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 读后感 500字 《骆驼祥子》500字读后感

\u9a86\u9a7c\u7965\u5b50\u8bfb\u540e\u611f500\u5b57

《骆驼》是一部以雪域高原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作品描述两个孩子和一群骆驼之间的故事。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揭示生命中残酷竞争、顽强生存和追求辉煌的精神内核。通过对动物的生动描写,揭示动物之间以及动物与人情感纠葛的内心世界,使读者不仅了解了动物的生活习性,还可以从中引发联想,思考其中的内涵。

在《骆驼》中,几位主要角色有骆驼、有成年人、也有小孩子,在故事中,无论动物还是人,大人还是小孩,成年骆驼还是小骆驼,都承担着自己的一份责任,在“大驼运”中扮演着悲壮而沉重的角色。这次,杨志军特别为《骆驼》选择了明天出版社,就是希望这部作品既能打动成年人,也能让孩子们感兴趣,让他们了解动物,明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动物的相处之道——他觉得有些道理告诉大人们已经来不及了,还是抓紧时间告诉孩子们吧。他想让孩子们知道在地球上不仅仅我们人类拥有爱,动物也需要爱、追求爱,甚至,骆驼的爱散发出夺目的辉煌。“甚至,让人类在它们的爱情面前感到羞惭和自愧弗如。”

在《骆驼》中,杨志军最爱的“人物”是两峰骆驼:壮伟的公驼格尔穆和美丽的母驼乌图美仁。他们从小说一开始就失散,踏上“大驼运”之路后就一直在互相寻找,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代表了杨志军心目中爱情的执着境界——不停地追逐,活着就要爱着。在杨志军眼中,人类的爱掺杂了太多功利的因素,附加了很多爱之外的条件。说到底,爱应该让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爱把一个人的精神链条和另一个人的连接在一起,可从现代之爱中,人们得到的这种精神愉悦越来越少。
无论是写历史还是写动物,杨志军关注的其实还是当下,还是人类,他在当下的社会生活中找到了写作的理由,他对纯粹爱情的向往,对“等价交换”爱情的鄙夷,让他产生了很强的表达欲望,他要通过骆驼坚定、单纯的爱情故事,来反讽人类,提倡爱情的执着与坚定。同时,在小说《骆驼》中,杨志军也描写了人类的爱情,这种有意或无意的比较都成为他阐述对人与自然关系看法的一种方式。最终,人类会从动物的身上获得觉醒的力量,杨志军把《骆驼》中人类的爱情形容为“脆弱的、不地道的、不道德的”。真正道德的爱是在动物身上,他用动物来提升人类,用精神来提升物质,用理想提升现实。在《骆驼》中,杨志军让人类的爱在反差中不断升华。

扩展阅读:骆驼祥子 读后感 500字 ... 祥子卖骆驼的观后感500 ... 骆驼读后感 ... 骆驼和小马阅读和感想 ... 骆驼祥子读后感 300 ... 骆驼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骆驼祥子 一 读后感 ... 骆驼祥子论文500字 ... 骆驼祥子读后感600字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