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 绮怀(十五)(1)第一联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析三四联写法上的特点 “本来银汉是红墙,隔得卢家白玉堂”是什么意思?

\u7eee\u6000\uff08\u5341\u4e94\uff09 \u9ec4\u666f\u4ec1 \u9ebb\u70e6\u5e2e\u8d4f\u6790\u4e00\u4e0b\uff0c\u5982\u56fe\u3002 1.\u7b2c\u4e00\u8054\u5728\u5168\u8bd7\u4e2d\u7684\u4f5c\u7528?\u8bf7\u7b80\u8981\u5206\u6790\u3002 2.\u8bf7\u8054\u7cfb\u5168

\u5e74\u8f88\u7a0d\u665a\u7684\u8bd7\u4eba\u4e2d,\u9ec4\u666f\u4ec1\u4ea6\u66fe\u4e0e\u8881\u679a\u6709\u4ea4\u5f80,\u5f20\u95ee\u9676\u7684\u8bd7\u66fe\u53d7\u5230\u8881\u679a\u7684\u8d5e\u8d4f\u3002\u4ed6\u4eec\u7684\u521b\u4f5c\u90fd\u5bcc\u4e8e\u4e2a\u6027\u548c\u624d\u60c5,... \u5728\u8bd7\u6b4c\u827a\u672f\u4e0a,\u9ec4\u666f\u4ec1\u7684\u6210\u5c31\u66f4\u52a0\u7279\u51fa,\u8a89\u4e4b\u8005\u79f0\u201c\u4e7e\u9686\u516d\u5341\u5e74\u95f4,\u8bba\u8bd7\u8005\u63a8\u4e3a\u7b2c\u4e00\u201d(\u5305\u4e16\u81e3\u300a\u9f50\u6c11\u56db\u672f\u300b)...

\u539f\u8bd7\uff1a \u4ee3\u5e94\uff0d\uff0d\u674e\u5546\u9690

\u3000\u3000\u672c\u6765\u94f6\u6c49\u662f\u7ea2\u5899\uff0c\u9694\u5f97\u5362\u5bb6\u767d\u7389\u5802\u3002\u8c01\u4e0e\u738b\u660c\u62a5\u6d88\u606f\uff0c\u5c3d\u77e5\u4e09\u5341\u516d\u9e33\u9e2f\u3002

\u8bd7\u4e2d\u201c\u738b\u660c\u201d\u76f8\u4f20\u662f\u201c\u5362\u5bb6\u5c11\u5987\u201d\u83ab\u6101\u7684\u610f\u4e2d\u4eba\u3002\u8fd9\u6837\u4f60\u5c31\u597d\u7406\u89e3\u4e00\u70b9\u4e86\u3002\u94f6\u6c49\u6307\u7684\u662f\u94f6\u6cb3\uff0c\u5316\u7528\u4e86\u725b\u90ce\u7ec7\u5973\u7684\u6545\u4e8b\u3002\u5362\u5bb6\u5c11\u5987\u548c\u738b\u660c\u5c31\u50cf\u725b\u90ce\u7ec7\u5973\u4e00\u6837\uff0c\u6bd4\u90bb\u800c\u5c45\u5374\u4e0d\u5f97\u76f8\u89c1\u3002\u53ea\u56e0\u4e3a\u9694\u4e86\u4e00\u5835\u7ea2\u5899\u3002

清代诗人黄景仁七言律诗《绮怀(十五)》中,
(1)第一联“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1)统领全诗的感情基调:通过回忆花下吹箫的情景,表达深切的相思之情;
2)渲染感情氛围:通过描写与红墙的距离如银汉般遥远,渲染了与表妹相爱却不能相会的忧愁和痛苦的氛围。
(2)第三、四联写法的特点:
1)第三联“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暗引李商隐的《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代赠》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自己被重重思念紧紧包围、心伤心痛的感觉,抒发了痛苦欲绝的思念之情;
2)尾联“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采用对比的手法,与首联呼应,将思绪推回到十五年前“几回花下坐吹箫”的往昔,用当时的美好时光与今日与表妹相爱却不得的痛苦作对比,突出了诗人当下心中的凄凉、痛苦,即使借酒浇愁也也无法消除,无法从往昔和现实的夹缝之中突围出来。

附:
《绮怀(十五)》
【清】黄景仁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之十五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1)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2)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3)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1)银汉红墙:李商隐《代应》:“本来银汉是红墙,隔得卢家白玉堂。”
(2)星辰: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风露:高启《芦雁图》“沙阔水寒鱼不见,满身风露立多时。”
(3)思,丝。心,芯。皆双关语。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绮”本意为“有 花纹的丝织品”,后来引申为“美丽”,“绮怀”自是一种美丽的情怀,对清代诗人黄景仁来说,这种美丽来自一种爱情失落无处寻觅的绝望,因而更加凄婉动人。
黄景仁年轻时曾同 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但故事却仅有一个温馨的开始和无言的结局。正因如此,在《绮怀》之中,笼罩着隐隐约约的感伤。这种感伤,被那种无法排解的甜蜜回忆和苦涩的现实纠缠着,使得诗人一步步地陷入绝望中。
首联“几回花下坐 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明月相伴,花下吹箫,美好的相遇。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那伊人所在的红墙虽然近在咫尺,却如天上的银汉一般遥遥而不可及。
第二联“似此星辰 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这是最让人称道的一联,是的,今夜已非昨夜,昨夜的星辰,是记录着花下吹箫的浪漫故事,而今夜的星辰,却只有陪伴自已这个伤心之人。诗人是清醒的,他知道往事不可能重现,而正是因为这种清醒,才使他陷入了更深的绝望。
在黄景仁的诗中, 所有虚幻的安慰全消失了,只有一个孤独的人依旧保持着一种望月的姿势,思念的姿势。试想,诗人独立中庭,久久望月,一任夜晚的冷露打湿了自已的衣裳,打湿了自已的心灵。而这种等待的尽头却只能是一片虚无,这种思念的幻灭以及明明知道思念幻灭却仍然不能不思念的心态,正是最为绝望的一种心态。 第三联“缠绵思尽 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这句可以和李商隐的《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相媲美。春蚕吐丝,将自已重重包裹,正如诗人自己,用重重思念将自己重重包围。春蚕吐丝尽头是茧,是死,红烛流泪的尽头是灰,是死。而死,自然是人世间最为绝望的结局了。“芭蕉”也是幽怨的意象,李商隐《代赠》诗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句。
尾联“三五年时三 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尾联同首联呼应,三五年时三五之月,自然是“几回花下坐吹箫”的往昔,而那时的美酒在今夜早已被酿成苦涩的酒。而这种苦涩是永远也无法消除的。因为,诗人无法不想念,也就无法同往昔和现实的夹缝之中突围出来。法国著名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也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黄景仁的七言律诗《绮怀十六首之十五》,也正是因为这种绝望而更有了魅力。

扩展阅读:公主灌顶银羽 ... 灌顶中华诗词网 ... 煅炉诗词网视频 ... 仓央嘉措最火的一首诗 ... 烟欲笼中华诗词网 ... 初一古代诗歌四首 ... 塞下曲全文 ... 司空图含蓄 ... 凡人精少则病精尽则死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