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城》第一章 1.1

     大脆儿和娟子一人骑一个小板凳在胡同口玩过花家,她们比赛谁的板凳马跑得快,“呱唧呱唧……驾!两个小板凳吧嗒吧嗒地朝着娟子家院门口的石墩子奔去。俩个小姑娘都穿着碎花棉袄,映在夕阳的余晖里像两朵绽开的小花。“大脆儿,上店里拿两棵葱去。”大姐站在家门口喊大脆。她这会儿正做晚饭呢。“我不去,人家刚玩会儿。”“你不去,等妈回来看不说你!”大脆儿愣了一下神儿,还是挡不住玩的诱惑,没听见一样跟娟子接着比赛,小脸跑得通红。

      大脆儿在家里大排行老三、女孩里排行老二,也叫“二丫头”,今年7岁,在利群小学念一年级。听说她出生的时候爸妈正在杂货铺里忙活,妈觉得不对劲儿就回家了,谁想刚到炕上就把她生了下来,等爸爸忙完手里的活赶来一看,妈已经自己剪断了脐带,爸爸说:这丫头生的干蹦了脆,就叫大脆吧!”大姐春英是家里的老大,整比她大了8岁,今年15,在师大附中念初三。哥哥锁柱比大脆儿大1岁,在南新华街小学读二年级,那可是一所百年老校,绝对的重点小学,大脆因为入学考试的时候认颜色,一紧张认错了色儿,就没考上,为这个,没等别人说什么,自个儿关在屋里一整天没吃饭没出门,这要强的劲儿可是天生的。大脆儿下面是一对比她小2岁的双胞胎弟弟老二和老三,再后面是弟弟老四今年3岁,还有一个刚会走的老五,最后一个是还在妈肚子里的老六。听说在大姐后头、大哥前头原本还有两个哥哥,没到周岁就都病死了,后来才有了大哥锁柱,妈担心再像前面两个儿子一样养不活,就跑去庙里求观音菩萨保佑,庙里的师傅让回家把刚出生的男孩放在墙柜里锁一会儿,取的名字里再加上一个庙字,喻意是养在庙里的孩子能避灾躲祸平安长大。于是大哥的小名就叫锁柱,大名叫庙来。

        这么一大家子共7个孩子9张嘴,全靠着爸妈在胡同里开的一家小杂货铺养活。爸爸1912年生人,老家是京东通县的,他16岁从乡下来到北京城里投奔亲戚,给一家粮油店当伙计,因为人高马大有一身的力气,又勤快能干有眼色,深得掌柜的喜欢,到了25岁手里有了一些积蓄又和老东家凑了点钱,自已也在大栅栏往西的观音寺街上开了一家小粮油铺,又过了两年娶了比自己小10岁的媳妇,就是大脆的妈。大脆妈出身是正经的满族镶黄旗,娘家祖上也在京有一官半职,只是到了大脆妈出生时家业早已经萧条,她5岁就没了娘,爹靠拉洋车养活她们姐儿仨个,因为从小就在大杂院里长大,满胡同的跑又没有妈的管教,爹除了打就是骂,便养成了大脆妈倔强好胜的性格,脾气上来也是满口的京骂。她教育孩子的方式和大脆老爷一样,不听话张口就骂,再犟就抄手一巴掌,打哪儿是哪儿,不管你是姑娘还是小子。大脆儿的模样、性格和妈最像,也漂亮也倔强,但她不骂人。一方面她上了学,老师说骂人不文明,更主要的是她从小听惯了妈的骂声,打心眼儿里厌弃妈的这一点,就暗暗给自己立了规矩,绝不说脏字儿!

        大脆儿和娟子玩得忘了时候,直到天擦了黑儿,娟子也被她妈喊回去吃饭了,她这才想起来大姐让拿葱的事儿。大脆家的杂货铺离家不到200米,在大栅栏西边-观音寺街的路北,是一间大概20平米带阁楼的门脸房。进门迎面摆着一个木制的大柜台,台面虽然陈旧却被擦得光滑净亮,上面靠东摆着一溜儿白陶瓷的盐罐、糖罐、茶叶罐……;北面倚墙放着木头货架,上面都是摆放整齐的锅碗瓢盆、香皂毛巾、牙膏牙刷等日常用品;东墙下面是三口1米多高的大瓦缸,里面装着散打的酱油、米醋、黄酱;西墙边有三层铁架子,原是卖些时令蔬菜、水果,现在已经立了冬,上面放些杂物,只是墙跟上堆放着几捆葱,一袋子土豆儿和10来个红心美萝卜。再往里的西北角上立着一架足有3米高的木梯子,伸向房顶的一间7-8平米的小阁楼。只见妈正倚着柜台跟挺着大肚子的陈二婶说话儿呢,刚周岁的小弟弟庙远还走不稳当,这时被放在了小竹车里手里拿着半块萝卜。只听妈对陈二婶说:“都这么大月份了,留神着少出来吧,我跟你说-生孩子就是头仨月后仨月的事儿,这头一胎生完了,后头就都容易啦!再缺什么少什么让街坊捎个话儿,我让孩子给你送去……”“得嘞,赵姐我这儿先谢谢啦!看您这肚子,也比我小不了多少啊!”“可不吗!咱俩是脚前脚后。”看妈正聊得热闹,大脆喊了声“二婶儿”又对妈说:“妈,我姐让拿两棵葱。”大脆妈看了她一眼:“等你拿葱黄花菜都凉了!你大姐早就拿走了,都上学了还这么疯!也不帮着看孩子” 大脆不敢言语,低头推着弟弟的小竹车哄他玩。

扩展阅读:天魔宗 云离歌 陆萧然 ... 北京到北戴河一日游 ... 第一次去北京旅游攻略 ... 《想离婚 没门 》 ... 破碎的梦之城v1.11 ... 风云江城 观 教师 ... 连山 归藏 找到了 ... 城中之城 全集 送审 ... 苏冷韵周锐免费第9章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