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孔子一以贯之的是什么?

1

《论语》中有两个地方提到,孔子之道一以贯之。

在《论语四、里仁篇》,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孔子和曾参讨论的时候,说到自己的毕生道德学问可以一以贯之,有条主线,曾子认同。其他门人不解,孔子也没有多做解释。

其他学生只好问曾子,曾子就阐述夫子之道,就是待人处事的时候用“忠恕”的原则就行了。

“忠”,是忠于内心,忠于自己,也有忠于事业的多重意思。

“恕”,则是重要的待人处世之道,严以律己,宽以恕人。

2

《论语十五、卫灵公篇》也有一以贯之这句话。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

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在这里,孔子与端木赐讨论道德学问修养的成就路径。因为端木赐的经历很丰富,经商、从政、外交,所以孔子因材施教,指出端木赐追求闻见之知的博学多闻,并不一定能够成就孔子欣赏的立德树人。

孔子告诉端木赐,自己一生的学问道德,有一条贯穿的主线,就是追求不断扩充自己的德性涵养,来丰富自己的人生。

多闻见识,丰富阅历,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3

孔子后来有段话,解释了自己一生的求道通达之路。

《论语二、为政篇》里,子曰:“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是人生道德学问,而非什么知识的积累叠加。

4

孔子之道,曰仁曰礼,曰忠恕。

仁,是孔子之道的核心,是待人处事,立德树人的原则;

礼,是孔子理想社会的秩序,是孔子对当时社会纠偏补弊开出的药方。

忠恕,则是“仁”和“礼”的缩减版。比如,曾参理解了孔子一以贯之的道,却当时无法言说,或者词不达意,用弟子们能够理解的缩减版“忠恕”两个字来表达。

仁,在孟子那里发展成了浩然之气;在程颐朱熹那里成为天理,在王阳明那里成了良知,在希腊哲学家那里是真理。

礼,克己复礼的礼,背后是社会秩序。建立社会秩序,孔子提倡仁以爱人,董仲舒提倡以德治国、天人感应,朱熹以为“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以为“致良知。”

礼,在法家那里,主张以法律为准绳,来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

扩展阅读:读书笔记大全100篇 ... 《庄子》每章读书笔记 ... 读书笔记20篇摘抄 ... 读书笔记300字左右 ... 史记读书笔记摘抄 ... 论语读书笔记摘抄 ... 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 ... 中庸读书笔记摘抄 ... 孔子的故事读书笔记摘抄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