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颜回的性格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孔子游春子路颜回性格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u5b50\u8def\u989c\u56de\u7684\u6027\u683c\u5404\u6709\u4ec0\u4e48\u7279\u70b9\u4ece\u54ea\u4e9b\u8bcd\u53e5\u53ef\u4ee5\u770b\u51fa\u6765

\u5b50\u8def\u751f\u6027\u9c81 \u83bd\uff0c
\u4ece\u201c\u8001\u5e08\u7684\u8bdd\u97f3\u672a\u843d\u5c31\u5f00\u4e86\u8154\u201d \u53ef\u4ee5\u770b\u51fa\u3002

\u989c\u56de\u6e29\u6587\u5c14\u96c5\u3001\u6df1\u601d\u719f\u8651\uff0c
\u4ece\u201c\u989c\u56de\u7ecf\u8fc7\u6df1\u601d\u719f\u8651\uff0c\u4ece\u5bb9\u4e0d\u8feb\u5730 \u8bf4\u201d\u53ef\u4ee5\u770b\u51fa\u6765\u3002

\u5b50\u8def\uff1a\u8c6a\u723d\uff0c\u6027\u6025
\u989c\u56de\uff1a\u6e29\u6587\u5c14\u96c5
\u4ece\u8001\u5e08\u8bdd\u8fd8\u6ca1\u8bf4\u5b8c\uff0c\u5b50\u8def\u62a2\u7740\u8bf4\u770b\u51fa\u3002
\u989c\u56de\u6df1\u601d\u719f\u8651\u770b\u51fa\u3002

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鲁国卞人(今山东泗水县),小孔子九岁,名仲由,字子路或季路。在《论语》中,曾经四十次提到子路或他的言行。
子路出身贫寒。《说苑》中说他:常食藜藿之实。却是个孝子,二十四孝中第一个就是子路幼年“百里负米”的故事,做大官以后,仍然锦衣玉食时仍然不忘逝去的双亲,连老师孔子都称赞他:生事尽力, 死事尽思。
子路年轻时鲁莽,好斗却又勇敢果断。在他第一次见孔子的时候,“凌暴孔子”,想必是拳头上见分晓了。然而孔子虽然也武力不弱,却并没有针锋相对,反以柔克刚,“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服”,可以说是孔子以礼仪感化了子路,收到了门下。在一次北游中,孔子让随行的三个弟子颜回子贡和子路各自陈述志向,子路倾吐了自己的镶兵强国之梦:愿得白羽若月,钟鼓,赤羽若日之音上闻乎天,旌旗翩翻,下蟠于地。由且举兵而击之,必也攘地千里,独由能耳,使夫二子为从焉!这段理想的描述极为壮观,可惜历史没有给他机会,如果他真的有机会统兵鏖战,说不定也能旌旗蔽空,舳舻千里,成为一时之雄。孔子听了他的豪言,赞叹:真是一个勇士啊。孔子到宋国被围困,子路发怒,拿起戟就要与对方大战三百合,所以孔子常常叹息:子路好斗勇猛超过我,就是不知道如何处理事情(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就是在孔子身边侍的时候,子路也显示出刚强的样子(行行如也)。面对子路的勇,孔子教诲他: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虽然如此,并没有教化到把他的脾气改掉。
子路豪爽。在诸弟子围着孔子述说自己的志向时,子路毫不犹豫说:愿意与朋友分享自己的东西,同乘车马,共用衣装。(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这里的子路拥有的是一副重情义轻金钱的侠肝义胆。
子路崇尚实干,且颇具政治才能。《论语》说他:听到知识,没有实施之前,就不愿听到听到新的知识。(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子路从孔子那里学到了做人为政的知识,曾做了鲁国权臣季氏的门臣,以实践自己的所学。又曾经治蒲三年,孔子“三称其善”。对于自己的政治能力,子路在另一次叙述志向时说: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孔子也赞不绝口,认为他: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可见治理一个地方,子路确实有一套办法。《论语》中也认为孔门弟子中政事方面杰出的是子路和冉求。
子路不盲从。他几乎是唯一一个敢当面批评孔子,表达自己态度的孔门弟子。子路到卫国做官,走前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治理国家必先“正名”,子路嗤之以鼻,认为这是迂腐可笑的。虽然孔子后来又解释了半天所谓的“名不正则言不顺”,相信子路仍然持保留意见。还有三次,子路对孔子的言行表现出明确的态度:不悦。一次是,孔子去见作风和美貌同样享有“盛誉”的卫国国后南子,虽然孔子几乎连南子的手都可能没有碰到,但是子路不高兴,孔子赶紧发誓:如果做了违背礼仪的事情,就让上天惩罚我吧(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又一次,公山弗想在鲁国造反,邀请孔子前去,孔子怀着用自己理论治国安邦的伟大愿望,打算前去实现从前的宏伟理想。子路上来就浇了他一头冷水:没有地方去也就罢了,何必去他那里呢?估计后来孔子也没有去成。另一次,晋国人佛肸叛乱,招孔子去,孔子又动心思了,结果子路旗帜鲜明--反对,说:从前您不是教导我们说:“其身不善,君子不入”么?现在怎么又要出尔反尔呢?孔子估计是面红耳赤,狡辩了一番:白的东西,即使染也染不黑的(白也,涅而不淄)。只好又作罢。孔子周游列国时,路过陈国,被与自己政见相左者围困,弹尽粮绝,孔子没办法,搞精神胜利法,“弦歌不绝”,子路怒气冲冲来见(愠见),说:君子也有困顿的时候么?孔子只好做“画饼充饥”状,以精神饼来补物质饼,说:君子在困顿时能坚守道德,小人困顿时就要胡作非为了。直到后来让子贡去楚国搬来救兵才算解围。一次,子路叫子羔去做一个地方的长官,孔子说这是害那里的子弟。子路发问:有百姓,有土地和谷物,为什么还要读书才叫做有学问呢?(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孔子无话可说,只好说:我就讨厌那些口齿伶俐的人。在所有的学生都对老师的见解、教导和行为心悦诚服顶礼膜拜时候,子路却能屡次站出来,表达与老师不同的自己的个人见解,这就是那个独具个性的可爱子路。也惟有这个子路,连孔子都得看看他的脸色再决定怎么办。
子路忠于孔子,因而也得到了孔子的信任。孔子周游列国时五十四岁,当时年已四十五岁的子路毅然辞官紧随,作为孔子的护卫,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征途,所以孔子曾经称赞他:自从我得到了子路,没有人敢辱骂我了(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得不到实行,我就乘小船到海外去,跟随我的,除了子路还有谁?(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困于陈蔡时,子路煮了猪蹄,孔子问都没问,就直接吃掉了。这也间接体现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子路二十多岁就认识了孔子,很早就入了孔门,在孔门众弟子中,他是较为年长的,有名的弟子中,也许就颜回的父亲颜路长于子路,他一边依仗着自己的不凡身手担任孔子的护卫,一边以长弟子的身份帮老师管理着后入门的各位年轻师弟们,年轻的师弟们也对子路执长辈礼。直到六十多岁遇难,一生大半时间都跟随着孔子,这在孔子弟子中是绝无仅有的。
公元前481年,此时子路担任了卫国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次年,也就是公元前480年卫国发生政变,子路在外听说,态度鲜明:“食其食者不避其难”,毅然前往。战斗中,子路受伤了,缨带断了,子路想起老师的教导,君子死而冠不免,于是在重结缨带的过程中被砍作肉泥。年六十二。有人笑子路太迂,此时还在干这些事情。但是年过花甲的子路是抱着尽自己的职责的想法而来的,他明明知道此行凶多吉少,却决然来了,即使他不结缨,也依然难以活着回去,虽然他年轻时曾经有着“暴虎冯河”的勇力。他以行为实践了老师孔子的“杀身成仁”。知子莫如父,知徒莫如师。孔子听说卫国内乱而子路去了,就叹息:嗟乎,由死矣!果然不出所料。《礼记》中说:子路死后,孔子在中庭哭子路,有人祭奠子路,孔子倒头便拜。听说被剁成肉酱,孔子让人“覆醢”,再也不吃肉了,看都不看了。而且每次听到打雷,都感到心中不安。在最得意弟子颜回和儿子孔鲤死后,子路就是孔子的精神支柱,他的死给了孔子一个巨大而沉重的打击。就在在孔子的最亲密伙伴和学生子路去世的次年,孔子也去世了。
子路穷其一生都在实践着老师孔子的理想和路线,积极入世,参与政事,继承了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现实精神,实现自己治理国家的追求;同时忠心于老师,尽职于国家,勇担责任,慷慨赴难,至死都在履行自己的职责。这点上,他与“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谭嗣同极为相似,谭嗣同与康有为的关系也是亦师亦友,在康有为首倡变法之后,谭嗣同无畏地为变法,为自己所坚守的理想献身了,谭死后康有为也曾以一联痛挽谭嗣同:复生不复生矣(谭嗣同字复生),有为安有为哉?谭嗣同是不是了解子路,我们无从知晓,但是相隔两千五百年的两个人,却同样具有着令人叹服的品行,永远散发着辉耀千秋的光芒,成为后人仰视的楷模。无论哪方面,子路都不愧是孔子最杰出的弟子和儒家思想最忠实的守护神。他也不愧是一个顶天立地铁骨铮铮的男子汉。
苏轼曾说: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智,此三子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子路当不朽。
箪食瓢饮,是孔子描写颜回的清贫生活的话语,反映了颜回贫而好学、安贫乐道的精神。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大意为:孔子说:"颜回的精神多么可佳呀!在陋僻的小巷里过着极为清贫的生活,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忧苦,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精神是多么可佳呀!"

孔子的另一句话"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是说如果一个人立志钻研学问道德,却又不能忍受低劣的生活条件,那么,就不值得与这个人讲求什么学问道德了。这是从反面衬托了颜回的上述好学精神。

自己也说"学而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论语·述而》),又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同上),意即粗茶淡饭,弯着胳膊作枕而卧,快乐也就在这里。可以说,颜回好学精神正是秉承孔子这种精神的,因此,汉代扬雄说:"颜渊习孔子也。"(《法言·学行》)又说:"纡朱怀金者之乐,不如颜氏子之乐。颜氏子之乐也内,纡朱怀金者之乐也外。"(同上)大意即是高官厚禄者的快乐比不上颜回的快乐,颜回的快乐是内在的精神上的快乐,而高官厚禄者的快乐是外在的物质享受上的快乐。

瓢之乐,颜氏德也"(《法言·修身》),突出地表明了颜回的"箪瓢之乐"根源于其自身内在的品德。所以,"箪食瓢饮"后来便象征了好学忘忧、安贫乐道的求学精神。这对历代知识分子影响极大。

颜回:(前521~前490年)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亦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陋巷简居
  颜回所处的时代,已是中国的春秋末期,不但周天子的王权继续衰落,而且各诸侯国的公室也衰落了,由春秋初期的“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进而变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陪臣执国命”。
  “陪臣” 即臣之臣。如诸侯国的卿大夫对诸侯称臣,对天子则自称“陪臣” ;卿大夫的家臣对诸侯而言也称“陪臣”。春秋时鲁国为“三桓”执政(即鲁桓公后裔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把持国政),至鲁昭公、定公、哀公时,家臣势力兴起,家臣叛乱屡有发生。鲁昭公四年(公元前538 年),叔孙氏家臣竖牛软禁并饿死了叔孙豹,设计杀害了叔孙豹的两个嫡子,拥立庶子叔孙诺。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 年)季平子立,对家臣南蒯未加礼遇,南蒯便密谋以公子怒代替季平子:“吾出季氏,而归其室于公,子更其位,我以费为公臣。” (《左传·昭公十二年》)事泄,南蒯以费叛归齐。鲁定公五年至九年(公元前505 年至前501 年),季氏家臣阳虎专政,并把持了鲁国国政。
  阳虎之乱是鲁国家臣叛乱中持续最长、影响最大的一次叛乱。阳虎的权势凌驾于“三桓”之上长达三、四年。阳虎原本为孟孙氏庶支,后为季孙氏家臣,季平子时很受重用。季平子死,季孙斯(桓子)立,阳虎已是季氏三世“元老”。在处理季平子葬礼上,阳虎与季孙氏另一家臣仲梁怀发生争执。阳虎要求以鲁国之宝玉“玙璠”为季平子敛尸,仲梁怀却认为那是季平子在昭公逊国时,代国君行祭时所配,今定公已立,不能再用。阳虎便勾结费宰公山不狃,想联合驱逐仲梁怀。公山不狃初时并不以为意,后因仲梁怀对其不敬重,才对阳虎说:“子行之乎!”阳虎起事,并囚季桓子与公父文伯(季桓子从父昆弟),驱逐了仲梁怀。冬十月,阳虎杀公何藐(季孙氏族人),与季桓子在稷门内设立盟誓,举行大规模诅咒,驱逐公父文伯与秦遄(季平子姑婿),彻底清除异己势力,完全控制了季氏家族。鲁定公八年(公元前502 年),阳虎想灭掉“三桓”,让季寤代替季氏,让叔孙辄代替叔孙氏,自己代替孟孙氏。阳虎借冬祭的机会起事,事败,逃灌(今山东宁阳县北稍西)、阳关,据两地反叛。
  鲁国经“三桓专权”、“陪臣执国命”两个时期后,不仅使宫室衰败,鲁国旧日的贵族世家也大都衰落。鲁国的颜氏家族到颜路、颜回父子时,除了保有祖传的贵族身份及颜路的鲁卿大夫头衔外,便只有陋巷简朴的住宅及五十亩郭外之田,十亩郭内之圃了。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春秋时期,些许田产难以维持一个贵族家庭的生计,颜回父子不得不省去作为贵族家庭的一般性开支,简居于陋巷。
颜回在学习和弘扬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的过程中,总是殚精竭思,倾注全部心血,再加上“箪食瓢饮”的困苦生活,这种状况严重地损害了他的健康。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 481 年)夏历八月二十三日,一代儒学宗师颜子不幸病逝,给世人留下了永久的遗憾。由于他的家境十分困难,以至无力按照当时有关礼仪殡葬,最后经他的父亲颜路四处筹措,并在其弟子及同门好友的帮助下,才勉强完成了葬礼。 颜回是个聪明而勤奋的学生。聪明人一般都会受到老师喜欢,自古皆然。孔子曾经赞扬子贡,说他是“告诸往而知来者”的聪明人。但孔子问子贡他和颜回谁更强十,子贡自称不如,说颜回是闻一以知十,而自己不过闻一以知二。孔子听了也说,我赞成你说比不上他。侧面反映了颜回的聪明。颜回的聪明不仅是天资问题,而且因为他非常勤奋。在颜回英年早逝之后,孔子谈论他时,还惋惜的说,可惜他死太早了,我只看到他不断的进步,没有见过他停滞不前。在和季康子等人谈论时,孔子也屡屡说起颜回的好学。
但聪明的学生在老师眼中,往往也是非常危险的人。青出于蓝尚且不论,恃才傲物的人古今都有,比如三国之杨修,玩弄知识是非常危险的。但颜回并不骄傲。他尊敬老师,恪守学问之道。在尊敬老师方面,孔子都感到惊异。孔子曾经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没提出过什么不同的意见,像个愚笨的人。但观察他私下和别人谈论,才发现他对我的见解发挥得很好。这种尊重老师,不轻易从知识上当面辩驳老师的做法,大概在颜回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颜回之所以尊重老师,是他佩服老师的学问。他曾经感慨道:
老师的思想和学问,我抬头仰望它,愈望愈觉得高,我研究它,愈钻愈觉得深。看见它好像在前,一忽儿却又好像在后面去了。老师善于循序渐进地诱导我,用文献典籍丰富我的知识,用礼节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想停止学习也不能。我已经用尽了自己的才力,它好像仍然矗立在我的前面。虽然想攀登上去,却感到没有路可上去。这无疑是对孔子学问、教学的最高赞美了,这种发自内心的赞美,自然赢得了孔子的由衷喜爱。所以孔子说,颜回对我的话是无所不喜欢。并且有点遗憾的说,颜回非助我者也。但一个老师,能够找到在学问上“狂热”追随自己的人,无疑是一件幸事。
在恪守学问之道上,《论语》记载了这么几件事。首先,颜回谈论自己的志向时,明确表示,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这种谦虚的态度,使他远离了聪明带来的危险。孔子在和鲁哀公谈论学生中谁好时,赞扬颜回不把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不犯同样的错误(不迁怒,不贰过)。那时颜回已经死了。孔子还把颜回和其他弟子比较,说他的思想能够长期不离开仁德,而其他弟子只能短时间想到仁德。颜回曾经问孔子什么是仁德,引出了孔子那段经典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回点头道:“弟子即使不才,也要照先生的话切实去做。”
颜回之所以受到孔子喜欢,其中可能含有孔子爱怜的成分。颜回一生学问虽高,但并无政治成就。孔子说颜回贤德,所谓“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其中显示出的不仅仅是颜回的贤德,而且有他的穷困。孔子因此愤愤不平的说,颜回的道德和学问都差不多了吧,可他却那么贫穷!颜回也曾经向孔子问怎样治理国家(问为邦),表现了他有意在政治领域一展才华的抱负。谁知天不予人,竟让他英年早逝!孔子回忆起来,自然充满了悲痛和爱怜之意。
但是这些都不是孔子喜欢颜回的最重要原因。实际上,孔子真正喜欢颜回,是因为他从颜回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同样,颜回也是比照老师而行事的。
对孔子而言,他的思想与行动是一致的。而在弟子中,大概只有颜回才能做到。比如“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固穷的做法,只有颜回能够与他相比。在政治理想上,孔子对颜回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只有我和你能这样了。这简直是孔子看到了跟随自己一身的影子!所以他说“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学习多年却不以做官为意,这种人太少了)时,简直就是在说自己和颜回!颜回大概也知道自己和老师不仅是师生关系,更是知音关系。孔子出游列国时被囚禁在匡地,颜回落后了,后来赶到时,孔子不无欣慰与忧虑的说,我以为你死了呢。颜回既安慰孔子又尊敬道,老师还活着,我怎么敢死呢?
在颜回死后,孔子表达了自己最沉痛的哀思。《论语》记载道:“颜渊(即颜回)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孔子说,我不为这个人悲伤,还为谁悲伤呢?在安葬颜回时,孔子又以一个知音的角色出现了。颜回的父亲和孔子的弟子都想以较富贵的礼节安葬颜回。但孔子不同意,因为按照礼节,他和颜回都恪守的礼节,这是不可以的。最终孔子的弟子依然以厚礼埋葬了颜回。孔子心知这违背了礼节,于是说,颜回把我看成父亲,我却不得把颜回看成儿子,这不是我的本意啊。当年孔子的儿子孔鲤死时,也是薄葬的。说明孔子并不以不厚葬为无礼。而弟子的行为恰好违背了他的意思。假如颜回还活着,一定会反对这种行为。

  • 棰滄笂銆瀛愯矾銆佸瓟瀛鐨勪釜鎬鏄庢牱鐨?
    绛旓細瀛愯矾鎬ф牸鐖界洿锛屼负浜哄媷姝︼紝淇″畧鎵胯锛屽繝浜庤亴瀹堬紝浠ユ搮闀库滄斂浜嬧濊憲绉般傚瀛斿瓙鐨勮█琛岋紝铏界劧甯告彁鍑烘剰瑙侊紝浣嗗嵈鏄釜濂藉紵瀛愩傛浘鍗忓姪瀛斿瓙鈥滃爼涓夐兘鈥濓紝閮借窡闅忓瓟瀛愬懆娓稿垪鍥姐傛槸瀛旈棬涓冨崄浜岃搐涔嬩竴銆備粬涓轰汉浼夌洿濂藉媷銆侀噸鍙嬫湅銆佽淇′箟锛屾槸瀛旈棬寮熷瓙涓ф牸杈冧负鐙紓鐨勪竴浣嶃浠茬敱鍚庡仛鍗浗澶уか瀛旀倽涔嬭挷閭戝锛屽崼鍥借吹鏃忓彂鐢...
  • 棰滄笂,瀛愯矾,瀛斿瓙
    绛旓細棰滃洖瀹跺娓呭瘨锛屼絾鑳藉畨璐箰閬擄紝瓒婃樉寰椾粬鍝佸痉楂樺皻锛岃繕鏈夐椈涓鐭ュ崄鐨勬墠鑳姐傝拷闅忓瓟瀛愬懆娓稿垪鍥斤紝鍑虹敓鍏ユ蹇犺礊涓嶆笣銆傘婂瓟瀛愬璇嬩腑鏈夐鍥炰竴绡囥傛嵁璇撮鍥為潪甯歌仾鏄庯紝娣辨檽鎺ㄧ悊涔嬫湳銆備粬涓诲紶涓轰汉瑕佽皑鎱庯紝鍏嬪繁锛屽娉ㄦ剰鑷繁鐨勮涓烘槸鍚︽纭紝鑰屼笉搴旇涓ヤ互寰呬汉銆傚湪瀛旀暀涓鍥炲緱鍒扮壒鍒殑灏婇噸銆 瀛愯矾鎬ф牸鐩寸埥銆佸媷鏁佷俊瀹...
  • 瀛斿瓙鍑犱釜鏈夊悕鐨勫紵瀛 濡傞娓 瀛愯矾绛 璁茶浠栦滑鐨勬ф牸 浜嬫儏
    绛旓細鍦ㄥ寰呰佸笀鏂归潰,瀛愯矾涓鏂归潰蹇犺礊涓嶄簩,鏋佸叾灏婇噸,浣嗗彟涓鏂归潰鍙堜笉鍍棰滃洖閭f牱浜庡瓟瀛愪箣瑷鈥滄棤鎵涓嶆偊鈥,鎬诲彇鈥滀笉杩濃濇佸害銆傚彧瑕佷粬璁や负瀛斿瓙鐨勮█涓庤鏈変笉姝g‘鐨勫湴鏂,鎬绘槸鐩寸巼鍦版彁鍑烘壒璇勫拰鍙嶉┏銆傝繖鏄瓙璺巼鐩淬佸厜鏄庣钀鎬ф牸鐨勫張涓浣撶幇銆傘婅璇烽槼璐с嬭浇:鈥滃叕灞卞紬鎵颁互璐瑰彌,鍙,瀛愭寰銆傗濆瀛斿瓙鐨勮繖涓涓惧姩,瀛愯矾浠ヤ负涓嶅Ε...
  • 瀛斿瓙鐨勫緬寮:瀛愯矾,瀛愯础,棰滃洖鐨璧勬枡绠浠
    绛旓細棰滃洖鈥滃勾鍗佷笁,浜哄瓟瀛愪箣闂ㄢ濇椂,瀛斿瓙鑱氬緬璁插宸茶揪鍗佷笁骞翠箣涔呫傚叾澹版湜杩滄挱浜庡悇璇镐警鍥,鍏跺紵瀛愬瓙璺佸瓱鎳垮瓙銆佸崡瀹暚鍙旂瓑鍦ㄩ瞾鍥藉凡灏忔湁鍚嶆皵銆 棰滃洖鍒氫汉瀛旈棬鏃,鍦ㄥ紵瀛愪腑骞撮緞鏈灏,鎬ф牸鍙堝唴鍚,娌夐粯瀵¤█,鎵嶆櫤杈冨皯澶栭湶,鏈変汉渚胯寰椾粬鏈変簺鎰氥傞┈楠曘婄粠鍙层嬪紩銆婂啿娉紶銆嬫洶:鈥滃瓙璺侀鍥炴荡浜庢礄姘,瑙佷簲鑹查笩,棰滃洖闂,瀛愯矾鏇...
  • 瀛愯矾涓棰滃洖鐨蹇楀悜璇存槑浠涔?
    绛旓細瀛愯矾铏芥槸瀛斿瓙鐨勫緱鎰忓紵瀛,浣嗕釜鎬т娇鐒,浠栬拷姹傜殑鏄嚜鐢便佹涔.浠栤滆劚鍙h屽嚭鈥,姝e弽鏄犱簡鎬ф牸澶栧悜銆佹ヤ簬琛ㄧ幇鐨鐗圭偣,鑰屾墍璇寸殑蹇楀悜涔熸鍙嶆槧浜嗕粬鈥滄湁绂忓悓浜,鏈夐毦鍚屽綋鈥濈殑鍏勫紵涔夋皵.鍙傝冨巻鍙茶祫鏂,浠栫殑姝,鏄负鏈嬪弸涓烘涔夎屾鐨,鏄寰楀叾鎵鐨.棰滃洖鏄瓟瀛愪竷鍗佷簩寰楁剰寮熷瓙涓殑缈樻,鐢熷墠鏈寰楀瓟瀛愬枩鐖.鍥犱负浠鐨勬...
  • 瀛愯矾銆棰滃洖銆佸瓟瀛鍚勮嚜琛ㄨ揪鐨勫織鍚鍒嗗埆琛ㄧ幇浜嗕粬浠浠涔鐨勭簿绁炲搧璐?_鐧惧害...
    绛旓細瀛愯矾闈炲父鍦伴噸瑙嗘湅鍙,寰堣涔夋皵鍙堣豹鐖.鍏跺疄浠栧拰瀛斿瓙涔熸槸浜﹀笀浜﹀弸鐨勫叧绯,杩欐槸瀛斿瓙鍏朵粬鐨勫鐢熸墍杈句笉鍒扮殑.棰滃洖鍒欐槸瀵硅嚜宸辩殑楂樺害瑕佹眰,鑷繁瑕佽唉閫婅鍎掗泤.瀛斿瓙鍒欒〃杈惧鎵鏈変汉鐨勫叧鐖,灏辨槸浠栬嚜宸辫拷姹傜殑浠佽呯埍浜
  • 瀛愯矾 棰滃洖鐨勬ф牸鐖卞ソ鍙婄敓骞虫槸鎬庢牱鐨
    绛旓細瀛愯矾 棰滃洖鐨勬ф牸鐖卞ソ鍙婄敓骞虫槸鎬庢牱鐨 瀛愯矾涓庨鍥為兘鏄瓟瀛愮殑瀛︾敓銆傚惉闂讳粬浠殑鎬ф牸杩ュ紓,鍚勬湁鎵闀裤傝闂摢浣嶉珮鎵,浠栦滑鐨勬ф牸涓庣壒闀夸釜鏄拫鏍风殑,鏈鍚庣殑鐢熷钩缁忓巻鍛?... 瀛愯矾涓庨鍥為兘鏄瓟瀛愮殑瀛︾敓銆傚惉闂讳粬浠殑鎬ф牸杩ュ紓,鍚勬湁鎵闀裤傝闂摢浣嶉珮鎵,浠栦滑鐨勬ф牸涓庣壒闀夸釜鏄拫鏍风殑,鏈鍚庣殑鐢熷钩缁忓巻鍛? 灞曞紑  鎴戞潵绛 ...
  • 瀛斿瓙鍑犱釜鏈夊悕鐨勫紵瀛 濡傞娓 瀛愯矾绛 璁茶浠栦滑鐨勬ф牸 浜嬫儏
    绛旓細2015-07-04 瀛愯矾,棰滃洖鐨勬ф牸鍚勬湁浠涔堢壒鐐,浠庡摢浜涜瘝鍙ュ彲浠ョ湅鍑烘潵 37 2013-12-03 瀛斿瓙鐨勫崄澶у紵瀛愰兘鏈夎皝? 1529 2017-03-16 鏍规嵁瀛愯矾銆侀鍥炪佸瓟瀛愬悇鑷〃杈剧殑蹇楀悜,璇磋鍒嗗埆琛ㄧ幇浜嗕粬浠粈涔堟牱... 13 2017-03-16 瀛斿瓙鐨勨樺紵瀛愮殑鎬ф牸鍜屾湁鍏充簨杩光 3 2012-04-12 瀛斿瓙3000寮熷瓙,鍝嚑涓渶鍑哄悕? 53 2006-02...
  • 棰滃洖鏄庢牱鐨勪汉?
    绛旓細鍏跺0鏈涜繙鎾簬鍚勮渚浗锛屽叾寮熷瓙瀛愯矾銆佸瓱鎳垮瓙銆佸崡瀹暚鍙旂瓑鍦ㄩ瞾鍥藉凡灏忔湁鍚嶆皵銆傞鍥炲垰鍏ュ瓟闂ㄦ椂锛屽湪寮熷瓙涓勾榫勬渶灏锛屾ф牸鍙堝唴鍚戯紝娌夐粯瀵¤█锛屾墠鏅鸿緝灏戝闇诧紝鏈変汉渚胯寰椾粬鏈変簺鎰氥傞┈楠曘婄粠鍙层嬪紩銆婂啿娉紶銆嬫洶锛氣滃瓙璺侀鍥炴荡浜庢礄姘达紝瑙佷簲鑹查笩锛岄鍥闂锛屽瓙璺鏇帮細鈥滆崸鑽т箣楦熴傗濆悗鏃ワ紝棰滃洖涓庡瓙璺張娴翠簬...
  • 璁鸿涓殑瀛愯矾鐨浜虹墿鎬ф牸
    绛旓細瀛愯矾鏈鐫鏄庢樉鐨勬ф牸缂虹偣.鍦ㄧ矖閯欐柟闈,椤圭窘涔熷彲涓庝箣涓姣. 褰撲唬缇庡浗鐨勬嫵鐜嬫嘲妫篃绫讳技.鍥犱负鏄庢樉鐨勬ф牸缂虹偣,鍦ㄥ啗浜嬫垨鑰呮斂娌绘枟浜変腑,寰堝鏄撹瀵规墜鍒╃敤,鎶婂鏂瑰嚮澶. 瀛斿瓙鐭ラ亾瀛愯矾杩欐牱鍋氬叾瀹炲緢绗,绠鐩磋薄鏈紑鍖栫殑铔汉,鍥犳璀︽垝瀛愯矾:"鑻ョ敱涔,涓嶅緱鍏舵鐒躲 "銆婅璇-鍏堣繘銆 鍚庢潵瀛斿瓙闂诲崼涔,瀛斿瓙鍝鍙,瀛愯矾涓鍘,涓嶅彲鑳...
  • 扩展阅读:军检为什么要检查睾丸 ... 人的蛋被割下来多久恢复 ... 为什么割腰子不割女的 ... 宫女净身要割什么 ... 太监为什么不只切睾丸 ... 自翻成功还需要割吗 ... 子宫最多能承受几次流产 ... 女人看嘴唇就知道户型 ... 孔子为什么要杀老子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