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夜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出自哪首诗? "我住长江头 君住长江尾思君不见君,同饮一江水丷这首诗何人所...

\u4f60\u4f4f\u957f\u6c5f\u5934\uff0c\u6211\u4f4f\u957f\u6c5f\u5c3e,\u591c\u591c\u601d\u541b\u4e0d\u89c1\u541b,\u5171\u996e\u4e00\u6c5f\u6c34.\u8c01\u8bf4\u7684

\u6211\u7231\u53e4\u8bd7\u8bcd\uff0c\u5982\u679c\u5927\u5bb6\u559c\u6b22\uff0c\u8bb0\u5f97\u5173\u6ce8\u548c\u5206\u4eab\uff0c\u8c22\u8c22\u5927\u5bb6\u3002

\u535c\u7b97\u5b50\u00b7\u6211\u4f4f\u957f\u6c5f\u5934
\u5b8b\u4ee3\uff1a\u674e\u4e4b\u4eea
\u6211\u4f4f\u957f\u6c5f\u5934\uff0c\u541b\u4f4f\u957f\u6c5f\u5c3e\u3002\u65e5\u65e5\u601d\u541b\u4e0d\u89c1\u541b\uff0c\u5171\u996e\u957f\u6c5f\u6c34\u3002
\u6b64\u6c34\u51e0\u65f6\u4f11\uff0c\u6b64\u6068\u4f55\u65f6\u5df2\u3002\u53ea\u613f\u541b\u5fc3\u4f3c\u6211\u5fc3\uff0c\u5b9a\u4e0d\u8d1f\u76f8\u601d\u610f\u3002

出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是宋代词人李之仪的作品,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上片写相离之远与相思之切。用江水写出双方的空间阻隔和情思联系,朴实中见深刻。下片写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热切的期望。

用江水之悠悠不断,喻相思之绵绵不已,最后以己之钟情期望对方,真挚恋情,倾口而出。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语言明白如话,句式复叠回环,感情深沉真挚,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体现出灵秀隽永、玲珑晶莹的风神。

全诗如下: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译文: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尾底。日日夜夜想你,却不能见你,却共同饮着长江之水。悠悠不尽的江水什么时候枯竭,别离的苦恨什么时候消止。只愿你的心,如我的心相守不移,就不会辜负了我一番痴恋情意。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仕途不顺的李之仪被贬到太平州。祸不单行,先是女儿及儿子相继去世,接着,与他相濡以沫四十年的夫人胡淑修也撒手人寰。事业受到沉重打击,家人连遭不幸,李之仪跌落到了人生的谷底。

这时一位年轻貌美的奇女子出现了,就是当地绝色歌伎杨姝。杨姝是个很有正义感的歌伎。早年,黄庭坚被贬到当涂做太守,杨姝只有十三岁,就为黄庭坚的遭遇抱不平,她弹了一首古曲《履霜操》,《履霜操》的本意是伯奇被后母所谗而被逐,最后投河而死。

杨姝与李之仪偶遇,又弹起这首《履霜操》,正触动李之仪心中的痛处,李之仪对杨姝一见倾心,把她当知音,接连写下几首听她弹琴的诗词。

这年秋天,李之仪携杨姝来到长江边,面对知冷知热的红颜知己,面对滚滚东逝奔流不息的江水,心中涌起万般柔情,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爱情词。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夜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出自北宋李之仪的《卜算子》。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