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欣赏这门课学到了什么 《边城》文学欣赏课实录

  一.导入   教师:边城,一方拂去了人间烟火的如诗如梦的乐土,一片未曾被现代文明污染的青山绿水,坐落在钟灵毓秀的凤凰小城。翠峰如簇,薄雾缭绕;沱江似练,缓缓流淌。这里萦绕着淳朴的湘西情调,更承载着作者的美好理想:这是一座供奉着人性的“希腊小庙”。边城是一泓透明纯粹、不含任何杂质的清泉,边城是一首田园牧歌式的无韵之诗,边城是一幅不饰雕琢的天然之画。
  二.检查预习效果,理清小说人物关系
  教师:边城风景如画,边城的人至善至美。时隔多年,《边城》这部经典之作,仍然款款走进我们的心灵。今天我们就从文学欣赏的角度来重温经典。请同学们回顾《边城(节选)》中的人物,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人物形象。
  学生:天保、傩送兄弟同爱翠翠,但没有为争翠翠兄弟反目,而是互相谦让,手足情深。爷爷五十年来守着渡船,忠于职守;“对于自己女儿的爱情表示理解,不加一个重的字眼”,表现了他的通情达理。
  教师:如果说这些人物的心灵都是一颗颗璀璨的宝石的话,那么翠翠就是这些宝石环绕着的最亮的一颗。
  三.学习新课
  教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倾听翠翠的心灵歌谣吧。文学作品中的典型景物能够衬托典型人物。同学们能不能举出一两个例子呢?
  学生:林黛玉葬花,“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漫天飞舞、枯萎凋零的花瓣恰似她愁绪满怀无法排遣;水生嫂月夜编席,“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勤劳能干的水生嫂,劳动场面富有诗意。
  教师:典型景物对典型人物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景与人水乳交融,使人物鲜活生动起来。同学们看,《边城》中与翠翠联系较为紧密的景物是什么?
  学生:白塔、碧溪�、渡船、桃花色的晚霞等等。
  教师: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她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孩童成长为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渐渐懂得一点人事了,对生命有了奇妙的感悟,会想到生死,能感到孤独;而这一切对她又非常飘渺,如梦一样,不久便消失了,爱情也在这朦胧中降临。文中对什么植物的反复描写让我们能体味到翠翠这种青春的萌动呢?
  学生:虎耳草。
  教师:对,虎耳草。虎耳草的花语是“真切的爱情”。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几处写虎耳草的地方。思考:为什么写虎耳草浓墨重彩?虎耳草与翠翠有怎样密切的联系?
  (学生找出《边城(节选)》有四处地方写到虎耳草。教师展示虎耳草盆景:叶,心形;花,紫红色。)
  教师:中国文学作品传达感情的方式很含蓄,感情往往借助一定的意象表现出来。不光虎耳草,我们学过的文学作品中传递爱情的如:
  水乡――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南国――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我们今天学习的重点就是通过虎耳草这一意象,解读自然之女翠翠的爱与梦。
  教师:下面我们来赏析文中第一次写虎耳草的地方。
  一生读:“老船夫做事累了,睡了,翠翠哭倦了,也睡了。翠翠不能忘记祖父所说的事情,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的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地在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对山悬崖半腰――去做什么呢?摘虎耳草!白日里拉船时,她仰头望着悬崖上那些肥大的虎耳草已极熟悉。崖壁三五丈高,平时攀折不到手,这时节却可以选顶大的叶子作伞。一切全像是祖父说的故事,翠翠以为这梦做得顶美顶甜。”
  教师:虎耳草结合了什么在写?为什么要写歌、写梦?“顶美顶甜”反映了翠翠此刻怎样的心理?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学生:虎耳草结合了歌与梦在写。写歌和写梦是因为在歌声中、在梦中去摘虎耳草。歌是爱情的歌,写梦体现翠翠对爱的憧憬。“顶美顶甜”反映了翠翠欣喜幸福的心情,反映出她天真纯洁的性格。
  教师:那翠翠欣喜幸福之前,她有怎样的心绪呢?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并归纳。
  学生:翠翠感到欣喜幸福之前,心绪是“薄薄的凄凉”;假想出走吓唬祖父,感到“空落悲伤”。少女的春心萌动,但无人可诉说,听了父母的爱情故事后“神往倾心”又“沉重”。
  教师:翠翠憧憬着爱情,她的爱情之旅是否一帆风顺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赏析第二处写虎耳草的地方。
  (生齐读)
  教师:“得到了虎耳草,我可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是什么含义?反映了翠翠怎样的心理?体现了翠翠什么性格?
  学生:实际上此时翠翠已经明了她爱的对象是傩送,她不是不知道把爱的心迹表露给谁,而是不知道该怎样表露,反映了翠翠迷茫的心理和含蓄内敛的性格。
  教师:翠翠不知道怎样向傩送表白,所以才有爷爷进城打探,打探到底谁唱了一夜的歌。爷爷打探的结果是什么?我们来品味文中第三处写到虎耳草的地方。(生分角色朗读相关语段)
  学生:唱歌的是傩送,傩送与翠翠心灵相通。爷爷打探到是傩送唱歌后,爷爷又试探翠翠:“翠翠,梦里的歌可以使你爬上高崖去摘那虎耳草,若当真有谁来在对溪高崖上为你唱歌,你预备怎么样?”“河街天保大老走车路,请保山来提亲,我告诉过你这件事了,你那神气不愿意,是不是?可是,假若那个人还有个兄弟,想走马路,为你来唱歌,向你攀交情,你将怎么说?”爷爷把傩送为翠翠唱了一晚上的歌变相告诉了翠翠。
  教师:傩送既然与翠翠两情相悦,按道理说他应该趁热打铁,将爱情进行到底,但他没有继续为翠翠唱歌,翠翠这时候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抓住关键句。(师范读)
  “月光极其柔和,溪面浮着一层薄薄白雾,这时节对溪若有人唱歌,隔溪应和,实在太美丽了。翠翠还记着先前祖父说的笑话。耳朵又不聋,祖父的话说得极分明,一个兄弟走马路,唱歌来打发这样的晚上,算是怎么回事?她似乎为了等着这样的歌声,沉默了许久。”
  “她在月光下坐了一阵,心里却当真愿意听一个人来唱歌。久之,对溪除了一片草虫的清音复奏以外,别无所有。翠翠走回家去,在房门边摸着那个芦管,拿出来在月光下自己吹着。觉吹得不好,又递给祖父要祖父吹。老船夫把那个芦管竖在嘴边,吹了个长长的曲子,翠翠的心被吹柔软了。”
  学生:这两段文字把翠翠的心情刻画得很细致。首先,翠翠“心里却当真愿意听一个人来唱歌”表现了她的期待。其次,歌声“久候不至,自己吹芦管吹不好”,用“草虫的清音复奏”衬托翠翠这时候纷乱的心情。第三,翠翠听爷爷吹芦管,她沉醉于对爱的幻想中,“翠翠的心被吹柔软了”。
  教师:月华如水,翠翠“心里却当真愿意听一个人来唱歌”,满心都是期待。在爷爷的芦管声中,她驿动的心寂寞守侯,沉醉于对爱的幻想中。翠翠跟爷爷聊天,后来又央求爷爷唱歌她听,在爷爷的歌声中,翠翠是怎样的心理呢?我们来一起赏析第四处写虎耳草的地方。
  (学生读)“翠翠忽然说:‘爷爷,你唱个歌给我听听,好不好?’祖父唱了十个歌,翠翠傍在祖父身边,闭着眼睛听下去,等到祖父不作声时,翠翠自言自语说:‘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祖父所唱的歌原来便是那晚听来的歌。”
  学生:翠翠主动要求爷爷唱歌她听,印证了爷爷唱的就是傩送那天晚上唱的歌,她的心里踏实了。
  教师:翠翠在歌声中无比沉醉,她对爱的表达也由先前的含蓄羞涩变得勇敢热烈了。几处虎耳草的描写与翠翠爱情意识的觉醒是紧密联系的,虎耳草是翠翠爱情的象征。
  四.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一)人物形象:
  翠翠天真纯洁、含蓄羞涩,在爷爷讲父母故事的鼓励下,她大胆追求爱情,变得勇敢热烈,坚定执著,虎耳草寄寓着她爱情意识由朦胧到觉醒的过程。
  (二)主题:
  作者笔下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古朴纯洁。人们不讲等级,远离功利世俗,人与人之间真诚友爱。外公对孙女无私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兄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都突出了湘西人心灵的明净无瑕。
  五.拓展探究
  1.翠翠选择虎耳草表达她对爱情的向往,你选择什么植物来寄寓当代的爱情呢?为什么?
  2.结合虎耳草续写翠翠的爱情之梦。(任选一题,100字左右。)
  学生1:我选择莲来寄寓当代的爱情。莲,圣洁高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情是无比神圣、不容亵渎的。莲,温柔娇羞,柔情似水。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爱的柔婉动人让人回味不已。莲,坚定执著。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谁说那在时光的来回里摇曳的清香不是对爱情的坚守?
  学生2:我选择梅花来寄寓当代的爱情。梅花洁白,代表着爱情的冰清玉洁。梅花凌寒不屈,傲然绽放于冰天雪地中,象征爱情的坚贞伟大。就算零落成泥碾作尘,梅花也要散发自己的缕缕幽香,爱情何尝不是这样坚毅无私呢?
  教师:“这个人可能永远也不会回来了,可能明天就回来”,虎耳草可能使翠翠欣喜幸福,可能使翠翠忧愁感伤,可能使翠翠泪满衣襟,也可能使她浅笑吟吟。一切留待我们去猜想,去回味。下课!
  
  李娟,语文教师,现居湖北十堰。本文编校:洪 鸣

扩展阅读:文学欣赏的收获与感悟 ... 文学欣赏这门课的收获 ... 文学欣赏心得体会 ... 通过这门课学到了什么 ... 学习文学欣赏的收获 ... 通过阅读学到了什么 ... 总结自己学到了什么 ... 毛概这门课学到了什么 ... 关于儿童文学你学到了什么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