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的历史典故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那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历史 典故 呢?下面是我带来的春秋战国的历史典故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春秋战国的历史典故
  1.爱媵贱女

  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昔日秦穆公嫁女儿怀赢给晋公子,准备了非常丰厚的嫁妆,光穿着有华丽衣裳的婄嫁女妾就有70人之多。新嫁到晋国时,晋国人看到陪嫁的女子都那么漂亮,于是都想找个陪嫁的女妾抢回家去,却认为秦国的国主还不如女妾漂亮,而轻贱秦国的国主。

  这是则 故事 是韩非借齐国传墨子学说的田鸠之口回答楚王所提出的问题时讲的一则故事。所举的“秦伯嫁女”一例与“买椟还珠”一起说明一种办事的道理,即切勿怀文忘用,甚至以文害用。后世常以此比喻办事情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2.白虹贯日

  出自《战国策之魏策四》:聂政是战国时韩国轵人,因为杀人避仇,逃到齐国,以屠宰为生。韩卿严遂与韩相韩傀有隙,想要报仇,听说聂政侠义勇为,便送黄金百镒做为聂政母亲的寿礼,并说明欲请聂政刺杀仇人之意。聂政以母亲尚在需要人奉养为由没有答应。后来聂政的母亲死后,聂政独行仗剑刺杀韩傀,碰上了白虹贯日的现象,刺中了韩哀侯,他自己也自杀身死。

  白虹贯日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就是现在所说的日晕。古人迷信,常把此做为是危害君王的天象异兆,也附会为精诚上感天道。

  3.毕万昌大

  出自《左传 闵公元年》:春秋时,晋献公灭掉魏,把魏地赐给大臣毕万。管占卜的大夫卜偃说:“毕万之后必大。万,盈数也;魏,大名也(魏同巍,故云),现在把魏地赏给毕万,是天意要启发他的后代,使其昌大。”后来,毕万的后代果然建立了战国时的魏国。

  其实这些都是古人附会之说。后世就常以“毕万昌大”的典故指人后辈发扬,繁盛昌大。

  4.抱冰握火

  出自《吴越春秋 勾践归国外传》:

  越王勾践为了灭吴复国,常常以艰苦的生活条件来磨砺自己的意志。他寒冬抱冰,炎夏握火,卧薪尝胆,夜以继日,内修军政,外结诸侯,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转弱为强,灭亡了吴国。

  后人以“抱冰握火”比喻刻苦自厉,也用指生活艰辛。

  5.抱柱信

  出自《庄子 .盗跖》

  屋生与自己心爱的女子相约于河桥之下,女子一直到河水涨潮时都没有来,而尾生则宁愿抱梁柱而死都不愿失约。尾生忠于爱情,信守约誓,但头脑僵化,不知变故,故抱柱而死。

  后以此为坚守信约的典故,特别多用于男女间的爱情信誓方面。
  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
  1.高山流水

  出自于战国时期,郑国列御寇的名篇《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巍巍乎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乎若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但他琴却只弹出了音符,却少了神韵,少了对音乐透彻理解,他的老师成连先生于是带他到蓬莱岛去找成连的老师方子春,以便给伯牙指导。伯牙来到浩瀚的大海,极目无边,波涛绚烂,而树木郁郁葱葱,飞鸟悲号,伯牙顿时心旷神怡,完全融入了对自然的陶醉之中,音随意转,琴随心动,一首《高山流水》自然的抚于琴上。同王羲之醉后作《兰亭序》一样,《高山流水》也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完全由作者随性而作,表达了作者最真挚的情感和最高的创作水平,堪称绝唱。

  一天夜里,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不禁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弹得正是那一首《高山流水》,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伯牙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凡伯牙琴声所表达的,樵夫就能感受到,并发出同样的感叹,伯牙兴奋极了,二人融入了同一个世界,一个只有琴声的高雅世界。这个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二人成为知己。

  后来,子期不幸去世,伯牙悲痛欲绝,认为子期是唯一能听懂他琴声的人,而现在这唯一的知己也离开了。于是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最心爱的琴,并终生不抚琴,以谢子期。

  “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遂成千古绝唱!

  2.天下无双

  出自于《史记·魏公子列传》: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

  长平之战,赵国残败,损失惨重。而秦国在长平之战后不久,就发动了对赵国首都邯郸的攻势,妄图一举拿下邯郸,灭亡赵国。赵国平原君向魏国求救,魏王派大军前往救援,但经不住秦王的威胁,命令部队带赵国边境停留下来。而魏信陵君决意救赵,遂盗得魏王兵符,杀死魏军首领,自己带领大军救援赵国,经过殊死战斗,打败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信陵君在胜利之后,因为盗兵符,杀大将的原因,不敢回国,便在赵国住了下来。公子在赵期间,礼贤下士,寻找藏匿在市井之间的能人志士,与他们结交。平原君甚为不解,故说了上面这句话。

  大意是有看不起信陵君的意思,信陵君知道后,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平原君门下的门客也大约有一半的跑到信陵君门下去了。

  总的说来,信陵军是四君子里面最礼贤下士的一个,也是最善良最具同情心的一个,他领导了山东六国的最后一次合纵伐秦,并取得胜利。应该说,用“天下无双”来形容他应该是不为过的。

  3.高枕无忧

  出自《战国策·齐策》: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冯谖是投奔田文的一个门客,在没有任何功劳的情况下,再三向田文提出丰厚的待遇,田文都满足了他。他后来担任了替田文向农民收租的任务,但是他却将所有的契约,免去了农民的负担,为田文在国民中赢得了好的名声,而在田文受到齐王怀疑的时候,田文封地的民众争相迎接。

  而冯谖在这个时候说了这样一句话:“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他通过让梁国重金聘用田文,从而使齐王害怕田文为梁国服务而使其国家强大,就命请田文为齐国相。于是田文在其后的十年间都在齐国为相。

  《战国策》中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但因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有很多地方都显得有一定的牵强,其可信性值得怀疑。《战国策·齐策》也是如此,有很多可疑之处,以上的事件未必没有添油加醋之嫌,具体的就不一一在此辨别了。

  4.利令智昏

  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司马迁在文末的评述中说:“鄙谚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负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长平一战之前,秦攻打韩,韩国的一部分土地与韩国本土失去了联系,这一块地就是上党地区,韩国便把它割让给秦国,以求苟且。但是上党的军民痛恨秦国,他们在冯亭的带领下要求向赵投降。

  在赵国内部,关于是否接受冯亭的投降起了争议,一部分人认为,接受投降,必然引起秦国的恼怒,到时候,秦必定大举来攻打,这是赵国不愿意看到的。以平原君赵胜为首的一部分人则主张,上党地区是咽喉要地,且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得到,何乐而不为。

  赵国最终接受了上党的投降,并由此引发了战国史上有名的“长平之战”,战争的结果就不用说了,大家都知道。

  5.兵不厌诈

  出自《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春秋时期,齐国自齐桓公称霸之后,因为后继不力,退出了霸主地位。在整个中华大地,一个新的霸主呼之欲出。而楚、秦、晋都是有力的争夺者。

  这个时候,楚国与晋国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楚欲称霸必须向北进,而晋又如何肯向楚国低头。公元前633年。楚攻宋,宋虽然不失为一个二等强国,但也绝非是十七正盛的楚国的对手,宋向晋求救。

  这个时候,晋国出了个公子重耳,他在王位的争夺中败下了阵来,无奈之余。晋国并未派出大军与楚国正面交锋,而是攻打了楚国的附庸国曹和卫。楚国于是派并前来与晋决战,战争初期,楚占据上风,晋却使用灵活的外交手段,使得秦齐皆助晋国。此时,楚成王见局势对己不利,便下令撤退。但是楚军主将子玉一心与晋决战,于是带领部队前来与晋军交战。

  晋文公重耳当初争夺王位失利,被迫离开晋国落难他国的时候,一些小国却并不礼遇他,而楚王却给了盛情款待了他。楚王问重耳,如果他日你当上晋国国君,如何报答我?重耳恭敬的回答:如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这个 成语 出于此时),再与您交战。

  晋国面队来势汹汹的楚军,就主动的退后了三舍的距离,到达城濮。晋军的主动后退起到了诱敌深入(这个词的典故应该是出自于毛泽东,而不是战国时期)的目的,也履行了当初重耳的诺言,可谓一石二鸟,得了便宜还卖了乖。

  最终,晋在城濮大胜了楚军,战争的过程就不必讲了,大家都清楚。楚国完败,子玉继承了楚军主将在战败后自杀的传统,但也不能用“惨”字来形容楚国,毕竟楚军主力还在,并未太多的伤及筋骨。这一战确立了晋的霸主地位,楚国也并未完全退出霸主的争夺,但秦晋在此一段时间内成为争霸的主角。

  兵不厌诈”近乎完美的表现在了整个大战过程中,这也是晋国的优良传统,也是“诈”的最完美最忠实的执行者,秦楚等国常常是其玩弄的对象,例如赵盾先迎秦军,以立襄公弟,后反悔,不迎接不说,反而派并攻打护送的秦军。晋之后,秦国人优良的学习传统得到了发挥,也在“诈”字下了不少功夫,比如和氏壁、骗楚王入秦扣押等等,可谓学有所成;而楚国在“诈”字上自然比不上前两位了,吃亏当然也就是不计其数了。

  6.马首是瞻

  出自于:《左传·襄公十四年》: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春秋时期,晋国作为中原大国,处于天下的政治中心和地理中心,其他大国如要称霸,必须要过晋国这一关,反之,如果晋国要确立其霸主地位,也必须击败其他的挑战者。所以,秦、楚都与晋国发生过多次的大规模战争,总的来说,各有胜负,任何一方都没有确立绝对的优势。

  在周灵王十三年,公元前559年的时候,晋国率领着其鲁、齐、宋、卫、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及郑等附庸国向秦国发动进攻,并且一路打到了咸阳的附近。秦军的顽强的拒绝求和,并在泾水上下毒,联军伤亡不少。联军统帅荀偃于是下令:“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意思就是说:“鸡鸣套车,填塞水井,铲平土灶,看着我马头的方向前进”。但是联军并不是团结一气,各国军队只是拼凑起来的,并不齐心。栾黡首先就违抗命令,带领下军回国了。荀偃没有办法,也就只好下令诸侯军队全部撤离了秦国。

  总的来说,荀偃大有破釜沉舟,团结一致,共同对秦军发动致命一击的决心,无奈,诸侯军队各怀鬼胎,哪能按照他的意思去办,失败是必然的结果了。
  春秋战国时期的 爱情故事
  春秋五霸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小故事,如齐桓公的管仲射钩、晋文公的退避三舍、宋襄公的仁义之师、楚庄王的一鸣惊人,这些故事都被很多历史学家大书特书过。虽然秦穆公所谓霸主的地位看似有些尴尬,其实秦穆公的故事同样也有很精彩的,比如“穆公丢马”说的是秦穆公丢马后不但不罚反而赐予盗马之野人美酒,于是在一次战役中陷入被动时被这些野人舍命所救的故事;再比如“五羊大夫”说的是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换来贤人百里奚,百里奚又推荐能人蹇叔为穆公所重用,在二人帮助下秦国称霸西戎的故事。不过今天我们不说这些历史上可能确有事的真实典故,而是 说说 一个关于秦穆公的美丽的 传说 ,那就是冯梦龙先生在其《东周列国志》中描写的乘龙快婿的故事。

  秦穆公有个小女儿,降生时恰好有人向穆公献上了一块璞玉,穆公命人将这块璞玉刨开后,得到了一块非常漂亮的碧色美玉。小女儿周岁时举行抓周礼,穆公便将这块美玉连同其他珍宝一起放在一个盘子内让小女儿抓,小女儿看到盘子后一下子便将那块碧玉拿在手里玩弄不止,而对其他宝贝则看都不看一眼,于是穆公便将小女儿取名为弄玉。时光荏苒,转眼十五年过去了,人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这弄玉也的确出落得花容月貌。不但人长的漂亮,这弄玉还非常聪明,尤其喜欢音律,最擅长的是吹笙,基本上不用乐师便能自成曲调。于是秦穆公便越来越喜欢自己的这个小女儿,命能工巧匠将那块稀世碧玉雕琢成一支玉笙,以供弄玉吹奏,弄玉果然不凡,玉笙经其口所奏之乐恰似凤鸣一般!穆公还命人专门为弄玉建造了一座宫殿,命名为凤楼,楼前筑一高台曰凤台,这些都专为弄玉一人所建,穆公对弄玉喜欢之情可见一斑!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尽管穆公非常喜欢自己的小女儿,但总得为她找个佳婿吧,于是穆公征求弄玉的意见。这弄玉非常有主见,对穆公说:“女儿最喜欢吹笙了,今生只愿找个善于吹笙之人能与我音律相和,其他的人女儿是不会嫁的!”于是穆公遍访国内,但却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人。这弄玉却也不急,每天仍在凤楼内与碧玉笙为伴。

  一天晚上,弄玉在凤楼卷帘闲看,见天净云空,月明如镜,于是心情格外兴奋,让侍女焚香一柱,取碧玉笙临窗吹之,声音清越,响入天际。正当弄玉吹得如醉如痴时,突然觉得好象有种乐声相和,其声若远若近,弄玉心里觉得奇怪,于是停了下来静静地倾听,弄玉的笙音一停,那个相和的乐声也停了,虽如此,余音却袅袅不断。弄玉呆在那里听了好久,直至一点余音都听不到为止,心里不免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就这样静静地坐在凤楼内直到半夜,不知不觉中弄玉枕着碧玉笙睡着了。恍惚间,弄玉突然看见西南方天门洞开,五色霞光照如白昼。一美男子羽冠鹤氅,骑彩凤自天而下,立于凤台之上。没等弄玉开口,那人便说:“我乃太华山之主,上帝命我与你结为伴侣,我们会在今年中秋日相见的,切记切记。”说罢从腰间拿出一根赤玉箫,倚栏吹之。其所骑之彩凤也舒翼鸣舞,与箫声相和,真宛若天籁之音。弄玉被这美妙的乐声深深地吸引了,下意识地问道:“这是什么曲子?”美男子说:“这是《华山吟》之第一章。”弄玉又问:“可以教给我吗?”美男子说:“咱俩已是夫妻了,我正想将此曲教与你呢!”说罢,便上前来牵弄玉之手。此时弄玉猛然惊醒,原来是黄粱一梦。虽如此,梦中景象宛然在目。

  天亮后,弄玉进宫将自己的梦与穆公说了,穆公立即派大将孟明按照弄玉梦中所述,到太华山寻访弄玉梦中之人。孟明到了太华山,经过多方打探,得知山上有个明星岩,住着一位异人,从不与人交往,只是每日下山沽酒自酌。每到晚上一定要吹箫一曲,箫声四彻,好象是个高人。于是孟明赶到明星岩下,果然看见一个人羽冠鹤氅,玉貌丹唇,飘飘然有超尘脱俗之姿,于是孟明将其人带回参见穆公。那人在凤楼拜见秦穆公说:“臣名叫萧史,是山野村夫,只喜欢音律,不知宫中礼法,请大王见谅!”穆公见萧史形容潇洒,有离尘绝俗之韵,心中早有三分欢喜,于是赐坐于旁问道:“听说你善于吹箫,不知道能不能吹笙呢?”萧史回答:“我只能吹箫,不能吹笙。”穆公听了有些遗憾地摇了摇头:“真可惜呀,我女儿弄玉只想找个精通笙乐之人相伴,虽然你的箫吹得非常好,但箫与笙必竟不是同一种乐器,所以你可能不是我女儿的选择呀。”说罢便想让萧史退下。弄玉得知孟明从太华山请来一位箫乐能人,怕父王将此人放走,立即派人给穆公传话说:“箫、笙虽不是同一种乐器,但也是同类乐器。其人既然擅长吹箫,何不让其吹奏一曲呢?”穆公觉得弄玉说得有道理,便命萧史演奏一曲。于是萧史从怀中取出一支赤玉箫,那箫玉色温润,光彩照人,一看就知道是希世之宝。萧史不紧不慢地将赤玉箫含在口中,一曲奏罢清风习习,二曲奏罢彩云四合。奏至三曲,便有白鹤成对翔舞于空中,孔雀数双栖集于林际,百鸟和鸣,经时方散。穆公听罢非常高兴,弄玉于帘内也听得真真切切,高兴地说:“这就是我要找的人呀!”

  于是秦穆公便对萧史说:“寡人有个小女儿叫弄玉,颇通音律,我不想让她嫁给一个不通韵律之人,既然你的箫艺如此精湛,就做我的女婿如何?”萧史赶紧说:“我不过是一介本山村夫,怎么敢娶大王的千金呢?”穆公说:“这也不仅仅是寡人的意思,小女弄玉曾有誓言在先,必须找个善于吹笙的人为夫。今天听你的箫声,简直能通天地万物,这不是比笙强多了吗?况小女前几天便有梦征,今日正是八月十五中秋之日,这是天缘呀,你就不要再推辞了。”于是萧史不再推辞,与弄玉结为夫妻。

  • 25涓鏄ョ鎴樺浗鍏告晠
    绛旓細鍑鸿嚜銆婂乏浼犅烽椀鍏厓骞淬:鏄ョ鏃,鏅嬬尞鍏伃鎺夐瓘,鎶婇瓘鍦拌祼缁欏ぇ鑷f瘯涓囥傜鍗犲崪鐨勫ぇ澶崪鍋冭:鈥滄瘯涓囦箣鍚庡繀澶с備竾,鐩堟暟涔;榄,澶у悕涔(榄忓悓宸,鏁呬簯),鐜板湪鎶婇瓘鍦拌祻缁欐瘯涓,鏄ぉ鎰忚鍚彂浠栫殑鍚庝唬,浣垮叾鏄屽ぇ銆傗濆悗鏉,姣曚竾鐨勫悗浠f灉鐒跺缓绔嬩簡鎴樺浗鏃剁殑榄忓浗銆 鍏跺疄杩欎簺閮芥槸鍙や汉闄勪細涔嬭銆傚悗涓栧氨甯镐互鈥滄瘯涓囨槍澶р濈殑鍏告晠鎸...
  • 鏄ョ鎴樺浗鐨勫吀鏁
    绛旓細7.鑰侀┈璇嗗浘锛屾槬绉嬫椂鏈燂紝榻愭鍏簲鐕曞浗璇锋眰锛屽甫鍏垫墦璐ヤ簡灞辨垘鍥界殑渚电姱锛涘北鎴庡浗鍥界帇瀵嗗崲閫冨埌瀛ょ鍥借姹傛晳鍏碉紝绠′徊璺熼殢榻愭鍏墦璐ヤ簡瀛ょ鍥界殑鎻村叺銆傚湪鍥炲浗閫斾腑锛屽洜鍋囧悜瀵煎紩鍏ヨ糠璋凤紝浣块綈鍐涘彈鍥般傜浠插缓璁敤涓鍖硅侀┈甯﹁矾鑰屽寲闄╀负澶枫8.璐熻崋璇风姜锛氭垬鍥芥椂锛岃档鍥芥湁涓や綅閲嶈嚕寤夐涓庤敽鐩稿锛屽洜钄虹浉濡傚娆$珛鍔燂紝璧电帇灏...
  • 鏄ョ鎴樺浗鏃舵湡鐨勫吀鏁
    绛旓細鏄ョ鎴樺浗鏃舵湡鐨勫吀鏁呭涓嬶細1銆佺兘鐏垙璇镐警锛氬湪瑗垮懆鏈勾锛屾槒搴哥殑鍛ㄥ菇鐜嬩负鍗氬緱鐜嬪瑜掑涓绗戯紝绔熶笉鎯滃湪鍩庝腑婕斿嚭浠ョ兘鐏悜璇镐警姹傛暀鐨勯椆鍓с傜粨鏋滐紝灏戞暟姘戞棌鐘垘杩涙敾瑗垮懆锛屽啀璧风兘鐏椂锛岃渚棤浜烘潵鎻达紝骞界帇琚潃锛岃タ鍛ㄧ粨鏉熴備粠姝ゅ懆澶╁瓙鐨勬潈濞佷竴钀藉崈涓堬紝鍑虹幇浜嗘槬绉嬫垬鍥芥椂鏈熺兢闆勫苟璧凤紝璇镐警绾蜂簤鐨勫眬闈2銆灏婄帇鏀樺し锛氶綈妗...
  • 鏈夊叧鏄ョ鎴樺浗鏃舵湡鐨勫巻鍙鏁呬簨鏈夊摢浜
    绛旓細7銆佸畧鏍緟鍏 鏄ョ鏃讹紝瀹嬪浗鏈変釜鍐滃か鍦ㄧ敯閲岀湅瑙佷竴鍙噹鍏旀挒鍦ㄦ爲妗╁瓙涓婏紝鎶樻柇鑴栧瓙鑰屼骸銆備粬涓嶈垂鍚圭伆涔嬪姏渚垮悆鍒颁簡鍏旇倝銆備粠閭d互鍚庯紝浠栦粈涔堝啘娲诲効涔熶笉骞蹭簡锛屽ぉ澶╁畧鍦ㄦ爲妗╁瓙鏃佽竟锛岀瓑鐫鎹″厰瀛愩傚彲鍐嶄篃娌℃湁閲庡厰鏉ユ挒杩欐爲妗╁瓙锛屼粬鐨勮涓鸿浜轰滑褰撲綔浜嗙瑧璇濄
  • 鍏充簬鏄ョ鎴樺浗鏃舵湡鐨勫巻鍙插吀鏁
    绛旓細2銆佺焊涓婅皥鍏:鎴樺浗鏃,鎴樺浗鍚嶅皢璧靛ア鐨勫効瀛愯档鎷ケ璇诲叺涔,鑳藉仴璋堢敤鍏典箣閬,杩炵埗浜蹭篃闅句笉鍊掍粬,鑷涓烘槸澶╀笅鏃犳晫銆傝档濂㈣涓轰粬鏄焊涓婅皥鍏典笉鐭ヤ氦閫氥傚悗鏉ヨ档濂㈡浜,璧垫嫭椤舵浛寤夐甯﹀叺,钄虹浉濡傜瓑浜烘瀬鍔涘弽瀵,璧电帇鍧氭寔,璧垫嫭鍦ㄩ暱骞充箣鎴樹腑鎹熷叺40涓囥3銆鏈濈Е鏆:鎴樺浗鏃朵唬绉︽鐩镐簤棰戠箒,鍚勮渚浗瑙嗗埄瀹虫墍閲,鏃惰屽姪...
  • 鏄ョ鎴樺浗鏃舵湡鐨勫吀鏁
    绛旓細鏄ョ鎴樺浗鏃舵湡鐨勫吀鏁鏈夊緢澶氥備緥濡傦細1銆佽礋鑽嗚缃 鎴樺浗鏃讹紝璧靛浗鏈変袱浣嶉噸鑷e粔棰囦笌钄虹浉濡傦紝鍥犺敽鐩稿澶氭绔嬪姛锛岃档鐜嬪皝浠栦负鐩稿浗锛屽粔棰囦笉鏈嶆皵锛岃涓鸿嚜宸辩殑姝﹀姛鐩栬繃浠栫殑鍢淬傝敽鐩稿涓轰簡鍥藉锛屽寤夐澶氭閬胯锛屽粔棰囧緱鐭ヤ粬鐨勮壇鑻︾敤蹇冨悗鎯劎涓嶅凡锛屼究鑳岀潃鑽嗘潯锛屽埌钄虹浉濡傚闂ㄨ缃紝浠庢涓や汉鍜屽ソ锛屾垚涓哄悓鐢熷叡姝荤殑浜ゆ儏...
  • 鏄ョ鎴樺浗鍏充簬鎴樹簤鐨勬垚璇鍏告晠
    绛旓細8鍑哄鍒惰儨:鍦鏄ョ鎴樺浗鏃舵湡,涔愭瘏鍜岀敯鍗曢兘鏄崄鍒嗘湁鍚嶇殑灏嗛銆傛湁涓娆,浠栦滑淇╃宸у湪鎴樺満涓婂鍨,鐢板崟甯﹂榻愬浗鐨勫啗闃,涔愭瘏甯﹂鐕曞浗閮ㄩ槦銆備袱鍐涘湪鍗冲ⅷ杩欎釜鍦版柟浜ゆ垬銆備箰姣呮妸鐢板崟鐨勫啗闃熷寘鍥翠簡,鐢板崟鍜屼粬鐨勫啗闃熻鍥板湪浜嗗煄閲,涔愭瘏涓轰簡鍑忓皯澹叺鐨勪激浜,娌℃湁鍐嶇户缁敾鎵撱傜敯鍗曞湪鍩庝腑,涔熸病鏈夋斁鏉句竴鐐,涓夊勾杩囧幓浜,鐢板崟鐨勫啗闃熶緵缁欐垚浜...
  • 鏄ョ鎴樺浗鏃舵湡20涓湁鍚鐨勫吀鏁,浣犵煡閬撳嚑涓?
    绛旓細鏄ョ鎴樺浗鍘嗘椂500浣欏勾,鍏堕棿鎴樹簤姝よ捣褰间紡,椋庝簯浜虹墿灞傚嚭涓嶇┓,灞鍔胯穼瀹曞彉骞汇傛垬鍦轰笂鐨勫叺鎴庣浉瑙,鍐涜惀涓殑杩愮甯峰箘,澶栦氦鍦哄悎鐨勮皨鐣ヤ氦閿,缁欐垜浠暀涓嬩簡澶ч噺鑰崇啛鑳借鐨勫巻鍙插吀鏁呫 1銆佺兘鐏垙璇镐警 鍦ㄨタ鍛ㄦ湯骞,鏄忓焊鐨勫懆骞界帇涓哄崥寰楃帇濡冭濮掍竴绗,绔熶笉鎯滃湪鍩庝腑婕斿嚭浠ョ兘鐏悜璇镐警姹傛暀鐨勯椆鍓с傜粨鏋,灏戞暟姘戞棌鐘垘杩涙敾瑗垮懆,鍐嶈捣鐑界伀鏃,璇...
  • 鍏告晠婧愯嚜鍘嗗彶,鏄ョ鎴樺浗閮解滈犲氨鈥濆嚭浜嗗摢浜涘吀鏁呭拰璋嬬暐?
    绛旓細鏄ョ鏃舵搴勭帇鍖椾紣锛屽苟鍚戝懆澶╁瓙鐨勪娇鑰呰闂節榧庣殑閲嶉噺锛屽ぇ鏈夊ず鍙栧懆鏈濆ぉ涓嬩箣鍔裤傚叕鍏冨墠607骞达紝妤氬簞鐜嬬唺渚e熶紣闄嗘祽涔嬫垘(浠婃渤鍗楀旦鍘夸笢鍖)涔嬫満锛屾妸妤氬浗澶у啗寮鑷涓滃懆棣栭兘娲涢槼鍗楅儕锛屼妇琛岀洓澶х殑闃呭叺浠紡銆傚嵆浣嶄笉涔呯殑鍛ㄥ畾鐜嬪繍蹇戜笉瀹夛紝娲惧杽浜庡簲瀵圭殑鐜嬪瓩婊″幓鎱板姵銆傚簞鐜嬭浜嗙帇瀛欐弧,鍔堝ご灏遍棶閬:鈥滃懆澶╁瓙鐨勯紟鏈夊澶?鏈...
  • 鏄ョ鎴樺浗鏃舵湡鍘嗗彶鍏告晠
    绛旓細鏄ョ鎴樺浗鏃舵湡鍘嗗彶鍏告晠濡備笅锛1銆佸厰姝荤嫍鐑归笩灏藉紦钘 鏄ョ鏈湡锛屽惔銆佽秺浜夐湼锛岃秺鍥借鍚村浗鎵撹触锛屽眻鏈嶆眰鍜屻傝秺鐜嬪嬀璺靛崸钖皾鑳嗭紝浠荤敤澶уか鏂囩銆佽寖锠℃暣椤垮浗鏀匡紝鍗佸勾鐢熻仛锛屽崄骞存暀璁紝浣垮浗瀹惰浆寮变负寮猴紝缁堜簬鍑昏触鍚村浗锛屾礂闆浗鑰汇傚惔鐜嬪か宸叺璐ュ嚭閫冿紝杩炵画涓冩鍚戣秺鍥芥眰鍜岋紝鏂囩銆佽寖锠㈠潥鎸佷笉鍏併傚か宸棤濂堬紝鎶婁竴灏佷俊绯诲湪...
  • 扩展阅读:春秋战国30个经典故事 ... 春秋战国著名历史故事 ... 春秋战国100个典故 ... 春秋战国的名人100名 ... 战国时期的100个故事 ... 春秋十二国灭亡顺序 ... 退避三舍的历史典故 ... 战国时期故事典故 ... 100个经典历史小故事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