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

雍也篇第六

(七)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译文:   

季氏派人请闵子骞去做费邑的长官,闵子骞(对来请他的人)说:“请你好好替我推辞吧!如果再来召我,那我一定跑到汶水那边去了。” 

解读:   

闵子骞是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15岁。因为季氏不忠于鲁国国君,所以闵子骞拒绝去他那里做官。孔门教育目的之一就是从事政事,赡养父母,以尽孝道。但在道义与富贵之间,孔子还是注重道义在先。闵子骞为此也会经过内心痛苦的挣扎,最终选择了道义,把老师孔子提倡的仁德理想,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目标,并身体力行。   人生会面对很多的选择与诱惑,但人在一段时间里却不能同时做好几件事。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有舍才有的,如何取舍是我们人生中一直在做的命题。如何做好取与舍、进与退需要的大智慧。如果不顾仁义,不当取而取、不当进而进,那么很有可能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了方向性的错误,或是不慎失足而成千古恨,或是误入歧途而身难返,或是与恶人为伍而身败名裂、遗臭万年。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如果逐利忘义,看不到利益旁边的陷阱,那就很容易了身陷泥潭,随波逐流,最后迷失自己,贻害无穷。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有舍才有得,如何取舍一直是我们人生中需要做的命题。

(八)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you)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fu)!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译文:  

孔子的弟子伯牛,他名字叫冉耕,得到了一个恶病,大概是一个晚期无法治疗的疾病,孔子前往慰问。“子问之”,去慰问他。因为伯牛染上这个恶疾,可能会有传染性,所以伯牛的家人不愿意让孔子进病人的屋里去看望病人,所以不得不隔着墙壁,从窗口去相见。这个“牖”就是窗口,所以“自牖执其手”,是从这个窗口那里握住伯牛的手。然后孔子说:“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这个“亡”有两种讲法,根据孔安国注,这是讲丧亡,说伯牛怎么就要死了?“命矣夫”,就是这是天命吗?这个是亡当作丧亡讲。另外还有一个说法,亡是念作无,就是无之,无就是没有,之是什么?是这个道理,就是没有这个道理。这么好的人,这个“斯人也”,就是这么好的人,怎么会患这么样的恶病?这是难道是天命吗?“命矣夫”,就是命,是天命。两种说法都可以说得过去,其实意思都不会抵触。

解读:   

那伯牛为什么有这个恶病?不是他这一生,不是这一生的业果,是他前生的业果,前生一定有造恶。人没有遇到圣贤之教,往往会糊涂,做出一些恶业,感得今生有果报。今生伯牛能够跟孔子学习,不再造恶业了,所以他现在这个病是消他的宿业,来生就好了。所以孔子给我们的教育是循循善诱,抓住每一个机会点给我们教化。抓住伯牛的手就说,“命矣夫”,告诉我们一切都有因果,谁都逃不了因果,哪怕是像伯牛这样的贤人,他也有因果。圣人也有因果,孔子他晚年还丧子,这不也有因果吗?但都是宿业,只是圣贤能够不昧因果,不昧就是他不糊涂,他对因果清清楚楚。所以在遭受恶果的时候,他的心很坦然,他不会怨天尤人,他能乐天知命,这是君子,这是圣贤。 所以孔子这里说的命字,善有善果,恶有恶报,因果非常的重要。

(九)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a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   

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瓜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解读: 颜回乐什么?不应该是乐竹篮子装饭,瓜瓢喝水,也不应该是乐那贫民窟里面的小巷子,而是另有所乐。至于到底乐什么?   不过,孔子说过:“吃粗粮,喝冷水,弯过手臂当枕头,也自有快乐在其中。不仁义的富有和尊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边飘浮的云一样。”   这一段夫子实际上与他对颜回的描述极其相近,只不过明确地点出了主题,这就是“义”。如果不“义”,就是再富贵也没有意思,相反,只要心中有“义”,就是吃粗茶淡饭,睡觉连枕头都没有,那也是快乐的。   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师必有其徒。作为孔子的第一高徒,颜回和老师一样,都是以“义”为乐。这个“义”,也就是仁义、道义。所以,孔子也好,颜回也好,都是因为心中有了仁义,有了道义,才能够安于贫困。说到底,也就是安贫乐道,为了精神的追求而不在意物质生活的窘迫。   当然,孔子、颜回都是圣贤级的人物,风情高达,所以能做到安贫乐道,对我们一般人来说,要修养到那个境界可真是难得很,也就只好“不堪其忧”了罢。   安贫乐道是孔子所推崇的,颜回不追求锦衣玉食,潜心追求学问,自得其乐,符合孔子的思想,所以孔子夸:贤哉回也!君子怀德,小人怀土,一个注重自身享受,整天和别人比吃穿,比车子、房子的人,很难想象会成就一番大事业和大学问的。      

(一〇)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

译文:

在《论语》的前面提到季康子希望孔子的高弟能出仕为官,别人没有答应,冉求却做了季氏的家臣。孔子应是不以为然的,接着提出了三个仁德很高的弟子来劝诫冉求——闵子骞宁可离开家乡也不愿为官,冉伯牛身患恶疾也不改志向,曹颜回箪食陋巷却乐在其中。那么冉求说了什么呢? 冉求说,老师啊!您别老批评我啦,并不是我不愿意按您说的去做啊,实在是心有余而力足不足啊!孔子一针见血指出了冉求耍滑头,孔子说,你别说什么心有余而力不足,力不足是已经按照仁德的要求去做了,做了一半,力量不够半途而废。现在你根本就没有去做,就先给自己划定了界限,认为自己力量不够做不来。应该不论做到做不到、不论成功与否,都努力去做,坚持不懈,做到哪算哪,而你还没开始就说力不足,岂不是自甘堕落吗?到目前为止这是孔子对学生最严厉的批评。

解读:

是能力问题,还是思想问题?从孔子与冉求师生二人的对话来看,冉求对于学习孔子所讲授的学问产生了畏难情绪,将学业上的差距,归因于客观。当然,学习的过程是枯燥乏味的,也是艰巨漫长的,逐步积累的过程令人望而却步,只有锲而不舍的人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思想上有畏难情绪,只能使人裹步不前。孔子认为,致力于仁德,就不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仁是人天生的本性,因此为仁就全靠自身的努力,不能依靠外界的力量,这种认识的基础,仍然是靠道德的自觉,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就有可能达到仁。这里,孔子强调了人进行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有其重要意义。

(一一)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译文:

君子儒和小人儒,孔子希望子夏能做君子之儒,莫做小人之儒。 什么是君子之儒,什么是小人之儒。君子之儒应是才通古今,达艺全能,而且要人情练达、深通世故。小人儒则是纸上谈兵,说的头头是道,做起来一塌糊涂。

解读:  

君子儒与小人儒 孔子提到了“君子儒"与'小人儒”。“儒,学者之称"。所谓学者,也就是有点学问的人,或者说聪明的人。一个聪明的人若是将自己的智慧用在正当的地方,那他就是“君子儒":若是他将自己的智慧用在不当的地方,那他就是“小人儒”。做君子儒是孔子对子夏的教导,也是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应当遵循的处世原则。 在古人看来,读圣贤书,所学何事?不就是为了能够拥有一颗仁义之心,将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而且还能在面对错误的时候产生愧疚感,并勇于改正的思想觉悟吗? 宋朝的秦桧就异常聪明,不但通读匹书五经,还精通书法,擅长权术。刚开始的时候,他还很有正义感,也将自己的聪明用在了正当的地方。可是,到了后来他却被权势、金钱迷惑了双眼,进而变得贪得无厌。而且,他还借助于自己的权势,不择手段地排除异己,并以'莫须有"的罪名谋害了抗金名将岳飞等忠臣。秦桧虽然很聪明,但却用在了错的地方,是个十足的小人。 在现实社会中,将自己的智慧应用到造福社会或发明创新上,就是君子所为;若是将它用错了地方,智慧就会变成投机,聪明就会变成耍“小聪明”,是小人之举。现在大部分商人为了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将聪明用在提高产品质量、保证消费者健康上,反而在食品里添加三聚氰胺、瘦肉精之类的有毒物质,不仅严重欺骗消费者,而且造成严重恶果,这就是将聪明用在了不当的地方,是小人行径。 倘若商家能将“聪明才智"用到新产品的发明创造上,也许还能创造出不凡的业绩,成为伟大的企业。可见,聪明只有用对了地方,才能产生无限的效益。若是将聪明用错了地方,到头来可能只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而已。

(一二)子游为武城宰,子曰:“汝得人焉尔乎?”曰:“有澹(dan)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yan)之室也。”

译文:

澹(但)。偃:子游的名。 子游为武城市长。孔子说:“你在那得到了人才吗?有个叫澹台灭明的人,一贯走正道,没有公事,从不到我家里来。” 澹台灭明,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少孔子39岁,鲁国人。曾跟随孔子学习,孔子见他长相丑陋,认为没多大才能。 子游做武城宰时,孔子问:“你在那里得到什么人才了吗?”子游说:“有位叫澹台灭明的,做事从不走小路捷径投机取巧,如果没有公事他从不到我屋里来,为人光明正大。 后来,澹台灭明往南游学到吴地(即楚国,后老死在楚国)。跟从他学习的有三百多人,其才干和品德传遍了各诸侯国。他有一套教学管理制度,影响甚大,走到哪里各国诸侯都竞相欢迎,是当时儒家在南方的一个有影响的学派。孔子曾有“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感叹。

解读: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起初孔子认为自己的学生澹台灭明长相丑陋,认定不会有多大的才能。可是后来孔子感叹“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说明孔子对澹台灭明的看法是错误的。在当今社会人们大多都是以貌取人,总是认为长着一副好看的皮囊会给自己带来很多机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自己的脸和五官动刀子,希望好看的皮囊能为自己获得更多的便利,殊不知内在与能力才是至关重要的。澹台灭明为人正直,虽然长相丑陋,可是名下有学生三百,正是说明他有很多值得人们学习的优点,子游更是夸他做事从不走小路捷径投机取巧,没有公事从不到屋里来,为人光明正大。 我们应该更注重的是如何充实我们的内在,多学习多读书,学习才是我们终身的使命,外在始终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流逝,只有肚子里有东西才是踏踏实实的。

(一三)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译文:

孔子说:“孟之反不喜欢夸耀自己。败退的时候,他留在最后掩护全军。快进城门的时候,他鞭打着自己的马说,不是我敢于殿后,是马跑得不快。” 孟之反,鲁国的大夫,当时统兵的将帅之一,公元前484年,鲁国与齐国打仗。鲁国右翼军败退的时候,其在最后掩护败退的鲁军。对此,孔子给予了高度评价,宣扬他提出的“功不独居,过不推诿”的学说,认为这是人的美德之一。 解读: 战争是无法预测的,一般都要做两套方案,胜利、败退。其实败仗比胜仗要难得多,历史上败仗打的最好的是诸葛亮,六出祁山无功而返却未失一兵一卒,可见诸葛亮每次都做好撤兵的准备,也许他内心根本就不想进军中原。此处的孟之反修养很高,不居功,而且把功劳说成是马慢,化解同僚的嫉妒,一方面表明当时鲁国政治环境不好,另一方面表明孟之反很有自处之道。 的确,不论胜败自古论功行赏,争功推过是很多人的本领,本来胜利了,可争来争去争出一大堆仇人冤家,下次打仗怨恨在心,必败无疑。历史上例子多的是,就如太平天国,还没打败清廷,自己争来争去,内部发生矛盾导致彻底失败,得不偿失啊!

(一四)子曰:“不有祝鮀(tuo)之佞(ning),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译文:

祝是当时的官名,管宗庙、国家祭祀的官,鮀:鮀,音tuó。字子鱼,卫国大夫,有口才,以能言善辩受到卫灵公重用。宋朝:宋国的公子朝,《左传》中曾记载他因美丽而惹起祸乱的事情。

解读:

这好像是孔子在发牢骚,身处乱世,如果没有祝鮀那样能言善辩的口才和宋朝那样美丽的容貌,在社会上就不能幸免、不能成功、就吃不开、混不好。必须才貌双全、缺一不可。而当今社会不需才、也不需貌,只认钱,有钱就是任性,可见现今社会更乱。

(一五)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译文:

孔子说:“谁能不经过屋门而走出去呢?为什么没有人走(我所指出的)这条道路呢?”

解读:

孔子所宣扬的“德治”、“礼制”,在当时有许多人不予重视,他内心感到很不理解。所以,他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孔子叹息完乱世难免,接着说有谁能不经过大门而走出屋外呢?为什么没有人走这条道路呢?这也是孔子的一种比喻,从大门走出才能走上正道。不走正门就只能走旁门左道,在孔子看来那样是不行的,虽然当下也许是捷径,也许获得了丰厚的利益,可终归要自食其果。现在大部分人的毛病是急功近利,只看当下,常说谁管明天什么样,快活一天是一天。孔子还是希望大家能走正门、行正道。

(一六)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孔子说:性情过于直率就显得粗鲁,礼仪过于恭敬就显得虚浮,恰当的性情与礼仪,才是成熟的人该有的样子。

解读:

孔子说,原始、朴实超过了修饰、文采就会显得野蛮、粗鲁;反之装饰、文采超过了朴素、质朴就会走向衰败、成为历史。也就是说如果一味按照本性、原始的状态发展,没有文化、礼仪,人类社会就会野蛮、落后;可一味提倡文化、装饰,不注重原始的人性,就会虚伪、动荡。要注重共同的发展,其实勉强也可以说是两个文明一起抓,要配合得恰到好处,达到“文质彬彬”的效果,就会出现君子之态。一个人究竟是性本善,通过后天的污染变恶了,还是性本恶,通过后天的学习变善了,人性中本来就善恶参半,善恶共存,很难说清楚。作为一个人,如果质胜文,则缺乏文化修养,显得有些粗鲁庸俗;如果文胜质,就显得过于虚伪,或者成了书呆子,显得有些迂腐。可怎样才能配合得恰到好处呢?太难了。其实这段话确切地说明了文与质的正确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文与质是对立的统一,互相依存,不可分离的,质朴与文采是同样重要。

  • 鏂囪█鏂璁鸿鍗佸垯
    绛旓細鐭ラ亾鐨勫氨鏄煡閬,涓嶇煡閬撶殑灏辨槸涓嶇煡閬,杩欏氨鏄湡姝g殑鐭ラ亾.銆璁鸿鍗佸垯銆嬪涔犺祫鏂欎竴銆佽瘝璇Н绱(涓)甯歌璇嶈[瀛怾:[鏃朵範][鏈媇:[浜[鑷猐:[(涓)鐭[鎰(y霉n)]:[鍚涘瓙] [鍚綸:[鏃[涓夌渷(x菒ng)]:[涓(w猫i)][璋媇:[蹇燷[浜:[淇[浼 [鏁匽[缃(w菐ng)] [娈(d脿i)][璇(hu矛)] [鐭(涔)][鏄痌 ...
  • 涔濆勾绾т笂鍐岃鏂囩増鐨勮鏂囦功璁鸿鍗佸垯鏄粈涔
    绛旓細涔濆勾绾т笂鍐岃鏂囦功鐨勮鏂囥璁鸿鍗佸垯銆嬪唴瀹瑰涓嬶細1銆佸瓙鏇帮細鈥滃鑰屾椂涔犱箣锛屼笉浜﹁涔庯紵鏈夋湅鑷繙鏂规潵锛屼笉浜︿箰涔庯紵浜轰笉鐭ヨ屼笉鎰狅紝涓嶄害鍚涘瓙涔庯紵鈥濊瘧鏂囷細瀛斿瓙璇达細鈥滃涔犲苟涓旀椂甯稿湴澶嶄範锛屼笉涔熸槸寰堟剦蹇悧锛熸湁蹇楀悓閬撳悎鐨勬湅鍙嬩粠杩滄柟鑰屾潵锛屼笉涔熸槸寰堝揩涔愬悧锛熷埆浜轰笉浜嗚В锛堢煡閬擄級鎴戯紝鎴戝嵈涓嶆ㄦ仺锛堢敓姘旓級锛屼笉涔熸槸...
  • 鏂囪█鏂璁鸿鍗佸垯
    绛旓細绗節鍒欐槸涓汉淇吇,寮鸿皟瑕佺粡鍙楀緱浣忔椂闂寸殑鑰冮獙銆 绗崄鍒欐槸涓汉淇吇,寮鸿皟瑕佸浼氭崲浣嶆濊冦 鎬诲叡涓夌被:瀛︿範鏂规硶,瀛︿範鎬佸害,涓汉淇吇. 銆璁鸿鍗佸垯銆,鏄粠銆婅璇嬩腑鑺傞夌殑鏈夊叧瀛︿範鏂规硶銆佸涔犳佸害鍙婁慨韬仛浜虹殑鍗佹潯璇綍銆傝繖鍗佸垯璇綍閮芥槸鏍艰█璀﹀彞,姣忎竴鍒欓兘琛ㄨ揪浜嗙簿娣辩殑閬撶悊,涓嶄粎鍐呭涓板瘜,鑰屼笖鏂囧瓧涔熼鍏风壒鑹,鍙ュ紡鏁撮綈,闊宠皟鍜...
  • 浜烘暀鐗堣鏂囦竷骞寸骇鏁欐潗閲屻璁鸿鍗佸垯銆嬪師鏂?
    绛旓細鐧借瘽璇戞枃锛氬瓟瀛愯锛氱洿鍒版瘡骞翠腑鏈瀵掑喎鐨勫鑺傦紝鎵嶇煡閬撴澗鏌(b菐i)鏄渶鍚庤惤鍙剁殑銆" 娣卞埢鍚箟锛氫汉浠缁忓彈寰椾綇鏃堕棿鐨勮冮獙锛屼篃浠ユ澗鏌忎负鍠伙紝璋堜汉搴斿綋鍏峰鍧氭瘏鐨勫搧鏍硷紒鍑哄锛氭槬绉嬄峰瓟瀛愩璁鸿路瀛愮綍銆嬪崄銆佸瓙璐¢棶鏇帮細鈥滄湁涓瑷鑰屽彲浠ョ粓韬涔嬭呬箮?鈥濆瓙鏇帮細鈥滃叾鎭曚箮!宸辨墍涓嶆锛屽嬁鏂戒簬浜恒傗濈櫧璇濊瘧鏂囷細瀛愯础闂亾...
  • 鍒濅腑璇枃銆璁鸿鍗佸垯銆嬪唴瀹规槸浠涔?
    绛旓細绗鍗佸垯:淇韩鍋氫汉瀛愯础闂洶锛氣滄湁涓瑷鑰屽彲浠ョ粓韬涔嬭呬箮?鈥濆瓙鏇帮細鈥滃叾鎭曚箮!宸辨墍涓嶆锛屽嬁鏂戒簬浜 璁鸿锛岀敱瀛斿瓙鐨勫紵瀛愬強鍐嶄紶寮熷瓙缂栭泦鑰屾垚锛屾槸璁拌浇瀛斿瓙瑷琛岀殑閲嶈鍎掑缁忓吀銆備功涓棦鏈夊绀句細銆佷汉鐢熺編濂借摑鍥剧殑鎻忕粯锛屽張鏈変汉鎬т笌鏀挎不锛岄亾寰枫佹枃鍖栫鎾炶屽嚭鐨勬櫤鎱х伀鑺憋紝瀵规垜浠粖澶╀粛鏈夊緢澶х殑鍚彂銆傛湰涔﹂夊彇浜嗐...
  • 璁鸿鍗佸垯鍘熸枃 璁鸿鐨勭畝浠
    绛旓細1銆佸瓙鏇帮細鈥滃鑰屾椂涔犱箣锛屼笉浜﹁涔?鏈夋湅鑷繙鏂规潵锛屼笉浜︿箰涔?浜轰笉鐭ヨ屼笉鎰狅紝涓嶄害鍚涘瓙涔?鈥濓紙銆婂鑰屻嬶級2銆佹浘瀛愭洶锛氣滃惥鏃ヤ笁鐪(x菒ng)鍚捐韩锛氫负浜鸿皨鑰屼笉蹇犱箮锛熶笌鏈嬪弸浜よ屼笉淇′箮锛熶紶涓嶄範涔庯紵鈥濓紙銆婂鑰屻嬶級3銆佸瓙鏇帮細鈥滄俯鏁呰岀煡鏂帮紝鍙互涓哄笀鐭c傗濓紙銆婁负鏀裤嬶級4銆佸瓙鏇帮細鈥滃鑰屼笉鎬濆垯缃旓紙w...
  • 璁鸿鍗佸垯璁鸿鍘熸枃涓庣炕璇
    绛旓細銆璁鸿鍗佸垯銆嬪師鏂 1.瀛愭洶锛氣滃鑰屾椂涔犱箣锛屼笉浜﹁锛坹u猫锛変箮锛熸湁鏈嬭嚜杩滄柟鏉ワ紝涓嶄害涔愶紙l猫锛変箮锛熶汉涓嶇煡鑰屼笉鎰狅紙y霉n锛夛紝涓嶄害鍚涘瓙涔庯紵鈥(銆婂鑰屻)2.鏇惧瓙鏇帮細鈥滃惥锛坵煤锛夋棩涓夌渷(x菒ng)鍚(w煤)韬細涓猴紙w猫i锛変汉璋嬭屼笉蹇犱箮?涓庢湅鍙嬩氦鑰屼笉淇′箮?浼狅紙chu谩n锛変笉涔犱箮?鈥(銆婂鑰屻)3.瀛愭洶锛氣...
  • 璁鸿鍗佸垯
    绛旓細銆璁鸿鍗佸垯銆嬪師鏂囷紙鍔犺В閲婏級1锛庡瓙鏇帮細鈥滃鑰屾椂涔犱箣锛屼笉浜﹁涔庯紵鏈夋湅鑷繙鏂规潵锛屼笉浜︿箰涔庯紵浜轰笉鐭ヨ屼笉鎰狅紝涓嶄害鍚涘瓙涔庯紵鈥濄婂鑰屻嬪瓟瀛愯:"瀛︿簡鐭ヨ瘑锛岀劧鍚庢寜涓瀹氱殑鏃堕棿鍘绘俯涔犲畠,涓嶄篃楂樺叴鍚 ?鏈夊織鍚岄亾鍚堢殑浜轰粠杩滃(鍒拌繖閲) 鏉,涓嶄篃蹇箰鍚? 浜哄涓嶄簡瑙f垜,鍗翠笉鎬ㄦ仺,涓嶄篃鏄悰瀛愬悧? "2锛庢浘瀛愭洶...
  • 璋佽兘鍛婅瘔鎴璁鸿鍗佸垯
    绛旓細璁鸿鍗佸垯 [缂栬緫鏈]绗竴鍒: 涓轰汉澶勪簨 瀛愭洶:鈥滃鑰屾椂涔犱箣,涓嶄害璇(yu猫)涔?鏈夋湅鑷繙鏂规潵,涓嶄害涔愪箮?浜轰笉鐭ヨ屼笉鎰(y霉n),涓嶄害鍚涘瓙涔? 銆婂鑰屻 瀛斿瓙璇:"瀛︿範杩囧悗鏃跺父娓╀範瀛﹁繃鐨勭煡璇,涓嶄篃寰堟剦蹇悧?鏈夊織鍚岄亾鍚堢殑浜轰粠杩滄柟鏉ュ埌杩欓噷,涓嶄篃寰堝揩涔愬悧?鍒汉涓嶄簡瑙h嚜宸卞嵈涓嶇敓姘,涓嶄篃绉板緱涓婃槸鍚涘瓙鍚?" 銆愭敞閲娿...
  • 璋佽兘鍛婅瘔鎴璁鸿鍗佸垯
    绛旓細绗鍗佸垯鏄涔犳柟娉,寮鸿皟鈥滄濅笉濡傚鈥濄 [缂栬緫鏈]鈥滀箰鈥濅箣瑙i噴 涓嶄害涔愪箮鐨勨滀箰鈥濆簲璇ヨl猫,涓嶅簲璇ヨyu猫銆 鍥犱负杩欎釜鎴愯鏈鏃╁嚭鑷銆婅璇绗竴绡囩涓绔:鈥滃鑰屾椂涔犱箣,涓嶄害璇翠箮?鏈夋湅鑷繙鏂规潵,涓嶄害涔愪箮?浜轰笉鐭ヨ屼笉鎰,涓嶄害鍚涘瓙涔?鈥濇湵鐔圭殑娉ㄩ噴鏄:璇,鍚屾偊;涔,闊虫礇銆傘婅璇 闆嶄篃銆嬩腑杩樻湁涓鍙ュ瓟瀛愮殑璇:鈥...
  • 扩展阅读:孔子《论语》十则 ... 《论语》小学生版 ... 《论语》原文全文 ... 《论语》20个名句 ... 《论语》完整版 ... 《论语》十二章原文 ... 《论语》二十篇 ... 孔子最经典的十句话 ... 《论语》精华50句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