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李商隐 何处哀筝逐急管 赏析 何处哀筝随急管, 樱花永巷垂杨岸。什么意思

\u201c\u4f55\u5904\u54c0\u7b5d\u968f\u6025\u7ba1\uff0c\u6a31\u82b1\u6c38\u5df7\u5782\u6768\u5cb8\u3002\u201d\u662f\u4ec0\u4e48\u610f\u601d\uff1f

\u201c\u4f55\u5904\u54c0\u7b5d\u968f\u6025\u7ba1\uff0c \u6a31\u82b1\u6c38\u5df7\u5782\u6768\u5cb8\u3002\u201d\u8bd1\u6587\uff1a\u54ea\u513f\u4f20\u6765\u9635\u9635\u6e05\u4eae\u7684\u7b5d\u58f0\uff0c\u4f34\u968f\u7740\u6025\u9aa4\u7684\u7bab\u7ba1\uff1f\u5728\u6a31\u82b1\u6012\u653e\u7684\u6df1\u5df7\uff0c\u5728\u5782\u6768\u8f7b\u62c2\u7684\u6cb3\u5cb8\u3002
\u51fa\u81ea\u5510\u4ee3\u8bd7\u4eba\u674e\u5546\u9690\u521b\u4f5c\u7684\u4e00\u7ec4\u65e0\u9898\u8bd7\u300a\u65e0\u9898\u56db\u9996\u300b\u4e4b\u5176\u56db\uff0c\u5199\u4e1c\u5bb6\u8001\u5973\u5a5a\u5ac1\u5931\u65f6\u81ea\u4f24\u8fdf\u66ae\u53c8\u542c\u5230\u8d35\u5bb6\u5973\u5b50\u7684\u7f8e\u6ee1\u751f\u6d3b\u800c\u589e\u6dfb\u70e6\u607c\u7684\u75db\u82e6\u4e4b\u60c5\u3002\u5168\u8bd7\u878d\u8fdb\u4e86\u4f5c\u8005\u7684\u8eab\u4e16\u4e4b\u611f\uff0c\u5bc4\u6258\u4e86\u4f5c\u8005\u4ed5\u8fdb\u65e0\u95e8\u7684\u75db\u82e6\u4e4b\u60c5\u3002
\u539f\u6587\uff1a
\uff08\u300a\u65e0\u9898\u56db\u9996\u300b\uff09\u5176\u56db
\u4f55\u5904\u54c0\u7b5d\u968f\u6025\u7ba1\uff0c\u6a31\u82b1\u6c38\u5df7\u5782\u6768\u5cb8\u3002
\u4e1c\u5bb6\u8001\u5973\u5ac1\u4e0d\u552e\uff0c\u767d\u65e5\u5f53\u5929\u4e09\u6708\u534a\u3002
\u6ea7\u9633\u516c\u4e3b\u5e74\u5341\u56db\uff0c\u6e05\u660e\u6696\u540e\u540c\u5899\u770b\u3002
\u5f52\u6765\u5c55\u8f6c\u5230\u4e94\u66f4\uff0c\u6881\u95f4\u71d5\u5b50\u95fb\u957f\u53f9\u3002

\u8fd9\u53e5\u8bdd\u662f\u51fa\u81ea\u674e\u5546\u9690\u7684\u300a\u65e0\u9898\u5176\u56db\u300b\u3002\u4f55\u5904\u54c0\u7b5d\u968f\u6025\u7ba1\uff0c\u6a31\u82b1\u6c38\u5df7\u5782\u6768\u5cb8\u3002
\u4e1c\u5bb6\u8001\u5973\u5ac1\u4e0d\u552e\uff0c\u767d\u65e5\u5f53\u5929\u4e09\u6708\u534a\u3002
\u6ea7\u9633\u516c\u4e3b\u5e74\u5341\u56db\uff0c\u6e05\u660e\u6696\u540e\u540c\u5899\u770b\u3002 \u5f52\u6765\u5c55\u8f6c\u5230\u4e94\u66f4\uff0c\u6881\u95f4\u71d5\u5b50\u95fb\u957f\u53f9
\u53ea\u662f\u63cf\u5199\u73af\u5883\uff0c\u4eba\u7269\u5e76\u672a\u51fa\u573a\uff0c\u4f46\u666f\u7269\u63cf\u5199\u4e2d\u9690\u542b\u7740\u4eba\u7269\u7684\u611f\u60c5\u6d3b\u52a8\u3002\u201c\u54c0\u7b5d\u968f\u6025\u7ba1\u201d\uff0c\u4e0d\u53ea\u8868\u73b0\u51fa\u6025\u7ba1\u7e41\u5f26\u7ade\u9010\u7684\u6b22\u5feb\u3001\u70ed\u70c8\u548c\u55a7\u95f9\uff0c\u4e5f\u6697\u793a\u51fa\u542c\u8005\u5bf9\u97f3\u4e50\u7684\u90a3\u79cd\u64a9\u62e8\u5fc3\u5f26\u7684\u529b\u91cf\u7684\u7279\u6b8a\u611f\u53d7\u3002\u7167\u4e00\u822c\u7684\u5199\u6cd5\uff0c\u8fd9\u4e24\u53e5\u4f3c\u4e4e\u5e94\u8be5\u5199\u6210\u201c\u6a31\u82b1\u6c38\u5df7\u5782\u6768\u5cb8\uff0c\u54c0\u7b5d\u6025\u7ba1\u76f8\u9a70\u9010\u201d\uff0c\u73b0\u5728\u5374\u4ee5\u201c\u4f55\u5904\u201d\u53d1\u95ee\u9886\u8d77\uff0c\u5148\u5199\u95fb\u4e50\uff0c\u518d\u5199\u4e50\u58f0\u4ece\u6a31\u82b1\u76db\u5f00\u7684\u6df1\u5df7\u3001\u5782\u6768\u98d8\u62c2\u7684\u6cb3\u8fb9\u4f20\u51fa\uff0c\u4f20\u795e\u5730\u8868\u73b0\u4e86\u542c\u8005\u95fb\u4e50\u795e\u9a70\u3001\u5bfb\u58f0\u5faa\u8e2a\u7684\u597d\u5947\u5fc3\u3002

李商隐的《无题四首》之四,全诗如下:
何处哀筝随急管,
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
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
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
梁间燕子闻长叹。

开头两句“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只是描写环境,人物并未出场,但景物描写中隐含着人物的感情活动。“哀筝随急管”,不只表现出急管繁弦竞逐的欢快、热烈和喧闹,也暗示出听者对音乐的那种撩拨心弦的力量的特殊感受。照一般的写法,这两句似乎应该写成“樱花永巷垂杨岸,哀筝急管相驰逐”,现在却以“何处”发问领起,先写闻乐,再写乐声从樱花盛开的深巷、垂杨飘拂的河边传出,传神地表现了听者闻乐神驰、寻声循踪的好奇心。

三、四句“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

写“东家老女”婚嫁失时,自伤迟暮。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说:“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指女儿)。”可见东家老女之所以不嫁,并非貌不美,只是家境贫寒。这两句先推出人物,再展开一幅丽日当天,春光将暮的图景。不用任何说明,读者自能想见容华绝世而婚嫁失时的东家老女面对春光将暮之哀伤。

五、六句“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

写另一女子。溧阳公主是梁简文帝的女儿,嫁侯景,为景所宠。这里借用此名代称贵家女子。同样是阳春三月,丽日当天,一边是年长难嫁,形单影只;一边却是少年得志,夫妇同游。用对比鲜明的图景,表现了两种不同社会地位的女子完全不同的境遇。

结尾“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写东家老女归来后的情景。暮春三月、芳华将逝的景色,丝管竞逐、赏心乐事的场面,贵家女子得意美满的生活,触动了她身世孤孑之感,增添内心的苦闷与哀怨。

在漫长难挨的深夜展转难眠。末句以不解人意的梁燕犹“闻长叹”,反衬东家老女的痛苦心情却无人理解与同情,侧面虚点,倍觉隽永而有余味。

历代诗家都有以美女的无媒难嫁,朱颜的见薄于时,寓才士不遇的诗歌传统。这首无题从内容到写法,都很容易使我们联想起曹植的《美女篇》、《杂诗》(南国有佳人)以及其他一些比兴寓言体作品。清薛雪评说这首无题诗说:“此是一副不遇血泪,双手掬出,何尝是艳作。”(《一瓢诗话》)。

李商隐的无题,以七律为主要形式。这类无题,以抒情的深细婉曲,意境的含蓄朦胧为主要特色,多取抒情主人公内心独白的表达方式,很少叙写事件、人物和客观生活场景。这首七古无题却不主抒情,不作心理刻画,以第三人称的表达方式,描写出一幕有人物、有事件的生活场景,诗的旨意通过生活场景表现出来。语言朴素无华,与七律无题那种华美而富于象征暗示色彩的语言有所区别,别具一格。

无题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耿仲琳称,李商隐《无题四首》是怀思李贺的。如此,可说千古一人,独树其帜。是耶非耶?

  且看:

  其一: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其二:飒飒东南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迥。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其三:含情春日宛晚,暂见夜兰干。楼响将登怯,帘烘欲过难。多羞钗上燕,真愧镜中鸾。归去横塘晓,华星送宝鞍。

  其四: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归来辗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历史大注家解《无题四首》,虽千言万语,亦各说千秋,但却无一有耿之见解者。历史所解所评,大至有三类,一曰艳情诗;二曰求助不得哀怨诗;三曰被汰官场悲情诗。为了使本文所解与历史各解有个对照,不避冗繁,略引如下。第一种,(均引自笺评)如“〔何曰〕此是艳诗……窥帘留枕,春心荡漾如此,此以见情之一字决非防闲之所能也。……鸟兽不失伉俪,殆不如梁间之燕子。”〔朱曰〕“(次章)窥帘留枕,春心之摇荡极矣。迨乎香销梦断,丝尽泪干,情焰炽然,终归灰灭。不至此,不知有之皆幻也。”“〔唐诗鼓吹评注〕(首章)此有幽期不至,故言来是空而去已绝迹。待久不至,又当此月斜钟尽之时矣。惟其空言,所以梦为远别,啼难唤醒,而裁书作答,催成墨淡也。想君此时,蜡烛犹笼,麝香微度,而我不得相亲,比之刘郎之恨,不更甚堪哉!”第二种,如“〔吴乔曰〕(首章)(首句)言绹有软语而无实情。(次句)……此诗与‘相见时难’皆是致书于绹时作,即《旧传》所言屡启陈情也。(次章)(六句)言己才藻足为国华,绹不拔擢也。(三章)(三四句)末句有‘归’字,则知此联言在绹处次日也。(五句)愧不如钗得近其人之身。(六句)愧不如鸾之决然自绝,而犹恋恋一官。(七八句)楚词言君恩之薄,……言无人也。结语祖之。(四章)东家老女自比。溧阳公主比绹。又曰:老女,自伤也。”“〔徐德泓曰〕传载令狐绹作相,义山屡启陈情,绹不之省,数首疑为此作也。俱是喻体。”第三种,如“〔程曰〕此四首则已入茂元府时感叹之作。第一首起句言来居幕府……已去秘书,竟绝踪迹。次句言幕中供职之勤,夜则月斜,晚则钟动,……三句言自别兰台,梦中岂无涕泣,无如其无可诉语。四句言自掌书记,未免受人促迫,往往不待其墨浓。五六句又追忆秘书省之情事:宿直紫禁,亲见翡翠金屏;身近御炉,香度芙蓉绣带,何其乐也!七八句谓今则君门万里,比之汉武求仙,虽未得至蓬山,犹邀王母之降;若已授秘书省,意未得入,是则较逢山之远更为过矣。第二首专言幕中,盖作此寂寞之叹。……雷雨飘萧,秋花冷落,……晨入暮归:晓则伺门启焚香而入,晚则见辘辘汲井而归,盖终日如是也。五六似指当时官奴而言,谓窥帘贾女、留枕宓妃,邂逅之间,亦尝相遇。……然发乎情此乎礼义,不得不自饬……故曰‘莫发’、曰‘心灰’也。第三首……专咏官奴。开口‘含情’‘暂见’四字,……年少薄幸之事有不可为亦有不易为者,登楼岂无履声,过帘亦见人影,惟有以礼自持而已。……故爱其钗燕而转自羞,欲为镜鸾而翻自愧。……第四章乃归后索居之怨。……如不售之女,空老流光矣。……感叹之情不但无可语者,亦并无人闻之,其闻者唯梁间燕子耳。”

  公认:商隐此《无题四首》为喻体,而非赋事。既是喻体,不明可猜,各种解说当都应允许。问题在于其解是否合理;而是否合理,不仅仅要看字面,还要看诗作的意境与作者的处境和一贯思想之间的联系,是否说得通。

  首先,艳诗说,是难通的。古人也有此种看法,如汪辟疆说:“如为艳遇之作,则深夜翩然肯来,而又翡翠被中,芙蓉褥上既无燕昵之欢,何又忽云蓬山远隔,则前后不合也。”当然也有说,只是一种怀思,一种情恋。那么,这种怀思,这种情恋,李商隐所抒为何者呢?一般说来,旧体诗以三人称,歌咏者多于见景见物见人,借以抒之,绝不空泛诉情的。这里,李商隐抒何者之情恋呢?无指,即历代大学问者无人能指明恋者为谁。非有别者,那就只能是抒他自己的感情瓜葛了。可李商隐有这样情感经历吗?若找不到答案,情恋艳诗之说,非也。

  其次,与令狐绹的情感纠葛说,也是难通的。仍如汪辟疆所言:“如为子直来见,无论子直贵官,不常下顾,既感念故人亲来存问,又何为待至五更深夜月斜楼上之时乎?冯氏自知不可通,则谓令狐为内职,此句点入朝之时,牵强附会而不知为瞽说也。惟解为梦中梦觉两层,则通体圆融,诗味深远。”但是,汪辟疆之“诗味深远”,仍逃不出令狐冷落义山之情感纠葛之旧臼。云:“况已与令狐乖隔虽深,旧情犹在,则援手亦不难也。但所疑虑者,窥帘以韩掾之少,留枕以魏王之才,而我何有哉!转念及止,则寸心灰尽,其无益也可以断言之。”如此,岂不把诗中感情抒发,解说成李商隐为自己仕途不达,而忧虑沉吟之低俗庸辈了?!因而,诗之境界,也就毫无堪尚可言。所以,我以为,这种看法同样是站不住脚的。唐代著名诗人中,包括李白、杜甫等等,都有个人际遇不达之苦闷,但所有这些诗人,在抒发个人际遇不平时,几乎都是同人民疾苦、社会不公联系结合在一起,表达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愤然与不满的,既是个人的歌吟,又是人民的呐喊。为何李商隐写诗会仅仅抒发个人不被令狐绹提携之苦闷呢?这可能吗?这符合李商隐为诗的宗旨,符合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吗?耿仲琳对李贺李商隐诗歌已有多解,不仅出版了专著,且在《文艺报》上发表了对二李若干诗歌的解析文章,笔者也作过说明介绍,包括试解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之《无题》诗,可知李商隐是宗师李贺的,他们诗的主旨是吟民苦,反皇权的。因此,把《无题四首》解成李商隐只是为令狐绹的不念旧情、不予关照,而忧抒悲吟,就不仅仅是误读,简直就是对李商隐这位伟大诗人的亵渎了!

  第三,认为是写李商隐在茂元府为官时的忆景思情之作,更难以说得通了。不仅解释牵强:如把首章三四句说成“自别兰台、梦中岂无涕泣”,把五六句“金翡翠”、“绣芙蓉”,说成当秘书时“何其乐也”;把七八句“蓬山一万里”说成“谓今则君门万里”、“若已授秘书省,竟未得入,是则较蓬山之远更为过矣”;一哭、一乐、一悲,跳跃难连,岂是顺理成章?!更则,怎么可以不顾李商隐的人格,把这位吟民苦反皇权之义士,说成为其一时离官卸任,而大借托喻之词抒发一己之郁闷呢?〔程曰〕之解释,漏洞百出,不堪置酌,可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

  耿仲琳早已指出,历代大学者大注家之所以把李商隐诗歌解释得离离迷迷,皆因他们不知道李商隐是宗师李贺的。有些词句,虽也破解得与诗境较为接近,但终是断章取义、支离破碎,不能贯通。

  耿老在给我的信中曾说到,他越研究李商隐越感到其反皇权思想之执着,几近让人“烦”的程度。但这越发证明了李商隐反皇权思想的彻底性。当然,李商隐各首诗不可能都写同一事同一景,而不过是借不同题材而抒发他的同一主旨——反皇权思想罢了。

  现在,让我们以耿仲琳提供的思考线索,即《无题四首》是怀思李贺的,略对其作一解析。

  对这四首“无题”,史注家有说是互不关联的,也有说四首是一体的。我赞成后一种意见,即便不是同时所写,而将其纳入此《无题》一组之内,也足以证明其不能分割,况李商隐还有别的“无题”诗未放于此组诗之内,也足证此一点。

  这组诗,是由梦引入,浮想联篇,尽抒人世之感慨,由“月斜楼上五更钟”到“归来展转到五更”,不是一夜之事,而很可能是几夜翻转,不能成眠,吐肝抒胆,尽展所思。
  首章。〔吴乔曰〕“此诗与‘相见时难’皆是致书于绹时作。”致书绹,如同对“蜡烛成灰泪始干”一首把怀思李贺解为求令狐绹伸出援手一样,显然是大误。但吴乔能把“来是空言去绝踪”与“相见时难别亦难”相印照,也算是悟到了诗之语境。此诗开句“来是空言去绝踪”,既是说的梦境,又是指李商隐怀思李贺如“相见时难别亦难”那样的情景,似梦非梦,双关尔。“月斜楼上五更钟”,由梦中思李贺,似见非见,既来又走,是梦又醒,可见商隐痴心追思李贺已到了何等程度。此种痴迷,是何样的感情呢?似男女情恋,然已远非男女之情可比。“梦为远别啼难唤”,书注“‘唤’原作‘换’”,皆可。以“唤”论,可解为吾还是“见你难”,“思不断”啊!以“换”解,“梦”即李贺之反皇权的主张,时至今日皇权专制还是不能“换”成“新”啊!但是,义山我秉承你的遗志,急急就书,成诗成歌:“书被催成墨未浓”,追之情何以诚哉!“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书注“‘照’,悟抄作‘烛’”,“‘熏’,悟抄作‘香’”。皆可通。其实,“烛”、“香”,可能更符合原意。按耿仲琳考解,“翠”在李贺李商隐诗中皆指反皇权的民主思想(见《李贺歌诗愚解稿》49~50页)。由此我们可知,“蜡烛”或“蜡照”,皆是指李商隐当夜(“蜡照”)或一生(蜡烛)作诗抒发无君论的民主思想(金翡翠);当然也只是“微度”,“半笼”,“绣芙蓉”的任务并未远未完成。“刘郎(化用李贺“茂陵刘郎秋风客”、刘彻茂陵多滞骨”)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有注家将刘郎解为刘辰,八竿子打不着,硬扯!此句双解:汉武帝迷仙,他越是沉迷于仙道,仙道越不至也,暗指皇权腐败,社会黑暗,何有仙意可言?!因此,又可理解为李贺仙去(所追理想)更远了,加重了对封建皇权腐败控诉的分量!另一解,是借刘郎之口,抒商隐思李贺,追及远、别难见,无限怅廓!诗意丰盈,诗味深沉,怀思李贺,痛诉皇权腐败,又是一首血泪歌!

  二章。这是一首专吟反封建礼教,歌自由恋爱的华章。“飒飒东南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书注:“南”,姜本、朱本作“风”。“东南”,是为与“塘外”词性对称,“飒飒东风”,实则用“风”字更合理。此句讲“细雨”、“轻雷”,即是当夜环境,意托为李贺无君论思想亦化成“细雨”、“轻雷”,浸润大地。需注意:史家多是把四首诗连起通解的,吾亦然。他们说是艳诗、仕途不遇诗;我说,第一首是李商隐追思李贺的无君论思想。当然此首也不例外,只是此首与前首表达的侧面有所不同。“金蟾啮鏁烧香入(照应李贺《宫娃歌》),玉虎牵丝汲井迥”,与李贺的“日睹井中泥”和李商隐的“但歌井中泥”相联系,无疑可知这里的“汲井迥”、“烧香入”,是对第一、二句的延伸,不仅是“细雨”、“轻雷”,还是“烧香入”,“汲井迥”,均是歌抒的无君论的平民观。“贾氏窥帘韩掾少(照应李贺“熏衣避贾充”),宓妃留枕魏王才(照应李贺《洛姝真珠》,洛姝=宓妃=李贺。诗中“金鹅屏风蜀山梦”,就是洛姝=宓妃=李贺睡到曹植的床上。)”,则引出了一个重大主题,即歌颂历史上那些勇于挑战封建礼教,主张男女自由恋爱的人生观恋爱观。贾氏,贾充之女,遇韩自合,两情相悦,并非野合,终成眷属;宓妃,神话传说之伏羲之女,宋玉作《高唐赋》,倡“扬诗守礼”,曹植反其意,作《洛神赋》,歌颂男女自由恋爱,痛斥封建礼教。李商隐在此诗中引此两典故,不是什么既无“韩掾少”,又无“魏王才”之自比心灰。这是说不通的。即便义山真的因仕途不遇而感叹,他这位才华横溢卓卓者,也绝不会自渐形秽,自遣己之才华不足;依他的品格,倒是应直击愤抨封建社会的当权者的昏庸,怎么会自遣自责呢?!以后,如若有机会,我们还将就“宓妃留枕魏王才”与《洛神赋》专门联系起来作一论述,进一步阐述其反封建礼教思想的重大意义和影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在李商隐的辞海中,“春心”可以等于无君论,“花”可以等于“腐儒”。“莫共、争发”是感叹现实还不能压倒对方。“一寸相思一寸灰”是思念李贺,亦如“蜡烛成灰泪始干”,是随着蜡烛的燃烧一寸一寸地深化这种思情。

  前面已说到,商隐此四首诗是喻体,不明可猜,但一定要合理合情。故而,除了上解外,还可做下解。即:“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这又是悲鸣和控诉!“莫共”,不共,不能共争发,是因为在封建礼教下,大多数青年男女,还不可能像韩掾贾女、魏王宓妃那样能勇敢地冲破封建礼教牢笼。曹植因作《洛神赋》,其下场是被曹操所贬,险被曹丕所杀。况别者乎?!“一寸相思一寸灰”,岂不是对当时社会大多数青年男女的凄凉悲苦之难逃境遇的写照吗?我以为,此解同商隐引两典入诗于此,是前后呼应的,与前解同是表达的反封建礼教、反对皇权专制,追思李贺的。我们今天无法去问商隐当时所写何指!此二解应都是符合商隐价值观和诗境诗意的。

  三章。是李贺《湖中曲》的摩写。贺诗全文为:“长眉越沙采兰君,桂叶水荭春漠漠。楼船醉眠白昼闲,渡口梅风歌扇薄。燕钗玉股照青渠,越王娇郎小字书。蜀纸封巾根云鬓,晚漏壶中水淋尽。”“越王娇郎”是“范蠡”,“晚漏壶中水淋尽”是“三更”。全诗是写平吴后,范蠡、西施脱离越王泛游五湖的星夜出逃的情景。商隐诗与贺诗雷同。“日宛”是太阳日失落貌,指日过午偏斜。“暂见夜兰干”,是才到半夜(三更),“楼响将登怯,帘烘(透亮)欲过难”。是怕人发现。“多羞钗上燕,真愧镜中鸾”与“燕钗玉股”“巾根云鬓”,以及“越王娇郎小字书”,均说的范蠡、西施奉侍吴越二王事。商隐诗比贺诗多一个情节:“归去横塘晓、华星送宝鞍”。那是到了山东,范蠡、西施骑上了“宝马金鞍”,发财成就了“陶朱事业”。这在当时的社会,岂不是对皇权统治的极大藐视吗?

  但此诗也可以有另一解。即依前章后解,近一步深入,写一女子追求自由恋爱会其男友之无奈的过程。“含情春日宛晚,暂见夜兰干。”这是说,此女子以期所怀春心,由下午到夜深了,走进了其情郎家门。但却十分忧犹、迟疑。“楼响将登怯,帘烘欲过难”。“欲过难”,以“帘烘”作由,因这是写诗,尤在义山笔下,会写拳棒相加吗?!由此“欲过难”,人们可以想像得到,在那封建礼教下,又有多少棒打鸳鸯的悲剧啊!自投江湖以殉情,石沉河底火点天灯之成冤鬼情魂者,不是屡见不鲜吗?!“多羞钗上燕,真愧镜中鸾”,决不是如史注家所言,是什么李商隐“羞”“愧”才华不够,而不能不敢去祈求令狐绹。若其如此无才,他还能与令狐绹由同学而曾走到“至交”的一步吗?此二句,不过是说诗中女子,叹自己白白有一头“钗上燕”,悲自己白白生就如“镜中鸾”!凄凉悲苦之意跃然纸上,实令人恻忄隐同情!这女子,非贫家之女,她等了一夜,令人暇想,此一夜她是怎样熬过的?!“归去横塘晓”,天已亮了,地点可能仍在前诗中所言的“芙蓉塘外”,她受到多少阻拦竟谁与知?无奈,只好乘天还未全白,“华星送宝鞍”,让启明星送我归吧!哀情怨愁,令人心惊!照诗之意境,这一解法不是更可以反映和体现商隐诗的反封建礼教的主旨吗?前解是指范蠡、西施逃出封建权势魔网。当应是都可成立的吧!

  四章。这是组诗之尾声,是总结。以往史注,皆就词说事,不知通解。如〔按〕言:“无题四首,其中七律二首,五律一首,七古一首,题体既杂,内容亦无内在联系”,“盖前三章内容、写法均与第四章有别。”“七古‘何处哀筝’一篇、以贫家老女无媒不售、自伤迟暮与贵室女子得意行时、游春赏景相形,以喻寒士之落拓不遇与贵显子弟之仁宦得意,显用感士不遇之传统讬喻手段。”此即把一组《无题》,作了孤立解读,且是猜测“寒士之落拓”、“自伤迟暮”,实乃非也。首二句,“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哀筝顺耳”这是曹丕说过的话。“永巷”即宫中永巷。两句暗示为曹魏时事。“东家老女嫁不售”就是说《洛神赋》无人读懂,不解其真价值。“东家”是“东阿王”曹植。“老女”是《洛神赋》。“白日当天三月半”。是说《洛神赋》“如日中天”,但“三月半”即春期已过,还未嫁,无人理解。“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这是臭不堪言的秽事:梁简文帝勾结候景,出卖了他的叔叔梁武帝,自己捞取了帝位。候景比简文帝还年老,又瘸又拐,可是硬是威逼他“献”出十四岁的女儿“溧阳公主”。李商隐拿这个奇臭的丑史,束訾骂腐儒不知《洛神赋》的圣洁,而香臭不分。这是多么不可思议呀!?“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这个“长叹”,与李商隐另一首《可叹》诗的“叹”字完全同义。

  这里我们也把另一解写出:首二句,“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哀筝急管”是何处?“樱花”、“永巷”、“垂杨岸”。“永巷”,可解“深巷”——书注。“樱花”何处?“垂杨岸”又何处?百姓人家吧,或许还包括“柳巷”吧!又,何以哀之?只是“东家老女嫁不售”吗?何止!柳巷烟花之女,不哀吗?未有真情被逼而嫁者不哀吗?“哀声急管”何意?“急管”,不是强娶之急吗?“哀声”,不是怨女之哀之悲吗?可谓:“哀声急管遍,樱巷杨岸悲”,不凄楚可怜可怨可悲可痛可恨吗?!!此悲更胜老女不嫁悲!“东家老女嫁不售”, (李商隐“东家老女嫁不售”,与李贺“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思想吻合),“屏外寒”、“楚女眠”,乃无自由情恋之身,老女宁不嫁,也不去为封建礼教殉葬,可叹也;“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大宦人家之女,十四即嫁,喜吗?何为“同墙看”?历代大注家多解,是“十四嫁”,其实不过是她们爬上墙看婚嫁之景,听“哀声急管”罢了。他们的“喜”,自以为喜,并非喜,实则大悲也,因为他们是最逃脱不出封建礼教束缚的。如此,我们把这里的诗意,同二章中的歌贾女、颂宓妃,就可知义山用心之良苦,借以歌赞曹植《洛神赋》反封建礼教思想之伟大!我们还可以把此首的“哀筝急管”同第三首相联系,此次嫁娶,是否就是“楼响将登怯,帘烘欲过难”那位女子呢?一、二、三、四首递进相联,由总抒,再到次抒、个抒,而后归总,何其明也!!由梦而起,梦亦非梦。第一章诗内主人公是义山,中间二首乃至最后一首亦是由梦而醒,是客写,直到最后二句,“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才又出现了商隐自己,在床上辗转反侧,思绪万千,诉说民苦,歌吟反皇权专制腐败,尤其痛斥、鞭挞封建礼教,残害人性之丑恶罪恶,此中意韵弦音,有谁可知?历史大学问家大注家皆不知,只有“梁间燕子”可知,但亦只能是“闻长叹”也!!

  对《无题四首》,我写了两解,第一种解法应是正解。但另一解,亦符合商隐诗反封建礼教思想的主题,从诗意分析应可成立,总比历史注家解得更合理、更近情。我还要说的是,时过千年。毛泽东晚年病重期间还在请《人民文学出版社》印李商隐无题诗线装大字本进行研究,可惜未完成鹄志竟离我们而去。耿仲琳同志接过毛泽东的棒研究二李诗,已有大成,令人宽慰。我之所解,是依耿老点题及考证而解,不一定解得全恰,恳请耿老和其他专家及众读者指正、赐教。

扩展阅读:小便失禁 ... 李商隐《无题二首》 ... 李商隐《残花》 ... 李商隐最美的一首诗 ... 李商隐锦瑟背后的故事 ... 李商隐的十首爱情诗 ... 李商隐最火的十首诗 ... 李商隐最经典的十首诗 ... 李商隐 无题 完整诗句是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