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强的十大名将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将

\u4e2d\u56fd\u5386\u53f2\u4e0a\u7684\u5341\u5927\u540d\u5c06

\u79e6\u59cb\u7687\uff0c\u6c49\u6b66\u5e1d\u5218\u5f7b\uff0c\u674e\u4e16\u6c11\uff0c\u6b66\u5219\u5929\uff0c\u6731\u68e3\uff0c\u6210\u5409\u601d\u6c57\uff0c\u5ffd\u5fc5\u70c8\uff0c\u5eb7\u7199\uff0c\u96cd\u6b63\uff0c\u4e7e\u9686

千军万马避白袍——南朝名将陈庆之
记得很长时间之前,我曾经和人争论过关于战争的事情。因为对方认为德国在二战时期的将领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出色的,因为他们偶尔可以打出以少胜多来。我当时觉得很可笑,因为我的经验是,看了中国古代战争史,就别提什么以少胜多。当时我举的例子有:

项羽彭城破诸侯:三万对五十六万。

韩信破赵之战:一万二千对二十万。

刘秀昆阳之战:三千对四十二万。

张辽合淝大战:八百对十万。

淝水之战:八万对一百一十二万。

……

等等。

这些仗按照一般规律都是几乎不可能打赢的,但是世界上就是有这么一些天才,他们总能在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以一种生硬得几乎蛮横的姿态切入我们的思维,把我们的经验和规律打个粉碎,一剑惊阕。

但当时我也认为以少胜多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不得已而为之,这么大悬殊的以少胜多有可能主将一辈子也不会再去打,然而,读书不多的我又错了。四个月之后我读起《梁书》,再次被一位天才一剑惊阕:他一辈子打了上百仗,几乎全部都是在一比数十甚至上百的比例下打的。

这个人叫做陈庆之。

陈庆之(484~539)是南朝梁人,估计是个在不太穷又没多富的庶族读书人或者小官吏(萧衍后来在褒奖他的诏书中写“本非将种,又非豪家”)的儿子。中国古代,尤其是晋后隋前那段时间,庶族(下级地主或者读书人)和士族(高级地主或者读书人)之间的分界线是相当严格的,庶族不大见得能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而且他的武艺很差:“射不穿孔,马非所便”,因此陈庆之的青少年,也许还包括中年,是以宫廷侍从的身份度过的。
他当时的主子是梁武帝萧衍,说起萧衍这个人,很有意思。这人早些时候还算比较贤明,老了就忽然糊涂起来了。他有三件事情传为笑柄:头一件是谄佛,谄佛就要修寺庙,问题是他自己小气不舍得花钱,老百姓又实在是没钱了,于是有人给他出了个损招:假出家,让下臣们把自己赎出来。这个就跟小孩耍赖一样。其次是浮山筑堰准备水灌寿阳城,三筑三败。这是小孩子瞎想还倔脾气。再其次是听信谗言把太子萧统给气死了。这第三件厉害,导致千古文人们一水地瞧他来气。萧统死时“朝野惋愕,建康男女,奔走宫门,号泣满路。四方氓庶,及疆徼之民,闻丧皆恸哭”,可惜了一个未来的有为皇帝。

陈庆之就是跟着这样孩子一般的皇帝干的,先是下了二十几年棋:“高祖性好棋,每从夜达旦不辍,等辈皆倦寐,惟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但他前半生的履历除了这个就是空白了。直到公元525年,陈庆之才有了生平第一次带兵机会,那年他已经四十二岁了。而且那次带兵是被任命为武威将军和其他将领一起去迎接北魏的徐州刺史元法僧叛投的,没打成仗,作为一代名将的初阵来说,未免太没气势了些。

随即,萧衍任命陈庆之为宣猛将军、文德主帅领兵两千护送豫章王萧综接管徐州。北魏方面当然不可能丢掉徐州这块战略要地,派两位宗室元延明、元X领兵二万,在陟口一带扎下营寨准备进兵,陈庆之得到消息之后二话不说,逼近敌人营垒挥师直击。一比十,这是他实实在在打的第一仗,很可能也是他所有战斗中实力比例与敌人最接近的一仗。战斗的结果,二元的两万人马不过在一通鼓之间被陈庆之的两千人马击溃败逃。
本来此战胜负已定,奈何陈庆之的直属上司萧综出了毛病:萧综的母亲吴淑媛(不是本名,后宫宫号)大概本来是齐末代皇帝萧宝卷的嫔妃,跟了萧衍之后七个月就生了萧综。“宫中多疑之者”,后来吴氏告诉萧综,萧综自己也开始怀疑自己实际上是萧宝卷的孩子,于是按照当时的民俗,悄悄挖开萧宝卷的坟,用自己的血去滴萧宝卷的骨头,“俗说以生者血沥死者骨,渗,即为父子”,结果确实渗进去了。他犹自不信,又杀了自己的一个儿子“取其骨试之”,结果又渗进去了。这下萧综深信不疑。萧衍的哥哥全家是萧宝卷杀的,萧宝卷全家是萧衍杀的,宝卷的弟弟萧宝寅还在北魏做着镇东将军、雍州刺史、开国公,这两家姓萧的仇深似海。萧综既然认定了自己是宝卷的儿子、宝寅的侄儿,也不废话,连夜就带了几个人投奔到延明的大帐里去了。主帅临阵投敌,陈庆之再怎么努力也没用了,只好斩关后退。这仗不算赢,但两国从此都知道了陈庆之这个名字。

2007-12-29 16:55 回复

帅契Q
2位粉丝
2楼

公元527年,陈庆之从曹仲宗伐涡阳,从他领兵甚少但有假节,而且可以参与军机看来,很可能是监军一类角色。北魏则派遣宗室元昭等人领军十五万救援,前军部队赶到驼涧,大战一触即发。当时手下只有两百人的陈庆之建议夜袭,另一将领韦放则认为敌军的前锋部队都是精锐,不易取胜。陈庆之当时很可能发了一点政治脾气,最后说你们都不去我带我那两百人去。于是,他带领自己的部属二百,长途奔袭四十里,一夜之内击败了北魏的先头部队!

“百翎贯寨”的事情甘宁也做过,但那是骚扰,陈庆之则纯粹是歼灭性质的闪电战。果然,北魏的大部队听到先头部队脚都没站稳就被吃掉,全军震恐,行动迟缓,士气大跌。

但双方的实力比较实在是相差太多,而领兵的总将又偏偏不是陈庆之本人,因此双方在涡阳附近打了近一年,战斗上百次,胜负还未分,但北魏已经在梁军的后方筑起营垒,形成夹击之势。曹、韦二人实在是打不下去了,准备撤退。陈庆之拿着假节在大营门口堵住部队,说:“共来至此,涉历一岁,糜费粮仗,其数极多。诸军并无斗心,皆谋退缩,岂是欲立功名,直聚为抄暴耳。吾闻置兵死地,乃可求生,须虏大合,然后与战。审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今日犯者,便依明诏。”实际上他应该没有什么密诏。但这一手把军队和曹、韦吓住了,把指挥权交给了他。陈庆之立刻率领精锐突袭北魏援军自以为坚不可摧的十三道营垒,大获全胜,魏军的尸首淤塞了淮水的支流。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孙权对吕蒙的评价:“鸷鸟累百,不如一鹗。”但我又犯了自作聪明的错误:这些和陈庆之后期的军事辉煌比起来,简直微弱得不值一提。

公元529年,北魏国内变乱,有实力的诸如萧宝寅、葛荣、尔朱荣等纷纷割据,没实力的象北海王元颢,就只有象春秋时期那样自托他国,借助他国的力量去成为本国的皇帝。于是元颢向梁投降,萧衍不好回绝,于是派飚勇将军陈庆之带领七千人马送元颢上洛阳称帝。这个行动与其说是莽撞,不如说是搞笑来得确切。要是区区七千人真能打下拥兵百万的北魏国都洛阳,北魏早就被梁灭了,哪能等到元颢借兵。何况萧衍也不大相信这事情真有利可图,萧宝寅就是个现成例子,北魏对他仁至义尽,可他该造反照样造反,搭上萧综一条小命也在所不惜。因此,萧衍很可能完全是敷衍一下元颢而已。更有可能的,他在出征之前大概就悄悄告诉自己视为心腹的陈庆之:打着玩玩撤了就得了。

但就是这次敷衍,成就了陈庆之的赫赫声名。

元颢也没打算真的打下洛阳,他出兵不久就称帝不走了,给陈庆之封了一堆官位,委任他自行战斗。于是在连绵的春雨之中,陈庆之带领自己直属的区区七千部队,开始了神话一般的北伐之旅。

陈庆之攻克荥城,进军睢阳。睢阳的守将叫做丘大千,就是在陈庆之初阵中以十倍兵力据营防守而仍然被打了个一败涂地的那家伙。现在这仗几乎完全是当初那仗的重演:七千对七万,一样的一比十,一样的军力多的反而防守,不过这次丘大千吸取教训,连筑了九座营垒抵挡而已。但结果毫无二致:陈庆之一上午就攻陷了其中三座,丘大千完全失去了斗志,于是举众投降。这仗一完,另一个倒霉蛋元晖业又正好撞到枪口上:他率领近卫部队两万人占据考城阻挡陈庆之,考城四面环水,易受难攻。陈庆之“浮水筑垒”,攻下考城,生擒元晖业,“获租车七千八百辆”。

胜利之后,陈庆之一股筋地继续进军洛阳。一路上有不少地方闻风归降,大致稳定下来的北魏终于开始正视这支执著得近乎狂妄的队伍,平叛的新贵尔朱荣本人也是名将,在骑兵战术上从不让人,怎么能容得这小小的部队猖狂?何况北人坐马,南人乘船,一个南方人陈庆之居然率领七千骑兵杀进北魏的腹地,在骑兵将领尔朱荣看来是何其可笑啊!

于是尔朱荣调动二十余万大军,分别由骁将元天穆、尔朱吐没儿、鲁安等人率领,前后左右包围了攻荥阳不下的陈庆之孤军。荥阳城内还有七万守军,三十万对七千,尔朱荣想陈庆之这一次一定是真的逃不掉了。

2007-12-29 16:55 回复

帅契Q
2位粉丝
3楼

没想到包围圈刚刚形成,还没来得及进攻,陈庆之已经攻下了七万守军的荥阳!史书记载:陈庆之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总动员,亲自擂鼓,一通鼓未尽,先头部队已经登上了城墙!占领荥阳的陈庆之看到二十余万北魏援军浩浩荡荡压到城下,压根没想守城,而是亲自带领三千骑兵和敌人决战。

三千对二十万,双方大部是骑兵。此仗之后,“北人坐马、南人乘船”彻底成为了过去。陈庆之三千人全歼北魏二十万援军,“鲁安于阵乞降,元天穆、尔朱吐没儿单骑获免”,陈庆之大概还觉得不过瘾,带着这三千人顺便进军虎牢关。有一万精锐、踞雄关险要的虎牢守将尔朱世隆不敢接战,连夜逃走。此时,陈庆之距离洛阳只有一步,但他没机会打洛阳了,因为洛阳不给他机会,洛阳守将元X、元延明直接投降了。元颢进洛阳,又加封陈庆之一堆官职,然后开始学习其他君主,花天酒地。

那个被陈庆之打得一败涂地的元天穆倒是屡败屡战,又纠集起一支四万人的骑兵部队在洛阳附近骚扰,陈庆之出兵袭击,还没怎么打敌人就大部投降,元天穆只跑了十几人北上渡过黄河。这样,从X县出发的陈庆之部队打到洛阳前后用了四个半月,攻下三十二城,野战四十七次,全胜。他的七千部曲几乎没有伤亡。由于陈庆之的部队身披白袍,当时的洛阳附近传出一句童谣:“大将名师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也就是说,别管你多牛,有多少人,碰上这支部队最好绕开走!

在接到手下一连串的败阵报告之后,尔朱荣实在坐不住了,终于亲自出手。他倾北魏自己控制之下的几乎全国之兵,号称百万,从北边南下攻打洛阳。洛阳附近的小城在尔朱荣重压之下,又纷纷反叛。陈庆之在元颢看来虽然功劳盖世,但一开始就没想把答应南梁的条件当回事情的元颢是不可能重要他的。陈庆之自己也清楚得很,主动要求到黄河以北去防守洛阳的门户北中郎城。尔朱荣也是意气用事,执意要和陈庆之分个高下,于是一股劲地攻打陈庆之,三天打了十一仗,七千人的陈庆之部队把上百万的尔朱荣部队打得死伤惨重,尔朱荣简直都绝望了,下令退兵。

这时有个随军的星相学家刘助劝尔朱荣不要退兵。尔朱荣也想通了,他拿陈庆之没办法,就去抄元颢的老窝。尔朱荣虽然打不过陈庆之,但打十个元颢也是绰绰有余——很快洛阳被攻陷,元颢也被杀。陈庆之在北方完全失去了根据地,只得东撤准备回建康。尔朱荣一听有现成便宜可捡,亲自率领大军随后追赶,但这追也追得过于搞笑:追远了等于没追,追近了他又不敢,两支军队就这么拖着一直走到大概是河南边界一带,陈庆之准备指挥军队过河,但突如其来的山洪无情地冲走了他百战百胜的部队。

这是陈庆之一辈子唯一一次有可能死在战场上的机会,但很可惜,当时没有任何将领配得上得到这个荣誉,因此老天爷又让他逃掉了。陈庆之装成和尚秘密潜回建康,不知道追到河边的尔朱荣看着滔滔山洪,在自己的这种“胜利”之前有什么心情,总之不爽是铁定的了。

公元530年,率兵平叛成功的陈庆之被任命为梁南、北司、西豫、豫四州诸军事、南、北司二州刺史,北魏先后加兵六次,都被陈庆之大破。几仗下来,北魏数年不敢扰乱。陈庆之这时又显示出他作为政治家的卓越才能,罢兵治理,数州之地仓廪充实。

公元536年,陈庆之迎来了他一生之中最后一战,东魏(北魏在535年灭亡)派侯景(这个人在史书上恶名昭彰)领军七万进攻楚州,侯景大获全胜,骄傲之下写信给陈庆之劝降。陈庆之手下当时不到万人,梁帝紧张之至,急调侯退、夏侯夔率所部驰援。两军刚刚出发不久,前线传来消息:侯景队已经被歼灭,侯景抛下辎重,只身逃跑。

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任何部队敢去和陈庆之搞事了。过了三年,一代名将陈庆之病死在任上,时年五十六岁。而他身穿白袍的文弱身影就象那个六十五天的洛阳传说一样,牢牢铭刻在历史之中。此后,南朝先后遭受几次刀兵之变,改朝换代,最终在韩擒虎手中覆灭。

1、 孙武

世界第一兵书《孙子兵法》的作者,中国乃至东亚军事学之父,率三万卒入郢(ying,楚国的都城,今湖北江陵县北),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

2、 吴起

亚圣,其治军思想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战国第一名将。军政两道奇才,战国早期改革家之一。

3、 李靖

唐初第一名将,《李卫公兵法》与《唐太宗李靖问对》的作者。骑兵战天才,其对突厥的决定性胜利,间接导致了阿拉伯帝国的瓦解与罗马帝国的灭亡。

4、 孙膑

《孙膑兵法》的作者。其两次大破魏军的战绩使齐国大振,与强秦并称“东帝”“西帝”的根源之一。在战略战术方面均有奇才,不愧为孙武的后代——脾气也与老祖宗一样,功成身退。

5、 韩信

汉初第一名将。西汉的实际缔造者。古兵法的整理者之一(另一位是张良)(说实话,老韩实在很强劲,但考虑到其缺乏国际影响,兵法也没传下来,只能委屈排第五)

6、 李世民

唐朝的开朝皇帝。有史以来削平天下速度第一,被誉为中华帝国第一明君。但考虑到其手下众多名将的助力,之前的战绩也不是毫无可议。居韩信之下,宜也。

7、 岳飞

常胜的名将,以少胜多的行家里手。南宋的救命恩人——至少挣下了和谈的资本,虽然他本人不这么看。可谓韩信后身(结局也差不多),其岳家军组织严谨,开后世军阀部队的先河。

8、 曹操

魏国开国皇帝。《孟德新书》的作者,与光武帝有异曲同工之妙。官渡之战胜得实在侥幸,有天上掉馅饼之嫌。常胜将军兼多败将军(决定中国命运的决战,除去官渡、赤壁、汉中,皆败阵),故列第八。

9、 陈庆之

南北朝第一名将。带七千骑兵杀入洛阳,期间陷城四十七,北魏数十万大军皆溃。晚节不保,但考虑到纯属不可抗拒力(发洪水),且回到粱朝便以一万兵全歼侯景七万大军,只剩他老哥一个,列为第九当之无愧(小陈和岳圣一样摊上这么个主子,功业不济,命也)。

花絮:当初,毛爷爷在读《南史·陈庆之传》热血沸腾,掷书而起。

10、 项羽

东方的汉尼拔(一样的苦大仇深、一样的使过“破釜沉舟”、一样的所向无敌、一样的功败垂成、一样的一生只吃一场败仗但军事生涯就此完蛋——连吃败仗的年份都一样,呜呼!)最佳战例:以三万疲惫之师千里奔袭,半日破刘邦六十万之众。垓下之战,以十万兵力敌韩信五十万,非战之罪也。但其战略头脑太成问题,虽非智障,但至少与常人相去不远。故汉尼拔被称为西方战略之父,与孙子齐名,而小项却被民间贬为莽夫典型,与吕布同类。

武将-【关羽】武将-【太史慈】
纵观中国历史,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勇都只是武将的一个标准--不管是文人还是所谓的武夫。但是这个勇不光是说单挑,冲锋陷阵。曹操对夏侯渊说过,为将不是匹夫之勇。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如果靠武斗可以为将,那么将就不为奇了。统率,智谋这些很重要,当然,如果为将不可以怯弱,否则影响士气。总之,为将要有不怕死的心态,但是不应该轻易涉险。统帅第一,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许褚在曹操那不如张辽。
夫将材有九: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知其饥寒,察其劳苦,此之谓仁将;事无苟免,不为利挠,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此之谓义将;贵而不骄,胜而不恃,贤而能下,刚而能忍,此之谓礼将;奇变莫测,动应多端,转祸为福,临危制胜,此之谓智将;进有厚赏,退有严刑,赏不逾时,刑不择贵,此之谓信将;足轻戎马,气盖千夫,善固疆埸,长于剑武将-太史慈戟,此之谓步将;登高履险,驰射如飞,进则先行,退则后殿,此之谓骑将;气凌三军,志轻强虏,怯于小战,勇于大敌,此之谓猛将;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之大将。

答(2)
1,李靖,原因:毛主席打败白起+韩信(国民党),但唯独pk李靖一点把握都没有,如果有人想把毛主席拉下神坛,其实某些人只需问一声"你打仗pk得过李靖吗"。撒豆成兵(这不是神话),以少胜多,奇袭连杀,追击精准,料敌如神等等,3000骑兵追杀东突厥近20万铁骑(其战力超过垓下之战中50万汉军,远超白起长平之役时赵国倾国之兵),李靖破敌之快,其他五路大军仅为摆设(阻击下可汗退路,领领功劳罢了),灭东突厥乃李靖全功,李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古今第一实至名归,李世民打仗与李靖比就如儿童团与战神比,"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天公是李靖都不知道,还来排千年高手。
2,姜子牙,兵祖。开七百年大周以为是开玩笑开出来的吗?四百年大汉都分西汉与东汉。李靖就是不愿为李世民做姜子牙干的事,才那么对付李靖的,你们看看后来的李世民在忙些什么事就知道了,孙子兵法在这些高手面前就如同广播体操,孙武军事能力PK姜子牙完全是找虐,2名与3名的军事能力差距较大,不可逾越。3,孙武,兵圣,孙子兵法。4,成吉思汗,一代天骄,征战疆土n1。5,白起,人屠。6,项羽,以少胜多,武勇之震古烁今,以不足十万力战垓下,如不带虞姬定能领军突围,韩信之流根本不敢与之争锋。7,孙膑,围魏救赵,孙膑兵法。8,吴起,兵雄。9,帖木儿。10,李牧,反击匈奴,反击暴秦。11,冉闵,五胡乱华终结者。12,韩信,汉初名将,很会做人,很有政治头脑,善于统兵。13,卫青,反击匈奴。14,郭子仪。15,王翦。16,岳飞,抗金名将。17,徐达,明朝大将。18,陈庆之。19,霍去病,青年高手,难能可贵。20...。(补充说明:我的排名最具有科学性,一二名可以换位,三四名可以对换,五六名可以对换,七八可以交换...九十名同样可以调换)

打小鬼子的张灵甫
1938年万家岭大战,已是51师153旅少将旅长的张灵甫奉王耀武之命,对驻守江西德安张古山的日寇进行反击。讨论作战方案的时候,众人认为张古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张灵甫拍案而起,道:“各位都看过《三国演义》,魏国大将邓艾为攻取成都,出蜀将之不意,带精兵暗渡阴平,飞越摩天岭,一举攻克了江油、涪城和成都。我们也可仿此战例,大军从正面进攻的同时,再挑选一批精兵强将,从人迹罕至的张古山背面进行偷袭,以收两面夹攻之效。”于是,张灵甫亲率一支突击队效法邓艾轻装出发,攀木挂树,穿过艰险的深山峡谷,老林恶水,配合正面部队进攻,飞夺张古山。而后日寇不甘失败,出动飞机与重炮狂轰滥炸,几乎将张古山夷为平地。张灵甫率部浴血死战,与日寇鏖战五天五夜,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反复拉锯。亲临死线指挥的他身中7块弹片,鲜血直流也没有退下火线。张古山的攻取封死了日军106师团的最后退路,该师团最终全军覆没。这也是八年抗战中唯一一次全歼日军一个师团的战例。
常德会战期间张灵甫题赠蔡锷遗集1943年11月常德会战,张灵甫作为主力与51师携手歼灭日军南京大屠杀元凶13师团大部。
1944年第四次长沙会战张灵甫指挥58师在益阳、宁乡诸战中,毙敌七百三十六人,伤敌一千六百九十七人,自身伤亡一千六百余人,随军的美军观察顾问也对他的表现欣赏,张灵甫还获得了美国金棕自由勋章。

同志们,古书上写的大多是概数,或者自己鼓吹自己,而抗日的英雄们才是真刀真枪的拼出来的啊!!

  • 涓浗鍘嗗彶涓鏈鑳芥墦鐨鍗佸ぇ鍚嶅皢,璇ュ浣曟帓鍚?
    绛旓細涓浗鍘嗗彶涓鏈鑳芥墦鐨鍗佸ぇ鍚嶅皢锛屾垜瑙夊緱璇ヨ繖鏍锋帓锛1銆佸惔璧峰惔璧凤紝鎴樺浗鍒濇湡鍚嶅皢锛屾浘涓洪瓘鍥借缁冨嚭妯壂鍏浗鐨勭壒娈婇噸鐢查儴闃熲滈瓘姝﹀崚鈥濄備竴鐢熺粡鍘嗗ぇ灏忔垬褰逛竷鍗佷綑鎴橈紝鍏崄澶氭鎴樿儨锛屽叾浣欏钩锛屼粠鏈湁璐ョ哗銆傛浘鐜囧啗鏀诲叆绉﹀浗鐨勫嚱璋峰叧锛屾洿鏈夌巼棰5涓囧浜哄ぇ璐40澶氫竾绉﹀啗鐨勮緣鐓屾垬缁┿傛垬鍥芥椂鏈燂紝缁忓父鎶婄Е鍥芥寜鍦ㄥ湴涓婃懇鎿︺2銆...
  • 鍘嗗彶涓,鍦ㄥ彜鏃跺鐨勫崄澶鐚涘皢涓,鍝崄浣嶄笂姒滀簡?
    绛旓細鍦ㄦ极闀跨殑鍘嗗彶涓紝涓浗鏇惧嚭鐜拌繃涓嶅皯鍑鸿壊鐨灏嗛锛屼粖澶╁氨绠鍗曚负澶у浠嬬粛10浣嶅彜浠g殑姝﹀皢锛屼篃璁镐粬浠笉涓瀹氶兘鏄鍘嗗彶涓婃渶鍘夊鐨锛屼絾鏄釜涓殑纭兘鏄渶鐚涚殑锛乀OP1椤圭窘 姣笉澶稿紶鐨勮锛屽湪涓浗锛岃繖鏄竴涓瀛虹殕鐭ョ殑鍚嶅皢銆傚法楣夸箣鎴橈紝浠ヤ笁涓囩牬涓夊崄涓囥傚江鍩庝箣鎴橈紝浠ヤ笁涓囩牬鍏崄涓囷紝濡傛鎮畩鐨勪綔鎴橈紝浠ュ急鑳滃己鐨勬垬鏋滀护...
  • 涓浗鍙や唬鐨勫崄澶у悕灏
    绛旓細鍙搁┈杩侊紝瀛楀瓙闀匡紝鐢熶簬榫欓棬锛岃タ姹夊彶瀛﹀銆佹暎鏂囧銆傚徃椹皥涔嬪瓙锛屼换澶彶浠わ紝鍥犳浛鏉庨櫟璐ラ檷涔嬩簨杈╄В鑰屽彈瀹垜锛屽悗浠讳腑涔︿护銆傚彂濂嬬户缁畬鎴愭墍钁楀彶绫嶏紝琚悗涓栧皧绉颁负鍙茶縼銆佸お鍙插叕銆鍘嗗彶涔嬬埗銆備簲銆佽寖锠★細1銆佽寖锠″洜涓嶆弧褰撴椂妤氬浗鏀挎不榛戞殫銆侀潪璐垫棌涓嶅緱鍏ヤ粫鑰屼竴璧锋姇濂旇秺鍥斤紝涔嬪悗琚嫓涓轰笂澶уか銆佺浉鍥斤紝杈呬綈瓒婂浗鍕捐返銆
  • 涓浗鍙や唬鍗佸ぇ鍚嶅皢鏄皝?
    绛旓細1銆佸渤椋 宀抽锛1103骞3鏈24鏃-1142骞1鏈27鏃ワ級锛屽瓧楣忎妇锛屽畫鐩稿窞姹ら槾鍘匡紙浠婃渤鍗楁堡闃村幙锛変汉锛屾姉閲鍚嶅皢锛涓浗鍘嗗彶涓钁楀悕鍐涗簨瀹躲佹垬鐣ュ銆佷功娉曞銆佽瘲浜恒佹姉閲戣嫳闆勶紝姘戞棌鑻遍泟锛屼綅鍒楀崡瀹嬩腑鍏村洓灏嗕箣棣栥傚渤椋為噸瑙嗕汉姘戞姉閲戝姏閲忥紝缂旈犱簡鈥滆繛缁撴渤鏈斺濅箣璋嬶紝涓诲紶榛勬渤浠ュ寳鐨勬皯闂存姉閲戜箟鍐涘拰瀹嬪啗浜掔浉閰嶅悎锛屽す鍑...
  • 涓浗鍘嗗彶涓婄殑鍗佸ぇ鍚嶅皢鏄摢鍗佷綅?
    绛旓細绗竴浣嶏細鏉庨潠 鎵灞烇細澶у攼锛屽ぇ鍞愮帇鏈濈涓鍚嶅皢 锛岄獞鍏垫垬澶╂墠 鍙茶浇淇濇寔鍏ㄨ儨鐨勬灏嗭紝鏇撮毦寰楃殑杩樻槸璁稿鎴橀樀鐨勫鎵嬮兘鏄姜鎮嶇敓鐚涚殑娓哥墽姘戞棌銆傚钩鐢熷娆¤交楠戝琚紝涓婃紨鍑哄叾涓嶆剰鐨勪互灏戣儨澶氱殑缁忓吀鎴樺焦銆傚崡骞宠惂閾o紝鍖楃伃绐佸帴锛岃タ閫愬悙璋锋祽锛屾棤寰涓嶅埄锛屽紑鍒涗簡澶у攼鐜嬫湞杩300骞寸殑涓嶄笘鍩轰笟锛岀晫瀹氫簡涓浗鍘嗗彶涓鏈骞块様鐨...
  • 涓浗鍘嗗彶涓婄殑鍗佸ぇ鐚涘皢鍜鍗佸ぇ鍚嶅皢鍚勬槸璋
    绛旓細鐚涘皢鑰呰嚜韬鍔涢珮锛屽媷鐚涙棤鍖 绗竴椤圭窘 缇戒箣绁炲媷鍗冨彜鏃犱簩 绗簩鏉庡箍 鏁屼汉绉伴灏嗗啗 绗笁鍚曞竷 浜轰腑鍚曞竷锛岄┈涓丹鍏 绗洓寮犻 鐚涘紶椋 绗簲鍒樿 鎵撲粭浠ュ媷鐚涜憲绉 绗叚钖涗粊璐 涓夊墤瀹氬ぉ灞 绗竷鏉庡瓨瀛 灏嗕笉杩囨潕 绗叓鏉ㄥ啀鍏 涓囧啗涔嬩腑鍙栨晫灏嗛鏋 绗節鏉庢枃蹇 绗崄槌屾嫓 ...
  • 涓浗鍘嗗彶涓婂崄澶鐚涘皢,瑕佹潈濞佺殑
    绛旓細涓浗鍙や唬鍘嗗彶涓婂崄澶姝﹀皢锛1銆侀」缇 2銆侀湇鍘荤梾 3銆佸崼闈掞紙?锝炲叕鍏冨墠106锛変腑鍥介獞鍏垫垬涓夊ぉ鎵嶄箣涓 4銆佺彮瓒 涓栫晫鏈鏃╃殑娈栨皯鑰呬箣涓(浣嗘瘮璧疯タ杈圭殑鍚岃锛岃佺彮绠鐩存槸澶╀娇)5銆佸瓩鑶 6銆侀煢鐫 7銆佸懆鐟 8銆佸緪杈 鏄庡垵绗竴鍚嶅皢 9銆侀儹瀛愪华鈥斺斿啀閫犲攼鏈濊 10銆佹潕鐗--鎴樺浗鍥涘ぇ灏嗕箣棣 ...
  • 涓浗鍙や唬鍗佸ぇ鍚嶅皢?
    绛旓細涓浗鍙や唬鍗佸ぇ鍚嶅皢1銆 瀛欐涓栫晫绗竴鍏典功銆婂瓩瀛愬叺娉曘嬬殑浣滆,涓浗涔冭嚦涓滀簹鍐涗簨瀛︿箣鐖,鐜囦笁涓囧崚鍏ラ儮(ying,妤氬浗鐨勯兘鍩,浠婃箹鍖楁睙闄靛幙鍖),鍒涢犱簡鍐涗簨鍙蹭笂鐨濂囪抗銆2銆 鍚磋捣浜氬湥,鍏舵不鍐涙濇兂瀵瑰悗涓栦骇鐢熼噸澶у奖鍝,鎴樺浗绗竴鍚嶅皢銆傚啗鏀夸袱閬撳鎵,鎴樺浗鏃╂湡鏀归潻瀹朵箣涓銆3銆 鏉庨潠鍞愬垵绗竴鍚嶅皢,銆婃潕鍗叕鍏垫硶銆嬩笌銆婂攼澶畻鏉庨潠闂...
  • 鍘嗗彶鍗佸ぇ鏈寮姝﹀皢鍒嗗埆鏄摢浜涚墰浜,瑕佹帓鍚嶅拰鐞嗙敱,鎬?濡傞 璋㈣阿浜哶鐧惧害鐭 ...
    绛旓細涓浗鍗佸ぇ鐚涘皢 椤圭窘,闇嶅幓鐥,鑻卞竷,鍚曞竷,椹秴,鍐夐椀,鏂涘緥鍏,鍙蹭竾宀,鏉ㄥ啀鍏,鏉庢枃蹇 TOP 10 鏉庢枃蹇 鏄庡彶杞:鏉庢枃蹇,瀛楁濇湰,灏忓瓧淇濆効,鐩辩湙浜,澶濮婂瓙涔熴傚嚭韬鍙互,鏈卞厓鐠嬬殑浜插*,闅忔湵涓璧锋墦澶╀笅,鍕囧啝涓夊啗,鎴忓媷鍐犺灏嗐備篃灏辨槸璇村氨杩炲父閬囨槬杩欐牱鐨勫媷灏嗕篃鍙兘鎺掑湪鍏朵笅,鍕囨鍙涓鏂戙傛紶鍖楅樋椴佹祽娌充箣鎴,椹掓鎴...
  • 扩展阅读:十大中将名表排名 ... 三国活的最久的名将 ... 真正三国第一名将 ... 中国最能打的王朝 ... 二战名将排行榜100名 ... 三国最巅峰的名将 ... 三国中最可怕的名将 ... 历史武力排名第一名 ... 中国二战公认的名将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