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三问礼于老子

据史料记载,孔子第一次向老子问礼是在鲁昭公七年(前535年),地点是在巷党(今山东境内)。当时,由于周王朝内部出现矛盾,老子因受陷害而被免去了守藏史之职,于是他便开始游历各国。当他游历至鲁国时,正好赶上他在鲁国巷党的一位朋友去世,人们都知道老子是熟谙周礼的人,于是就请他前来主持丧事。

出殡那天,十七岁的孔子也在场。因为他当时担任丧祝,所以也受邀助丧。

就在送葬的队伍行进之时,突然出现日食。老子当即命令送葬的队伍停止前进,靠右侧站立,并且停止哭泣,待日食过去以后再继续前进。

在前面负责引导灵柩的孔子很是不解,可是面对精通礼法的老子,他只能照着前辈的吩咐去做。

送葬回来以后,孔子就向老子表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途停止前进不合周礼,况且人们对于日食究竟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过去并不清楚,如果等得时间太久,死者必然不安,所以应该继续前进。

老子听了孔子的质疑,说道:“诸侯朝见天子,都是在日出时上路、日落前休息;大夫到别国访问,也是日出时赶路、日落前休息。同样的道理,送葬也不应该在日出之前进行。夜间赶路的,只有犯了罪或回家奔丧的人。

出现日食的时候,天黑得就像夜晚一样,对于遵守礼仪的君子来说,是不能把死者置于这样一种黑夜出奔的境地之中的。所以出殡时遇到日食,应该马上停下来,等日食过后再继续前进。”

孔子与老子的第二次交谈是在鲁昭公二十四年,孔子和弟子南宫敬叔一起到周都学习周礼。

这次,孔子所要探讨的问题还是集中在丧礼方面。

孔子问道:“在何种情况之下,各宗庙的神主需要请出来呢?”

老子答道:“天子或诸侯辞世时,应当由太祝将各宗庙神主请到太祖庙中,这样做的目的是表示各位祖先为国丧而聚会。等丧事办完以后,再把各宗庙的神主请回到各自的宗庙内。

”老子还强调说:“不管是迎请神主出庙还是回庙,都要有专门的仪仗队,不允许闲人窜动。

”孔子又问:“大夫家中八到十一岁的孩子死了,可以用棺材吗?

”老子答道:“从前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死了,应当葬在田地,而不葬于祖坟,更不能用棺材。”

孔丘又问:“国家大事有两件,一是祭祀,二是战争。如果在战争过程中父母去世,是应该停战服丧还是继续参战呢?”

老子答道:“在为父母服丧的时候,按礼说是不应该打仗的。通常情况之下,一个人不能因为贪图方便而不认真服丧三年。”孔子听完了老子的话以后,觉得收获颇丰,于是便起身告辞。

老子把孔子送出大门,对他说:“富贵之人喜欢用金钱送人,有学问的人喜欢用言语送人,我算不上是有学问的人,但我还是送你几句话吧!”老子顿了一下,说道:“孔丘,你应当知道,善于经商的人,总是把货物藏起来,好像什么都没有一样;道德高尚的人外表谦虚得像个愚人。身为人家的臣子,切不可高傲,希望你能牢记!”听了这番话,孔子顿首道:“弟子一定铭记于心!”

孔子第三次问礼是在老子罢官回乡以后,地点是在老子的家乡苦县(今河南鹿品)。

孔子和子路想藏书于周朝,请老子帮忙,可是出乎他们的意料,老子竟然拒绝了。老子之所以会拒绝孔子的请求,一方面是因为周王室的藏书已经名存实亡,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此时的老子对万物的认识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可是,孔子对老子的认识仍停留在过去,所以他引述六经,试图用礼法来说服老子。

老子不想听孔子的长篇大论,于是说道:“你的话有些过于冗长,只要说明要点就可以了。”

孔子回答说:“六经的主旨在于仁义。我本人就是以仁义为标准来衡量人世间一切事物的。”

老子笑道:“你所谓的仁义是人的本性吗?”

孔子答道:“不错,仁义正是人的本性!君子不仁就不能成为君子,不义就不能生存于世。仁义,的的确确是人的本性。”

老子问道:“那么你说说看,什么叫仁义呢?”

孔子答道:“心中正直而无邪念,希望万物和乐而无怨,对众人博爱而没有偏心,做有利于万民的事而大公无私,这就是仁义的大致面貌。”

老子摇头说道:“你刚才说的这些话真是太危险了。现在这个年月讲博爱,不是有点太迂腐了吗?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所谓的无私都是为了实现自私。”

孔子这次问礼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因为他和老子对社会的看法已经有了根本性的分歧。

一日孔子再次求问于老子

当老子见孔子来访,主动问道:“我听说,你如今已经成了北方有名的贤者,但不知道你现在是否已经悟得了“天道”?”

孔子回答说:“我还没有悟得“天道”。

老子又问道:“那么,你是用什么方式去探求“天道”的呢?”

孔子答道:“我一直钻研“礼”和“仁义”,我是通过制度教化来寻求的。到现在已经整整五年时间了,可是我还是没有悟到。

老子又问:“你又是如何继续去寻求的呢?”

孔子回答说:“我是从阴阳二气的变化之中寻求的,已经有十二年了,可依然一无所获。”

老子说:“所谓的阴阳之道是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言语表达不了的,也是一般的智慧所无法把握的。所以说,所谓的得“道”,其实只能是体悟“道',你如果想像认识有形、有声的实物一样去认识“道”,那是既听不到,也看不到的,如果想用言语来表达,也没有适当的言辞能够表达清楚。”

老子看了看孔子,略微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你说你已经寻求了十二年而没有得“道”,那是理所当然的。如果“道”是可以奉献出来的,那么大家都会把它献给君王;如果“道”是可以用来进贡的,那么子女就都会把它进贡给自己的父母;如果“道”可以告诉给别人,那么就没有人不把它告诉自己的兄弟;如果“道'可以赠予他人,那么就没有人不赠予自己的子孙后代。

但是,这些都只是假设,是根本实现不了的。原因就在于“道”看不见、听不着、不可言传、不可赠送。寻求“道”,关键就在于你内心的感悟。如果心中没有这种感悟,那么就不能保留住“道';心中悟到了“道',还需要和外界环境相印证。可以说,真正的得“道”之人是清静无为的,他生活简朴却能满足,他不以施舍者自居其功,也没什么耗费。自己贞正的人才能使别人贞正。如果自己的内心不能正确地领悟大道”,那么心灵活动就不会通畅。

孔子回去以后,弟子们纷纷向孔子打听这次拜见老子有何收获。

孔子说:“鸟,我知道它们善于飞翔;鱼,我知道它们善于游水;兽,我知道它们善于奔跑。对于鸟,我可以用弓箭射它;对于鱼,我可以用渔网捕它;对于兽,我可以用陷阱将它擒获。至于高飞于天上的龙,我既不知道它的形状,也不清楚它是怎么样乘风飞天的。今天我看见了老子,就像见到了龙一样!他的学识高深莫测,志趣之高远令人难以揣摩。他就像蛇一样时刻伸缩,就像龙一样随时变化。老聃先生,真是我的老师呀!”

  • 鑰佸瓙瀵瀛斿瓙璇寸殑涓夊彞璇濇槸浠涔?
    绛旓細鎹婂彶璁般嬭杞斤紝瀛斿瓙鍦ㄩ瞾鍥藉仛瀹樼殑鏃跺欙紝鏇剧粡鍒拌繃鍛ㄧ帇瀹わ紝褰撻潰鍚鑰佸瓙闂ぜ銆備复鍒椂锛岃佸瓙閫佺粰浠栦笁鍙ヨ瘽锛屽瓟瀛愬缁堥摥璁帮紝骞跺彈鐢ㄤ竴鐢熴傜涓鍙ワ細鈥滆仾鏄庢繁瀵熻岃繎浜庢鑰咃紝濂借浜鸿呬篃銆傗濊仾鏄庢繁鍒荤殑浜烘湁姝讳骸鐨勫嵄闄╋紝鍥犱负浠栧枩娆㈣璁哄埆浜恒傛墍璋撶ジ浠庡彛鍑猴紝璇寸殑鍝曢兘鏄湡璇濓紝涔熶細寰楃姜鍒汉锛屽敖閲忓皯璁涓哄ソ锛屾墍浠...
  • 瀛斿瓙鎷滃笀鏂囪█鏂
    绛旓細閬傝嚦鍛,闂ぜ浜鑰佽亙鐒夈傗濄婄ぜ璁奥锋浘瀛愰棶銆嬫湁鍥涘璁拌浇鍒板瓟瀛愬悜鑰佸瓙浠庡涔嬩緥銆 椤规鐨勫舰璞℃槸鎵嬫帹鐫鐙疆楦犺溅,涓鍓ぉ鐪熸棤閭殑鏍峰瓙,骞撮暱鐨勫瓟瀛愭墜鎷夌潃椤规杩為棶鍏惰鏁欓棶棰樸傘婃垬鍥界瓥路绉︾瓥銆嬫洶:鈥滈」妲栫敓涓冨瞾,鑰屼负瀛斿瓙甯堛傗 鐜嬮噸姘戙婃暒鐓屽彉鏂囬泦銆嬪嵎涓夈婂瓟瀛愰」妲栧悜闂功銆嬭杩颁簡椤规杩闂瓟瀛鍑犱釜闂,瀛斿洖绛斾笉鍑烘潵銆
  • 涓夊浗婕斾箟鐨勭鍗佷竴鍥炲唴瀹(澶嶅埗绮樿创鍘熸枃)
    绛旓細铻嶆洶:鈥滄様瀛斿瓙鏇闂ぜ浜庤佸瓙,铻嶄笌鍚涘矀闈炵疮涓栭氬?鈥濊喓澶у涔嬨傚皯椤,澶腑澶уか闄堢倻鑷炽傝喓鎸囪瀺鏇:鈥滄濂囩涔熴傗濈倻鏇:鈥滃皬鏃惰仾鏄,澶ф椂鏈繀鑱槑銆傗濊瀺鍗冲簲澹版洶:鈥滃鍚涙墍瑷,骞兼椂蹇呰仾鏄庤呫傗濈倻绛夌殕绗戞洶:鈥滄瀛愰暱鎴,蹇呭綋浠d箣浼熷櫒涔熴傗濊嚜姝ゅ緱鍚嶃傚悗涓轰腑閮庡皢,绱縼鍖楁捣澶畧銆傛瀬濂藉瀹,甯告洶:鈥滃骇涓婂甯告弧...
  • 鍙茶:瀛斿瓙鏄釜浠涔堟牱鐨勪汉
    绛旓細瀛斿瓙鐢熸ф鐩,鍙堜富寮犵洿閬撹岃,浠栨浘璇:鈥滃惥涔嬩簬浜轰篃,璋佹瘉璋佽獕?濡傛湁鎵瑾夎,鍏舵湁鎵璇曠煟銆傛柉姘戜篃,涓変唬涔嬫墍浠ョ洿閬撹岃涔熴傗濄婂彶璁般嬭浇瀛斿瓙涓夊崄澶氬瞾鏃舵浘闂ぜ浜庤佸瓙,涓村埆鏃惰佸瓙璧犺█鏇:鈥滆仾鏄庢繁瀵熻岃繎浜庢鑰,濂借浜鸿呬篃銆傚崥杈╁箍澶у嵄鍏惰韩鑰,鍙戜汉涔嬫伓鑰呬篃銆備负浜哄瓙鑰呮瘚浠ユ湁宸,涓轰汉鑷h呮瘚浠ユ湁宸便傗濊繖鏄佸瓙...
  • 銆瀛斿瓙瀹惰銆嬭鍛ㄥ師鏂囧強璇戞枃
    绛旓細鍧氬叾渚嶅尽.鏁彅涓庝勘鑷冲懆锛闂ぜ鏂艰佽亙锛岃涔愭柤鑻屽紭锛屽巻閮婄ぞ涔嬫墍锛岃冩槑鍫備箣鍒欙紝瀵熷簷鏈濅箣搴.鏂兼槸鍠熺劧鏇帮細銆屽惥涔冧粖鐭ュ懆鍏箣鍦o紝涓庡懆涔嬫墍浠ョ帇涔.銆嶅強鍘诲懆锛鑰佸瓙閫佷箣鏇帮細銆屽惥闂诲瘜璐佃呴佷汉浠ヨ储锛屼粊鑰呴佷汉浠ヨ█锛屽惥铏戒笉鑳藉瘜璐碉紝鑰岀獌浠佽呬箣鍙凤紝璇烽佸瓙浠ヨ█涔.鍑″綋浠婁箣澹紝鑱槑娣卞療鑰岃繎鏂兼鑰咃紝濂借...
  • 鍏充簬"鑰佸瓙"
    绛旓細浣嗘眽浠d互鍚,涓鑸兘璁や负鑰佸瓙鏄嫤鍘(浠婃渤鍗楅箍閭戜笢)浜,骞跺湪姝ゅ湴璁惧叾搴欑銆 鑰佸瓙鐨勭敓骞充簨杩,鍏堢Е涔︿粎鏈夐浂鏄熻杩,鍏朵腑濡傘婂簞瀛愩嬭鑰佸瓙涔嬫,鍓嶄汉浠ヤ负瀵 瑷銆傛瘮杈冨彲淇$殑鏄湁鍏瀛斿瓙闂ぜ浜庤佸瓙鐨勮杞姐傘婂彶璁奥疯佸瓙闊╅潪鍒椾紶銆嬬О瀛斿瓙鑷冲懆闂 绀间簬鑰佸瓙,鑰佸瓙绛旀洶:鈥滃瓙涔嬫墍瑷鑰,鍏朵汉涓庨鐨嗗凡鏈界煟,鐙叾瑷鍦ㄨ炽備笖鍚涘瓙...
  • 姹:瀛斿瓙璇綍100鍙ュ悕瑷
    绛旓細鍙茶涓栧鏇:鈥瀛斿瓙鍚嶄笜,瀛椾徊灏笺傚叾鍏堝畫浜恒傜埗鍙旀绾,姣嶉姘忋備互椴佽鍏簩鍗佷簩骞,搴氭垖涔嬪瞾,鍗佷竴鏈堝簹瀛,鐢熷瓟瀛愪簬椴佹槍骞充埂闄倯銆備负鍎垮瑝鎴,甯搁檲淇庤眴,璁剧ぜ瀹广傚強闀,涓哄鍚,鏂欓噺骞;涓哄徃鑱屽悘,鐣滆晝鎭傞傚懆,闂ぜ浜庤佸瓙,鏃㈠弽,鑰屽紵瀛愮泭杩涖傛槶鍏簩鍗佷簲骞寸敳鐢,瀛斿瓙骞翠笁鍗佷簲,鑰屾槶鍏榻,椴佷贡銆備簬鏄傞綈,涓洪珮鏄瓙瀹惰嚕...
  • 瀛斿瓙璧勬枡绠浠,瀛斿瓙鐨勮祫鏂欑畝浠
    绛旓細瀛斿瓙:涓浗鍙や唬鎬濇兂瀹躲佹暀鑲插,鍎掑瀛︽淳鍒涘浜恒 瀛斿瓙鏇惧甫棰嗛儴鍒嗗紵瀛愬懆娓稿垪鍥藉墠鍚庤揪鍗佷笁骞,鏅氬勾淇鍏粡鍗炽婅瘲銆嬨婁功銆嬨婄ぜ銆嬨婁箰銆嬨婃槗銆嬨婃槬绉嬨嬨傜浉浼犲瓟瀛愭浘闂ぜ浜庤佸瓙,鏈夊紵瀛愪笁鍗,鍏朵腑璐や汉涓冨崄浜屻傚瓟瀛愬幓涓栧悗,鍏跺紵瀛愬強鍏跺啀浼犲紵瀛愭妸瀛斿瓙鍙婂叾寮熷瓙鐨勮█琛岃褰曞拰鎬濇兂璁板綍涓嬫潵,鏁寸悊缂栨垚鍎掑缁忓吀銆婅璇嬨 瀛斿瓙鍦ㄥ彜浠h...
  • 閬撴暀鍒涘浜鑰佸瓙鐢熷钩绠浠
    绛旓細褰撴椂鐨勨滃摬浜轰护寰封濆氨鏄寚鈥滆佸瓙鏂団濄傗滃摬浜轰护寰封濈殑鍙樻硶,鏄汉绫诲巻鍙蹭笂鐜嬮亾鍏嬫湇闇搁亾鍚戞皯涓昏繄杩涚殑鍘嗗彶闈╁懡,鍙儨鍚庢潵鏅帇绐佺劧绂讳笘,鍙樻硶琚弽瀵规淳闃绘尃骞舵帹缈汇傜粡杩囪繍绛,鍛ㄥ寤跺枠,妤氬悰鑷,鍛ㄥ洿鐩稿畨鏃犱簨銆傚叕鍏冨墠523骞,鑰佸瓙49宀,29宀瀛斿瓙甯﹀紵瀛愬崡瀹暚鍙旇荡娲涢槼闂ぜ浜庤佸瓙銆傝佸瓙鏁欐巿鍚,鍙堝紩瀛斾笜璁垮ぇ澶媽寮樸傝媽寮樺杽涔,鎺...
  • 鍏充簬瀛斿瓙鐨勮瘲鍙
    绛旓細瀛斿瓙瀛︽棤甯稿笀,璋佹湁鐭ヨ瘑,璋侀偅閲屾湁浠栨墍涓嶇煡閬撶殑涓滆タ,浠栧氨鎷滆皝涓哄笀,鍥犳璇粹滀笁浜鸿,蹇呮湁鎴戝笀鐒夆濄 鐩撮亾鑰岃 瀛斿瓙鐢熸ф鐩,鍙堜富寮犵洿閬撹岃,浠栨浘璇:鈥滃惥涔嬩簬浜轰篃,璋佹瘉璋佽獕?濡傛湁鎵瑾夎,鍏舵湁鎵璇曠煟銆傛柉姘戜篃,涓変唬涔嬫墍浠ョ洿閬撹岃涔熴傗 銆婂彶璁般嬭浇瀛斿瓙涓夊崄澶氬瞾鏃舵浘闂ぜ浜庤佸瓙,涓村埆鏃惰佸瓙璧犺█鏇:鈥滆仾鏄庢繁...
  • 扩展阅读:老子三句话点拨孔子 ... 孔子拜访老子的故事 ... 孔子向老子问礼原文 ... 孔子为什么要杀老子 ... 孔子问礼于老子完整版 ... 老子与孔子的对话原文 ... 孔子见老子三段话原文 ... 孔子请教老子的典故 ... 孔子问礼老子三次的故事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