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

齐桓晋文之事译文为:齐桓公和晋文公称霸诸侯的事。

《齐桓晋文之事》是战国时期孟子创作的散文,通过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表现了孟子“保民而王”的王道思想和富民、教民的政治主张,也表现了孟子善辩的性格和高超的论辩技巧。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保民而王。虽然齐宣王口口声声说“以民为本”,但他与孟子所提出的“保民而王”的思想,在实际上是有很大距离的。文章正是针对这种实际情况展开剖析,从而阐明了王道的根本。

齐宣王问孟子如何统一天下,孟子认为要统一天下,首先必须取得民心。孟子对齐宣王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次,齐景公问晏子:“我想转嫁自己的灾难给别人,有这个办法吗?”晏子回答说:“古代圣王,他们转移灾难给百姓,自身的灾难就可以解除了;如今您想转嫁灾难给别人,谁会接受呢?您的灾难只有更加深重了。”孟子讲完故事对齐宣王说:“您大概也想把灾难转嫁给别人吧?可谁愿意接受呢?如果大王对老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少征赋税,深耕细作,及时防旱保收。老百姓亲附了,就是替大王您排除了灾难呀!如果您统一天下,把灾难转移到别的国家去,要老百姓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去接受大王您的灾难,这同齐景公转嫁灾难给百姓有什么区别呢?老百姓不但不会接受,大王您也不配做老百姓的父母了。因为您既不慈爱,又不仁义,也无礼义,所以您不配做老百姓的父母。”

孟子进一步指出,大王要想统一天下,就必须树立仁义的旗帜,才能得到天下老百姓的拥护。如果大王只想满足自己的欲望,对老百姓横征暴敛,滥施刑罚,老百姓不但不会归附,而且要远远地逃开。如果大王认为自己的力量不够,要依靠别国的话,那就更应该施行仁政,这样才能得到别国老百姓的拥护。如果大王不施仁政,别的国家不但不会亲近您,反而会联合起来反对您。孟子认为,只有施仁政才是统一天下的关键,否则,是不可能统一天下的。

在孟子看来,王天下的关键在于行仁政。因为暴政只能得逞于一时,不能长久。如秦王朝用严刑峻法来治理天下,结果只十五年便亡国了。而仁政则不然,因为仁政能协调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使统治者的统治能长久地保持下去。孟子对齐宣王说:“假如有人报告大王说:‘我的力气能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拿不动一根羽毛;视力能看清秋天野兽毫毛那样细微的东西,却看不见一车柴草。’大王您相信这话吗?”齐宣王说:“不相信。”孟子说:“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功德,却是为什么呢?这样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是力气不足;看不见一车柴草,是不用心。老百姓之所以得不到您的恩德,是由于大王您不肯施恩德呀!不是老百姓不愿生活在您统治下的土地上,而是您根本不肯去统一天下呀!”

仁政,是孟子学说中的核心思想,也是孟子游说诸侯的主要内容。孟子认为,要统一天下,就必须行仁政。因为仁政能得到天下老百姓的拥护,而不施仁政,是不可能统一天下的。在当时,孟子的这一思想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

扩展阅读:原文译文及注释 ...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 齐桓晋文之事全文译文 ... 齐桓晋文之事课文原文 ... 齐桓公之事全文译文 ... 齐桓晋文之事注释详细 ... 齐恒晋文之事翻译全文 ... 课文原文全文 ... 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及原文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