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理学:乖是对权威的恐惧,忽视自己的讨好,和被压抑的渴望

文/37度暖爸

为保护当事人,隐去个人信息且经过加工,请勿对号入座!本篇内容硬核、略扎心,我想如果你能感觉到疼痛,或许是一件好事。

乖巧的孩子父母都会喜欢,可以降低父母的养育精力投入,直白点说:养孩子很省心!那么乖巧满足了谁的愿望?

闹心的老马

老马38岁了,在一家私营企业做部门主管,兢兢业业近10年,也称得上是公司元老。最近发生了一件事,让老马很是闹心:老板亲戚主导的工作出现了纰漏,老马承担50%罚款。

“那是老板的表外甥,说我是主管,其实他的工作都是跟老板对接。凭啥我承担50%损失?”

“那你有没有据理力争?”我询问老马。

“有啊!我说了我的观点,老板不听”老马看上去很委屈。

“你只是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还是据理力争自己的权益,这是两码事”听我说完这句话,老马陷入了沉默。

难道,真的是柿子专挑软的捏?

老马从小就是街坊四邻口中的乖宝宝: 放学就回家,从来不在外面撒野;作业自己完成,从不让父母费心;10岁那年,爸妈生了个弟弟做他的小尾巴,从此寒暑假老马就变成了“家庭主夫”;高考那年听从老爹安排,学了个会计专业;大学毕业,被老爹喊话,回乡工作……

老马也是同事、朋友眼中的老好人: 谁家有难处都会伸手帮一把;同事家中有事,代做工作那是义不容辞;朋友聚会,点菜总是会照顾到每个人的口味。

老马看上去,可真的像是个软柿子!

乖巧的背后是恐惧、讨好和渴望

父母都希望孩子乖巧、懂事,直白一点说:乖巧懂事的孩子,会降低父母的养育、管教的精力,是满足了父母自己对孩子的掌控欲。但是孩子乖巧懂事的背后隐藏着:对权威的恐惧、忽视自己讨好他人和被压抑的渴望。

1、对权威的恐惧

父母、师长对于孩子来说,意味着权威,要求孩子乖巧、懂事,实质上是要求孩子具有服从性。更扎心一点说:是将自己的意志传递给孩子,并要求孩子无条件执行!由于父母和孩子之间在身体和智力两方面的巨大差异,导致孩子不能也不敢反抗。那么,这种服从的背后,孩子一定会伴随着 屈辱感。

长大后,对于领导、行业权威、各类型执法者等权威人士,从内心中存在惧怕感,无法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2、忽视自己的讨好

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会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当孩子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不允许被表达、被接受,而是要求乖巧,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互动中,学会了隐忍,慢慢忽视掉自己,变得讨好。

要么,这种委屈的隐忍在青春期爆发;要么,和老马一样,过了半生仍然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常常将自己的需求藏起来,以满足他人为“第一要务”。

3、被压抑的渴望

有人说:吃过苦的孩子,有一点糖就会觉得很甜。这句话的背后还隐藏着另外一层意思:因为从小得不到尊重,当别人表现出理解、接纳、赋予一定话语权,他们就 很容易相信别人。 别人对他有一点点的好,就恨不得将自己的心剖出来,说得就是这样的人。

丧失攻击性会带来巨大的问题

人类的攻击性是与生俱来的,例如:哺乳时,婴儿会咬妈妈的乳头;2岁左右可能会随时不高兴发泄情绪;到了猫嫌狗不咬(7、8岁)的年纪,更是惹人烦。这些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阶段性标志,关键在于父母是否能涵容孩子的攻击性。

如果父母不能承载孩子的坏情绪,不允许孩子表达不同的想法,孩子的攻击性会被压抑。失去攻击性的孩子,会 表现为:讨好、情绪压抑、唯唯诺诺,甚至连自己的权益也不敢争取。

因为孩子在长期不被允许表达的环境中 内化成为了自己的认知:我很强,每当我表达攻击性,我的父母就会很受伤,很愤怒,为了保护他们,所以我必须让自己看起来更弱一些;不仅如此,他们还会压抑自己的攻击性,甚至为自己的攻击幻想而内疚自责,觉得这是不道德的行为。

弗洛伊德认为,攻击冲动可表现为争论、竞技、冒险等。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表现,攻击冲动作为一种心理能量都必须得到表现,不然就会导致精神病。这种攻击冲动,要么向外,要么向内,长期不被允许表达的环境,会促使孩子形成向内攻击自己的倾向。

简单点来说:攻击性弱的孩子,不仅仅是表现出胆小怕事,还会缺乏上进心,缺乏直面困难的勇气,常常做内归因攻击自己,幸福感低下。

合理释放孩子的攻击性

父母并非圣人,也不可能人人都经过心理学的专业学习。那么如果平时我们不小心,控制不住情绪,压制了孩子的攻击性, 你可以尝试以下几个办法:

1、学会合理表达,并非只是表达(发泄)情绪, 表达公式为:不带评判的描述事实+我的感受+我的期望。 例如:当妈妈看到你写作业拖拉的时候,我很着急,因为我很担心你因为写不完作业而睡觉晚,导致睡眠不足。对你的身体有害,也影响你第二天的听课学习。

2、你可以给孩子买一个大一些的布偶,告诉孩子,如果妈妈不小心让你受委屈了,你可以揍它,把它作为你的出气筒。但是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不让自己受伤。

3、你还可以和孩子做一个小约定,例如:只要孩子一喊“智慧妈妈”,你收到信号就立刻停下来,并意识到孩子需要表达。

结语: 每个人都离不开关系,在关系中,如果总是呈现出弱者姿态,对方会不断侵蚀你的底线。保持孩子适度的攻击性,不仅仅是为了在关系中不受伤,也是为了保持孩子的上进心、直面困难的勇气和幸福感。



  • 缁忓父澶у0鍚煎瀛愭湁浠涔堝潖澶?
    绛旓細浣嗙粡甯歌鍚肩殑瀛╁瓙浼氳濂藉ぇ浜猴紝浼氬療瑷瑙傝壊锛屾椿寰楀皬蹇冪考缈硷紝鍙兘鍦ㄥぇ浜虹湅鏉ュ緢鎳備簨锛屼絾澶噦浜嬪緱瀛╁瓙鏈繀澶勭悊濂藉唴蹇冪殑鐒﹁檻銆2銆佸瀛愰暱澶у悗瀵逛簬鏉冨▉鐨勬亹鎯 瀛╁瓙鐩稿鐖舵瘝姣旇緝寮卞皬锛岀粡甯歌鍚肩殑瀛╁瓙闀垮ぇ鍚庡韬竟鐨勮薄寰佹潈濞佺殑浜哄+锛屾瘮濡備笂绾ч瀵肩瓑鍙兘浼氫骇鐢鎭愭儳蹇冪悊锛涓嶈兘鑷劧鍦拌〃杈捐嚜宸卞湴鎰忚锛屾甯告矡閫氥傚洜涓轰範鎯...
  • 涔瀛╁瓙鏁呮剰瀛﹀潖鏄粈涔蹇冪悊?鏄ぉ鎬цВ鏀捐繕鏄帇鎶戝お涔?
    绛旓細2. 鍙嶆姉蹇冪悊锛氫箹瀛╁瓙鏈夋椂鍙兘浼氬嚭鐜板鎺у埗鍜岄檺鍒剁殑鍙嶆劅鍜屼笉婊℃儏缁備粬浠彲鑳借寰楁棤娉曞彂灞曡嚜宸辩殑涓у拰鐙珛鎬э紝鍥犳鏁呮剰瀛﹀潖鍙互鐪嬩綔鏄竴绉嶅弽鎶蹇冪悊鐨琛ㄧ幇锛岃瘯鍥剧牬鍧忚鏈熸湜鐨勫舰璞°3. 娉ㄦ剰鍜屾壙璁わ細涔栧瀛愬彲鑳戒細鍙戠幇鍦ㄥ鍧忔垨鍋氫竴浜涗笉琚鍙殑浜嬫儏鍚庯紝浼氬紩璧蜂粬浜虹殑娉ㄦ剰鍜屽叧娉ㄣ傝繖绉嶈涓烘垨鑰呬寒鐩革紝浠栦滑鍙兘...
  • 鎬瀛曞悗鍙互鐪嬪摢浜涚瀛︾殑鑲插効涔︾睄?
    绛旓細3.銆婂効绔ュ彂灞曞績鐞嗗銆(ChildDevelopmentalPsychology):杩欐湰涔︾敱鑻卞浗蹇冪悊瀛﹀DavidF.Astington鍚堣憲锛屾槸涓鏈粙缁嶅効绔ュ績鐞嗗彂灞曠殑鏉冨▉钁椾綔銆傚畠娑电洊浜嗕粠鍑虹敓鍒伴潚灏戝勾鏃舵湡鐨勫効绔ヨ鐭ャ佹儏鎰熴佺ぞ浜ゅ拰琛屼负鍙戝睍鏂归潰鐨勭煡璇嗐4.銆鑲插効蹇冪悊瀛銆(ParentingPsychology):杩欐湰涔︾敱缇庡浗蹇冪悊瀛﹀JohnGottman鍚堣憲锛屾槸涓鏈粙缁嶈偛鍎...
  • 璇汇3-6宀,濡堝涓嶅彲涓嶇煡鐨鑲插効蹇冪悊瀛銆嬫湁鎰
    绛旓細瀛╁瓙杩涘叆骞煎効鍥笉浠呴潰瀵圭殑鏄檶鐢熺殑鐜锛岃繕鏈夐檶鐢熺殑浜猴紝浼氬蹇冪悊涓婃湁涓瀹氱殑瀹夋叞銆4銆侀敾鐐煎瀛愪笌濡堝鐭殏鍒嗙锛屼互缂撹В鍏ュ洯鏃剁殑鍒嗙鐒﹁檻銆5銆佸弬鍔犱翰瀛愮彮锛屽煿鍏诲瀛愬璇惧爞鍜岄泦浣撶殑鎰熻銆備簩銆佺浉瀵逛簬鐗╄川鐨勪紭瓒婏紝濡堝鐨勭埍鍜岄櫔浼存墠鏄瀛愭洿闇瑕佺殑銆瀵逛簬3锝6宀佺殑瀛╁瓙鏉ヨ锛岃繕澶勪簬渚濇亱鏁忔劅鏈燂紝杩欑渚濇亱瀵硅薄锛岄氬父...
  • 骞煎効鎭愭儳琛屼负鐨勫師鍥
    绛旓細鍦ㄥ拰濂逛滑浜ゆ祦涔嬪悗锛屾垜鍙戠幇濂逛滑宕囨嫓鏉冨▉鐨鑳屽悗鏄叡鍚岀殑鐒﹁檻涓庡帇鍔涳紝閭e氨鏄垜涓婃枃鎵璇寸殑锛屾媴蹇冭嚜宸辩殑涓瑷涓琛屼笉绗﹀悎鑲插効鐪熺悊锛屽鎬浼ゅ鍒板瀛愩傚悓鏃朵篃鎷呭績澶栧湪鐜涓嶅濂斤紝浼ゅ鍒板瀛愩傝繖搴旇鏄腑鍥藉勾杞诲濡堢殑缂╁奖锛屼篃璁告瘡涓汉鐨勬潯浠跺拰鐜涓嶄竴鏍凤紝浣嗗濡堢殑鎷呭績鍜岀劍铏戝嵈鏄浉鍚岀殑锛屼互鑷充簬鎵╂暎鎴愬鏍$劍铏戯紝鏁欒偛...
  • 涓轰粈涔堟垜涓瑙佸叕鍙搁瀵煎績閲屽氨鍙戞厡?
    绛旓細鍦ㄨ亴鍦轰笂锛屾湁浜涗汉鍙戠幇鑷繁涓庡悓浜嬪拰鍚屼簨涔嬮棿浜ゅ線鑷劧娴佺晠锛屼絾涓鏃﹂潰瀵瑰叕鍙搁瀵硷紝鍐呭績灏变細鎰熷埌涓嶅畨鍜屾厡寮犮傝繖绉嶇幇璞¤儗鍚庢湁涓変釜涓昏鍘熷洜锛氱己涔忚嚜淇°佸棰嗗鏉冨▉鐨勬亹鎯浠ュ強瀵逛笌涓嶇啛鎮変汉浜ゅ線鐨勪笉閫傚簲銆傞鍏堬紝缂轰箯鑷俊鏄鑷磋繖绉蹇冪悊鐘舵佺殑涓涓師鍥犮傚湪涓庤韩浠藉湴浣嶈緝楂樼殑浜轰氦寰鏃讹紝杩欎簺浜哄彲鑳戒細鎰熷埌鑷俊蹇冧笉瓒筹紝...
  • 瀛╁瓙涓嶅惉璇,澶氬皯鐖舵瘝鍙細濞佽儊鎭愬悡瀛╁瓙?杩欎笉鏄滅鈥,鑰屾槸鎿嶆帶
    绛旓細鐒惰蹇冪悊瀛鐮旂┒鍗磋瘉鏄, 杩欑浠ョ埍涔嬪悕鐨勬搷鎺,瀹為檯涓婂骞煎勾瀛╁瓙蹇冪悊鍙戝睍閫犳垚鐨勪笉鍒╁奖鍝,杩滆繙瓒呭嚭鎴愬勾浜...杩欐椂濡傛灉瀹炲湪鎯充笉鍑哄叾浠栭┋鏈嶅瀛愮殑鎷涙暟,寰堝瀹堕暱鍙兘鍔ㄧ敤鏉鎵嬮攺,鍑熻嚜宸辨垚骞翠汉瑙佽瘑涓婄殑鏉冨▉浼樺娍,浠ユ楠...,鎴戝緢浜嗚В灏忓竼鐨勭棝鑻,鍚庢潵鐢变簬澶氬勾鏉ョ疮绉殑蹇冪悊璐熸媴,浠栧湪涓婇珮浜屾椂鎮d笂鐒﹁檻鐥,浼存湁涓ラ噸鐨勭ぞ浜鎭愭儳銆
  • 瀹堕暱蹇冪悊瀛:10绉嶅搴叧绯讳笌瀛愬コ蹇冪悊鐤剧梾鐨勫叧绯
    绛旓細璁稿娓存湜鏉冨▉鎰熺殑蹇冪悊鍜ㄨ甯,鐑》浜庣粰瀹跺涵鐏岃緭蹇冪悊瀛︽濇兂,鍩硅褰撲簨浜,浠ヤ负濡傛杩欒埇灏卞彲澶╀笅澶钩銆傚鏈夌煡璇嗘湁鎮熸х殑瀹堕暱灏氬彲杩欐牱鍋,瀵规偀鎬т笉楂樻垨鐭涚浘绾犵粨寰堟繁鐨勫搴,蹇冪悊瀛鐭ヨ瘑鏄弻鍒冨墤,甯姪鐨勫悓鏃朵激瀹虫洿娣,浼氳瀹跺涵澶卞幓鑷垜鍒ゆ柇鍔涘拰鑷垜鏇存柊鍔,鎶婂搴帹鍚戞洿澶х殑鍗辨満涓庡洶澧冦傚綋鐒,涓嶅皯鐨勫搴篃涔愪簬鎶婁竴鍒囬夯鐑﹂兘鎺ㄧ粰...
  • 扩展阅读:做一次心理疏导多少钱 ... 6岁一7岁儿童心理特征 ... 抑郁症1-5级的表现 ... 青春期女孩子心理疏导 ... 心理医生怎么心理疏导 ... 怎么判断心理有问题 ... 孩子厌学症的十种表现 ... 心理疏导十个方法 ... 孩子心理疏导最好方法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