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养廉银”最高是工资的100倍,年入百万,为何却还不够用

作者:汉宣团队(康康)无授权禁止转载 众所周知,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苦,在落魄之时对当官的印象非常不好,认为「 ”凡官皆贪”。所以到了他当皇帝时,做官的就比较惨了,俸禄极低,只能够勉强养家糊口。后来清军入关,清朝就沿用了明朝制度,官员们的俸禄虽然比明朝多了一点,但是仍然很少。于是某些官员就开始想办法,你不让我吃饱饭,那我只能利用手中的权力去贪了。直到雍正年间,为了防止官员贪污,发明了「 ”养廉银”。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清朝官员的工资有多少,我们熟知的知县工资是每月支奉3两,常常拿来当做笑料的「 ”七品芝麻官”的年俸禄才45两,合算下来每个月还不带4两。这都是清朝底层小官的工资,那大官们的工资又有多少呢?清朝一品大员的俸禄也仅是200两,比如说清朝雍正的宠臣李卫,官居浙江巡抚,也是个二品大官,他一年的俸禄也就是155两。面对如此低的工资,养一个家族实属困难,更何况那个时候还要孝敬各种上级,所以产生很多贪官,之后「 ”养廉银”应运而生。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什么是「 ”养廉银”,「 ”养廉银”并不是官员们的俸禄,而是我们现在所说的「 ”工资补贴”,本意是为了实现高薪养廉,避免贪污事情发生,养廉银的数额也各不相同。一般为工资的10倍,最高达到100倍。比如说台湾巡抚刘铭传,他和李卫的职位一样,都是二品巡抚,年俸禄155两,但是他的「 ”养廉银”高达1000万,当时最高的是台湾总督,他的年俸禄只有67两,军事加给144两,但是他的「 ”养廉银”则达到了2000两。清朝中期一两白银折合成现在人民币大概是300~600之间,取中间值400,也就是说总督一年的收入最高可以拿到800万! 但是,为什么都年入百万了,却还是常常不够用呢?而「 ”养廉银”也只起到了「 ”高薪”的作用,却没有实现养廉,反而还加重了贪腐呢? 第一:「 ”养廉银”虽然是工资补贴,但是办公经费也是包含在内的,那些当官的一般都会有很多随从,幕僚、师爷等等,而雇佣这些人的钱常常出于「 ”养廉银”,剩下不到四成的钱用于自己的生活。 第二:就是下级官员要给上级官员送「 ”冰敬”和「 ”碳敬”。 第三:高薪不但没有给官员们养成廉洁的习性,反而助长了官员们的豪奢之风,所以即使「 ”养廉银”是他们工资的十倍乃至百倍,都不够他们挥霍。 不过在刚开始实行这一制度时,还是有成效的,从雍正到乾隆时期,贪腐大案有明显减少,当时时任广东巡抚的年羹尧和广西巡抚孔毓珣前往赴任时,一律不收下属例行节礼。可以说,这项制度在开始的时候还是清朝反腐的一大成就。 但是到了乾隆年间,清朝财政困难,于是就开始打「 ”养廉银”的主意。到了嘉庆时期,「 ”养廉银”就已经不多了,七扣八扣之后也没剩下多少,加上白银贬值,物价上涨,所以官员们又开始贪腐,搜刮民脂民膏。「 ”养廉银”不仅违背了建立的初衷,反而加重了百姓们的负担。而且值得一提的是「 ”养廉银”只发给一些高级官员,低级官员很少能拿到手,至于胥吏这种没有正式编制的,连工资都没有,跟别提「 ”养廉银”了。 欢迎阅读汉宣原创,大家有什么想共同讨论的,请在下方留言或加入我们的圈子,分享阅读的乐趣。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