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称谓的文学常识

1.中国对各年龄的称谓是什么
不满周岁:襁褓;2至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统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女孩12岁:金钗之年;女孩13、14岁:豆蔻年华;13至15岁:舞勺之年;女孩15岁:及笄之年;女孩15至20岁:舞象之年;女孩16岁:破瓜年华、碧玉年华;女性20岁:桃李年华; 男性20岁:弱冠; 女性24岁:花信年华; 出嫁:标梅之年; 30岁:而立之年; 40岁:不惑之年; 50岁:知命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 70岁:古稀之年、杖国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 90岁:鲐背之年、耄耋之年; 100岁:期颐之年。
2.古代关于年龄的称谓有哪些
不满周岁称作襁褓;2〜3岁为孩提;女孩7岁为髫年;男孩8岁为龆年;幼年泛称为总角;10岁以下为黄口;13〜15岁为舞勺之年;15〜20岁为舞象之年;12岁(女)为金钗之年;13岁(女)为豆蔻年华;15岁(女)为及笄之年;16岁(女)为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为桃李年华;24岁(女)为花信年华;20岁(男)为弱冠;30岁(男)为而立之年;40岁(男)为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为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为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为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为杖朝之年;80〜90岁为耄(mào)耋(dié)之年;90岁为鲐背之年;100岁为期颐。
3.年龄的文学称谓
0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巍=柚赣啄辍T谡饫铮白堋本褪蔷勐J岬囊馑肌W芙侵唬ㄓ啄昃拖嗍兜暮门笥眩W芙鞘前司潘曛潦乃甑纳倌?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

“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9岁 九龄:为9岁。 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十三:为13岁。

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为15岁。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 二八:为16岁。 20岁 加冠:指二十岁。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

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

“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30岁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

《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岁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54岁 六九年:即五十四岁。 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

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

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花甲之年:指60岁。 还历之年:指60岁。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 61岁 还历寿:61岁的寿辰。

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
4.古代对年龄的称谓有哪些
古代对年龄的称谓有很多种。

孩提:指刚会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垂发:指古代儿童尚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用以代称人的童年 时期。

总角:古代幼童将垂发扎成两束 结于头顶,其状如角,称为“总角”,指人的幼年阶段。龀或髫龇:旧说男八岁、女七岁换 牙,脱去乳牙,长出恒牙,这时称为“龀”或“髫龇”,表示人的儿童、少女 时期。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是成人的帽子,称之为“弱冠”。及笄:笄,是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到了十五岁以后,就要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自己已 成年。故女子成年时就叫“及笄”。

破瓜之年:古代女子长到十六岁,称“破瓜之年”,原因是将“瓜”字拆开 乃为两个“八”字,相加刚好为十六。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艾年:古代指年满五十岁的老人。

花甲:由古代干支纪年法而来。 古代年满六十称“花甲”或“花甲之 年”。

古稀:七十岁的代称。耄耋:八十九十岁,“耄耋”合称,指高寿老人。

期颐:百岁老人。
5.古人的年龄称谓有哪些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 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 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 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 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 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 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束发是男子15岁。到了 15岁,男子 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弱冠是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 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是男子30岁。立,“立身、立志” 之意。

不惑是男子40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知命是男子50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是60岁。古稀是70岁。

耄耋指八九十岁。期颐指100岁。
6.古代文化常识中有关年龄的知识有哪些
古代有关年龄的比喻称谓: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未满周岁的儿童――襁褓;2-3岁――孩提;童年——总角,垂髫;8岁(男)——龆年;10岁以下――黄口;10岁(女)——髻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14岁(女)――豆蔻年华;13—15岁——舞勺之年;15岁(女)——及笄之年;15岁(男)――志学之年,束发;16岁(女)――碧玉年华;15—20岁――舞象之年;20岁(男)――弱冠;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蓓(信)年华;出嫁——标梅之年;30岁(女)――半老徐娘;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50岁――知命之年、半百;60岁――花甲,平头之年、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77岁——喜寿;80岁――杖朝之年;88岁——米寿;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台,骀)背之年;99岁——白寿;100岁――期頣 ,人瑞;108岁——茶寿。

——常识称谓篇。
7.语文文学常识
一、年龄称谓0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02、孩提:指2——3岁的儿童0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04、豆蔻:指女子十三岁0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0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0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0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0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10、花甲之年:指六十岁11、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13、期颐之年:一百岁,二、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三、古代主要节日(0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0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03)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0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05)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06)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0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08)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0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10)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11)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12)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13)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四、古代的刑罚(01)黥刑:又叫“墨刑”,额颊上刺字涂墨。 (02)劓刑:割鼻子(03)笞刑:又叫“杖刑”,打板子(背、腿、臀)(04)刖刑:将脚砍掉(和氏璧)(05)宫刑:又叫“腐刑”,去掉男子生殖器(司马迁)(06)膑刑:剔去膝盖骨(孙膑) (07)大辟:砍头(08)炮烙:将人烧烤死 (09)车裂:又叫“五马分尸”(商鞅)(10)汤镬:将人煮死 (11)腰斩:从腰部斩簖(12)凌迟:又叫“千刀万剐” (13)弃市:暴尸街头,五、古代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干支纪年: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

其特点是:A、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B、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

C、60年一循环,周而复始。(2)年号纪年: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

如:康熙元年等。*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可兼用,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3)王公年次纪年: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六、有关官职的问题1、词语(1)授官:除拜 (2)升官:迁擢 (3)降官:谪左迁 (4)免官:罢黜(5)招聘:征辟 (6)京官调任地方官:出徙 (7)大臣辞职:乞骸骨2、六部:(1)吏部(官职任免升调等) (2)户部(土地税收户口等)(3)礼部(典礼科举学校等) (4)刑部(司法刑狱案件等)(5)兵部(军事军队边防等) (6)工部(工程营造水利等)*“六部”是汉以后的中央官职,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七、关于史书(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

(共三部)第一部是春秋时期孔子编的《春秋》;记事详备的一部是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左传》;最大的一部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的《资治通鉴》。(2)国别体:以诸侯国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

(共两部)最早的一部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较好的一部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3)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来反映历史事件。

第一部是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第二部是东汉时期班固的《汉书》;……《清史》。(共二十多部)(4)通史:打破朝代界限,自古及今地记叙历史。

第一部是司马迁的《史记》;第二部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共两部)(5)断代史:记叙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第一部是东汉时期班固的《汉书》;第二部是南北朝时期范晔的《后汉书》;……《清史》。(共二十多部)说明,(1)以上是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实际上同一史书可归入不同体例。

如《史记》,可以说它是一部纪传体通史。(2)清代乾隆年间编订的“二十四史”是24部史书,打头的一部是《史记》,压尾的一部是《明史》,体例全都是纪传体。

而且除《史记》是通史外,其余23部都是断代史。八、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作者不详)(2)《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春秋·孙武)(3)《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春秋·左丘明)(4)《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5)《左传》: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春秋·左丘明)(6)《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7)《汉书》: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东汉·班固)(8)《孔雀东南飞》: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作者不详)(9)《离骚》:我国第一。
8.我想总结一下文学常识,请大家帮忙填填空,谢谢大家.
关于年龄称谓方面的,对你有用吗

0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02、孩提:指2——3岁的儿童

0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04、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0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0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0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0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0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10、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11、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13、期颐之年:一百岁,
9.中国古代年龄称谓有那些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九龄:为9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 冠”、“加笄”。

志学:为15岁。

二八:为16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 鍏充簬鍙や唬骞撮緞绉拌皳鐨勬枃瀛﹀父璇
    绛旓細1. 鍙や唬瀹跺涵绉拌皳甯歌瘑 鍙や唬瀹跺涵绉拌皳甯歌瘑 1.鍙や唬瀵瑰浜鐨勭О鍛閮芥湁鍝簺 鍙や唬绀句細瀵逛粬浜虹殑浠gО,涓鑸寘鎷瀹朵汉銆佷翰灞炪佹湅鍙嬬殑绉拌皳浠ュ強鍏朵粬绉拌皳銆傚浜插睘鐨勭О鍛,灏婄О鑷繁鐨勭埗姣嶄负鈥滃涓モ濄佲滄厛姣嶁濄佲滃爞涓娾濄佲滆啙涓嬧濈瓑銆傝嫢鏄Щ浜插叧绯诲垯鍔犱竴鈥滃Щ鈥濆瓧,濡傗滃Щ浼濄佲滃Щ鍏勨濄佲滃Щ缈佲濈瓑銆傝嫢鏈変笘璋婂叧绯荤殑鍔犱竴鈥滀笘...
  • 鍒濅腑蹇呭鏂囧甯歌瘑(璇枃鐗)
    绛旓細(3)骞撮緞鐨勭О璋銆傚瀭楂(ti谩o)鏄笁鍥涘瞾鑷冲叓涔濆瞾鐨勫効绔(楂,鍙や唬鍎跨澶翠笂涓嬪瀭鐨勭煭鍙)銆傛昏鏄叓涔濆瞾鑷冲崄涓夊洓宀佺殑灏戝勾鎶ュ彜浠e効绔ュ皢澶村彂鍒嗕綔宸﹀彸涓ゅ崐,,鍦ㄥご椤跺悇鎵庢垚涓涓粨,褰㈠涓や釜缇婅,鏁呯О鈥滄昏鈥)銆傝眴钄绘槸鍗佷笁鍥涘瞾鑷冲崄浜斿叚宀(璞嗚敾鏄竴绉嶅垵澶忓紑鑺辩殑妞嶇墿,鍒濆杩樹笉鏄洓澶,姣斿柣浜鸿繕鏈垚骞,鏁呯О鏈垚骞寸殑灏戝勾鏃朵唬涓...
  • 楂樿鏂囧甯歌瘑鑰冪偣鏄粈涔堟剰鎬
    绛旓細1.鏂囧甯歌瘑鏄寚浠涔 鏂囧甯歌瘑椤惧悕鎬濅箟灏辨槸鎸囧叧浜庢枃瀛︽柟闈㈢殑涓浜涘父璇嗐 鏂囧甯歌瘑鐨勮寖鍥 1.浣滃浣滃搧銆傚寘鎷:涓浗鍙や唬浣滃濮撳悕銆佸瓧銆佸彿銆佹孩鍙枫佹湞浠c佷綔鍝佸強浣滃搧闆嗐佸湪鏂囧鍙蹭笂鐨勫湴浣嶃佷綔鍝侀泦鐨勪綋渚;涓浗鐜颁唬褰撲唬浣滃濮撳悕銆佺睄璐佹椂浠c佷綔鍝佸強浣滃搧闆嗐佹垚鍚嶄綔銆佷唬琛ㄤ綔銆佸浣滆呭強浣滃搧鐨勮瘎浠;澶栧浗浣滃鐨勫鍚嶃佸浗绫嶃佹椂浠...
  • 楂樿鏂囧甯歌瘑
    绛旓細銆骞撮緞绉拌皳銆戣瑜擄細鏈弧鍛ㄥ瞾鐨勫┐鍎 瀛╂彁锛氭寚2鈥斺3宀佺殑鍎跨 鍨傞锛氭寚骞煎勾鍎跨锛堝張鍙滄昏鈥濓級璞嗚敾锛氭寚濂冲瓙鍗佷笁宀 鍙婄瑒锛氭寚濂冲瓙鍗佷簲宀 鍔犲啝锛氭寚鐢峰瓙浜屽崄宀侊紙鍙堚滃急鍐犫濓級鑰岀珛涔嬪勾锛氭寚涓夊崄宀 涓嶆儜涔嬪勾锛氭寚鍥涘崄宀 鐭ュ懡涔嬪勾锛氭寚浜斿崄宀侊紙鍙堚滅煡澶╁懡鈥濄佲滃崐鐧锯濓級鑺辩敳涔嬪勾锛氭寚鍏崄宀 鍙ょ█涔嬪勾锛...
  • 璇枃甯哥敤鐨勬枃瀛﹀父璇,璋㈣阿
    绛旓細11.骞撮緞绉拌皳:(浠gО)鈶犲瀭楂(tiao)鎸囦笁鍥涘瞾~鍏節宀佸効绔ャ傗憽鎬昏鎸囧叓涔濆瞾~鍗佷笁鍥涘瞾灏戝勾銆傗憿璞嗚敾鎸囧崄涓夊洓椋庡瞾~鍗佷簲鍏瞾鐨勫皯骞淬傗懀鏉熷彂:鐢峰瓙鍗佷簲宀併傗懁寮卞啝:鐢峰瓙20宀,琛ㄧず宸叉垚骞淬傗懃鑰岀珛:鏄敺瀛愪笁鍗佸瞾銆(绔:鈥滅珛韬濅箣蹇)鈶︿笉鎯:鏄敺瀛愬洓鍗佸瞾銆傗懅鐭ュ懡:鏄敺瀛愪簲鍗佸瞾銆(鐭ュ懡,鍗崇煡鈥滃ぉ鍛解)鈶ㄨ姳鐢:鏄叚鍗佸瞾銆傗懇...
  • 璇枃鏂囧甯歌瘑瑕佸垵涓鐨,璇︾粏鐐
    绛旓細鏂囧甯歌瘑鐨勮冩煡鏄腑鑰冪殑涓涓噸瑕侀儴鍒,瑕佽В鍐宠繖涓閮ㄥ垎闂鍑犱箮鏄棤鎶宸у彲瑷,鍙兘渚濋潬骞虫椂鐨勮瘑璁板拰绉疮,鍦ㄨ繖绡囨枃绔犱腑,鎴戜滑鏍规嵁鍚屽浠湪鍒濅腑闃舵鎵瀛︾殑鏂囩珷涓秹鍙婂埌鐨勪綔鑰,浠ュ勾浠d负鍒嗙晫,涓哄ぇ瀹舵暣鐞嗗嚭涓浠藉疂璐鐨勬枃瀛﹀父璇璧勬枡,甯屾湜瀵规墍鏈夊悓瀛﹀湪涓冨涔犵殑鍑嗗涓湁鎵甯姪銆 涓銆佸厛绉 浣滃 璇炬枃 澶囨敞 瀛斿瓙(鍚嶄笜,瀛椾徊灏...
  • 鏂囧甯歌瘑澶у叏
    绛旓細鏂囧甯歌瘑澶у叏 涓銆佸父瑙佸熶唬璇嶈锛1銆佹姊擄細瀹朵埂 2銆佹鏉庯細瀛︾敓 3銆佺ぞ绋枫佽僵杈曪細鍥藉 4銆佸崡鍐狅細鍥氱姱 5銆佸悓绐楋細鍚屽 6銆佺兘鐑燂細鎴樹簤 7銆佸肪甯硷細濡囧コ 8銆佷笣绔癸細闊充箰 9銆侀』鐪夛細鐢峰瓙 10銆佸┑濞熴佸濞ワ細鏈堜寒 11銆佹墜瓒筹細鍏勫紵 12銆佹睏闈掞細鍙插唽 13銆佷級淇細澶 14銆佺櫧涓併佸竷琛o細鐧惧 15銆佷紱鍋伙紝榛勫彂锛氳佷汉 1...
  • 涓鏂囧甯歌瘑銆佸悕钁椾綔鍝併佷綔瀹跺娲惧ぇ鍏
    绛旓細鐜颁唬鏈浼熷ぇ鐨勬枃瀛瀹舵槸椴佽繀; 鐜颁唬鏈鏉板嚭鐨勯暱绡囧皬璇存槸鑼呯浘鐨勩婂瓙澶溿; 鐜颁唬鏈鏈夊奖鍝嶇殑鐭瘒灏忚闆嗘槸椴佽繀鐨勩婂憪鍠娿嬨 涓夈佹枃鍖甯歌瘑: 1銆佸垵鍞愬洓鏉:鐜嬪媰銆佹潹鐐佸崲鐓ч偦銆侀獑瀹剧帇銆 2銆佷笁鍥:榄忋佽渶銆佸惔銆 3銆佲滃洓澶у彜鍏稿悕钁椻:銆婄孩妤兼ⅵ銆嬨併婁笁鍥芥紨涔夈嬨併婃按娴掋嬨併婅タ娓歌銆嬨 4銆佲滃洓澶ф皯闂翠紶璇粹:銆...
  • 鍒濅腑鐢熷繀鐭ョ殑鏂囧寲甯歌瘑
    绛旓細棣栧厛浜嗚В璇炬湰鐭ヨ瘑锛 1 涓浗浼犵粺涔犱織鍜岃妭鏃ワ紝浣滀负鍘嗗彶鎮犱箙鐨勬枃鏄庡彜鍥斤紝涓板瘜鐨勬皯鏃忎紶缁熻妭鏃ユ槸涓浗鏂囧寲涓嶅彲缂哄皯鐨勪竴涓噸瑕佺粍鎴愰儴鍒嗐 2 瑙e彜浠e巻鍙插拰浜虹墿銆 3 鏂囨槑绀间华 鍜 4 鏂囧甯歌瘑 - 涓鐢熸枃鍖栨枃瀛﹀父璇嗗繀澶囷細锛堜竴锛夋枃鍙插吀绫嶏細鈥滃洓涔︹濓細銆婂ぇ瀛︺嬨併婁腑搴搞嬨併婅璇嬨併婂瓱瀛愩嬧滀簲缁忊濓細銆婂彶璁般嬨...
  • 灏忓崌鍒濊鏂囩煡璇嗙偣
    绛旓細浜屻鏂囧甯歌瘑: (涓)浣犵煡閬撳悧? 璇峰啓鍑轰笅闈㈣瘲鍙ョ殑鑺備护銆 (1)鍘诲勾鍏冨鏃,鑺卞競鐏鏄笺(鍏冨鑺) (2)骞冲垎绉嬭壊涓杞弧,闀夸即鍘昏、鍗冮噷鏄庛(涓鑺) (3)鏄ュ煄鏃犲涓嶉鑺,瀵掗涓滈寰℃煶鏂溿(瀵掗鑺) (4)榛勮姳搴旂瑧鍏冲北瀹,姣忓瞾鐧婚珮鍦ㄥ紓涔°(閲嶉槼鑺) (浜)涔℃潙鍥涙湀瀹嬬縼鍗 缁块亶灞卞師鐧芥弧宸,瀛愯澹伴噷闆ㄥ鐑熴備埂鏉戝洓...
  • 扩展阅读:有关年龄的文学常识 ... 古代年龄文学常识 ... 各个年龄段的叫法 ... 死亡的不同称谓 ... 古代表年龄的文化常识 ... 关于年龄的文言文常识 ... 古代文化常识年龄称谓 ... 古人对年龄的称谓列表 ... 各个年龄段的称呼文化常识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