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杂诗赏析 山中杂诗的赏析

\u5c71\u4e2d\u6742\u8bd7\u7ffb\u8bd1

\u5c71\u4e2d\u6742\u8bd7 \uff08\u9009\u81ea\u6b27\u9633\u8be2\u300a\u827a\u6587\u7c7b\u805a\u300b\uff09
(\u5357\u671d\u6881) \u5434\u5747
\u5c71\u9645\u89c1\u6765\u70df,
\u7af9\u4e2d\u7aa5\u843d\u65e5\u3002
\u9e1f\u5411\u6a90\u4e0a\u98de\uff0c
\u4e91\u4ece\u7a97\u91cc\u51fa\u3002

1\u00b7\u5c71\u9645\uff1a\u5c71\u4e0e\u5929\u76f8\u63a5\u7684\u5730\u65b9\u3002 2\u00b7\u70df\uff1a\u6b64\u6307\u4e91\u96fe\u3002 3\u00b7\u7aa5\uff08ku\u012b)\uff1a\u4ece\u7f1d\u9699\u4e2d\u770b\u3002 4\u00b7\u6a90\uff08y\u00e1n\uff09\uff1a\u623f\u6a90\u3002

\u3010\u8bd1\u6587\u3011
\u5c71\u4e0e\u5929\u76f8\u63a5\u7684\u5730\u65b9\u7f2d\u7ed5\u7740\u9635\u9635\u5c9a\u6c14\u4e91\u70df\uff0c
\u7af9\u6797\u7684\u7f1d\u9699\u91cc\u6d12\u843d\u4e0b\u5915\u9633\u7684\u4f59\u6656\u3002
\u9e1f\u513f\u6b22\u5feb\u5730\u5728\u623f\u6a90\u4e0a\u98de\u6765\u98de\u53bb\uff0c
\u6d01\u767d\u7684\u4e91\u513f\u7adf\u7136\u4ece\u7a97\u6237\u91cc\u98d8\u4e86\u51fa\u6765\u3002

\u3010\u8d4f\u6790\u3011
\u8d4f\u6790\uff1a \u8bd7\u6b4c\u63cf\u5199\u7684\u662f\u8bd7\u4eba\u4f4f\u5728\u5c71\u4e2d\u7684\u6709\u8da3\u751f\u6d3b\uff1a\u5c71\u5cf0\u73af\u7ed5\uff0c\u7af9\u6728\u8302\u76db\uff0c\u9e1f\u5728\u4eba\u5bb6\u7684\u623f\u6a90\u4e0a\u98de\uff0c\u4e91\u5f69\u5c45\u7136\u4ece\u7a97\u91cc\u98d8\u51fa\u6765\u3002\u6b64\u5e7d\u5c45\u8361\u5c3d\u4e86\u4eba\u95f4\u7684\u5c18\u6ed3\uff0c\u968f\u610f\u800c\u4f20\u795e\u5730\u8868\u8fbe\u4e86\u8bd7\u4eba\u60ec\u610f\u95f2\u9002\u7684\u5fc3\u60c5\u3002\u5168\u8bd7\u4e0d\u8fc7\u77ed\u77ed\u56db\u53e5\uff0c\u4e00\u53e5\u4e00\u666f\uff0c\u7136\u53e5\u53e5\u4e0d\u79bb\u201c\u5c71\u4e2d\u201d\u7684\u4e3b\u9898\u3002\u70df\u5c9a\u5f25\u6f2b\u7740\u5c71\u8c37\uff0c\u5728\u5c71\u5cf0\u95f4\u98d8\u6765\u8361\u53bb\uff0c\u8fd9\u6b63\u662f\u5e7d\u9759\u6df1\u9083\u7684\u5c71\u4e2d\u6240\u5e38\u89c1\u7684\u73b0\u8c61\u3002\u843d\u65e5\u897f\u6c89\uff0c\u53ea\u80fd\u5728\u7af9\u6797\u7684\u95f4\u9699\u4e2d\u7aa5\u89c1\u5176\u8109\u8109\u7684\u659c\u6656\uff0c\u7531\u6b64\u53ef\u89c1\u7af9\u6797\u7684\u8302\u5bc6\u9752\u8471\uff0c\u5c71\u95f4\u7684\u5e7d\u8da3\u5728\u9996\u4e24\u53e5\u4e2d\u5df2\u66f2\u66f2\u4f20\u51fa\u3002\u5c4b\u6a90\u4e0a\u7684\u98de\u9e1f\u6765\u6765\u5f80\u5f80\uff0c\u767d\u4e91\u7a7f\u7a97\u800c\u8fc7\uff0c\u90fd\u8bf4\u660e\u8bd7\u4eba\u6240\u5c45\u4e4b\u5904\u5730\u52bf\u9ad8\u5cfb\uff0c\u800c\u4e14\u5728\u8302\u6797\u4fee\u7af9\u4e4b\u4e2d\u3002

1\u3001\u7ed3\u5408\u5177\u4f53\u7684\u666f\u7269\u63cf\u5199\uff0c\u8bf4\u8bf4\u672c\u8bd7\u6240\u8868\u8fbe\u7684\u601d\u60f3\u611f\u60c5\u3002
\u7b54\uff1a\u8fd9\u9996\u8bd7\u5199\u51fa\u4e86\u56db\u5904\u573a\u666f\uff1a\u5c71\u9645\u6765\u70df\u3001\u7af9\u4e2d\u843d\u65e5\u3001\u9e1f\u98de\u5411\u6a90\u3001\u4e91\u4ece\u7a97\u51fa\uff0c\u751f\u52a8\u5f62\u8c61\u7684\u5199\u51fa\u4e86\u5c71\u5c45\u73af\u5883\u7684\u5e7d\u9759\uff0c\u8868\u73b0\u4f5c\u8005\u95f2\u9002\u7684\u5fc3\u60c5\u3002
2\u3001\u201c\u7af9\u4e2d\u7aa5\u843d\u65e5\u201d\u4e2d\u7684\u201c\u7aa5\u201d\u5b57\u53ef\u5426\u6539\u4e3a\u201c\u671b\u201d\u5b57\uff1f\u8c08\u8c08\u4f60\u7684\u770b\u6cd5\u3002
\u7b54\uff1a\u4e0d\u80fd\uff0c\u56e0\u4e3a\u201c\u7aa5\u201d\u662f\u4ece\u7f1d\u9699\u4e2d\u770b\u7684\u610f\u601d\u8868\u73b0\u51fa\u7af9\u6797\u5e7d\u6df1\u8302\u5bc6\uff0c\u610f\u5883\u6e05\u5e7d\uff0c\u201c\u671b\u201d\u5219\u662f\u5411\u8fdc\u5904\u770b\u7684\u610f\u601d\uff0c\u5883\u754c\u5f00\u9614\u758f\u6717\u4e0e\u8bd7\u6b4c\u6574\u4f53\u610f\u5883\u4e0d\u5408\uff0c\u6240\u4ee5\u4e0d\u80fd\u6539\u3002







\u51d1\u5408\u7740\u5427~~~~

  山中杂诗

  吴均(南朝)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编辑本段]注释
  山中杂诗
  (南朝) 吴均
  山际①见来烟,
  竹中窥②落日。
  鸟向檐③上飞,
  云从窗里出。
  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②窥(kuī):从缝隙中看。
  ③檐(yán):屋檐,房檐。
  [编辑本段]译文
  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
  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
  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编辑本段]赏析
  这首小诗经单纯白描的手法,展出了一片山居的晚暮景象,俨然是一幅绝妙的写生画。
  它是《山中杂诗》的三首之一。描写诗人住在山中有趣的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密,鸟在人家屋顶上飞,最有趣的是云彩竟从窗里飘了出来。全诗体现了诗人闲适宁静的心情。沈德潜说它“四句写景,自成一格”。
  赏析一:
  这四句写景的小诗,自成一种格调。每句之前,如果用“你看那”三字一气连读,在我们眼前,就会展现出一幅绝妙的图画,就会响起一曲优美的乐章。杜甫《绝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放眼四望,触处生情,将不同的景物组合起来,用以形成一种特殊的环境,给人以新鲜的感觉。用的就是这种格调。
  赏析二: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群鸟时时栖息于其檐前屋后,体现了山居的清静超脱,远离尘嚣。
  沈德潜说此诗:“四句写景,自成一格。”意谓这首小诗将所有的笔墨都集中在写景上,与一般由景到人或由景而抒情的结构不同,开了一种新的格式。其实,这四句中虽句句是景,却时时有人在其中,如前两句中的“见”和“窥”,都说明在景的背后分明有人,所写之景只是人所见之景,并不是纯客观的描绘。至于三四句中的“檐上”和“窗里”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而且在写景中已暗示了诗人的山居之乐,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见。
  吴均是写山水的高手,这四句小诗之所以能勾勒出山居的特征就在于作者观察角度的选择得当。“烟”是由“山际”所见,“落日”是由竹中所见,“鸟”在檐上,“云”从窗出,这样,就不同与寻常的写山岚、落日、鸟和云,而带上了诗人山居所见的主观色彩,并有了典型的意义。就象是摄影,摄取同一物象,却各人有各人的角度。而一帧成功的作品,总是能取新颖巧妙的角度,摄出景物的特征与情趣,吴均的摹山范水也正是如此
  [编辑本段]诗人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山中杂诗》选自欧阳询的《艺文类聚》。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家事寒微,好学有才,工诗文,颇受沈约赏识。官奉朝请。其文善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文词清拔古朴,时人或仿效其体,称之为“吴均”体。明人辑有《无朝请集》。书法自成一体,称谓“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在文学方面,他提倡"骈体文"。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梁武帝天监初,为郡主簿。天监六年 (507)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后又被任为奉朝请。因私撰《齐春秋》,触犯梁武帝,被免职。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吴均出生在贫寒家庭,性格耿直,仕途上很不得意。他勤奋好学,很有才艺。梁武帝天监初,柳恽任吴兴郡太守时,召他为郡方簿,主管文书簿籍,常一起赋诗、酬唱。萧伟为建安郡王驻扬州(今南京)时,任命吴均为王府记室,负责文翰书札。萧伟迁督江州后,吴均被任命为国侍郎、兼府城局。不久,升任朝奉请。
  吴均想撰写齐史,向梁武帝求借齐帝的<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说:“齐民故事,布在流俗,闻见既多,可自搜访。”吴均就开始撰写<齐春秋>,他不顾忌讳,记载齐、梁间历史,成稿30卷。武帝以“其书不实”为由,派人责问,下令焚毁,并免去吴均的官职。不久,武帝又召见吴均,命他撰写上起三皇,下迄南朝齐代这一段《通史》。吴均撰成其中“本纪”、“世家”,还剩“列传”未写,因病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逝世。
  吴均善吟,有诗名,诗文有清拔之气。当时著名文史学家沈约,读了他的作品,十分赞赏。《如赠王桂阳》诗: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
  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
  弱干可摧残,纤茎易陵忽,
  何当数千尺,为君复明月。
  这首诗表现了贫寒之士的雄心和骨气,在构思上与左思的“郁郁漳底松”和陶渊明的“清松在东园”相近。又如《胡无文行》写道:
  剑头利如芒,恒持照银光,
  铁骑追骁虏,金羁讨点羌。
  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
  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
  诗中表现出凌厉直前的高昂气概,具有当时诗人少有的一种风云之气。在《吴朝请集》中,这类作品还不少。
  吴均的用世之志,在其他方面也有所表露,如其撰写的《宝剑》篇,在描写了宝剑材质的精良之后说:“寄语张公子,何当来见携”。很显然,这一精良的宝剑,就是作者对于自己才能的寄托,寄寓着一个怀抱美质,因出身寒微而难于显达的深沉之感。这种矢志不遇之概,也常随处触发。如说:“明哲遂无赏,文华空见沉古来非一日,无事更劳心”《发湘州赠亲故别三首》,在这种不平情绪的抒发中,也反映了当时现实的黑暗。
  吴均长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如《与施从事书》和《与顾章书》,分别把安吉青山和石门山(皆属昆铜乡)景物描绘得如诗似画,惟妙惟肖,艺术成就很高,为六朝骈文的著名篇章。
  吴均诗文在当时颇有影响,《梁书》本传载:“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效之,谓为‘吴均体’”。
  吴均著作颇多,除上述外,还有注《后汉书》90卷、《庙记》10卷、《十二州记》16卷、《钱塘先贤传》5卷、《续文释》5卷、《文集》20卷。这些文集,可惜未流传下来。明人辑有《吴朝请集》。另有志怪小说《续齐谐记》1卷传世,所写故事曲折生动,人物性格鲜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称:“其为小说,变卓然可观,唐宋文人都引为典据,阳羡鹅笼之记,尤其奇诡者也。”
  吴均体
  《梁书·吴均传》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其诗今存 140余首,多为友人赠答、赠别之作。音韵和谐,风格清丽,属于典型的齐梁风格;但语言明畅,用典贴切,无堆砌之弊 。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西北)人。南朝梁文学家。出身寒微,学以致才,其文颇得世人称诵。仕途不畅,曾撰《齐春秋》,忠于史实,被梁武帝焚书罢官。不久,奉诏修《通史》,起三皇讫齐代,未成而卒。今存诗一百三十余首,其中多借自然之物以抒其愤闷抑郁之情。《赠王桂阳》、《咏慈姥矶石上松》、《行路难》、《宝剑》等为其代表作品。他的写景散文《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等艺术成就较高,为历代传诵的写景名篇,“文体清拔有古气”,对当时文坛有很大的冲击。时人仿效,号称“吴均体”。另著有志怪小说集《续齐谐记》一卷。《隋书·经籍志》载有集二十卷,皆佚。明人辑有《吴朝清集》。《梁书·文学传》、《南史·文学传》有传.
  《梁书·吴均传》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其诗今存 140余首,多为友人赠答、赠别之作。音韵和谐,风格清丽,属于典型的齐梁风格;但语言明畅,用典贴切,无堆砌之弊。吴均善于刻画周围景物来渲染离愁别绪。如《送柳吴兴竹亭集》"夕鱼汀下戏,幕雨□中息。白云时去来,青峰复负侧。踯躅牛羊下,晦昧崦嵫色",朦胧暮色中的山野景象,更衬出离别时分的凄婉气氛。又如"轻云纫远岫,细雨沐山衣","白日辽川暗,黄尘陇坻惊",写景都很细致。吴均很注意向乐府民歌学习,拟作了不少乐府古诗,如《行路难》 5首、《胡无人行》、《从军行》等,虽辞藻华美,但不失刚健清新的气息,有鲍照余绪。他的一些五言诗句,如"君随绿波远,我逐清风归","折荷缝作盖,落羽纺成丝"等,民歌风味也比较浓。吴均家世贫贱,终生不得意,他的一些作品中也往往表现出寒士的雄心和骨气,如《赠王桂阳》"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借松树来吐露怀才不遇的牢骚,其构思立意很象左思的"郁郁涧底松"和陶渊明的"青松在东园"。再如《梅花落》、《行路难》、《赠别新林》等诗中,也含蓄地抒写了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此外,如《边城将四首》,歌颂将士们"高旗入汉飞,长鞭历地写"的英雄气概;《闺怨》写征人家属相思之苦,都比较有现实内容,在当时诗歌中不多见。
  吴均是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塘先贤传》五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他是著名的文学家。《梁书》本传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其“文集二十卷”。《隋书·经籍志》四著录:“梁奉朝请《吴均集》二十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皆为二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吴均诗集》三卷。”可见其文集宋时已大部分散失。明代的辑本有:
  《吴朝请集》三卷附录一卷明张燮辑《七十二家集》本。
  《吴朝请集》一卷明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另有《吴朝请集选》一卷,清代吴汝纶评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选》本。严可均《全梁文》卷六十辑录其文有《与施从事》、《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等十三篇,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十辑录其诗有《赠王桂阳》、《山中杂诗》、《答柳恽诗》等一百四十七首,较为齐备。
  梁武帝曾有“吴均不均,何逊不逊”的批评(见《南史》卷三十三《何逊传》)
  吴均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3篇,俱以写景见长。如"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青川万转","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皆文笔清丽,韵味隽永。
  《隋书·经籍志》录有《吴均集》20卷,已佚。明人张溥辑有《吴朝请集》,收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卷七,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的书信,述说的是行旅的见闻感受。本文仅是其中的部分节录,原文已散佚不可见。这是一篇用骈体信札形式写成的写景小品文,描绘了浙江境内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一段沿途百里秀丽雄奇的水色山光。吴均生活在政治黑暗的南北朝时期。他一生仕途很不得志,梁武帝时,私撰《齐春秋》,书称梁武帝为齐明帝佐命,武帝恶其实录,焚其稿,免其职。这使他心灰意冷,加之受佛教、道教思想的影响,他萌生了隐居的志趣。因此,本文并不是纯粹的写景。文章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闻、实感出发,着重从“异水”和“奇山”两个方面进行描绘,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厌弃尘俗的清高思想,表达了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第一段总写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一带的迷人秋景。作者自叙泛舟悠闲出游,并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引领全篇,集中表达赞美之情。下文便分别作具体的描绘。
  第二段分写水之“异”。用“缥碧”表现富春江的水色,用“千丈见底”、“直视”鱼石夸张地说明水的澄澈、透明。前四句描写的是流势缓慢处。后两句充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贴切地表现了流势湍急处急流奔泻快如飞箭,波浪迅猛势如奔马,使人惊心动魄,如同亲见。
  第三段分写山之“奇”。这部分属详写,由景生情,因情明志。“夹岸高山”六句,从视觉角度来观察、描写富春江两岸险峻的高山。尤其是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文句显得生动活泼,使高山得以化静为动,使奇山形象具体、饶有情趣。“泉水激石”六句,则从听觉的角度来摹拟、传达山上泉响、鸟鸣、蝉叫、猿啸等各种美妙动听的声音,简直就汇成了一支优美和谐的大自然交响曲!远离了尘嚣,淡泊了名利,又置身于如此生机勃发的胜境,于是,在“鸢飞戾天者”四句,作者情不自禁发出这样的感慨:那些一心为名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雄奇的山峰,也就会平息他们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整天为世俗事务忙碌的人,看到这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作者借景巧妙生发感慨,既渲染了奇峰幽谷的巨大魅力,又抒发了对黑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极大蔑视,也流露了对美好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与向往。作者不愿再多想官场的丑恶,于是在“横柯上蔽”四句,以描写所见“横柯”、“疏条”之景结束全文。这四句通过描绘明暗交替的近景,给作品增添了清幽淡雅的色彩,作者安乐山林、消极遁世之心可见一斑。
  这篇著名的南朝山水小品,语言清新优美,文字简练利落;文章条理分明,表现角度多样;写景状物生动逼真,抓住特征寓情于景。文中所绘景致优美,意境幽远,尤其是多种感官的调动,读来使人如临其境,令人悠然神往。文中句式齐整,以四言为主,多用工整的对偶,又间以六言,使文句整饬匀称,节奏疏宕谐婉,语意转折灵活。细细品读,韵味十足。
  文史学家吴均
  吴均(469_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故鄣(安吉)县人。他出生在贫寒家庭,性格耿直,仕途上很不得意。他勤奋好学,很有才艺。梁武帝天监初,柳恽任吴兴郡太守时,召他为郡方簿,主管文书簿籍,常一起赋诗、酬唱。萧伟为建安郡王驻扬州(今南京)时,任命吴均为王府记室,负责文翰书札。萧伟迁督江州后,吴均被任命为国侍郎、兼府城局。不久,升任朝奉请。
  吴均想撰写齐史,向梁武帝求借齐帝的<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说:“齐民故事,布在流俗,闻见既多,可自搜访。”吴均就开始撰写<齐春秋>,他不顾忌讳,记载齐、梁间历史,成稿30卷。武帝以“其书不实”为由,派人责问,下令焚毁,并免去吴均的官职。不久,武帝又召见吴均,命他撰写上起三皇,下迄南朝齐代这一段《通史》。吴均撰成其中“本纪”、“世家”,还剩“列传”未写,因病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逝世。
  吴均善吟,有诗名,诗文有清拔之气。当时著名文史学家沈约,读了他的作品,十分赞赏。《如赠王桂阳》诗: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
  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
  弱干可摧残,纤茎易陵忽,
  何当数千尺,为君复明月。
  这首诗表现了贫寒之士的雄心和骨气,在构思上与左思的“郁郁漳底松”和陶渊明的“清松在东园”相近。又如《胡无文行》写道:
  剑头利如芒,恒持照银光,
  铁骑追骁虏,金羁讨点羌。
  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
  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
  诗中表现出凌厉直前的高昂气概,具有当时诗人少有的一种风云之气。在《吴朝请集》中,这类作品还不少。
  吴均的用世之志,在其他方面也有所表露,如其撰写的《宝剑》篇,在描写了宝剑材质的精良之后说:“寄语张公子,何当来见携”。很显然,这一精良的宝剑,就是作者对于自己才能的寄托,寄寓着一个怀抱美质,因出身寒微而难于显达的深沉之感。这种矢志不遇之概,也常随处触发。如说:“明哲遂无赏,文华空见沉古来非一日,无事更劳心”《发湘州赠亲故别三首》,在这种不平情绪的抒发中,也反映了当时现实的黑暗。
  吴均还工于写景,如一首常为人们传诵的写景小诗: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_____《山中杂诗三首》
  这首小诗经单纯白描的手法,展出了一片山居的晚暮景象,俨然是一幅绝妙的写生画。
  吴均长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如《与施从事书》和《与顾章书》,分别把安吉青山和石门山(皆属昆铜乡)景物描绘得如诗似画,惟妙惟肖,艺术成就很高,为六朝骈文的著名篇章。
  吴均诗文在当时颇有影响,《梁书》本传载:“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效之,谓为‘吴均体’”。
  吴均著作颇多,除上述外,还有注《后汉书》90卷、《庙记》10卷、《十二州记》16卷、《钱塘先贤传》5卷、《续文释》5卷、《文集》20卷。这些文集,可惜未流传下来。明人辑有《吴朝请集》。另有志怪小说《续齐谐记》1卷传世,所写故事曲折生动,人物性格鲜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称:“其为小说,变卓然可观,唐宋文人都引为典据,阳羡鹅笼之记,尤其奇诡者也。”

山中杂诗

  吴均(南朝)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编辑本段]注释
  山中杂诗
  (南朝) 吴均
  山际①见来烟,
  竹中窥②落日。
  鸟向檐③上飞,
  云从窗里出。
  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②窥(kuī):从缝隙中看。
  ③檐(yán):屋檐,房檐。
  [编辑本段]译文
  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
  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
  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编辑本段]赏析
  这首小诗经单纯白描的手法,展出了一片山居的晚暮景象,俨然是一幅绝妙的写生画。
  它是《山中杂诗》的三首之一。描写诗人住在山中有趣的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密,鸟在人家屋顶上飞,最有趣的是云彩竟从窗里飘了出来。全诗体现了诗人闲适宁静的心情。沈德潜说它“四句写景,自成一格”。
  赏析一:
  这四句写景的小诗,自成一种格调。每句之前,如果用“你看那”三字一气连读,在我们眼前,就会展现出一幅绝妙的图画,就会响起一曲优美的乐章。杜甫《绝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放眼四望,触处生情,将不同的景物组合起来,用以形成一种特殊的环境,给人以新鲜的感觉。用的就是这种格调。
  赏析二: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群鸟时时栖息于其檐前屋后,体现了山居的清静超脱,远离尘嚣。
  沈德潜说此诗:“四句写景,自成一格。”意谓这首小诗将所有的笔墨都集中在写景上,与一般由景到人或由景而抒情的结构不同,开了一种新的格式。其实,这四句中虽句句是景,却时时有人在其中,如前两句中的“见”和“窥”,都说明在景的背后分明有人,所写之景只是人所见之景,并不是纯客观的描绘。至于三四句中的“檐上”和“窗里”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而且在写景中已暗示了诗人的山居之乐,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见。
  吴均是写山水的高手,这四句小诗之所以能勾勒出山居的特征就在于作者观察角度的选择得当。“烟”是由“山际”所见,“落日”是由竹中所见,“鸟”在檐上,“云”从窗出,这样,就不同与寻常的写山岚、落日、鸟和云,而带上了诗人山居所见的主观色彩,并有了典型的意义。就象是摄影,摄取同一物象,却各人有各人的角度。而一帧成功的作品,总是能取新颖巧妙的角度,摄出景物的特征与情趣,吴均的摹山范水也正是如此
  [编辑本段]诗人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山中杂诗》选自欧阳询的《艺文类聚》。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家事寒微,好学有才,工诗文,颇受沈约赏识。官奉朝请。其文善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文词清拔古朴,时人或仿效其体,称之为“吴均”体。明人辑有《无朝请集》。书法自成一体,称谓“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在文学方面,他提倡"骈体文"。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梁武帝天监初,为郡主簿。天监六年 (507)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后又被任为奉朝请。因私撰《齐春秋》,触犯梁武帝,被免职。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吴均出生在贫寒家庭,性格耿直,仕途上很不得意。他勤奋好学,很有才艺。梁武帝天监初,柳恽任吴兴郡太守时,召他为郡方簿,主管文书簿籍,常一起赋诗、酬唱。萧伟为建安郡王驻扬州(今南京)时,任命吴均为王府记室,负责文翰书札。萧伟迁督江州后,吴均被任命为国侍郎、兼府城局。不久,升任朝奉请。
  吴均想撰写齐史,向梁武帝求借齐帝的<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说:“齐民故事,布在流俗,闻见既多,可自搜访。”吴均就开始撰写<齐春秋>,他不顾忌讳,记载齐、梁间历史,成稿30卷。武帝以“其书不实”为由,派人责问,下令焚毁,并免去吴均的官职。不久,武帝又召见吴均,命他撰写上起三皇,下迄南朝齐代这一段《通史》。吴均撰成其中“本纪”、“世家”,还剩“列传”未写,因病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逝世。
  吴均善吟,有诗名,诗文有清拔之气。当时著名文史学家沈约,读了他的作品,十分赞赏。《如赠王桂阳》诗: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
  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
  弱干可摧残,纤茎易陵忽,
  何当数千尺,为君复明月。
  这首诗表现了贫寒之士的雄心和骨气,在构思上与左思的“郁郁漳底松”和陶渊明的“清松在东园”相近。又如《胡无文行》写道:
  剑头利如芒,恒持照银光,
  铁骑追骁虏,金羁讨点羌。
  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
  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
  诗中表现出凌厉直前的高昂气概,具有当时诗人少有的一种风云之气。在《吴朝请集》中,这类作品还不少。
  吴均的用世之志,在其他方面也有所表露,如其撰写的《宝剑》篇,在描写了宝剑材质的精良之后说:“寄语张公子,何当来见携”。很显然,这一精良的宝剑,就是作者对于自己才能的寄托,寄寓着一个怀抱美质,因出身寒微而难于显达的深沉之感。这种矢志不遇之概,也常随处触发。如说:“明哲遂无赏,文华空见沉古来非一日,无事更劳心”《发湘州赠亲故别三首》,在这种不平情绪的抒发中,也反映了当时现实的黑暗。
  吴均长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如《与施从事书》和《与顾章书》,分别把安吉青山和石门山(皆属昆铜乡)景物描绘得如诗似画,惟妙惟肖,艺术成就很高,为六朝骈文的著名篇章。
  吴均诗文在当时颇有影响,《梁书》本传载:“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效之,谓为‘吴均体’”。
  吴均著作颇多,除上述外,还有注《后汉书》90卷、《庙记》10卷、《十二州记》16卷、《钱塘先贤传》5卷、《续文释》5卷、《文集》20卷。这些文集,可惜未流传下来。明人辑有《吴朝请集》。另有志怪小说《续齐谐记》1卷传世,所写故事曲折生动,人物性格鲜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称:“其为小说,变卓然可观,唐宋文人都引为典据,阳羡鹅笼之记,尤其奇诡者也。”
  吴均体
  《梁书·吴均传》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其诗今存 140余首,多为友人赠答、赠别之作。音韵和谐,风格清丽,属于典型的齐梁风格;但语言明畅,用典贴切,无堆砌之弊 。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西北)人。南朝梁文学家。出身寒微,学以致才,其文颇得世人称诵。仕途不畅,曾撰《齐春秋》,忠于史实,被梁武帝焚书罢官。不久,奉诏修《通史》,起三皇讫齐代,未成而卒。今存诗一百三十余首,其中多借自然之物以抒其愤闷抑郁之情。《赠王桂阳》、《咏慈姥矶石上松》、《行路难》、《宝剑》等为其代表作品。他的写景散文《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等艺术成就较高,为历代传诵的写景名篇,“文体清拔有古气”,对当时文坛有很大的冲击。时人仿效,号称“吴均体”。另著有志怪小说集《续齐谐记》一卷。《隋书·经籍志》载有集二十卷,皆佚。明人辑有《吴朝清集》。《梁书·文学传》、《南史·文学传》有传.
  《梁书·吴均传》说他"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其诗今存 140余首,多为友人赠答、赠别之作。音韵和谐,风格清丽,属于典型的齐梁风格;但语言明畅,用典贴切,无堆砌之弊。吴均善于刻画周围景物来渲染离愁别绪。如《送柳吴兴竹亭集》"夕鱼汀下戏,幕雨□中息。白云时去来,青峰复负侧。踯躅牛羊下,晦昧崦嵫色",朦胧暮色中的山野景象,更衬出离别时分的凄婉气氛。又如"轻云纫远岫,细雨沐山衣","白日辽川暗,黄尘陇坻惊",写景都很细致。吴均很注意向乐府民歌学习,拟作了不少乐府古诗,如《行路难》 5首、《胡无人行》、《从军行》等,虽辞藻华美,但不失刚健清新的气息,有鲍照余绪。他的一些五言诗句,如"君随绿波远,我逐清风归","折荷缝作盖,落羽纺成丝"等,民歌风味也比较浓。吴均家世贫贱,终生不得意,他的一些作品中也往往表现出寒士的雄心和骨气,如《赠王桂阳》"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借松树来吐露怀才不遇的牢骚,其构思立意很象左思的"郁郁涧底松"和陶渊明的"青松在东园"。再如《梅花落》、《行路难》、《赠别新林》等诗中,也含蓄地抒写了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此外,如《边城将四首》,歌颂将士们"高旗入汉飞,长鞭历地写"的英雄气概;《闺怨》写征人家属相思之苦,都比较有现实内容,在当时诗歌中不多见。
  吴均是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塘先贤传》五卷,注释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他是著名的文学家。《梁书》本传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学之,谓为‘吴均体’。”其“文集二十卷”。《隋书·经籍志》四著录:“梁奉朝请《吴均集》二十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皆为二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吴均诗集》三卷。”可见其文集宋时已大部分散失。明代的辑本有:
  《吴朝请集》三卷附录一卷明张燮辑《七十二家集》本。
  《吴朝请集》一卷明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另有《吴朝请集选》一卷,清代吴汝纶评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选》本。严可均《全梁文》卷六十辑录其文有《与施从事》、《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等十三篇,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十辑录其诗有《赠王桂阳》、《山中杂诗》、《答柳恽诗》等一百四十七首,较为齐备。
  梁武帝曾有“吴均不均,何逊不逊”的批评(见《南史》卷三十三《何逊传》)
  吴均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3篇,俱以写景见长。如"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青川万转","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皆文笔清丽,韵味隽永。
  《隋书·经籍志》录有《吴均集》20卷,已佚。明人张溥辑有《吴朝请集》,收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卷七,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的书信,述说的是行旅的见闻感受。本文仅是其中的部分节录,原文已散佚不可见。这是一篇用骈体信札形式写成的写景小品文,描绘了浙江境内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一段沿途百里秀丽雄奇的水色山光。吴均生活在政治黑暗的南北朝时期。他一生仕途很不得志,梁武帝时,私撰《齐春秋》,书称梁武帝为齐明帝佐命,武帝恶其实录,焚其稿,免其职。这使他心灰意冷,加之受佛教、道教思想的影响,他萌生了隐居的志趣。因此,本文并不是纯粹的写景。文章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闻、实感出发,着重从“异水”和“奇山”两个方面进行描绘,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厌弃尘俗的清高思想,表达了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第一段总写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一带的迷人秋景。作者自叙泛舟悠闲出游,并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引领全篇,集中表达赞美之情。下文便分别作具体的描绘。
  第二段分写水之“异”。用“缥碧”表现富春江的水色,用“千丈见底”、“直视”鱼石夸张地说明水的澄澈、透明。前四句描写的是流势缓慢处。后两句充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贴切地表现了流势湍急处急流奔泻快如飞箭,波浪迅猛势如奔马,使人惊心动魄,如同亲见。
  第三段分写山之“奇”。这部分属详写,由景生情,因情明志。“夹岸高山”六句,从视觉角度来观察、描写富春江两岸险峻的高山。尤其是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文句显得生动活泼,使高山得以化静为动,使奇山形象具体、饶有情趣。“泉水激石”六句,则从听觉的角度来摹拟、传达山上泉响、鸟鸣、蝉叫、猿啸等各种美妙动听的声音,简直就汇成了一支优美和谐的大自然交响曲!远离了尘嚣,淡泊了名利,又置身于如此生机勃发的胜境,于是,在“鸢飞戾天者”四句,作者情不自禁发出这样的感慨:那些一心为名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雄奇的山峰,也就会平息他们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整天为世俗事务忙碌的人,看到这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作者借景巧妙生发感慨,既渲染了奇峰幽谷的巨大魅力,又抒发了对黑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极大蔑视,也流露了对美好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与向往。作者不愿再多想官场的丑恶,于是在“横柯上蔽”四句,以描写所见“横柯”、“疏条”之景结束全文。这四句通过描绘明暗交替的近景,给作品增添了清幽淡雅的色彩,作者安乐山林、消极遁世之心可见一斑。
  这篇著名的南朝山水小品,语言清新优美,文字简练利落;文章条理分明,表现角度多样;写景状物生动逼真,抓住特征寓情于景。文中所绘景致优美,意境幽远,尤其是多种感官的调动,读来使人如临其境,令人悠然神往。文中句式齐整,以四言为主,多用工整的对偶,又间以六言,使文句整饬匀称,节奏疏宕谐婉,语意转折灵活。细细品读,韵味十足。
  文史学家吴均
  吴均(469_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故鄣(安吉)县人。他出生在贫寒家庭,性格耿直,仕途上很不得意。他勤奋好学,很有才艺。梁武帝天监初,柳恽任吴兴郡太守时,召他为郡方簿,主管文书簿籍,常一起赋诗、酬唱。萧伟为建安郡王驻扬州(今南京)时,任命吴均为王府记室,负责文翰书札。萧伟迁督江州后,吴均被任命为国侍郎、兼府城局。不久,升任朝奉请。
  吴均想撰写齐史,向梁武帝求借齐帝的<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说:“齐民故事,布在流俗,闻见既多,可自搜访。”吴均就开始撰写<齐春秋>,他不顾忌讳,记载齐、梁间历史,成稿30卷。武帝以“其书不实”为由,派人责问,下令焚毁,并免去吴均的官职。不久,武帝又召见吴均,命他撰写上起三皇,下迄南朝齐代这一段《通史》。吴均撰成其中“本纪”、“世家”,还剩“列传”未写,因病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逝世。
  吴均善吟,有诗名,诗文有清拔之气。当时著名文史学家沈约,读了他的作品,十分赞赏。《如赠王桂阳》诗: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
  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
  弱干可摧残,纤茎易陵忽,
  何当数千尺,为君复明月。
  这首诗表现了贫寒之士的雄心和骨气,在构思上与左思的“郁郁漳底松”和陶渊明的“清松在东园”相近。又如《胡无文行》写道:
  剑头利如芒,恒持照银光,
  铁骑追骁虏,金羁讨点羌。
  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
  男儿不惜死,破胆与君尝。
  诗中表现出凌厉直前的高昂气概,具有当时诗人少有的一种风云之气。在《吴朝请集》中,这类作品还不少。
  吴均的用世之志,在其他方面也有所表露,如其撰写的《宝剑》篇,在描写了宝剑材质的精良之后说:“寄语张公子,何当来见携”。很显然,这一精良的宝剑,就是作者对于自己才能的寄托,寄寓着一个怀抱美质,因出身寒微而难于显达的深沉之感。这种矢志不遇之概,也常随处触发。如说:“明哲遂无赏,文华空见沉古来非一日,无事更劳心”《发湘州赠亲故别三首》,在这种不平情绪的抒发中,也反映了当时现实的黑暗。
  吴均还工于写景,如一首常为人们传诵的写景小诗: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_____《山中杂诗三首》
  这首小诗经单纯白描的手法,展出了一片山居的晚暮景象,俨然是一幅绝妙的写生画。
  吴均长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如《与施从事书》和《与顾章书》,分别把安吉青山和石门山(皆属昆铜乡)景物描绘得如诗似画,惟妙惟肖,艺术成就很高,为六朝骈文的著名篇章。
  吴均诗文在当时颇有影响,《梁书》本传载:“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效之,谓为‘吴均体’”。
  吴均著作颇多,除上述外,还有注《后汉书》90卷、《庙记》10卷、《十二州记》16卷、《钱塘先贤传》5卷、《续文释》5卷、《文集》20卷。这些文集,可惜未流传下来。明人辑有《吴朝请集》。另有志怪小说《续齐谐记》1卷传世,所写故事曲折生动,人物性格鲜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称:“其为小说,变卓然可观,唐宋文人都引为典据,阳羡鹅笼之记,尤其奇诡者也。”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①,
竹中窥落日②。
鸟向檐③上飞,
云从窗里出。
[注释]
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②窥(kuì):从缝隙中看。
③檐(yán):房檐。

【意译】
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
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
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本篇是《山中杂诗》的三首之一。是写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闲适的心情。沈德潜说它“四句写景,自成一格”。
山中杂诗
映入眼帘的——是暮色里蔼蔼的山岚,陷入竹隙的——是落日缓缓的画卷。
鸟儿悠闲地飞向人家的房檐,从窗口缓缓飘出的是一丝淡淡的云岚。

【赏析一】:
这四句写景的小诗,自成一种格调。每句之前,如果用“你看那”三字一气连读,在我们眼前,就会展现出一幅绝妙的图画,就会响起一曲优美的乐章。杜甫《绝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放眼四望,触处生情,将不同的景物组合起来,用以形成一种特殊的环境,给人以新鲜的感觉。用的就是这种格调。
【赏析二】: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群鸟时时栖息于其檐前屋后,体现了山居的清静超脱,远离尘嚣。
沈德潜说此诗:“四句写景,自成一格。”意谓这首小诗将所有的笔墨都集中在写景上,与一般由景到人或由景而抒情的结构不同,开了一种新的格式。其实,这四句中虽句句是景,却时时有人在其中,如前两句中的“见”和“窥”,都说明在景的背后分明有人,所写之景只是人所见之景,并不是纯客观的描绘。至于三四句中的“檐上”和“窗里”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而且在写景中已暗示了诗人的山居之乐,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见。
吴均是写山水的高手,这四句小诗之所以能勾勒出山居的特征就在于作者观察角度的选择得当。“烟”是由“山际”所见,“落日”是由竹中所见,“鸟”在檐上,“云”从窗出,这样,就不同与寻常的写山岚、落日、鸟和云,而带上了诗人山居所见的主观色彩,并有了典型的意义。就象是摄影,摄取同一物象,却各人有各人的角度。而一帧成功的作品,总是能取新颖巧妙的角度,摄出景物的特征与情趣,吴均的摹山范水也正是如此。

  • 灞变腑鏉傝瘲涓殑灞便佺儫銆佺銆佽惤鏃ャ侀笩銆佷簯琛ㄧ幇浜嗕綔鑰呮庢牱鐨勫績鎯卂鐧惧害鐭 ...
    绛旓細鏈瘒鏄灞变腑鏉傝瘲銆嬬殑涓夐涔嬩竴銆傛槸鍐欏北灞呯幆澧冪殑骞介潤锛岃〃鐜颁簡闂查傜殑蹇冩儏銆傛矆寰锋綔璇村畠鈥滃洓鍙ュ啓鏅紝鑷垚涓鏍尖濄傚北涓潅璇 鏄犲叆鐪煎笜鐨勨斺旀槸鏆壊閲岃敿钄肩殑灞卞矚锛岄櫡鍏ョ闅欑殑鈥斺旀槸钀芥棩缂撶紦鐨勭敾鍗枫傞笩鍎挎偁闂插湴椋炲悜浜哄鐨勬埧妾愶紝浠庣獥鍙g紦缂撻鍑虹殑鏄竴涓濇贰娣$殑浜戝矚銆傘璧忔瀽涓銆戯細杩欏洓鍙ュ啓鏅殑灏忚瘲锛岃嚜鎴愪竴绉嶆牸璋...
  • 銆灞变腑鏉傝瘲銆嬫弿缁樹簡鎬庢牱涓骞呯敾闈
    绛旓細2銆佸叏璇 灞遍檯瑙佹潵鐑燂紝绔逛腑绐ヨ惤鏃ャ傞笩鍚戞獝涓婇锛屼簯浠庣獥閲屽嚭銆3銆佹敞閲 灞变笌澶╃浉鎺ョ殑鍦版柟缂粫鐫闃甸樀浜戠儫锛屼粠绔规灄鐨勭紳闅欓噷鐪嬫磼钀戒笅浣欐櫀鐨勫闃炽傞笩鍎挎蹇湴鍚戞埧妾愪笂椋炲幓锛屾磥鐧界殑浜戝効绔熺劧浠庣獥鎴烽噷杞昏交鍦伴浜嗗嚭鏉ャ4銆璧忔瀽 銆灞变腑鏉傝瘲銆嬫槸鍗楁湞鏂囧瀹跺惔鍧囨墍浣溿傝繖绡囪憲鍚嶇殑鍗楁湞灞辨按灏忓搧锛岃瑷娓呮柊浼樼編锛...
  • 銆灞变腑鏉傝瘲銆嬪叏璇璧忔瀽鏄粈涔?
    绛旓細澹伴煶濡傚悓寰堝椹媯濂旓紝姘斿娍濡傚悓涓囧北涓鏍风绀淬傛柦闂扮珷锛1619鈥1683锛夛紝娓呭垵钁楀悕璇椾汉銆傚瓧灏氱櫧锛屼竴瀛楀焙浜戯紝鍙锋剼灞憋紝濯茶悵灞呭+銆佽爾鏂嬶紝鏅氬彿鐭╂枊锛屽悗浜轰篃绉版柦渚嶈锛屽彟鏈夌О鏂戒經瀛愩傛睙鍗楀鍩庯紙浠婂畨寰界渷瀹e煄甯傚宸炲尯锛変汉锛岄『娌诲叚骞磋繘澹紝鎺堝垜閮ㄤ富浜嬨傚崄鍏勾涓惧崥瀛﹂缚鍎掞紝鎺堜緧璁诧紝棰勪慨銆婃槑鍙层嬶紝杩涗緧璇汇傛枃绔犻唶闆...
  • 灞变腑鏉傝瘲路灞遍檯瑙佹潵鐑熺殑浣滃搧璧忔瀽
    绛旓細寮澶翠竴鍙ュ钩璧凤細鈥滃北闄呰鏉ョ儫锛屸濅竴涓滄潵鈥濆瓧杞昏交鍐欏嚭锛屽彲浠ユ兂璞★紝鍦ㄨ杽鏆湨鑳х殑鑳屾櫙涓婏紝鍑犵偣鐐婄儫寰愬緪椋樻潵锛岃琚呭┓濠凤紝娓愭笎鍖栧叆娣¤摑鐨勫ぉ绌恒傚湪閭g墖鎭潤鐨勫北閲庝箣涓紝涓嶉毦浣撲細鍒拌瘲浜洪偅绉嶉棽閫傜殑蹇冨銆傛帴涓嬩竴鍙ワ細鈥滅涓钀芥棩鈥濓紝璇椾汉闅愬眳鍦灞变腑锛屾璧忓北鏅紝瑙嗙偣鏄笉鏂Щ鍔ㄥ彉鍖栫潃鐨勩傜涓鍙ョ殑瑙嗙偣鏄湪涓...
  • 灞变腑鏉傝瘲鍚村潎鎷奸煶鐗
    绛旓細銆灞变腑鏉傝瘲銆嬪惔鍧囨嫾闊崇増濡備笅锛歴h膩n j矛 ji脿n l谩i y膩n锛寊h煤 zh艒ng ku墨lu貌 r矛銆傚北闄呰鏉ョ儫锛岀涓钀芥棩銆俷i菐o xi脿ng y谩n sh脿ng f膿i锛寉煤n c贸ng chu膩ng l菒ch奴銆傞笩鍚戞獝涓婇锛屼簯浠庣獥閲屽嚭銆傚叏鏂囩炕璇戯細灞变笌澶╃浉鎺ョ殑鍦版柟缂粫鐫闃甸樀浜戠儫锛屼粠绔规灄鐨勭紳闅欓噷鐪嬫磼钀戒笅浣欐櫀鐨勫闃炽傞笩鍎挎蹇湴鍚...
  • 灞变腑鏉傝瘲绠鐭璧忔瀽50瀛
    绛旓細璇楁瓕鎻忓啓鐨勬槸璇椾汉浣忓湪灞变腑鐨勬湁瓒g敓娲伙細灞卞嘲鐜粫,绔规湪鑼傜洓,楦熷湪浜哄鐨勬埧妾愪笂椋,浜戝僵绔熺劧浠庣獥閲岄鍑烘潵.姝ゅ菇灞呰崱灏戒簡浜洪棿鐨勫皹婊,闅忔剰鑰屼紶绁炲湴琛ㄨ揪浜嗚瘲浜烘儸鎰忛棽閫傜殑蹇冩儏.姝よ瘲浠ョ礌绗旀贰澧紝鎻忓啓浜嗘繁灞卞菇涓界殑鑷劧鏅壊锛屾祦闇插嚭璇椾汉鍠滅埍灞辨按鐨勭敓娲绘儏瓒c
  • 璧忔瀽銆灞变腑鏉傝瘲銆嬪拰銆婄閲岄銆
    绛旓細鎴戜滑璇荤潃杩欓璇楋紝灏变豢浣涙槸娆h祻涓骞呯珛浣撹屽瘜浜庡彉鍖栫殑浜虹墿椋庢櫙鐢伙紝杩欒瘲鎯呯敾鎰忥紝瀹炰负浣滆呬箣楂樻墜濡欎綔銆灞变腑鏉傝瘲璧忔瀽姝よ瘲:鈥滃洓鍙ュ啓鏅紝鑷垚涓鏍笺傗濇剰璋撹繖棣栧皬璇楀皢鎵鏈夌殑绗斿ⅷ閮介泦涓湪鍐欐櫙涓婏紝涓庝竴鑸敱鏅埌浜烘垨鐢辨櫙鑰屾姃鎯呯殑缁撴瀯涓嶅悓锛屽紑浜嗕竴绉嶆柊鐨勬牸寮忋傚叾瀹烇紝杩欏洓鍙ヤ腑铏藉彞鍙ユ槸鏅紝鍗存椂鏃舵湁浜哄湪鍏朵腑锛...
  • 灞变腑鏉傝瘲鐨勬濇兂鎰熸儏
    绛旓細灞变腑鏉傝瘲鐨勬濇兂鎰熸儏銆婂北涓潅璇椼嬫墍琛ㄨ揪鐨勬濇兂鎰熸儏鏄綔鑰呯儹鐖辫嚜鐢遍棽閫傜殑涔℃潙鐢熸椿鐨勬濇兂鎰熸儏,杩欓璇楁弿鍐欎簡璇椾汉浣忓湪灞变腑鐨勬湁瓒g敓娲汇傚北宄扮幆缁,绔规湪鑼傜洓,楦熷湪浜哄鐨勫眿妾愪笂椋,鏈鏈夎叮鐨勬槸浜戝僵绔熺劧浠庣獥閲岄鍑烘潵銆傘婂北涓潅璇椼嬫槸鍗楁湞鏂囧瀹跺惔鍧囨墍浣溿傝繖绡囪憲鍚嶇殑鍗楁湞灞辨按灏忓搧,璇█娓呮柊浼樼編,鏂囧瓧绠缁冨埄钀;鏂囩珷鏉$悊鍒嗘槑,琛ㄧ幇瑙掑害...
  • 涓冨勾绾т笅鍐岃鏂囩殑鎵鏈夊彜璇
    绛旓細涓銆併灞变腑鏉傝瘲銆嬪惔鍧 灞遍檯瑙佹潵鐑熲憼锛岀涓钀芥棩鈶°傞笩鍚戞獝鈶笂椋烇紝浜戜粠绐楅噷鍑恒傛敞閲 鈶犲北闄咃細灞变笌澶╃浉鎺ョ殑鍦版柟銆傗憽绐(ku矛)锛氫粠缂濋殭涓湅銆傗憿妾(y谩n)锛氭埧妾愩傝瘧鏂:灞辫竟椋樻潵鐨勭儫闇紝浠庣鏋楃殑缂濋殭閲岀湅鍒拌惤鏃ャ傞笩鍎垮悜灞嬫獝涓婇鐫锛岃繙杩滅湅鍘诲ぉ杈圭殑浜戞皵濂借薄鏄粠绐楅噷娴佸嚭鏉ョ殑涓鏍 棰樿В锛氭湰绡囨槸...
  • 扩展阅读:山中杂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山中杂诗南北朝吴均 ... 古诗《山中杂诗》吴均 ... 己亥杂诗全5首 ... 山中杂诗所表达的道理 ... 山居杂诗俞平伯蕴含的情感 ... 山中杂诗杜甫我于窗中 ... 山中杂诗窥妙用 ... 山中杂诗我于窗中窥伤鹤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