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几个中国人为国争光的故事 海外华人情系中华,为国争光的事例1个

\u6709\u90a3\u4e9b\u4eba\u4e3a\u56fd\u4e89\u5149\uff0c\u628a\u4ed6\u4eec\u7684\u6545\u4e8b\uff08\u7b80\u77ed\uff09\u5199\u4e00\u4e0b

\u4e3a\u56fd\u4e89\u5149\u7684\u4eba\u591a\u7684\u5f88\u3002\u8fd0\u6c14\u597d\u7684\u4e0a\u62a5\u4e86\uff0c\u800c\u8c61\u4f60\u6211\u4ed6\u90a3\u6837\u7684\u4eba\u8fd0\u6c14\u4e0d\u597d\uff0c\u6ca1\u6709\u66b4\u5149\uff0c\u6216\u6709\u5fc3\u65e0\u529b\u3002\u5982\u6b64\u800c\u5df2\u3002\u5927\u5bb6\u90fd\u662f\u4e2d\u56fd\u4eba\uff0c\u8c01\u4e0d\u60f3\u4e3a\u56fd\u4e89\u5149\uff0c\u6211\u4eec\u505a\u7740\u5e73\u51e1\u7684\u4e8b\uff0c\u5176\u5b9e\u4e5f\u662f\u5728\u4e3a\u56fd\u4e89\u5149\uff0c\u5982\u679c\u7ecf\u8fc7\u5a92\u4f53\u7684\u7279\u5199\u955c\u5934\uff0c\u5173\u6ce8\u7684\u4eba\u591a\u4e86\uff0c\u4e5f\u5c31\u4e0d\u5e73\u51e1\u4e86\u3002\u5c31\u8fd9\u4e48\u56de\u4e8b\u3002

\u9648\u5609\u5e9a\uff0c\u662f\u8457\u540d\u7684\u7231\u56fd\u534e\u4fa8\u9886\u8896\u3001\u4f01\u4e1a\u5bb6\u3001\u6559\u80b2\u5bb6\u3001\u6148\u5584\u5bb6\u3001\u793e\u4f1a\u6d3b\u52a8\u5bb6\uff0c\u798f\u5efa\u540c\u5b89\u53bf\u96c6\u7f8e\u793e\u4eba\uff08\u73b0\u53a6\u95e8\u5e02\u96c6\u7f8e\u533a\uff09\uff0c\u53a6\u95e8\u5927\u5b66\u3001\u96c6\u7f8e\u4e2d\u5b66\u3001\u7fd4\u5b89\u4e00\u4e2d\u3001\u96c6\u7f8e\u5b66\u6751\u3001\u7fd4\u5b89\u540c\u6c11\u533b\u9662\u7b49\uff0c\u5747\u7531\u9648\u5609\u5e9a\u521b\u529e\u3002\u6210\u957f\u4e8e\u90d1\u6210\u529f\u6297\u6e05\u590d\u660e\u6545\u5792\u7684\u9648\u5609\u5e9a\u4e00\u751f\u5177\u6709\u5f3a\u70c8\u7684\u7231\u56fd\u60c5\u6000\uff0c\u4e3a\u8f9b\u4ea5\u9769\u547d\u3001\u6c11\u65cf\u6559\u80b2\u3001\u6297\u65e5\u6218\u4e89\u3001\u89e3\u653e\u6218\u4e89\u3001\u65b0\u4e2d\u56fd\u7684\u5efa\u8bbe\u4f5c\u51fa\u4e86\u5353\u8d8a\u7684\u8d21\u732e\u3002\u751f\u524d\u66fe\u88ab\u6bdb\u6cfd\u4e1c\u79f0\u8a89\u4e3a\u201c\u534e\u4fa8\u65d7\u5e1c\u3001\u6c11\u65cf\u5149\u8f89\u201d\u3002\u53a6\u95e8\u5927\u5b66\u3001\u96c6\u7f8e\u5927\u5b66\uff08\u524d\u8eab\u4e3a\u96c6\u7f8e\u5b66\u6751\u5404\u6821\uff09\u4e24\u6821\u5e08\u751f\u90fd\u5c0a\u79f0\u5176\u4e3a\u201c\u6821\u4e3b\u201d\u3002\u665a\u5e74\u7684\u9648\u5609\u5e9a\uff0c\u8bf7\u4eba\u5728\u9ccc\u56ed\u523b\u5f55\u201c\u53f0\u6e7e\u7701\u5168\u56fe\u201d\uff0c\u5ff5\u5ff5\u4e0d\u5fd8\u56fd\u5bb6\u7edf\u4e00\uff01

1879年,广东佛山县出现了第一家中国人自己开办的巧明火柴厂。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帝国主义忙于战争,输入中国的商品,包括火柴数量都大为减少;加上五四运动爆发,中国人民奋起抵制日本货,提倡国货,全国各地又兴起了办火柴厂的热潮,在短短几年中,全国的火柴厂就增加到100多家。

1920年11月,上海的“火柴大王”刘鸿生创办“鸿生火柴公司”。

工厂技术人员经过半年多的试验研究,采用高强度的胶粘剂,解决了火柴头受潮脱落的难题;并购置磨磷机,提高了赤磷面的质量。改进后的鸿生火柴,头大,发火快,火苗白,磷面经久耐用。此后,他们又对生产技术进行了大大小小的多次改进,火柴质量一再提高,鸿生成为众口一词的名牌产品,不但在国内成了抢手货,一度还打入了南洋市场。工厂的利润也逐年上升。

1935年7月,刘鸿生首先邀集国产火柴制造同业成立联合办事处,继而以此名义与美商火柴公司达成协定,成立了华中地区火柴产销管理委员会,并制定了相应的火柴生产、销售限制办法。最后,刘鸿生又以中华火柴同业联合会首席代表名义,与日商在华火柴同业会进行谈判。日商迫于华商联合会与华中管理委员会的一致行动,不得不加入中华全国火柴产销联营社。

留学海外的侯德榜,带来了在美国设计好的图纸,与工程技术人员一道,测试各种机器,经过调整改进,终于揭开了苏尔维制碱法的秘密,解决了大规模制碱的一系列技术难题。1926年,永利碱厂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质量已经超过了英国卜内门公司的洋碱。这年秋天,在美国建国150周年国际博览会上,红三角牌纯碱荣获金质奖,不但使中国人扬眉吐气,而且打开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1906年周学熙筹建“启新洋灰公司”。由于产品质量好,所以销路很畅。启新水泥很快被全国重大的建筑工程所采用,津浦铁路上的淮河铁路桥、黄河大桥,京汉铁路上的洛河铁桥,北宁铁路上的渭水铁桥,以及青岛、烟台、厦门、威海等地的海坝、码头,用的都是启新生产的马牌水泥;北京图书馆、辅仁大学、燕京大学、大陆银行、交通银行、河北体育馆、上海邮政总局等当时的有名建筑,也都是用马牌水泥建造的。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这些建筑大部分仍然完好无损,与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并肩挺立。

外国商人、特别是日本商人为了争夺中国水泥市场,与启新公司展开了一场殊死的竞争大战。日本商人仗着日本水泥产量高、质量好,又离中国最近,大量运到中国倾销。为了挤垮启新公司,他们孤注一掷,拼命压低价格。他们的水泥在日本的销售价是每袋2.97两白银,运来中国的运费合到每袋2.5两白银,但他们却以每袋3两白银的价格出售,也就是说每卖出一袋就要亏损白银2.47两。这是一场不见刀光血影、没有呐喊冲杀的战争。启新公司也及时采取了应付措施,将原来每桶的售价2.25两白银降到1.55两白银,袋装水泥从每包1两白银降到0.7两白银。由于周学熙十分重视生产设备的更新与改良,启新公司的水泥生产在产量和质量上不断提高,成本不断降低,并且多次在国际赛会、博览会及国内展览会上获得奖章和奖状,所以日本商人那种自杀式的倾销,最终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启新公司垄断中国的水泥市场达14年之久,销量达到全国水泥总销量的92%以上。
启新公司的成功,为多灾多难的中国民族工业争了光,也为中国人在国际上赢得了宝贵的荣誉。

以下关于洋漆:

1929年5月,天津永明漆厂在鞭炮声中开工了。经过3年多的苦战、几百次的试验,陈调甫终于如愿以偿,研制出了物美价廉的油漆新配方。陈调甫把新产品定名为“永明漆”,它成为中国油漆工业的第一个名牌产品,当年就获得了实业部颁发的奖状,不但风行国内,而且美、英、日、荷、德等国的150多家厂商都和永明公司建立了业务联系。永明公司成了令全国同行刮目相看的名牌企业。
陈调甫一天都没有放松过自己的研究工作。1945年,他研制出一种醇酸树脂漆,是我国合成树脂漆中的第一代品种。这种漆才在恢复后的永明漆厂投产成功,陈调甫将它取名为“三宝漆”。这是中国油漆工业中又一个超越西方的名牌产品。

此外还有中国船王卢作孚等就不说了。我最后要讲的是,中国以前是穷,但不白。而且我们当时有比得上日本美国的工业产品。这些比较要横比,不要纵比。现在我们广东人还叫香皂叫“番碱”,不管洋碱国碱一律叫番碱,只是习惯问题。

马尾造船厂建于1866年12月23日,是我国晚清洋务运动产生的第一家机器造船厂,时任总理船政大臣的沈葆桢,力排阻力,改革旧制,大胆引进欧洲先进的造船技术、设备和工程技术人员,聘请法国人日意格为船政正监督,任用洋人传授造船、造机技艺。1869年,造出了我国第一艘千吨级轮船, 1871年,诞生了我国第一台蒸汽机;1882年,制造了我国最大吨位铁肋木壳兵船;1889年制造出我国第一艘钢壳网甲军舰。从建厂至1907年,马尾船政经历了从跟洋人学造木壳蒸汽兵轮到1875年辞退外籍技师,自行设计建造舰船,实现了自主建造木壳—铁木合构—钢制舰船的质的转变,共制造出大小船 40余艘,成为当时我国规模最大,造船最多的造船厂,也是当时远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造船基地。辛亥革命后,马尾船政改为福州船政局,又创设了飞机制造工程处。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的巴玉藻、王助、曾诒经等中国年轻科技人员,经一年多努力,于1919年8月,制造成功了中国第一架“甲型一号”双翼水上飞机(1910年法国的费勃成功地解决了水上飞机的起降问题,制成世界上第一架水上飞机。),此后又造出了双座教练机、海岸巡逻机、鱼雷轰炸机等 17架飞机,并培养了我国自己的飞行员。这使福州船政不仅是舰船的发祥地,还成为中国航空工业的摇篮。

汉阳兵工厂

(本文只引轻兵器有关资料,汉阳兵工厂尚生产其他大小火炮及炮弹,均略去.)

1890年9月6日,张之洞在大别山下找到厂址,长600丈,广100丈,南枕山,北滨汉,西临大江,与省城对岸。惟需筑地基9尺,并增高堤防以防水淹。即在当地设铁厂,枪厂和炮厂....1895年8月开始小量生产,冬季重建完成,开始生产,仿造德国出品的1888式毛瑟步枪(应是 CommissionRifle,与毛瑟无关),因为是仿德M1888式,所以定为88式,其全称为7.92厘米88式毛瑟步枪。使用圆弹头。同时生产子弹,每月能生产十三万粒。

德国定制八八式委员会步枪及汉阳造

1896年开工生产。第一年生产1300枝步枪

1901年,生产步枪2,500枝,马枪316枝。抬枪53杆。徐建寅试制棉质无烟火药成功.

1904年9月26日,张之洞奏请将湖北枪炮厂改名湖北兵工厂。当时可以日产步枪50枝。子弹12000颗。

1904年,湖北枪炮厂又对88式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88式步枪与德M1888式不同点有:德M1888式枪管外部有一套筒,俗称老套筒,

汉阳造88式步枪

1907年陆军部通令各省采购湖北兵工厂枪械。除特殊需要外,不应向外洋采购,一律向汉阳厂购买,并依期付款。该年生产步枪9,000枝

1916年9月8日,陆军部军械司在南苑试放汉阳兵工厂厂长刘庆恩(发明国造半自动步枪第一人)所制造的新枪,名为自装枪。
毛说“解放后”中国才能制造万吨轮,事实是这样的吗?

上海江南造船厂在1918年至1919年接受美国订货,制造四艘同一类型的万吨货轮,都是全遮蔽甲板、蒸汽机型货船。分别命名为“官府号” (MANDARIN)、“天朝号”(CELESTIAL)、“东方号”(ORIENTAL)、“震旦号”(CATHEY)。船长135米,宽16.7米,深11.6米,排水量14750吨。其中第一艘“官府号”于1920年6月3日下水,四船经美国运输部验收,工程坚固、配置精良,美国政府对其建造质量十分满意。

中国第一台重型柴油机:1924年,5种规格的低速重型柴油机,上海新样机器厂。
中国第一辆汽车:1929年,65马力,载重为1.8吨,沈阳辽宁迫击炮厂。

中国第一台万能铣床:1918年,上海王岳记机器厂。

中国第一架投入使用的飞机:1919年,甲型一号水上飞机,马尾船政局飞机工程处。至1930年,马尾船政局飞机工程处已生产出教练机、侦察机、海岸巡逻机、鱼雷轰炸机等7种飞机。

中国第一艘万吨轮:1920年,排水量14,750吨,时速10.5里,远洋运输轮,美国订单,此后又生产了另外3艘。

中国第一架飞机:1912年,广州燕塘广东飞行器公司(第一次升空后坠机,试飞未成功)。

中国第一台柴油机:1913年,烧球式40马力柴油机,广州协同和机器厂。

中国第一家车床制造厂:1915年,上海荣昌泰机器厂。

中国第一家飞机专业制造厂:1918年,马尾船政局飞机工程处。

中国第一台为万吨轮配套的蒸汽机:1918年,3430和3668马力蒸汽机,江南制造局。

中国第一台轧花机:1887年,上海张万祥福记铁工厂。

中国第一台对开平板印刷机:1900年,上海曹兴昌机器厂。

中国第一台缫丝机:1900年,上海永昌机器厂。

中国第一条轧油联合设备:1905年,汉阳周恒顺机器厂。

中国第一艘大型军舰:1906年,宁绍号,排水量3074吨,3000马力,福州船政局。

中国第一台抽水机:1907年,15马力,汉阳周恒顺机器厂。

中国第一台卷扬机:1907年,60马力,汉阳周恒顺机器厂

中国第一台汽锤:1868年,江南制造局。

中国第一台刨床:1868年,江南制造局。

中国第一台铣齿机:1870年,江南制造局。

中国第一艘大马力军舰:1872年,海安号,排水量2800吨,1800马力,江南制造局。

中国第一辆简易蒸汽机车:1881年,用蒸汽锅炉改制,开平矿务局工程处。

中国第一辆标准蒸汽机车:1882年,中国火箭号,开平矿务局工程处。

中国第一台蒸汽机:1862年,安庆军械所。

中国第一艘轮船:1865年,黄鹄号,安庆军械所。

中国第一台车床:1867年,江南制造局。

中国第一艘近代军舰:1868年,恬吉号,排水量600吨,江南制造局。

记得上学的时候地理老师可是说旧中国“没有一滴石油”,是李四光在新中国结束了中国贫油的历史.

近代开采延长石油,始于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延长油矿是中国石油工业之母。光绪三十年(1904年)十月,陕西巡抚曹鸿勋奏准朝廷,拨银8100两为资<屯垦经费),开办延长油厂,并令知县洪寅为总办。经武汉化验油质,成分特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四月二十五日开钻,在延长县城西门外打出第一口油井,初日产量1.5吨。这是中国陆地中第一口油井,史称老一井。此井钻采成功,标志着中国工业开采石油的开始,从此揭开了中国石油发展史上新的一页,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油的历史。

独山子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曾与甘肃玉门、陕西延长同称为中国最早的三大油矿.

1935年,有“中国甘蔗制糖之父”之称的原顺德糖厂投产,成为中国第一家机械化甘蔗制糖厂,这个中国最老、也是最大的甘蔗制糖厂后来发展成现在的顺糖集团

薛广森,清同治四年(1865年)出生于顺德龙江。17岁去香港在船厂做工,学成一手出色的机械技术。薛氏借为停泊珠江的英国油轮“青龙号” 检修机械的机会,设法将船上的柴油机全面拆卸,绘出图纸,测得数据,经过反复试验改进,在1915年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国产柴油机,不久就成批投产,引起国外工业界人士的惊异。

十九世纪清朝末年的1898年,第一台美国“老狗”牌(NEWHOME)缝纫机输入中国;1910年,美国胜家缝纫机从上海、广州等口岸大量输入,很快垄断了这些地区的缝纫机市场。

1928年,上海龙华人计国祯力求改变这种局面,他曾预言:“将来有一天,每家女儿出嫁,都要有一台缝纫机做陪嫁!”于是他开设了胜美缝纫机厂(取名“胜美”是要胜过美国,胜过“胜家”),成功试制了中国第一台国产家用缝纫机,开创了中国家用缝纫机工业的起点。

两弹一星为代表的科技成果,袁隆平试验杂交水稻等等

舍身堵枪眼----特级英雄黄继光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1931年1月8日出生在一个贫农家里。他幼年丧父,家境贫苦。1949年他的家乡解放了,他积级参加农协会和民兵,工作非常积极,两次揭发地主谎报土地和偷改佃约,并活捉了一个逃亡地主,收缴了伪保长隐藏的两支手枪。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黄继光于1951年3月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当要离开家乡的时候,母亲高兴地把一朵大红花带到了他的胸前,并对他说:“到了朝鲜,要多多杀敌,报答祖国和人民。”带着母亲的嘱托和人民的期望,黄继光来到了朝鲜前线,被分配到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135团第2营当通信员。虽然是当通信员,他时刻想着要多学本领,刻苦地锻炼自己。他工作积极,学习认真,进步很快。1952年7月25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2年10月14日,美国侵略军开始向上甘岭597.9和537.7北山高地发动疯狂进攻。上甘岭位于朝鲜中部五圣山上,它是志愿军中线的大门,也是扎进敌人心窝的一把钢刀。尤其是上甘岭地区北山的两个高地,像楔子一样打入敌人阵地前沿,给敌人造成极大威胁。敌人在这不到4平方公里的上甘岭小高地上,动用了两个多师的兵力,在大量的飞机、坦克和大炮配合下,连续向537.7高地和597.9高地疯狂进犯,月夜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志愿军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黄继光在战斗打响后,担负在炮火下送信,传达命令,接电话线,背伤员的任务。连续在敌人的炮火封锁下度过了4天4夜。

10月19日晚。黄继光所在营奉命向上甘岭右翼597.9高地反击。第6连奉命事先夺下6号阵地,再夺取5号、4号阵地,必须在天亮以前拿下0号阵地,为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奠定基础。战斗开始后,进展情况比预想的要顺利。这时,突然发现山顶上有一个敌人的集团火力点,使志愿军部队受到压制不能前进。营参谋长立即命令第6连必须炸掉它,同时组织爆破组。从黄昏7时30分到夜晚10时30分,6连已经向敌人发起了5次冲锋,仍未催毁敌人的火力点,许多战士都壮烈牺牲。这时离天亮只有40多分钟了,不拿下0号阵地,就等于没有按计划完成战斗任务,整个反击战的胜利就会受到影响。在这关键时刻,站在参谋长身旁的黄继光站出来坚定地要求: “把任务给我把,只要我有一口气,我保证完成任务。” 参谋长非常信任地说:“黄继光,这次任务就交给你,现在我命令你为第6连第6班代理班长。一定要完成任务!” 接受任务后,他立即提上手雷,带领两名战友向敌人的火力点爬去。他们趁照明弹的亮光巧妙地前进,开始敌人没有发现他们,当离敌人火力点只有30多米的时候,两名战友相继倒下了。黄继光的左臂和左肩中了两弹,血流如注,但他仍然一步不停地向敌人中心火力点前进。只剩下八九米的时候,他挺起胸膛,举起右手向敌人投去手雷,但由于火力点太大,只炸毁了半边,未被炸毁的两挺机枪,又从残存的射击孔里伸出来,死命地吼叫着,志愿军的冲锋又受到阻止。黄继光再次受伤倒下。这时天就要亮了,40分钟的期限就要到了,黄继光跃身而起,冲着那狂喷火舌的枪口,冲着那侵略者的顽固堡垒,挺起胸膛,张开双臂,扑了上去……正在喷吐的火舌突然熄灭,正在死命吼叫的机枪哑然失声,黄继光用他那年轻的生命,开辟了志愿军胜利前进的道路。

刹时,但任攻击任务的战友们,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高声呼喊“冲啊!为黄继光报仇”!他们踏着黄继光爬行的道路,很快占领了0号阵地,守在高地上面的敌军两个营——1200多人,全部被歼灭。

为了表彰黄继光的伟大精神和不朽功勋,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发布命令,为黄继光追记特等功一次,并授于“ 特级英雄”称号。中国共产党志愿军第15军委员会在追认他为“模范团员”的同时,追认黄继光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黄继光“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追授他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黄继光的名字和光荣事迹铭刻在上甘岭背后的五圣山上,英雄的壮举和不朽的业绩,像巍然屹立的五圣山永世长存
永恒

献给黄继光

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

你的胸膛是一道胜利的高墙。

敌人的罪恶的枪口被堵住了,

你生命的火花像长虹一样闪耀。

你死得那样年轻,

却活得那样久长。

谁说庄严的刹那不就是永恒!

……

你响亮的名字永远不会磨灭,

和平塔将刻下你不朽的功勋。

你生命的火花,

在人类的历史上,

也同那些辉煌的名字一起

放射光芒!

——严辰

电影《上甘岭》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上甘岭精神曾感染和鼓舞了新中国几代人。在那场残酷的战役中,志愿军涌现出众多的英雄,黄继光又是两名特级英雄中的一位。在战斗的关键时刻,他扑向敌人地堡,用血肉之躯堵住机枪射孔,奏响了一曲惊天动地的革命英雄主义赞歌。

生平

■志愿军在中江县征集新兵,黄继光 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因身材较矮 开始未被选中

■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 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主动请战。

■弹药用光了,他毅然用胸膛堵住敌 人枪眼。其壮举赢得抗美援朝最高 荣誉——特级英雄

黄继光,1930年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积极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复员并大量征兵。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经上级批准,他荣立三等功一次,还加入了共青团。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高荣誉——他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另一特级英雄是杨根思);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黄继光最后长眠于沈阳市北陵烈士陵园。

背景

■上甘岭战役的火力密度在战争史 上是空前的;志愿军获“朝鲜英雄” 称号的12人中,上甘岭占4人—— 黄继光、邱少云、胡修道、孙占元

■一些西方军事家认为,只有弄清楚 上甘岭防线为何突不破,才能真正 了解中国军队

空前惨烈的上甘岭战役,在当时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火力密度的最高纪录。

在仅4平方公里的阵地上,“联合国军”先后投入6万人的兵力,倾泻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航弹,最多的一天达30万发。志愿军也陆续投入兵力4万余人,发射炮弹40万发。阵地上草木荡然无存,岩石构成的山头被打成半米多深的粉末堆。

在这样的常人难以想象的火海弹雨中,志愿军能够打退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火力的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主要原因在于有无数黄继光这样的英雄。

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战争中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的12人当中,参加上甘岭战役的就有4人,他们是黄继光、邱少云、胡修道、孙占元;此外,还有数以千计的功臣和英雄集体。在这种氛围中,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时刻激励和感染着参战的同志们,创造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

黄继光虽然入伍仅一年多,但在党组织的教育以及老战士们的言传身教下,很快学到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及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在短时间内成长为一名优秀战士。关键时刻他能舍身堵枪眼,正是人民军队培养和党教育的结果。一些西方军事家认为,只有弄清楚上甘岭防线为何突不破,才能真正了解中国军队。五十多年来,“上甘岭”一词已成为我军英勇顽强的代名词,上甘岭精神永远值得发扬光大!

故事

■由于黄继光工作出色,人又机灵, 营长点名调他到营部当通讯员

■黄继光扑向敌地堡前,腿已被打 断,身上有七处重伤,身后有一道 十多米长的血印,其惊人的毅力 令人赞叹

在家乡当民兵时,黄继光就曾机智勇敢地抓获过一名逃亡地主,轰动全村。他从参军的第一天起,就要求杀敌立功。他除了干好通讯员工作,还经常到班里向战士们学习手榴弹、手雷、自动步枪等武器的使用方法,多次受到连长表扬。由于他工作出色,人又机灵,营长点名调黄继光到营部当通讯员。

在1952年10月19日那个弹雨纷飞的夜晚,黄继光跟随营参谋长指挥六连在上甘岭进行反击。当时,营参谋长和连长、指导员焦急万分,如果天亮前攻不下敌阵地,一夜的战果将付诸东流。在紧要关头,黄继光挺身而出,与连里两名通讯员一起请战。不久,两名战友相继中弹倒下,黄继光也负了伤。当他爬到离敌人中心火力点十余米时,用力扔出了最后一颗手雷,只炸塌了半个地堡,敌人的机枪仍在喷出火舌。黄继光此刻身上已没有任何武器,仍然向前爬去。趴在后面的战友们,借着照明弹的亮光,突然看到了气壮山河的一幕:黄继光摇晃着站起身,张开双臂,向敌机枪射孔扑去……

战友们冲上“零号”阵地时发现,黄继光敦实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宽阔的胸膛还紧紧地堵着敌人的枪口……人们看到,黄继光的腿已被打断,身上有七处重伤,他的身后有一道十多米长的血印。可以想见,在最后时刻,黄继光是以何等坚强的毅力,拖着重伤的身躯,爬到敌人的地堡前,又一跃而起的。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黄继光从小 家境贫寒无钱照相,他没有留下 一张照片,牺牲后拍下的照片又 极其惨烈,且面部形象难辨

■如今上甘岭战役留下唯一的有形 纪念物,就是黄继光烈士纪念碑, 这是根据金日成的指示建造的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黄继光从小家境贫寒,从来没有去照过一次相。牺牲后虽有人拍照过遗体,形象却十分惨烈且面容难辨。在宣传英雄事迹的时候,因找不到一张可用的照片,只好用一幅舍身堵枪眼的素描画来代替。后来,杭州美院的老师们根据黄继光的连长万福来的回忆,经反复琢磨画出了黄继光的正面标准像。上甘岭战役胜利10周年时,雕塑专家根据这张画像铸造了三尊铜像,分别珍藏在部队和中江县的黄继光纪念馆以及他生前所在连俱乐部。

1953年4月,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作为代表出席了全国妇女大会。毛泽东还请邓芳芝到中南海自己家中做客,表示了对英雄的敬意。

战役结束后,中朝两国战士在五圣山主峰背后一块高大的石壁上,刻下了黄继光的名字。如今,上甘岭战役留在阵地上唯一的有形纪念物就是黄继光烈士纪念碑,这是根据金日成的指示建造的。这块大理石纪念碑的旁边,保留着烈士用胸膛堵过的地堡枪眼,周围盛开着美丽的金达莱。

焦点访谈12月13日报道了湖南怀化学院大学生洪战辉的事迹,他的经历的确感动了许多人。一个年仅13岁的孩子,一副稚嫩的肩膀,当别的孩子还在父母面前撒娇的时候,他却已经挑起了照顾家人的重担,一边勤工俭学,一边照顾患病的父亲和捡来的小妹妹。如今已是第12个年头了,他一直坚持着。那么,面对洪战辉,我们该做些什么?
面对洪战辉,我们应该珍惜人间真情。洪战辉从13岁起,独自承担起家庭重担,抚养毫无血缘的妹妹10个年头,他们兄妹间的那份亲情,不能不让人感动。然而,现实生活中,不愿意对子女尽抚养义务的父母大有人在,面对生活困境,他们不惜抛弃自己的亲生骨肉;不愿意对父母尽赡养义务的子女也大有人在,他们为了追求自己小家的所谓“幸福”,兄弟姐妹之间互相推诿,都不愿意对父母尽孝心,不惜抛弃自己的亲生父母,有的甚至让父母衣食无着落,流落街头,父母不得不与子女对簿公堂。对自己的亲人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对毫无血缘关系的人做什么了。面对洪战辉,我们更应该懂得珍惜人间真情,为所有该付出真情的人付出真情。
面对洪战辉,我们应当学会自强自立。面对家庭困境,洪战辉这名年仅 12岁的少年没有被吓倒,而是勇敢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经历过无数艰难困苦,砥砺了乐观坚强的性格,他不但自己考上了大学,还把“拣来”的妹妹养大,送进学校读书。尽管生活过的相当艰难,但洪战辉却从来没有申请过特困补助,还多次拒绝了好心人的捐助,在他看来,“一个人自立、自强才是最重要的。”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有许多人面对生活的困境,完全期待别人的帮助,把别人的帮助看成理所当然,并且接受的心安理得。竞争,也出现了诸如“啃老族”、“傍大款”之类的人,最近还看到不少各种各样奇特的征婚者,为了走捷径,不惜卖身,征男、女有钱人做婚姻对象,自甘堕落。其实,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一条自强自立的路来,这样,生活应该会更加充实。
面对洪战辉,我们应当学会真实与乐观。可以说,面对那样沉重的担子,即使是成年人,也会感到压力的,12年来,洪战辉经历了多少苦难,的确难以想象,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经历,让许多人难以自控地流下了眼泪,但是,洪战辉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苦、多可怜,他虽然经历了那么多痛苦,自己也哭过,但是他的生活大多数都充满了很激昂的那种干劲和精神。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面对生活的困境,不去努力改变,而是怨天忧人,心灰意冷,对生活失去信心,更没有了改变困境的勇气的斗志,甚至选择了逃避。其实,真实与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会感觉到生活原来也如此美好。
面对洪战辉,我们应当一切珍惜学习的机会。在别人看来,洪战辉面对家庭中的生活困境,生存都十分艰难,更不用说完成学业了。然而,就是在这种条件下,洪战辉却战胜一切困难,顽强地坚持下来了,初中、高中直至大学,他一路走过来了。然而,现实生活中,面对父母为其创造好的一切有利条件,有些孩子并不十分珍惜,而认为享受父母给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不珍惜得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有时甚至认为学习是给父母学,不情愿而被动地学习,还有的贪图轻松、享乐,轻易地放弃学习的机会。等到用的时候,才知道学的太少了,但悔之晚矣,错过学习的机会,能够再补上学习这一课就难了。
面对洪战辉,我们应当学会坚强。十二年来,洪战辉所走过的道路异常艰难,但是,他没有逃避,而是选择了勇敢面对,以顽强的毅力坚持下来了,并且,还能够乐观地面对人生,这是很难得的品质。再看看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在困难面前选择了逃避,有多少人因为经受不住困难的考验,而走向了生活的歧途,甚至付出了可贵的生命。面对洪战辉,难道我们还会感觉到困难吗?如果坚强一些,相信许多人要比洪战辉的生活容易的多。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每个人都需要有意地去吃苦,去过艰难的生活,而是说当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勇敢地面对,并想办法经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也不是说不能接受任何人的帮助,而是要学会自强自立,不要完全依赖别人,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洪战辉所经历的一切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虽然坎坷,但只要敢于面对,是一定能够克服的,并且,乐观地对待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生活就是美好的。洪战辉给予我们的,更是一种品质、一种精神,就看我们怎么去做了。

做洪战辉那样的“普通人”

洪战辉一再表示,他是一个普通人。在小不点的眼中,“哥哥并不特别”。而在长沙的一位受访者看来,洪同学身上那种令无数人为之唏嘘、称羡的道德力量,却是源于他“透彻的淳朴”。

但是,洪战辉的“透彻”,又岂止表现在他身上的那些天然淳朴的品质上。

在给网友和读者的一封公开信中,洪战辉说:“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没有什么轰轰烈烈,只是默默地走,不愿放弃。我所有的思维和做法也是一个普通人的。”

这样的谦逊与淡定,又何尝不是让我们感动又令我们汗颜的“透彻”?

我们没有丝毫理由怀疑洪战辉的真诚。在他身上,你找不到半点虚妄、骄奢、自矜与矫情。在洪战辉眼中,一个“普通人”就是一个愿意并且敢于去尽他应尽责任和义务的人。当我们意识到,一个人不过是去履行他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必须“拿出勇气来”之时,该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想?

也许,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市场社会里,要做成一个“普通人”,真的需要一点勇气去承担他应尽的责任,履行他法定的义务。然而仔细一想,一个自觉履行义务、敢于担当责任的“普通人”,不就是一个大写“公民”的标准形象吗?我们学习洪战辉,不就是为了做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吗?

学习洪战辉,做一个自立、自强、自尊的现代公民;学习洪战辉,做一个勇于担当、自觉履责的现代公民。当每一个人都能像洪战辉那样生活,我们才能被还原成公民社会的一个个“普通人”。

洪战辉,你是当代英雄

大学生洪战辉的事迹在无数读者和网民中引起强烈震撼。对此有些人会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洪战辉不是时下受人追捧的财富新贵,不是人们投以钦佩目光的科技精英,不是华灯下被人前簇后拥的明星大腕,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一个历经生活磨难的青年人,而类似者在全国何止一个?

但洪战辉所激起的震动,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一股心灵的冲击波正在四处扩散,正在感动与激励着更多的人。这说明,在我们这个价值趋向日益多元化的时代,无论戴上能人强者宝冕的人有多少种,那些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勇士,仍然具有崇高的精神魅力,仍然是大多数人心目中的英雄,仍然能够感动鼓舞人们,使人的精神得到洗礼和升华。

洪战辉通过新华网再次公开表示,他不接受任何捐款,任何人不得以他的名义从事募捐。他认为,苦难和痛苦的经历并不是他接受捐助的资本,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奋斗改变自己劣势的现状才是最重要的。洪战辉的这种追求,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国青年崇高的人生追求,对那些逆境厄运加身,总是觉得低人一等,自嗟自伤、怨天尤人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榜样。

人生价值的多元化,不是单纯的成者为王。有积极意义的价值观总是互相充实,共同丰富社会主义的人生价值观的。在全国上下都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工作的时代,财富精英们驰骋商海,创造财富,当然令人敬仰;知识精英们勇攀高峰,在科技领域不断为国争光,科技强国,理当得到敬重。受到群众喜欢的文体明星也是如此。但是,这一切并不意味着那些由于种种原因而家境贫穷、身处逆境的人,是微不足道和暗淡无光的人。面对逆境,不绝望、不自弃、不自卑,慨然与惨淡的命运搏斗抗争,进而改变命运的人,同样是进入精神殿堂受人敬佩的人,是对社会有用的人。他们的奋斗精神,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升华。

洪战辉的事迹对广大青年具有十分重要的学习价值。目前,我国的改革开放虽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但我们毕竟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有一部分人要暂时处在贫困当中。党中央目前正采取措施,大力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但这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有些人还要在贫困和逆境中生存。面对这些人们不愿接受的现实,是选择消极逃避,还是奋起抗争,实际上是选择了不同的人生。洪战辉的事迹告诉我们,选择逃避,于事无补;奋起抗争,人生才有希望,生命才有价值。

对于逆境厄运,当代青年不应自嗟自伤,而应该像先贤教导我们的那样,学会对自己说:这没有什么了不起,坚持奋斗,生活总会好起来的。如果广大青年朋友们都能像洪战辉那样,无论如何艰辛,都能承担责任,永不言弃,自重自尊,战胜困难,我们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必将越来越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必将会提前实现。

坚忍里有一种力量打动人心

纯朴的洪战辉坚忍而平静地走着自己的人生之路。谈不上惊天动地,甚至缺少想像中的豪情壮志。可就是那些细小平常的坚忍,那种在困境中不言放弃的韧性,那份乐观向上努力不懈的执著,让一个年轻人具有一种打动众人心的力量。
在冷漠成为社会通病的今天,洪战辉对妹妹的养育和关爱,让我们感受人性深处善良的温
暖;在奢侈消费、“啃老”现象让人摇头叹息之时,洪战辉的自强自立,让我们看到这一代人积极向上的力量。

命运对洪战辉很不公平:父亲是间歇性精神病人,不堪生活重负的母亲离家出走,年幼的弟弟和嗷嗷待哺的妹妹。从12岁开始,贫困与苦难就将洪战辉推进一个黑暗的枯井。这是一个孩子难以承受的重负,洪战辉却用他并不结实的肩膀扛起了一切。

坚持和放弃,时常是一念之差。洪战辉选择了前者,也就选择了持久的抗争,选择了决不妥协的自立自强。凭借这份坚忍,他不仅考上了大学,还把“拣来”的妹妹养大,送进学校读书。生活拮据,他却从来没有申请过特困补助,还多次婉拒好心人的捐款。他说,“接受捐款,会让我失去自立”。

没有因为苦难而软弱,没有因为贫穷而丧失信心,甚至没有抓住他人同情帮助这根救命的绳索。洪战辉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援助和捐赠,能解一时之难,可谁的一生,完全能在别人的帮助庇护下度过?

自强不息,这是一个因为说过太多遍而显得有些口号化的词语,但它确确实实是一些人生命历程的见证。像洪战辉一样,那些平常、朴素甚至卑微、弱小的人,在面对贫穷、苦难、不公之时,于沉默里坚守、于扎挣里奋进,又何尝不是自强不息?

如果不是某种偶尔,洪战辉的故事可能不像现在这样广为人知。可那浓墨重彩的一笔,对洪战辉的一生,能产生多大的影响?不错,偶然的机会,会让一个人的命运从此发生转折;可真正改变一个人,甚至改变整个社会的,不是偶尔事件,而是持之以恒的坚忍、不言放弃的自强。

我们没有理由要求所有人都向洪战辉一样,小小年纪扛起生活的重担,担负起那些他本不该承担的诸如养育弃婴之类的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说,承担苦难重负的人越少,社会就越文明与富足。但是,自强自立的坚忍精神,在任何情况下,对所有人都弥足珍贵。

我们都会面对困境,个人的和整个社会的。困苦家庭的惨淡境遇,贫穷大学生的生存重荷,就业竞争的压力,经济发展中的种种难题,改革进程里的暗流险滩……指责和抱怨,解决不了问题;软弱和等待,也无助于境遇的改变。

不抱怨,不放弃,坚忍自强,是个人面对挫折的选择,也将是支撑社会走出困境的力量。

我们承认,消除贫困,改变现状,政府和社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我们更得承认,制度的变革是缓慢的,常常远水难解近渴;社会的扶助也是有限的,往往杯水车薪。

一个人,跌落进一个黑暗的枯井里,在外援无法及时到达的情况下,是痛苦等待,还是想方设法自救?面对难以抗拒的命运,面对艰难险阻,是自怨自艾,还是自强不息?

1999年,“神舟一号”上天;
00——03“神二”“神三”“神四”依次上天

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詹天佑是第一位中国铁路工程师。在他的领导下,自力更生,奋发拼搏,战胜千难万险,成功地建成了我国自己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这是我国铁路建设的一座最伟大的里程碑。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工程师,他的铜像至今巍然矗立在青龙桥车站,人们经过这里,都会肃然起敬,无限缅怀他的丰功伟绩。
詹天佑从小痛恨帝国主义,立志为振兴中华而献身。1872年,12岁的詹天佑赴美留学,发愤刻苦学习,于1881年学成回国,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铁路事业,当时我国修建的每一条铁路,无不渗透着他的心血和汗水。他常年奔波在野外山岭,和工人们同吃同住,风餐露宿;他在洋工程师面前从不低头,创造了使帝国主义为之感叹地伟大成绩。如今,我国的铁路四通八达,飞速发展,提速再提速,正在向着现代化加速前进,而我国铁路事业的创业者、开拓者就是詹天佑。他的爱国、拼搏和奉献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我们要追随这位伟大的爱国工程师,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富裕的祖国而奋斗、献身。
在这里,我给大家讲几个有关詹天佑的故事。

12岁赴美留学
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于1861年4月26日(农历3月17日)出生在广东南海县,他的父亲詹洪原是一个茶商,因英、法帝国主义的侵略而破产,只能靠种田维持一家生活。
詹天佑从小就从大人那里听到许多关于反抗英法侵略的故事,也看到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爱国的种子。
詹天佑七、八岁的时候,被送到私塾里读书,但是,他对那些《四书》、《五经》不感兴趣,而喜欢摆弄一些机械。他经常用一些捡来的小螺丝钉、小齿轮、旧发条做玩具,还用泥巴捏轮船、起重机,许多小伙伴都成天追着他一块玩。在上学的路上,他经常站在工厂外面,观看里面的机器,运货车,琢磨来,琢磨去,常常忘记了上学。有一天,他看着家中墙上的挂钟出了神。那挂钟为什么会嘀嗒嘀嗒走个不停呀?为什么会打点呀?想着想着,他就动手把挂钟拆开,想看个究竟。可是,再想按原样装起来的时候,怎么摆弄也装不好了,急得他满头大汗。父亲看见,虽然有些生气,还是领着他到县里的钟表店,让他仔细看工匠怎么拆装钟表。
1871年底,詹天佑11岁了,已经在私塾读了4年多了。父亲正在琢磨在他念完私塾以后,让他去做工挣钱。这时,同乡谭伯村匆匆从香港来到南海,说那里正在选拔幼童出洋留学。谭伯村也是一位商人,从小看到詹天佑聪明好学,非常喜欢他,也经常用钱财接济他们家。
谭伯村极力劝詹兴洪夫妇送孩子去参加留美考试,认为这关系孩子的前途。詹兴洪却担心儿子年小,出这样的远门很不放心,而且,家里的经济状况也不大好。谭伯村表示,经济上愿意资助,而且把自己的四女儿许配给天佑。这样才决定送詹天佑去香港参加留学考试。
1872年,詹天佑顺利通过了考试,父亲也在清政府的出洋“甘结”上签了字。所谓“甘结”就是一种合同,可以说跟卖身契差不多。比如,“甘结”中规定,必须听从清政府差遣,如有疾病甚至生死之险,概不负责等。
12岁的詹天佑经过半年的出国培训,于1872年7月登上了赴美的洋轮,开始了留学生活。一开始,他进了美国的一个“诺索布寄宿学校”上小学,学英语。1876年进入纽海文希尔豪斯中学(丘屋中学),两年后毕业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
在美国留学期间,詹天佑学习非常刻苦,也很注意锻炼身体,立志为早日富强祖国而学习科学。在120名留美官费生中,只有两人顺利完成大学的学业获得学位,詹天佑是其中的一个,他的毕业论文《码头起重机的研究》获得很高的评价。

学非所用 报国无门
1881年,我国第一批留美学生奉召回国。当时,在清政府中洋务派与顽固派斗争很激烈。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改良中国社会,而顽固派却因循守旧,千方百计维护封建统治。由于顽固派吴子登等人多次向清政府密报称,留美学生不好好读书,成天沉溺于游玩交际,甚至信奉洋教,加入美国秘密政治社团,离经叛道。清政府担心这些留学生成为逆端,危害朝廷,而下令将留美学生全部押送回国,交地方政府管束。
留美学生回国后,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北京接见。按当时清朝的规定,学子们必须身穿长袍马褂,头结长辫。詹天佑出于无奈,脱下了西装,罩上了长袍,但说什么也不肯戴假辫子。
在接见时,李鸿章正襟危坐,看到这些留学生直挺挺的叉腿而立,既不屈身,也不作揖,特别是看到詹天佑头上没有长辫,大发脾气,大声嚷道:“离经叛道,无父无君!”说完拂袖而去,下令让这些留学生等候分发。
有些留学生,为了前途,想谋个好差事,就想方设法托人找门路,送钱送礼,而詹天佑都不肯去叩拜权贵。最后,他被派往福州水师学堂学习海船驾驶,真是学非所用,风马牛不相及。詹天佑的一颗报国心凉了半截,心想不如回家算了。在好友严复的劝说下,詹天佑才忍气去了福州。自此,詹天佑在回国后的七年时间里,先后在福建水师当驾驶官,在广州博学馆和广州水陆师学堂教英文。
1887年,詹天佑与谭伯村的四女儿菊珍结婚,但心中非常苦闷,学非所用,前途何在?何日能报效国家?
正在詹天佑报国无门,十分苦闷的时候,他的老同学邝孙谋从天津来信,问他愿不愿意北上担任中国铁路公司的工程师。他求之不得,就高兴的答应了下来。

决心献身铁路事业

1888年,詹天佑应邝孙谋之邀北上天津,担任了铁路工程师,他非常兴奋。从此,他决心献身铁路事业,为国效力,为国争光。他的一个心愿就是,中国的铁路要中国人自己修。
当时,中国已经开始修建铁路,但都是由外国人出钱雇人修的。詹天佑眼看着中国人不能在自己的土地上修建自己的铁路,而洋人修的铁路都用来推销洋货,掠夺中的物产,詹天佑感叹不已!
詹天佑在北上之前,特地回家乡看望了父母。亲人们都为他北上有了新的工作而高兴。
在路过上海时,詹天佑专门到吴淞凭吊了淞沪铁路的遗迹。这是英国在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十四年前,在通车时震惊了愚昧顽固的西太后,她认为这庞然大物的火车头,喷烟吐雾,拖着长龙轰隆隆的奔跑,“破坏了大清的风水”,因而下令用18万两白银从英国人手中买回来,拆毁所有的机车和铁轨,用轮船运到台湾,沉入了打狗湖之中。多么愚蠢,多么可憎!
詹天佑到中国铁路公司以后,看到这个公司名义上是“官督商办”,是中国的公司,但实际上是受英帝国主义控制。中国商人提出中国铁路“与其修自洋人,不如修自中国人;修自官府,不如修自百姓”,但不被采纳。由于清朝的腐败和国家的贫穷,当时的中国铁路都是由外国人修建,向外国帝国主义贷款,由外国工程师领导。詹天佑心中愤愤不平,他坚信,中国的铁路早晚要由中国人自己修建。

詹天佑领导修建京张铁路

詹天佑被任命为京张铁路总工程师兼会办。
詹天佑到中国铁路公司以后,先后参加了唐胥轻便铁路(以后延长到天津),和关内外铁路的建设,但修路大权都控在外国工程师的手里,詹天佑总是深入工地,实地组织工人施工。到1905年5月,清政府才下令修京张铁路。詹天佑被任命为总工程师兼会办。由中国人自己修建铁路的日子终于来到了。
当时,为什么要修京张铁路呢?
一些商人一再要求修一条通往西北的铁路。京张铁路是沟通西北的通道,不仅可将西北的皮毛、驼绒和牛羊与内地的茶叶、丝绸、纸张等交换,而且,对镇守北疆也很重要。修建铁路的好处已经显现,不仅方便捷达,而且赚钱不少。
清朝政府决定修建京张铁路,但英、俄两国都要抢夺修建京张铁路的权利。怎么办呢?在这种情况下,清朝政府为避免麻烦提出不用外国工程师,由中国工程师修建。英国帝国主义认为,反正中国修铁路一定要向他借钱,不愁控制京张铁路;帝俄则想,中国人肯定修不了京张铁路,还得向他们求援,甚至有的外国工程师还扬言,能修京张铁路的工程师还没出生呢!在中国内部也有不少议论,说詹天佑修建过这样的险要的铁路么?他能找到几个中国的铁路工程师?有的人还断言,詹天佑修小铁路还可以,修京张铁路肯定要失败。
詹天佑正在为修建京张铁路紧张筹划的时候,西太后突发奇想,下令要在当年十月初一她生日之前修成万寿山支线,她要坐着火车去颐和园过生日。要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修成万寿山支线,困难重重,谈何容易。詹天佑只好咬紧牙关,同时领导京张铁路和万寿山支线两条铁路的修建。很快,詹天佑完成了万寿山支线的设计和测量工作,但要修成困难很大,要在十月初一修成不可能。西太后听说这一情况以后,竟然同意不用抢修万寿山支线了,詹天佑松了一口气,可以集中精力修京张铁路了。

詹天佑选定关沟线路。
修建京张铁路,最困难的是从南口到青龙桥这一段。主要是山势陡峭坡度高,还需要修很长的隧道。詹天佑作为总工程师每天骑着毛驴,亲自与工程技术人员去实地进行勘测。不管天气多么恶劣,有时狂风大作,有时暴雨不断,他总是身背标杆和测量仪,奔波在崎岖的山间小路。暴雨袭来,他和大家一起躲在崖石下,等天晴了,继续勘测,吃了不少苦。
詹天佑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历尽艰险,前后勘测了三条线路。一条是关沟线。这条线路从南口至岔道城,长22公里,经过居庸关、青龙桥、八达岭,尽是悬崖峭壁,坡陡路险,工程量大,而运输量有限。第二条线路是热河线,从青龙桥绕过八达岭,转向东北方,经十三陵到延庆。这条线路虽然长出15公里,但坡度较平缓,也无需开凿八达岭那样长的隧道,但要专门修一条运料的路,费时费钱。第三条路就是现在修成的丰沙线,从西直门往西,绕过石景山,经三家店,到沙城附近出山到张家口。这条线路比较理想,但山势更加峻峭,坡度小但要修隧道65孔,工程费用较高。经过反复比较,最后,詹天佑采用了关沟线路。

双机车“之”字线
京张铁路穿过崇山峻岭,坡度很大。按照国际的一般设计方法,铁路每升高1米,就要经过100米的斜坡。为了缩短线路,降低费用,詹天佑设计的线路则是每提高1米,仅需修33米的斜坡。不过,这样坡度大了,火车爬山就更加吃力。怎样使列车这庞然大物顺利开上山,詹天佑整天开动脑筋思索着。
有一天晚上,詹天佑苦思冥想列车爬坡的方法,到了夜深还未休息。他的妻子和女儿陪伴他画图设计。夜深了,屋子里很冷,女儿手指冻得有点僵硬,一不小心,将冰凉的剪刀掉在了地上。詹天佑听见响动,从凝思中惊醒过来。他看着掉在地上的剪子,突然大声叫道:“有了!有了!”他的妻子和女儿莫名其妙。詹天佑非常高兴的说:“八达岭的铁路可以仿照剪子那样修建,火车一折一返地往上爬,不就可以翻山越岭了吗?”后来,青龙桥那段铁路修成了“之”字形线路,火车一曲一折的轻轻松松爬上了山。当地人把这段铁路称之为“剪子岭”。

战胜千难万险凿通隧道
1905年12月12日,京张铁路正式开工。在丰台,詹天佑亲手抡起大锤钉进了第一枚道钉。成千上万的人欢呼,道贺。中国人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开工了。
修建京张铁路,谈何容易。崇山峻岭,爬坡钻洞,又没有机械设备。这还不说,清廷的达官显贵刁难阻挡,洋人造谣拆台,詹天佑面临的是千难万险,内外夹攻。但是,一心爱国,决心献身中国铁路事业的詹天佑毫不畏惧,坚信京张铁路一定能够建成。
硬闯贵族坟,铁路通南口。京张铁路终于开工了,但困难重重。当时,中国非常落后,修铁路没有机械,连运送铁轨的车辆都没有。开工以后,头根铁轨都是詹天佑和工人们推着平板车运到工地的。当路轨铺到清河镇广家坟地的时候,碰到了一个硬钉子。原来,这广家坟地的主人曾任锦州道台,与恭亲王载泽的孙女结亲。广家依仗皇亲的势力,雇人卧轨,阻挡铺轨。而广家坟地附近,还有慈禧太后父亲坟,郑王坟、太监坟。左避右闪,铁路无法通过。恭亲王坚持要铁路改线,并愿出银酬谢。詹天佑哪里肯答应,他认为这是变相贿赂,宁可辞职也不能更改线路。正在这时,恭亲王出洋回来遭到革命党狙击,吓得不敢出门,无心再过问广家的事。广家只好应允铁路从墓地围墙外通过,但提出为保护风水,必须在附近挖一条小河,派三品官 设祭,还要立碑纪念。工程队人员觉得这是无理取闹,詹天佑为修通铁路,答应派人去广家坟院拜祭,立碑之事不予理睬。克服了重重困难,京张铁路首战告捷,1906年9月3日,通车到南口。
成功开凿4孔隧道。南口通车以后,詹天佑领导工程人员又开始了京张铁路最艰难的一段工程——在关沟地带开凿四孔隧道。
四孔隧道包括居庸关、五桂头、石佛寺和八达岭隧道,总长1645米,其中八达岭隧道长1091米,其次是居庸关隧道,长367米。
居庸关山势非常险峻,岩石也很厚,开凿隧道非常困难。为了加快工程进度,詹天佑采用从两端对凿的方法。詹天佑亲自教给凿工凿炮眼、下炸药的方法。当开凿到洞中几十米的地方,山顶的泉水渗透的很厉害,洞中泥泞无法下炸药。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领工人挑着水桶排水。为防止两壁和顶部土方塌落,工程队员用水泥砌边墙环拱,筑起水沟排除积水。就这样,终于在1908年4月12日凿通了居庸关隧道。
八达岭隧道最长(1091米)。这么长的隧道从两头同时开凿不行。詹天佑在隧道的中部开凿两个竖井,两个竖井都同时向两个方向开凿,使整个隧道分成三段。这样,两个竖井同时向两个方向凿进,整个隧道的两头也同时向隧道里边凿进。加快了工程进度。但是,当时没有什么设备,比如,运载工人上下竖井,运送器材,炸药,运出土石和积水,因为没有升降机,只好用民间的辘轳架在井口,用人工升降。隧道内没有抽风机,空气污浊,詹天佑就在井口架起扇风机,通过铁管往隧道里送进新鲜空气。詹天佑处处为工人着想,和工人们一起在井下施工,总是身先士卒,得到工人们的拥护。1908年5月12日,八达岭隧道凿通。
很快,其他两个隧道也先后凿通。到1909年9月24日,京张铁路全线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建设史上辉煌的一页。

  • 涓崕鍎垮コ鎶ユ晥绁栧浗涓哄浗浜夊厜鐨璧勬枡,涓夌瘒
    绛旓細浠栫殑鎴愭灉涓嶄粎鍦ㄥ緢澶х▼搴︿笂瑙e喅浜涓浗浜虹殑鍚冮キ闂,鑰屼笖涔熻璁や负鏄В鍐充笅涓笘绾笘鐣屾чゥ楗块棶棰樼殑娉曞疂銆傚浗闄呬笂鐢氳嚦鎶婃潅浜ょɑ褰撲綔涓浗缁у洓澶у彂鏄庝箣鍚庣殑绗簲澶у彂鏄,瑾変负鈥滅浜屾缁胯壊闈╁懡鈥濄 杩介棶 ??? 鏅掔壒 鏇村杩介棶 鏈洖绛旂敱鎻愰棶鑰呮帹鑽 8 4 宸茶禐杩 宸茶俯杩< 浣犲杩欎釜鍥炵瓟鐨勮瘎浠锋槸? 璇勮 鍒嗕韩 寰俊鎵竴鎵 ...
  • 鍏充簬涓崕鍎垮コ涓哄浗浜夊厜鐨勬晠浜 鎬ュ晩 杩樻湁绁栧浗鍦ㄦ垜蹇冧篃ok鍟!!!
    绛旓細鈥濅粬鎸绮剧锛屾尌鎷嶄笂闃碉紝鍔涙尗绱犳湁鈥滃嚩鐚涢泟鐙濅箣绉扮殑鏃ユ湰闃熷憳鏄熼噹锛屼互5鈭3鎴樿儨鏃ユ湰闃熻岄娆¢棶榧庢柉闊︽濇灄鏉紝涓烘垜鍥界珛涓嬫垬鍔熴備粠姝も滀汉鐢熼毦寰楀嚑鍥炴悘鈥濊繖鍙ュ悕瑷渚挎祦浼犲紑浜嗐6.瑭瑰ぉ浣(1861骞4鏈26鏃 鈥1919骞4鏈24鏃ワ級锛圝eme Tien Yow)锛屽彿鐪疯瘹锛屽瓧杈炬疆锛屽箍涓滃崡娴蜂汉锛屽師绫嶅畨寰藉┖婧愶紝鏄涓浗棣栦綅閾佽矾...
  • 鏈夊摢浜涗负绁栧浗浜夊厜鐨浜嬩緥
    绛旓細浜紶閾佽矾鈥鐨勬晠浜銆3銆佽寘浠ュ崌鏇句富鎸佷慨寤轰簡涓浗浜鑷繁璁捐骞跺缓閫犵殑绗竴搴х幇浠e寲澶у瀷妗ユ锛屸滈挶濉樻睙澶фˉ鈥濈殑鏁呬簨銆4銆佸垬缈2006骞村湪鐟炲+娲涙鐢板緞瓒呯骇澶у璧涗腑锛屼互12绉88鎵撶牬浜嗕繚鎸13骞寸殑涓栫晫绾綍澶哄啝鐨勬晠浜嬨5銆佽帿瑷锛岀湡鍚嶇璋熶笟锛2012骞磋幏寰楄璐濆皵鏂囧濂栵紝鎴愪负绗竴涓幏寰楄璐濆皵鏂囧濂栫殑涓浗绫嶄綔瀹剁殑鏁呬簨銆
  • 涓崕鍎垮コ鎶ユ晥绁栧浗涓哄浗浜夊厜鐨勬晠浜
    绛旓細鍚堜紮浜 浼佷笟 濯掍綋 鏀垮簻 鍏朵粬缁勭粐 鍟嗗煄 鎵嬫満绛旈 鎴戠殑 涓崕鍎垮コ鎶ユ晥绁栧浗涓哄浗浜夊厜鐨勬晠浜 瑭瑰ぉ浣戣┕澶╁張鏄垜鍥界殑鐖卞浗宸ョ▼甯,浠庡寳浜埌寮犲鍙h繖娈甸搧璺,鏈鏃╂槸鍦ㄤ粬鐨勪富鎸佷笅淇瓚鎴愬姛鐨勩傚缇℃灄琛ㄨ揪瀵圭鍥芥瘝浜插拰瀵圭敓韬瘝浜茬殑鏁话鍜岀埍鎱曘... 瑭瑰ぉ浣 瑭瑰ぉ鍙堟槸鎴戝浗鐨勭埍鍥藉伐绋嬪笀,浠庡寳浜埌寮犲鍙h繖娈甸搧璺,鏈鏃╂槸...
  • 鎼滈泦鍙嶆槧涓崕鍎垮コ鎶ユ晥绁栧浗,涓哄浗浜夊厜鐨璧勬枡
    绛旓細閽卞妫槸褰撲箣鏃犳劎鐨勨滀袱寮逛竴鏄熲濆厓鍕嬨傛湁浜鸿锛屼粬鐨勫洖鍥斤紝璁涓浗鈥滀袱寮逛竴鏄熲濈爺绌惰繘绋嬶紝鑷冲皯鎻愬墠浜20骞淬傚叚銆侀挶涓夊己 閽变笁寮烘槸娴欐睙缁嶅叴浜猴紝浜1913骞10鏈16鏃ョ敓浜庢禉姹熸箹宸炪備粬鐨勭埗浜茬浉褰撴湁鍚嶏紝灏辨槸鏂版枃鍖栬繍鍔ㄦ椂鏈熻憲鍚嶈瑷鏂囧瓧瀛﹀閽辩巹鍚岋紝涓庨瞾杩呭叧绯绘瀬濂姐傞挶涓夊己琚О涓衡滃師瀛愬脊涔嬬埗鈥濄1937骞9鏈堬紝...
  • 璇诲畬鐭枃浣犺繕鎯崇煡閬撳摢浜涘叧浜鍥戒汉涓鍥藉浜夋皵鐨勬晠浜鍛㈣绠鍗曠殑鍐欎竴鍐欎簲 ...
    绛旓細鈥 閽堝鍒樼繑骞充簡涓栫晫绾綍杩欎竴鐐癸紝杩樿榛勪汉涓嶄粎鑳介涓旈鐨勪竴鏍峰揩銆3銆佸緪鎮查缚 浠栧湪娉曞浗鐣欏鏃讹紝鏇鹃伃鍒版硶鍥藉鐢熺殑鎸戣锛氣涓浗浜灏辨槸鎳﹀か锛屼腑鍥戒汉浠涔堜篃涓嶄細銆傗濆緪鎮查缚褰撴椂寰堟皵鎰わ紝渚跨珛蹇楄涓哄浗浜夊厜锛屼粬鍕ゅ伐淇锛屽姫鍔涚敾鐢汇傜粓浜庯紝浠栫殑銆婃偛鎯ㄤ笘鐣屻嬮渿鎯婁簡鏁翠釜瑗挎柟鐢诲潧锛岄偅涓浼欒杩亾姝夈
  • 涓浗浜鎶ユ晥绁栧浗涓哄浗浜夊厜鐨璧勬枡
    绛旓細瑗挎柟涓栫晫绉帮紝鏉備氦绋绘槸鈥滀笢鏂归瓟绋烩濄備粬鐨勬垚鏋滀笉浠呭湪寰堝ぇ绋嬪害涓婅В鍐充簡涓浗浜虹殑鍚冮キ闂锛岃屼笖涔熻璁や负鏄В鍐充笅涓笘绾笘鐣屾чゥ楗块棶棰樼殑娉曞疂銆傚浗闄呬笂鐢氳嚦鎶婃潅浜ょɑ褰撲綔涓浗缁у洓澶у彂鏄庝箣鍚庣殑绗簲澶у彂鏄庯紝瑾変负鈥滅浜屾缁胯壊闈╁懡鈥濄備簩銆侀挶瀛︽. 1955骞10鏈堬紝鍦ㄦ瘺娉戒笢銆佸懆鎭╂潵绛夎佷竴杈堟棤浜ч樁绾ч潻鍛藉鐨勫叧鎬涓嬶紝...
  • 涓崕鍎垮コ鎶ユ晥绁栧浗.涓哄浗浜夊厜鐨璧勬枡
    绛旓細閭撲笘鏄 閭撲笘鏄岋細鈥滃惥杈堜粠鍐涘崼鍥斤紝鏃╃疆鐢熸浜庡害澶栵紝浠婃棩涔嬩簨锛屾湁姝昏屽凡锛佲濋倱涓栨槍锛1849锛1894锛 鍘熷悕姘告槍锛屽瓧姝e嵖銆傚箍涓滅暘绂轰汉銆1867鍏ラ┈灏捐埞鏀垮悗瀛﹀爞椹鹃┒鐝涓鏈熷涔狅紝1874骞翠互浼樺紓鎴愮哗姣曚笟锛屽苟琚埞鏀垮ぇ鑷f矆钁嗙拫濂栦互浜斿搧鍐涘姛浠诲懡涓衡滅悰鑸濊繍鑸瑰府甯︺傛骞翠换鈥滄捣涓滀簯鈥濈偖鑸扮甯︼紝鏃跺兼棩鏈淳鍏典镜鐘彴婀撅紝浠...
  • 杩戜唬涓哄浗浜夊厜鐨浜虹墿浜嬭抗
    绛旓細1銆佸綋骞涓浗浜琚颈涓衡滀笢浜氱梾澶,涓浗浜哄彈灏藉鍥戒汉鐨勬渚.1900骞村簹瀛愪簨鍙樺悗,鏈変縿鍥解滃ぇ鍔涘+鈥濇潵娲,鐩腑鏃犱汉.闇嶅厓鐢叉尯韬屽嚭,涓庝箣杈冮噺,浣垮叾鐙肩媹璐ヨ蛋,涓闆滅梾澶濅箣鑰.2銆佽娴峰嘲,鎴戝浗钁楀悕鐨勫皠鍑昏繍鍔ㄥ憳.鍦ㄧ23灞婂ゥ杩愪細涓,鑾风敺瀛愭墜鏋60鍙戞參灏勫啝鍐,鎴愪负鏈眾濂ヨ繍浼氶鏋氶噾鐗屽緱涓,鍚屾椂涔熸槸涓浗濂ヨ繍浼...
  • 杩戜唬涓哄浗浜夊厜鐨浜虹墿浜嬭抗
    绛旓細閭d簺蹇冧腑鏈夌鍥界殑浜鸿幏寰椾簡浜轰滑鐪熸鐨勬暚鎰忋50骞翠唬锛屼箳涔撶悆杩愬姩鍛樺鍥藉洟浠庨娓洖鍒板浗鍐咃紝鎴愪负鍥藉闃熸垚鍛樸備粬鍐冲績涓涓浗澶哄彇涓栫晫鍐犲啗锛屾墍浠ヨ缁冨緢鍒昏嫤銆備粬甯稿浜鸿锛氫汉鐢熻兘鏈夊嚑娆℃悘?褰撶鍥介渶瑕佺殑鏃跺欙紝鎴戝氨瑕佹嫾鎼忥紝浜夊彇鑳滃埄銆1959骞达紝浠栫粓浜庡湪涓栫晫涔掍箵鐞冮敠鏍囪禌涓婃垬鑳滀簡瀵规墜锛屼负绁栧浗鑾峰緱浜嗙涓涓釜浜轰笘鐣...
  • 扩展阅读:越南有可能并入中国 ... 巴基斯坦杀中国人后果 ... 中国唯一的黑人皇帝 ... 国人国家争气故事 ... 中国为何不收回外蒙古 ... 为国争光的科学家故事 ... 最可能并入中国的国家 ... 简短的为国争气的故事 ... 为祖国争气的简单故事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