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周 《微表情心理学全集》读书心得 Frank

作者在心理学微表情方面出版了很多著作,如《微反应心理学》《微表情心理学全集》《在任何场合说服任何人》。

本书主要从微表情的定义、微表情的内涵,以及如何氏烂姿掌握运用微表情三个方面进行讲解。

一、微表情的定义

1、微表情

有些表情是不受大脑控制的,是下意识的表情,往往会一闪而过,所以我们将其称之为“微表情”。

微表情是一种瞬间的表情,快速短暂,往往能表达出最真实的内心状态。

微表情往往不受大脑控制,自然流露,而很多情况下人的表情,是善于掩饰和伪装的。

2、微表情的时间标志

微表情持续的时间很短,通常为1/4秒,最短的可以达到1/25秒,可以说一闪即逝。

例如,面试官会不经意的把玩自己的领带或者身上手上的饰物。看起来好像随意不拘谨,但实际上这就表现出这个人的内心心神不定。

例如,在人们开心的时候,有些人的微笑会有一瞬间的轻蔑表情。这说明这个人不是发自内心的单纯高兴,情绪里还包含了别的因素。

总之, 观察微表情的精髓在于,判断其持续时间是否短暂,是不是一瞬间的反应 。

3、判断对方的假表情

因为表情可以掩饰和伪装,而微表情是无法伪装的。所以, 在对话过程中面部表情不对称、时间因素和相对的顺序,可以判断出对方是否表现出假表情 。

真实的面部表情整体具有联动性。

例如,笑容。真心的笑容两个嘴角会同时上翘,眼睛眯起来,眼角产生皱纹,眉毛微微倾斜。

假笑时,当前眼角的皱纹和倾斜的眉毛是无法伪装的,因为眼部的肌肉不受人意识的支配,只有真的有感而发才会发生变化。

真实的面部表情很少能持续很长时间。

例如,惊讶。发生到消退时间特别短暂,实际上不到一秒。由惊讶表情的持续时长,可以判断一个人的表情是真的惊讶,还是说演出来的。

4、微表情的表现形式

第一,面部表情。

上面提到的笑容、惊讶,就是面部表情的丰富展现。

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容纳了非常多的因素,通过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更多的线索。

有部美剧叫做《别对我说谎》,说的就是主人公对微表情的运用,帮助破获各种案件。

第二,肢体行为。

除了面部表情,肢体行为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状态。

当一个人感到舒适时,有时会双腿交叉。而当我们不喜欢的人出现时,又会立历庆即恢复常态。

当一个人在欢歼绝乐时,双腿和双脚会不由自主地摆动和颤动。

当一个人看到或听到消极和不高兴的事,脚部动作从左右轻摇,转向上下踢动。

以上这些动作行为,都是不自觉的行为。

第三,语言。

包括一个人声音、韵律、语调的升高和降低等,细微地变化都可以反映出一个人内在心理变化。

例如,对于比较重要或者急切的事,我们通常会提高音量。

第四,社交习惯。

《红楼梦》中,王熙凤一出场,就通过爽朗的笑声和游刃有余的话术,生动展现出她是个厉害的管家角色。所有人和她打交道都小心谨慎。

林黛玉一出场就因宝玉摔玉哭了半夜,身边人都劝不了,直到宝玉的丫鬟袭人前来解释,才止住了,多愁善感的气质跃然纸上,所以大家在相处中都会比较照顾她。

总之,一个人行为习惯中,包含了他的性格特点,和他的情绪传达方式。通过一个人的习惯性社交行为,你也可以了解到他的企图和内心需求。

二、微表情的内涵

通过微表情的细致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精神生活和内心玄机。不管是眼角眉梢的变化,还是音容笑貌的细节,都是内心真相的流露。

1、面部表情

一是眼睛。

眼睛作为连接心灵与外界的窗口,想要走近别人的内心世界,首先就要看他的眼睛。

例如,眼神沉静,说明其对所处的问题已然胸有成竹,稳操胜券。

眼神散乱,说明他对问题也毫无办法。

频繁地眨眼睛,很有可能对方慌乱正在说谎。

二是眉毛。

紧锁眉头,说明一个人此时比较苦闷。

同时,内心忧虑,遇事犹豫不决时,也会有这个表情。

三是笑声。

如果一个人的笑声干涩,笑起来若断若续,略带冷漠,则说明这些人大多比较现实和实际,有敏锐的观察力,他们的笑很多情况下都是附和他人,但在心里留下自己思考的空间。

如果一个人的声音柔和,则说明这个人在个性上比较温柔敦厚,不喜欢与人争执。并且还善于处理人事纠纷,帮他人安抚情绪。

2、如何判断出假情绪甚至说谎呢?

可以借助肢体语言和在特定情境下一个人的行为进行判断。

例如,摸鼻子。

撒谎者往往会触摸鼻子。这背后是皮诺基奥效应,即,人们说谎时会产生压力,这会引起鼻腔内的细胞肿胀和血压上升,鼻子会有刺痒的感觉。于是,人们频繁地触摸鼻子,缓解这种症状。

同时,不一定所有摸鼻子的动作都代表撒谎,一个人处于焦虑不安或者愤怒时,也会有摸鼻子的动作。

例如,摸耳朵。

当我们不同意别人的意见时,习惯用手摸耳朵。说话的时候加上这个动作,很可能是说话人言不由衷的表现。

抓挠耳垂、耳背代表了一种焦虑的情绪,说话的人通过这种行为释放内心的压力。

例如,捂住嘴巴。

当人们说出了不该说的话,会下意识地捂住嘴巴,表示懊悔、或者防止自己再继续说下去。可能是对方不愿意告诉你这件事情,但是毫无防备地说了半截。

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要相信他捂住嘴巴之后所说的话,那很可能是他临时编的谎言。

因为遮住嘴巴就是在告诫自己,“不要让他看出我在说谎”,蕴含了“不能让自己陷入危险之中”的心理。

3、弦外之音

一方面,当有人向你询问第三者的意见时,其实,他是想确定你的意见。

因为人在面对一些令自己警觉或者不好意思的话题时,会假借他人之名说出口。并且,就算你真的是在转述第三者的话语,一般从心理层面也会选择自己比较赞同的部分。

例如,男友可能希望知道你对出轨的看法,可能会说一个不存在的朋友或者旧同学出轨被发现的故事,通过复述这个故事,并根据你的反应,随时调整故事的发展,来套你对出轨的这个容忍度到哪一个水平。

例如,提供“二选一”选项的人,多半都是设下“圈套”,因为这种心理战术是对方事先为你设定好了答案,给你选择的权利,表面上给了你自主权,实际上无论是哪个答案,都是对方想要的。

所以避免“二选一”的干扰,最好的方式是两个都不选。例如,我们在商场试了衣服,销售会夸奖说这件显瘦漂亮,另一件实用大方,问你选择哪一件。无论答案是哪一件,对销售来说,都是有利的。

另一方面,看似简单的话语中包含的意思也是丰富的。

越是有经验的人,从话语中就越能够探视内心的需求,而不需要表情的传达。

总之,微表情是一个人内在心理的反应,因为持续时间很短,所以可以真实的反映出当事人的内心变化。捕捉这些关键的信息,将会有助于彼此的沟通。

三、如何掌握运用微表情

1、微表情背后的心理学

微表情心理学是用来观察身边的人举手投足间的规律和含义的。而掌握了这些规律的判断方法,也就是行为心理学,才能了解自己,从而窥探出他人内心的秘密。

行为心理学是通过人类的动作行为,发掘心理活动,是发掘行为背后隐藏意义的最基础实用的方法。

行为心理学主要研究对象就是人的各种行为。

不同情况下,人们所产生的无意识行为,都可以还原为一个个的条件反射,而这些反射,代表的是人们心中真正的想法。

行为多数源自于潜意识,潜意识所代表的,正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未知的“自己”。

微表情就是通过人们不太容易被注意到的行为,来传递信息和情绪,我们需要了解和认识到,行为才是判断的根源。

这里提一下 攻心术 。

攻心术大多讲的是技巧、方法,如果无法很好地判断出对方的心理,那么技巧掌握得再多也事倍功半;如果可以正确掌控对方心理,那么所有的技巧使用起来,都会事半功倍。

2、如何认识、分析他人?

在了解他人的基础上,辨明对方的人格类型,摸清行为模式,从而更准确地认识他人,察人用人。

人格,指的是人们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事风格。

不同人格的人,为人处事的风格也不大相同。

了解一个人的人格类型,对你判断出他是什么“型号”,应采取什么“程序”来沟通大有裨益。

人格类型有很多,比如双重人格、自恋型人格、强迫型人格、分裂型人格、表演型人格、偏执型人格、边缘型人格等。

例如,双重人格。

他们会以遇到你、认识你的人格为主,来与你进行交流。

对于他们在微表情中有意无意所显露出的另一种人格,在不影响你的情况下你可以熟视无睹。

如果影响到了交往,就要试着适应他的另一种人格,将两个人的谈话转变为三个人的谈话。

例如,自恋型人格。

在相处过程中你会发现他们精明强干、自私专横的一面,因为他们将自己看得过于重要,对他人不屑一顾。

正确方法是,不卑不亢,心态平和,让他们觉得你是有修养和内涵的人,他们会对你保持尊重。

通过一个人的人格类型,辨明对方的行为特征,透视他们的心理活动,对我们识人察人用人,有着意义重大的帮助。

3、如何避免被人看穿,失去自我,被他人操作?

很多人也是利用自己善于心理分析的优势,在人际交往中向对方施压、诱导,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操纵别人通常有三种方式,分别是正强化、负强化、间歇性强化。

一是正强化。

例如,在工作中上司一直采用语言上的鼓励和肯定,甚至根据你的意愿设定一些奖励,这种愉快的经历并不会造成你的反感。

但是你需要注意的是,操纵者是否会兑现他的诺言,是否会让你压力过大不好推脱。

二是负强化。

负强化带给人的是恐惧、恼怒、不快,但是,由于害怕想象中的坏结果发生,被操纵者会一次又一次的妥协。

通常,强势的人,会通过负强化压迫别人,让你觉得命令无法违抗,又害怕任务无法完成,而给自己双重压力。

三是间歇性强化。

间歇性强化,更像是一个巴掌一颗糖,会让人无法确定感到焦虑。

例如,在一些恋爱关系中,人们对于对方温柔体贴的一面产生依赖,又害怕自己做的不好被冷漠对待。

现在网络上流传的PUA,PUA即是搭讪约会的社交学说,本意是帮助羞涩的男性去踏出第一步,但现在很多PUA业内老师,都在教男性如何在约会中,通过一定的话术和行为,例如故意扮作体贴温柔,却又时而疏离,以控制女伴的心理,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当我们意识到旁人的操纵后,要学会摆脱这种诚惶诚恐的状态,拥有独立强大的内心,更加自信一点,不被别人有意无意透露出的情绪所影响。

微表情可以帮助你了解他人,但是也不应过分在意微表情,而怀疑自我,陷入焦虑。我们都不是相机,没必要一帧一帧地来分析对方的行为和表情背后的意义。

总结一下,微表情是一种瞬间的表情,快速短暂,通过一个人的面部表情,肢体行为,语言,社交习惯等,能表达出最一个人真实的内心状态。如果我们善于观察和捕捉对方的微表情,就能判断出对方是在真实的表达自己,还是在隐瞒什么内容。

微表情背后依据的是行为心理学。一个人的行为,多数源自于潜意识,潜意识所代表的,正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未知的“自己”。微表情就是通过人们不太容易被注意到的行为,来传递信息和情绪,我们需要了解和认识到,行为才是判断的根源。

与此同时,我们需要警惕他人通过正强化、负强化、间歇性强化的方式,来操作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需要更加自信,内心强大,才能让自己保持清醒。

总之,通过运用微表情,可以帮助我们摸清他人的行为模式,从而更准确地认识他人,察人用人,以助于更好的服务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以下是笔者整理《微表情心理学全集》的思维导图。

查看高清思维导图,可以进入公众号“ CoachMind ”聊天页面, 回复“119” ,领取《微表情心理学全集》高清思维导图。

扩展阅读:儿童学习心理 ... 通过微表情看透人心理 ... 微表情心理学入门 ... 销售微表情心理学 ... 心理学新手自学入门 ... 心理学100个微表情 ... 人体微表情心理学 ... 撒谎的50个微表情 ... 微表情心理学书籍正版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