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的个人资料 杨绛的个人简介

\u6768\u7edb\u7684\u7b80\u4ecb

\u6768\u7edb\uff081911\u5e747\u670817\u65e5\u20142016\u5e745\u670825\u65e5\uff09\uff0c\u672c\u540d\u6768\u5b63\u5eb7\uff0c\u6c5f\u82cf\u65e0\u9521\u4eba\uff0c\u4e2d\u56fd\u5973\u4f5c\u5bb6\u3001\u6587\u5b66\u7ffb\u8bd1\u5bb6\u548c\u5916\u56fd\u6587\u5b66\u7814\u7a76\u5bb6\uff0c\u94b1\u953a\u4e66\u592b\u4eba\u3002
1911\u5e747\u670817\u65e5\uff0c\u6768\u7edb\u751f\u4e8e\u5317\u4eac\u30021923\u5e74\uff0c\u6768\u7edb\u5728\u542f\u660e\u4e0a\u5b66\uff0c\u4e3e\u5bb6\u8fc1\u82cf\u5dde\u30021928\u5e74\uff0c\u6768\u7edb\u4e00\u5fc3\u4e00\u610f\u8981\u62a5\u8003\u6e05\u534e\u5927\u5b66\u5916\u6587\u7cfb\uff0c\u4f46\u5357\u65b9\u6ca1\u6709\u540d\u989d\uff0c\u6768\u7edb\u53ea\u5f97\u8f6c\u6295\u82cf\u5dde\u4e1c\u5434\u5927\u5b66\u30021932\u5e74\uff0c\u4ece\u82cf\u5dde\u4e1c\u5434\u5927\u5b66\u5230\u6e05\u534e\u5927\u5b66\u501f\u8bfb\uff0c\u5e76\u8ba4\u8bc6\u94b1\u953a\u4e66\u3002
1935\u5e74\uff0c\u6768\u7edb\u4e0e\u94b1\u953a\u4e66\u7ed3\u5a5a\uff0c\u540c\u5e74\u590f\u5b63\u4e0e\u4e08\u592b\u540c\u8d74\u82f1\u56fd\u3001\u6cd5\u56fd\u7559\u5b66\u30021938\u5e74\uff0c\u6768\u7edb\u968f\u94b1\u953a\u4e66\u5e26\u7740\u4e00\u5c81\u7684\u5973\u513f\u56de\u56fd\uff0c\u56de\u56fd\u540e\u5386\u4efb\u4e0a\u6d77\u9707\u65e6\u5973\u5b50\u6587\u7406\u5b66\u9662\u5916\u8bed\u7cfb\u6559\u6388\u3001\u6e05\u534e\u5927\u5b66\u897f\u8bed\u7cfb\u6559\u6388\u3002
\u6768\u7edb\u901a\u6653\u82f1\u8bed\u3001\u6cd5\u8bed\u3001\u897f\u73ed\u7259\u8bed\uff0c\u7531\u5979\u7ffb\u8bd1\u7684\u300a\u5510\u00b7\u5409\u8bc3\u5fb7\u300b\u88ab\u516c\u8ba4\u4e3a\u6700\u4f18\u79c0\u7684\u7ffb\u8bd1\u4f73\u4f5c\uff0c\u52302014\u5e74\u5df2\u7d2f\u8ba1\u53d1\u884c70\u591a\u4e07\u518c\uff1b\u5979\u65e9\u5e74\u521b\u4f5c\u7684\u5267\u672c\u300a\u79f0\u5fc3\u5982\u610f\u300b\uff0c\u88ab\u642c\u4e0a\u821e\u53f0\u957f\u8fbe\u516d\u5341\u591a\u5e74\uff0c2014\u5e74\u8fd8\u5728\u516c\u6f14\uff1b\u6768\u7edb93\u5c81\u51fa\u7248\u6563\u6587\u968f\u7b14\u300a\u6211\u4eec\u4ee8\u300b\uff0c\u98ce\u9761\u6d77\u5185\u5916\uff0c\u518d\u7248\u8fbe\u4e00\u767e\u591a\u4e07\u518c\uff0c96\u5c81\u51fa\u7248\u54f2\u7406\u6563\u6587\u96c6\u300a\u8d70\u5230\u4eba\u751f\u8fb9\u4e0a\u300b\uff0c102\u5c81\u51fa\u7248250\u4e07\u5b57\u7684\u300a\u6768\u7edb\u6587\u96c6\u300b\u516b\u5377\u3002
2016\u5e745\u670825\u65e5\uff0c\u6768\u7edb\u901d\u4e16\uff0c\u4eab\u5e74105\u5c81\u3002

\u6269\u5c55\u8d44\u6599
\u6768\u7edb\u6587\u5b66\u4f5c\u54c1\u8bed\u8a00\u7684\u6210\u529f\u662f\u6709\u76ee\u5171\u7779\u7684\u3002\u5176\u6c89\u5b9a\u7b80\u6d01\u7684\u8bed\u8a00\uff0c\u770b\u8d77\u6765\u5e73\u5e73\u6de1\u6de1\uff0c\u65e0\u9634\u65e0\u6674\uff0c\u7136\u800c\u5e73\u6de1\u4e0d\u662f\u8d2b\u4e4f\uff0c\u9634\u6674\u9690\u4e8e\u5176\u4e2d\uff0c\u7ecf\u8fc7\u6f02\u6d17\u7684\u82e6\u5fc3\u7ecf\u8425\u7684\u6734\u7d20\u4e2d\uff0c\u6709\u7740\u672c\u8272\u7684\u7eda\u70c2\u534e\u4e3d\uff0c\u5e72\u51c0\u660e\u6670\u7684\u8bed\u8a00\u5728\u6768\u7edb\u7b14\u4e0b\u53d8\u5f97\u6709\u5de8\u5927\u7684\u8868\u73b0\u529b\u3002
\u6709\u65f6\u660e\u51c0\u5230\u6709\u4e9b\u51b7\uff0c\u4f46\u7531\u4e8e\u6e17\u5165\u8bd9\u8c10\u5e7d\u9ed8\uff0c\u4fbf\u5e73\u6dfb\u51e0\u5206\u7075\u52a8\u4e4b\u6c14\uff0c\u56e0\u800c\u4f7f\u9759\u7a46\u4e25\u8083\u7684\u8bed\u8a00\u81ea\u6709\u751f\u673a\uff0c\u5b89\u9759\u800c\u4e0d\u53e4\u677f\uff0c\u6d3b\u6cfc\u800c\u4e0d\u6d6e\u52a8\uff0c\u9759\u4e2d\u6709\u52a8\uff0c\u52a8\u8fd8\u662f\u9759\u3002\u6c89\u9759\u8bd9\u8c10\u4e2d\u6709\u6c89\u7740\u8001\u5230\u3001\u96cd\u5bb9\u4f18\u96c5\u7684\u6c14\u6d3e\uff0c\u950b\u8292\u5185\u655b\u540e\u7684\u4e0d\u52a8\u58f0\u8272\uff0c\u6709\u79cd\u9759\u7a46\u8d85\u7136\u7684\u4e2d\u548c\u4e4b\u7f8e\u3002 \uff08\u8282\u9009\u81ea\u300a\u4eba\u5728\u8fb9\u7f18\u2500\u2500\u6768\u7edb\u521b\u4f5c\u8bba\u300b\uff0c\u300a\u6587\u5b66\u8bc4\u8bba\u300b1995\u5e74\u7b2c5\u671f\uff09
\u6768\u7edb\u7684\u6587\u5b57\u97f5\u81f4\u6de1\u96c5\uff0c\u72ec\u5177\u4e00\u683c\uff0c\u66f4\u96be\u5f97\u7684\u662f\uff0c\u5f53\u5979\u7528\u8fd9\u6da6\u6cfd\u4e4b\u7b14\u63cf\u5199\u90a3\u4e9b\u4e0d\u582a\u56de\u9996\u7684\u5f80\u4e8b\u65f6\uff0c\u62e5\u6709\u4e0d\u679d\u4e0d\u8513\u7684\u51b7\u9759\uff0c\u6bd4\u90a3\u4e9b\u58f0\u6cea\u4ff1\u4e0b\u7684\u63a7\u8bc9\u66f4\u5177\u5f20\u529b\uff0c\u53d1\u4eba\u6df1\u7701\u3002
\u53c2\u8003\u8d44\u6599\u6765\u6e90\uff1a\u767e\u5ea6\u767e\u79d1-\u6768\u7edb

杨绛简介
本名杨季康(1911—),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文革”后主要的散文创作成果是《干校六记》,记述作者1969年底到1972年春在河南“五七干校”中的生活经历。另一个随笔集《将饮茶》,部分也写到了“文革”期间的遭遇,但更有价值的,是回忆亲人往事的部分。另出版有《杨绛译文集》。

一代学者钱钟书夫人,九十二岁高龄的杨绛先生近日推出新著《我们仨》,深情地记录了她和钱钟书及女儿钱瑗在一起的日子。此书保持了作者一贯的优美风格:在温婉平实的文字中,蕴涵着深邃和厚重;所写的都是日常的枝节,却处处显出浓郁的人情味,及真正的知识分子所特有的那股朗朗清气。
如今,与丈夫和女儿“失散”了的杨绛先生总是默默地“一个人,怀念我们仨”……
1997年,钱钟书和杨绛的爱女阿瑗去世。1998年岁未,钱钟书先生去世。三人就此失散了。如今,杨绛也走到了人生的第92个年头。“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杨绛这样说。当笔者的耳边每每响起这句话,心总会蓦然一悸。相信所有听到者,都会潸然泪下……
【杨绛:(当年)斯班斯大夫说,我将生一个“加冕日娃娃”。因为他预计娃娃的生日,适逢乔治六世加冕大典(五月十二日)。但我们的女儿对英王加冕毫无兴趣,也许她并不愿意到这个世界上来。我十八日进产院,十九日竭尽全力也无法叫她出世。大夫为我用了药,让我安然“死”去。
等我醒来,发现自己像新生婴儿般包在法兰绒包包里,脚后还有个热水袋。肚皮倒是空了,浑身连皮带骨都是痛,动都不能动。我问身边的护士:“怎么回事儿?”护士说:“你做了苦工,很重的苦工。”另一护士在门口探头。她很好奇地问我:“你为什么不叫不喊呀?”她眼看我痛得要死,却静静地不吭一声。我没想到还有这一招,但是我说:“叫了喊了还是痛呀。”她们越发奇怪了,“中国女人都通达哲理吗?”“中国女人不让叫喊吗?”护士抱了娃娃来给我看,说娃娃出世已浑身青紫,是她拍活的。】
这便是钱瑗的出生。
当初怀孕时,杨绛以为可不必理睬,但后来才知道得全身心投入。钟书到年终在日记上形容她:“晚,季,总计今年所读书,歉然未足……”笑我“以才媛而能为贤妻良母,又欲作女博士……”
钟书曾说不要儿子,要女儿——只要一个,像杨绛的。杨绛对于“像我”并不满意。她要一个像钟书的女儿。女儿,又像钟书,不知是何模样,很费想像。后来的女儿钱瑗真的像钟书,不过,是后话。
【杨绛:政治运动虽然层出不穷,钟书和我从未间断工作。他总能在工作之余偷空读书;我“以勤补拙”,尽量读我工作范围以内的书。我按照计划完成《吉尔·布拉斯》的翻译,就写一篇五万字的学术论文。记不起是1956年或1957年,我接受了三套丛书编委会交给我重译《堂·吉诃德》的任务。
恰在反右那年的春天,我的学术论文在刊物上发表,并未引起注意。钟书1956年底完成的《宋诗选注》,1958年出版。反右之后又来了个“双反”,随后我们所内掀起了“拔白旗”运动。钟书的《宋诗选注》和我的论文都是白旗。郑振铎先生原是大白旗,但他因公遇难,就不再“拔”了。钟书于1958年进城参加翻译毛选的定稿工作。一切“拔”他的《宋诗选注》批判,都由我代领转达。后来因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和小川环树等对这本书的推崇,也不拔了。只苦了我这面不成模样的小白旗,给拔下又撕得粉碎。我暗下决心,再也不写文章,从此遁入翻译。钟书笑我“借尸还魂”,我不过想借此“遁身”而已。】
从一个女性的角度讲,实际上,杨绛先生一家三口,每个人都是独立的。钱钟书先生自不必说;杨绛也很独立,她的戏剧、翻译、小说都是非常优秀的;女儿钱瑗是一门学科(英文文体学)的创立者;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学者,在生活中又相互支撑,相守相助。学者的身份之外,杨绛先生是妻子、是母亲,她在生活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在最困难的时期,上海沦陷,钱钟书先生去了上海,回不去联大。当时,杨绛先生写的《弄假成真》在上海非常有名,有一次他们看完杨绛的戏,在回去的路上(当时钱钟书正在写后来影响颇大的《谈艺录》),钱说:我也要写一部长篇小说!杨绛马上赞成道:好!好!你赶快写吧!当时他们的生活很拮据!如果钱少教几节课,空出时间写书,可挣一些钱贴补家用。杨绛把保姆辞退,一个人担负做饭、洗衣服等家务,只为省点钱,少一份支出,这样钱钟书便可以少教些课,写长篇,以维持家庭生活;从另一个意义上讲,这是杨绛对自己的牺牲。我们不难理解,对于一个惜时如命的学者,这意味着什么。
于是钱钟书写出一段,讲一段;钱钟书笑,杨绛也笑,整部小说的艺术品位形成,这便是钱钟书惟一一部长篇小说《围城》的诞生。《围城》后改为电视剧,妇孺皆知,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写作背景是这样一种情形,它与杨绛的理解与支持是分不开的。
一家三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问去作,但在最困难的时候,杨绛全部挑起负累,让丈夫、女儿集中精力做事情。这当中包括钱钟书病重和女儿钱瑗住院期间,她每天要去探望,当时钱钟书已经不能进食,她总要打各种各样的果泥、肉泥来为钱钟书改善营养,就连鱼肉也要用针一根根把刺剔除,而她自己倒可以“将就”!
【杨绛: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一九九七年,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未,钟书去世。 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丈夫、女儿相继去世后,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钱钟书的作品整理出来,还把他密密麻麻的读书笔记发表,之后又将他们二人全部稿费和版税捐赠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奖励好学上进、成绩优秀、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使学生能无后顾之忧地完成学业。钱、杨二位先生对受奖的学生没有别的要求,只希望他们学成以后,有朝一日能以各种形式报效祖国、回报社会。“好读书”奖学金2001年9月建立以来,由钱钟书、杨绛作品出版收入积累的资金目前已近200万元,有九名学生获得奖励。随着《钱钟书手稿集》(四十多卷)《〈宋诗纪事〉补正》(十二册)《围城》英文版、汉英对照本的陆续出版,基金总额将相当可观。
杨绛用自己烛光般微弱的晚年时光,做完这些之后,便开始着手写作女儿钱瑗未完成的《我们仨》,此时此刻,《我们仨》朴素而干净地摆在我们面前,一如先生高尚的人格。
今天,杨绛先生已步入生命的第92个年头!
她真的老了,过着一个普通老人的生活,耳朵听力有些背,视力也下降了,已经闭门谢客。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打电话过去,她总会温和地聊几句,然后说她的胳膊有些酸了,让人不好意思再打扰。我想,我们真的不必再打扰,只是静静地读一读她和钱钟书的书,真的,这就足够了。《我们仨》中,我们看到那样一个让人仰止的家庭,也有普通家庭的欢喜与哀愁。杨先生的笔调依然清新优雅,冷隽幽默。钱钟书、杨绛、钱瑗“我们仨”,他们性格各异,志趣相投,都将读书治学作为自己人生的追求,甚至生命本身。他们的善良、智慧和正直,他们对生、老、病、死的透彻豁达,使人深受启发,获益匪浅。
杨绛现在开始漫不经心地整理自己的作品,她自己却说:做完他们的事情,心里才踏实,剩下我自己的事,已经不要紧了,即使现在走了,也可放心了!
“梦魂长逐漫漫絮,身骨终拼寸寸灰”(钱钟书语),爱女之心,爱夫之切,高尚人格,尽在其中。

杨绛简介
本名杨季康(1911—),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文革”后主要的散文创作成果是《干校六记》,记述作者1969年底到1972年春在河南“五七干校”中的生活经历。另一个随笔集《将饮茶》,部分也写到了“文革”期间的遭遇,但更有价值的,是回忆亲人往事的部分。另出版有《杨绛译文集》。

一代学者钱钟书夫人,九十二岁高龄的杨绛先生近日推出新著《我们仨》,深情地记录了她和钱钟书及女儿钱瑗在一起的日子。此书保持了作者一贯的优美风格:在温婉平实的文字中,蕴涵着深邃和厚重;所写的都是日常的枝节,却处处显出浓郁的人情味,及真正的知识分子所特有的那股朗朗清气。
如今,与丈夫和女儿“失散”了的杨绛先生总是默默地“一个人,怀念我们仨”……
1997年,钱钟书和杨绛的爱女阿瑗去世。1998年岁未,钱钟书先生去世。三人就此失散了。如今,杨绛也走到了人生的第92个年头。“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杨绛这样说。当笔者的耳边每每响起这句话,心总会蓦然一悸。相信所有听到者,都会潸然泪下……
【杨绛:(当年)斯班斯大夫说,我将生一个“加冕日娃娃”。因为他预计娃娃的生日,适逢乔治六世加冕大典(五月十二日)。但我们的女儿对英王加冕毫无兴趣,也许她并不愿意到这个世界上来。我十八日进产院,十九日竭尽全力也无法叫她出世。大夫为我用了药,让我安然“死”去。
等我醒来,发现自己像新生婴儿般包在法兰绒包包里,脚后还有个热水袋。肚皮倒是空了,浑身连皮带骨都是痛,动都不能动。我问身边的护士:“怎么回事儿?”护士说:“你做了苦工,很重的苦工。”另一护士在门口探头。她很好奇地问我:“你为什么不叫不喊呀?”她眼看我痛得要死,却静静地不吭一声。我没想到还有这一招,但是我说:“叫了喊了还是痛呀。”她们越发奇怪了,“中国女人都通达哲理吗?”“中国女人不让叫喊吗?”护士抱了娃娃来给我看,说娃娃出世已浑身青紫,是她拍活的。】
这便是钱瑗的出生。
当初怀孕时,杨绛以为可不必理睬,但后来才知道得全身心投入。钟书到年终在日记上形容她:“晚,季,总计今年所读书,歉然未足……”笑我“以才媛而能为贤妻良母,又欲作女博士……”
钟书曾说不要儿子,要女儿——只要一个,像杨绛的。杨绛对于“像我”并不满意。她要一个像钟书的女儿。女儿,又像钟书,不知是何模样,很费想像。后来的女儿钱瑗真的像钟书,不过,是后话。
【杨绛:政治运动虽然层出不穷,钟书和我从未间断工作。他总能在工作之余偷空读书;我“以勤补拙”,尽量读我工作范围以内的书。我按照计划完成《吉尔·布拉斯》的翻译,就写一篇五万字的学术论文。记不起是1956年或1957年,我接受了三套丛书编委会交给我重译《堂·吉诃德》的任务。
恰在反右那年的春天,我的学术论文在刊物上发表,并未引起注意。钟书1956年底完成的《宋诗选注》,1958年出版。反右之后又来了个“双反”,随后我们所内掀起了“拔白旗”运动。钟书的《宋诗选注》和我的论文都是白旗。郑振铎先生原是大白旗,但他因公遇难,就不再“拔”了。钟书于1958年进城参加翻译毛选的定稿工作。一切“拔”他的《宋诗选注》批判,都由我代领转达。后来因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和小川环树等对这本书的推崇,也不拔了。只苦了我这面不成模样的小白旗,给拔下又撕得粉碎。我暗下决心,再也不写文章,从此遁入翻译。钟书笑我“借尸还魂”,我不过想借此“遁身”而已。】
从一个女性的角度讲,实际上,杨绛先生一家三口,每个人都是独立的。钱钟书先生自不必说;杨绛也很独立,她的戏剧、翻译、小说都是非常优秀的;女儿钱瑗是一门学科(英文文体学)的创立者;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学者,在生活中又相互支撑,相守相助。学者的身份之外,杨绛先生是妻子、是母亲,她在生活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在最困难的时期,上海沦陷,钱钟书先生去了上海,回不去联大。当时,杨绛先生写的《弄假成真》在上海非常有名,有一次他们看完杨绛的戏,在回去的路上(当时钱钟书正在写后来影响颇大的《谈艺录》),钱说:我也要写一部长篇小说!杨绛马上赞成道:好!好!你赶快写吧!当时他们的生活很拮据!如果钱少教几节课,空出时间写书,可挣一些钱贴补家用。杨绛把保姆辞退,一个人担负做饭、洗衣服等家务,只为省点钱,少一份支出,这样钱钟书便可以少教些课,写长篇,以维持家庭生活;从另一个意义上讲,这是杨绛对自己的牺牲。我们不难理解,对于一个惜时如命的学者,这意味着什么。
于是钱钟书写出一段,讲一段;钱钟书笑,杨绛也笑,整部小说的艺术品位形成,这便是钱钟书惟一一部长篇小说《围城》的诞生。《围城》后改为电视剧,妇孺皆知,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写作背景是这样一种情形,它与杨绛的理解与支持是分不开的。
一家三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问去作,但在最困难的时候,杨绛全部挑起负累,让丈夫、女儿集中精力做事情。这当中包括钱钟书病重和女儿钱瑗住院期间,她每天要去探望,当时钱钟书已经不能进食,她总要打各种各样的果泥、肉泥来为钱钟书改善营养,就连鱼肉也要用针一根根把刺剔除,而她自己倒可以“将就”!
【杨绛: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一九九七年,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未,钟书去世。 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丈夫、女儿相继去世后,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钱钟书的作品整理出来,还把他密密麻麻的读书笔记发表,之后又将他们二人全部稿费和版税捐赠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奖励好学上进、成绩优秀、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使学生能无后顾之忧地完成学业。钱、杨二位先生对受奖的学生没有别的要求,只希望他们学成以后,有朝一日能以各种形式报效祖国、回报社会。“好读书”奖学金2001年9月建立以来,由钱钟书、杨绛作品出版收入积累的资金目前已近200万元,有九名学生获得奖励。随着《钱钟书手稿集》(四十多卷)《〈宋诗纪事〉补正》(十二册)《围城》英文版、汉英对照本的陆续出版,基金总额将相当可观。
杨绛用自己烛光般微弱的晚年时光,做完这些之后,便开始着手写作女儿钱瑗未完成的《我们仨》,此时此刻,《我们仨》朴素而干净地摆在我们面前,一如先生高尚的人格。
今天,杨绛先生已步入生命的第92个年头!
她真的老了,过着一个普通老人的生活,耳朵听力有些背,视力也下降了,已经闭门谢客。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打电话过去,她总会温和地聊几句,然后说她的胳膊有些酸了,让人不好意思再打扰。我想,我们真的不必再打扰,只是静静地读一读她和钱钟书的书,真的,这就足够了。《我们仨》中,我们看到那样一个让人仰止的家庭,也有普通家庭的欢喜与哀愁。杨先生的笔调依然清新优雅,冷隽幽默。钱钟书、杨绛、钱瑗“我们仨”,他们性格各异,志趣相投,都将读书治学作为自己人生的追求,甚至生命本身。他们的善良、智慧和正直,他们对生、老、病、死的透彻豁达,使人深受启发,获益匪浅。
杨绛现在开始漫不经心地整理自己的作品,她自己却说:做完他们的事情,心里才踏实,剩下我自己的事,已经不要紧了,即使现在走了,也可放心了!
“梦魂长逐漫漫絮,身骨终拼寸寸灰”(钱钟书语),爱女之心,爱夫之切,高尚人格,尽在其中。

杨绛简介
本名杨季康(1911—),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文革”后主要的散文创作成果是《干校六记》,记述作者1969年底到1972年春在河南“五七干校”中的生活经历。另一个随笔集《将饮茶》,部分也写到了“文革”期间的遭遇,但更有价值的,是回忆亲人往事的部分。另出版有《杨绛译文集》。

一代学者钱钟书夫人,九十二岁高龄的杨绛先生近日推出新著《我们仨》,深情地记录了她和钱钟书及女儿钱瑗在一起的日子。此书保持了作者一贯的优美风格:在温婉平实的文字中,蕴涵着深邃和厚重;所写的都是日常的枝节,却处处显出浓郁的人情味,及真正的知识分子所特有的那股朗朗清气。
如今,与丈夫和女儿“失散”了的杨绛先生总是默默地“一个人,怀念我们仨”……
1997年,钱钟书和杨绛的爱女阿瑗去世。1998年岁未,钱钟书先生去世。三人就此失散了。如今,杨绛也走到了人生的第92个年头。“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杨绛这样说。当笔者的耳边每每响起这句话,心总会蓦然一悸。相信所有听到者,都会潸然泪下……
【杨绛:(当年)斯班斯大夫说,我将生一个“加冕日娃娃”。因为他预计娃娃的生日,适逢乔治六世加冕大典(五月十二日)。但我们的女儿对英王加冕毫无兴趣,也许她并不愿意到这个世界上来。我十八日进产院,十九日竭尽全力也无法叫她出世。大夫为我用了药,让我安然“死”去。
等我醒来,发现自己像新生婴儿般包在法兰绒包包里,脚后还有个热水袋。肚皮倒是空了,浑身连皮带骨都是痛,动都不能动。我问身边的护士:“怎么回事儿?”护士说:“你做了苦工,很重的苦工。”另一护士在门口探头。她很好奇地问我:“你为什么不叫不喊呀?”她眼看我痛得要死,却静静地不吭一声。我没想到还有这一招,但是我说:“叫了喊了还是痛呀。”她们越发奇怪了,“中国女人都通达哲理吗?”“中国女人不让叫喊吗?”护士抱了娃娃来给我看,说娃娃出世已浑身青紫,是她拍活的。】
这便是钱瑗的出生。
当初怀孕时,杨绛以为可不必理睬,但后来才知道得全身心投入。钟书到年终在日记上形容她:“晚,季,总计今年所读书,歉然未足……”笑我“以才媛而能为贤妻良母,又欲作女博士……”
钟书曾说不要儿子,要女儿——只要一个,像杨绛的。杨绛对于“像我”并不满意。她要一个像钟书的女儿。女儿,又像钟书,不知是何模样,很费想像。后来的女儿钱瑗真的像钟书,不过,是后话。
【杨绛:政治运动虽然层出不穷,钟书和我从未间断工作。他总能在工作之余偷空读书;我“以勤补拙”,尽量读我工作范围以内的书。我按照计划完成《吉尔·布拉斯》的翻译,就写一篇五万字的学术论文。记不起是1956年或1957年,我接受了三套丛书编委会交给我重译《堂·吉诃德》的任务。
恰在反右那年的春天,我的学术论文在刊物上发表,并未引起注意。钟书1956年底完成的《宋诗选注》,1958年出版。反右之后又来了个“双反”,随后我们所内掀起了“拔白旗”运动。钟书的《宋诗选注》和我的论文都是白旗。郑振铎先生原是大白旗,但他因公遇难,就不再“拔”了。钟书于1958年进城参加翻译毛选的定稿工作。一切“拔”他的《宋诗选注》批判,都由我代领转达。后来因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和小川环树等对这本书的推崇,也不拔了。只苦了我这面不成模样的小白旗,给拔下又撕得粉碎。我暗下决心,再也不写文章,从此遁入翻译。钟书笑我“借尸还魂”,我不过想借此“遁身”而已。】
从一个女性的角度讲,实际上,杨绛先生一家三口,每个人都是独立的。钱钟书先生自不必说;杨绛也很独立,她的戏剧、翻译、小说都是非常优秀的;女儿钱瑗是一门学科(英文文体学)的创立者;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学者,在生活中又相互支撑,相守相助。学者的身份之外,杨绛先生是妻子、是母亲,她在生活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在最困难的时期,上海沦陷,钱钟书先生去了上海,回不去联大。当时,杨绛先生写的《弄假成真》在上海非常有名,有一次他们看完杨绛的戏,在回去的路上(当时钱钟书正在写后来影响颇大的《谈艺录》),钱说:我也要写一部长篇小说!杨绛马上赞成道:好!好!你赶快写吧!当时他们的生活很拮据!如果钱少教几节课,空出时间写书,可挣一些钱贴补家用。杨绛把保姆辞退,一个人担负做饭、洗衣服等家务,只为省点钱,少一份支出,这样钱钟书便可以少教些课,写长篇,以维持家庭生活;从另一个意义上讲,这是杨绛对自己的牺牲。我们不难理解,对于一个惜时如命的学者,这意味着什么。
于是钱钟书写出一段,讲一段;钱钟书笑,杨绛也笑,整部小说的艺术品位形成,这便是钱钟书惟一一部长篇小说《围城》的诞生。《围城》后改为电视剧,妇孺皆知,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写作背景是这样一种情形,它与杨绛的理解与支持是分不开的。
一家三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问去作,但在最困难的时候,杨绛全部挑起负累,让丈夫、女儿集中精力做事情。这当中包括钱钟书病重和女儿钱瑗住院期间,她每天要去探望,当时钱钟书已经不能进食,她总要打各种各样的果泥、肉泥来为钱钟书改善营养,就连鱼肉也要用针一根根把刺剔除,而她自己倒可以“将就”!
【杨绛: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一九九七年,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未,钟书去世。 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丈夫、女儿相继去世后,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钱钟书的作品整理出来,还把他密密麻麻的读书笔记发表,之后又将他们二人全部稿费和版税捐赠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奖励好学上进、成绩优秀、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使学生能无后顾之忧地完成学业。钱、杨二位先生对受奖的学生没有别的要求,只希望他们学成以后,有朝一日能以各种形式报效祖国、回报社会。“好读书”奖学金2001年9月建立以来,由钱钟书、杨绛作品出版收入积累的资金目前已近200万元,有九名学生获得奖励。随着《钱钟书手稿集》(四十多卷)《〈宋诗纪事〉补正》(十二册)《围城》英文版、汉英对照本的陆续出版,基金总额将相当可观。
杨绛用自己烛光般微弱的晚年时光,做完这些之后,便开始着手写作女儿钱瑗未完成的《我们仨》,此时此刻,《我们仨》朴素而干净地摆在我们面前,一如先生高尚的人格。
今天,杨绛先生已步入生命的第92个年头!
她真的老了,过着一个普通老人的生活,耳朵听力有些背,视力也下降了,已经闭门谢客。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打电话过去,她总会温和地聊几句,然后说她的胳膊有些酸了,让人不好意思再打扰。我想,我们真的不必再打扰,只是静静地读一读她和钱钟书的书,真的,这就足够了。《我们仨》中,我们看到那样一个让人仰止的家庭,也有普通家庭的欢喜与哀愁。杨先生的笔调依然清新优雅,冷隽幽默。钱钟书、杨绛、钱瑗“我们仨”,他们性格各异,志趣相投,都将读书治学作为自己人生的追求,甚至生命本身。他们的善良、智慧和正直,他们对生、老、病、死的透彻豁达,使人深受启发,获益匪浅。
杨绛现在开始漫不经心地整理自己的作品,她自己却说:做完他们的事情,心里才踏实,剩下我自己的事,已经不要紧了,即使现在走了,也可放心了!
“梦魂长逐漫漫絮,身骨终拼寸寸灰”(钱钟书语),爱女之心,爱夫之切,高尚人格,尽在其中。

杨绛
作家简介:

杨绛(1911-),原名杨季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本有《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小说有《倒影集》、《洗澡》;论集有《春泥集》、《关于小说》;译作有《1939年以来的英国散文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等

【杨绛:(当年)斯班斯大夫说,我将生一个“加冕日娃娃”。因为他预计娃娃的生日,适逢乔治六世加冕大典(五月十二日)。但我们的女儿对英王加冕毫无兴趣,也许她并不愿意到这个世界上来。我十八日进产院,十九日竭尽全力也无法叫她出世。大夫为我用了药,让我安然“死”去。

等我醒来,发现自己像新生婴儿般包在法兰绒包包里,脚后还有个热水袋。肚皮倒是空了,浑身连皮带骨都是痛,动都不能动。我问身边的护士:“怎么回事儿?”护士说:“你做了苦工,很重的苦工。”另一护士在门口探头。她很好奇地问我:“你为什么不叫不喊呀?”她眼看我痛得要死,却静静地不吭一声。我没想到还有这一招,但是我说:“叫了喊了还是痛呀。”她们越发奇怪了,“中国女人都通达哲理吗?”“中国女人不让叫喊吗?”护士抱了娃娃来给我看,说娃娃出世已浑身青紫,是她拍活的。】

这便是钱瑗的出生。

当初怀孕时,杨绛以为可不必理睬,但后来才知道得全身心投入。钟书到年终在日记上形容她:“晚,季,总计今年所读书,歉然未足……”笑我“以才媛而能为贤妻良母,又欲作女博士……”

钟书曾说不要儿子,要女儿——只要一个,像杨绛的。杨绛对于“像我”并不满意。她要一个像钟书的女儿。女儿,又像钟书,不知是何模样,很费想像。后来的女儿钱瑗真的像钟书,不过,是后话。

【杨绛:政治运动虽然层出不穷,钟书和我从未间断工作。他总能在工作之余偷空读书;我“以勤补拙”,尽量读我工作范围以内的书。我按照计划完成《吉尔·布拉斯》的翻译,就写一篇五万字的学术论文。记不起是1956年或1957年,我接受了三套丛书编委会交给我重译《堂·吉诃德》的任务。

恰在反右那年的春天,我的学术论文在刊物上发表,并未引起注意。钟书1956年底完成的《宋诗选注》,1958年出版。反右之后又来了个“双反”,随后我们所内掀起了“拔白旗”运动。钟书的《宋诗选注》和我的论文都是白旗。郑振铎先生原是大白旗,但他因公遇难,就不再“拔”了。钟书于1958年进城参加翻译毛选的定稿工作。一切“拔”他的《宋诗选注》批判,都由我代领转达。后来因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和小川环树等对这本书的推崇,也不拔了。只苦了我这面不成模样的小白旗,给拔下又撕得粉碎。我暗下决心,再也不写文章,从此遁入翻译。钟书笑我“借尸还魂”,我不过想借此“遁身”而已。】

从一个女性的角度讲,实际上,杨绛先生一家三口,每个人都是独立的。钱钟书先生自不必说;杨绛也很独立,她的戏剧、翻译、小说都是非常优秀的;女儿钱瑗是一门学科(英文文体学)的创立者;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学者,在生活中又相互支撑,相守相助。学者的身份之外,杨绛先生是妻子、是母亲,她在生活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在最困难的时期,上海沦陷,钱钟书先生去了上海,回不去联大。当时,杨绛先生写的《弄假成真》在上海非常有名,有一次他们看完杨绛的戏,在回去的路上(当时钱钟书正在写后来影响颇大的《谈艺录》),钱说:我也要写一部长篇小说!杨绛马上赞成道:好!好!你赶快写吧!当时他们的生活很拮据!如果钱少教几节课,空出时间写书,可挣一些钱贴补家用。杨绛把保姆辞退,一个人担负做饭、洗衣服等家务,只为省点钱,少一份支出,这样钱钟书便可以少教些课,写长篇,以维持家庭生活;从另一个意义上讲,这是杨绛对自己的牺牲。我们不难理解,对于一个惜时如命的学者,这意味着什么。

于是钱钟书写出一段,讲一段;钱钟书笑,杨绛也笑,整部小说的艺术品位形成,这便是钱钟书惟一一部长篇小说《围城》的诞生。《围城》后改为电视剧,妇孺皆知,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写作背景是这样一种情形,它与杨绛的理解与支持是分不开的。

一家三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问去作,但在最困难的时候,杨绛全部挑起负累,让丈夫、女儿集中精力做事情。这当中包括钱钟书病重和女儿钱瑗住院期间,她每天要去探望,当时钱钟书已经不能进食,她总要打各种各样的果泥、肉泥来为钱钟书改善营养,就连鱼肉也要用针一根根把刺剔除,而她自己倒可以“将就”!

【杨绛: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一九九七年,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未,钟书去世。 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丈夫、女儿相继去世后,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钱钟书的作品整理出来,还把他密密麻麻的读书笔记发表,之后又将他们二人全部稿费和版税捐赠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奖励好学上进、成绩优秀、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使学生能无后顾之忧地完成学业。钱、杨二位先生对受奖的学生没有别的要求,只希望他们学成以后,有朝一日能以各种形式报效祖国、回报社会。“好读书”奖学金2001年9月建立以来,由钱钟书、杨绛作品出版收入积累的资金目前已近200万元,有九名学生获得奖励。随着《钱钟书手稿集》(四十多卷)《〈宋诗纪事〉补正》(十二册)《围城》英文版、汉英对照本的陆续出版,基金总额将相当可观。

杨绛用自己烛光般微弱的晚年时光,做完这些之后,便开始着手写作女儿钱瑗未完成的《我们仨》,此时此刻,《我们仨》朴素而干净地摆在我们面前,一如先生高尚的人格。

今天,杨绛先生已步入生命的第92个年头!

她真的老了,过着一个普通老人的生活,耳朵听力有些背,视力也下降了,已经闭门谢客。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打电话过去,她总会温和地聊几句,然后说她的胳膊有些酸了,让人不好意思再打扰。我想,我们真的不必再打扰,只是静静地读一读她和钱钟书的书,真的,这就足够了。《我们仨》中,我们看到那样一个让人仰止的家庭,也有普通家庭的欢喜与哀愁。杨先生的笔调依然清新优雅,冷隽幽默。钱钟书、杨绛、钱瑗“我们仨”,他们性格各异,志趣相投,都将读书治学作为自己人生的追求,甚至生命本身。他们的善良、智慧和正直,他们对生、老、病、死的透彻豁达,使人深受启发,获益匪浅。

杨绛现在开始漫不经心地整理自己的作品,她自己却说:做完他们的事情,心里才踏实,剩下我自己的事,已经不要紧了,即使现在走了,也可放心了!

“梦魂长逐漫漫絮,身骨终拼寸寸灰”(钱钟书语),爱女之心,爱夫之切,高尚人格,尽在其中

杨绛
作家简介:

杨绛(1911-),原名杨季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本有《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小说有《倒影集》、《洗澡》;论集有《春泥集》、《关于小说》;译作有《1939年以来的英国散文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等

【杨绛:(当年)斯班斯大夫说,我将生一个“加冕日娃娃”。因为他预计娃娃的生日,适逢乔治六世加冕大典(五月十二日)。但我们的女儿对英王加冕毫无兴趣,也许她并不愿意到这个世界上来。我十八日进产院,十九日竭尽全力也无法叫她出世。大夫为我用了药,让我安然“死”去。

等我醒来,发现自己像新生婴儿般包在法兰绒包包里,脚后还有个热水袋。肚皮倒是空了,浑身连皮带骨都是痛,动都不能动。我问身边的护士:“怎么回事儿?”护士说:“你做了苦工,很重的苦工。”另一护士在门口探头。她很好奇地问我:“你为什么不叫不喊呀?”她眼看我痛得要死,却静静地不吭一声。我没想到还有这一招,但是我说:“叫了喊了还是痛呀。”她们越发奇怪了,“中国女人都通达哲理吗?”“中国女人不让叫喊吗?”护士抱了娃娃来给我看,说娃娃出世已浑身青紫,是她拍活的。】

这便是钱瑗的出生。

当初怀孕时,杨绛以为可不必理睬,但后来才知道得全身心投入。钟书到年终在日记上形容她:“晚,季,总计今年所读书,歉然未足……”笑我“以才媛而能为贤妻良母,又欲作女博士……”

钟书曾说不要儿子,要女儿——只要一个,像杨绛的。杨绛对于“像我”并不满意。她要一个像钟书的女儿。女儿,又像钟书,不知是何模样,很费想像。后来的女儿钱瑗真的像钟书,不过,是后话。

【杨绛:政治运动虽然层出不穷,钟书和我从未间断工作。他总能在工作之余偷空读书;我“以勤补拙”,尽量读我工作范围以内的书。我按照计划完成《吉尔·布拉斯》的翻译,就写一篇五万字的学术论文。记不起是1956年或1957年,我接受了三套丛书编委会交给我重译《堂·吉诃德》的任务。

恰在反右那年的春天,我的学术论文在刊物上发表,并未引起注意。钟书1956年底完成的《宋诗选注》,1958年出版。反右之后又来了个“双反”,随后我们所内掀起了“拔白旗”运动。钟书的《宋诗选注》和我的论文都是白旗。郑振铎先生原是大白旗,但他因公遇难,就不再“拔”了。钟书于1958年进城参加翻译毛选的定稿工作。一切“拔”他的《宋诗选注》批判,都由我代领转达。后来因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和小川环树等对这本书的推崇,也不拔了。只苦了我这面不成模样的小白旗,给拔下又撕得粉碎。我暗下决心,再也不写文章,从此遁入翻译。钟书笑我“借尸还魂”,我不过想借此“遁身”而已。】

从一个女性的角度讲,实际上,杨绛先生一家三口,每个人都是独立的。钱钟书先生自不必说;杨绛也很独立,她的戏剧、翻译、小说都是非常优秀的;女儿钱瑗是一门学科(英文文体学)的创立者;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学者,在生活中又相互支撑,相守相助。学者的身份之外,杨绛先生是妻子、是母亲,她在生活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在最困难的时期,上海沦陷,钱钟书先生去了上海,回不去联大。当时,杨绛先生写的《弄假成真》在上海非常有名,有一次他们看完杨绛的戏,在回去的路上(当时钱钟书正在写后来影响颇大的《谈艺录》),钱说:我也要写一部长篇小说!杨绛马上赞成道:好!好!你赶快写吧!当时他们的生活很拮据!如果钱少教几节课,空出时间写书,可挣一些钱贴补家用。杨绛把保姆辞退,一个人担负做饭、洗衣服等家务,只为省点钱,少一份支出,这样钱钟书便可以少教些课,写长篇,以维持家庭生活;从另一个意义上讲,这是杨绛对自己的牺牲。我们不难理解,对于一个惜时如命的学者,这意味着什么。

于是钱钟书写出一段,讲一段;钱钟书笑,杨绛也笑,整部小说的艺术品位形成,这便是钱钟书惟一一部长篇小说《围城》的诞生。《围城》后改为电视剧,妇孺皆知,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写作背景是这样一种情形,它与杨绛的理解与支持是分不开的。

一家三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问去作,但在最困难的时候,杨绛全部挑起负累,让丈夫、女儿集中精力做事情。这当中包括钱钟书病重和女儿钱瑗住院期间,她每天要去探望,当时钱钟书已经不能进食,她总要打各种各样的果泥、肉泥来为钱钟书改善营养,就连鱼肉也要用针一根根把刺剔除,而她自己倒可以“将就”!

【杨绛: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一九九七年,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未,钟书去世。 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丈夫、女儿相继去世后,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钱钟书的作品整理出来,还把他密密麻麻的读书笔记发表,之后又将他们二人全部稿费和版税捐赠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奖励好学上进、成绩优秀、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使学生能无后顾之忧地完成学业。钱、杨二位先生对受奖的学生没有别的要求,只希望他们学成以后,有朝一日能以各种形式报效祖国、回报社会。“好读书”奖学金2001年9月建立以来,由钱钟书、杨绛作品出版收入积累的资金目前已近200万元,有九名学生获得奖励。随着《钱钟书手稿集》(四十多卷)《〈宋诗纪事〉补正》(十二册)《围城》英文版、汉英对照本的陆续出版,基金总额将相当可观。

杨绛用自己烛光般微弱的晚年时光,做完这些之后,便开始着手写作女儿钱瑗未完成的《我们仨》,此时此刻,《我们仨》朴素而干净地摆在我们面前,一如先生高尚的人格。

今天,杨绛先生已步入生命的第92个年头!

她真的老了,过着一个普通老人的生活,耳朵听力有些背,视力也下降了,已经闭门谢客。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打电话过去,她总会温和地聊几句,然后说她的胳膊有些酸了,让人不好意思再打扰。我想,我们真的不必再打扰,只是静静地读一读她和钱钟书的书,真的,这就足够了。《我们仨》中,我们看到那样一个让人仰止的家庭,也有普通家庭的欢喜与哀愁。杨先生的笔调依然清新优雅,冷隽幽默。钱钟书、杨绛、钱瑗“我们仨”,他们性格各异,志趣相投,都将读书治学作为自己人生的追求,甚至生命本身。他们的善良、智慧和正直,他们对生、老、病、死的透彻豁达,使人深受启发,获益匪浅。

杨绛现在开始漫不经心地整理自己的作品,她自己却说:做完他们的事情,心里才踏实,剩下我自己的事,已经不要紧了,即使现在走了,也可放心了!

“梦魂长逐漫漫絮,身骨终拼寸寸灰”(钱钟书语),爱女之心,爱夫之切,高尚人格,尽在其中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4224.htm

  • 鍙舵伃缁扮殑瀛愬コ
    绛旓細鍙舵伃缁扮殑瀛愬コ鏈夛細1. **鍙跺磭鑼**锛氬ス鏄彾鎭话鐨勭嫭鐢熷コ鍎匡紝1916骞寸敓浜庡ぉ娲ャ傚彾宕囪寖鎬ф牸寮鏈楋紝鎿呴暱绠湳銆侀┈鏈侀珮灏斿か鐞冨拰鎴忓墽琛ㄦ紨銆傚ス鏇惧湪涓婃捣鍚槑濂虫牎灏辫锛屼笌钁楀悕浣滃銆佺炕璇戝鏉ㄧ粵鏄悓鐝悓瀛︺2. **鍙跺叕瓒**锛氫粬鏄彾鎭话鐨勪緞瀛愶紝鍦ㄥ彾鎭话鐨勮瘲鏂囦腑琚彁鍙婏紝鍚屾牱瀵逛腑鍥芥枃鐗╀繚鎶ゆ湁鐫鍗撹秺鐨勮础鐚傞潪甯告姳姝夛紝...
  • 杩欐槸璋?涓涓创鍚ч噷鐪嬪埌鐨,瑕佸悕瀛''
    绛旓細鍠滄鐨勪綔瀹讹細绠路濂ユ柉姹,鏉ㄧ粵,寮犲皬濞,钂嬫柟鑸 鍠滄鐨勬紨鍛橈細椴佸凹路鐜涙媺,鐖卞痉鍗幝疯椤,璧佃枃,鍚村溅绁,angelababy 鍠滄鐨勬瓕鎵嬶細鏉ㄥ崈瀣,闄堝杩,鍗㈠阀闊 鍠滄鐨勯鑹诧細鐧 缁 鐏 鍠滄鐨勮繍鍔細楠戣溅 娓告吵 鍠滄鐨勫湴鏂癸細甯岃厞鏃ユ湰 鍠滄鐨勪功锛氥婂偛鎱笌鍋忚銆嬨婃垜鎵с嬨婅蛋鍦ㄤ汉鐢熻竟涓娿嬬矇涓濊嚜灏侊細铚傝湝 鍙傝璧勬枡锛氱櫨搴︾櫨绉戯紙...
  • 銆婂畫璇嶄笁鐧鹃銆嬮噷閭d簺鍐烽棬鐨勭粷濡欏ソ璇(涓)
    绛旓細  绋嬪灀涓汉璧勬枡绋缂猴紝鏃犳硶灞曞紑璁ㄨ锛屾姳姝夛紝鏈涘悇浣嶈ˉ鍏呫傛垜鏄釜楂樹笁鐨勭編鏈敓锛岃瘲璇嶉壌璧忔槸楂樹腑鐢熷父鍋氱殑棰樺瀷锛屽啓銆婃嬀鐝犵帒  瀹嬭瘝閴磋祻闅忕瑪銆嬩竴鏄负浜嗘帹骞夸紶缁熸枃鍖栵紝鍏舵涔熸槸涓轰簡鈥滅粌鎵嬧濄 铏界劧瀛︿笟绻佸繖锛屼絾鎴戠敓鏉ュ氨鏄釜鐖扁滀笉鍔℃涓氣濄佲滃繖閲屽伔闂测濈殑浜猴紝鎴戜細鍦ㄦ瘡涓槦鏈熷叚鐨勬櫄涓婄啲澶滃啓...
  • 瓒呯骇鏁f埛鍒樺皯楦炬槸璋
    绛旓細鏉ㄤ紵鎴愭槸鏉ㄧ粵鍗曚綅鍎垮瓙锛屾潹缁涘惂鍎垮瓙鎶氬吇鎴愪汉鍦ㄧ敓娲诲拰瀛︿範鏂归潰缁欎笌鐨勫緢澶х殑甯姪锛岀櫨鍠勫瓭涓哄厛锛屽湪鏉ㄧ粵鑰佷簡鍎垮瓙鏉ㄤ紵鎴愭湁涔夊姟瀹屾垚瀵鏉ㄧ粵鐨鍏昏佸拰鐓ч【銆傛槸鐨勩傛潹浼熸垚鏄潹缁涘厛鐢熺殑濂冲┛锛屾槸鍖椾含甯傚缓绛戣璁$爺绌堕櫌鍓诲伐绋嬪笀锛屾潹缁涘厛鐢熺殑濂冲効鏄挶鐟楋紝閽辩憲鍜屾潹浼熸垚鏄か濡诲叧绯伙紝涓や汉鍏卞悓璧″吇鏉ㄧ粵鍏堢敓銆傞偅鏃讹紝鏉ㄤ紵涔熼渶瑕...
  • 鏉ㄦ尟瀹鐨勪釜浜鸿祫鏂鍙婄畝浠100瀛
    绛旓細鏉ㄦ尟瀹鐨勪釜浜鸿祫鏂鍙婄畝浠100瀛楁槰澶(9鏈22鏃)鏄潹鎸畞鍏堢敓鐨勭敓鏃ャ傛潹鎸畞鐢熶簬1922骞,鎸夌収涓浗浼犵粺绠楁硶,浠婂勾宸插眾鏈熼銆傛暟鍗佸勾鏉,鏉ㄦ尟瀹佸厛鐢熶竴鐩存槸鍏ㄤ笘鐣屾渶鏈夊奖鍝嶅姏鍜岀煡鍚嶅害鐨勫崕浜虹瀛﹀銆傝憲鍚嶅崕瑁旂墿鐞嗗瀹躲丮IT鏁
  • 鐖辨儏杩炶繛鐪嬮檲婕炬孩鐨璧勬枡~
    绛旓細涓汉璧勬枡濮撳悕锛氶檲婕炬嚳 骞撮緞锛22宀 鑱屼笟锛氫富鎸佷汉[1] 姘戞棌锛氭眽鏃 韬珮166 涓夊洿锛34D 21H 35W 鐢熻倴锛氳泧 鏄熷骇锛氬弻楸 鍋跺儚锛氬ゥ榛涗附璧湰 鏋楀織鐜 鏈鍠滄鐨勯鑹诧細鐧 绾 钃濊壊 绮夌孩 鏈婊℃剰鐨勯儴浣嶏細宸︽墜椋熸寚 鏈鍠滅埍鐨勯鐗╋細楣呰倽 缇婅叞 缇婃帓 鏈鍠滅埍鐨勬按鏋滐細鑺掓灉 鏈ㄧ摐 鏈鍠滄鐨勫崱閫氫汉锛歨ello kitty melody 缁村凹鐔 ...
  • 鐢锋湅鍙嬬帇鑰璧勬枡鍏ㄦ槸鎯呬荆鐨 浠栨槸涓嶆槸鍑鸿建浜?
    绛旓細鏋佹湁鍙兘锛屽鏋滀綘鐨勭敺鏈嬪弸闈炲父鍠滄鎵撶帇鑰呰崳鑰锛岃屼粬鐨勪釜浜鸿祫鏂閲岄潰鍏ㄩ儴浣撶幇鐨勪篃鏄繖浜涗笢瑗匡紝澶氬崐灏卞彲浠ョ寽娴嬪嚭浣犵殑鐢锋湅鍙嬪湪娓告垙閲岄潰璁よ瘑浜嗕竴涓紓鎬ф湅鍙嬶紝鑰屼笖缁忓父鍜岃繖涓紓鎬ф湅鍙嬩竴璧风帺娓告垙锛屽叧绯昏繕涓嶄竴鑸
  • 鑳′簹鎹涓汉璧勬枡
    绛旓細鏉ㄧ粵鍏堢敓璇:鈥滅敓娲讳竴鍗婃煷绫虫补鐩,涓鍗婃槦杈板ぇ娴枫傛斁涓鐐圭洂,瀹冨氨鏄捀鐨,鏀句竴鐐圭硸,瀹冨氨鏄敎鐨勩傛兂璋冩垚浠涔堝懗,鍏ㄥ嚟鑷繁銆傗濊儭浜氭嵎姹ら潤鑳′簹鎹蜂笌姹ら潤閮芥槑鐧借繖涓偣,浠栦滑娣辩煡褰兼鏄洜涓虹浉鐖卞湪涓璧风殑,瑕佹湁涓娈靛ソ濠氬Щ,闇瑕佸弻鏂逛竴璧峰姫鍔涚粡钀,濡傛灉姣忓ぉ缁欏鏂逛竴棰楃硸,鐢熸椿涓嶅氨鐢滀簡鍚椼傛柊濠氬か濡荤殑纾ㄥ悎鏈熻繃鍚,浠栦滑杩庢潵浜嗙埍鎯呯殑...
  • 鏉ㄩ檷涓汉璧勬枡绠浠
    绛旓細浜虹墿璇勪环 鏉ㄧ粵鍧氬繊浜庣煡璇嗗垎瀛愮殑鑹煡涓庢搷瀹堬紝鍧氳礊浜庝紵澶уコ鎬х殑鍏虫涓庢厛鐖憋紝鍥哄畧浜庝腑鍥戒紶缁熸枃鍖栫殑娣℃硦涓庡潥闊э紝鏉ㄧ粵鐨鍐呭績鏄潥纭殑锛屽張鏄煍杞殑銆傚鏋滆鏉ㄧ粵鍏堝墠鐨勪綔鍝佸叧鐓х殑鏄笘浜嬶紝鏄ぞ浼氾紝閭eス鏅氬勾鐨勪綔鍝佸垯鏄湪鍏崇収鑷繁銆傞偅浜涙枃瀛楁槸瀵硅嚦浜茬殑銆佷絾涓嶅彲鍐嶈涔嬩汉鐨勮宠锛屾槸濂瑰崈鍗冩儏缁撲箣蹇冪殑鐙櫧锛屽洜鑰屾洿鏄剧敓鍛...
  • 鏉ㄧ粵鐨绠浠
    绛旓細鏉ㄦ睙鏉ㄨ崼鏉殑濂冲効锛屽嚭鐢熶簬鍖椾含锛岀绫嶆睙鑻忔棤閿° 1932骞存瘯涓氫簬鑻忓窞涓滃惔澶у锛屾竻鍗庡ぇ瀛﹀鍥借瀛﹂櫌姣曚笟鐨勶紵璁ら挶锛屼袱涓舰鎴愪竴瀵瑰か濡囥 935骞村埌1938骞达紝杩炲悓濂圭殑涓堝か閽遍挓涔︾殑鐗涙触澶у瀛︿範锛岀劧鍚庤浆绉诲埌宸撮粠澶у鐮旂┒銆傚コ鍎块挶鍏冿紙1937骞磋嚦1997骞达級銆 1938骞达紝娲嬪璋︾涓庝竴宀佺殑濂冲効鍥炲浗銆傚洖鍥藉悗鍒颁笂娴烽渿鏃﹀コ浜烘媴浠...
  • 扩展阅读:杨绛正确念法 ... 《杨绛传》经典句子 ... 杨绛一生几次婚姻 ... 杨绛10句美到极致的语录 ... 杨绛《致自己》 ... 杨绛最美12句话 ... 杨绛的真实人品 ... 杨绛先生经典语录 ... 杨绛很火的一段话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