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小麦的介绍 浮小麦的功效作用

浮小麦,中药名。为禾本科小麦属植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干燥轻浮瘪瘦的果实。什么是浮小麦?浮小麦的功效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浮小麦的资料,欢迎阅读。
浮小麦的介绍
浮小麦,中药名。为禾本科小麦属植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干燥轻浮瘪瘦的果实。全国产麦地区均有生产。具有益气,除差禅热,止汗之功效。常用于骨蒸劳热,自汗盗汗,香脆感。
入药部位
干燥轻浮瘪瘦的果实。
性味
味甘,性凉。
归经
归心经。
功效
除虚热,止汗。
主治
用于骨蒸劳热,自汗盗汗。
相关配伍
1、治盗汗及虚汗不止:浮小麦不以多少。文武火炒令焦,为细末,每服二钱,米饮汤调下,频服为佳。一虚芹尘法取陈小麦用干枣煎服。(《卫生宝鉴》独圣散)
2、治男子血淋不止:浮小麦加童便炒为末,砂糖煎水调服。(《奇方类编》)
用法用量
15-30g。生用或炒香用。
炮制
采集加工
一般在夏至果实成熟时采收,取瘪瘦轻浮与未脱净皮的麦粒,拣取杂质,筛去灰屑,用水漂洗,晒干即得。
炮制方法
炒浮小麦:取净浮小麦,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棕黄色,取出放凉。
生理特性
秆直立,丛生,具6-7节,高60-100厘米,径5-7毫米。

叶鞘松弛包茎,下部者长于上部者短于节间;叶舌膜质,长约1毫米;叶片长披针形。

穗状花序直立,长5-10厘米(芒除外),宽1-1.5厘米;小穗含3-9小花,上部者不发育;颖卵圆形,长6-8毫米,主脉于背面上部具脊,于顶端延伸为长约1毫米的齿,侧脉的背脊及顶齿均不明显;外稃长圆状披针形,长8-10毫米,顶端具芒或无芒;内稃与外稃几等长。
生长环境
全国产麦地区均有生产。
鉴别
性状鉴别
药材性状:呈长圆形,长约6mm,直径约2.6mm。表面黄白色或浅黄棕色,略抽皱,腹面有一深陷的纵沟。顶端钝形,带有黄色柔毛,另一端成斜尖形,有脐。质硬或较软,断面白色,有粉性。无臭,味淡。以粒均匀、轻浮、无杂质者为佳。充实饱满的小麦粒,不宜作本品入药。
饮片性状
浮小麦呈长圆形,长2-6mm,直径1.5-2.5mm。黄棕色或深黄色,腹面有一深陷的纵沟,断面白色。无臭,味淡。炒浮小麦形如浮小麦,表面棕黄色。
相关论述
1、《本草汇言》:卓登山氏曰,此药系小麦之皮,枯浮无肉,体轻性燥,善除一切风湿在脾胃中。如湿胜多汗,以一、二合炒燥,煎汤饮,立止。倘属阴阳两虚,以致自汗、盗汗,非其宜也。
2、《本经逢原》:浮麦,能敛盗汗,取其散皮腠之热也。
浮小麦的功效作用
本品为少常用中药。始载《本草纲目》小麦项下,名浮麦,即水淘浮起者。
来源:为禾本科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小麦的干品、轻浮、瘪瘦的颖果。均为栽培。
产地:全国各地均有生产。
性状鉴别:颖果长圆形,长约3~6厘米,直径约2~3毫米。表面黄白色或黄棕色。略抽皱,腹面有一深陷的纵沟。顶端钝,带有黄色柔毛,低端成斜尖形,有脐。质硬,断面白色。有粉性。气无,味淡。以颗粒均匀,轻浮者为佳。
主要成分:含淀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盒乙种维生素。
功效与作用:止汗。镇静、抗利尿。
炮制:生用。
性味:甘、咸、凉。
归经:入心经。
功能:益气,除热,止汗。
主治:自汗,盗汗,骨蒸虚热。
临床应用:1、用于止汗。治疗各种虚汗、盗汗,单用虽有效,但多配麻黄根。牡蛎、黄芪等加强止汗作用,也可配橹豆衣,方如浮小麦橹豆煎剂,据观察,此方治疗肺结核盗汗效果较好。2、用于抗利尿,治疗小儿遗尿,配桑螵蛸、益智仁等,效果较好,方如加味甘麦大枣汤。
用量:15~60g。
处方举例:浮小麦橹豆衣煎剂:浮小麦、橹豆衣各9g,加水200毫升,浓缩至100毫升,每服50毫升,一日二次。
加味甘麦大枣汤:炙甘草12g,浮小麦18g,菟丝子9g,炙桑螵蛸9g,煨益智仁9g,龙骨6g,大枣24g,水煎服。

扩展阅读:浮小麦治疗阴虚还是阳虚 ... 止汗最好的一味中药 ... 浮小麦止汗有几种配方 ... 止汗最强的偏方 ... 自汗盗汗只需一味药 ... 浮小麦正确喝法 ... 浮小麦泡水正确方法 ... 浮小麦治失眠最快方法 ... 浮小麦治虚汗几天见效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