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通典》,《通志》,《文献通考》

展开全部

《通典》书名,唐杜佑撰,二百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十通」之一。 书成于贞元十七年(801)。通记历代典章制度建置沿革史,始于传说中唐天宝末,间及肃宗、代宗、德宗三朝。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典,各冠总论,下系子目,凡有一千五百八十四条,正文约一百七十万字,注文约二十万字。取材博综古今,广采群经、诸史、地志,汉魏六朝文集、奏疏,唐国史、实录、档案、诏诰文书、政令法规、大事记、《大唐开元礼》及私家著述等,皆按时间顺序分类纂次。各典于历代制度多究其原本,明其始末,并引前人议论,参以己见,见其得失,其中以食货、职官、边防各典较为精到。为中国典制文化专史的首创之作,对后世史书编纂影响甚巨。内容略古详今,唐代部分约居全书的四分之一,多属原始数据,其价值不在《唐六典》、《唐会要》等书之下。惟记事偶有遗漏,兵典叙兵法而不载兵制,礼典一门竟全书之半,于体例殊未允当。亦已窜入宪宗朝数事。书约初刊于北宋。 中国第一部典章制度的百科全书。作者杜佑曾任唐朝节度使和宰相等职,对中央及地方制度极为熟悉,他采录历代典籍,溯寻制度的因革变迁,希望为在唐帝国写下一幅臻于理想的政治蓝图。

《通典》就是一部古代与现代的对话,理想与实际的结合。 《通典》 《通典》是我国第一部,也是成就最高的一部典章制度专史。它的作者杜佑,字君卿.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病逝于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年)。杜佑出身于具有悠久历史和显赫地位的名门大族。他20岁左右步入仕途,40岁以后任中央高级官员和岭南、淮南等地的长官,近70岁时任宰相,78岁因病退休,不久去世。杜佑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又有丰富的政治经验。他以史学家的眼光处理现实的政治经济问题,又以政治家的见识撰写历史著作,这使他在两方面都取得了成功。 《通典》开始写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左右,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完成于淮南节度使任上,全书的修撰用了整整35年的时间。杜佑对文学的社会功用,有很深刻的认识,他写作《通典》是为了“征诸人事,将施有政”。(《通典·自序》)他要通过对历史上政治、经济制度方面的考察,来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活动提供直接有益的指导。这个著述旨趣,决定了《通典》基本价值。 《通典》全书200卷,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等八门。它的结构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联系。

杜佑在《通典·自序》里对此作了明白的说明:“夫理道之先,在乎行教化,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夫行教化在乎设职官。设职官在乎审官才。审官才在乎精选举。制礼以端其俗,立乐以和其心,此皆先哲王致治之大方也。故职官设然后兴礼乐焉.教化隳然后用刑罚焉,列州郡俾分领焉,置边防遏戎狄焉。是以食货为之首,选举次之,职官又次之,礼又次之,乐又次之,刑又次之.州郡又次之,边防末之。”这个逻辑构成,体现了杜佑对封建制度的全盘理解。在每一门目之中,杜佑又细分子目,每事以类相从。他叙述各种制度及史事,大体按照年代顺序,原原本本详细介绍。在有关事目之下还引录前人的有关评论,或写下自己对此的看法。评述结合的写作方法,提高了《通典》的学术与经世致用价值。从总体看,全书编排得整齐有序,条理井然,眉目清楚,很便于读者阅读、查考。 《通典》在历史编纂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典章制度专史的开创之作。杜佑以前的典章制度史,基本集中于纪传体史书中的书志部分。在史实容量和撰述体例上都有诸多的限制,无力承担完整记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变化历史的任务,落后于社会的客观需要。《通典》把这一体裁独立出来,为这一体裁的成熟、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从此以后典制史成为传统史学的一个重要门类,出现了一系列典章制度史的专书,丰富了传统史学的表现能力,也促进了史学服务于社会这一优良传统的发展。 《通典》所记上起远古时期,下至唐代天宝末年,唐肃宗、代宗以后的史实多以夹注的形式补入。它基本包罗了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主要方面。它的《食货典》12卷,叙述历代的土地、财政制度。对历代土地形态的变迁,租税的轻重,户口的盛衰,货币的变革,盐铁的管理,杂税的兴起等等情况都作了详尽的考察。《职官典》22卷,叙述历代官制的沿革变化。把从中央到地方,从文官到武官,从员额到官阶的情况,也都叙述得清清楚楚。《兵刑典》23卷,叙述兵略、兵法和历代的刑法制度。它把唐以前所有战争的胜负经验,兵法上的原理原则,统一归纳起来,各标以适当的题目,成了一部有系统的军事理论著作。《边防典》16卷,叙述历代的边防与四境各族政权的情况,交待了丰富的民族地区历史发展变化情况,为民族史和国防史研究提供了很大方便。《通典》中《礼典》有100卷,占了全书卷数的一半。它详记了古代礼制情况, 材料是相当丰富的。在封建政权建设中,礼是关键环节之一,杜佑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与他的身份地位和他对封建制度的理解,有着直接的关系。

《通典》为人们研究、了解典章制度,提供了系统的知识和材料,为封建政权建设提供了一部翔实可靠的参考书。 杜佑在书中除提供了详尽、系统的典章制度史料外,还表述了自己对封建政治、经济的一系列看法,阐发了他进步的历史思想。 他认为社会经济是治乱安危的先决条件与关键因素,治理国家的关键是进行教化,而教化的前提是丰衣足食,不能满足百姓基本的生存需要,安定社会的一切环节都形同虚设。他对经济重要性的强调,对于古代思想观念的发展进步有一定影响。他在书中把食货放在各类问题的首位,在史书中也是没有先例的。杜佑在长期理论实践中体会到粮食、土地和人是治理国家的关键。有了粮食就使国家用度充足,尽地力就使人不愁衣食,人户清楚就使赋役均匀。这三样事情做好了自然会使民富国强。在经济政策上,他提出要处理好国足与家足的关系,他指出家足是国足的基础,家足才能使社会安定,国家富强。他还根据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提出“薄敛”和“节用”,以减轻百姓负担,保证国家经济机器正常运转。这些主张都是很切实际的。 杜佑在《通典》中阐述了历史发展变化的观点。他反对是古非今之论,指出“汉、隋、大唐,海内统一,人户滋殖,三代莫传。”(《通典》卷31《职官》13)用社会发展进步的事实批驳历史倒退的观点。

他还独具慧眼地从当时少数民族的社会状况中,推论古代先民的社会历史状况,指出“古之中华,多类今之夷狄”(《通典》卷85《礼》45),存在着人殉、巢居穴处、茹毛饮血,同姓婚娶等陋习。当时的中华与少数民族落后状况的对比,正生动反映了中华文明从落后走向进步的历程。这个论证已有一定的科学因素,在古代可谓石破惊天之论。 社会发展进步的观念必然导致他因时变革的思想。他强调“随时立制,遇弊则变”(《新唐书·杜佑传》)。要使当世的政策措施,适应历史变化情况,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符合现实的需要。对于历史上的商鞅变法、废封建立都县,以至当时的两税法等改制措施,他都表示了赞赏的态度。 杜佑重人事而非天命。在对历史事件发展原委和政治、经济制度因革变化的分析中,他都把人们的历史活动和历史时势的促成放在重要地位,而很少考虑天命的作用。对于阴阳灾异学说,他基本持否定态度。在叙述历代战例时,他常常选取一些不信吉凶预兆之说而获取胜利的实例,来表明他对此的看法。对于流行已久的星宿分野说,他根据史籍记载,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批驳。他在《通典》中删掉了纪传体史书志部分的五行、符瑞等内容,使《通典》表现出更强的理性色彩。 杜佑还在书中阐述了他的人才思想、吏治思想、法制思想、军事思想、民族思想等,其中包含着不少杰出的见解,对于社会建设是很有补益的。

《通典》礼的部分占去了过多篇幅,给人以全局失衡之感,兵刑部分没有记载军事制度的发展变化,这是《通典》的两个不足。 《文献通考》,是宋元时代著名学者马端临的重要著作。马端临,字贵与,江西乐平人,生于南宋理宗宝祐二年(1254年),卒于元泰定帝泰定元年(1324年)。《宋史》和《元史》都没有给予他立传,《通考·自序》也没有叙述事迹。《南宋书》和《新元史》中虽有传,但记事十分简单。所幸《通考》的《进书表》和《抄白》以及清初修的《乐平县志》中保存了几点有关的材料,大致可知他是南宋后期宰相马廷鸾的仲子,以 荫补承事郎,曾漕试第一。廷鸾为人正直,不肯附和奸相贾似道,咸淳九年(1273年)被迫辞职,居家17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六(1289年)去世。廷鸾曾任史官,家中极富藏书。马端临随其父家居,读书颇广。父亲去世后,他曾短期间内出任慈湖书院、柯山书院院长、教授及台州路学教授等学职,一生主要时间都在家乡隐居著书。县志本传称他“门弟甚众,有所论辩,吐言如泉涌,闻者必有得而返。”可知他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端临在其34岁左右时,即开始其著书工作。而《文献通考》的编写用时20余年。李谨思《通考序》称全书著成于丁未之岁,即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马氏是年54岁。

仁宗延祐五年(1318年),其书被一位道士访得,次年奏之于朝。至治二年(1322年)官家为之刊行,至泰定元年刊成。 《文献通考》全书分为24门,348卷。自《经籍》至《物异》等5门为《通典》所未有者,此外19门均为《通典》的原目或子目。书的内容起自上古,终于南宋宁宗嘉定年间。就其体例与内容来看,实为《通典》的扩大与续作,这是本书的第一个特点。本书的取材中唐前以《通典》为基础,并进行适当补充。中唐以后则是马端临广收博采的结果,尤其是宋代部分,当时《宋史》尚未成书,而马氏所见到的宋代史料最丰富,所以其所收之材料多有为《宋史》所无者。取材广博,网罗宏富,可以说是本书的第二个特点。此外,《通典》以《食货》为首,说明杜佑对国家经济的重视;郑樵《通志》移之于《选举》、《刑法》之后;而马端临更将之列于全书之首,且增加为8门之多,可知马氏对经济的重视更超过杜氏、郑氏。《通典》之《礼典》100卷,占去全书1/2,而《通考》之《社郊考》则3门才60卷,不及全书1/5。又《兵考》一门,详列古今兵制沿革,使《兵典》只叙用兵方法的偏差得到改正。这些都是《通考》的优点。 马端临是古代进步的史学家之一,他发展了杜佑所创立的新史书体裁,即以事类为中心叙述历史发展的典志体,又推进了郑樵所倡导的会通之义。

《通考》与《通典》相比,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扩大和提高;《通考》与《通志》相比,《通志》只做到旧史书的粗略总和,《通考》则予以重新组织,表达了若干新思想、新看法。如商鞅变法和杨炎的两税法,对古代封建社会发展均具有重大作用,马氏明确指明其重要历史意义,而不因自己对二人的否定态度而否定其经济政策。又如五代时期,参加过唐末农民起义的张全义,对恢复洛阳一带经济生产起过有利作用,欧阳修作《五代史记》,因他出身于“群盗”,仅略记数语。而马端临不仅详记其事,而且加按语云:“全义本出‘群盗’,乃能劝农力本,生聚教诲,使荒墟为富实。观其规划,虽五季之君号为有志于民者,所不如也。贤哉!”作了有力的颂扬。 马氏著此《通考》,在《自序》中反复说明,一方面为续补杜佑《通典》天宝以后之事迹,一方面要配补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略如纪传体史书中的纪和志。总起来说,是使“有志于经邦稽古者,或有考焉”。这就形成了这部书的消极面,虽有同情人民之处,但主要是为统治阶级立言。又因全书规模宏大,某些部门便容易失于疏略,如《职官考》全录《通典》之文,于五代部分则叙述寥寥;又如《经籍考》内容虽丰富,而主要依据不出于晁公武、陈振孙二家,自不能完备;《舆地考》多本于欧阳忞《舆地广纪》一书,无甚订补。

因此,历代学者对二书的看法是:《通典》以精密见称,《通考》以博通见长,各有独到之处,应互相参证而不可偏废。《四库提要》论之云:“大抵门类既多,卷繁帙重,未免取彼失此。然其条分缕析,使稽古者可以案类而考。又其所载宋制最详,多《宋史》各志所未备,案语亦多能贯穿古今,折衷至当。虽稍逊《通典》之简严,而详赡实为过之,非郑樵《通志》所及也。”《通典》、《通志》和《文献通考》三书都以贯通古今为主旨,又都以“通”字为书名,故后人合之称为“三通”。“三通”在中国古代史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行的刻本为清乾隆年间在武英殿校刊的三通合刻本,附有考证,其后复刻者多以此为底本,重要者为江西崇仁谢氏及浙江书局等本。

通志》,南宋郑樵撰。是自《史记》之后,现存的又一部纪传体通史性著作。自三皇五帝到隋。《通志》全书200卷,有帝纪18卷、世家3卷、后妃传2卷、年谱4卷、略52卷、列传106卷、载记8卷、四夷传7卷张全义简介张全义简介,500多万字。在典章制度方面突出。



  • 鍏哥珷鍒跺害鏂囩尞鏈夊摢浜
    绛旓細鍏哥珷鍒跺害鏂囩尞鏈夛細銆婇氬吀銆嬨婇氬織銆嬨婃枃鐚閫氳冦嬪吀绔犲埗搴︼紝鏄寚涓涓浗瀹剁殑鏀垮簻鍦ㄤ竴瀹氭椂鏈熷唴琛屼负瑙勮寖鐨勫熀鏈噯鍒欍備粠寰堟棭寮濮嬶紝涓浗鍘嗕唬缁熸不鑰呭氨鍗佸垎閲嶈鍏哥珷鍒跺害鐨勫缓璁俱傘婂彶璁般嬩腑鐨勨滀功鈥濆拰鍚庢潵鍚勬湞姝e彶涓殑鈥滃織鈥濄佲滃綍鈥濆氨鐣欎笅浜嗕赴瀵岀殑鏈夊叧鍏稿埗鐨勮杞姐傛澶栵紝杩樻湁涓嶅皯鍏稿埗鏂归潰鐨勪笓涔︼紝濡傘婃枃鐚...
  • .鈥滀笁閫氣濇寚鍝笁閮ㄨ杩板吀绔犲埗搴︾殑鍘嗗彶钁椾綔?
    绛旓細銆婇氬吀銆嬶紝銆婇氬織銆鍜銆婃枃鐚閫氳冦嬩笁涔﹂兘浠ヨ疮閫氬彜浠婁负涓绘棬锛屽張閮戒互鈥滈氣濆瓧涓轰功鍚嶏紝鏁呭悗浜哄悎涔嬬О涓衡滀笁閫氣濄傗滀笁閫氣濆湪涓浗鍙や唬鍙茬睄涓崰鏈夐潪甯搁噸瑕佺殑鍦颁綅銆傘婇氬吀銆嬧斺旀潨浣戯紙鍞愪唬锛夛紙735锝812锛夛紙瀛楀悰鍗匡紝浜厗涓囧勾锛讳粖闄曡タ瑗垮畨闄勮繎锛戒汉锛夈婇氬吀銆嬩功鍚嶏紝鍞愭潨浣戞挵锛屼簩鐧惧嵎銆傛槸涓浗鍘嗗彶涓婄涓閮...
  • 姣旇緝涓夐,鍗<閫氬吀>,<閫氬織>,<鏂囩尞閫氳>
    绛旓細涓績鍙欒堪鍘嗗彶鍙戝睍鐨勫吀蹇椾綋锛屽張鎺ㄨ繘浜嗛儜妯垫墍鍊″鐨勪細閫氫箣涔夈傘婇氳冦嬩笌銆婇氬吀銆鐩 姣旓紝浠庡唴瀹瑰埌褰㈠紡閮芥湁浜嗘墿澶у拰鎻愰珮锛涖婇氳冦嬩笌銆婇氬織銆嬬浉姣锛屻婇氬織銆鍙仛鍒版棫鍙 涔︾殑绮楃暐鎬诲拰锛屻婇氳冦嬪垯浜堜互閲嶆柊缁勭粐锛岃〃杈句簡鑻ュ共鏂版濇兂銆佹柊鐪嬫硶銆傚鍟嗛瀰鍙樻硶鍜 鏉ㄧ値鐨勪袱绋庢硶锛屽鍙や唬灏佸缓绀句細鍙戝睍鍧囧叿鏈夐噸澶т綔鐢...
  • 鍙插涓夐
    绛旓細      涓浗鍙插涓湁鈥滀笁閫氣濅箣璇达紝鏄寚鍞愭湞鏉滀綉鐨銆婇氬吀銆銆佸畫鏈濋儜妯电殑銆婇氬織銆銆佸厓鏈濋┈绔复鐨銆婃枃鐚閫氳冦嬨           涓変功浠ュ吀鍒朵綋闂诲悕锛屽叾涓婇氬吀銆嬩笌銆婇氳冦嬪睘浜庡吀鍒朵綋鍙蹭功锛岃屻婇氬織銆嬩环鍊煎湪浜庡叾銆婁簩鍗佺暐銆嬶紝銆浜屽崄鐣...
  • 鏀夸功鏈夊摢浜涗唬琛ㄤ綔鍝
    绛旓細鏀夸功鏄富瑕佽杞藉吀绔犲埗搴︽部闈╁彉鍖栧強鏀挎不銆佺粡娴庛佹枃鍖栧彂灞曠姸鍐电殑涓撲功銆傜敱浜庡畠鍏锋湁宸ュ叿涔︾殑鏌愪簺鎬ц川銆佺壒鐐癸紝鏁呬汉浠篃灏嗗叾褰掑叆宸ュ叿涔︾殑鑼冪暣銆備唬琛ㄤ功绫嶆湁锛氣滃崄閫氣濇槸銆婇氬吀銆銆銆婇氬織銆銆銆婃枃鐚閫氳冦嬨併婄画閫氬吀銆嬨併婄画閫氬織銆嬨併婄画鏂囩尞閫氳冦嬨併婃竻鏈濋氬吀銆嬨併婃竻鏈濋氬織銆嬨併婃竻鏈濇枃鐚氳冦嬨併婃竻鏈...
  • 涓夐氭槸浠涔堟牱鐨勫彶涔
    绛旓細銆婁笁閫氥嬫槸鍝笁閫?鏄ㄦ櫄鐪嬬數瑙嗗墽,璇寸孩鍐涙嬁涓嬮伒涔変箣鍚,寰愮壒绔嬩负姣涙辰涓滄悶鍒颁簡銆婁笁閫氥,骞朵笖浜茶嚜閫佸幓,褰撴椂娌℃湁璁颁綇鍒板簳鏄摢涓夐,浠婂ぉ寰堣鐪熷湴鏌ヤ簡涓鐣,鎵嶇煡閬撳師鏉ャ婁笁閫氥嬫槸鍞愬畫鍏冩椂鏈熺殑,銆婁笁閫氥嬫寚鍞愭潨浣戠殑銆婇氬吀銆嬨佸畫閮戞ǖ鐨銆婇氬織銆鍜屽厓鍒濋┈绔复鐨銆婃枃鐚閫氳冦嬨備互涓嬫槸鎴戞悳闆嗙殑杩欎笁鏈功鐨勮祫鏂:1銆銆婇氬吀銆嬨...
  • 鍗侀氬垎鍒寚浠涔?
    绛旓細瀹嬫湞閮戞ǖ鐨銆婇氬織銆銆佸厓鏈濋┈绔复鐨銆婃枃鐚閫氳冦嬨傛竻浠d咕闅嗗勾闂达紝浠ュ畼淇殑銆婄画閫氬吀銆銆併婃竻閫氬吀銆嬨併婄画閫氬織銆嬨併婃竻閫氬織銆嬨併婄画鏂囩尞閫氳冦嬨併婃竻鏂囩尞閫氳冦嬪叚涔︿笌鈥滀笁閫氣濆悎绉颁负涔濋氥1935骞村啀鍔犱笂銆婃竻缁枃鐚氳冦嬶紝鎬荤О涓衡滃崄閫氣濄傘婂崄閫氥嬬郴缁熷畬鏁村湴璁板綍浜嗕腑鍥藉巻浠e吀绔犲埗搴︾殑娌块潻鍜屽彂灞曘
  • 浠涔堟槸涓夐氬洓鍙?
    绛旓細[ 閫氬吀 ]锛屼笌閮戞ǖ鐨 [ 閫氬織 ]锛岄┈绔复鐨 [ 鏂囩尞閫氳 ] 骞剁О涓 [ 涓夐 ]锛屽洓鍙诧細鍗炽婂彶璁般嬨併婃眽涔︺嬨併婂悗姹変功銆嬨併婁笁鍥藉織銆嬪洓閮ㄥ彶涔︺
  • 涓浗鍙插鍙蹭腑鐨勨滀笁閫氣濆垎鍒槸浠涔
    绛旓細銆佸厓路椹涓銆婃枃鐚閫氳冦嬩笁涔︿互鍏稿埗浣撻椈鍚嶏紝鍏朵腑銆婇氬吀銆涓庛婇氳冦嬪睘浜庡吀鍒朵綋鍙蹭功锛岃銆婇氬織銆浠峰煎湪浜庡叾銆婁簩鍗佺暐銆嬶紝銆浜屽崄鐣ャ嬩篃鏄吀鍒朵綋锛屼箣鍚庯紝鏈夆滅画涓夐氣濆拰鈥滄竻涓夐氣濈浉缁у嚭鐜帮紝鍔犲垬閿﹁椈鐨勩婃竻鏈濈画鏂囩尞閫氳冦嬶紝娓呮湞鏈変簡鈥滃崄閫氣濅箣璇 鏈汉鍘嗗彶绯宦仿仿疯繖涓鏈熷垰瀛﹁繃鐨勶紝鍢垮樋 ...
  • 璧勬不閫氶壌,閫氬織,鏂囩尞閫氳冧笁涔﹀悇鏈変粈涔堢壒鐐
    绛旓細2015-12-12 绠杩般婇氬吀銆,銆婇氬織銆,銆婃枃鐚閫氳冦 4 2006-12-12 鏂囩尞閫氳冭繖鏈功鍊间笉鍊煎緱鑺辨椂闂磋鍘熻憲?鍘熻憲閭i儴鍒嗗啓鐨勬渶濂? 2 2014-06-28 涓夐氭槸浠涔堟牱鐨勫彶涔 40 2020-01-17 銆婃枃鐚氳冦嬪湪鍘嗗彶涓婃湁浠涔堜环鍊? 2005-11-24 閫氬吀 閫氬織 鏂囩尞閫氳 鏈変粈涔堝尯鍒 17 2008-05-28 鍦ㄣ婇暱寰併嬭繖涓數瑙嗚繛...
  • 扩展阅读:《通典》原文 ... 《通志》的内容 ... 文言文翻译器转换 ... 最全版原文及译文 ... 《通典》原文及翻译 ... 《通典》的内容 ... 郑樵《通志总序》翻译 ... 《报任安书》原文 ... 郑樵编著《通志》主要内容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