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习俗 冬至是习俗

\u51ac\u81f3\u4e60\u4fd7.

\u51ac\u81f3\u5386\u53f2\u6e0a\u6e90\uff0c\u51ac\u81f3\u8fc7\u8282\u6e90\u4e8e\u6c49\u4ee3,\u76db\u4e8e\u5510\u5b8b\u76f8\u6cbf\u81f3\u4eca\u3002\u5510\u3001\u5b8b\u65f6\u671f\uff0c\u51ac\u81f3\u662f\u796d\u5929\u796d\u7940\u7956\u7684\u65e5\u5b50\uff0c\u7687\u5e1d\u5728\u8fd9\u5929\u8981\u5230\u90ca\u5916\u4e3e\u884c\u796d\u5929\u5927\u5178\uff0c\u767e\u59d3\u5728\u8fd9\u4e00\u5929\u8981\u5411\u7236\u6bcd\u5c0a\u957f\u796d\u62dc\u3002

\u51ac\u81f3\u5386\u53f2\u6e0a\u6e90\uff0c\u51ac\u81f3\u8fc7\u8282\u6e90\u4e8e\u6c49\u4ee3,\u76db\u4e8e\u5510\u5b8b\u76f8\u6cbf\u81f3\u4eca\u3002\u5510\u3001\u5b8b\u65f6\u671f\uff0c\u51ac\u81f3\u662f\u796d\u5929\u796d\u7940\u7956\u7684\u65e5\u5b50\uff0c\u7687\u5e1d\u5728\u8fd9\u5929\u8981\u5230\u90ca\u5916\u4e3e\u884c\u796d\u5929\u5927\u5178\uff0c\u767e\u59d3\u5728\u8fd9\u4e00\u5929\u8981\u5411\u7236\u6bcd\u5c0a\u957f\u796d\u62dc\u3002

  冬至国人历来很重视。冬至日也称“冬节”,由来已久,明清两代皇帝例行在冬至日举行祭天大典,即“冬至郊天”,仪式非常隆重。是日,百官纷纷向皇帝进贺表,互相投送名刺祝贺。民间,大多要在这一天改善伙食,北京地区流行一句俗语:“冬至饺子腊八粥。”饺子的形状像元宝,吃饺子有招财进宝的吉祥意思。也有说“冬至馄饨腊八粥”的,据说吃肉馄饨能保住元气,抵御严寒。而在高寒地区,则流行冬至日吃肉,有道是“冬至不吃肉,冻掉脚指头”,因此,不管穷家富户,这一日都要煮肉吃,并以肉食馈赠亲友,也是为了御寒和养生。所以冬至成为大人孩子们企盼的节日。
  满族人则借冬至日消灾祈福,一般于冬至日五更时分邀请本家亲戚及挚友齐聚庭院席地而坐,磨刀杀猪,开始祭拜“祖宗杆子”,仪式并不繁琐,有原始图腾崇拜的痕迹。通常在大门的东南角矗立一高旗杆,顶端为葫芦形,稍下放一方形筐,内盛碎猪肠和猪腔骨拌的米饭,用以祭祀乌鸦,据说乌鸦是满族古老氏族的图腾。祭祀完毕,亲朋围坐共吃俗称“神余”的“白肉”以此求得祖宗的保佑和神灵的庇护。
  不仅如此,围绕着冬至还衍生出很多有趣的习俗,有的甚至流传至今。
  在传统的农历中,从冬至这天开始数九,民间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图通常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上有繁体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每字九划,共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划顺序填充一个笔划,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填充每天的笔划所用颜色根据当天的天气决定,晴则为红;阴则为蓝;雨则为绿;风则为黄;落雪填白。此外,还有采用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又称作“雅图”,是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元朝杨允孚在《滦京杂咏》中记载:“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徧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最雅致的九九消寒图是作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划,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然而,不管哪种九九消寒图,在消磨时日、娱乐身心的同时,也简单记录了气象变化。据说有经验的老人,还能根据九九消寒图,推测出这一年的雨水多寡和丰歉情况。
  民间还流行“九九歌”,这首歌由于地域不同,风俗不同,便产生了不同的版本。北京地区广泛传唱:“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堤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在内蒙古的边远乡村里,则唱成:“一九二九呀门叫狗,三九四九冻死狗,五九六九消井口,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又一九,犁牛遍地走。”而在河北的蔚县地区则流传“一九二九呀门叫狗,三九四九冻破碌碡,五九六九开门大走,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又一九,犁牛遍地走。”这些微妙的变化,反映了不同地区的不同气候条件和生活习俗。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数九以后,三九四九天气最冷,此后日渐变暖,寒气渐消,温暖的春天一步步走近。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讲,有的老人常常在冬至数九时念叨:“数九是数暖呢!”年轻人往往不理解,其实从节气上讲,冬至的到来,标志着阴冷的寒气达到极盛,气候的发展也遵循辩证规律,盛极而衰,温暖的阳气已经开始悄悄萌芽,三九四九的极冷是冬天最后的淫威,此后冬天便逐渐地向春天缴械,你看,九九还没数完,河已开,雁归来,春天正向人们频频招手呢。
  话虽这么说,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尽管冬天步入尾声、春天指日可待,然而距离春天毕竟还有一段时日,于是入九以后,人们更注重的是消寒和养生。民间往往在逢九日饮酒消寒,席间惯摆九碟九碗,为了体面成桌者用“花九件”席,取九九消寒之意。中老年人往往在这个时候进行饮食调养,为的是度过严冬和来年少生疾病。因为,冬季人的免疫机能下降,容易患病,适当进补对恢复体力和提高抗病能力有积极作用,体弱的人不妨试着喝点山药羊肉汤等,可以提高御寒能力。当然,适当的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
  冬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每年的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赤道以北的地区白昼最短,夜最长,并以这一天为分水岭,白天逐渐增长,黑夜逐渐变短,直至第二年的夏至。这一规律周而复始,岁月就在这种变化中悄悄流逝。

  北方习俗
  冬至,是山西民间在农历十一月的重要节日,俗称“冬”节。

  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实质上相当于今天的春节。后来实施夏历。但冬至一直排在二十四个节气的首位,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称之为“亚岁”。从汉代以来,都要举行庆贺仪式,高峰时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听政。民间歇市三天,欢度节日。其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

  现在的冬至节,仍然保留着许多历史的遗迹。从冬至之日起,即进入了数九寒天。民间保留有涂画“九九消寒图”的习俗,形式多种多样。

  有画梅花一枝,素墨勾出九九八十一朵花。每天用红笔或黑笔涂染一朵花瓣,花瓣尽而九九出,称为九九消寒图。

  有的是横十画、坚十画,制成一个九九八十一格的方块图表。每天涂抹一格、九尽格满,称为九九消寒表。

  有画几个中空的格子,选好几个字,每字必须是几划。每日写一笔,最后成为一句话,如“亭前屋后看劲柏峰骨”等语,称为九九消寒句。

  最雅致的是作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画,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

  各家具体采用什么形式,往往根据主人的爱好和文化素质而定。民间还留有九九消寒图民谚:“下点天阴上点晴,左风右雾雪中心。图中点得墨黑黑,门外已是草茵茵。”

  冬至节,民间习惯赠鞋,其源甚古。《中华古今注》说:“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曹植《冬至献袜履表》亦有“亚岁迎样,履长纳庆”的句子。后来,赠鞋于舅姑的习俗,逐渐变成了舅姑赠鞋帽于甥侄了。主要体现在孩童身上。过去主要是手工刺绣。送给男子的礼物,帽子多做成虎形、狗形、鞋上刺绣的也是猛兽。送给女孩子的礼物,帽子多做成凤形,鞋上刺绣多为花鸟。现在则多数是从集币购买,形式紧跟着时代的潮流。每逢节日,大人们总喜欢抱着小孩串门子,夸耀舅姑赠送的鞋帽。

  冬至节,晋北地区的男孩子习惯玩打岗游戏。各持一块手掌大的方形石片,一方立起,另一方按规定的成套动作,依次序掷击瞄打。打倒对方所立的岗时,继续往下进行。失败后即与对方交换掷打。先完成全部程序者为赢。女孩子们则习惯踢毽子,形式也是各种各样。人人们往往也要凑热闹参加玩耍。

  冬至节,旧俗也要由学董牵头,宴请教书先生。先生要带领学生拜孔子牌位。然后由学董带领学生拜先生。山西民间有“冬至节教书的”的谚语,说的就是这种尊师风俗。至今民间仍有冬至节请教师吃饭的习俗。晋西北习惯用炖羊肉招待教师,其情盛浓。

  过去为人佣工扛活的,习惯在冬至节与东家结算工钱,准备回家。东家按传统要设宴招待伙计,并且相互商议下一年的事宜。今天,一些农村个体户企业,还保留此俗,在冬至节设宴共饮。

  南方习俗

  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许多人家利用这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圆”,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节的前一日叫做“添岁”或“亚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大家都已经长了一岁。

  我国各地的风俗民情虽各有差别,但大致是相同的。作冬至圆时,经常应孩子们的要求捏一些小动物,小猫、小狗、小兔子、小老虎等等。孩子们每到此时都很高兴。吃冬至圆以前,在门窗桌柜床灯的后面,都要分别粘一个冬至圆,称为"耗晌",要等到"送灶"以后才能烤食。如果这时家里有孕妇的话,冬至圆发了,就会生男,否则就会生女。吃冬至圆时入口必须成双成对,以求吉利。吃到最后只剩两粒,已婚的人将会万事如意,剩下一颗,单身未婚者将会凡事顺利。还有些家庭在傍晚,用应时的果品、三牲拜神祭祖。也有在这一天"晒冬米"的,就是把白米用水洗过,在这天的阳光下曝晒后收藏起来,留给日后有病的人煮粥吃。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吉祥。

  冬节甜丸一般在天亮前煮熟,家人起床后,都要吃一碗“冬节丸”,潮汕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表示年虽还没有过,但大家已加了一岁。孩子们最盼吃这碗甜丸,往往夜里醒来都要问天亮了吗?然而天好像要与孩子们开玩笑似的,老是不亮,故潮俗有“冬节夜,啰啰长,甜丸未煮天唔光”的童谣。其实,每年到了冬至这一天,夜的时间最长,冬至过后,才逐渐变短。昔时潮汕城乡在冬至日还有以甜糯米丸拜“司令公”,备三牲祭祖和扫墓的习俗,冬至扫墓叫“过冬纸”。人去世未满三年,后代扫墓应在清明节“过春纸”,以后才“过冬纸”。冬至扫墓,因为冬天少雨,阳光充足,在山野举行祭祖较为方便,也借此郊游,起娱乐身心作用。

  冬至节,全省大部分地区习惯吃饺子,传说冬至节吃了饺子不冻耳朵。山区传统是吃糕。晋南地区兴盛熬油菜根米汤喝。也有的地方是吃馄饨,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南方有些地区冬至吃汤圆,据说是从赤豆糯米饭发展而来的。

  四川地区冬至吃饺子(抄手)。

  广西地区冬至吃豆腐包,把豆腐炸成一个空心的,把肉放进去,蒸熟。

  【苏州冬至大如年】
  苏州人有“冬至大如年”的称叫,即特别重视此节。节前,亲朋各以食物相馈赠,提筐檐盒,充斥道路,谓之冬至盘。节前一夜,俗呼冬至夜,全家团聚吃冬至夜饭。凡出嫁妇女必须回转夫家,倘留在娘家,不利亲人,会穷得“十只饭箩九只空”。南瓜不可放在家里过夜,必须放在露天屋面上,否则将遭灾殃。夜饭前祭祖,祭祖的菜必须回锅烧,否则吃了会记忆力差。夜饭菜肴特别丰盛,富裕人家起码八盆一暖锅,外加全鸡、整鸭、大青鱼,还有红焖蹄膀。家人有外出的,也照样放一副碗筷。各种菜都有吉祥名称,蛋饺称“元宝”,肉圆称“团圆”,线粉称“金链条”,鸡称“朴朴腾”,鱼称“吃有余”,黄豆芽称“如意菜”,青菜称“安乐菜”,一如除夕年夜饭之俗。饭内放黄豆,称“元宝饭”,饭碗内预先放两只热荸荠,吃饭时夹出来,称“掘元宝”。夜饭时喝一种用草药酿制的酒和糖浆调制的极低度数的冬酿酒,小儿妇女均可饮。至于穷人家,缴租还帐之后,所剩无几,就只好“有钱的吃一夜,没钱的冻一夜”。
  冬至晨起,吃冬至团(圆子或南瓜团子)。这一天开始起九,叫连冬起九,直至九九八十一天而寒尽。另外,俗以冬至前后逢雨雪,主年夜晴。若冬至天晴,则年末多雨雪,道路泥泞。故有“干净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干净年”之说。

  要搞清为何唯独苏州“冬至大如年”,首先就要搞清冬至节气的来历:绵绵几千年,我国一直是处于农耕社会,而为了适应农耕文明,我们的老祖先一向很重视四季气象和节令变化。3000多年前,夏商时期的《尚书·尧典》中就已经有关于冬至的记载,当时称之为“短日”。而到了周朝初年,在我国形成的24节气中,便正式有了冬至一说,并见诸《汲冢周书·时训解》。对于冬至,现在很多人按字面意思理解,以为冬至冬至,就是从这一天起,冬天来了,而事实上,它的本意并不是冬天到了,而是“冬天太阳活动至南方的极点”,“至”,是“极点”的意思,故又称为“日南至”。
  提起苏州盛行的“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时间的确不短,应该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明《嘉靖·姑苏志》曰“尤重冬至,三日罢市,一如元旦”,清《吴郡岁华纪丽》中也记载:“郡人最重冬至节”,可以说当时就有了民间的“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在我国传统中,对于一年四季,我们一向有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说法。而所谓冬藏,就是秋忙以后的休息日,就是庆祝丰收的节令。苏州山温水软,一向就是国家的粮仓,宋朝以来流行的“苏湖熟,天下足”,应该不仅是因为国家对我们苏州作为粮食大后方的重视,更表现为苏州老百姓对农业、水利的重视。而提起我们苏州的祖先,众所周知,自商末泰伯奔吴以来,其带来的不仅是人口的迁徙,更有因为居民迁徙而带来的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吴地的居民,有不少是周朝的一部分后裔。苏州是个文化底蕴十分浓厚的地方,它有着很强的传承文明的能力,而对于民俗,自然也得到了最好的传承:按周历计算,一年的开始是以农历十一月为正月的,由此看来,我们苏州人沿袭周以来的习俗,特别重视冬至也就不足为怪了。《清嘉录》引蔡云《吴俞欠》曰“冬肥年瘦生分别,尚袭姬家建子春”。唐朝人亦有以冬至为一年新的开始的说法,当时称冬至前一天晚上为“除夜”。

实际上,冬至是中国最早的教师节。


古代冬至这一天是开学日,不少地方都要举行“释菜先师”的祭孔仪式。拜的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圣人,礼仪是“释菜礼”,就是以蔬菜素食为祭物,用芹菜、枣、栗、菜羹等礼敬孔子。之所以选择此物,源于当年孔子困于陈蔡间,七天没有进食,以弹琴抗击饥饿。他的弟子颜回释菜于户外,以示对老师的敬重和不离之意。


冬至祭孔的同时,也要举办衣冠拜师,师生同宴、热闹非凡。不少县志都有相似的记载:“长至日拜圣寿,外乡塾弟子各拜业师”。冬至“隆师”的习俗,对传承尊师重教的传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今天也很有意义。当然,冬至日又是一年教书先生定聘约和解雇的日子,自然也是有人欢乐有人忧了。


最后说数九。“冷在三九,热在三伏”,遥远的古代,取暖技术远没有今天先进和普及,漫长的严寒是最难熬的。进入冬至,熬冬成为冬季的核心问题。值得褒扬的是,华夏民族发明了“数九”这种抵御寒冬、期盼春天的消寒方式。所谓“数九”,就是把从冬到春八十一天分为九个九单元,每天进行推进。九九歌诀中就把这种逐渐变暖的气候特征表现得生动形象,比如“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等等。


再如九九消寒图,用染梅与填字的方式,使闺阁女子在写字作画的风雅中,一步步度过漫长的冬季。这已不仅是消寒,更是一种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还有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画,每天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待一副对联写完,春天刚好如约而至。



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冬至习俗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正因如此,使冬至食文化丰富多彩,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不下数十种。经过数千年发展,又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

吃馄饨 我国许多地方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据《燕京岁时记》载:“冬至馄饨夏至面。”冬至这天,京师人家多食馄饨。南宋时,当时临安(今杭州)也有每逢冬至这一天吃馄饨的风俗。宋朝人周密说,临安人在冬至吃馄饨是为了祭祀祖先。只是到了南宋,我国才开始盛行冬至食馄饨祭祖的风俗。

吃汤圆 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清朝记载,江南人用糯米粉做成面团,里面包上糖、肉、苹果、豆沙、萝卜丝等。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他们在家宴上尝新酿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圆子,然后用肉块垒于盘中祭祖。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汤圆也是我国传统的美味食品。南北各地还有不少汤圆的名品,如宁波汤圆馅多皮薄,糯而不粘;长沙姐妹汤圆洁白晶莹,香甜可口;温州县前汤圆用料考究,甜美味香,都是驰名的美味食品。此外,台湾的菜肉汤圆、成都的赖汤圆、贵阳的八宝汤圆、安庆的韦家巷汤圆,也是风味独特的美味食品。如今不仅冬至吃,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汤圆。

吃“捏冻耳朵” “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

吃年糕 从清末民初直到现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儿菜、冬笋、肉丝炒年糕,晚餐是雪里蕻、肉丝、笋丝汤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

吃荞麦面 浙江等地每逢冬至这天,全家男女老少都要集齐,嫁出去的女儿也要赶回婆家。家家户户要做荞麦面吃。习俗认为,冬至吃了荞麦,可以清除肠胃中的猪毛、鸡毛。

吃赤豆糯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关于它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传闻哩!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北方还有不少地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有功效,民间至今有冬至有进补的习俗。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冬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在今天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

常言说”冬至一阳生“。
传说,把葭灰,就是竹膜烧成的灰,放在无风的地上,一到”冬至“的那一刻,葭灰就飘飞起来了。原因是冬至到了,阳气上升吹动的结果。叫做”冬至而葭灰飞“。
没试过,觉得有牵强的成分。
冬至,是太阳升起的高度最小的一天,也是白昼最短的一天。黄道上有四个最重要的“点”:冬至点,夏至点,春分点,秋分点。至,是到头儿的意思,不是到来的意思。夏至的至 同样是到头儿的意思。
冬至的那一天开始,就是”数九“的开始。中原一带说”一九二九不伸手....。但是在黑龙江:一九二九冻死狗,三九四九石头裂口,五九六九坐在炕上瞅,七九八九才能出门口。
在清宫,冬至开始穿“大毛”,百官朝贺,赐宴赏戏,热闹隆重。
民间,各地风俗不同。但都是喜气洋洋地欢庆一番。

  • 鍐嚦鐨勬皯闂撮淇
    绛旓細鍙や唬姘戦棿瀵鍐嚦寰堥噸瑙嗭紝鍐嚦琚綋浣滀竴涓緝澶х殑鑺傛棩锛屾浘鏈夆滃啲鑷冲ぇ濡傚勾鈥濈殑璇存硶锛岃屼笖鏈夊簡璐哄啲鑷崇殑涔犱織銆備笅闈㈡垜绮惧績鏁寸悊浜5涓啲鑷虫皯闂椋庝織涔犳儻锛屼竴璧锋潵鐪嬬湅鍚с1銆佸寳鏂瑰悆楗哄瓙 姣忓勾鍐滃巻鍐嚦杩欏ぉ锛屽浜庡寳鏂逛汉鏉ヨ锛屼笉璁鸿传瀵岋紝楗哄瓙鏄繀涓嶅彲灏戠殑鑺傛棩楗傝皻浜:鈥滃崄鏈堜竴锛屽啲鑷冲埌锛屽瀹舵埛鎴峰悆姘撮ズ銆傗濊繖绉嶄範淇...
  • 鍐嚦鐨勫崄澶涔犱織?
    绛旓細鍐嚦涔犱織1锛氫韩绁鍏堢 鏃╁湪涓滄眽宕斿瘮銆婂洓姘戞湀浠ゃ嬩腑宸叉湁璁拌浇锛岃姘戦棿瑕佸悜鐜勫啣鍜岀绁緵鑽愰粛缇婁箣鐗┿傚啲鑷崇キ绁栫殑璁拌浇锛岃嚦瀹嬩唬澶氳捣鏉ャ傘婁笢浜ⅵ鍗庡綍銆嬭浜笀鏈閲嶅啲鑷宠妭锛岃嚦姝ゆ棩鏇存槗鏂拌。锛屽鍔為ギ椋燂紝浜鍏堢銆傘婃鏋楁棫浜嬨嬭浠ラ楗ㄤ韩鍏堛傛槑娓呮椂浠e啲鑷崇キ绁栫洓琛屻傚槈闈栥婃睙闃村幙蹇椼嬭杞斤細鈥滆妭鏈濇偓绁栬冮仐鍍忎簬...
  • 鍐嚦鐨涔犱織鏈夊摢浜?
    绛旓細鏃堕棿鍦ㄦ瘡骞寸殑鍏巻12鏈21鏃ヨ嚦23鏃ヤ箣闂淬傝屼笖鍦鍐嚦杩欏ぉ锛屽お闃崇洿灏勫湴闈㈢殑浣嶇疆鍒拌揪涓骞寸殑鏈鍗楃锛屽嚑涔庣洿灏勫崡鍥炲綊绾匡紙鍗楃含2326'锛夈傝繖涓澶╁寳鍗婄悆寰楀埌鐨勯槼鍏夋渶灏戯紝姣斿崡鍗婄悆灏戜簡50%銆傚寳鍗婄悆鐨勭櫧鏄艰揪鍒版渶鐭紝涓旇秺寰鍖楃櫧鏄艰秺鐭備互涓婁究鏄啲鑷崇殑涔犱織鍜屾潵鍘嗙殑鐭ヨ瘑浠嬬粛锛屽笇鏈涘彲浠ュ府鍒板ぇ瀹跺摝~~~...
  • 鍐嚦閮芥湁鍝簺涔犱織
    绛旓細鍚庝汉涓轰簡涓嶅繕寮犱徊鏅箣鎭╋紝瀛︾潃鈥滃▏鑰斥濈殑鏍峰瓙锛屽寘鎴愰鐗╋紝 鎱㈡參褰㈡垚楗哄瓙銆傚洜姝ゅ湪鍐嚦鍚冮ズ瀛愪篃鏈夆滄秷瀵掆濅箣鎰忥紝鑷充粖姘戦棿杩樻祦浼犵潃鈥滃啲鑷充笉绔ズ瀛愮锛屽喕鎺夎虫湹娌′汉绠♀濈殑姘戣皻銆3.姹ゅ渾 鍙や汉鏈夎瘲浜戯細鈥滃瀹舵崳绫冲仛姹ゅ渾锛岀煡鏄槑鏈濆啲鑷冲ぉ銆傗濆湪鍗楁柟锛屾湁鍐嚦鍚冩堡鍦嗙殑涔犱織锛屾皯闂翠篃鏈夆滃悆浜嗘堡鍦嗗ぇ涓宀佲濈殑...
  • 鍐嚦鑺傛棩涔犱織鏈夊摢浜?
    绛旓細鍐嚦鏄腑鍥戒紶缁熺殑閲嶈鑺傛棩涔嬩竴锛涔犱織绻佸涓斾赴瀵屽褰┿備互涓嬫槸鍏充簬鍐嚦鑺傛棩涔犱織鐨勪粙缁嶄互鍙婄浉鍏冲浘鐗囷細1. 鍚冩堡鍦嗭細鍐嚦杩欏ぉ锛屼汉浠細鍚冩堡鍦嗘潵搴嗙銆傛堡鍦嗚薄寰佺潃鍥㈠渾鍜屽畬鏁达紝鍥犱负瀹冪殑褰㈢姸鍦嗘鼎鍍忔湀浜備汉浠氬父浼氬湪鍐嚦杩欏ぉ鍜屽浜轰竴璧峰寘姹ゅ渾锛岀劧鍚庝竴瀹朵汉鍏卞悓浜敤銆2. 閫涘簷浼氾細鍐嚦杩欎竴澶╋紝寰堝鍦版柟閮戒細涓惧姙搴欎細娲诲姩銆
  • 鍐嚦鐨涔犱織鏄寚浠涔
    绛旓細淇楄瘽璇达紝鈥鍐嚦濡傚勾鈥濄傛瘡骞寸殑12鏈21鎴22鏃ュお闃冲埌杈鹃粍缁270掳(鍐嚦鐐)鏃跺紑濮嬩负鈥滃啲鑷斥濄傚緢鏃╀互鍓嶏紝鍐嚦灏卞凡鎴愪负鎴戝浗涓涓彜鑰佽屽張閲嶈鐨勮妭鏃ャ傚崈鐧惧勾鏉ワ紝鍐嚦绁绛夋皯闂撮淇楋紝鑷充粖浠嶆湁娴佷紶銆傞偅涔堥櫎浜嗗啲鑷崇キ绁栦箣澶栵紝澶у杩樹簡瑙e摢浜涗紶缁涔犱織鍛紵涓嬮潰鎴戝氨涓哄ぇ瀹剁畝鍗曚竴涓嬪惂銆1銆侀ズ瀛 姣忓勾鍐滃巻鍐嚦杩欏ぉ锛屼笉...
  • 鍐嚦鐨涔犱織鏄粈涔
    绛旓細鍐嚦鏄24鑺傛皵涓渶鏃╄鍒惰鐨勪竴涓椂闂村湪姣忓勾鍏巻12鏈21鏃-23鏃ヤ箣闂达紝鍙や汉璁や负鑷啲鑷宠捣锛岀櫧鏄间竴澶╂瘮涓澶╅暱锛岄槼姘斿洖鍗囷紝澶╁湴闃虫皵寮濮嬪叴鍋氭笎寮猴紝浠h〃涓嬩竴涓惊鐜紑濮嬫槸澶у悏涔嬫棩銆傞偅涔堝啲鑷崇殑涔犱織浣犻兘浜嗚В澶氬皯鍛紝涓嬮潰璺熺潃鎴戜竴璧锋潵鐪嬬湅鍚鑺傛皵涔犱織 1銆佸啲鑷冲悆楗哄瓙 姣忓勾鍐滃巻鍐嚦杩欏ぉ锛屼笉璁鸿传瀵岋紝楗哄瓙鏄繀涓嶅彲灏戠殑...
  • 鍐嚦鐨涔犱織鏄粈涔?
    绛旓細2銆佸悆姘撮ズ锛氭瘡骞村啘鍘鍐嚦杩欏ぉ锛屼笉璁鸿传瀵岋紝楗哄瓙鏄繀涓嶅彲灏戠殑鑺傛棩楗傝皻浜戔滃崄鏈堜竴锛屽啲鑷冲埌锛屽瀹舵埛鎴峰悆姘撮ズ銆傗濊繖绉涔犱織锛屾槸鍥犵邯蹇碘滃尰鍦b濆紶浠叉櫙鍐嚦鑸嶈嵂鐣欎笅鐨勩3銆佷節涔濇秷瀵掞細鍏ヤ節浠ュ悗锛屾湁浜涙枃浜恒佸+澶уか锛屾悶鎵璋撴秷瀵掓椿鍔紝鎷╀竴鈥滀節鈥濇棩锛岀浉绾︿節浜洪ギ閰掞紙鈥滈厭鈥濅笌鈥滀節鈥濊皭闊筹級锛屽腑涓婄敤涔濈涔...
  • 鍐嚦鐨涔犱織
    绛旓細鍐嚦杩欎釜鑺傛皵鍒版潵灏辫鏄庡揩鍒板啲澶╀簡锛屽湪姘戦棿鍐嚦杩欏ぉ鏈夊緢澶氫範淇楋紝涓嬮潰鎴戞妸鎴戠煡閬撶殑鍐嚦涔犱織鍛婅瘔浣犮1銆佸啲鑷冲悆楗哄瓙銆備織璇濊锛氣滃啲鑷抽ズ瀛愬鑷抽潰銆傗濊繖閲岄潰鏈変竴涓紶璇达紝鍦ㄥ彜浠e紶浠叉櫙鍖荤敓鐪嬪埌姘戦棿鍐ぉ鑰虫湹閮借鍐诲潖锛屼簬鏄氨鎶婃不鐤楃殑鑽寘鍦ㄩ潰绮夐噷锛岀叜鐔熶簡浠ュ悗缁欒繖浜涚梾浜哄悆銆傚悆浜嗕互鍚庤虫湹鍙戠儹锛屽啲澶╀篃灏变笉瀵掑喎浜...
  • 鍐嚦鐨涔犱織
    绛旓細鍐嚦鐨勫埌鏉ワ紝棰勭ず鐫鍐ぉ鐪熸鐨勬潵涓翠簡銆傚湪姘戦棿鍐嚦杩欎竴澶╂湁寰堝鐨勯淇楋紝鍚勪釜鍦版柟鐨勬皯鏃忔垨鑰呯敓娲讳範鎯笉涓鏍凤紝鍐嚦鐨勯淇椾篃鏄笉涓鏍风殑銆備笅闈㈢畝鍗曟荤粨鍑犵鍐嚦鐨勬皯闂涔犱織锛氫竴銆佸悆楗哄瓙銆傚彜璇湁浜戯細"鍗佹湀涓锛屽啲鑷冲埌锛屽瀹舵埛鎴峰悆姘撮ズ銆"鍙鍐嚦鍚冮ズ瀛愬凡缁忔槸蹇呬笉鍙皯鐨勯淇椼"鍖诲湥"寮犱徊鏅浘浠婚暱娌欏お瀹堬紝杈炲畼...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