是为接神使用。天地桌的内容与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挂钱、香烛、五供、大供之外,其受祀的偶像也大都是临时性的,如:"百分",它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画册;"天地三界十八佛诸神",是一张用大幅黄毛边纸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码;福禄寿三星画像等。以上诸像有的接神后即焚化,如"百分"。有的则须到破五、甚至到灯节才焚烧。摆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统一,如堂屋地方宽大,可置于屋中,如屋内无地,就置于院中。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民间有此接神习俗。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放爆竹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历代的诗人墨客总是以最美好的诗句,赞颂新年的来临。

王安石的《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吃年夜饭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给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有童谣云:

三星在南,家家拜年;

小辈儿的磕头,老辈儿的给钱。

要钱没有,扭脸儿就走。

接神

接神是为新旧年分野,但接神时间亦不太统一。有的子时一到就开始举行仪式,有的到"子正"之时,即午夜零点开始接神,有的则在"子正"之后方接。祭灶后,诸神都回天宫,不理人间俗事,到除夕子时后,即新一年来临时,又降临人间理事。接神的仪式在天地桌前举行,由全家中的最长者主持。因为诸神所居的天界方位不同,下界时来的方向自然也不同,至于接何神,神从何方来,要预先查好"宪书",然后带领全家举香在院中按方位接神。如辛未年的"宪书"上指示:"财神正东、福神正南、贵神东北、喜神西南、太岁神西南等"。按方位叩首礼毕后,肃立待香尽,再叩首,最后将香根、神像、元宝锭等取下,放入早已在院中备好的钱粮盆内焚烧。焚烧时同燃松枝、芝麻秸等。接神时鞭炮齐鸣,气氛极浓烈。

踩祟

接神后,将芝麻秸从街门内铺到屋门,人在上面行走,噼叭作声,称为"踩岁",亦叫"踩祟"。由于"碎"与"祟"同音,取新春开始驱除邪祟的意思。

祭祖

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

南方人流寓北京的,祭祖尤为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中设火锅,按灵位设杯箸,在除夕、元旦、元夜,都将火锅扇开,随时换菜。旗族人祭祖,满蒙不同,蒙古旗人供以黄油炒黄米面,撤供时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风味。满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蜡檀香,静肃异常。除夕夜和元旦供素煮饽饽,上元夜供元宵,每日早晚焚香叩头,献供新茶。祭祖形式虽各不同,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堂,不独慎终追远至意不泯,因其人敬其祖的美德,也借此保存了。

送财神

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了表示欢迎财神,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当然总免不了要说些吉利话。例如:"金银财宝滚进来"啦!"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金凤凰"啦!等等之类的口彩。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装扮成财神爷的模样,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身上背着一个收钱的黄布袋,后面跟着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地去散发财神爷像,以便讨赏钱。每到人家门口,就唱起:"左厢堆满金银库,右边财宝满屋堆。"一大堆讨吉利的话,不绝于口,直到主人欢喜地接过那张红纸财神爷像,给他们些钱,扮财神的这些人,连声道谢之后,就起劲地敲打一阵,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转到别家去了。

饮屠苏酒

屠苏酒是一种药酒。在古代习俗中,元日全家饮屠苏酒,以祛不正之气。制作屠苏酒的方法是:用大黄一钱,桔梗,川椒各一钱五分,桂心一钱八分,茱萸一钱二分,防风一两,以绛囊盛之悬于井中,至元日寅时取起,以酒煎四五沸。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长大,先饮酒以示祝贺,而年长者过一年少一年,后饮以示挽留。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产生种种感慨,所以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

隔年饭

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

正月初一:拜年占岁贴画鸡

正月初一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中国是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的民族都曾经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确定过自己的元旦,即改为"正朔",改正月初一的时间。颛顼帝和夏代都以孟春正月为元,即使用建寅的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商代使用殷历,殷历建丑,以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使用周历,周历建成子,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使用秦历,秦历建亥,以农历初一为元旦;西汉前期仍然使用秦历,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104年)改用司马迁、洛下闳创制的太初历,又重新使用建寅的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以后除王莽和魏明帝一度改用建丑的殷历,唐武后和肃宗时改用建子的周历外,各朝代均使用夏历至清朝末年。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孙中山从上海到南京就职前一天,南京参议院决定改用阳历,并以中华民国纪年。但阴历相沿已久,且有利于安排农事,因此,民间仍偏重阴历。

开门炮仗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拜年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4类:

一是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喧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枕。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但从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数家庭均不接待妇女,谓之"忌门"。仅限于男子外出拜年,妇女则须等到正月初六以后才能外出走访。拜年活动要延长很长时间,到正月十五灯节左右。傍晚时分到人家拜年叫"拜夜节",初十以后叫"拜灯节",所以有"有心拜年,寒食未迟"的笑话。

如果因故未及循例行礼,日后补行的,谓之"拜晚年"

占岁

旧时民间以进入新正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其说始于汉东方朔的《岁占》,谓岁后八日,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伟人,八日为谷。如果当日晴朗,则所主之物繁育,当日阴,所主之日不昌。后代沿其习,认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气清朗,无风无雪为吉。后代由占岁发展成一系列的祭祀、庆祝活动。有初一不杀鸡,初二不杀狗,初三不杀猪……初七不行刑的风俗。

贴画鸡

古时春节在门窗上画鸡来驱鬼怪邪气。晋朝人著的《玄中记》里讲到了前面说到的度朔山上的这只天鸡,说是当太是刚刚升起,第一道阳光照到这株大树上时,天鸡就啼鸣了。它一啼,天下的鸡就跟着叫起来了。所以春节所剪的鸡,其实就是象征着天鸡。然而古代神话中还有鸡是重明鸟变形的说法。据说尧帝时,过方的友邦上贡一种能辟邪的重明鸟,大家都欢迎重明鸟的到来,可是贡使不是年年都来,人们就刻一个木头的重明鸟,或用铜铸重明鸟放在门户,或者在门窗上画重明鸟,吓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来。因重明鸟样类似鸡,以后就逐步改为画鸡或者剪窗花贴在门窗上,也即成为后世剪纸艺术的源头。我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所以人们不但在过年时剪鸡,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为鸡日。

聚财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正月初二:祭财神

祭财神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关于财神是谁说法不统一,主要有以下几种:

赵公明,因张天师曾命其守玄坛,故又名赵玄坛。此人来源于《封神演义》,姜子牙封他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赵明朗,字公明,道教中的玄武之神,俗称赵公元师。此说来源于《三教搜神大全》,圣号全称为:"总管上清正一玄坛飞虎金轮执法赵元师"。

比干:殷纣王的叔父,因忠耿正直,被挖心。因其"无心",故不偏倚,后世人奉为财神,此事载于《史记·殷本记》。

范蠡: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手下大臣,帮助越王打败吴国,后来经商发了大财,改名陶朱公。后人奉为财神。

关羽:三国中的关羽是个"全能"人物,最重义气,后人把"义"和"利"等同对待,奉为财神。一般商号供奉关羽者居多,认为他对商号有保护作用。

上述财神中,范蠡、比干等称为文财神,赵公天师、关羽为武财神。此外还有供奉太白星者,称为"财帛星君"。因为太白星亦叫金星,附会为财神。还有以齐天大圣、招财童子为财神者。

民间所供大多以赵公明居多,其印刷的形象很威武,黑面浓髯,顶盔贯甲,手中执鞭,周围画有聚宝盆、大元宝、珊瑚之类的图案,加以衬托,突出富丽华贵的效果。

正月初三:烧门神纸禁食米饭

烧门神纸

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谷子生日

民间以为正月初三位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小年朝

即天庆节。宋代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

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春节的习俗:贴春红、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祭祖等。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贺岁活动,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飘色、舞龙、游神、庙会、逛花街、赏花灯、游锣鼓、游标旗、烧烟花、祈福、掼春,也有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等等。春节期间贴年红、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等各地皆有之,但因风土人情的不同,细微处又各有其特色。春节民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的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关于春节的传说: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人们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后来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老人告知了人们驱赶“年”兽的办法。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春节。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我是山东人,我们的习俗主要的是这些.

腊月二十三小年,吃饺子.
腊月三十,也就是大年三十,家里老少聚在一起吃除夕团年饭,也吃饺子.
初一,亲朋好友互相走动拜年.
初三走丈人,也就是去岳父岳母家吃饭.
初七管小人儿,就是家里的最小辈的要吃面条,意思就是这一年里平平安安的.
初九赶庙会,一般都是初九凌晨就要到庙里烧香许愿,还愿.
十五闹花灯,也是元宵节,要吃元宵.
十七管中人儿,家里中等辈份的吃面条,也象征一年平安健康.
二十七管老人,家里长辈的吃面条,意义同上.其实,到了初七,十七,二十七,家里人都要吃面条...呵呵

不知楼主哪里人,习俗和我差得大吗?也说来听听啊.我在四川待过,那里的习俗和我们山东相差很大,呵呵

  • 鏄ヨ妭杩樻湁鍝簺涔犱織?
    绛旓細鎷滃勾 1 鎷滃勾鏄腑鍥芥皯闂寸殑浼犵粺涔犱織锛屾槸浜轰滑杈炴棫杩庢柊銆佺浉浜掕〃杈剧編濂界鎰跨殑涓绉嶆柟寮忋傞殢鐫鏃朵唬鐨勫彂灞曪紝鎷滃勾鐨勪範淇楀凡涓嶆柇澧炴坊鏂扮殑鍐呭鍜屽舰寮忋傜幇濡備粖鐨勪汉浠櫎浜嗘部琚互寰鎷滃勾鐨勬柟寮忓锛屽張鍏磋捣浜嗙綉缁滄嫓骞村拰鐢佃瘽鎷滃勾绛夈寮闂ㄧ偖浠 2 鏄ヨ妭鏃╂櫒锛屽紑闂ㄥぇ鍚夛紝鍏堟斁鐖嗙锛屽彨鍋氣滃紑闂ㄧ偖浠椻濄傜垎绔瑰0鍚庯紝纰庣孩婊″湴锛岀伩鑻ヤ簯...
  • 鏄ヨ妭鐨勪範淇鏈夊摢浜?
    绛旓細1銆佹壂灏橈細鈥滆厞鏈堜簩鍗佸洓锛屾幐灏樻壂鎴垮瓙鈥锛屾寜姘戦棿鐨勮娉曪細鍥犫滃皹鈥濅笌鈥滈檲鈥濊皭闊筹紝鏂版槬鎵皹鏈夆滈櫎闄堝竷鏂扳濈殑娑典箟锛屽叾鐢ㄦ剰鏄鎶婁竴鍒囩┓杩愩佹櫐姘旂粺缁熸壂鍑洪棬銆2銆姣忓勾鑵婃湀浜屽崄涓夛紝瀹跺鎴锋埛閮借绁鐏剁锛岀敤楹﹁娊绯栨秱鍦ㄧ伓鐜嬬埛鐨勫槾涓婏紝璁╃伓鐜嬬埛涓婂ぉ鍒鍧忚瘽銆3銆佽创闂ㄧ銆傛渶鍒濈殑闂ㄧ鏄埢妗冩湪涓轰汉褰紝鎸...
  • 涓浗鏄ヨ妭鐨勪範淇鏈夊摢浜?
    绛旓細鏄ヨ妭鐨勪範淇楁湁锛1銆佹垜鍥芥槬鑺傦紝涓鑸槸浠庣キ鐏舵彮寮搴忓箷鐨銆傜キ鐏讹紝鏄竴椤瑰湪鎴戝浗姘戦棿褰卞搷寰堝ぇ銆佹祦浼犳瀬骞跨殑涔犱織銆傛棫鏃讹紝宸笉澶氬瀹剁伓闂撮兘璁炬湁鈥滅伓鐜嬬埛鈥濈浣嶃2銆佲鑵婃湀浜屽崄鍥涳紝鎺稿皹鎵埧瀛鈥濓紝鎹婂悤姘忔槬绉嬨嬭杞斤紝鎴戝浗鍦ㄥ哀鑸滄椂浠e氨鏈夋槬鑺傛壂灏樼殑椋庝織銆傛寜姘戦棿鐨勮娉曪細鍥犫滃皹鈥濅笌鈥滈檲鈥濊皭闊筹紝鏂版槬鎵皹鏈夆滈櫎...
  • 鏄ヨ妭涔犱織鏈夊摢浜
    绛旓細鏄ヨ妭涔犱織鏈夛細鏀鹃灜鐐佽创鏄ヨ仈銆佸勾澶滈キ銆佺キ绁栥佹寕鐏绛銆1銆佹斁闉偖 鍗冪櫨骞存潵锛岄灜鐐凡鎴愪负鏄ヨ妭鐨勭鍙蜂箣涓锛屽畠涓轰汉浠甫鏉ヤ簡鐑椆銆佸枾鍤c佸枩搴嗭紝骞村懗涔熶細鍊嶆劅娴撻儊锛屽瀛愪滑涔熷枩娆㈢噧鏀剧垎绔广傛斁闉偖鏈鍒濈殑鐩殑鍏跺疄鏄负浜嗛┍璧垛滃勾鍏解濅互鍙婄槦鐤紝甯屾湜鏂扮殑涓骞村钩瀹夊仴搴凤紝鍥犳鍦ㄩ櫎澶曡繖澶╂棭涓婂紑闂ㄦ椂锛屽瀹堕兘浼氱噧鏀鹃灜鐐...
  • 鏄ヨ妭鐨勪範淇鏈夊摢浜?
    绛旓細鏄ヨ妭鐨勪範淇 1銆鎵皹 鍦ㄦ皯闂达紝鏂板勾鍓嶅鏈夆鑵婃湀浜屽崄鍥涳紝鎵皹(浜︾О鎵眿)鐨勪範淇椼傛皯璋氱О鈥滀簩鍗佸洓锛屾壂鎴垮瓙鈥濄傛皯闂寸О鍋氣滄壂灏樻棩鈥濄傛壂灏樺氨鏄勾缁堝ぇ鎵櫎锛瀹跺鎴锋埛閮借鎵撴壂鐜锛娓呮礂鍚勭鍣ㄥ叿锛屾媶娲楄瑜ョ獥甯橈紝娲掓壂鍏椌搴櫌锛屾幐鎷傚皹鍨㈣洓缃戯紝鐤忔禋鏄庢笭鏆楁矡銆傚埌澶勬磱婧㈢潃娆㈡鍠滃枩鎼炲崼鐢熴佸共骞插噣鍑杩庢柊鏄ョ殑娆箰...
  • 鏄ヨ妭鐨勪範淇绠浠??
    绛旓細鏄ヨ妭鐨勪範淇楃畝浠嬶細1銆佺キ鐏 鍐滃巻鍗佷簩鏈堝豢涓/寤垮洓鏃ョキ鐏躲傛皯闂寸キ鐏讹紝婧愪簬鍙や汉鎷滅伀涔犱織銆傜伓绁炵殑鑱岃矗灏辨槸鎵ф帉鐏剁伀锛岀鐞嗛ギ椋燂紝鍚庢潵鎵╁ぇ涓鸿冨療浜洪棿鍠勬伓锛屼互闄嶇绁搞2銆鎵皹 鎵皹灏辨槸骞寸粓澶ф壂闄わ紝瀹跺鎴锋埛閮借鎵撴壂鐜锛屾竻娲楀悇绉嶅櫒鍏凤紝鎸夋皯闂寸殑璇存硶锛氬洜鈥滃皹鈥濅笌鈥滈檲鈥濊皭闊筹紝骞村墠鎵皹鏈夆滈櫎闄堝竷鏂扳濈殑娑典箟...
  • 鏄ヨ妭鐨勪範淇鏈夊摢浜?
    绛旓細鏄ヨ妭鐨勪範淇 鏄ヨ妭鍗充腑鍥藉啘鍘嗘柊骞达紝淇楃О鏂版槬銆佹柊宀併佸瞾鏃︾瓑锛屽彛澶翠笂鍙堢О杩囧勾銆佽繃澶у勾锛屽湪涓浗鏈夌潃鎮犱箙鐨勫巻鍙层傛槬鑺傜殑璧锋簮钑村惈鐫涓板瘜鐨勬枃鍖栧唴娑碉紝鍦ㄤ紶鎵垮彂灞曚腑鎵胯浇浜嗕赴鍘氱殑鍘嗗彶鏂囧寲搴曡暣銆傚湪鏄ヨ妭鏈熼棿锛屽叏鍥藉悇鍦板潎涓捐鍚勭搴嗚春鏂版槬鐨勬椿鍔紝甯︽湁娴撻儊鐨勫湴鍩熺壒鑹层1. 绁伓鍚冪伓绯 鍐滃巻鍗佷簩鏈堝豢涓夛紝鏄キ鐏跺悆鐏剁硸...
  • 鏄ヨ妭鏈夊摢浜涜妭鏃涔犱織?
    绛旓細鏄ヨ妭鑺傛棩涔犱織鏈夊涓嬶細1銆鎵皹锛氬湪姘戦棿锛屾柊骞村墠澶曟湁鈥鑵婃湀浜屽崄鍥涳紝鎵皹(浜︾О鎵眿)鐨勪範淇 銆傛皯璋氱О鈥滀簩鍗佸洓锛屾壂鎴垮瓙鈥濄傛皯闂寸О鍋氣滄壂灏樻棩鈥濄傛壂灏樺氨鏄勾缁堝ぇ鎵櫎锛 姣忓姣忔埛閮借鎵撴壂骞插噣鑷繁瀹堕噷锛娓呮礂鍚勭鍣ㄥ叿锛屾媶娲楄瑜ョ獥甯橈紝娲掓壂鍏椌搴櫌锛屾幐鎷傚皹鍨㈣洓缃戯紝鐤忔禋鏄庢笭鏆楁矡銆2銆佽创鏄ヨ仈锛氭槬鑱斾篃鍙棬瀵广佹槬...
  • 鍏充簬鏄ヨ妭鐨勪範淇
    绛旓細绁绁(绁)涔犱織鐩涜浜庡崡鏂规部娴蜂竴甯︼紝鎵胯鍙ゆ椂涔犱織锛屾槬鑺傛湡闂村鍦版湁涓捐闅嗛噸鐩涘ぇ鐨勬姤绁ぉ鍦扮鎭┿佽繋绂х绂忕瓑绁绁堝勾娲诲姩锛屽唴瀹逛赴瀵屽褰╋紝鐑椆鍠滃簡锛屽勾鍛虫祿閮併傛槬鑺傛湡闂磋创骞寸孩銆瀹堝瞾銆佸悆鍥㈠勾楗鎷滃勾绛夊悇鍦扮殕鏈変箣锛屼絾鍥犻鍦熶汉鎯呯殑涓嶅悓銆傜粏寰鍙堝悇鏈夊叾鐗硅壊銆傛槬鑺傛皯淇楀舰寮忓鏍枫佸唴瀹逛赴瀵岋紝鏄腑鍗庢皯鏃忕殑...
  • 鏄ヨ妭鐨浼犵粺涔犱織鏈夊摢浜
    绛旓細骞村楗張绉板勾鏅氶キ銆佸洟骞撮キ銆佸洟鍦嗛キ绛夈備織璇濊鈥滄皯浠ラ涓哄ぉ鈥濓紝骞村楗槸姣忓勾鏂板勾鍓嶇殑閲嶅ご鎴忥紝涓嶄絾涓板瘜澶氬僵锛岃屼笖杩樿绌跺緢澶氬瘬鎰忋3.鎷滃勾 鏄ヨ妭鏈熼棿璧拌鎷滃勾鏄槬鑺備紶缁熶範淇椾箣涓锛屾槸浜轰滑杈炴棫杩庢柊銆佺浉浜掕〃杈剧編濂界鎰跨殑涓绉嶆柟寮忋傛嫓骞存槸浜叉湅濂藉弸涔嬮棿璧拌鑱旂粶鎰熸儏銆佷簰璐烘柊骞达紝琛ㄨ揪瀵逛翰鏈嬮棿鐨勬儏鎬浠ュ強瀵规柊涓骞寸敓娲...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