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表达了什么 饮酒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u996e\u9152\u8fd9\u9996\u8bd7\u5199\u4e86\u4ec0\u4e48\u5185\u5bb9\u8868\u8fbe\u4e86\u8bd7\u4eba\u600e\u6837\u7684\u601d\u60f3\u611f\u60c5

\u516b\u5e74\u7ea7\u4e0a\u518c\u7b2c24\u8bfe\u300a\u996e\u9152\uff08\u5176\u4e94\uff09\u300b\u8bb2\u89e3\u3002\u4f53\u4f1a\u8bd7\u4eba\u8d85\u8131\u4e16\u4fd7\u7684\u8ffd\u6c42\u3002

\u4f60\u8bf4\u7684\u662f\u300a\u996e\u9152 \u5176\u4e94\u300b\u8bfe\u672c\u91cc\u7684\u5427\u3002
\u672c\u7bc7\u662f\u300a\u996e\u9152\u300b\u4e8c\u5341\u9996\u4e2d\u7684\u7b2c\u4e94\u9996\u3002\u8bd7\u6b4c\u7684\u4e3b\u65e8\u662f\u5c55\u793a\u8bd7\u4eba\u8fd0\u7528\u9b4f\u664b\u7384\u5b66\u201c\u5f97\u610f\u5fd8\u8c61\u201d\u4e4b\u8bf4\u9886\u609f\u201c\u771f\u610f\u201d\u7684\u601d\u7ef4\u8fc7\u7a0b\uff0c\u5bcc\u4e8e\u7406\u8da3\u3002\u7136\u800c\uff0c\u5b83\u4e0d\u662f\u67af\u71e5\u4e4f\u5473\u7684\u54f2\u7406\u6f14\u7ece\u3002\u8bd7\u4e2d\u5199\u4e86\u60a0\u7136\u81ea\u5f97\u7684\u60c5\uff0c\u4e5f\u5199\u4e86\u5e7d\u7f8e\u6de1\u8fdc\u7684\u666f\uff0c\u5728\u60c5\u666f\u4ea4\u878d\u7684\u5883\u754c\u4e2d\u542b\u84c4\u7740\u4e07\u7269\u5404\u5f97\u5176\u6240\u3001\u59d4\u8fd0\u4efb\u5316\u7684\u54f2\u7406\uff1b\u8fd9\u54f2\u7406\u53c8\u88ab\u8bd7\u4eba\u63d0\u70bc\u3001\u6d53\u7f29\u5230\u201c\u5fc3\u8fdc\u5730\u81ea\u504f\u201d\u3001\u201c\u6b64\u4e2d\u6709\u771f\u610f\u201d\u7b49\u8b66\u53e5\uff0c\u7ed9\u8bfb\u8005\u4ee5\u7406\u6027\u7684\u542f\u793a\uff0c\u6574\u9996\u8bd7\u7684\u97f5\u8c03\u4e5f\u66f4\u663e\u5f97\u96bd\u79c0\u6df1\u957f\u3002 \u5b8b\u4ee3\u6731\u71b9\u8bf4\uff1a\u201c\u664b\u5b8b\u4eba\u7269\uff0c\u867d\u66f0\u5c1a\u6e05\u9ad8\uff0c\u7136\u4e2a\u4e2a\u8981\u5b98\u804c\uff0c\u8fd9\u8fb9\u4e00\u9762\u6e05\u8c08\uff0c\u90a3\u8fb9\u4e00\u9762\u62db\u6743\u7eb3\u8d27\u3002\u9676\u6e0a\u660e\u771f\u4e2a\u80fd\u4e0d\u8981\uff0c\u6b64\u6240\u4ee5\u9ad8\u4e8e\u664b\u5b8b\u4eba\u7269\u3002\u201d\u8fd9\u9996\u8bd7\u6b63\u523b\u753b\u4e86\u8bd7\u7684\u4e0d\u540c\u6d41\u4fd7\u7684\u7cbe\u795e\u98ce\u8c8c\u3002\u4ed6\u4e0d\u8c61\u4e00\u822c\u9690\u58eb\u90a3\u6837\u6807\u699c\u8d85\u5c18\u51fa\u4e16\uff0c\u800c\u662f\u201c\u7ed3\u5e90\u5728\u4eba\u5883\u201d\uff1b\u4ed6\u7f6e\u8eab\u201c\u4eba\u5883\u201d\uff0c\u5374\u80fd\u505a\u5230\u201c\u65e0\u8f66\u9a6c\u55a7\u201d\uff0c\u4e0d\u67d3\u4e16\u4fd7\u4e4b\u4e8b\u3002\u539f\u56e0\u4f55\u5728\uff1f\u8bd7\u4eba\u610f\u5473\u6df1\u957f\u5730\u8bf4\uff1a\u201c\u5fc3\u8fdc\u5730\u81ea\u504f\u201d\u3002\u5fc3\u9759\uff0c\u5883\u81ea\u9759\u3002\u65e0\u6c42\u540d\u6c42\u5229\u4e4b\u5fc3\uff0c\u5373\u4f7f\u8eab\u5c45\u95f9\u5e02\uff0c\u4e5f\u5b9b\u5982\u5728\u5c71\u3002\u8fd9\u6df1\u523b\u7684\u9053\u7406\u88ab\u8bd7\u4eba\u5e73\u6de1\u5730\u8bf4\u51fa\uff0c\u4eb2\u5207\u611f\u4eba\u3002\u8bd7\u6b4c\u5de7\u5999\u5730\u8fd0\u7528\u4e86\u8c61\u5f81\u624b\u6cd5\u3002\u201c\u9e1f\u5026\u98de\u800c\u77e5\u8fd8\u201d\uff0c\u90a3\u53ea\u5728\u665a\u7167\u4e2d\u7fe9\u7136\u5f52\u6765 \u7684\u9e1f\u548c\u90a3\u4e2a\u60a0\u7136\u89c1\u5c71\u7684\u4eba\uff0c\u5fc3\u795e\u5951\u5408\uff0c\u4eff\u4f5b\u90fd\u5728\u8fd9\u5e7d\u9759\u7684\u5c71\u6797\u4e2d\u627e\u5230\u4e86\u81ea\u5df1\u7684\u5f52\u5bbf\u3002

《饮酒》同名诗歌

原文
饮酒①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②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③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④

注释
《饮酒》共二十首,都是酒后偶然的题咏,不是一时所作。 ②人境:人类聚居的地方。③日夕:近黄昏的时候。④末二句用《庄子》语。《庄子" 齐物论》:“辨也者,有不辨也,大辨不言。”《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诗意是说从大自然的启示,领会到真意,不可言说, 也无待言说。

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赏析品评
[编辑本段]
起首四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何等平淡,何等自然,似乎是诗人不经意地在与你谈话,然而,那内涵、那滋味却又是相当丰富的。首先,它蕴涵着诗人对田园生活深深的喜爱。
" 结庐在人境",而又能不受车马之喧的侵扰,这里满含着诗人对人境之喧闹、官场仕途的厌恶和对安静田园之赞美;其次,诗人对"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一矛盾状况所作的解答,是"心远地自偏",这里面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只要"心远",就自会去寻求偏远之地,从而达到无车马之喧的境界;再是只要"心远",无论地之实际上的偏远与否,都会达到心灵的宁静,这与佛教思想特别是禅宗境界已很相似。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对上句"而无车马喧"和"心远地自偏"的坐实。它不是抽象地论证,而是由虚入实,信手拈出诗人田园生活的一个最典型、最形象、最具有审美意义的场景,给予了最完美、最艺术而又最自然的表现。诗意深醇,却又元气浑成,融和冲淡,又能天然入妙,遂成千古绝唱!苏东坡对此曾有一段精彩评论:"渊明意不在诗,诗以寄其意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本自采菊,无意望山。适举首而见之,故悠然忘情,趣闲而累远。此未可于文语句间求之。今皆作‘望南山'觉一篇神气索然"(《竹庄诗话》)。在宋代,陶诗此句,诸版本皆作"望南山","望"与"见"虽字义相同,却有"有意"与"无意"的细微区别,大概自苏东坡有了这段精彩的分析之后,"望"字遂罢。此二句,除"采""见"两个动词,悠然天成,趣闲累远,其余动词,"菊""东篱""南山"等,亦无不佳。以至于这些物象以后成为田园、归隐与情趣高雅,不同凡响的象征物,成为华夏文化的重要构成。它们初看上去,如此随意散缓,但如细品,则滋味无穷。这种感觉亦如东坡所评:"(渊明诗)初
看若散缓,熟读有奇趣",而要想品出个中滋味,则又"非至闲至静之中则不能到","此景物虽在目前"而"此味不可及也"。(宋人张戒《岁寒堂诗话》)。
诗人采菊东篱,有如倾听着大自然美妙的音响,观赏着大自然美妙的画面,那里一定有着清清的泉水,奏着庄严的天籁,那菊花一定散发着醉人的芳香,使诗人陶然欲醉,意与境会妙不可言。悠然之间,诗人举首展望,远远的庐山映入了眼帘,这时,诗人才发现,天色已是傍晚,一层淡淡的暮霭笼罩着远处的山景,使它更具绰约朦胧之美,在这绝美的日夕山色之中,飞鸟们结伴而归了:"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佳"字好,它恰如其分地透露处了诗人对"山色日夕"的感觉和体会,发人联想到那傍晚的山色;"飞鸟"二字,既是眼前之实景,为这平淡的画面增添了一点动感,同时,它又使人感到具有某种象征意味,使人感到它既是客体之物象,有时诗人主观之自我。它是"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那只倦于车马之喧而皈依山林的飞鸟吧!
结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由实化虚,以虚涵实,妙极!就其思想来说,当源于庄子:"辩者也,有不辩也,大辩不言"(《庄子·齐物论》);"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诗人说自己从大自然里得到了许多启示,领会到人生之真谛,但又感到无法用言语表达,当然,也无须用言语表达。诗人由"欲辩"而达"忘言",这也是一种新的人生境界吧!就艺术而言,它涵盖了更多的,更丰富的、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内容,各中滋味,就留给读者自己品味了。

相关资料
[编辑本段]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名潜,字渊明,谥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他的评价还有隐逸诗人,靖节先生。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曾祖陶侃曾任东晋大司马,父祖均曾任太守一类官职。渊明八岁 丧父,家道衰落,日渐贫困。曾几度出仕,任过祭酒、参军一类小官。四十一岁时弃官归隐,从此躬耕田园。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 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清陶澍注《靖节先生集》是较好的注本。

《饮酒二十首》
公元416年,刘裕调集全国的兵力,从东向西,分五路讨伐后秦。首发攻克了洛阳,西晋故都得到光复。第二年又攻克长安。长安经过百年沧桑,终于被晋军收复。消息传到江南,东晋朝野一片欢腾。
刘裕通过北伐,极大的扩大了他个人的权利。朝廷为了讨好刘裕,下诏书封刘裕为相国,总管朝政,又封他为宋公,食邑十个郡,加九锡,位在各诸侯之上,刘裕故作推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朝廷控在刘裕手里,他想要什么,朝廷就得下诏书给他什么。他想当朝廷,当今的朝廷也得赶快让位给他,这是早晚的事。
那一年秋天,陶渊明总是闷闷不乐。他早就看透,东晋的气数已尽,刘裕篡位只是迟早的事,他整天为这件事悲伤郁悒。只要东晋存在,曾祖父陶侃的功绩就光辉灿烂,照耀家邦。一旦东晋灭亡,就一笔勾销了。他又想一切都在发展变化,兴衰荣辱也在不断地交替更换。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莫不如此。为这些事烦恼也没有用,还是多喝点酒,好好睡一觉吧。
陶渊明只要弄到酒,没有一个晚上不喝他个一醉方休。他认识到,人生在世像闪电一样,稍纵即逝,就应该坦荡从容,无忧无虑地度过。也许靠着饮酒,我陶渊明就能青史留名。
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胡乱扯出一张纸,书写感慨,等到第二天清醒后,再修改润色。写好的诗稿越积越厚,让老朋友帮忙整理抄录。一共得到20首诗,陶渊明把这一组诗题为《饮酒二十首》序言是: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然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其一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这首诗以失群鸟依孤独松,比喻自己隐居守志,终身得所。
一只惶惶不安的失群鸟,日暮还在徘徊独飞。没找到合适的栖息之处。夜晚叫声悲切,依依恋恋,不肯远去。因遇孤生松,收敛翅归依。寒冷的劲风使万木凋谢,而松树独不衰。我像这只飞鸟一样,总算找到归所,千载不相违。
其二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
(注:教材上大多为第五首)
这首诗写自己心与世俗远离,所以身在尘世,而心能感受超尘绝俗的真趣。
自己虽构屋居住人间,但没有世俗车马往来的喧闹。这是因为自己的心远离尘俗,所以即使身居闹市,也如同在偏远的地方一样,不受干扰。苏轼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这两句是说无意中偶见南山,从南山胜境和悠然自得的心情,与自己隐居的生活中,感受到真意妙趣。日落时分,山景尤佳,飞鸟相伴而还。万物各顺其自然,这里有很深的奥妙,欲辨而忘其言不能辨。
其三
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三季是指夏、商、周三个朝代。这首诗是说三代以来,人们是非不分,只是顺应时势随声附和。作者要与世俗背驰,要追随秦时夏黄公,绮里季等在商山隐居的四隐士,避世隐居。
世上人们的行为有千万种,谁知怎么叫是,怎么叫非?有些人只简单粗略的从事情表面看是非,就随着别人表示赞誉或诋毁。夏商周三代以来,这种事情很多,但豁达之士有自己的主见,不随声附和。世俗中愚妄之辈咄咄逼人,但自己不能雷同,决计归隐。
其四
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这首诗写作者饮酒食菊,远离世情。世情既远,就可以怡然自得。
秋天是菊花最佳的时候。带着露水,采菊浸酒而饮,菊香和酒香融为一体,极佳。屈原《离骚》中说:“朝食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因为菊为傲霜之品,所以食菊能修身自洁。饮此忘忧之酒,使感情更加超凡脱俗。虽说是对菊独酌,但兴致很高,饮之不足。太阳落山,群动皆息,飞鸟归林。我在东窗下长啸一声,�且舒怀。
其五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有些树木,比松树高,遮掩了松树的雄姿。但寒冬到来,万木凋零,只有松树更加郁郁葱葱。作者要学习松树的风格,为人品格要坚贞,要高尚。
青松在东园,杂树没其姿。等到严霜降,众树凋零,唯见青松卓然挺立。当松树很多连成林时,这种品质不被人看重。孤松挺拔,人才称奇。独自饮酒,时复远望。想到自己这一生,好像在梦幻里。人生岂能被尘俗的羁绊拘牵!
其六
清晨闻扣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繿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这首诗假托田父与自己的问答,来表示终身归隐的坚决态度,以答复那些好心劝他出仕的人。
清晨闻见扣门声,没等穿好衣裳就跑着去开,原来是好心的老农,提着酒,打远来问候我,劝慰我,怀疑我的所作所为不和时宜,违背世俗。田父说:“破衣茅屋,不是高栖之地,整个社会都崇尚同流合污,希望你也能随波逐流。屈原在《楚辞"渔父》中说:‘世人皆浊,何不汩其泥而扬其波?’”
诗人回答田父说:“深感父老好心相劝,但自己的天性很少能与人和谐一致。重返仕途诚然是可以学的,但违背自己的本性去做,岂非糊涂!暂且一起欢饮吧,我的车驾不可能返回。归隐的决心已定,再说也没用。”
其七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
一士常独醉,一夫终年醒。
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
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
这首诗把醉者醒者加以比较,认为醒者拘与世俗之见,显得愚钝可怜;醉者能勘破虚伪,倒见出他的清醒。说明世事昏昏,不堪闻问,只好用沉饮迷醉,以示愤慨。
有二客虽同一居处,但取舍态度完全不同。一客常独醉,一客终年醒。两个人互相讥笑,对方讲的话,谁也听不进去。醒者小心拘谨是多么愚钝,醉者颓然狂放倒比较聪慧。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笺》说:“醒非真醒而实愚。醉非真醉而实颖”。告诉那些醉酒的人,日落后应该秉烛夜饮。
其八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弊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作者感叹自己少年好六经,有济世之志,而世道艰险,淹留无成。乃安道守贫,隐居躬耕,甘历饥寒之苦,而又孤独没有知己。
少年时很少与外界人事交往,所好者是儒家六经。现在已经年岁高了,但学业停滞事业无成。自己抱着“君子固穷”的节操隐居田园,历尽饥寒之苦。悲风袭击破屋,前庭长满荒草。因为饥寒不能入睡,所以披衣起来,坐待天明。偏偏晨鸡不肯报晓,夜显更长。现在已经没有能理解自己的知己,所以我的所作所为,终将受到掩蔽而无法表白。
诗中的孟公,是东汉刘龚的字。据《高土传》记载,东汉张仲蔚隐居不仕,“常据穷素,所处蓬蒿没人,闭门养生,不治荣名,时人莫识,唯刘龚知之。”
其九
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作者用幽兰待清风以显其清香,比喻自己怀才待机。然而仕途险恶,鸟尽弓藏,所以只好隐居以芳香自守。
生长在前庭的幽兰,饱含芳香,等待清风吹来。因为清风才能把它的芳香吹到远方,以别蒿艾。我现在好像失去方向,不认旧路。我想隐居田园,顺其自然,路子就能走通。我觉悟到归田隐居是对的,因飞鸟已尽,良弓该收藏了。
其十
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
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
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
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
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
这首诗作者借西汉末年扬雄表达自己的志向。扬雄字子云。王莽篡汉时,那些巧言善辩之士,歌颂王莽称帝是天意,因而都得到封赏。扬雄不肯趋炎附势,因而没有封侯。
扬雄生来好酒,家贫不能常得,只能依靠那些喜好追求古事的人,带着酒肴向他请教释惑,才能有酒喝。他有酒就饮尽,有疑难问题都能解答。当然,你问他攻伐别国的计谋,他不肯说。因为仁者考虑问题郑重认真,当言则言,不当言则不言。
其十一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陶渊明过着宁静的乡居生活。这一天,他邀请友人松下坐饮。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喝酒没有桌凳可凭,只好铺荆于地,宾主围坐。没有丝竹音乐,只能听风吹松叶,只能听父老杂乱言。此情此景,酒不醉人人自醉。
在醉意朦胧中,自我意识消失了,诗人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使人看到醉态可掬的诗人形象。
诗人最后说:有些人迷恋于虚荣名利,而我则知“酒中有深味”。魏晋以来,名士崇尚自然,嗜酒如命,他们所追求的是与自然冥合的境界,只有通过饮酒,才能达到这种境界。酒之深味便在于此。
其十二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立空言。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诗人一下笔,就一针见血地揭露了一个矛盾现象:人们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事实上可谓至善之人的伯夷、叔齐饿死在西山(首阳山)。伯夷、叔齐是商朝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死后,他们互让君位。周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终被饿死。诗人紧接着义正严词地提出,既然不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为什么古圣先贤要讲那样的空话呢?
诗人又举出荣启期的事迹,证明善有善报之类的说教是空话。荣启期是一个安贫乐贱的人,是封建社会的一位善人。孔子说荣启期:“善乎,能自宽者也。”但这位善人九十岁还是以鹿皮为衣裳,以绳索为衣带,过着饥寒生活,像他青壮年时一样。
但是伯夷、叔齐也好,荣启期也好,他们生前没有得到善报,死后名声却流传后世。他们所以能名声传世,依赖的就是固守贫困的节操。陶渊明本人正是这样一位固守穷节的贫士。
其十三
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
屡空不莸年,长饥至于老。
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
死去何所知,称心固为好。
客养千金躯,临化消其宝。
裸葬何足恶,人当解意表。
孔子的弟子颜回,可谓仁者也。然而他29岁,头发尽白,早死。荣启期也是有名的好人,但九十岁还过着饥寒生活。他们虽留下身后美名,但死后何所知。
人生在世,有些人厚自养身,把身躯看得千金一样贵重,但临终时,再宝贵的身躯,也得消灭。西汉杨王孙于病危时,嘱其子裸葬,要以身亲土。人当解其真意。
这首诗的前八句说名不足贵,后四句说身不足惜,都是愤世之言。
陶渊明写《饮酒二十首》诗时,酒喝得不少,家中也经常断酒喝。当他写成十九首诗时,家里的酒坛酒罐又空了好几天。就在这个时候,一天清晨突然听见有人敲门。陶渊明披上衣裳,打开门一看,原来是邻居李老汉,抱着一个酒坛,站在门外。李老汉说:“我们家大清早刚酿成的酒,我想让你尝个鲜,就赶紧给你送来了!”
陶渊明一看送酒来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地说:
“我几天不吃饭不觉饿,可是这几天没喝酒,简直渴得要死!”
“我还不知道你!”李老汉说,“就算渴死了,也要当酒鬼”。
两个人朗朗地笑起来。
进到屋里,陶渊明急不可待地倒出一海碗酒,浅黄色的酒液散发着迷人的酒香,叫人垂涎三尺。因为是刚酿成的酒,没有经过滤,酒面上漂浮着一些酒糟,像一些白蚂蚁。陶渊明去找漉酒巾,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一挠头,想起头上缠的葛巾,蒙在一只空碗上,把另一碗浑酒倒在葛巾上。他掸了掸葛巾上的酒糟,重新把葛巾围到头上,头上的葛巾也飘逸着迷人的酒香,这股酒香,通过鼻子,一直钻到陶渊明的肺腑里。
“这是个好法子”,陶渊明得意地说,“又过滤了酒,又能戴在头上闻香”。
陶渊明举起那碗滤清的酒一饮而尽,顿时觉得两眼发亮,两掖生风,每一个毛孔都透气,每一个细胞都快活。
陶渊明喝足李老汉送来的酒,写成了《饮酒二十首》的最后一首诗。
其十四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
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
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
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
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
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
若复不快饮,恐负头上巾。
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陶渊明是以饮酒为题材,大量创作酒诗的第一人。他的诗,可谓篇篇有酒,寄酒为迹。
伏羲、神农是传说“三皇”中两位最古老的帝王,已经离我们很久远了,世上已经罕见那样纯真的人。只有那个一生勤奋奔走的孔子,还想把四分五裂的东周社会弥补复原,让民风世俗再回到那个淳朴的时代。
孔子的奔走努力虽然没有达到天下大治,他所期待的凤鸟虽然没有飞来,但经他整理研究,殷周以来的诗书礼乐,总算由残缺不全而恢复一新。可是,自孔子在洙水、泗水之间设坛施教的事业停止以后,他的微言大义就再也听不见了。世风江河日下,以致出现了那个疯狂的秦始皇,焚书坑儒,把诗书烧成灰。
好在西汉初还有伏生等几个老儒生,传授六经的工作勤勤恳恳。可是为什么隔世之后,六经就没人爱好和亲近了呢?如今有些人也像孔子那样成天在外驰车奔走,可是没有人前来礼贤问津。
最后突然转到饮酒上,在这样令人绝望的世风下,我还能说什么,做什么?只好痛痛快快地饮酒,才对得起头上戴的过滤酒的葛巾。陶渊明饮酒诗写了二十首,这是最后的一首。这组诗是借酒后直言,谈出自己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感想和看法。因为是酒后直言,所以难免有谬误之处。“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饮 酒 陶渊明
李白,杜甫,白居易,仰慕陶渊明 人品尤其李白那种“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思想, 和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欧阳修还说:“吾爱陶渊明,爱酒又爱闲。”苏东坡一生把陶渊明当成良师益友,不但爱好 其诗,更仰慕他的为人。晚年在《与苏辙书》中说:“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 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在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 苦闷中,把陶渊明引为知己。在《水龙吟》词中 说:“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

借鉴意义
1. 心志高远,淡泊名利。。
2.热爱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
3.乐观的生活态度,并善于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形象鉴赏
1.要体味诗人在诗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意境。
2. 要把握诗中意象的特征和寓意。
3.要把握关键句,分析哲理. 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生活背景及主要思想倾向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陶渊明《饮酒》赏析

●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背景简介
陶渊明(365~427),浔阳柴桑人。陶诗以其冲淡清远之笔,写田园生活、墟里风光,为诗歌开辟一全新境界。
《饮酒》组诗共二十二首,此为第三首。前有小序,说明全是醉后的作品,不是一时所写,并无内在联系,兴至挥毫,独立成篇。这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于劳动之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此时情味,何其深永!陶诗的一大特色就是朴厚,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他常常用“忘言”“忘怀”等词语阻断对情理规律的探索和揭示,这或者就是诗歌回归自然的一种表现。

●北京大学中文系程郁缀教授点评
【主持人】陶渊明幽居于田园之中,不问世事的隐士,竟然能对中国文学产生深远影响,甚至成为后世士大夫的精神归宿,您能谈一谈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吗?
【程郁缀】陶渊明在我们中国文学史上地位是非常突出的,他的120多首诗歌可以说每一首诗歌都是非常非常好的。我们可以这样说唐代以前很多题材的诗歌,唐代的时候才登上它的高峰。比如边塞诗、山水诗、送别诗,惟独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就是田园诗是陶渊明开创的,并且由陶渊明把它推上了它的顶峰。我们说唐代有很多田园诗人,比如说王维、孟浩然,宋代有些田园诗人,像范成大、杨万里。唐宋这么多的田园诗人应该说他们所创作的田园诗都是在陶渊明田园诗的浓荫笼盖之下,可以说是没有超过陶渊明的田园诗的。所以说陶渊明的田园诗歌是我们中国文学史上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
他生在公元365年去世在427年。一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29岁以前主要是读书的时期,从29岁到41岁他是一会儿出来做官、一会儿又要归隐,是仕隐反复的时期。他在彭泽当县令时有一次上级来检查工作,他的这些下级的书吏们就说,你赶紧把衣服穿好了帽子戴好了再去迎接吧。他喟然长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于是就挂冠而去。这种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正是我们中国知识分子的傲骨,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像李白,他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种精神是非常可贵的。那么他挂冠归隐以后就隐居到田园中去,他的晚年是在田园中度过的。他跟乡亲们的关系非常好,自己有酒的时候就让隔壁邻居的老人们一起来喝酒,他自己没酒喝的时候就去敲人家的门说你家有没有酒,所以这个是非常率真的。而且他还亲自参加体力劳动,他有首诗歌写“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个“愿”一般人理解为回归自然之愿,但是我觉得除了这个以外还可以有一种解释,那就是这个愿望就是丰收的愿望。我认为只要能够丰收,那么衣服打湿了没有什么关系,这样理解可能更接近于普通的老百姓,而且这一点也不影响陶渊明形象的伟大。陶渊明性格方面是非常率真的,他自己说“少无适俗运,性本爱丘山。”他很喜欢自然、很喜欢率真,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他这个人不会弹琴,可是他自己家里老是放着一把无弦琴,就是没有琴弦的那个琴,高兴起来的时候就把琴拿着拨喇拨喇,没有琴弦肯定没有声音的,没有声音不要这个声音。“但得琴中趣,何劳弦上音。”就是说只要有琴动的意趣就不需要有子弦的声音,这是非常有趣的。他的一生最喜欢的一个是美酒,一个是菊花,这两点都非常突出,这两点在《饮酒》其五中都有生动的体现。
【主持人】请您给我们评析一下陶渊明这首《饮酒》。
【程郁缀】这首诗是非常好的一首诗,他开头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把自己的房子建筑在人世间,可是听不到车马的喧闹,那么“在人境”一定会有“车马喧”,为什么没有“车马喧”呢?他自己自问,说“问君何能尔”,就是我问你是什么原因能够达到这样的地步呢?下面他答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非常有名的咏菊的诗歌,“采菊东篱下”是一俯,“悠然见南山”是一仰,在“采菊东篱下”这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看南山,那秀丽的南山就是庐山,他家乡的庐山,一下就扑进了他的眼帘。所以这个“见”字用得非常好,苏东坡曾经说:如果把这个“见”南山改成“望”南山,则一片神气都索然矣。下面他就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就是说山里面自然的景观早晨和晚上都非常好,在傍晚时分飞鸟呼朋唤侣结伴而归,大自然是在这个很自然的气氛中飞鸟就回到鸟巢中去了。然后从这样一种非常自然的、非常率真的意境中,陶渊明感受到人生的某一种境地。但是这样一种非常微妙的境地,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欲辩已忘言”了。
【主持人】这首诗对我们今天的意义何在?
【程郁缀】这首诗歌是非常好的一首诗歌,它的好就在感情非常真率,一切都自然,特别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远地自偏”对我们今天也不无启发,就是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非常现代化的、非常喧闹的这样一个社会当中,我们已经不可能像陶渊明时代那样隐居到山林里面去。我们在这个非常热闹的现实当中,只要我们每个人他的心远离了一些名利、一些物质的追求、远离了一些世俗的官场,那么我们住的地方也会变得偏僻起来,我们的心情也会变得宁静起来。我们也会克服一些浮躁的情绪,这样使自己变得非常的宁静,这个对于我们自己人生的修养,对于我们社会的安宁都是很有好处的。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辩已忘言。
这是东晋诗人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决心隐居后所作。诗人通过描写农村的美好风光,展现自己闲适的生活和超脱的心境。
此诗的语言平淡朴素,但又不失韵味。以毫不夸张的手法,用家常话写出沁人心脾的境界,显得自然而又耐人寻味。“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这句话把这首诗的语言特色表达得淋漓尽致。
以景为诗源,以情为诗缘,以理为诗尾。前四句的“心”与“地”正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的关系。只要你“心远”,无论在何地都不会受世俗喧嚣的干扰。你,一边采着菊,一边赏着山,人景融为一体。日夕的山气,归还的飞鸟,构成一幅美好的风景。其中蕴藏着人生的真谛,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物我相融,意味无穷。
全诗清新自然,无任何矫情,写出诗人与世无争、怡然自得的感情。若是没有他超凡脱俗的品性,和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如何能有如此海阔天空的诗作。欲 人都有欲。人欲无忌,而人欲有异;人欲无边,而人欲有限。活到哪种年纪就有哪种欲望。无欲望便无希望。但欲因人生,人因欲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欲望,不同的欲望造就不同的人。立欲必正,验欲必果。人生如何,重在立欲。欲系福祸,各自把握。唯非分之欲是过。欲壑难填,莫坠其渊!

  • 闄舵笂鏄庡湪銆婇ギ閰掋涓琛ㄨ揪浜涓绉嶆庢牱鐨勪汉鐢熻拷姹?
    绛旓細銆婇ギ閰掋缁勮瘲鍏变簩鍗侀,杩欐槸绗簲棣,涔熸槸鏈钁楀悕鐨勪竴棣.姝よ瘲琛ㄧ幇浜嗛櫠娓婃槑褰掗殣鐢板洯鍚庣殑浜虹敓鎬佸害鍜岀敓娲绘儏瓒.璇昏呭枩鐖卞畠,涓嶄粎浠呭洜涓哄畠璇█娴呰繎,缁撴瀯宸у,鍐欐櫙濡傜敾,鎰忓楂樿繙,杩樼敱浜庡畠鎵钑存兜鐨勬繁鍒诲摬鐞,杩芥眰浜轰笌鑷劧鐨勫拰璋,鍙嶅鈥滃績涓鸿褰光濈殑鈥滅墿鍖栤.璇楃殑鍓嶅洓鍙ヨ闇蹭簡璇椾汉鑳藉瓒呯劧鍑轰笘鐨勫師鍥犳槸鈥滃績杩滃湴鑷...
  • 銆婇ギ閰掋鐨勬剰鎬濇槸浠涔?
    绛旓細銆婇ギ閰掋鐨勬剰鎬濇槸锛氬眳浣忓湪浜轰笘闂达紝鍗存病鏈夎溅椹殑鍠у殻銆傞棶鎴戜负浣曡兘濡傛锛屽彧瑕佸績蹇楅珮杩滐紝鑷劧灏变細瑙夊緱鎵澶勫湴鏂瑰兓闈欎簡銆傚湪涓滅涔嬩笅閲囨憳鑿婅姳锛屾偁鐒堕棿锛岄偅杩滃鐨勫崡灞辨槧鍏ョ溂甯樸傚北涓殑姘旀伅涓庡倣鏅氱殑鏅壊鍗佸垎濂斤紝鏈夐楦燂紝缁撶潃浼村効褰掓潵銆傝繖閲岄潰钑村惈鐫浜虹敓鐨勭湡姝f剰涔夛紝鎯宠杈ㄨ瘑锛屽嵈涓嶇煡鎬庢牱琛ㄨ揪銆傚師鏂囷細銆婇ギ閰掋嬬粨搴...
  • 闄舵笂鏄銆婇ギ閰掋 琛ㄨ揪浜浣滆浠涔鏍风殑蹇冩儏
    绛旓細杩欓璇楁棦鎶掑彂浜褰掗殣鐢熸椿鐨勬偁闂叉伂闈欑殑娆f偊,鍙堣暣鍚潃璇椾汉瀵瑰畤瀹欎汉鐢熻秴鐒跺鐣岀殑鍚戝線鍜屾啩鎲.
  • 楗厭涓璇楁弿鍐欎簡鍝簺鏅墿琛ㄨ揪浜嗕粈涔鎰熸儏
    绛旓細楗厭路鍏朵簲 闄舵笂鏄 缁撳簮鍦ㄤ汉澧冿紝鑰屾棤杞﹂┈鍠с傞棶鍚涗綍鑳藉皵锛熷績杩滃湴鑷亸銆傞噰鑿婁笢绡变笅锛屾偁鐒惰鍗楀北銆傚北姘旀棩澶曚匠锛岄楦熺浉涓庤繕銆傛涓湁鐪熸剰锛屾杈ㄥ凡蹇樿█銆傝繖棣栬瘲涓昏鎻忓啓浜嗙绗嗐佽強鑺便佸崡灞便侀楦熷嚑绉嶆櫙鐗┿傛湰璇楅氳繃鎻忓啓璇椾汉闅愬眳鍗楀北鐨勯棽閫傜敓娲伙紝琛ㄨ揪浜浣滆呭帉鍊﹀畼鍦鸿厫璐ワ紝鍐冲績褰掗殣鐢板洯锛岃秴鑴变笘淇楃殑杩芥眰鐨...
  • 鈥滄偁鎮犺鍗楀北鈥濆嚭鑷摢棣栬瘲?琛ㄨ揪鐨勬剰鎬濇槸浠涔?
    绛旓細鍑鸿嚜銆愭檵銆戦櫠娓婃槑銆婇ギ閰掋鎮犳偁瑙佸崡灞琛ㄨ揪鍗楀北鏃犳剰鐨勬槧鍏ヤ簡璇椾汉鐨勭溂甯橈紱杩欓璇楃殑鎰忓琛ㄧ幇浜嗕綔鑰呰嚜寰楀叾涔愮殑闅愬眳鐢熸椿鍜岄偅绉嶆偁鐒躲佹伂闈欍佹秷闆呯殑蹇冩儏銆傗滈棶鍚涗綍鑳藉皵锛熷績杩滃湴鑷亸鈥濓紝涓璇妸杩欑蹇冨鐨勫師鍥犻亾鐮淬傞櫠娼滃绂呮満鎮熼忛娣憋紝涔冭嚦浣胯繖棣栬瘲鐨勮壓鏈鐣屼骇鐢熺┖鐏典箣鎰燂紝浣夸汉韬复鍏跺锛岃嫢鍦ㄤ粰鐣屼笂锛屼笉鍦...
  • 楗厭鏄浠涔璇
    绛旓細銆婇ギ閰路缁撳簮鍦ㄤ汉澧冦嬫槸鏅嬫湞澶ц瘲浜洪櫠娓婃槑鍒涗綔鐨勭粍璇椼婇ギ閰掍簩鍗侀銆嬬殑绗簲棣栬瘲銆傝繖棣栬瘲涓昏琛ㄧ幇闅愬眳鐢熸椿鐨勬儏瓒o紝鍐欒瘲浜轰簬鍔冲姩涔嬩綑锛岄ギ閰掕嚦閱変箣鍚庯紝鍦ㄦ櫄闇炵殑杈夋槧涔嬩笅锛屽湪灞卞矚鐨勭缃╀箣涓紝閲囪強涓滅锛岄仴鏈涘崡灞便傚叏璇楁儏鍛虫繁姘革紝鎰熻鍜屾儏鐞嗘祽鐒朵竴浣擄紝涓嶅彲鍒嗗壊銆傝〃鐜颁簡浣滆呭熼厭涓洪锛屼互楗卞惈蹇ф劋鐨勭瑪瑙︼紝琛ㄨ揪浜...
  • 銆婇ギ閰掋涓璇琛ㄨ揪浜浣滆呮庢牱鐨勭敓娲诲織鍚???
    绛旓細杩欓璇椾富瑕佽〃鐜伴殣灞呯敓娲荤殑鎯呰叮锛屼簬鍔冲姩涔嬩綑锛楗厭鑷撮唹涔嬪悗锛屽湪鏅氶湠鐨勮緣鏄犱箣涓嬶紝鍦ㄥ北宀氱殑绗肩僵涓紝閲囪強涓滅锛岄仴鏈涘崡灞憋紝姝ゆ椂鎯呭懗锛屼綍鍏舵繁姘革紒鍓嶅洓鍙ュ氨鏄〃鐜颁竴绉嶉伩涓栫殑鎬佸害锛屼篃灏辨槸瀵规潈浣嶃佸悕鍒╃殑鍚﹀畾銆傛帴鐫鍥涘彞锛屼綔鑰呰繕鏄啓浜虹墿娲诲姩鍜岃嚜鐒舵櫙瑙傦紝鑰屾妸鍝茬悊瀵勫瘬鍦ㄥ舰璞′箣涓傛渶鍚庝簩鍙ワ紝鏄叏璇楃殑鎬荤粨锛氬湪杩欓噷...
  • 楗厭闄舵笂鏄庡湪璇椾腑琛ㄨ揪鐨勬劅鎯呮槸
    绛旓細楗厭 鈥斺斻愪笢鏅嬨戦櫠娓婃槑 缁撳簮鍦ㄤ汉澧冿紝鑰屾棤杞﹂┈鍠с傞棶鍚涗綍鑳藉皵锛屽績杩滃湴鑷亸銆傞噰鑿婁笢绡变笅锛屾偁鐒惰鍗楀北銆傚北姘旀棩澶曚匠锛岄楦熺浉涓庤繕銆傛涓湁鐪熸剰锛屾杈ㄥ凡蹇樿█銆傛湰绡囨槸銆婇ギ閰掋浜屽崄棣栦腑鐨勭鍏銆傝瘲姝岀殑涓绘棬鏄睍绀鸿瘲浜鸿繍鐢ㄩ瓘鏅嬬巹瀛 鈥滃緱鎰忓繕璞♀濅箣璇撮鎮熲滅湡鎰忊濈殑鎬濈淮杩囩▼锛屽瘜浜庣悊瓒c傜劧鑰岋紝瀹冧笉...
  • 楗厭闄舵笂鏄庤繖棣栬瘲涓昏鎻忓啓浜嗕粈涔鍐呭
    绛旓細銆婇ギ閰路缁撳簮鍦ㄤ汉澧冦嬫槸鏅嬫湞澶ц瘲浜洪櫠娓婃槑鍒涗綔鐨勭粍璇椼婇ギ閰掍簩鍗侀銆嬬殑绗簲棣栬瘲锛屽啓璇椾汉浜庡姵鍔ㄤ箣浣欙紝楗厭鑷抽唹涔嬪悗锛屽湪鏅氶湠鐨勮緣鏄犱箣涓嬶紝鍦ㄥ北宀氱殑绗肩僵涔嬩腑锛岄噰鑿婁笢绡憋紝閬ユ湜鍗楀北銆鎶掑彂浣滆呭畞闈欏畨璇︾殑蹇冩佸拰闂查傝嚜寰楃殑鎯呰叮锛屼互鍙婅繑鍥炶嚜鐒剁殑浜虹敓鐞嗘兂锛屽張鍐欏嚭浜嗕綔鑰呮璧忎互鍙婅禐鍙瑰ぇ鑷劧缁欎汉甯︽潵鐨勬儏鎰熴傚師璇楋細銆...
  • 楗厭鍏ㄨ瘲琛ㄨ揪浜璇椾汉浠涔鏍风殑鎰熸儏
    绛旓細鏈瘒鏄銆婇ギ閰掋浜屽崄棣栦腑鐨勭浜旈.璇楁瓕鐨勪富鏃ㄦ槸灞曠ず璇椾汉杩愮敤榄忔檵鐜勫鈥滃緱鎰忓繕璞♀濅箣璇撮鎮熲滅湡鎰忊濈殑鎬濈淮杩囩▼,瀵屼簬鐞嗚叮.鐒惰,瀹冧笉鏄灟鐕ヤ箯鍛崇殑鍝茬悊婕旂粠.璇椾腑鍐欎簡鎮犵劧鑷緱鐨勬儏,涔熷啓浜嗗菇缇庢贰杩滅殑鏅,鍦ㄦ儏鏅氦铻嶇殑澧冪晫涓惈钃勭潃涓囩墿鍚勫緱鍏舵墍銆佸杩愪换鍖栫殑鍝茬悊锛涜繖鍝茬悊鍙堣璇椾汉鎻愮偧銆佹祿缂╁埌鈥滃績杩滃湴鑷亸鈥...
  • 扩展阅读:《饮酒》表达的情感 ... 《饮酒》全诗 ... 《饮酒》其五 ... 《饮酒》对人的启示 ... 《饮酒》古诗 ... 陶渊明其四表达了什么 ... 陶渊明饮酒表达的哲理 ... 《饮酒》结庐在人境 ... 《饮酒》的主要内容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