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烈士王枫的作文大全

\u597d\u4f5c\u6587\u7f51\u548c\u5c0f\u8377\u4f5c\u6587\u7f51 \u90a3\u4e2a\u51fa\u540d \u3001\u90a3\u4e2a\u597d\uff1f\u3001\u3001\u3001\u3001\u3001\u3001

\u6211\u559c\u6b22\u5c0f\u8377\u4f5c\u6587\u7f51

\u53ef\u4ee5\u5230\u8377\u82b1\u7f51\u770b\u770b

1940年5月,王枫被调到淮南路西,担任中共滁县县委组织部长。1941年5月,王枫调任中共全椒县委书记兼县总队政委。当时,县委驻地周家岗,为淮南津浦路西抗日反顽的前沿阵地,处于敌伪顽三面包围之中,斗争相当激烈。王枫深深懂得:全椒是藕塘的屏障,坚持了全椒的前哨阵地,就是保护以藕塘为中心的淮南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因此,他不畏艰险带领广大干部战士,既要对付日寇的“扫荡”,又要防止顽固派的突然袭击。白天翻山越岭查敌情、剿土匪,夜晚和战士们滚草单、睡地铺,从不讲困难。为了革命事业,王枫同志长期过着艰苦的生活,从不考虑个人的一切,那时他已结婚,但因工作需要而长期分居。当同志们提起他个人生活时,他回答说“鬼子不打走,哪来的家啊!”1941年夏,根据情报获悉,国民党反动派不久将向我路西根据地进犯。上级指示,要全椒县委做好思想准备,如敌人力量强大,可分别退守石沛、孤山两地坚持游击战争。王枫同志亲自到孤山察看地形,作好人员、组织和军事力量的安排,带领县委机关、区乡干部坚持游击,与敌伪顽周旋,牵制了敌人向我藕塘中心根据地进犯的兵力,为保卫中心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1年底,在皖江地区活动的新四军七师,在敌伪顽严密封锁下,孤悬于皖江地区,与新四军二师和军部中间相隔一条一、二百里宽的狭长地带。为了沟通新四军二师、七师和军部之间的联系,华中局要求路西地委负责开辟从二师到七师的交通线。地委书记黄岩指示全椒县委书记王枫和宣传部长胡克诚(兼任江和全工委书记)亲自完成这项任务。王枫接受任务后,选派了几个同志,化装成农民,从石沛桥开始,到大韩村,经过敌伪顽的结合部武家岗、赤镇附近的小罗村渡过滁河,又经杨石巷、高皇庙、石村庙、西埠、娘娘庙到达含山县的陶厂,再到无为严家桥的新四军七师师部。这条路线经同志们来回反复地走了几趟,把情况摸熟后向上级汇报。地委指示王枫和胡克诚同志亲自带一支少而精的武装,又命新四军二师四旅侦察队长率领一个加强排帮助完成最后的勘实任务。
1942年2月27日,王枫、胡克诚与四旅侦察队长约定在大韩村集合,由于四旅加强排途中两次与敌人遭遇,延误了时间,到大韩已是当晚12点钟了。当王枫他们到达小罗村滁河边时,东方欲晓,原在那里接应渡河的船已经撤走。他们只好借用农民的一只大木盆渡河,木盆因于裂漏水,就用木勺子舀。王枫亲自指挥同志们登盆,前几盆都已经安全渡过,最后王枫、胡克诚及摆渡农民一盆6人,由于负荷过重,渗水太多,木盆翻沉。经过同志们奋力抢救,有5人被救上岸,唯有王枫同志不会泅水,加之身穿皮茄克,佩带的手枪、子弹过重,沉入水底。同志们虽多次潜水抢救,始终未能找到。这时天已大亮,滁河岸上的敌伪炮楼已发现并鸣枪,同志们含着悲痛离开了滁河。完成了开辟交通线的任务。路是打通了,而王枫同志却献出了宝贵而年轻的生命,年仅24岁。第二天夜里,王枫同志的警卫员在滁河边找到了他的遗体,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将其掩埋在滁河坪堤下,并做了标志。这条交通线的建立,使活动在皖江地区的新四军七师和二师、军部取得了密切的联系,保证了通讯联络、物资运输和部队的往返调动,以及华中局、七师重要领导人曾山、曾希圣、傅秋涛等同志往返的安全,加强了淮南、皖江抗日根据地密切联系,为开辟、发展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