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有那些风俗习惯… 河南省 风俗习惯

\u6cb3\u5357\u90fd\u6709\u4ec0\u4e48\u98ce\u4fd7\u4e60\u60ef\uff1f

\u6cb3\u5357\u6c11\u95f4\u98ce\u4fd7\u4e60\u60ef\uff0c\u5522\u5450 \u94dc\u5668 \u9f13\u4e50\u56e2\u6f14\u594f\u63a5\u5ba2\uff0c\u8fd9\u79cd\u573a\u9762\u4e0d\u591a\u89c1\uff01

\u6cb3\u5357\u4eba\u98ce\u4fd7\u4e60\u60ef\uff1a\u8fc7\u5e74\u201c\u796d\u7076\u65e5\u201d\uff0c\u7ed3\u5a5a\u8981\u538b\u5e8a\uff0c\u559d\u9152\u201c\u656c\u4e00\u4e2a\u3001\u7aef\u4e24\u4e2a\u201d\u7b49\u30021\u3001\u6cb3\u5357\u4eba\u98ce\u4fd7\u4e60\u60ef\u5f88\u591a\uff0c\u6709\u4e9b\u8ddf\u5168\u56fd\u666e\u904d\u4e00\u6837\uff0c\u6bd4\u5982\u8d34\u6625\u8054\u3001\u770b\u82b1\u706f\uff0c\u6709\u4e9b\u662f\u6cb3\u5357\u72ec\u6709\u7684\uff0c\u6bd4\u5982\u8fc7\u5e74\u201c\u796d\u7076\u65e5\u201d\uff0c\u7ed3\u5a5a\u8981\u538b\u5e8a\uff0c\u559d\u9152\u201c\u656c\u4e00\u4e2a\u3001\u7aef\u4e24\u4e2a\u201d\u7b49\u30022\u3001\u8fc7\u4e86\u201c\u814a\u516b\u8282\u201d\u5c31\u53ef\u4ee5\u95fb\u5230\u201c\u5e74\u201d\u7684\u6c14\u606f\u4e86\uff0c\u8fdb\u5165\u814a\u6708\u4e8c\u5341\u4e09\u7edf\u79f0\u201c\u5c0f\u5e74\u201d\uff0c\u4e5f\u662f\u9001\u7076\u795e\u7684\u201c\u796d\u7076\u65e5\u201d\u3002\u4eba\u4eec\u90fd\u8981\u8d76\u96c6\u4e70\u7076\u7cd6\uff0c\u665a\u4e0a\u796d\u7076\u3002\u4e4b\u540e\uff0c\u8fc7\u5e74\u7684\u6c14\u6c1b\u5c31\u8d8a\u6765\u8d8a\u6d53\u4e86\uff0c\u4e00\u8fb9\u5fd9\u4e8e\u8d2d\u7f6e\u5e74\u8d27\uff0c\u4e00\u8fb9\u8981\u6e05\u7406\u7076\u53f0\u51e0\u6848\uff0c\u6253\u626b\u5c4b\u5b87\u79ef\u5c18\uff0c\u8fd9\u79cd\u88ab\u7fa4\u4f17\u79f0\u4f5c\u201c\u53bb\u79fd\u201d\u7684\u6d3b\u52a8\uff0c\u65e2\u6e05\u6d01\u3001\u7f8e\u5316\u73af\u5883\uff0c\u53c8\u6709\u9664\u65e7\u8fce\u65b0\u7684\u610f\u601d\u30023\u3001\u6240\u8c13\u538b\u5e8a\uff0c\u5373\u9752\u5e74\u7537\u5973\u7ed3\u5a5a\u7684\u5934\u5929\u665a\u4e0a\uff0c\u65b0\u90ce\u5bb6\u8981\u8bf7\u513f\u5973\u53cc\u5168\u7684\u8001\u4eba\u628a\u5e8a\u94fa\u597d\uff0c\u7136\u540e\u65b0\u90ce\u8bf7\u4e00\u4e2a\u6216\u8005\u4e24\u4e2a\u5f1f\u5f1f\u548c\u81ea\u5df1\u4e00\u8d77\u5728\u65b0\u5e8a\u4e0a\u5c31\u5bdd\u3002\u538b\u5e8a\u7684\u4eba\u4e5f\u6709\u6761\u4ef6\u9650\u5236\uff0c\u538b\u5e8a\u7684\u4eba\u5fc5\u987b\u662f\u5c0f\u4e8e\u65b0\u90ce\u7684\u9752\u5e74\uff0c\u4e00\u822c\u90fd\u662f\u81ea\u5df1\u7684\u4eb2\u5f1f\u5f1f\uff0c\u6216\u8005\u662f\u53d4\u4f2f\u5f1f\u5f1f\u548c\u59e8\u8868\u5f1f\u5f1f\u3002\u5982\u679c\u5728\u81ea\u5df1\u7684\u4eb2\u621a\u8303\u56f4\u5185\u6ca1\u6709\u8fd9\u6837\u7684\u4eba\u9009\uff0c\u65b0\u90ce\u4e5f\u53ef\u4ee5\u627e\u540c\u6751\u7684\u670b\u53cb\u548c\u8981\u597d\u7684\u540c\u5b66\u3002\u538b\u5e8a\u4eba\u7684\u7b2c\u4e8c\u4e2a\u6761\u4ef6\uff0c\u5fc5\u987b\u662f\u672a\u5a5a\u9752\u5e74\u3002\u90d1\u91cd\u58f0\u660e\uff1a\u56de\u7b54\u5185\u5bb9\u4ec5\u4f9b\u53c2\u8003\uff0c\u8bf7\u52ff\u76f2\u76ee\u8ff7\u4fe1\u3002

农历二月初二,是“龙抬头节”或“青龙节”。这天,河南农村的妇女一般都不动剪刀,不做针线活,怕动了刀剪伤龙体。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到田野里采野菜,包饺子,煎煎饼,炒黄豆,煎腊肉,蒸枣馍,改善生活成为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二月二这一天摊煎饼和吃炒豆的人最多,民间认为,这天是东海龙王的生日,煎饼是龙王的胎衣。吃煎饼,是为龙王嚼灾,扔煎饼,是为了掩埋龙王的胎衣。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乞巧节”,河南新乡一带的乞巧风俗是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六晚上,当地未出嫁的姑娘七人凑成一组(以应“七夕”之数),每人兑面兑物,为织女准备供品。有的要买葡萄、石榴、西瓜、枣、桃等七样瓜果,烙七张油烙馍或糖烙馍,包七碗小饺子,做七碗面条汤。除此之外,还要单独包七个大饺子,饺子馅由七样蔬菜做成,内包用面做成的七样东西,像针、织布梭、弹花槌、纺花锭、剪刀、蒜瓣或算盘子等。这七样东西,要能代表七位姑娘的心愿。这天晚上,七位姑娘把供品摆在瓜棚下或清静的地方,焚香点纸,跪在月下向织女祈祷,念完祷语后,七个姑娘分吃水果和七碗小饺子。然后把七张油饼和七个大饺子放在竹蓝内,挂在椿树上。这天晚上,七个姑娘一齐守夜,看守竹蓝子。这种举动称为“守巧”,目的是防止爱开玩笑的男孩子偷嘴吃,把“巧”(大饺子)偷去。七月七日清晨,天刚刚蒙蒙亮,七个姑娘闭着眼睛,在竹蓝内各摸一个大饺子。谁摸出的饺子内包有针、剪刀等东西,谁就是未来的巧手。在豫北沁阳、孟县等地,现在还流传有“七夕”对歌的习俗。每到“七夕”这天,当地的少女们按村子,或按乡、县组成小组,每组七人,也可为九人、十一人,以单为巧数。民间讲究对歌人的数量,俗语有“当单不当对,当对拙一辈”。人们把对歌小组分成单数,都是为了能够获“巧”,希望本村的对歌组能够取胜。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民间俗称为:“鬼节”。中原农家也称这天为“牲口节”,此日有许多敬奉耕牛的活动。在豫北林县等地,七月十五这天,家家都要蒸羊羔形的白面馍,中午蒸熟后供奉在案桌上,然后燃放鞭炮,庆贺槽头兴旺。凡有大牲口的农家,这天都要停止使役一天,把供奉后的羊羔馍送给大牲口吃,也有给牲口喂豆等精饲料的,以显示牲口节与平时不同。晚上,他们还要做一锅米汤给牲口喝。有民谣说:“打一千,骂一万,七月十五喝顿小米饭。”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祭灶节”。河南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中原城乡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轮鞭炮。城镇居民忙于购买麻糖、火烧等祭灶食品。而在广大农村,祭灶的准备活动和隆重的祭灶仪式便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渐渐拉开了帷幕。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祭灶时,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据说鸡是灶爷升天所骑之马,故鸡不称为鸡,而称为马。若是红公鸡,俗称“红马”,白公鸡,俗称“白马”。焚烧香表后,屋内香烟缭绕,充满神秘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然后天执酒浇鸡头。若鸡头扑楞有声,说明灶爷已经领情。若鸡头纹丝不动,还需再浇。 祭灶仪式结束后,人们开始食用灶糖和火烧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还要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在河南,典型的祭灶食品要首推灶糖。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在河南,人们把祭灶节看作仅次于中秋的团圆节。凡在外地工作、经商、上学的人,都争取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赶回家里。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烧,便会得到灶神的保护,来年家人就能平安无事。农历六月初一,是中原民间比较重视的节日。在豫东和豫南,都有六月初一过小年的说法。特别是农村,更为重视。人们把这天当作庆祝丰收、祀求丰年的节日。这时,麦子刚刚打下不久,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农民的心头和眉稍。人们在屋中、院内、麦场里摆上供桌,放上馍、枣山(馍的一种)和桃、李等五种瓜果,用斗盛满新收的小麦,斗上贴红色的“福”字,然后焚香燃炮,祈求秋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后,人们高高兴兴地吃上一顿用肉、青菜、粉条、海带做成的“杂烩菜”。大人们在麦场里猜拳行令,孩子们边吃边耍,十分尽兴。 农历六月初一过后,是六月初六,所以,有的人家干脆把六月初六的活动揉到六月初一来进行。六月初六,民间称“炒面节”、“望夏节”、“闺女节”等,往往是相隔十里(5公里)八里(4公里),风俗就不大一样。不管怎样,节日就是吃、玩、走亲戚。而且这些节日都与出嫁的姑娘有关。农村的各家各户,在六月初一至初六其间,都要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款待后再送回婆家。俗语有:“六月六,请姑姑。”“六月六,挂锄勾,叫了大姑叫小姑。”六月初一过小年的习俗,在中原地区相当普遍。从六月初一到初六,中原农村的“年”味是浓郁的,时间要持续一周左右。尽管有初一和初六的区别,但两个节日距离太近,节日活动自然而然地就融合在一块了。

1.喝茶:在郸城,喝茶被赋予了另一层含义,特指吃晚饭。这可能是在困难时期,人们以红薯做晚饭时的汤叫红薯茶,并以此为晚饭,从那时而延续了下来的。
  2.俺爸、俺妈:河南人说“俺”是一大方言特点。豫东人说“俺”的时候意为“我们”、“我们的”。当然,“俺爸”、“俺妈”以及其他一些称呼亲属的“俺某某”是用在对被称呼人以外的第三人时说的。但在郸城,“俺爸”、“俺妈”却用在当面称呼父母时,尤其是小孩当面叫父母时都是“俺爸”、“俺妈”地叫,相当于“爸、妈”。
  3.文:货币单位,相当于“元”、“块”。因此外地人听郸城人说“几十文”、“百文”时常一脸迷惑,其实就是几十块钱、百十块钱,但显得更为简略,而且略有显摆的意思。
  4.迷见:丢失,找不到了。在太康等地也有此方言。比如说某某东西迷见了,不知情的人都以为是“面了”,其实是丢失了。
  5.招呼:修理,拾掇。如说“师傅,我车子坏了,请给我招呼招呼。”意思就是修理修理。
  6.拿哩严、拿不严:“拿哩严”指办事成功率高,没有任何困难,“拿不严”则相反,没有把握。也可以用在对人,对某人“拿哩严”就是指对该人施加的影响足以左右其决定。
  7.姑娘:本义是指未婚的女孩,在郸城除这一层含义外,还指姑姑。如“张三该叫她姑娘哩”,就是指张三的姑姑。
  8.zhang:遍查字典均无此字,在郸城方言中是安装、放置的意思,如“把灯泡zang上”。在太康等其他县有“放、添加”的意思,如“往面条里zhang点盐”,就是指往里面放点盐。
河南人爱吃的饭有;
面条子;糊涂;结瘩;
月个晨导起来,将到集上,碰到一个吊杨车子叫我恁栽倒了,新红挂*子也给我挂*了/
叫我气里尚午面条子都没吃,歇老豆喝一碗糊涂。
毕头.算了、完了的意思."你不让我玩毕头!" “这一回我的牌很不好,说不定就毕头了”!
天歇了,俺颊屋有一群扁觜子,迷见了。恁谁物不谁物?
衅种---一种愣头青
半吊子---半傻子,不明道理
马几纽子---蝉
阿杂-脏
当当事-学习用功
家后-村后面
扎实-老年人健康
匪滚了----水开了
馍幅了____馍熟了
弄啥架势里____干啥里
各了败子____漆盖
小小抓_____麻雀
粘不粘(zhan)-行不行
近子-舅妈
跟些几个-有几个孩子
策个---前天
大策个-大前天
糊涂---稀饭
花老马噶子---灰喜鹊
马噶子----(你应该知道)
他脏我---他用东西砸我
当上-----上面
欧(二声)_______牛
翘蹄子-----去世
啥家什-----什么东西
半大橛子----男青年
破小子-----小男孩
帐家儿-----父母骂孩子的话
泼-------指小孩健康
抢白人-----欺负人
咋弄---- 怎么办?
飞(三声)------ 水
洋车子----- 自行车
付------ 树
一笛笛----- 一点点
一笛拉子---- 一丁点
头佛----- 头发
牡佛------ 梳子
哞(ou)逼---牛逼,不是一般人
刀梭头---- 女性短发
腻子----- 肥皂
仏(佛的第一音)-------说
啥家火-------什么东西
不管谈------不行
不沾闲------不行
丝气----一种味道,不太好闻的
啃桌子腿(吃桌)----吃宴
哙哙痒----挠挠痒
股堆-指蹲下
发七蛋-指蛮横不讲理
啥荒子?--什么东西?
面儿-明天
厥功----不稳当
适味(儿化韵)——舒服,爽的意思+ 例:那一家类烧鸡吃住算适味啊
光嘟子—不穿衣服光屁股

老末——最后的意思
枯楚——有皱纹,不平展,多用于纸张,人物面部gf~k
甜稃秸——甘蔗之类的东西
驭、吁(yu)——停,架车时对马、驴等动物的言语.
白动--别动
半肥--这个不好解释,大家佛佛吧,呵呵
小小zhuó---麻雀
褂衩子---衬衣
可是类---是不是
湿味---有意思
悲(笔)---笔
mó说---梳子>
落嗨(儿化韵)---傍晚
洋车子---自行车
裤衩子---内裤
浮---熟
头佛---头发

农历二月初二,是“龙抬头节”或“青龙节”。这天,河南农村的妇女一般都不动剪刀,不做针线活,怕动了刀剪伤龙体。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到田野里采野菜,包饺子,煎煎饼,炒黄豆,煎腊肉,蒸枣馍,改善生活成为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二月二这一天摊煎饼和吃炒豆的人最多,民间认为,这天是东海龙王的生日,煎饼是龙王的胎衣。吃煎饼,是为龙王嚼灾,扔煎饼,是为了掩埋龙王的胎衣。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乞巧节”,河南新乡一带的乞巧风俗是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六晚上,当地未出嫁的姑娘七人凑成一组(以应“七夕”之数),每人兑面兑物,为织女准备供品。有的要买葡萄、石榴、西瓜、枣、桃等七样瓜果,烙七张油烙馍或糖烙馍,包七碗小饺子,做七碗面条汤。除此之外,还要单独包七个大饺子,饺子馅由七样蔬菜做成,内包用面做成的七样东西,像针、织布梭、弹花槌、纺花锭、剪刀、蒜瓣或算盘子等。这七样东西,要能代表七位姑娘的心愿。这天晚上,七位姑娘把供品摆在瓜棚下或清静的地方,焚香点纸,跪在月下向织女祈祷,念完祷语后,七个姑娘分吃水果和七碗小饺子。然后把七张油饼和七个大饺子放在竹蓝内,挂在椿树上。这天晚上,七个姑娘一齐守夜,看守竹蓝子。这种举动称为“守巧”,目的是防止爱开玩笑的男孩子偷嘴吃,把“巧”(大饺子)偷去。七月七日清晨,天刚刚蒙蒙亮,七个姑娘闭着眼睛,在竹蓝内各摸一个大饺子。谁摸出的饺子内包有针、剪刀等东西,谁就是未来的巧手。在豫北沁阳、孟县等地,现在还流传有“七夕”对歌的习俗。每到“七夕”这天,当地的少女们按村子,或按乡、县组成小组,每组七人,也可为九人、十一人,以单为巧数。民间讲究对歌人的数量,俗语有“当单不当对,当对拙一辈”。人们把对歌小组分成单数,都是为了能够获“巧”,希望本村的对歌组能够取胜。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民间俗称为:“鬼节”。中原农家也称这天为“牲口节”,此日有许多敬奉耕牛的活动。在豫北林县等地,七月十五这天,家家都要蒸羊羔形的白面馍,中午蒸熟后供奉在案桌上,然后燃放鞭炮,庆贺槽头兴旺。凡有大牲口的农家,这天都要停止使役一天,把供奉后的羊羔馍送给大牲口吃,也有给牲口喂豆等精饲料的,以显示牲口节与平时不同。晚上,他们还要做一锅米汤给牲口喝。有民谣说:“打一千,骂一万,七月十五喝顿小米饭。”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祭灶节”。河南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中原城乡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轮鞭炮。城镇居民忙于购买麻糖、火烧等祭灶食品。而在广大农村,祭灶的准备活动和隆重的祭灶仪式便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渐渐拉开了帷幕。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祭灶时,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据说鸡是灶爷升天所骑之马,故鸡不称为鸡,而称为马。若是红公鸡,俗称“红马”,白公鸡,俗称“白马”。焚烧香表后,屋内香烟缭绕,充满神秘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然后天执酒浇鸡头。若鸡头扑楞有声,说明灶爷已经领情。若鸡头纹丝不动,还需再浇。 祭灶仪式结束后,人们开始食用灶糖和火烧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还要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在河南,典型的祭灶食品要首推灶糖。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在河南,人们把祭灶节看作仅次于中秋的团圆节。凡在外地工作、经商、上学的人,都争取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赶回家里。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烧,便会得到灶神的保护,来年家人就能平安无事。农历六月初一,是中原民间比较重视的节日。在豫东和豫南,都有六月初一过小年的说法。特别是农村,更为重视。人们把这天当作庆祝丰收、祀求丰年的节日。这时,麦子刚刚打下不久,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农民的心头和眉稍。人们在屋中、院内、麦场里摆上供桌,放上馍、枣山(馍的一种)和桃、李等五种瓜果,用斗盛满新收的小麦,斗上贴红色的“福”字,然后焚香燃炮,祈求秋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后,人们高高兴兴地吃上一顿用肉、青菜、粉条、海带做成的“杂烩菜”。大人们在麦场里猜拳行令,孩子们边吃边耍,十分尽兴。 农历六月初一过后,是六月初六,所以,有的人家干脆把六月初六的活动揉到六月初一来进行。六月初六,民间称“炒面节”、“望夏节”、“闺女节”等,往往是相隔十里(5公里)八里(4公里),风俗就不大一样。不管怎样,节日就是吃、玩、走亲戚。而且这些节日都与出嫁的姑娘有关。农村的各家各户,在六月初一至初六其间,都要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款待后再送回婆家。俗语有:“六月六,请姑姑。”“六月六,挂锄勾,叫了大姑叫小姑。”六月初一过小年的习俗,在中原地区相当普遍。从六月初一到初六,中原农村的“年”味是浓郁的,时间要持续一周左右。尽管有初一和初六的区别,但两个节日距离太近,节日活动自然而然地就融合在一块了。

河南的民俗:剪纸、捏面人、吹糖人、画糖画、绣花鞋、民俗演艺、说评书、敲大鼓......



河南人吃东西认牌子,因为老牌子货真价实,保质保量,更重要的是因为技术独到,保持着传统的、特殊的河南风味。据《津门纪略》记载,老河南人吃糖炒栗子,要吃东门牌坊下郑三炒的,他的门口悬挂着“拣选遵化大栗子”的招牌,亲手一个一个地精挑细选,炒时频频添加糖稀,炒出的栗子又甜又面好脱皮。食者无论家住多远都要到这里来买。河南人吃花生总要买鼓楼下“张二”家的,或者是文庙前“大头”的。“大头”家的瓜子也好,都是大白心。要吃细糖(即南糖)最好是白家胡同或东门里永源斋的,吃好馅大糖是鼓楼北金声园口上的。吃元宵,户部街祥德斋的最好,买多少摇多少,个大馅全,糯甜新鲜;吃月饼毛贾伙巷胜兰斋的最好;芝麻饼要数东门一品香。祥德斋的家常烙、翻毛最拿手;春涌德的大小八件远近驰名。就连串胡同的丁伯玉糖堆、粘子也享誉津门,他出售的糖堆选上等材料加工细作,糖熬到最佳火候,放置一、两天不化,掉在皮袄上都不沾。

  河南人吃东西还讲究“应时到节”,俗话“借钱吃海货,不算不会过”,实际上也是说河南人讲吃,一定要“应时”,在相对的时令吃相符的东西,也是河南人吃的“讲究”。

  • 娌冲崡鏈夐偅浜涢淇椾範鎯?
    绛旓細娌冲崡鐨姘戜織锛氬壀绾搞佹崗闈汉銆佸惞绯栦汉銆佺敾绯栫敾銆佺唬鑺遍瀷銆佹皯淇楁紨鑹恒佽璇勪功銆佹暡澶ч紦...姘戦棿瀵瑰悆楗敤绛锋湁鍏繉锛氫竴蹇岃垟绛凤紱浜屽繉杩风锛屾嬁涓嶅畾涓绘剰锛屾墜鎻$瀛愬湪椁愭涓婁贡娓稿锛涗笁蹇岀Щ绛凤紝鍒氬悆杩囦竴涓彍鎺ョ潃鍙堝悆鍙︿竴涓彍锛屼腑闂翠笉鍋滈】锛屼笉閰嶉キ锛屽洓蹇岀矘绛凤紝鐢ㄧ矘浜嗛キ鐨勭瀛愬幓澶硅彍锛涗簲蹇屾彃绛凤紝鎶婄瀛愭彃鍦ㄩキ...
  • 娌冲崡閮鏈変粈涔堥淇椾範鎯
    绛旓細1銆娌冲崡鏄ヨ妭涔犱織鈥斺旈佺鎱屽勾蹇欑キ鐏躲2銆佹渤鍗椾腑绉嬭妭鐨勪範淇楁湁锛氶搧濉旂噧鐏佸璁捐尪鏋滄湀楗笺侀潰鍚戞湀浜鎰裤3銆佺鍗堣妭锛堜簲鏈堝垵浜旓級锛氭渤鍗椾汉涓嶄粎瑕佸悆绮藉瓙锛岃繕瑕佸悆娌圭偢椋熷搧銆傚儚娌规潯銆侀夯鑺便侀夯鍙剁瓑锛岄兘鏄汉浠父鍋氱殑娌圭偢椋熷搧銆傚湪浼楀鐨勬补鐐搁鍝佷腑锛 绯栫硶鍜岃彍瑙掓槸鏈鍏稿瀷鐨勩
  • 娌冲崡鐨勯淇 娌冲崡鐨椋庝織鏈夊摢浜
    绛旓細娌冲崡浜哄湪杩囧勾鏃舵湁鈥滅キ鐏舵棩鈥濓紝闇瑕佷拱鐏剁硸锛屽湪灏忓勾閭eぉ鏅氫笂绁伓;娌冲崡鍦ㄧ粨濠氭椂涔熸湁鍘嬪簥鐨椋庝織涔犳儻锛屾柊閮庡闇瑕佽鏈鐨勫紵寮熷拰鑷繁涓璧峰湪鏂板簥灏卞瘽;娌冲崡浜虹殑鎺ラ閰掓枃鍖栭噷瑕佹眰鈥滄暚涓涓佺涓や釜鈥濄娌冲崡椋庝織鏈夊摢浜 娌冲崡浜虹殑鏁厭椋庝織锛屾渤鍗椾汉瑕佹眰鏁厭鐨勪汉瑕佸鍠濅竴鏉傛渤鍗楅淇楅噷鐨勨滄暚涓涓佺涓や釜鈥濊鐨勫氨...
  • 娌冲崡鏈変粈涔堥淇 娌冲崡鐨椋庝織涔犳儻浠嬬粛
    绛旓細浼撮殢鐫鐢熷姩鏈夎叮鐨勪紶璇达紝娌冲崡鐨勭鍗涔犱織瓒婂彂鏄惧緱涓板瘜澶氶噰銆傛湁姘戣埃杩欐牱璇达細鈥滀簲鏈堜簲锛 楹﹀瓙鐔燂紝鍖呭ソ绮藉瓙杩囩鍗堛傗濊鏄庡寘绮藉瓙銆佸悆绮藉瓙锛屾槸娌冲崡绔崍鑺傞噷涓椤归噸瑕佺殑姘戜織娲 鍔ㄣ備粠褰㈢姸涓婅锛屽叾瀹冪渷甯傛湁琚嬬步銆佽绮姐侀敟绮姐佽彵绮姐佺瓛绮姐佺Г閿ょ步鍜屼節瀛愮步绛夛紝鑰 娌冲崡涓昏鏄绮斤紝鏈変笁涓鐨勶紝涔熸湁鍥涗釜瑙掔殑銆
  • 娌冲崡瀹朵埂鐨涔犱織
    绛旓細娌冲崡瀹朵埂鐙壒鐨勯淇 1. 娌冲崡鎷ユ湁涓板瘜鐨椋庝織涔犳儻锛屽叾涓竴浜涗笌鍏ㄥ浗鍏朵粬鍦版柟鐩镐技锛屽璐存槬鑱斻佽璧忚姳鐏傜劧鑰岋紝娌冲崡鐙湁鐨勯淇楀悓鏍蜂赴瀵屽褰╋紝渚嬪杩囧勾鐨勨滅キ鐏舵棩鈥濓紝濠氱ぜ涓殑鍘嬪簥涔犱織锛屼互鍙婇ギ閰掓椂鐨勨滄暚涓涓佺涓や釜鈥濊鐭┿2. 鈥滅キ鐏舵棩鈥濇爣蹇楃潃鏄ヨ妭鐨勪复杩戯紝閫氬父鍦ㄨ厞鏈堜簩鍗佷笁锛屼篃灏辨槸浼犵粺鎰忎箟涓婄殑鈥滃皬骞粹...
  • 娌冲崡瀹朵埂鏈変粈涔堥淇?
    绛旓細杩囦簡鈥滆厞鍏妭鈥濆氨鍙互闂诲埌鈥滃勾鈥濈殑姘旀伅浜,杩涘叆鑵婃湀浜屽崄涓夌粺绉扳滃皬骞粹,涔熸槸閫佺伓绁炵殑鈥滅キ鐏舵棩鈥濄備汉浠兘瑕佽刀闆嗕拱鐏剁硸,鏅氫笂绁伓銆備箣鍚,杩囧勾鐨勬皵姘涘氨瓒婃潵瓒婃祿浜,涓杈瑰繖浜庤喘缃勾璐...3.鎵璋撳帇搴,鍗抽潚骞寸敺濂崇粨濠氱殑澶村ぉ鏅氫笂,鏂伴儙瀹惰璇峰効濂冲弻鍏ㄧ殑鑰佷汉鎶婂簥閾哄ソ,鐒跺悗鏂伴儙璇蜂竴涓垨鑰...娌冲崡瀹朵埂鏈変粈涔堥淇?
  • 娌冲崡閮鏈変粈涔堥淇椾範鎯?
    绛旓細绔崍鑺傦紙浜旀湀鍒濅簲锛夊湪娌冲崡锛屼汉浠富瑕侀鐢ㄨ绮斤紝鍚屾椂涔熶細鍚冩补鐐搁鍝侊紝濡傜硸绯曞拰鑿滆銆傞噸闃宠妭锛堜節鏈堝垵涔濓級鏄櫥楂樿妭锛岃祻鑿婄殑娲诲姩鍦ㄨ繖涓澶╁挨涓虹洓琛屻娌冲崡杩樻湁鍏朵粬鐗硅壊鐨勮妭鏃涔犱織锛屽榫欐姮澶磋妭銆佽繃灏忓勾銆佷篂宸ц妭銆佺壊鍙h妭銆佽厞鍏妭鍜岀キ鐏惰妭绛夈傝繖浜涜妭鏃ラ兘钑村惈鐫娌冲崡浜烘皯瀵圭敓娲荤殑鐑埍鍜屽鏈潵鐨勬湡璁搞
  • 娌冲崡鐨勫涔椋庝織
    绛旓細娌冲崡姣忎釜鍦版柟閮芥湁褰撳湴鐨勭壒鑹蹭竴銆佹渤鍗楁櫘閫氳妭鏃ヤ紶缁椋庝織涔犳儻1銆佹渤鍗楁槬鑺涔犱織鈥斺旈佺鎱屽勾蹇欑キ鐏2銆佹渤鍗椾腑绉嬭妭鐨勪範淇楁湁锛氶搧濉旂噧鐏佸璁捐尪鏋滄湀楗笺侀潰鍚戞湀浜鎰3銆佺鍗堣妭(浜旀湀鍒濅簲)锛氳屾渤鍗椾富瑕佹槸瑙掔步锛屾湁涓変釜瑙掔殑锛屼篃鏈夊洓涓鐨勩傛渤鍗椾汉涓嶄粎瑕佸悆绮藉瓙锛岃繕瑕佸悆 娌圭偢椋熷搧銆傚儚娌规潯銆侀夯鑺便侀夯鍙剁瓑锛岄兘鏄汉浠父...
  • 娌冲崡瀹朵埂涔犱織
    绛旓細2. 涓鑺涔犱織锛娌冲崡涓鑺傜殑鐗硅壊娲诲姩鍖呮嫭閾佸鐕冪伅銆佸鏅氳鑼舵灉鍜屾湀楗硷紝浜轰滑闈㈠悜鏈堜寒璁告効锛岀姹傚洟鍦嗗拰骞哥銆3. 绔崍鑺備範淇楋細绔崍鑺傚綋澶╋紝娌冲崡浜洪櫎浜嗗悆瑙掔步锛岃繕鏈夌偢娌规潯銆侀夯鑺便侀夯鍙剁瓑娌圭偢椋熷搧鐨涔犳儻銆傜硸绯曞拰鑿滆鏄叾涓渶鍏蜂唬琛ㄦх殑缇庨銆4. 閲嶉槼鑺備範淇楋細涔濇湀鍒濅節鐨勯噸闃宠妭锛屾渤鍗椾汉鏈夌櫥楂樸佽祻鑿婄殑浼犵粺銆
  • 绗竴娆″幓娌冲崡,浣犵煡閬鏈変粈涔堥淇椾範鎯闇瑕佹敞鎰忕殑鍦版柟鍚?
    绛旓細娌冲崡鎷ユ湁涓板瘜澶氭牱鐨勫湴鏂涔犱織锛屾梾琛岃嚦姝わ紝搴旂壒鍒暀鎰忛ギ椋熴佷氦娴佸強閰掓绀间华绛夋柟闈㈢殑鏂囧寲宸紓銆傛渤鍗椾汉姘戠儹鎯呭ソ瀹紝楗厭鏂囧寲灏や负鏄捐憲锛屾帴寰呭浜烘椂甯稿姖閰掞紝鍥犳锛屼笉鑳滈厭鍔涜呭簲鎻愬墠琛ㄦ槑銆傛渤鍗楀湴鍖轰富椋熶互闈㈤涓轰富锛岀背楗緝灏戣锛屾父瀹㈤渶閫傚簲褰撳湴楗涔犳儻銆傛澶栵紝娌冲崡浜哄浜庢煇浜涚О鍛兼湁鐗规畩鎯呮劅锛屼緥濡傗滆垍鈥濄佲滃Ξ鈥濄佲...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