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为何无可替代呢,《资治通鉴》为何无可替代的原因?

张国刚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
2004年被清华大学“985百人计划”,2006年被选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是北京市高校优秀教学名师。
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史和中西文化关系史。
曾任中国唐史学会会长、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等职。
获《历史研究》创刊30周年优秀论文奖( 1984 ),考入清华大学后获教育部大学人文社科优秀著作一等奖、二等奖、普及读物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二等奖,以及“中国良书”奖、文津图书奖、中国优秀出版物奖等
在清华开设的《中西文化关系史》系清华大学、北京市、教育部精品课程、《〈资治通鉴〉导读》系清华大学精品课程。
《资治通鉴》为什么无可替代
演讲者:张国刚演讲地点:清华大学人文清华讲坛演讲时间:二二二年六月
《资治通鉴》是中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由北宋政治家、学者司马光任主编,记载了从战国到北宋成立的1362年历史,涉及22个朝代,共计300万字。
很多人知道《资治通鉴》,但能仔细阅读它的人很少。 因为篇幅大,线索多,文字复杂。
但是,从政治家到学者,乃至文化名人,都认为有必要读《资治通鉴》这样的好书。
优秀的历史学著作,既要提供历史记载,既要有历史价值,也要有历史价值,更要启发历史智慧。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初版自序云:“夫家吾国的旧史多属政治史之类,但《资治通鉴》这本书,尤其是空前的杰作。
“梁启超甚至说《新史学》中,至今没有超越者。 “司马温公《通鉴》,也是天地一大文也。
因其格局之宏大,取材之丰富,有人欲为后人创下通史,其声势不得不令人认为是蓝皮书,但至今无人能治死。
温亦伟人哉! ”
为什么要看这么大的书? 这是我们今天讲座的开始。
清代《晚笑堂画传》司马光像。
资料照片
国家典籍博物馆收藏司马光手写《资治通鉴》残稿。
资料照片
为什么要读历史
首先,从被选为中学教科书的一节开始吧。
东汉末年,18岁登基的孙权,他登基时最需要处理的问题是不同人才队伍的整合。
这个队里有他父亲孙坚留下的,比如程普。 有他哥哥孙策留下的东西。 比如周瑜,当然也有吕蒙、陆逊等需要他亲自提拔的人才。
吕蒙从小就想和他姐夫去打仗,万一有问题怎么办? 他姐夫赶紧告诉岳母。
所以吕蒙受到妈妈的责备,但他告诉妈妈,生活太苦了,想打仗立功,将来能赢得一点前途。
孙权登基后,看中吕蒙,提拔他当兵。
但是,这样从小就吵闹的人,他真的能带军队去吗? 孙权告诉吕蒙,只是下定决心杀敌是不行的,必须学习。
吕蒙回答说他很忙,没有时间学习。
孙权说:“你比我忙吗? 我掌握大政以来,虽然很忙,但一直在看书。 我觉得非常有益。 我并不是让你读起来像五经博士。
了解往事,了解历史,会很有帮助。
后来,吕蒙照孙权说的做了,但还是进步了。
鲁肃来九江见吕蒙时,谈到一些事情时,鲁肃感慨地说:“卿今日之才略,不如往昔。”
他们说了什么,能让鲁肃这么吃惊吗? 虽然在《资治通鉴》中没有记载,但是调查了其他史料后,他们都在谈论如何应对关羽。
此后,吕蒙白衣渡江,鲁迅掩护,果然战胜了关羽。
“识旧事,智者千虑”,这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再举一个有名人物的读书故事吧。
太宗当王子时,结拜为己出谋划策。 班子里有十八个学士。
他即位后,延续了这个传统,让魏征制作了书《群书治要》。
这本书由魏征主持,由著名学者们编撰。
首先,从《周易》开始吧。 然后是历史。 从《史记》开始。 还有诸子。
读书后,唐太宗给魏征写了一封信。 信中说:“我从小就拿枪当棍子,很少看书。 读了你给我做的书,我以前从没见过也没听说过。 这样,治国治国、处理朝政,就到了“治智古”,可以借鉴古人的成败得失。
通过这两个故事,我想说的是读书有多么重要。
那么应该读什么样的书呢? 曾国藩说:“修身不外读经,经济不外读历。”
修身不外读经》,经书理,尤指儒家经典理,知理就知是非。
“经济不读历史”,经国济世,就要读历史。 因为史书教导人成败得失,给人提供经验,提供操作技巧。
读历史为什么要读《资治通鉴》
那么,史书应该读什么呢? 晚清的罗遵殿给曾国藩写了一封信,请他告诉我自己将来上班后应该看哪本书。
曾国藩的书信集收录了对罗遵殿的回信,信中写道:“盗先哲经世之书,司马温公《资治通鉴》不是很擅长吗?
“为什么《资治通鉴》是最好的呢? 曾国藩的评价是“有权理穷,有权执圣”,《资治通鉴》不仅能讲清楚事物的道理,也能讲清楚操作的权利变化。
1 .“守正奇特,通权达变”是什么?
中国诸子百家,各有思想主张,各有治国理念。 但《守正奇特,通权达变》是道家、儒家、法家、兵家、纵横家所讲。
《孟子尽心》提到过一些人。
也有像杨朱这样自私的人。
墨子是“摩天轮利天下”,完全不为自己着想,只为别人着想,不惜刷牙、摔坏脚跟。
而且,叫子莫的人,既考虑别人,也考虑自己。 这叫“执中”。 既不自私,也不自私。
但是,“执政中如果没有权限的话,缓刑一也”,如果不能改变权力的话,就只能是死亡的教条。
这是中国思想精神的核心,“守正奇特,通权达变”。
这也与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特征有关,在难以建立健全规则秩序的情况下,“权力变更”以尽可能好地完成事情为要旨,显得尤为重要。
孟子还说:“男女授受不亲,礼也; 婆媳溺者,扶手者,权也。
’孟子认为男女不能互相递东西。 比如,哥哥在外面当官,嫂子和哥哥弟弟在家的时候,最好不要让他们见面。
然后孟子问,如果有一天嫂子溺水掉进河里,弟弟该怎么办? ——赶紧去找哥哥吗? 最后哥哥可能来了,嫂子不见了是“执行中没有权限”。
所以,弟弟这个时候应该赶紧跳进河里去救嫂子。 其他考虑的话,是教条主义,教条主义以死人为要害。
2 .什么是常识和机宜?
因此,在常识和机宜问题上要分清。 曾国藩讲“穷之理,执圣之权”,《资治通鉴》一书不仅能“守正”,也能讲正道、大道、常识,更是“有机可乘”,即在非常时期
举个《资治通鉴》的例子吧。
当时,刘邦与项羽争天下。 刘邦没能战胜项羽。 但刘邦的手段灵活,处理事情能把握机器,无论是鸿门宴还是用人方面,他都身体柔软,能低头。
例如,他手下的大将韩信自西向东,“修栈道,暗陈仓”。 此后,在临晋之战、井陉口背水之战中获胜,刘邦自西向东的大部分地盘都被韩信打下。
其间,刘邦在中原广武山、荥阳一线与项羽对阵,仅处于下风。
但是听到韩信节的胜利,刘邦心里一半高兴一半着急,高兴的是韩信给他打下这么大的地盘,着急的是韩信太厉害了,他怕控制不住。
这时,韩信给他寄了一封信。 我说山东这个地方需要人的管理,必须有国王。 现在,既然我们获得了这里,我就请韩信成为这个“伪齐王”,也就是代理齐王。
韩信的这个要求,正是刘邦所担心的,如果韩信在山东成为一方势力,刘邦能控制局面吗? 所以刘邦接到信有点生气,他大声斥责韩信派来的使者,说我在这里和项羽对阵,韩信为什么在那里想着叫王? 呃! 这时,张良和陈平赶紧提醒刘邦不能做那个,摸了摸刘邦的身体,踩了他的脚。 刘邦马上反应过来,马上一脸豪爽,“任命张良、韩信为齐王。
”刘邦本来就很害怕韩信,他很快就意识到,在目前的局面下,最合适的做法就是同意韩信。
这件事发生后,项羽派人策划反韩信。
韩信回答。 “汉王授我将军印,赐我数万人,脱了衣服,吃了我,闻言听计从,所以我可以至此。
“韩信当年在项王时,官不过郎官,位不过执戟,没有前途。
现在刘邦立韩信为齐王,韩信为什么要背叛他?
类似的东西在《资治通鉴》有很多。
《资治通鉴》正如曾国藩所说,我们从中可以从是非的道理和成败的得失中看到常识和机巧。
3 .“违背经济合作道路”是指?
《三国志》和《资治通鉴》有几种类似的表达,《三国志》说“行权立断,违背经合道”,《资治通鉴》说“行权立断,天人顺之”。
“违经”要“合道”,需要几个技术。
公元189年,东汉灵帝去世,少帝继位。 母亲何太后有哥哥何进,也就是叔叔。
何进成为大将军后,必须惩罚宦官。 其中既有东汉宦官的专权问题,也有宦官欲害何进的因素。
但是,何太后不同意。
东汉的儒家思想已占统治地位,男女授受并不亲近。 何太后才三十岁左右。 她必须做幕后的政治工作。 不能每天和士大夫一起做早上的工作。 只有通过宦官才能方便。
当然,他心中还有其他的计算。 例如,如果何进丢了她身边的心腹宦官,那么,当何进试图独揽大权时,何太后就没有干预手段。
如果何太后不同意,大家就要遵守懿旨。 这是“经”,是道理、原则。
于是袁绍给何进出了个主意,邀请外军董卓来北京威吓太后。 太后害怕的话会同意惩罚宦官吧。
袁绍这种想法,表面上是循规蹈矩,实际上是一种诡诈,而且这种诡诈带有某种风险。 幕僚陈琳说:“外兵进京,强者为雄。” 董卓真进京了。 太后虽然害怕,但怎么能控制董卓呢? 这一招表面上听从,但实际上是骗人的,而且带来了这么多风险,这样做是不合适的。
陈琳的建议是,你现在是大将军,名副其实地掌握朝政,像“鼓洪炉、燎毛”一样抓了几个宦官,简单地采取逮捕行动后,向太后说明为什么采取这个措施。
这就是“违背经济合作道路”这四个词令人印象深刻。
但是司马光不敢用这四个字。 他在《资治通鉴》说“行权立断,天人顺之”,《三国志》说“有违行权立断,经合道”。
唐朝的赵蕤是李白的朋友,他写了一本书,名为《反经》,名为《长短经》,为了论证其“权变理论”,大量叙述唐朝以前的事迹,特别是三国时期的事迹,书中也记载了“有违经济合作”
通过比较发现,司马光编《资治通鉴》时,不少地方参考了赵蕤的《长短经》。
“违背经济合作”还有一些著名的例子。
魏征、王铎等人都是唐太宗李世民争夺皇位时的对手李建、李元吉的部下,唐太宗都谢绝录用,任宰相,也投靠心腹。
对此,唐太宗自己讲了历史。 这个历史很有名。
这个历史在《论语》最后的《宪问》中被叙述。 学生子路和子贡问孔子。 齐桓公的辅佐者管仲不是仁者。 齐桓公为什么要用他? 那一年,齐桓公正在和哥哥的儿子争夺权力。 管仲站在儿子一边。 途中,齐桓公篡夺临淄继承人,箭射中齐桓公,差点将齐桓公击毙身亡。
后来齐桓公取得了位置,要求鲁国处死在那里避难的公子,然后引渡管仲,报当年一箭之仇。
这时,齐桓公手下的鲍叔牙建议,管仲当时各为其主,为公子声讨你是他的职责,但现在他是比我强的人才,如果你任用他,一定能大显身手。
年轻的齐桓公采纳了这个建议,之后管仲真的辅佐齐桓公成就了霸业。
子路、子贡觉得管仲不仁者,是因为当时管仲的同事突然自杀,随公子纠正去了。
关仲没有跟上死亡的脚步,反而辅佐了公子争夺的对象。
但孔子答曰:“仁如仁”,认为管仲是仁者,曰:“微管仲,吾其送左袈裟”,管仲辅佐齐桓公诸侯九合,匡天下,民众至今称赞他。
唐太宗将借用这个故事来解释为什么他要用他曾经的政治对手手下的人才。
这就是古人认知中大忠与小忠、大仁与小仁、大义与小义的区别。
管仲、魏征这样的人才,要为百姓、国家、民族做事,新的主公能在国家、社会、民生福利上做出正面成绩,就要辅佐他。 这叫大忠、大仁、大义。
“违背经济合作之道”的“道”,重要的不是一己之私,而是超越自我的更高境界。
这里总结一下,“经”是什么,“道”是什么? 《经》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通常的道理,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 第二个层面是一般程序;第三个层面是道德合理性,属于理想状态的范畴。
“道”也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根本利益; 第二个层面是最好的结果;第三个层面是实践合理性,属于现实需要的范畴。
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经常遇到这种事。
例如,如果在某个地方发生火灾,“经”是一般的手续,此时已经无法挽救损失。 不等待上司的批准就灭火是迂腐的。
这时,从“道”的第二个层面来说,必须追求最好的结果,灭火之后再说。
《经》的第三个层面是道德理性,是理想。
我们必须没有理想。 我们希望社会怎么样,治理怎么样,都是美好的理想。
但是,也有现实。 这就要考虑到“道”的第三个层面,践行理性。
包容心、圆融心其实就体现在这里。 我们还是要脚踏实地。 处理问题要“与时俱进,因物制宜立俗而事之,无所事事”。
总之,“经”与“道”的关系,是我们在处理问题时,不仅受到是非曲直这个道理的熏陶,而且是在处理复杂问题时的圆融与权力的变化。
如果《资治通鉴》只是这些内容,这本书就不会得到历代那么多的赞誉。
其实《资治通鉴》就像一个大案例库,有丰富的人与事的成败得失,给我们很多启示。
《资治通鉴》记录的王朝兴亡
《资治通鉴》涵盖了1362年的历史,标志着22个王朝的兴衰。
没有一部通史著作能如此清晰、详细地叙述从战国到北宋成立的1362年的历史。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国变法,这是中华文化的轴心时代。
这个轴心时代最后扮演秦汉大一统的国家,秦皇汉武代表着为中华文明奠定基础的时代。
魏晋南北朝,佛教进入中国,有北族首次成立的北魏政权。
几百年来,各种复杂的变化孕育了隋唐帝国,达到了中国封建时代的高峰,唐代称为盛世。
而五代十国又一次酝酿了宋元明清以后的国家格局。
这个历史大势与其他枢轴时代的文明不同。
从秦到秦,历经550年,汉朝接连不断。 正好是地中海周边的希腊罗马时代,公元前753年罗马建造了城堡。 《荷马史诗》也是公元前8世纪的作品,到了罗马共和国时代相当于春秋时代末期。 到了罗马帝国时代,公元前27年,正好是西汉末年进入东汉的时期。
继“五胡乱华”之后,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罗马帝国崩溃蛮族的入侵,公元476年罗马帝国崩溃。 此后,西方经历了黑暗时代,到了公元8世纪——公元10世纪,欧洲局势开始有点明朗。 西方这个黑暗时代正是中国的隋唐盛世,走势截然不同。
1 .秦汉构建中国文明基本格局
让我们来看看这段历史是如何用《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的笔下表现出来的。
秦国至秦朝550年,其中商鞅变法是关键时刻。
商鞅变法一百多年来,六世多烈奋起,嬴政统一天下。
550年后的秦国,竟然在嬴政统一天下15年后灭亡了。 为什么呢? 汉族人最关心这件事。
汉初学者贾谊的《过秦论》说:“不施仁义,攻守之势也不同。”
所谓“无义之事”,就是秦国灭六国统一天下过程中采用的武力手段,是强硬的政策,社会矛盾激化在所难免。
统一后,需要用仁义的方法缓和社会矛盾,治愈战争的创伤,但秦国做不到。
在这方面,秦始皇是有责任的。 他因为忙于具体的统治而去了。 统一国家后的十几年内,他在咸阳呆的时间不长。 燕国、齐国、滇国东部等,他到处都去了。
这些具体工作做得很好,但他的制度建设没有跟上。
“攻守之势不同”,攻天下、守天下、治天下。 治理天下的人治理天下,必须有政策的变化,采取措施治愈战争的创伤,但他没有变。
后来的刘邦做到了。
刘邦打天下的时候,已经四十八岁了。 他是宋国人,宋东渡楚国。 他成了楚国人,楚国死了。 他成了秦人,秦死后自己建了天下,他观察了许多胜败和得失。
刘邦继承了秦制,但没有使用秦政。
项羽反废秦制分封,欲改秦政,讲仁义,韩信说项羽仁义是“妇仁”。
最后刘邦成功了,秦制不用秦政,休养生息,安静无为。 《史记》的《货殖列传》用很多笔墨讲述了这些。
刘邦主要使用郡县制,也留下了一些分封。
汉景帝时爆发七国之乱,景帝平息此乱后,汉武帝时海内都郡实现。
这个过程持续了六七十年。
如今,秦皇汉武奠定了中国文明、中国古代国家结构的基本基础,但路径不同。 秦皇打天下,汉武帝理论上守成,但他对前面的问题进行了改革。
汉武帝改革先设内朝、外朝,内朝设立中尚书决策,丞相执行,汉武帝不如秦始皇忙。
秦始皇每天处理公文约48公里,约30万字,巡行途中一边处理公文一边坐车,而且遇到了张良这样的刺客。
所以秦始皇辛苦地50岁就死了。
汉武帝活到七十岁高龄,在古代大一统国家的帝王中,他高寿,且统治年限长,在位五十四年。
汉武帝有统治制度,重要的事情由他管理,一般的事情由中尚书处理,交给外面执行。
地方上设置了13部刺史巡视各地,以后这些地方成了路、属省等,我们今天县以上的机构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在经济方面,由于当时汉朝与匈奴的战争,张诺通西域需要钱,汉武帝改变了过去的经济政策,将重大资源国有化,成立了盐铁官营,暂时解决了国家的财政问题。
在意识形态上,他废黜了百家,独尊儒家。
贾谊在《治安策》谈了两个大问题。 一个是地方诸侯问题,这个文帝、景帝已经解决了一部分,由汉武帝继承,进一步解决。
另一个是礼义问题。 刑法当然很重要。 在赏勤罚懒的原则下有问题的话会被处罚,但是大家遵守礼义,不出问题不就好了吗? 贾谊详细讨论了这个问题。
到汉武帝时代,他独尊儒家,通过儒家教化使百姓遵守规则,改变了当时秦政的状况。
当然独尊儒教也包括大一统的观念。
然而,汉武帝虽然尊崇儒家,但实际上在国家统治中使用的不仅仅是儒家。
汉武帝的曾孙汉宣帝问他的儿子,未来的汉元帝。 怎么能纯粹使用儒家呢? 然后对儿子说:“汉家有制度。 霸王道杂之”,霸道为法家,王道为儒家,二者混用。
霸王之道,其实是诸子百家融儒,儒表法中,德主刑辅、礼法同治。
这里突出的是,要随机应变,不能抱残守缺,不能搞教条主义,想守就要出奇招。 也就是说,如上所述,有时也会“违背经济合作的道路”。
但元帝不明,汉宣帝感慨“乱我天下必太子也”,果然元帝去世后,西汉就出了问题。
2 .秦汉至隋唐的历史推动力
汉武帝从独尊儒术到隋统一有六七百年之久,这期间的历史进程在《资治通鉴》中有很好的记载,记载了三大推力使秦汉王朝变成隋唐王朝。
第一大推动力是霸王道杂之这一操作手法和独尊儒术这一教化手段。
古代儒家内法的意识形态结构具有张力。
封建王朝的统治集团知道以“霸王道杂之”治国,但告诉老百姓的是独尊儒教,重仁义礼智信,弄不好就会走样,蒙混过关。
迂腐的人、纸上谈兵的人不知道“霸王道杂之”,所以会出问题。
是什么问题? 西汉王莽以降乃至东汉伪儒、腐儒盛行,魏晋清谈兴盛。
第二大推动力是佛教进入中国和魏晋玄学的兴盛,为改造儒家思想提供了思想资源。
玄学批判儒学说:“让周孔变薄,而不是汤武,弃名而教,任其自然。”但并没有消除儒学。
这时,西方的基督教、犹太教传到罗马帝国,在罗马帝国长大,公元4世纪初成为国教。
于是,历史上的佛教进入中国走了另一条路,通过道安、慧远、慧能等,走上了中国化的道路。
佛教补益“王化”,为宋明理学的诞生做出了贡献。
第三大推力是胡汉融合。
南北对立时期,北魏建国,中华文明迁江南,东晋南朝以次出现。
但北方的主体还是华人,所以最后的结果是融合了五胡,迎来了隋唐。
隋唐王室,包括北周王室在内,其实都是从六镇起兵的。
但是,这个过程与当时罗马的流亡不同。
蛮族入侵后,罗马人和罗马文化就没有了。 罗马文明由文艺复兴重建。
与中国不同,南北朝之后,隋唐盛世,进入中原的其他民族相继融入中华民族之中,中华文明得以延续。
《资治通鉴》的学术性与资金治疗性
司马光作为政治家、学者、史学家,最初想写翔实的历史,同时又具备学术性。
《资治通鉴》的编修得到北宋朝廷的支持,宋英宗、宋神宗都曾出资。
宋神宗又自作序:“断邪治忽,辞渊厚身,谏深义,良备焉。
十六代,束二百九十六卷,列记于户爨之间,尽古今之统,博得其要,简而无益于周,亦典刑之总会,册牝之渊林矣。
( 《资治通鉴序》 )这篇序言加以鼓励,阐明了阅读历史、编纂历史的意义。
有两位皇帝的支持,加上主编司马光高度自主的个人意志和团队合作精神,前后花了19年的时间,这本书的高水平、高质量得到了保证。
《资治通鉴》渗透了作者为官学所学的经验和经验。
主编个人有学识、有独断能力,编辑队伍专业性强,两者兼具的历史学著作,是一般官吏历史体制修改所无法比拟的,靠后人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
司马光还希望这本书具有资本可管理性,使后人不仅能发出思古之情,还能得到一些借鉴。
正如宋元之际著名学者胡三省所说,修身、治国、为官、处世,道理就在其中。
有智慧,有行动,有权改变,有理想。
编者按无穷,书中翔实而又经过专业审定的历史记载,力求准确可信,达到历史才能(叙事才能)、史学博采鼎沸)、历史知识(卓越见解)、史德道术合一)的统一境界史事与智慧相统一的境界,也是经史合一的境界。
胡三省关于《资治通鉴》的“经”“史”关系,认为“世论者率,‘经载道,史写报道。 史和经与日语不同。
’夫之道皆无,为事而散,因事之得失而成败,可知万世之亡弊,历史不少! ……好比用兵行师,立法立制,但古人所获不知,鉴古人所失,求胜必败,谋利必害。
“胡三省的这句话,不仅辩明了经史的轻重,而且揭示了‘道’(道理、原则)与‘术’(操作技术)的关系。
曾国藩说,《资治通鉴》不仅是“穷人之理”,还有“执行圣的权利”。
历史在道路上行走的同时,也有权力的变化和谋略,这也是《资治通鉴》值得精细的理由。
总之,《资治通鉴》是经典,蕴含着先辈们丰富的治国理政得失和社会人生经验。
明末清初大学王夫之在《读通鉴论》卷末说,《资治通鉴》一书看历代兴亡,知不知道人事,“是自淑,能教人,知而乐之”。
通过提升自我、与人分享、与圣贤对话、与经典对话,体会其中的智慧和思想,感受喜悦。 这三重境界,是品尝《资治通鉴》的目的。
《光明日报》 ( 2022年09月17日第10版( ) )。
资料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 缁棩鏈邯鐩稿叧淇℃伅
    绛旓細鐩歌緝浜庛婃棩鏈功绾嬩腑鍗庝附鐨勬眽绫嶅紩鐢紝銆婄画鏃ユ湰绾嬬殑璁拌堪鏇翠负鏈村疄锛屽畠璇﹀敖鍦拌褰曚簡鏀挎不浜嬩欢銆佸緥浠ゅ疄鏂戒互鍙婂鑹椂浠gぞ浼氭枃鍖栫殑鍏蜂綋鎯呭喌锛屾槸鐞嗚В閭d釜鏃朵唬鍘嗗彶鐨勯噸瑕佸熀鐭炽傚洜姝わ紝瀵逛簬鎯虫繁鍏ヤ簡瑙e鑹椂浠g殑浜烘潵璇达紝杩欓儴浣滃搧鏄紑鍚爺绌朵箣闂ㄧ殑鍩虹煶锛屽叿鏈鏃犲彲鏇夸唬鐨勪环鍊笺傦紙鐢辨禉姹熷伐鍟嗗ぇ瀛︽棩鏈枃鍖栫爺绌舵墍钁g鎾板啓...
  • 涓夊浗婕斾箟璧靛瓙榫欑殑鏁呬簨
    绛旓細闂鍏:涓夊浗婕斾箟 璧典簯鐨勬晠浜 鎴戝績涓涓姝﹀皢・・・璧典簯 瀵逛簬棰嗗鑰呮潵璇,璧典簯鏄竴涓鏃犲彲鏇夸唬鐨勫ソ鑷e瓙,浠栨繁鏄庡ぇ涔,蹇犵洿鏃犱箞,瑙佽瘑楂樻槑,璋﹁櫄璋ㄦ厧,浠讳綍浜嬩氦鍒颁粬鐨勬墜涓,閮藉彲浠ユ斁蹇,浠讳綍鍧氶毦鏈変粬鍦ㄨ韩杈,閮藉彲浠ヨ蛋杩囧幓,浠栨槸涓栭棿鏈鑻卞媷鐨勬灏,鍗翠粠涓嶅鏃佷汉閭f牱妗楠滀笉椹,浠栨槸涓栭棿鎴樺姛鏈鍗撹憲鐨勬灏,鍗翠粠涓嶄細濡傛梺...
  • 鏂囪█鏂囧璧锋潵鏈変粈涔堢敤??
    绛旓細鈥濊姹傛暀甯堝湪鏁欏涓鈥滈噸瑙嗘彁楂樺鐢熺殑鍝佸痉淇吇鍜屽缇庢儏瓒o紝浣夸粬浠愭褰㈡垚鑹ソ鐨勪釜鎬у拰鍋ュ叏鐨勪汉鏍尖濄傚洜姝わ紝涓鐢熼亾寰风礌鍏荤殑鎻愰珮绂讳笉寮瀵逛紭绉鏂囩珷鐨勫箍娉涢槄璇伙紝鏇寸涓嶅紑瀵规枃瑷鏂囩殑闃呰锛屽湪瀛︾敓鐨勪汉鏍煎閫犮佸缇庢儏瓒g殑鎻愬崌鏂归潰锛屾枃瑷鏂囪捣鐫涓嶅彲鎴栫己銆鏃犲彲鏇夸唬鐨勯噸瑕佷綔鐢ㄣ傚疄璇濊鍚э紝灏辨槸涓轰簡瑁呴硷紒锛侊紒
  • 鍏呮弧姝h兘閲忕殑鍔卞織鏈嬪弸鍦堟枃妗
    绛旓細鈥斺斻婂悤姘忔槬绉嬨 34銆佹湪绉浜庢灄,椋庡繀鎽т箣銆傗斺旀棫鍞愪功 35銆佹祦姘翠笉鑵,鎴锋灑涓嶈牴銆傗斺斿悤姘忔槬绉 36銆佽矾婕极鍏朵慨杩滀粖,鍚惧皢涓婁笅鑰屾眰绱傗斺斿眻鍘 37銆佹捣绾崇櫨宸,鏈夊涔冨ぇ;澹佺珛鍗冧粸,鏃犳鍒欏垰銆傗斺旀灄鍒欏緪 38銆佸吋鍚垯鏄,鍋忎俊鍒欐殫銆傗斺銆婅祫娌婚氶壌銆 39銆佸厜闃翠技绠,鏃ユ湀濡傛銆傗斺旀槑銆婂骞胯搐鏂囥 40銆佸悰瀛...
  • 涓夐【鑼呭簮鏄粈涔堟椂鍊
    绛旓細缁忚繃杩欎竴绯诲垪娉㈡姌,鍒樺蹇冧腑瀵硅钁涗寒鐨勯夋嫨鍑犺繎鏃犲彲鏇夸唬,鏂规墠鏈変簡涓夐【鑼呭簮銆傝繖鏄儏鑺傜殑娉㈡姌,鑰屽湪缁嗚妭涓婄綏璐腑鏇存槸灞傚眰鏆楃ず銆傛垜浠彲浠ュ姣銆婅祫娌婚氶壌銆(鍗风鍏崄浜)鍏充簬鍙搁┈寰姐佸緪搴惰崘璇歌憶浜殑鍙欒堪:鍒樺鍦ㄨ崋宸,璁垮+浜庤闃冲徃椹窘,寰芥洶:鈥滃剴鐢熶織澹,宀傝瘑鏃跺姟,璇嗘椂鍔¤呭湪涔庝繆鏉般傛闂磋嚜鏈変紡榫欍佸嚖闆忋傗濆闂负璋,鏇:鈥...
  • 鍒樿鐣欎笅濂囪懇鐨勭暀瀹堢彮搴,鏄嚧浣块暱瀹夊け瀹堜富瑕佸師鍥犲悧?
    绛旓細鍒樼﹩涔嬪拰鍒樿涓鏍烽兘鏄眽瀹や箣鍚,鍒樼﹩涔嬫槸榻愮帇鍒樿偉涔嬪悗,鍒樿鏄鍏冪帇鍒樹氦涔嬪悗,鍒樼﹩涔嬫湁涓涓壒娈婅韩浠藉氨鏄,浠栨槸鍒樿鏈鍚庝竴涓彲浠ユ墭浠樻浛鍒樿鑷繁鎵ф帉涓鏂圭殑浜,鍒樿鏋佷负鐩镐俊鍒樼﹩涔嬬殑蹇犲績,銆婂畫涔β峰垬绌嗕箣鍒椾紶銆嬭杞,閬傚浠ヨ吂蹇冧箣浠,鍔ㄦ鍜ㄧ剦;绌嗕箣浜︾鑺傚敖璇,鏃犳墍閬楅殣銆傛墍浠ヨ鍒樼﹩涔嬪湪鍒樿闆嗗洟鏄鏃犲彲鏇夸唬鐨勪竴...
  • "涓夋檵"涓绉扮殑鐢辨潵
    绛旓細鏅嬨佷笁鏅嬫槸绉︾粺涓鍓嶏紝涓浗鍘嗗彶涓鏃犲彲鏇夸唬鐨勬枃鏄庝箣鍦帮紝鎵璋撯滀笁鏅嬧濓紝鏄寚鈥滄檵鈥濈殑涓夋敮锛屽嵆锛氭檵鍥借鍒嗕负浜嗕笁涓浗瀹躲傚湪涓浗鍘嗗彶涓婏紝涓夋檵鏄垬鍥芥椂鏈燂紙鍏厓鍓403骞达級鐨勫紑绔紝鍙搁┈鍏夌殑銆婅祫娌婚氶壌銆浠ヤ笁鏅嬩负寮绔紝浠ヤ笁鏅嬩负鍚嶅彊杩板巻鍙层備絾浜嬪疄涓婏紝涓夋檵鏃舵湡涔熸槸杩欐鍘嗗彶鐨勬荤О銆傚叾瀹烇紝姝e鍚庝汉鎶婇瓘銆佽渶銆佸惔...
  • 鍙や汉鏄庢牱鎿﹀眮鑲$殑?
    绛旓細銆婅祫娌婚氶壌銆鍞愮邯鍥涘崄涓冭杞,闊╂粔浠婚晣娴疯妭搴︿娇,杩愰佸ぇ閲忕墿璧勮嚦鍏充腑,鍏朵腑灏辨湁鍘曠:鈥滃垯璧勮鍣ㄧ敤宸插厖鑸熶腑鐭,涓嬭嚦鍘曠,婊夌殕鎵嬬瑪璁板垪,鏃犱笉鍛ㄥ銆傗 鍞愪唬楂樺儳閬撳鎵杩般婃暀璇柊瀛︽瘮涓樿鎶ゅ緥浠嬩笂鍘曟硶绗崄鍥涜杞戒簡鍍т汉鐨勬棩甯歌鑼,鍏朵腑涓婂帟娉曡姹傚儳浜衡滃父鍏峰帟绛,涓嶅緱澶遍槞鈥,骞舵槑鏂囪瀹:鈥滀笉寰楃敤鏂囧瓧鏁呯焊鈥濄傝繖涓...
  • 瑕佸啓涓绡囧叧浜庡乏浼犵殑璁烘枃,楹荤儲楂樻墜甯繖鍝堣阿璋㈠暒
    绛旓細绾佃鍙や粖鍙茬睄锛屾亹鍙湁銆婂彶璁般嬭兘涓庝箣濯茬編銆傚叾鍦ㄦ垜鍥藉巻鍙插涓殑鍦颁綅鍙互璇存槸鏃犲彲鏇夸唬鐨勩傜浜屼釜鍘熷洜锛屽乏涓樻槑鏄腑鍥界涓浣嶇湡姝f剰涔変笂鐨勬枃瀛﹀銆傘婂乏浼犮嬩箣鍓嶇殑鏂囧浣滃搧鍙互鍒嗕负涓ょ被锛屼竴鏄叏闈㈠弽鏄犵幇瀹炵敓娲荤殑鈥滆瘲鈥濓紙澶х害鏈変笁鍗冨棣,鍚庣粡缂栬涓恒婅瘲缁忋,瀛樿瘲涓夌櫨闆朵簲棣栵級锛屽叾鏂囧浠峰兼瀬楂橈紝浣嗕綔鑰呭...
  • 鍙や唬浜哄浣曚笂鍘曟墍鐨?
    绛旓細鍙や唬鏈夎韩浠界殑浜轰笂鍘曟墍锛岀┛鐨勫畼鏈嶉暱琚嶄竴鑸乏鍙虫湁寮鍙夛紝鎾╁紑涔嬪悗鏄墠鍚庝袱鐗囷紝鐒跺悗鑴变笅涓。锛屽潗鍦ㄦ伃妗朵笂瑙e喅銆備竴涓汉涓嶅蹇欑殑璇濊繕鍙互鏈変功绔ヤ斧楝熶己鍊欑潃銆傛竻鏈濈┛澶ц鐨勫彲浠ユ妸涓嬫憜鎾╄捣鏉ユ惌鑲╄唨涓娿傝嚦浜庤佺櫨濮擄紝鏃ュ父灏辨槸鐭墦鎵紝鑴变笅瑁ゅ瓙銆佽お涓嬭瀛愬氨瑙e喅浜嗐傚叧浜庢摝灞佽偂锛屽彜浜鸿绌剁殑浼氱敤鍘曠銆傛槑鏈濇湁浜烘嫓璁胯儭...
  • 扩展阅读:提升自己必读十本书 ... 《易经真的很容易》 ... 资治通鉴最好的版本 ... 看资治通鉴的人的气质 ... 资治通鉴必背100句 ... 资治通鉴有必要看吗 ... 女孩子不要读资治通鉴 ... 女人适合读资治通鉴吗 ... 资治通鉴一般人看懂吗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