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养生主·人的生命是有限的(3)

《养生主》是《庄子》内篇的第三篇,也是中国文学和哲学名篇,特别是《庖丁解牛》的故事,几乎人人皆知。养生主的含义,一般解作“养生之宗旨”。清代王先谦《庄子集解》说:“顺事而不滞于物,冥情而不撄于天,此庄子养生之宗主也。”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

本篇以“缘督以为经”(顺应自然之道)为纲,通过三个寓言故事,来阐述养生的宗旨。一是用庖丁解牛的故事,论述了“游刃有余”的养生之道;二是用右师只有一条腿的故事,强调要顺应天时;三是通过秦失吊老聃的事故,论述了“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的养生法则。

本篇产生大量耳熟能详的成语,如庖丁解牛、目无全牛、批郤导窾、游刃有余、踌躇满志、官止神行、安时处顺、薪尽火传(薪火相传)等。

一、生有涯,知无涯,不要追求太多

在开篇,庄子先讲了一番“大道理”,提出了养生的总纲,其中就有“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话。人们常常用这句话来教育年轻人时间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要趁着年轻多学点知识。而实际上,这个意思与庄子的本意正好相反。

“涯”是边际、极限。“知”有人作“知识”解,于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就解成了“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认为“知”通“智”,作心思讲,有人亦作“愿望”“智识”“情识”解。随是追随的意思。殆一般作危险讲,这里作困顿解。“已而为知者”的“已”,是“殆已”的省略,意思是已经困顿或者危险了,而仍然去追求满足欲望。近是接近,这里含有追求、贪图的意思。缘,顺着、遵循;督,中道、正道,“缘督”就是顺从自然之中道的含意。经,即经常、日常。全生,“生”有作通“性”讲,保全天性。

庄子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人的欲望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满足无限的欲望,势必体乏神伤、困顿不堪。既然知道了这个道理,还在不停地想满足欲望,那可真是十分危险的了!于是庄子教导人们:做了善事而不去贪图名声,做了恶事却不至于受到刑戮,把顺应自然之道作为养生的常法,这就可以保全生命,就可以保全天性,就可以赡养双亲,就可以终享天年。

陈鼓应认为,就前后文看,“养亲”与《养生主》思想无关,“亲”或为“身”的借字,故作养身解,译为“养护身体”。有的解作“不残生伤性,以辱双亲”。笔者认为,庄子原意当是“赡养双亲”之意,不必作过多解读。保身、全生已经有养身的含义。庄子提倡养生,但没有反对尽孝。在《庄子·人间世》里,庄子借孔子之口说:“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在本节中,庄子提出,只要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就可以保全自己的身体,保全自己的天性,就可以赡养自己的双亲(以尽孝道),就可以终享自己的天年。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引王叔岷《庄子校诠》说,“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两句,“自郭象、司马彪《注》以来,或曲说强通,或妄加非议,恐皆未达庄子之旨。岷曾试作新解:‘所谓善、恶,乃就养生言之。‘为善’谓善养生,‘为恶’谓不善养生。‘为善无近名’,谓善养生远近于虚浮’,益生、长寿之类,所谓浮夸也;‘为恶无近刑’谓‘不善养生无近于伤残’,劳形、亏精之类,所谓伤残也。如此解释,或较切实。篇名《养生主》,则善恶二字自当养生而言,如不就养生而言,则曲说、歧见多矣。”

二、人生之道,游刃有余

《庄子·养生主》的第一个寓言故事,是庖丁解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文惠君通过与庖丁的交流,学到了养生之道。这又是怎样的养生之道呢?

“庖”是厨师,“丁”是厨师的名字。触、依、履、踦(yǐ),都是庖丁解牛时的动作。砉(huà)然,是皮肉分离的声音;向然,是多种声音相互响应的样子。奏刀,进刀。騞(huò)然,以刀快速解牛的声音。中(zhòng)音,合乎音乐的节奏。《桑林》是传说中的殷商时代的乐曲名,“桑林之舞”是用桑林乐曲伴奏的舞蹈。《经首》是传说中帝尧时代的乐曲名,会是乐律、节奏的意思。譆(xī),“嘻”字的异体字,惊叹声。

庖丁给文惠君宰杀牛牲,分解牛体时手接触的地方,肩靠着的地方,脚踩踏的地方,膝抵住的地方,都发出砉砉的声响,快速进刀时刷刷的声音,无不像美妙的音乐旋律,符合《桑林》的节奏,又合于《经首》的乐律。

文惠君看得如痴如醉,说:“嘻,妙呀!妙呀!你怎么达到如此高超的地步呢?”

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人在翻译佛经时,借用了“善哉”两个字。我们常听到佛教徒常说“善哉,善哉”,即来源于此。

“释”是放下的意思。“官知止而神欲行”,官是器官,这里指眼;知是知觉,这里指视觉;神是精神、心思。“天理”不是天道,而是指自然的纹理,这里指牛体的自然结构。“批大郤”(xì)的“批”是进击的意思,“郤”通“隙”,指牛体筋腱骨骼间的空隙。“导大窾”(kuǎn)的“导”是引导、导向;“窾”是空隙,这里指牛体骨节间较大的空穴。“因其固然”的“因”是依循、顺着;“固然”,本然,原本的样子。

“技经”指经络结聚的地方,“技”通 “枝”,指支脉;经是经脉;“肯”是附在骨上的肉;“綮”(qǐng)是骨肉连接很紧的地方。“未尝”是不曾尝试。“軱”(gū)是坚硬的大骨。“硎”(xíng)是磨刀石。“间”是缝隙、间隙。“恢恢”是宽广的样子。“游刃”是指运转的刀刃。“族”,这里是指骨节、筋腱聚结交错的部位。“怵然”,不是害怕,而是小心谨慎、警惕的样子。“謋(huò)然”是牛体分解,筋骨解散的样子。“委”是堆积。“踌躇满志”是闲适安逸、悠然自得的样子。“善刀”,这里指小心地把刀擦拭好,然后收藏起来。

文惠君听了庖丁的话后说:“妙啊,我听了你这一番话,从中得到养生的道理了。”

庖丁说了什么?又道出了哪些养生的大道理?我们细细体会庖丁的话,可以得到这么几点启示:

第一,凡事要掌握其规律,也就是道。掌握了大道,技术也就在其中且高超了。庖丁说,他所喜好的是摸索解牛的规律,掌握了这个规律,比起一般的人技术就会更进一层。他开始分解牛的时候,所看见的是一头整牛。三年之后,就不曾再看到整体的牛了,看到的是牛的各个部位,牛的脉络。掌握了道以后,只用心去接触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全凭心领神会,就能很自然地把牛解开。儒家的经典《大学》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我先后,则近道矣。”解牛是这样,养生是这样,世界万事万物也是这样。

庖丁解牛,经历了的三个境界:第一是在刚解牛时,“所见无非全牛者”,见牛是牛;第二是三年以后,“未尝见全牛也”,所见非全牛;第三是经过十几年的修养,“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解牛如此,养生亦如此。庖丁的三重境界,与佛家思想是“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的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掌握了大道,解牛也好,在人间世生存也好,必然能做到游刃有余。庖丁说,他掌握了解牛之道后,解牛刀依照牛体自然的生理结构,劈击肌肉骨骼间大的缝隙,把刀导向那些骨节间大的空处,顺着牛体的天然结构去解剖;从不曾碰撞过经络结聚的部位和骨肉紧密连接的地方,何况那些大骨头呢!所以他的刀从来没坏过。牛的骨节乃至各个组合部位之间是有空隙的,而刀刃几乎没有什么厚度,用薄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和组合部位间,对于刀刃的运转和回旋来说都是宽绰而有余地的。但是,修养的过程也不会一帆风顺,也不会一蹴而就,必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异常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庖丁的处理方式是,每当遇上筋腱、骨节聚结交错的地方,难于下刀的时候,就格外谨慎不敢大意,目光专注,动作缓慢,动刀十分轻微。到时最后,整头牛全部分解开来,就像是一堆泥土堆放在地上。

第三,掌握了大道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回顾庖丁解牛的整个过程,我们可以认识到,掌握解牛之“道”,是解好一头牛的关键环节。掌握了解牛之道,就掌握了解牛的方法,即使不用眼睛去盯着,仅凭意识和精神,就能指挥那把解牛刀完成解牛的任务。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碰到种种各样的异常情况,但只要遵循解牛的基本规律,小心谨慎,也最终完成解牛的任务。掌握了解牛之道的人,不仅牛解得好,“道”也得以完善和丰富。对于普通的厨师来说,一个月就得换一种刀;即使技术培训好一点的厨师,也得一年换一把刀。而对于掌握了解牛之道的庖丁来说,干了十九年,解了上千头牛,而他的刀仍然如刚磨好的一样。一个掌握了道的人,始终如一,环顾四周,踌躇满志。而没有掌握道的人,就不是这样的结果。即使优秀的厨师,一年也得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在用刀割肉;普通的厨师一个月就得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在用刀砍骨头。庖丁使用的刀已经十九年了,所宰杀的牛有上千头了,而刀刃锋利得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

人类社会就如牛体的筋骨盘结,错综复杂。处在人间世中,当如庖丁那样,因其固然、依乎天理、怵然为戒、善而藏之,从而做到游刃有余。解牛之道,实养生之道也。

三、一只脚的右师

公文轩见到一只脚的右师,大吃了一惊。这是《庄子》第一次写残疾人,目的在于让人们破除形骸残全的观念,而要树立以德为先的观念。在《德充符》中,庄子则用全篇发挥了这一主题(陈鼓应《庄子今注今泽》)。

公文轩,据传是宋国人,复姓公文,名轩。右师是官名。介,独,只有一只脚。与,给予、赋与。

公文轩见到右师大吃一惊,说:“这是什么人?怎么只有一只脚呢?是天生只有一只脚,还是人为原因失去一只脚呢?”公文轩想了想(根据上下文意,这里不是右师在说),说:“应该是天生的,是天意使然,不是人为的,是天命让他只有一只脚。人的形貌是上天所赋与的,因此知道这应当是天生的,不是人为的。”

这个寓言很简单,庄子是想说明什么呢?根据庄子在《德充符》中的描述,他大概只是想说,人的形貌都是上天赋予的,“人之貌有与也”,但是,形貌亏并不意味着德行也亏,很多形貌亏的人,却具有很高的德行;形貌姣好的人,却不一定德行就高。也许,庄子是在为《德充符》打伏笔。

在这一则寓言之后,还记载了一句话,也有点莫名其妙。

雉(zhì)是雉鸟,即野鸡。蕲(qí),祈求,希望。畜,养。樊,笼子。“王”通“旺”,旺盛。

草泽里的野鸡走上十步才能啄到一口食物,走上百步才能喝到一口水,可是它丝毫也不会希望被养在笼子里。生活在笼子里,虽然不必费力寻食,神态、精力也旺盛,但那并不自在,不是好事。

陈鼓应引《韩诗外传》说:“君不见大泽中雉乎?五步一啄,终日仍饱,羽毛泽悦,光照于日月,奋翼争鸣,声响于陵泽者,何(也)?彼乐其志也。援置之囷仓中,常啄粱粟,不旦时而饱,然独羽毛憔悴,志气益下,低头不鸣,夫食岂不善哉?彼不得其志也。”

但是,这一段与“公文轩见右师”在文意上关系实在不大,其说明的道理,是宁可要自由,也不要被约束、束缚。这一意思,与《庄子· 秋水 》中的“吾将曳尾涂中”的文意倒是相通的。因此,有可能是编辑者或者传抄者错简所至。

四、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

庄子实在是一个写寓言的高手,他把老聃也编排进了他的故事里。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道家认为庄子继承了老子之道,把老子作为道家的鼻祖,把庄子作为道家的重要传承者,唐朝时,甚至把《庄子》称为《南华真经》。但是,根据《庄子·天下》的记载,关尹和老耽是一派,他们“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庄周自成一派,“寂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芒乎何之?忽乎何适?万物毕罗,莫足以归。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庄周闻其风而悦之。”在《庄子》中,虽然多次记载了老耽的事,但也并不表明庄子就是老耽的传承者。

老聃,相传即老子,楚人,姓李名耳。秦失(yì),亦作“秦佚”,大概是老聃的朋友,抑或是庄子虚构的人物。号,这里指大声地哭。向是刚才的意思。彼其,指那些哭泣者;所以,……的原因;会,聚,碰在一块儿。遁,逃避,违反;“倍”通“背”,背弃的意思。忘其所受,大意是忘掉了受命于天的道理。遁天之刑是说感伤过度,势必违反自然之道而招来过失。帝指天帝王,万物的主宰。“县”通“悬”,“帝之县解”犹言“自然解脱”。 清朝宣颖《南华经解》说:“人为生死所苦,犹如倒悬;忘生死,则县解矣。”

老聃死了,秦失去吊丧,哭了几声就出来了。秦失的弟子问道:“老聃不是你的朋友吗?”秦失说:“是啊。”弟子们又问:“那么像这样吊唁朋友,行吗?”秦失说:“可以的啊。原来我以为老聃是个至人,现在看来并不是。刚才我进去吊唁,看到有老年人在哭他,就像哭自己的孩子;有年轻人在哭他,就像哭自己的父母。吊唁的人会聚在这里,哭得这样悲伤,一定是情感执着不必哭诉而哭诉。他们这些人,都是忘掉了人是禀承于自然、受命于天的道理,古时候人们叫做背离自然的刑罚。该来时,老聃应时而生;该去时,老聃顺时而去。安于天理顺从自然的变化,哀乐便都不能进入心中,古时候人们称这为解除倒悬之苦。”

“始也吾以为其人也”中的“其人”,唐朝文如海著《南华邈》作“至人”,陈鼓应《庄子今注今泽》据以改“其人”为“至人”。改为至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开始的时候,我认为老耽是至人,——庄子在《逍遥游》篇早就提出了“至人”“神人”“圣人”的分类,“至人无己”——大概在秦失看来,如果老耽是至人,就不应该有这么多的人来参加他的丧礼。

在庄子看来,人体禀承于自然、上天,就像一只脚的右师一样。人有生有死,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那些来哭老聃的人这样的哭泣,是一种好生恶死的行为,这就忘掉了受命于天的道理。因此,庄子认为,生和死都是顺应天时的事情,只有做到“安时而处顺”,就自然地也没有什么束缚,犹如解脱了倒悬之苦。

在这则寓言之后,也有一段话,似乎与本篇文意关系不大。

“指”当通“脂”,油脂,用于浸薪而为火。闻一多说:“古无蜡烛,以薪裹动物脂肪而燃之,谓之曰烛,一曰薪。”穷是尽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浸于柴薪的油脂终会燃尽,但火种却不会熄灭,仍会传之于无穷。

指薪之于火,就如同人的形体之与精神或者大道。人的形体可以死亡,但精神和大道不会死,如同火把可以烧尽,但火种不灭。

文化、文明的传承就是这样,总是要经历一代又一代乃至无数代人传下去,才能保持文化、讲文明绵延不绝。有了文明的延续,人的延续才有意义,历史才变得好看。中华民族的延续,并不依赖于政权的更迭,——当然,政权的更迭对讲文明的延续会有作用,——而更在于思想的延续,文化与文明。

成语“薪尽火传”或“薪火相传”即出自这里,这也是这个成语的基本意义。

  • 銆搴勫瓙.鍏荤敓涓銆嬬殑鏂囪█鏂囩炕璇
    绛旓細浜轰滑鐨勭敓鍛芥槸鏈夐檺鐨锛岃岀煡璇嗗嵈鏄棤闄愮殑銆備互鏈夐檺鐨勭敓鍛藉幓杩芥眰鏃犻檺鐨勭煡璇嗭紝鍔垮繀浣撲箯绁炰激锛屾棦鐒跺姝よ繕鍦ㄤ笉鍋滃湴杩芥眰鐭ヨ瘑锛岄偅鍙湡鏄崄鍒嗗嵄闄╃殑浜嗭紒鍋氫簡涓栦汉鎵璋撶殑鍠勪簨鍗翠笉鍘昏椽鍥惧悕澹帮紝鍋氫簡涓栦汉鎵璋撶殑鎭朵簨鍗翠笉鑷充簬闈㈠鍒戞埉鐨勫眻杈便傞伒浠庤嚜鐒剁殑涓涔嬭矾骞舵妸瀹冧綔涓洪『搴斾簨鐗╃殑甯告硶锛岃繖灏卞彲浠ユ姢鍗嚜韬紝灏卞彲浠ヤ繚鍏...
  • 瑙i噴鈥滃惥鐢熶篃鏈夋动,鑰岀煡涔熸棤娑
    绛旓細杩欏彞鍑鸿嚜銆搴勫瓙路鍐呯瘒路鍏荤敓涓绗笁銆嬪惥鐢熶篃鏈夋动鈶狅紝鑰岀煡鈶′篃鏃犳动 鈶犲惥鐢熶篃鏈夋动鈥斺斿惥鐢燂紝鎸囦汉鐨勭敓鍛姐 鈶$煡鈥斺旂煡璇嗐傚叏鍙ヨ瘽鐨勬剰鎬濇槸:浜虹殑鐢熷懡鏄湁闄愮殑锛岃岀煡璇嗘槸鏃犵┓鐨勶紝浠ユ湁闄愮殑鐢熷懡鍘昏拷姹傛棤绌风殑鐭ヨ瘑锛屽氨浼氭悶寰楃簿鐤插姏绔紝鏃㈢劧濡傛锛岃繕鍘昏拷姹傜煡璇嗙殑浜猴紝灏卞彧鑳藉紕寰楃柌鍥颁簡銆傚吇鐢熺殑浜轰笉鍋氬ソ浜...
  • 鑰佸瓙濂藉儚鏈夊彞鈥滀汉鐢鏄湁闄愮殑,鑰岀煡璇嗘槸鏃犻檺鐨勨濆師鍙ュ嚭澶勬槸浠涔
    绛旓細娉ㄩ噴 鈶鍏荤敓涓鈥斺斿吇鐢熺殑涓昏鍏抽敭銆備竴璇达紝鐢熶富涓轰竴璇嶏紝鎸囦汉鐨勭簿绁烇紝鍏荤敓涓诲嵆鍏绘姢浜虹殑绮剧銆 鈶″惥鐢熶篃鏈夋动鈥斺斿惥鐢燂紝鎸浜虹殑鐢熷懡銆 鈶㈢煡鈥斺旂煡璇嗐 鈶d互鏈夋动闅忔棤娑斺旀湁娑紝鎸囦笂鍙ユ墍璇寸敓鍛斤紝鏃犳动锛屾寚鐭ヨ瘑銆傞殢锛岃拷姹傘 鈶ゆ畣鈥斺斿嵄闄╋紝鐤插洶銆傚凡锛岃姘旇瘝銆 鈶ュ凡鑰屼负鐭ヨ呪斺斿凡鑰岋紝鏃㈢劧濡傛...
  • 鍚剧敓涔熸湁娑,鑰岀煡涔熸棤娑殑鍑哄鏄粈涔?
    绛旓細锛岀幇浠婇氳鐨勩搴勫瓙銆嬩竴涔︼紝鏄檵浠i儹璞$殑娉ㄦ湰锛屽垎涓衡滃唴绡団濓紝鈥滃绡団濓紝鈥滄潅绡団濅笁閮ㄥ垎锛屽叡涓夊崄涓夌瘒銆傚嚭鑷婂簞瀛惵鍏荤敓涓銆,鍘熷彞鏄細鍚剧敓涔熸湁娑,鑰岀煡涔熸棤娑,浠ユ湁娑殢鏃犳动,娈嗗凡. 鎰忔濇槸,浜虹敓鏄湁闄愮殑,浣嗙煡璇嗘槸鏃犻檺鐨勶紙娌℃湁杈圭晫鐨勶級,鐢ㄦ湁闄愮殑浜虹敓杩芥眰鏃犻檺鐨勭煡璇,鏄繀鐒跺け璐ョ殑....
  • 褰㈠鈥鐢熷懡鏄湁闄愮殑,鐭ヨ瘑鏄棤闄愮殑,鐢ㄦ湁闄鐨勭敓鍛鍘诲鏃犻檺鐨勭煡璇嗘槸缇庡ソ鐨...
    绛旓細杩欏彞鏄搴勫瓙璇寸殑锛屽嚭鑷婂簞瀛惵峰唴绡嚶鍏荤敓涓绗笁銆嬶紝浣犳墍鍙戠殑璇戞枃杩樺樊涓鍙ワ紝鎴戞彁渚涚粰浣犵殑杩欏彞缈昏瘧杩囨潵鐨勬剰鎬濇槸鈥鐢熷懡鏄湁闄愮殑锛岀煡璇嗘槸鏃犵┓鐨勶紝鐢ㄦ湁闄鐨勭敓鍛鍘昏拷姹傛棤闄愮殑鐭ヨ瘑锛屽氨浼氳鑷繁绮剧柌鍔涚鈥濓紝涓嶆槸鏄編濂界殑浜嬫儏銆傘傘傚潶鐧借锛岃繖鍙ュソ鏈夊緢澶氫汉鍙湅鍓嶅崐鍙ワ紝鐒跺悗灏辩悊瑙d负瀛︽捣鏃犳动锛屾槸涓绉嶇Н鏋...
  • 鈥滀汉鐢熸湁娑,鑰岀煡鏃犳动鈥濈殑鍑哄?
    绛旓細浜虹殑鐢熷懡鏄湁闄愮殑锛岃岀煡璇嗘槸鏃犵┓鐨勩傚嚭鑷 銆搴勫瓙路鍐呯瘒路鍏荤敓涓绗笁銆嬶紝鍘熸枃鈥滃惥鐢熶篃鏈夋动锛岃岀煡涔熸棤娑備互鏈夋动闅忔棤娑紝娈嗗凡锛佸凡鑰屼负鐭ヨ咃紝娈嗚屽凡鐭o紒涓哄杽鏃犺繎鍚嶏紝涓烘伓鏃犺繎鍒戯紝缂樼潱浠ヤ负缁忥紝鍙互淇濊韩锛屽彲浠ュ叏鐢燂紝鍙互鍏讳翰锛屽彲浠ュ敖骞淬傗濅汉鐢熸槸鏈夐檺鐨勶紝浣嗙煡璇嗘槸鏃犻檺鐨勶紙娌℃湁杈圭晫鐨勶級锛岀敤鏈夐檺...
  • 鍚剧敓涔熸湁娑,鑰岀煡涔熸棤娑備互鏈夋动闅忔棤娑,娈嗗凡銆傚凡鑰屼负鐭ヨ,娈嗚屽凡鐭...
    绛旓細鍑鸿嚜銆搴勫瓙路鍏荤敓涓銆嬨傚師鏂 鍚剧敓涔熸湁娑紝鑰岀煡涔熸棤娑備互鏈夋动闅忔棤娑紝娈嗗凡锛涘凡鑰屼负鐭ヨ咃紝娈嗚屽凡鐭o紒涓哄杽鏃犺繎鍚嶏紝涓烘伓鏃犺繎鍒戙傜紭鐫d互涓虹粡锛屽彲浠ヤ繚韬紝鍙互鍏ㄧ敓锛屽彲浠ュ吇浜诧紝鍙互灏藉勾銆傝瘧鏂 浜轰滑鐨勭敓鍛芥槸鏈夐檺鐨锛岃岀煡璇嗗嵈鏄棤闄愮殑銆備互鏈夐檺鐨勭敓鍛藉幓杩芥眰鏃犻檺鐨勭煡璇嗭紝鍔垮繀浣撲箯绁炰激锛屾棦鐒跺姝よ繕鍦ㄤ笉...
  • 鐢熷懡鏈夐檺,鑰屽娴锋棤娑皝璇寸殑
    绛旓細搴勫瓙 鍑鸿嚜銆婂簞瀛惵鍏荤敓涓銆嬶紝鍘熷彞鏄細鍚剧敓涔熸湁娑紝鑰岀煡涔熸棤娑紝浠ユ湁娑殢鏃犳动锛屾畣宸层傛剰鎬濇槸锛屼汉鐢鏄湁闄愮殑锛屼絾鐭ヨ瘑鏄棤闄愮殑锛堟病鏈夎竟鐣岀殑锛夛紝鐢ㄦ湁闄愮殑浜虹敓杩芥眰鏃犻檺鐨勭煡璇嗭紝鏄繀鐒跺け璐ョ殑銆
  • 鏃犲0涔熸湁娑岀煡涔熸棤娑互鍦ㄥ欢楂撴棤瑷涔熶互涓哄凡鑰屼负鐭ヨ呭凡鑰屽凡鐭h繖鍙ヨ瘽鏄...
    绛旓細璇嚭銆搴勫瓙路鍐呯瘒路鍏荤敓涓绗笁銆嬶紝鍘熸枃鏄細"鍚剧敓涔熸湁娑紝鑰岀煡涔熸棤娑備互鏈夋动闅忔棤娑紝娈嗗凡!宸茶屼负鐭ヨ咃紝娈嗚屽凡鐭!鈥滅炕璇戞垚鐜颁唬姹夎鏄細鎴戜滑鐨勭敓鍛芥槸鏈夐檺鐨锛岃岀煡璇嗘槸鏃犵┓鐨勶紝浠ユ湁闄愮殑鐢熷懡鍘昏拷姹傛棤绌风殑鐭ヨ瘑锛屽氨浼氭悶寰楃簿鐤插姏绔紝鏃㈢劧濡傛锛岃繕鍘昏拷姹傜煡璇嗙殑浜猴紝灏卞彧鑳藉紕寰楃柌鍥颁簡銆
  • "鍚剧敓鏈夊礀,鑰岀煡鏃犲礀,浠ユ湁宕栨眰鏃犲礀,娈嗗搲鐭"鏄粈涔堟剰鎬?
    绛旓細鎰忔濇槸鐢熷懡鏄湁闄愮殑锛岃岀煡璇嗘槸鏃犻檺鐨勶紝鐢ㄦ湁闄鐨勭敓鍛鍘诲姹傛棤闄愮殑鐭ヨ瘑锛屼竴杈堝瓙閮藉涓嶅畬鐨勩傚嚭鑷垬鍥芥椂鏈熷摬瀛﹀銆佹枃瀛﹀搴勫懆鍒涗綔鐨勪竴绡囨枃绔犮鍏荤敓涓銆嬶紝杞戒簬銆搴勫瓙路鍐呯瘒銆嬨傝繖鏄竴绡囪皥鍏荤敓涔嬮亾鐨勬枃绔犮傛枃绔犳弿鍐欑敓鍔ㄥ舰璞★紝缁嗚妭鍒荤敾绮剧粏鍏ュ井锛屽瘬璇寸悊浜庢晠浜嬩箣涓紝鎰忚叮妯敓锛屽瘜浜庡惎鍙戞剰涔夈傚叏鏂囷紙鑺傞夛級濡備笅...
  • 扩展阅读:庄子 内篇 养生主第三 ... 人一旦开悟有多可怕 ... 庄子到底有多可怕 ... 庄子临死前的下场 ... 儿子的脾气一般遗传谁 ... 为什么不建议年轻人读庄子 ... 为什么道德经最可怕 ... 庄子谈真正厉害的人 ... 庄子八个字看透生死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