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莲花山的诸神诸佛

\u6b66\u5a01\u83b2\u82b1\u5c71\u5c5e\u4e8e\u56fd\u5bb6\u51e0A\u7ea7

\u989d\uff0c\u771f\u7684\u6ca1\u6709\u7b49\u7ea7\uff0c
\u53ea\u662f\u53d1\u73b0\u4e86\u4e00\u90e8\u5206\u85cf\u4f20\u4f5b\u6559\u6587\u7269.

\u81ea\u9a7e\u7684\u8bdd\u662f\u4ece\u548c\u5e73\u2014\u2014\u67cf\u6811\u2014\u2014\u677e\u6811\u51af\u826f\u6751\u7136\u540e\u6253\u542c\u4e00\u4e0b\uff0c\u6709\u4e00\u6761\u8def\u76f4\u63a5\u4e0a\u53bb\uff0c\u7b97\u662f\u6700\u8fd1\u7684\u5427\u516c\u4ea4\u4ece\u65b0\u897f\u51c9\u5750\u67cf\u6811\u7684\u8f66\uff0c\u4e00\u8def\u5750\u4e0a\u53bb\uff0c\u5230\u7ec8\u70b9\u7ad9\u4e0b\u8f66\uff0c\u4e5f\u7b97\u662f\u8fd1\u7684\u4e86\uff0c\u4f46\u662f\u5982\u679c\u4e0d\u81ea\u9a7e\uff0c\u5269\u4e0b\u7684\u8def\u5c31\u5f97\u81ea\u5df1\u8d70\u4e86\u6211\u5bf9\u90a3\u91cc\u7684\u5730\u5f62\u5f88\u719f\u6089

接引道人是西方教教主 ,是西方二教主准提道人的师兄,天道圣人之一,其原型为宝幢光王佛。宝幢光王佛在大乘佛教中被尊称为释迦摩尼如来的“接引导师”,这就是“接引”二字的由来。此人身高丈六,金身,面皮黄色。长年累月不曾离得清净之所。《封神演义》中多次受阐教门人之约,攻克封神之路上的阻拦。三颗舍利取下戮仙门,与太上老君、元始共破通天诛仙阵;其后又与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燃灯道人、陆压道人以及阐教众门人共破万仙阵,并在万仙阵中用乾坤袋收了截教通天教主的很多门人,渡他们到西方。
接引(先天金庚之气化形)、准提(先天菩提灵根化形)自鸿蒙初开,便初开灵智,二人自化形来,结友而行,见西方贫瘠,故发下四十八大宏愿“度尽世人”,建立西方教,天道感其慈悲之心,降下无边功德,二人借功德成就万劫不坏之身,不堕红尘之苦,成就混元大罗金仙,圣人之尊。可惜后来二人偏离本心,叛道立佛,妄图截取东土气运,仅大兴一量劫,还惹下无边业力。
十二品功德金莲:端坐莲台,无物可破,为西方教镇教气运之物。原为极品先天灵宝,后在封神中被蚊道人食去三品,变为九品莲台,使其品质下降。法宝:接引宝幢:后天灵宝。 道教准提道人是出自《封神演义》。与“混元大罗金仙”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不相伯仲。身份是西方教的教主之一.。佛教准”为不空,绢索为“胝”,“准提”不空绢索菩萨也,或为多罗菩萨、金刚藏菩萨,是六道中救度天道及人道之观世音菩萨,是释迦如来之化身。准提法为密宗独部,且通五部之殊胜密法。每一灌顶修持准提法之人,必增二十一年之寿命,长短悉自知。
接引(先天金庚之气化形)、准提(先天菩提灵根化形)自鸿蒙初开,便初开灵智,二人自化形来,结友而行,见西方贫瘠,故发下四十八大宏愿“度尽世人”,建立西方教,天道感其慈悲之心,降下无边功德,二人借功德成就万劫不坏之身,不堕红尘之苦,成就混元大罗金仙,圣人之尊。可惜后来二人偏离本心,叛道立佛,妄图截取东土气运,仅大兴一量劫,还惹下无边业力。 如来,是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尊者,后来从接引、准提手中接管西方大兴佛教。在西牛贺洲天竺灵山鹫峰顶上修得丈六金身。此人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历史上确实有如来佛祖此人,他是古印度加比罗卫国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后外出修行,终成正果,创立了佛教。悉达多出生于公元前6世纪,他父亲是加比罗卫国国王,叫净饭王。净饭王为了想让悉达多继承王位,不让他出家,给他找了很多美色,悉达多在19岁的时候娶妻并生下一子。后离家修行,于农历十二月初八成佛。
释迦牟尼佛有十大弟子,他们是:一、大迦叶(头陀第一),二、舍利弗(智慧第一),三、目连(神通第一),四、须菩提(解空第一),五、富楼那(说法第一),六、迦旃延(议论第一),七、阿那律(天眼第一),八、优波离(持律第一),九、阿难(多闻第一),十、罗侯罗(密行第一)。大迦叶是十大弟子之首。 弥勒佛(即弥勒菩萨摩诃萨)(梵文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译为慈氏,音译为梅呾利耶、梅怛俪药,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之一,大乘佛教经典中又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摩诃萨,是释尊的继任者,将在未来娑婆世界降生世尊 ,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在贤劫千佛中将是第五尊佛,常被尊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早在西秦(4—5世纪)时期,甘肃炳灵寺石窟已有弥勒佛像的绘制。 阿弥陀,意译为无量寿(梵amita^yus)、无量光(梵amita^bha),故阿弥陀佛亦称为无量寿佛、无量光佛。惟密教则以阿弥陀佛之应化身为无量光佛,其报身为无量寿佛。无量寿经卷上言,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观无量寿经亦谓,无量寿佛,身量无边,非是凡夫心力所及。
阿弥陀佛(梵语Amitābha),又名无量佛、无量光佛、无量寿佛等。大乘经载,阿弥陀佛在过去久远劫时曾立大愿,建立西方净土,广度无边众生,成就无量庄严功德,为大乘佛教所广为崇敬和弘扬。大乘佛经主要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对阿弥陀佛及其西方极乐世界均有详述。大乘佛教流传之地,如中国、日本等大乘教区,阿弥陀佛信仰也尤为繁盛和重要。而汉传佛教的净土宗,则完全以往生阿弥陀佛的西方净土作为专修的法门。 观世音菩萨(梵文:अवलोकितेश्वर,Avalokiteśvara),观世音是鸠摩罗什(武威待了16年)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每略称为观音。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经上说,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观世音与阿弥陀佛有着特殊的关系。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也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而且还有说观世音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在《西游记》中抢走朱紫国国王爱妃的正是麒麟山獬豸洞的大王赛太岁金毛吼,观音的坐骑。
在《封神演义》攻打万仙阵的时候,文殊广法天尊{就是现在的文殊菩萨}收了截教的青狮,普贤真人{就是现在的普贤菩萨}收了截教的白象.而那时候的慈航道人,收了截教的金毛吼.当时的慈航道人,就是后来的观音菩萨。(这段怎么说呢,大家都知道《封神演义》要晚与《西游记》成书,作者写这个更像是佛道两家互相贬而已,所以放到一起说,有些不合适。) 按转轮圣王多出现于太古时代,诸经论举其名者颇多,有顶生王、大善见王、民主善思王等,皆系实际于印度太古出世之王。此外,长阿含卷六转轮圣王修行经载,当来弥勒出现时,儴伽转轮圣王将出现。悲华经卷三大施品载,于删提岚界善持劫中,有无量净转轮圣王出现。如来智印经载,月髻佛出世时,慧起转轮圣王出现。又俱舍论卷十二载,转轮圣王出现于人寿无量岁至八万岁之时。然法华经玄赞卷四则谓金轮王一定在人寿八万岁以前出世,银轮王乃至铁轮王则不一定,如阿育王是铁轮王,而于人寿百岁时出世。转轮圣王出现之说盛行于释尊时代,诸经论将佛陀与之比拟之处甚多。杂阿含经卷二十七、大智度论卷二十五即以转轮圣王之七宝及其治化,与佛之七觉支等并举。或将佛陀说法称作转法轮,比拟转轮圣王之转轮宝。又大毗婆沙论等称转轮圣王之轮宝有金、银、铜、铁四种,分别有其轮王。
仁王般若经卷上菩萨教化品、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贤圣学观品等,据此说配于菩萨行位,以铁轮王为十信位,铜轮王为十住位,银轮王为十行位,金轮王为十回向位。法苑珠林卷四十三,举轮王有军轮王、财轮王、法轮王,阿育王等为军轮王,金轮至铁轮四王为财轮王,如来为法轮王。 韦驮菩萨现天大将军身时,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将之首,也是大家所熟悉的佛教护法神。农历六月初三,是韦驮菩萨圣诞。
中国佛教寺院中,韦驮菩萨像常威武地立于最靠近寺院门口的四天王殿内,面向著寺院,以守护伽蓝(即道场之意)。其形像大多为身穿甲胄的雄壮武将,手持金刚杵,或以杵柱地,或双手合十,将杵搁于肘间。韦驼菩萨现天大将军身,担当佛教中驱除邪魔,保护佛法的重任,为佛教中护法金刚力士的代表之一。相传,浙江临安天目山是韦驮菩萨的道场。韦驮天,佛教护法天神,二十四诸天之一。直译意为“阴天”。韦驮天梵名韦驮尊天菩萨,又称塞建陀天,私建陀天,建陀天。 地藏菩萨(梵语:Ksitigarbha),因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所以得名。佛典载,地藏菩萨在过去世中,曾经几度救出自己在地狱受苦的母亲;并在久远劫以来就不断发愿要救度一切罪苦众生尤其是地狱众生。所以这位菩萨同时以“大孝”和“大愿”的德业被佛教广为弘传。也因此被普遍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并且成为了汉传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唐朝来华求法的地藏比丘被认为是地藏菩萨的化身。这位出身新罗王族的僧人所在的安徽九华山也被视为地藏菩萨的应化道场,并因此成为了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千百年来香火鼎盛。
谛听是佛门传言和民间演绎而存在下来的一个图腾和圣物。传说是地藏菩萨的坐骑,谛听的原身是一条白犬,因为地藏法门以孝道为基,狗性忠诚,就如同文殊之狮子表智慧,普贤之白象表大行一样,地藏之谛听表忠诚不二之心。《诗经·隰桑》云:“中心藏之,何日忘之。”以此来表示心地之法要。谛听的来历据认为,唐·开元末年,古新罗(今韩国)王子24岁的金乔觉,看破红尘,携白犬一只浮海来华,削发为僧。白犬伴金乔觉一路颠簸,卓锡九华。在共同苦修的75载中,白犬与金乔觉昼夜相随,处处使其逢凶化吉。贞元十年(794)农历七月三十日金乔觉坐化,白犬亦随之傍息。三年后,金乔觉尸身开缸,见其面目如生、骨如金锁。根据佛经曰:“菩萨钩锁,百骸鸣矣!”。众人都为金乔觉而
感叹——金乔觉乃是地藏菩萨化身,故建寺连白犬同请供奉。金乔觉被佛门认定为地藏菩萨之应化,称金地藏。这只神犬也因是金乔觉的信物、爱物、宠物和护身之物,被佛教尊称为神犬。后人更缘神犬谛听晓佛理,通人性,避邪恶,视为吉祥的象征。 据说善听具有“坐地听八百,卧耳听三千”的能力,又称“地听”,“地”蕴涵心地的意思。如地藏偈赞云:“稽首本然净心地,无尽佛藏大慈尊”。所以,能用心听者为“善听”。地听能辨别世间万物的声音,尤其善听人心,能顾鉴善恶,察听贤愚。“地听”谐音“谛听”,在佛理中,真俗二谛表示世间、出世间的佛法义理,所以“谛听”有用心聆听真实佛理的意思。佛经中常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的辞句。后来谛听成了九华山的镇山之宝,被视为吉祥的象征,而其形象也大为改观,集众瑞象而成为具虎头、独角、犬耳、龙身、狮尾、麒麟足的瑞兽。简言之,独角表公断力,如《论语》中孔子认为子路说一不二,“片言可以折狱”。龙身表吉祥,虎头表示智勇,犬耳表善听,狮尾表有耐性,麒麟足表四平八稳,以善为宝。 文殊广法天尊,元始天尊的第七位弟子,修行于五龙山云霄洞。收徒金吒,后由道入佛。成为佛门三大士中的文殊菩萨,号为“大智”。破天绝阵,杀秦天君;设计擒拿马元;破太极阵,收虬首仙;决战万仙阵,联手普贤、慈航,斗平金灵圣母。此仙法力高深,有悟性强、根行好、气运也高。是昆仑十二仙在九曲黄河劫数后最早恢复实力之人。也是昆仑十二仙中拥有法身能力的三大高手之一,纯粹靠本身法力来渡过神仙杀劫。道场:五龙山云霄洞。弟子:金咤。法宝:遁龙柱(七宝金莲)等。
文殊菩萨为诸佛智德之总集,诸菩萨之首,被称为大智文殊师利菩萨,道教将其吸纳,称是其元始天尊门下“十二金仙”之一,叫“文殊广法天尊”。道教在发展中吸收佛教神祇予以改头换面的同类的事情比较多,如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威灵感应,道教也多供奉,称其是原始天尊的弟子天道十二仙之一,叫“慈航大士”或“慈航真人”;摩利支天菩萨属佛教密宗的天部护法,威力甚大。道教则将其吸纳入道教称为斗姆元君,如《道藏》收录的《先天斗姆奏告斗姆元君玄科》中,称呼斗姆的名号时,称:“虚无妙道十极高真梵龙汉天君紫君紫光金尊至德天后摩利支天大帝” 又称:“九天雷祖大帝大梵先天乾元巨光斗姆紫光金尊圣后天后圆明道母天尊”,《道藏》中的《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生真经》中则有讲述了斗姆元君的起源,斗姆告真人曰:“吾语汝。吾即,摩利支天万泰阳也。天皇之前,吾已出世,地皇之先,吾住西洲天竺国,运大神通,往来印度,继见北周郁,单越周御国王辰祭从,心慈好善,因往助之;觅净土,筑垣阙,持书戊己之宫,实养金胎之室,一团神气,三次超脱。 武威莲花山是全国为数极少单独来供奉南无大势至大势至菩萨的地方。摩诃萨是西方极乐世界无上尊佛阿弥陀佛的右胁侍者,又尊称 大精进菩萨,与无上尊佛阿弥陀佛 尊上观世音菩萨(无上尊佛阿弥陀佛的左胁侍)佛弟子合尊称为“西方三圣”。
大势至菩萨,又称得大势菩萨或大精进菩萨,简称为势至。大势至是梵文Mahās-thāmaprāpta的意译。音译为“摩诃那钵”。据《悲华经》卷二称,删提岚世界的无诤念王有一千个儿子,长子名不眴,次子名尼摩。后无诤念王成佛为阿弥陀如来,不眴太子为观世音菩萨。而尼摩太子则成了大势至菩萨。菩萨跟随佛学法修菩萨行,经过许多阶段之后,才可成佛。菩萨中经历所有的阶段达到最高位的菩萨,就是一生补处菩萨。只要结束菩萨生涯,在下一阶段的生涯中就定可成佛。若以三尊的形式表现佛陀时,必有一生补处菩萨随侍左右,且组合是一定的。阿弥陀佛其左右胁侍的就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三位合称“西方三圣”或“阿弥陀三尊”。
大势至菩萨在中国民间信仰中的影响要远逊于观世音菩萨。坐骑大白猪,大势至菩萨几乎没有单独供奉的。其形象据《观无量寿经》载,身放紫金色光,法相与装饰皆同于观音菩萨。二者的主要区别是:观音菩萨头上的宝冠有一小化佛为标志,而大势至菩萨头上的宝冠则以定瓶为标志。作为阿弥陀来迎时的随侍,,大势至菩萨手拿金莲台,观音菩萨则合掌。 莲与佛教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莲”就是“佛”的象征。佛座称为“莲花座”或“莲台”;结跏跌坐的姿势,即两腿交叉、双脚放在相对的大腿上,足心向上的姿势,称为莲花坐势;佛教宣传的西方极乐世界,比作清净不染的莲花境界,故称“莲邦”;《阿弥陀经》描写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情景是:“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池中莲花大如车轮。”故称佛国为“莲花国”;佛教庙宇称为“莲刹”。“刹”为梵语,即西方净土,以莲花为往生之所托,故称“莲刹”;念佛之人称“莲胎”,比喻住在莲花之内,如在母胎之中;佛眼称为“莲眼”,以青莲花比喻佛眼之好妙;胸中之八叶心莲花称为“莲宫”,即心中的莲花般的境界;释迦牟尼的手称为“莲花手”;僧尼受戒称“莲花戒”;僧尼之袈裟称“莲花衣,谓清净无杂之义;五智中的妙观察智称为”“莲花智”;称善于说法者为“舌上生莲”;谓苦行而得乐为“归宅生莲”;佛经《妙法莲花经》简称《法华经》,都是以莲花为喻,象征教义的纯洁高雅。
莲与佛教结了不解之缘,佛教在很多地方都是以莲为代表,可以说莲即是佛,佛即是莲。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佛教产生于印度,印度地方气候炎热。荷花盛开于夏,给人们带来凉爽和美的享受。人们对于这种夏季暑热时盛开的美艳之花,自然十分喜爱,因此在印度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民间流传的民间文学作品中,莲花都是美好、善良、圣洁、宽容大度的象征。这类故事非常之多,影响很深,如《莲花王子的故事》,便将道德高尚、善良、正直、奉行为王十法(布施、持戒、慷慨、正直、和蔼、自制、忌怒、忌杀、宽容和大度)的好国花比作莲花。《莲花王的故事》说莲花王为了拯救百姓的饥荒,他跳进恒河之中,变成一条大赤鱼,告诉百姓割他的肉吃,他的肉割了以后又生起来,这样坚持了十二年,他用自己的肉供养全国百姓,度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灾荒。《鹿母莲花夫人》的故事,说鹿母莲花夫人每走一步,脚后立即现出一朵美丽的莲花,她一胎生下五百个童男,个个都是俊美的大力士,均是保卫国家的英雄,因此鹿母莲花夫人成了能多生美男的象征。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主张废除古印度等级森严的制度,实行种姓平等,以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为了弘扬佛法,使广大群众能够理解和接受佛教教义,便以俗语传道。又迎合民众的爱莲心理,将莲喻佛,使得佛教能够迅速传播开来,信众广泛。佛教以莲喻佛的另一方面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莲花的品格和特性与佛教教义相吻合。佛教是着重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宗教,将人生视作苦海,希望人们能从苦海中摆脱出来,其解脱的途径是:此岸(人生苦海)——济渡(学佛修行)——彼岸(极乐净土)。
即从尘世到净界,从诸恶到尽善,从凡俗到成佛。这和莲花生长在污泥浊水中而超凡脱俗,不为污泥所染,最后开出无比鲜美的花朵一样。佛教的重要信条之一,是广爱博施。施予一切有生命者以慈悲。所谓慈悲,是指希望和帮助他人解脱苦难,获得快乐。慈心是希望他人得到快乐,慈行是帮助他人得到快乐;悲心是希望他人解除痛苦,悲行是帮助他人解除痛苦。佛教要求对于有生命者,不计善恶,不分人畜,都应施予慈悲。对种种恶行,都要容忍和宽宥,用慈悲心去帮助他们,感化他们,使之向善,成为善良之辈,结出善果。但严戒同流合污,要身处污浊的尘世而不为其污染,保持自己的洁净清芬。用来表达这种思想观念的最好不过的是莲花。 灵吉菩萨是《西游记》八菩萨之一。住在小须弥山,法力广大,手使飞龙宝杖,并有如来赐给的定风珠等宝贝。多次帮助唐僧师徒取经途中降服妖怪。



  • 姝﹀▉蹇呭幓鐨勪簲澶ф櫙鐐
    绛旓細涓夈佺櫧濉斿 鐧藉瀵猴紝鍙堝悕鐧惧瀵猴紝钘忚绉板鐝犲反绗锛屼綅浜庣敇鑲冪渷姝﹀▉甯傚噳宸鍖哄煄涓滃崡20鍏噷鐨勬鍗楅晣鐧惧鏉戯紝涓鸿棌浼犱經鏁欏噳宸炲洓瀵猴紙鐧藉瀵恒鑾茶姳灞瀵恒佹捣钘忓銆侀噾濉斿锛変箣涓銆佸叏鍥介噸鐐规枃鐗╀繚鎶ゅ崟浣嶃佸叏鍥芥皯鏃忓洟缁撹繘姝ユ暀鑲插熀鍦般佸浗瀹禔AAA绾ф梾娓告櫙鍖恒傚洓銆佸啺娌熸渤鏅尯 鍐版矡娌虫櫙鍖轰綅浜庣敇鑲冪渷姝﹀▉甯傚ぉ绁濊棌鏃忚嚜娌...
  • 鏈夊叧姝﹀▉鐧藉瀵虹殑瀵兼父璇1200瀛楀乏鍙
    绛旓細鐧藉瀵猴紝钘忚绉颁綔璋㈠皵鏅虹櫧浠o紝鍗充笢閮ㄥ够鍖栧锛屼负钘忎紶浣涙暀鍑夊窞鍥涘锛堢櫧濉斿銆鑾茶姳灞瀵恒佹捣钘忓銆侀噾濉斿锛変箣涓銆傛嵁銆婅惃杩︿笘绯诲彶銆嬭杞斤細钀ㄧ彮涓庨様绔湪涓娆$晠鍙欎腑涓轰簡涓浠跺姩鐗╃毊寮灞曡京璁猴紝闃旂澶辫触鍚庯紝浠栨劅鍒版湁鐐归毦鍫紝鍑嗗鎶ュ锛岄亗涓庡ぇ鑷e晢璁紝璇烽瓟鏈笀骞诲寲浜嗕竴搴у鐗圭殑瀵洪櫌銆姝﹀▉鐧藉瀵轰綅浜庡噳宸炲煄鍖轰笢鍗20澶...
  • 姝﹀▉鑾茶姳灞辩殑钁楀悕浜虹墿
    绛旓細浠栫殑涔︽硶姝h崏绡嗛毝鐨嗙簿锛岀粯鐢昏姳楦熷北姘翠汉鐗╁叏閫氾紝涓存懝鍚嶅浣滃搧鏇存槸鎯熷鎯熻倴锛屽嚑涔庡彲浠ヤ互鍋囦贡鐪熴備粬涓鐢熺殑鑹烘湳娲诲姩鍜屾垚灏变富瑕佸湪浜庡僵鐢诲簷瀹囧瑙傘佸閫犱經鍍忎笂锛屾濞佽澶氳憲鍚嶇殑鍙よ抗涓兘鐣欐湁浠栫殑澧ㄥ疂鍜屼綔鍝併備粬鍦ㄥ簷瀹囩殑褰╃敾闆曞涓婃棦鏈変弗璋ㄧ殑浼犳壙锛屽張鏈夊ぇ鑳嗙殑鍒涙柊銆備粬鏇惧湪姝﹀▉鑾茶姳灞涓婂浜嗕竴灏娾滆嵂鐜嬪潗铏庨拡榫欌...
  • 姝﹀▉鏃呮父蹇呭幓鏅偣
    绛旓細鐧藉瀵猴紝鍙堝悕鐧惧瀵猴紝钘忚绉板鐝犲反绗锛屼綅浜庣敇鑲冪渷姝﹀▉甯傚噳宸鍖哄煄涓滃崡20鍏噷鐨勬鍗楅晣鐧惧鏉戯紝涓鸿棌浼犱經鏁欏噳宸炲洓瀵猴紙鐧藉瀵恒鑾茶姳灞瀵恒佹捣钘忓銆侀噾濉斿锛変箣涓銆佸叏鍥介噸鐐规枃鐗╀繚鎶ゅ崟浣嶃佸叏鍥芥皯鏃忓洟缁撹繘姝ユ暀鑲插熀鍦般佸浗瀹禔AAA绾ф梾娓告櫙鍖恒4銆佹枃搴 鏂囧簷浣嶄簬姝﹀▉甯傚尯涓滃崡闅咃紝鏄竴缁勯犲瀷闆勪紵鐨勶紝濮嬪缓浜庢槑姝g粺...
  • 姝﹀▉鐨鏃呮父鏅偣鏈夊摢浜涘湴鏂规濞佸崄澶ф櫙鐐规帓琛屾
    绛旓細鏈4搴у煄闂紝8搴х兘澧┿7.鐭抽棬娌熻嵂姘寸娉夋嵁璇达紝杩欓噷缂樼敱鍚108鐪艰嵂娉夛紝鑰屼笖鍦ㄦ槑娓呮椂鏈夐珮鍍ф椿浣涙浘澶氭涓鸿嵂娉夊紑鍏夈傝嵂姘存竻娴佽嵂鍛抽锛屾晥鐏电湡涓嶅紓浠欐柟锛屾槬鍏夋棤闄愪笉椤讳拱锛屾硥鏈変腹鐮傚欢瀵块暱锛岃繖鏄竴棣栨弿鍐欒嵂娉夌殑璇楋紝瀹冨厖鍒嗙殑浣撶幇浜嗚嵂娉夌殑绁炴晥锛屼篃鍚稿紩浜嗘棤鏁版兂瑕侀氳繃鍠濊嵂娉夋按娌荤梾鐨勪汉銆6.鑾茶姳灞辫幉鑺卞北濮嬪缓浜...
  • 鑾茶姳灞鍜岃幉鑺卞ぇ甯堟湁浠涔堝叧绯
    绛旓細鍗充粠灏樹笘鍒板噣鐣岋紝浠璇鎭跺埌灏藉杽锛屼粠鍑′織鍒版垚浣涖傝繖鍜鑾茶姳鐢熼暱鍦ㄦ薄娉ユ祳姘翠腑鑰岃秴鍑¤劚淇楋紝涓嶄负姹℃偿鎵鏌擄紝鏈鍚庡紑鍑烘棤姣旈矞缇庣殑鑺辨湹涓鏍枫傝幉鑺扁滃嚭姹℃偿鑰屼笉鏌撯濓紝寮鍑烘磥缇庣殑椴滆姳锛岀‘鏄渶濂界殑璞″緛锛屽洜姝や經缁忓父甯稿皢鑾叉ф瘮浣涙с傞噴杩︾墴灏间經銆侀樋寮ラ檧浣涖佽涓栭煶鑿╄惃閮芥槸鍧愬湪鑾茶姳涔嬩笂锛屾垨鎵嬫墽鑾茶姳锛岃〃绀轰經鏄...
  • 鑾茶姳浣鍥戒節鍗庡北,鎹鏈99涓搴,涓轰綍閭d箞澶氱殑瀵哄簷浼氶泦涓湪涓涓湴鏂...
    绛旓細涔濆崕灞辨湁澶у皬瀵洪櫌99搴э紝瀵哄畤姣楄繛锛屽北闂ㄧ浉鏈涖傝繖灏辨槸鑾茶姳鍥戒經鏁欑殑鐗硅壊銆傚彇涔夋槸闀块暱涔呬箙鐨勬剰鎬濄備節鍗庡北锛岀礌鏈夆鑾茶姳浣鍥解濅箣绉般傝幉鑺卞湪浣涙暀涓叿鏈夌壒娈婄殑鍦颁綅锛屾槸娓呭噣銆佸湥娲併佸悏绁ョ殑璞″緛锛涚壒鍒槸鑾茶姳浠モ滃嚭娣ゆ偿鑰屼笉鏌撯濇潵姣斿柣璇镐經鑿╄惃鍑轰簬涓栭棿鑰屾竻鍑鏃犳煋銆傝幉鑺卞湪浣涙暀涓殑璞″緛鎰忔兜鏋佷负娣卞箍锛屽浣涢檧灏辫...
  • 鑾茶姳灞纰戞灄鐨勫埢鐭抽泦钘
    绛旓細鑾茶姳灞纰戞灄姹囧剴銆侀噴銆侀亾銆佸尰銆佹浜庝竴浣擄紝鍘嗕唬鑹烘湳鐝嶅搧锛屾皯闂磋棌瀹濓紝褰撲粖鍚嶅澧ㄨ抗锛岃タ鏂圭鎶绮惧崕鍖呭骞舵敹锛岀啍楂樿秴鐨勪功鐢昏壓鏈笌绮炬箾鐨勯洉鍒昏壓鏈簬涓鐐夛紝闆嗕腑灞曠幇浜虹被鏂囧寲鐨勫彂灞曘傚浼犵粺缁忓吀銆婂洓涔︺嬨併婇噾鍒氱粡銆嬨併婂績缁忋嬨併婃棤閲忓缁忋嬨併婇亾寰风粡銆嬨併婇粍甯濆唴缁忋嬨併婄鍐滄湰鑽夌粡銆嬨併婂瓩瀛愬叺娉曘嬬瓑鍧囧叏鏂...
  • 姝﹀▉甯鍙ゆ氮鏄欐梾娓告櫙鐐
    绛旓細璧拌繘杩欑函鍑鐨勯摱鑹蹭笘鐣岋紝鎶曡韩浜庣伀鐑殑闆笂杩愬姩锛屼竴鍒囩儲鎭奸兘浼氶殢鐫鐣呭揩鐨勬粦缈旂儫娑堜簯鏁o紝閫熷害涓庢縺鎯呭甫鏉ョ殑蹇劅瀹氫細璁╀綘鑽h颈鐨嗗繕!鐢樿們鍐ぉ鏃呮父鏅偣澶у叏 鍐ぉ鐢樿們鏃呮父鏀荤暐 鍐舵捣婀栧啺鍥 鈥滃北姘村喍鍔涘叧鈥濇槸涓存江鍐跺姏鍏冲澶栧浼犵殑鍙e彿锛屼互涓存江鍐跺姏鍏充负涓績锛鑾茶姳灞銆佸喍鏈ㄥ场銆佸喍娴锋箹銆佽丹澹佸菇璋枫佸法鍨嬪崸浣涘惛寮曠潃鐪佸唴...
  • 姝﹀▉鐧藉瀵哄彜璇楄瘝(鎻忓啓姝﹀▉鐨璇楄瘝)
    绛旓細鐧藉瀵,钘忚绉颁綔璋㈠皵鏅虹櫧浠,鍗充笢閮ㄥ够鍖栧,涓鸿棌浼犱經鏁鍑夊窞鍥涘(鐧藉瀵恒鑾茶姳灞瀵恒佹捣钘忓銆侀噾濉斿)涔嬩竴銆傛嵁銆婅惃杩︿笘绯诲彶銆嬭杞:钀ㄧ彮涓庨様绔湪涓娆$晠鍙欎腑涓轰簡涓浠跺姩鐗╃毊寮灞曡京璁,闃旂澶辫触鍚,浠栨劅鍒版湁鐐归毦鍫,鍑嗗鎶ュ,閬備笌澶ц嚕鍟嗚,璇烽瓟鏈笀骞诲寲浜嗕竴搴у鐗圭殑瀵洪櫌銆姝﹀▉鐧藉瀵轰綅浜庡噳宸炲煄鍖轰笢鍗20澶氬叕閲岀殑姝﹀崡闀囩櫧濉旀潙...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