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秦朝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的典故 秦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有什么意义?

\u79e6\u671d\u662f\u600e\u4e48\u7edf\u4e00\u7684\u8d27\u5e01\uff0c\u6587\u5b57\uff0c\u548c\u5ea6\u91cf\u8861\uff1f\u7edf\u4e00\u6210\u4ec0\u4e48\u6837\uff1f

\u4e00\u3001\u7edf\u4e00\u8d27\u5e01
\u79e6\u7edf\u4e00\u540e\uff0c\u7531\u653f\u5e9c\u7edf\u4e00\u94f8\u9020\u901a\u884c\u5168\u56fd\u7684\u5706\u5f62\u65b9\u5b54\u94b1\uff0c\u53eb\u201c\u534a\u4e24\u94b1\u201d\u3002\u5176\u91cd\u91cf\u4e5f\u6b63\u597d\u662f\u534a\u4e24\u3002\u79e6\u4ee5\u524d\u9f50\u56fd\u548c\u71d5\u56fd\u4f7f\u7528\u7684\u5200\u5e01\u3001\u8d75\u56fd\u548c\u9b4f\u56fd\u4f7f\u7528\u7684\u5e03\u5e01\uff08\u4e5f\u53eb\u201c\u94f2\u5f62\u5e01\u201d\uff09\u3001\u695a\u56fd\u7684\u201c\u8681\u9f3b\u94b1\u201d\uff08\u4e5f\u53eb\u201c\u9b3c\u8138\u94b1\u201d\uff09\u5747\u88ab\u5e9f\u9664\u3002\u5982\u56fe\uff1a

\u4e8c\u3001\u7edf\u4e00\u6587\u5b57
\u79e6\u7edf\u4e00\u4ee5\u540e\uff0c\u79e6\u59cb\u7687\u547d\u4e1e\u76f8\u674e\u65af\u7b49\u4eba\u5c06\u5404\u56fd\u7684\u6587\u5b57\u7edf\u4e00\u4e3a\u5c0f\u7bc6\u4f53\uff0c\u4f5c\u4e3a\u6807\u51c6\u6587\u5b57\uff0c\u5168\u56fd\u901a\u7528\u3002\u5982\u201c\u9a6c\u201d\u5b57\uff0c\u5982\u56fe\uff1a

\u4e09\u3001\u7edf\u4e00\u5ea6\u91cf\u8861
\u7b2c\u4e00\uff0c\u7687\u5e1d\u4eb2\u81ea\u9881\u53d1\u7edf\u4e00\u5ea6\u91cf\u8861\u7684\u547d\u4ee4\u3002
\u8fd9\u4e2a\u547d\u4ee4\u88ab\u523b\u5728\u6216\u94f8\u5728\u91cf\u5668\u3001\u8861\u5668\u4e0a\uff0c\u6216\u662f\u523b\u5728\u94dc\u7248\u4e0a\uff0c\u518d\u5d4c\u5728\u91cf\u5668\u3001\u8861\u5668\u4e0a\uff0c\u4f5c\u4e3a\u4f7f\u7528\u51ed\u8bc1\u3002
\u7b2c\u4e8c\uff0c\u4e2d\u592e\u5236\u9020\u9881\u53d1\u5ea6\u91cf\u8861\u7684\u6807\u51c6\u5668\uff0c\u4f5c\u4e3a\u5404\u5730\u5236\u4f5c\u548c\u68c0\u5b9a\u7684\u6807\u51c6\u3002
\u7b2c\u4e09\uff0c\u5236\u5b9a\u4e86\u5bf9\u5ea6\u91cf\u8861\u5668\u5177\u5b9a\u671f\u9274\u5b9a\u7684\u5236\u5ea6\u3002
\u6269\u5c55\u8d44\u6599\uff1a
\u79e6\u671d\u7edf\u4e00\u8d27\u5e01\uff0c\u6587\u5b57\uff0c\u548c\u5ea6\u91cf\u8861\u7684\u610f\u4e49\uff1a
1\u3001\u7edf\u4e00\u8d27\u5e01,\u53ef\u4ee5\u4f7f\u4e2d\u592e\u76f4\u63a5\u638c\u63a7\u5404\u5730\u7684\u7ecf\u6d4e\u6d3b\u52a8,\u8ba9\u6574\u4e2a\u56fd\u5bb6\u7684\u7269\u8d44\u53ef\u4ee5\u6d41\u52a8,\u4e0d\u4f1a\u51fa\u73b0\u5404\u5730\u5404\u81ea\u6709\u8d27\u5e01\u800c\u65e0\u6cd5\u5c55\u5f00\u8d38\u6613\u7684\u60c5\u51b5.\u4e5f\u907f\u514d\u4e86\u5730\u65b9\u4e0a\u51fa\u73b0\u8d27\u5e01\u94f8\u9020\u8fdb\u800c\u638c\u63e1\u51ed\u501f\u8d27\u5e01\u53d1\u884c\u638c\u63e1\u5730\u533a\u52bf\u529b\u7684\u60c5\u51b5\u3002
2\u3001\u5ea6\u91cf\u8861\u7684\u7edf\u4e00\u53ef\u4ee5\u8ba9\u5168\u56fd\u5904\u5728\u7edf\u4e00\u7684\u6807\u51c6\u4e0b\uff0c\u5bf9\u4fc3\u8fdb\u751f\u4ea7\u6709\u5f88\u5927\u7684\u597d\u5904\u3002
3\u3001\u6587\u5b57\u7684\u7edf\u4e00\u610f\u4e49\u6700\u4e3a\u6df1\u8fdc\uff0c\u5c06\u4e4b\u524d\u5904\u4e8e\u4e0d\u540c\u6587\u5316\u80cc\u666f\u4e0b\u7684\u767e\u59d3\u653e\u5728\u7edf\u4e00\u7684\u6587\u5316\u80cc\u666f\u91cc\uff0c\u52a0\u5f3a\u4e86\u79e6\u6587\u5316\u7684\u5f71\u54cd\u4e0e\u6e17\u900f\uff0c\u5ef6\u4f38\u4e86\u79e6\u59cb\u7687\u7684\u7edf\u6cbb\u3002

\u8fd9\u4e0e\u79e6\u59cb\u7687\u5f00\u521b\u7684\u4e2d\u592e\u96c6\u6743\u5236\u6709\u5173\u7cfb\u3002\u79e6\u59cb\u7687\u9996\u521b\u4e2d\u592e\u96c6\u6743\u5236\u5ea6\uff0c\u6240\u6709\u6743\u5229\u96c6\u4e2d\u4e8e\u4e2d\u592e\u3002
\u7edf\u4e00\u8d27\u5e01\uff0c\u53ef\u4ee5\u4f7f\u4e2d\u592e\u76f4\u63a5\u638c\u63a7\u5404\u5730\u7684\u7ecf\u6d4e\u6d3b\u52a8\uff0c\u8ba9\u6574\u4e2a\u56fd\u5bb6\u7684\u7269\u8d44\u53ef\u4ee5\u6d41\u52a8\uff0c\u4e0d\u4f1a\u51fa\u73b0\u5404\u5730\u5404\u81ea\u6709\u8d27\u5e01\u800c\u65e0\u6cd5\u5c55\u5f00\u8d38\u6613\u7684\u60c5\u51b5\u3002\u4e5f\u907f\u514d\u4e86\u5730\u65b9\u4e0a\u51fa\u73b0\u8d27\u5e01\u94f8\u9020\u8fdb\u800c\u638c\u63e1\u51ed\u501f\u8d27\u5e01\u53d1\u884c\u638c\u63e1\u5730\u533a\u52bf\u529b\u7684\u60c5\u51b5\u3002
\u5ea6\u91cf\u8861\u7684\u7edf\u4e00\u53ef\u4ee5\u8ba9\u5168\u56fd\u5904\u5728\u7edf\u4e00\u7684\u6807\u51c6\u4e0b\uff0c\u5bf9\u4fc3\u8fdb\u751f\u4ea7\u6709\u5f88\u5927\u7684\u597d\u5904\u3002
\u6587\u5b57\u7684\u7edf\u4e00\u610f\u4e49\u6700\u4e3a\u6df1\u8fdc\uff0c\u5c06\u4e4b\u524d\u5904\u4e8e\u4e0d\u540c\u6587\u5316\u80cc\u666f\u4e0b\u7684\u767e\u59d3\u653e\u5728\u7edf\u4e00\u7684\u6587\u5316\u80cc\u666f\u91cc\uff0c\u52a0\u5f3a\u4e86\u79e6\u6587\u5316\u7684\u5f71\u54cd\u4e0e\u6e17\u900f\uff0c\u5ef6\u4f38\u4e86\u79e6\u59cb\u7687\u7684\u7edf\u6cbb\u3002
\u603b\u4e4b\uff0c\u8fd9\u4e9b\u7684\u7edf\u4e00\uff0c\u6700\u91cd\u8981\u7684\u5f71\u54cd\u5c31\u662f\u8ba9\u56fd\u5bb6\u66f4\u52a0\u7a33\u5b9a\uff0c\u4e2d\u592e\u671f\u6743\u5236\u66f4\u6709\u5f71\u54cd\u529b\u3002

我们先给秦始皇填写一个简单的履历表:
姓名,嬴政。
公元前259年,出生于赵国邯郸。
公元前246年,其父秦庄襄王逝世,立为秦王。
公元前238年,平息朝中叛乱。
公元前237年,登基加冕,亲自执政。
公元前230年,灭韩。
公元前228年,灭赵。
公元前226年,灭燕。
公元前225年,灭魏。
公元前224年,灭楚。
公元前221年,灭齐。统一中国。称始皇帝。
再:
公元前220年,西巡垄西、北地。
公元前219年,东巡,上泰山封禅。
公元前218年,东巡,至阳武博浪沙遇刺。
公元前216年,在咸阳遇刺。
公元前213年,焚书。
公元前212年,坑儒。
公元前210年,病逝于东巡路上的沙丘平台,享年五十岁,葬于骊山北麓。

关于秦始皇的一组永恒的词:
永恒词之一:灭六国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经过十年的南征北战,秦王嬴政气宇轩昂气势磅礴气贯长虹气吞山河当然也气势汹汹气焰嚣张,终于以一个人与一群人凝聚起的伟大意志、豪情、胆魄和实力,灭亡了六国,平定了天下,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成就、开创并缔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
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贾谊的文字是如此的豪迈。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的诗句是如此的快意。

永恒词之二:始皇帝
秦王嬴政扫平六国统一天下之后,才发现建立一个体制完备的崭新的大秦帝国有一系列十分具体的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是王的称号或称呼问题,下令丞相和御史组织有关人员就此进行讨论;参加讨论的这有关人员先后有朝廷大臣、博士即国家的政治顾问以及文学史学文教方面的官员和专家。最后形成了较为一致的一个意见,上书秦王:古有三皇,即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贵,臣等冒死呈上尊号,王号应称为“泰皇”,其命称为“制”,其令称为“诏”,王自称为“朕”。
秦王批示:“泰皇”除去“泰”字,留用“皇”字;再用上古“帝”位的号,并称“皇帝”。其它依照你们的建议办理。
接到王的批示后,那帮大臣和知识分子们才知他们有多么幼稚、浅薄和笨蛋。
王把“三皇”(一说为天皇、地皇、泰皇;一说为伏羲、神农、燧人或祝融或女娲、)、“五帝”(一说是黄帝或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一说是太昊即伏羲、炎帝即神农、黄帝、少昊和颛顼)合起来让皇与帝集于一身,这才是王者的气魄,这才是伟人的胆识!而我们还在那里琢磨研究哪个皇最显贵。

在确立称号之后,追认秦庄襄王为太上皇。又考虑过去对死后的君主常常再根据他们的行为定立谥号,会形成儿子评价父亲,臣子议论君主的弊端,遂加以废除,从嬴政开始,称始皇帝,后世以数字计,为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万世皇帝,传至无穷。
同时根据金、木、水、火、土凡五德循环往复相生相克的原理,推算周为火德,秦代周,应为水德。遂更改年始,群臣朝贺都在十月初一这一天;衣服、符节和旗帜崇尚黑色;水德属阴,而《易》卦中表示阴的符号阴爻叫做“元”,就把数目改成以六为终极,符节和御史所戴的法冠都为六寸,车宽为六尺,六尺为一步,一辆车驾六匹马;改黄河为“德水”;国家实行法治,刚毅严厉,冷峻刻薄,以符合五德中水主阴的命数等等,不一而足。
那会儿,兴奋亢奋的秦始皇忙得不可开交。

永恒词之三:郡县制
秦始皇废除分封制,采用郡县制,最初将全国分为三十六个郡,后来增至四十六个。但是秦郡的设置过程和郡的名目长期存有各种说法和争论。我取1948年谭其骧《秦郡新考》说:
内史郡,为秦京师直辖区,体制与外郡不同,不在郡数之内。
始皇二十六年初并天下为36郡,按秦置郡先后,为上郡、巴郡、汉中郡、蜀郡、河东郡、陇西均、北地均、南郡、黔中郡、南阳郡、上党郡、三川郡、太原郡、东郡、云中郡、雁门郡、颍川郡、邯郸郡、巨鹿郡、广阳郡、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砀郡、陈郡、泗水郡、薛郡,即泗水郡、九江郡、辽东郡、代郡、会稽郡、闽中郡、长沙郡、临淄郡、齐郡,即琅琊郡。

始皇二十六年后又增设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九原郡。
后复分薛郡置东海郡,分邯郸置恒山郡,分临淄置济北郡,分琅琊置胶东郡,分河东置河内郡,分九江置衡山郡。这样,自内史以外,秦郡凡得四十六。是时北边有胡患,故渔阳、上谷等郡,辖地最少,设戍镇守;南方水乡安靖,故九江、会稽等郡辖地最多,皆出李斯调度。

干部的设置为:
中央“三公”:左右丞相(总理政务)、太尉(掌管军事)、监察御使(掌管图籍章奏,监察、弹劾百官)。
下设九卿:奉常(宗庙祭祀礼仪)、郎中令(宫廷警卫)、卫尉(皇宫保卫)、太仆(宫廷车马)、宗正(皇族内部事务)、典客(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少府(山河湖海税收和手工业制造)、治粟内史(全国财政税收)、廷尉 (司法)。
郡:郡尉(典兵)、郡守(治民)、监御史(新置郡负责监督百姓及官吏)。
县:县令(万户以上)、县长(不满万户)。
乡:游徼(治安)、三老(教化)、啬夫(小乡司法与税收)、有秩(大乡司法与税收)。
亭:亭长。
里:里正。

郡县的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免和考核,称为“上计”;规定俸禄,如郡守二千石,县令六百石至一千石,县长三百石至五百石等,彻底改变和废除了过去的世卿世禄制,扩大了中央集权的界别阶层和阶级基础,保证了中央政令畅通无阻,一直贯彻到基层中去。
更重要的,是秦始皇通过郡县组织将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再通过“三公”、“九卿”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里,彻底实现了韩非“要在中央”的主张。
秦始皇不知道,他设计创立的这个封建制度体系有多么完备完善完满,一下在中国延用了二千多年没有衰竭也没有改变!

永恒词之四:统一文字
自周朝东迁洛邑后,历五百余年诸侯兼并和七国争霸。到了秦统一的时候,在意识形态领域,已如《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所言,各国“田畴异,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尤其文字。
据说当时“宝”字的写法,有一百四十九种形态;“眉”字、“寿”字的写法也都有百种以上。
在字的结体上,有的柔婉流动、有的疏密夸张,有的体势纵长,有的结构狂怪。
从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角度来看,无疑为之提供了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但对统一的中国来说,却带来了社会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上的困难与混乱。

秦始皇对此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实行“书同文字”,“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命宰相李斯将当时所有字体统一为一种书写文字,这就是秦篆。即把原来的史籀大篆简化成小篆,故又称小篆。通令全国使用。
从秦小篆字体来看,它一方面保留了大篆字体结构和象形文字的基本特点;另一方面则对字体的结构进行较大的整理加工,使之相对统一和规范。主要的一是各种偏旁形体统一,每字所用偏旁基本固定为一种,而不用别种代替;二是偏旁的位置相对固定,不能随便移动。三是大致确定每个字的书写笔数和笔顺。

文字的统一,实质是社会生活习俗以及人们的行为方式的变革,有一个认可接受适应的过程;加之在推广之初,人们对小篆的结构也不太熟悉,很难一下写得得心应手。于是,由李斯作《仓颉篇》,赵高作《爰历篇》,胡毋敬作《博学篇》;这三部书既作为学童的识字课本,又是推行小篆的模板,供国人学习临摹。
这种在当时纯粹以实用为主,兼辅美观的文字书体,最后发展成了东方古老的书法艺术之一种。
可以说,小篆的出现,不仅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也意外成就了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次辉煌。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至峰山今山东峄县境内,刻立《峄山刻石》;后至泰山,刻立《泰山刻石》。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至琅邪山今山东胶南;立《琅邪台刻石》;又至之罘山今山东烟台西北,立《之罘刻石》。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东巡至碣石今河北昌黎县境内,刻立《碣石颂刻石》。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南巡第五次登会稽山今浙江绍兴东南,刻立《会稽刻石》。
这些刻石所书文字,都是标准的小篆字体,俱出自李斯之手。

殷商之甲骨文刻辞,是早期人类与自然神灵信息沟通的一种企图,是蒙昧时代认识未知世界的记录和表达。
商周于青铜器上铸刻铭文即金文或钟鼎文,用以祭祀神灵、记录事件、显示富有、张显权贵。
秦始皇刻石,则是用以歌功颂德,并将其开国大帝的丰功伟绩,刻于巨石,立于名山,与天地共存,如日月恒久。
在这一显而易见的政治目的实现的过程中,不期然使石刻成了一种可以使书法长久留存的载体和形式。秦始皇几乎一生都在寻找长生不老的方法终还是死了,而只有那些石刻还残留至今。也算是一种意义上的恒久与不朽了。
中国书法艺术分碑、帖两大系统,而秦刻石则是在此前秦石鼓文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碑系开山之作,对后世的影响巨大而深刻。

《峄山刻石》当是秦篆早期的代表作。字的点划均为线条,粗细一致,圆起圆收,表现圆浑流丽之风格。字体端庄严谨,有实有虚,疏密得当,从容平和且劲健有力。有人评之为“画如铁石,千钧强弩”。其结构上紧下松,垂脚拉长,有居高临下的俨然之态,须仰视而观之。在章法上行列整齐,规矩和谐。有人分析这种整齐化一的风格,与秦朝政治理想是一致的。而总体上的从容、俨然、强健有力的艺术风范,从相当程度上则表现了秦王朝统一时代的精神内涵与指向。
《峄山刻石》原石已被后来曹操登山时毁掉,但留下了碑文。今天所见到的是根据五代南唐徐铉的摹本由宋代人所刻,现藏于西安碑林。
《琅邪台刻石》现存于山东诸城海神祠内,始皇颂诗及从臣诸名已剥落,尚存二世从官名和诏书十三行。书体是典型的小篆,以曲线为主,字体皆为长方,笔划粗细如一,显现雍容典雅之风格。
《泰山刻石》直接继承了《石鼓文》的本质特征,更简化和方整,并呈长方形,线条流畅,疏密匀停,刚柔并济,圆浑挺健,给人以端庄稳重的感受。最具秦小篆的特点和风貌。故唐张怀瑾对其大加称颂,赞其画如铁石,字若飞动,骨气丰匀,方圆妙绝。

小篆在当时一般用于秦朝政府公布的公文、法令、诏书等。而在民间,因其实在是结构复杂,书写困难,速写就更是不易,一种以草书笔法书写的篆字并能急就的字体就诞生了,这就是隶书。
相传当时有一个叫程邈的县吏得罪始皇,关在狱中,见当时狱官的幺牌用小篆书写很麻烦,经十年悉心钻研,化繁为简,化圆为方,创立了这种新的字体。秦始皇看了大为欣赏,不仅赦免了他的罪,还封他为御史,并将这种字体普遍运用于官狱文字事物之中。因程邈是个徒隶,该书体又专供隶役应用,所以就把这一书体称之为隶书。到了汉魏,已臻完善完美,从笔势到结构都成了与秦篆完全不同的一种书体,并为其后楷书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书法专业术语称秦隶为“古隶”,汉隶为“今隶”。

至此,便有了后来许慎《说文解字》对秦书八体的概括:
一曰大篆:广义的大篆指秦代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史籀文和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除秦以外的六国的古文,狭义上单指籀文。
二曰小篆:如上所述。李嗣真《书后品》赞曰:小篆之精,古今妙绝。秦望诸山及皇帝古玺,犹夫千钧强弩,万古洪钟,岂徒学者之宗匠,亦是传国之遗宝。
三曰刻符:此类篆体专刻于符节上,因系用刀刻在金属上,不能婉转如意,故笔画近于平直,形体近于方正,现存有阳陵虎符上的文字即是。
四曰虫书:也称鸟虫书, 篆书中的花体。秦以前就有这种字体,大都铸或刻在兵器和钟镈上。往往用动物的雏形组成笔画,似书似画,饶有情趣。也书于旗帜和符信,而汉代不乏鸟虫书入印的实例。
五曰摹印:也称缪篆 。其实是汉代摹制印章用的一种篆书体。形体平方匀整,饶有隶意,而笔势由小篆的圆匀婉转演变为屈曲缠绕。具绸缪之义,故名。
六曰署书:也称榜书。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载:检者,书署也,凡一切封检题字,皆曰署,题榜曰署。
七曰左书:也称史书,佐书。也即秦古隶。称之为佐书,段玉裁认为:其法便捷,可以佐助篆所不逮。近来有学者首先认为隶书之名隶,是起于徒隶所书;其佐书之佐,或是起于书佐(汉代职掌起草和缮写的低级官吏)所书而名。
八曰隶书。为我国文字由古体转为今体的重要里程碑。
再细分,小篆当还有玉筯篆、玉箸篆、铁线篆、草篆等。

汉字在漫长的历史演进和发展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书写造型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而秦始皇帝为统一的文字,命李斯等独创秦篆、秦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仅为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存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世汉隶、楷书、草书、行书的变革、发展和繁荣,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窦氏《述书赋并注》盛赞:斯之法也,驰妙思而变古,立后学之宗祖。
秦之后,无论历史发生了什么,统一的汉文字始终没有改变。
这真是一个让人震惊的奇迹。

永恒词之五:统一度量衡
所谓度量衡,基准有三,度是计量长短的标准;量是计量容积的标准;衡是计量轻重的标准。
德国伟大科学家西门子曾说,测量即是认识,它的观念与产生几乎与人类一样古老。故从人类制造第一件工具开始,度量衡的概念即已形成,更因为凭依了度量衡的概念,人类才可能制作大小不同的砍砸器以猎食、刮削器以分食,尖状器以抵御,以保障人类自身基本的生存条件。
各种计量仪器与准则自此衍生,五花八门,分门别类,从简单到复杂,从复杂到简单,人类在其中一次次改变着自己的物质环境,更改善着自己的生活品质。

中国衡制起源于何时已无从稽考了。无奈黄帝制造器物之说也成了我们推测的依据。 一般认为中国的度量衡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应该是不成问题。
我们知道,衡器的制作主要在权上,以权衡之。权者,铢、两、斤、钧、石,所以称物以知轻重也。《尚书·舜典》有“同律度量衡”之语。又《孔传》载:“律者,候气之管,度量衡三者法制皆起于律。”这就是说权衡之制也是起于黄钟之律。
相传黄帝命令伶伦制造十二根不同的单音竹管来模拟凤凰的叫声,完成后分成六阳六阴两组,分别命名为“黄钟”、“大吕”等十二律。把能发出黄钟律宫音的那根律管拿来,分成九十等分,每一等分的长度就叫做一分,积十分就得到一寸,十寸为一尺。
这样,如果我们知道了黄钟律宫音的音高,然后制造一根竹管发出这个音高,我们就能知道古代的一尺有多长了。
这个推断与定义只在秦朝以前有效,被历史学家称为“周尺”。
秦以后将律管的高度当作“度”的标准,并以秬黍,一种黑黍子的植物的淡黄色的子实,颗粒类似小米,比小米大,是古代重要的粮食作物。排列于律管,九十颗秬黍正好是律管的长度,于是一颗秬黍的长定义为一分,十颗为一寸,十寸为一尺。
而律管容量为“量”的标准,也是一样用合适的秬黍一千二百颗,刚好可以填充律管的体积,所以这一千二百颗秬黍所占的空间容积就是一龠(yue),一龠等于半合,二龠就是一合,十倍的合为升,十倍的升是斗,十倍的斗就是斛。有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十合等于一升,十升等于一斗,十斗等于一斛。而“衡”的标准,就是把一千二百颗秬黍的重量当作十二铢,乘以二就有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叫做一钧,四个钧的总和是一石。

被当时用以日常生活的简单常识,解释起来竟是如此复杂,再说下去,怕是连我也分不清长短宽窄大小轻重了。诸位有兴趣,还是自己去读原文,譬如《汉书》、《隋书》、《宋史》之《律历志》卷,都有相关的记载。

秦统一后,衡制仍因袭前代。但各国度量衡制度相当混乱,计量单位很不一致,秦始皇在全面的改革中,对度量衡加以了统一。
度量衡是商品交换的必须工具,又与国家赋税收入有着直接的关系。秦统一度量衡,其用途便也十分明显,那就是便于封建政府向农民征收赋税,同时也有利于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的发展与交流。
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近代山东潍坊收藏家黄介祺于琅琊台西南古城址拾得秦始皇百二十斤(一石)铁权一个,是秦始皇统一权衡的实物例证;权上嵌有铜诏版,权重清衡八百一十九两又五铢。这种嵌有诏版的铁权,就是秦统一度量衡以后的权度。后来,秦权虽然多次出土,但嵌有为统一而发布诏令的诏版却十分罕见了。

秦始皇是延续商鞅的观念将全国的度量衡统一以强化其专政,包含的内容很多,譬如将度量衡的理念用于官职的顺位与管理上,便规定以他为最高统治者,下设“三公”、“九卿”;全国按“郡”、“县”划分;官员俸禄依等级发给;再颁定土地私有制以统一课征税收等等。施行的措施有,颁发统一度量衡命令,确立统一度量衡标准,制造并颁发度量衡标准器,以及建立严格的检定制度等,为后代树立依循的规则和典范。

有学者认为,就度量衡自身衡制系统而言,秦极有可能因为经验不足以及国命太短之故,有许多基准并不是非常适用,用现代的观点来看,就是某些基准缺少稳定性、高流通性以及高精度性。因此,只能说秦朝是第一个制定度量衡的朝代。而到了汉代,对于基准的制定已经知道运用科学的技术与方法了。以至在我国整个度量衡的发展史,无论是在标准的确立,器物的制作,单位制的完备,以及制度的建立等方面,都以秦汉为重要的阶段。而且始终不出秦汉的基本体制。这包括与时俱进中的度量衡质量的增大或减小,标准器的兴废与更换,单位制的改进或回复等等。
鸦片战争以后,外来制度不断输入,旧有传统受到影响和冲击,至民国成立,国民政府废弃旧制改立市井制,但这个新的市井制仍保留有秦汉制的影子。
1984年,我们国家正式公布与实施法定计量单位,全面推行国际单位制,中国的旧制终于完成它长达两千年的历史使命,功德圆满。

永恒词之六:统一货币
货币,既是商品交换的媒介物,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是衡量价值的总的尺度。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将古代货币的起源和发展,大致分为物物交换时期、实物货币时期、金属称量货币时期和金属铸币时期。
这一划分,与中国古代货币发展的情形基本是相符的。
物物交换时期,相当于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即新石器时代早、中期,交换带有偶然性、随意性、原始性、等价或不等价性,交换结束,作用随之消失。所以,此时用以交换的“物”还不能称为“货币”。

实物货币时期,亦即原始货币或自然物货币时期。此时期的交换,是以牲畜、食品、布帛、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及某些装饰品如玉、贝等充当等价物而开始具有货币的职能。此时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金属称量货币时期,目前的史料只能推到商周,但有关专家断定其开始产生很可能在夏代,当然那时也“只是简单的按重量交换罢了”。这是因为夏代的铜器制作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铜石并用”时代已出现红铜和青铜,铜在当时应是非常珍贵而价值相当高的物品。金属称量货币的铜一直延续到春秋,金银则到战国,早期与贝币并行,晚期与铸币并行。

金属铸币时期,大致在奴隶制完全确立时期,专家分析估计夏代就应该有铸币,目前能够见到实物的则为商代后期。山西保德林遮峪殷代墓葬出土的一百零九枚铜铸贝,以及安阳殷墟出土的铜铸贝,是其物证。
铜布币来源于农具铲,大约萌芽于商周时期,广泛使用于东周时期。
金、银属于称量货币,大约始于春秋中期。黄金称量货币有冶炼浇铸的金版、金饼、金贝等;白银称量货币也有冶炼浇铸的银铲、银版、银饼,及银布币、银贝等,主要流通于南方浪漫富庶的楚国,少量见于三晋及中山国。

春秋争霸,战国争雄,纷纷攘攘,大小诸侯与国家铸就了先秦货币的多姿多彩与美不胜收。现在我们把它分类为刀货、布币、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
在齐、燕,通行的是一种刀币,也称刀货,是从实用的刀子变化来的。
韩、赵、魏通行布币,是由古代锄草的农具演变而来;其状像铲,所以又称铲币。
楚国通行蚁鼻钱,是从贝壳形的铜币演变来的。蚁鼻钱正面突起,铸有文字,笔画像只蚂蚁,两个小口像鼻孔,所以称蚁鼻钱。楚国还通行爰金,爰金是方形的,每小块一两,十六块为一金(斤)。
周、秦用圆形的钱。

秦统一六国后,在统一文字、度量衡的同时,也统一了货币。规定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二十两)为单位,以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钱文“半两”与实重相符,这种方孔圆钱从此成为中国货币的主要形式一直沿用二千多年。
叫“秦半两”。
那么为何取这种形制呢,有人认为主要是环形便于携带,而方孔穿了绳索后铜钱不易旋转,可以防止磨损。
也有人认为这种形制表达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秦朝方孔圆钱是世界上最早由政府法定的货币。
后来我们把钱幽默地称之为“方孔兄”。

鉴别战国和秦朝的“半两钱”可从书法入手。
战国币钱文“半两”为大篆,而秦朝统一币钱文“半两”为小篆。当然断定是宰相李斯所书。
大概受此影响,秦朝之后的钱文因袭仿效,大都出自达官贵人或书法名家之手。
到了宋朝,还出现了皇帝御书钱。
这也是中国古钱币与西方货币的区别,中国古钱版面多以钱文而非图案为主,而西方货币则多以动植物、人像等图案而非文字为主。
至于古钱文的书法艺术欣赏,则是又一个饶有兴趣的话题了。

所谓货币,说白了,就是钱,是我们无穷欢喜无穷烦恼地想它爱它花它用它的钱,我还是简明地用条目形式排列出它的演变历史或历史演变。
秦汉货币:我们已经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秦创铸了一种外形暗合天地方宇观的方孔圆形,文字粗朴,书用大篆,轻重大小不一的半两计重钱币,现俗称“先秦半两”或“战国半两”。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统一衡制基础并以秦衡为基础,统一为“秦半两”。
汉刘邦起兵之初自行铸钱,钱文袭用“秦半两”旧名,但实际重量仅三铢左右,并允许民间自行铸造,大部分为轻薄小型、文字浅平的小篆体半两,是为汉半两。官民同铸,异时异地,品种繁杂,半两钱一再减重,信用降低。
汉武帝穷兵黩武发行轻钱,下令罢半两钱而铸三铢,同时对内又发行白鹿皮币(时值四十万),对外则发行百金三品,以银锡铸造的龙、马、龟三种货币,分别值三千、五百、三百,利用不足值货币来搜括民财。汉元狩五年(公元18年),汉武帝下令废除汉初郡国制币权,改由中央统一铸币。设“上林三官”即钟官(掌铸钱)、辨铜(掌原料)、均输(掌制范),组成中央铸币机构负责铸造五铢钱,也称上林钱和三官钱。五铢钱质量高,改变了货币混乱现象,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经济发展。因此从汉武帝起至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历时七、八百年,五铢一直为历朝法定货币,是我国铸期最长的货币。留世数量巨大,品类繁杂。
五铢钱轻重合宜,中国以“五铢”为主要形制的方孔圆钱还影响到日本、安南、朝鲜等国。泰国现在的货币单位仍称“铢”,与此不无关系。

王莽时期的货币:王莽自居摄二年(公元七年)开始,先后实行了三次币制改革,铸造了举世瞻目的精美货币。
第一次改币,主要铸造了“大泉五十”、“契刀”和“错刀”三种高额虚值币。
第二次,废刀钱、禁五铢,行大小泉,即“大泉五十”与“小泉直一”。
第三次改革,始于建国二年(公元十年),实行宝货制。区五物(金、银、铜、龟、贝),六名(朱货、贝货、布货、龟宝、银货、黄金)共二十八品。
“泉”是“钱”字的借用。王莽夺取刘姓天下后,为讳忌“刘”字,因繁体的刘(刘)字由卯、金、刀三字组成,故钱文中不用“金”字而用“泉”。
此一时期虽钱制混乱,但所铸钱币做工精绝,质量达到了空前的鼎盛;其中把古代刀币和圆钱结合,创造出世界上第一枚双色金属钱币。因而王莽虽名声恶劣,但在历史上享有第一铸钱高手之称。王莽钱书法采用悬钱篆,铸钱无论圆钱,布币、刀币,外廓高挺,因而对文字保护甚佳;流传下来的货币,至今让人爱不释手。

三国货币:魏、蜀、吴三国纷争,使此一时期币制有点复杂。魏为五铢;蜀铸五铢外,另有直百五铢;吴有“大泉五百”,“大泉一千”,“大泉二千”,“大泉五千”等。
另有“太平百钱”及“定平一百”。分别为益州刺史越廉所铸和蜀所铸。

两晋南北朝货币: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分裂时期,战争频繁,政局动荡,“钱法大坏”。为了省铜,五铢钱越做越小,有“鹅眼”、“鸡目”之称,更有剪凿边圈,称“剪边五铢”,一枚钱改二枚,面额却大,百当千用。钱币界把这一时期五铢钱统称为“六朝五铢”。铸造粗劣且钱文草率,笔画不全。有将“五铢”写成“五金”者,也有写成反文“铢五”的。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后,各少数民族各自为政,自行铸钱。
巴族首领李特、李流等,建汉于四川,铸“汉兴”,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枚以年号命名的货币。
石勒取代匈奴建立前赵而自立为王,史称后赵,铸“丰货”。
前凉张轨铸“凉造新泉”。
宋文帝元嘉七年(公元430年)铸四铢,流传甚少;后又改铸“孝建四铢”,此泉文字纤秀,篆文笔势飞动,有如翩翩舞袖,甚为美观。后铸“永光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度量衡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国诸侯按照自己的喜好,制定了不同的计算单位和不同的计算进制。
大一统的秦王朝建立后,为了不使其影响王朝的经济交流和发展,李斯上奏皇帝,建议废除六国旧制,把度量衡从混乱不清的状况下明确统一起来,得到了秦始皇的允许。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颁布“一法度衡石丈尺”诏书,规定依秦制划一全国度量衡标准。

  天圆地方,春秋时期,由于政治的原因造成了群雄割据的局面。但同时也使“工商食官”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私营手工业和个体工商业和商人阶级,逐步的分化出来。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发生了。金属铸币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逐步代替了贝币以及各种实物货币。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货币。但形式上比较单一,主要有三种“空首布、刀币、蚁鼻钱。

  这种货币形式单一的局面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彻底瓦解,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的大变革时期。由于生产力的解放,经济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农业、治铁、水利事业都有了的长足进步,手工业与农业的完美分离使得部分手工业奴隶获得了解放。《考工记》记载,当时手工业产品不但种类多,质地也高。这就更加刺激了新兴的封建领主对奢侈品的需求。商品的生产、交换范围的扩大,货币的需要量大从而导致了金属货币的增多。另一个方面由于当时群雄割据的局面已经形成。从而导致了货币的多样性,呈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据说当时世面上的货币有100多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五大地区的货币,三晋两周地区的货币,齐国的货币,楚国的货币,燕国的货币,秦国的货币。从这里我门不难看出当时货币种类之多,内容之丰富,已经超出了我门的想象。除了春秋时期已经有的布币、刀货、蚁鼻钱外,还多了许多的货币。比如说圆钱、楚金版、秦十二铢等。这从侧面也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繁荣。但这种百花齐放的局面持续时间并不长,只持续到了秦统一六国后就消失了。

  (二)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并了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在治国思想上,秦始皇独尊法家。读到《韩非子》时,秦始皇大为感动,盛赞“寡人得与此人游,死不恨矣!”秦始皇的宰相李斯,也是法家思想的代表,明确指出,“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秦始皇的近臣赵高也认为“上下合同,可以长久,中外若一,事无表里”。在法家思想的基础上,秦始皇逐步形成了大一统的治国方略:在政治上,统一中央集权,“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卫、监”;在社会生活上,“一法度量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在经济上则推出了统一货币的壮举,然自秦襄公封侯以后,经过二十几代人的苦心经营,至秦始皇时终于实现了“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但在这一片曾经分崩离析、各自为王、”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广阔土地上如何建设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维护和巩固这种统一的局面,实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确实是一个前无古人的课题。

  那秦朝是如何统一货币的呢?1、统一货币的形式:战国末期在原来刀、布、流通的区域内都出现了一种较为统一的圆钱,秦始皇在此基础上,废除了原来六国的刀、布、贝等货币体系,以“秦半两”圆钱为法定货币,通行全国。《史记*平淮书》记载: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三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铁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银锡之属为器饰,不为币。中国古代货币在形式上第一次得到了统一。2、建立了属于国家专署机构:为了进一步掌握了铸币权,建立了国家铸造货币的体系和专署国家机构。从而使经济真正的把握在国家的手中。中国古代货币在形式上第一次得到了统一。从而使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社会生产力也随之提高。

  那为什么要统一货币呢?有两个方面的原因:1、战国时期,七雄割据,关卡林立,币制十分复杂、币种达到了一百多种。币币之间的转换十分烦琐。给各国间的贸易交往带来了不便,阻碍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统一币制既有利于加强中央财权,便于国家赋税的征收,也可以从财权、财力上防止六国残余势力,利用其原来的货币破坏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防止地方分离。同时,货币统一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2、秦始皇统一货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捍卫王权,巩固国家统一。追求大一统是历代君王的梦想。董仲舒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王权就是要在天地人中贯而通之,追求政治、经济乃至思想、行为、社会生活的统一圆融。那如何在货币的载体货币载体凸显“王权”和“统一”思想。秦在统一货币上颇费了一番心思。其一改过去刀形、铲形、贝形等货币形态,统一为外圆内方的秦半两,“钱之为体,有乾有坤,内则其方,外则其圆”,@造型代表天地乾坤,体现了秦始皇自己标榜的“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e的皇权思想。管子指出,货币是“先王以守财物、以御人事而平天下”的工具,“故与夺贫富,皆在君上,是以人戴君如日月,亲君若父母,用此道也”,“权制之术,实在乎钱”。秦始皇已经意识到货币不仅仅是一个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更是皇权和统一思想的载体,所以他要统一货币。、

  那么秦始皇在当时关卡林立,币制复杂的情况下为什么能统一货币呢?它主要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后盾和专门的法律。秦国之强大在六国中是有目共睹的。在当时没有任何一个单一的国家可以与之抗衡,才会出现合纵,连横的策略。秦一统天下前,虽然存在四大货币体系,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军事形势的变化,四大货币区并不是孤立和隔绝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秦凭借着自己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强大,特别是通过无数次的攻城掠地,统一六国前,秦半两钱已经很有影响力,流通区域渐广,逐遍全国各地。以秦半两钱为全国法定货币,既便捷,又易行。同时他用《金布律》赋予货币无上权力,“百姓市用钱,美恶杂之,勿敢异”,详细规定官府管理货币的责任。《金布律》成为我国最早的货币立法,而秦半两外圆内方的形态被秦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所沿袭,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 绉﹀鐨涓轰粈涔堣缁熶竴鏂囧瓧銆搴﹂噺琛鍜璐у竵?
    绛旓細1. 绉﹀鐨囦负浜嗗姞寮轰腑澶泦鏉冿紝鎺ㄨ閮″幙鍒讹紝搴熼櫎鍒嗗皝鍒讹紝閫氳繃涓夊叕涔濆嵖鍒跺害鏉ュ珐鍥烘斂鏉冿紝纭繚涓ぎ鏀垮簻瀵瑰湴鏂圭殑鎺у埗銆2. 鍦ㄧ粡娴庨鍩锛岀Е濮嬬殗缁熶竴搴﹂噺琛★紝杩欎笉浠呬績杩涗簡鍟嗗搧浜ゆ槗鐨勪究鍒╋紝杩樺寮轰簡绋庢敹绠$悊锛屼负甯濆浗鐨勮储鏀跨ǔ瀹氬瀹氫簡鍩虹銆3. 鏂囧寲鏂归潰锛岀粺涓鏂囧瓧鐨勬帾鏂藉鍙や唬姹夊瓧鐨勫彂灞曞拰绠鍖栬捣鍒颁簡鍏抽敭浣滅敤锛屼績杩涗簡...
  • 绉︽湞濡備綍宸╁浐缁熶竴鐨勬帾鏂芥湁鍝簺?
    绛旓細涓銆佺Е鏈濆珐鍥虹粺涓鐨勬帾鏂斤細1銆佹斂娌伙細寤虹珛灏佸缓涓撳埗涓讳箟鐨勪腑澶泦鏉冨埗搴︺2銆佺粡娴庯細缁熶竴璐у竵銆缁熶竴搴﹂噺琛銆3銆佹枃鍖栵細缁熶竴鏂囧瓧銆4銆佹濇兂锛氱剼涔﹀潙鍎掋5銆佸啗浜嬶細鍖楃瓚闀垮煄銆佸崡淇伒娓犮備簩銆佺Е鏈濆珐鍥虹粺涓鐨勫奖鍝嶏細1銆佺粨鏉熶簡鏄ョ浠ユ潵璇镐警娣锋垬鐨勫眬闈紝寮鍒涗簡缁熶竴鐨勬柊灞闈傝嚜绉︾粺涓鍚庯紝鎴戝浗涓ゅ崈澶氬勾鐨勫皝寤虹ぞ浼氳櫧鐒舵湁鐨...
  • 绉︽湞缁熶竴鎺柦鏈夊摢浜
    绛旓細1銆佹斂娌讳笂锛氬缓绔嬩簡涓鏁村涓撳埗涓讳箟涓ぎ闆嗘潈鍒跺害锛屼粬瑙勫畾鏈楂樼粺娌昏呯О鐨囧笣锛屽浗瀹朵竴鍒囧ぇ浜嬶紝閮界敱鐨囧笣涓浜鸿鍐筹紝涓昏瀹樺悘鐢辩殗甯濅换鍏嶏紱鍦ㄤ腑澶紝鐨囧笣浠ヤ笅璁句笧鐩搞佸お灏夈佸尽鍙插ぇ澶紱鍦ㄥ湴鏂癸紝瀹炶閮″幙鍒讹紝鎶婂叏鍥藉垝鍒嗕负36涓儭锛岄儭涓嬭鍘裤傞儭鍘垮埗涓哄悗鏉ュ皝寤虹帇鏈濋暱鏈熸部鐢ㄣ2銆佺粡娴庝笂锛缁熶竴鏂囧瓧銆璐у竵銆搴﹂噺琛銆绉︾粺涓...
  • 绉︽湞鍦ㄦ濇兂鏂囧寲涓婇噰鍙栦簡鍝簺鎺柦
    绛旓細1銆佹斂娌讳笂锛氬缓绔嬩腑澶泦鏉冨埗搴 锛1锛夋渶楂樼粺娌昏呯О鐨囧笣锛岀殗甯濊嚦楂樻棤涓婏紝鎬绘徑鍏ㄥ浗涓鍒囧啗鏀垮ぇ鏉冦傦紙2锛変腑澶斂搴滆涓炵浉銆佸お灏夊拰寰″彶澶уか锛屽垎鍒鐞嗚鏀裤佸啗鏀垮拰鐩戝療銆傦紙3锛夊湴鏂逛笂鎺ㄨ閮″幙鍒 2銆佺粡娴庝笂锛氾紙1锛缁熶竴璐у竵锛氱粺涓浣跨敤鍦嗗舰鏂瑰瓟閽便傦紙2锛缁熶竴搴﹂噺琛 3銆佹濇兂鏂囧寲涓婏細锛1锛缁熶竴鏂囧瓧锛堝皬绡-闅朵功锛...
  • 绉﹀鐨囩粺涓浜鏂囧瓧鍜璐у竵鏈変粈涔堥噸澶ф剰涔
    绛旓細杩欏氨鍏嬫湇浜嗚繃鍘昏揣甯佷笉缁熶竴鐨勬贩涔辩姸鎬,渚垮埄浜嗗悇鍦板晢鍝佷氦鎹㈠拰缁忔祹浜ゆ祦銆 鍏厓鍓221骞,绉﹀鐨囨秷鐏簡鍏浗, 寤虹珛浜嗗巻鍙蹭笂绗竴涓粺涓鐨勪笓鍒朵富涔変腑澶泦鏉冪殑灏佸缓澶у浗銆備负浜嗘秷闄よ渚壊鎹暀涓嬬殑娈嬭抗,宸╁浐鍥藉鐨勭粺涓,绉﹀鐨鍦缁熶竴鏂囧瓧銆缁熶竴搴﹂噺琛鐨勫悓鏃,鎺ㄨ浜缁熶竴璐у竵鐨勯噸澶т妇鎺傜粺涓璐у竵,瀹為檯灏辨槸鎶婄Е鍥藉師鏈夌殑璐у竵鎺ㄥ箍鍒板叏鍥,...
  • 绉︽湞缁熶竴鐨勬帾鏂
    绛旓細绉︽湞缁熶竴鐨勬帾鏂斤細1銆佹斂娌讳笂锛屽姞寮轰腑澶笓鍒朵富涔変腑澶泦鏉冨埗搴︼紝鍦ㄤ腑澶涓炵浉銆佸お灏夈佸尽鍙插ぇ澶紝鍦ㄥ湴鏂硅绔嬮儭鍘垮埗銆2銆佺粡娴庝笂锛缁熶竴搴﹂噺琛銆璐у竵锛鍏ㄥ浗缁熶竴浣跨敤鍦嗗舰鏂瑰瓟鐨勭Е鍥介摐閽便3銆佹枃鍖栦笂锛缁熶竴鏂囧瓧锛鎶婂皬绡嗕綔涓哄叏鍥借鑼冪殑鏂囧瓧銆4銆佸啗浜嬩笂锛屼负浜嗘姷寰″寛濂达紝淇瓚闀垮煄銆傜Е鏈濓紙鍓221骞达綖鍓207骞达級鏄敱鎴樺浗...
  • 绉︽湞缁熶竴搴﹂噺琛,璐у竵鍙鏂囧瓧,杩欎釜鎺柦鐨勯甯冩湁浣曚綔鐢
    绛旓細鏈夊埄浜庡浗瀹剁殑缁熶竴鍜屽叏鍥藉悇鍦版枃鍖栦俊鎭殑浜ゆ祦銆
  • 绉︽湞缁熶竴鎺柦鏈変粈涔堟剰涔?
    绛旓細绉︽湞宸╁浐缁熶竴鐨勬帾鏂藉涓嬶細1銆佹斂娌讳笂锛氬缓绔嬩腑澶泦鏉冨埗搴︽渶楂樼粺娌昏呯О鐨囧笣锛岀殗甯濊嚦楂樻棤涓婏紝鎬绘徑鍏ㄥ浗涓鍒囧啗鏀垮ぇ鏉冿紱涓ぎ鏀垮簻璁句笧鐩搞佸お灏夊拰寰″彶澶уか锛屽垎鍒鐞嗚鏀裤佸啗鏀垮拰鐩戝療锛涘湴鏂逛笂鎺ㄨ閮″幙鍒躲2銆佺粡娴庝笂锛氱粺涓璐у竵锛缁熶竴浣跨敤鍦嗗舰鏂瑰瓟閽憋紱缁熶竴搴﹂噺琛銆3銆佹濇兂鏂囧寲涓婏細缁熶竴鏂囧瓧锛涘疄琛岀剼涔﹀潙鍎掋4銆佸啗浜嬩笂锛...
  • 绉︽湞缁熶竴鏂囧瓧涓璐у竵鐨勫奖鍝
    绛旓細1銆缁熶竴鏂囧瓧锛灏忕瘑浣滀负褰撴椂鍏ㄥ浗鐨勫畼鏂规枃瀛楋紝姘戦棿鍒欎娇鐢ㄦ洿鍔犵畝鏄撶殑闅朵功銆傛枃瀛楃殑缁熶竴锛屾湁鍒╀簬缁熶竴澶氭皯鏃忓浗瀹剁殑褰㈡垚鍜屾枃鍖栫殑鍙戝睍锛绉︾粺涓鏂囧瓧鍚庯紝姹夊瓧鐨勫瓧褰㈢粨鏋勫熀鏈畾鍨嬶紝褰卞搷娣辫繙锛2銆缁熶竴搴﹂噺琛鏀瑰彉浜嗘垬鍥戒互鏉ュ害閲忚 鐨勬贩涔卞眬闈紝渚垮埄浜嗙粡娴庝氦寰鍜屽彂灞曪紱3銆缁熶竴璐у竵涓哄悗鏉ュ巻浠g帇鏈濇墍娌跨敤锛屽彧鏄噸閲忋佸ぇ灏忎笉涓銆
  • 绉︽湞缁熶竴搴﹂噺琛鍜鏂囧瓧鐨勮祫鏂
    绛旓細浠庘滃晢闉呴噺鈥濅腑寰楃煡锛屽晢闉呰瀹氱殑1鏍囧噯灏虹害鍚堜粖0.23鍏昂锛1鏍囧噯鍗囩害鍚堜粖0.2鍏崌銆傜敱閲忓櫒鍙婂叾閾枃鍙煡锛屽綋鏃缁熶竴搴﹂噺琛涓浜嬫槸鍗佸垎涓ヨ們璁ょ湡鐨勩傚晢闉呰繕缁熶竴浜嗘枟銆佹《銆佹潈銆佽 銆佷笀銆佸昂绛夊害閲忚 銆傝姹傜Е鍥戒汉蹇呴』涓ユ牸鎵ц锛屼笉寰楄繚鐘 缁熶竴鏂囧瓧鍏厓鍓221骞锛岀Е濮嬬殗鎺ュ彈涓炵浉鏉庢柉鈥滀功鍚鏂囧瓧鈥濈殑寤鸿锛屽懡浠ゅ叏鍥...
  • 扩展阅读: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图片 ... 统一度量衡数学小故事 ...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诏书 ... 秦朝度量衡是谁发明的 ... 秦始皇统一货币的故事 ... 秦朝统一度量衡的工具 ... 秦国统一十大功臣 ... 秦始皇度量衡数学故事 ...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故事简述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