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快到了,它有什么习俗?有没有什么关于重阳节的故事? 重阳节的来历故事。与习俗,快,!

\u91cd\u9633\u8282\u6709\u4ec0\u4e48\u4e60\u4fd7\uff1f

1.\u8d4f\u83ca
\u83ca\u82b1\uff0c\u53c8\u53eb\u9ec4\u82b1\uff0c\u5c5e\u83ca\u79d1\uff0c\u54c1\u79cd\u7e41\u591a\u3002\u6211\u56fd\u662f\u83ca\u82b1\u7684\u6545\u4e61\uff0c\u81ea\u53e4\u57f9\u79cd\u83ca\u82b1\u5c31\u5f88\u666e\u904d\u3002\u83ca\u662f\u957f\u5bff\u4e4b\u82b1\uff0c\u53c8\u4e3a\u6587\u4eba\u4eec\u8d5e\u7f8e\u4f5c\u51cc\u971c\u4e0d\u5c48\u7684\u8c61\u5f81\uff0c\u6240\u4ee5\u4eba\u4eec\u7231\u5b83\u3001\u8d5e\u5b83\uff0c\u6545\u5e38\u4e3e\u529e\u5927\u578b\u7684\u83ca\u5c55\u3002\u83ca\u5c55\u81ea\u7136\u591a\u5728\u91cd\u9633\u4e3e\u884c\uff0c\u56e0\u4e3a\u83ca\u4e0e\u91cd\u9633\u5173\u7cfb\u592a\u6df1\u4e86\uff1b\u56e0\u6b64\uff0c\u91cd\u9633\u53c8\u79f0\u83ca\u82b1\u8282\uff0c\u800c\u83ca\u82b1\u53c8\u79f0\u4e5d\u82b1\u3002\u8d4f\u83ca\u4e5f\u5c31\u6210\u4e86\u91cd\u9633\u8282\u4e60\u4fd7\u7684\u7ec4\u6210\u90e8\u5206\u3002
2.\u767b\u9ad8
\u91cd\u9633\u6700\u91cd\u8981\u7684\u8282\u65e5\u6d3b\u52a8\u4e4b\u4e00\uff0c\u5373\u662f\u767b\u9ad8\u3002\u6545\u91cd\u9633\u8282\u53c8\u53eb\u201c\u767b\u9ad8\u8282\u201d\u3002\u767b\u9ad8\u6240\u5230\u4e4b\u5904\uff0c\u6ca1\u6709\u5212\u4e00\u7684\u89c4\u5b9a\uff0c\u4e00\u822c\u662f\u767b\u9ad8\u5c71\u3001\u767b\u9ad8\u5854\u3002
\u5f53\u7136\u4eba\u4eec\u767b\u9ad8\u4e5f\u4e0d\u5355\u662f\u6500\u767b\u800c\u5df2\uff0c\u8fd8\u8981\u89c2\u8d4f\u5c71\u4e0a\u7684\u7ea2\u53f6\u91ce\u82b1\uff0c\u5e76\u996e\u9152\u5403\u8089\uff0c\u4eab\u53d7\u4e00\u756a\uff0c\u4f7f\u767b\u9ad8\u4e0e\u91ce\u5bb4\u7ed3\u5408\u8d77\u6765\uff0c\u66f4\u6709\u5438\u5f15\u529b\u3002
3.\u4f69\u8331\u8438\u00b7\u7c2a\u83ca\u82b1
\u91cd\u9633\u8282\u6709\u4f69\u8331\u8438\u7684\u98ce\u4fd7\uff0c\u56e0\u6b64\u53c8\u88ab\u79f0\u4e3a\u201c\u8331\u8438\u8282\u201d\u3002\u8331\u8438\u662f\u91cd\u9633\u8282\u7684\u91cd\u8981\u6807\u5fd7\u3002\u91cd\u9633\u8282\u65f6\u4eba\u4eec\u8fd8\u559c\u6b22\u4f69\u6234\u83ca\u82b1\u3002\u8331\u8438\u96c5\u53f7\u201c\u8f9f\u90aa\u7fc1\u201d\uff0c\u83ca\u82b1\u53c8\u540d\u201c\u5ef6\u5bff\u5ba2\u201d\u3002
4.\u653e\u7eb8\u9e5e
\u653e\u7eb8\u9e5e\u662f\u60e0\u5dde\u8fc7\u91cd\u9633\u8282\u7684\u4e3b\u8981\u4e60\u4fd7\u3002\u6362\u53e5\u8bdd\u8bf4\uff0c\u60e0\u5dde\u6c11\u95f4\u8fc7\u91cd\u9633\u8282\u662f\u4ee5\u653e\u7eb8\u9e5e\u4e3a\u4e3b\u8981\u7279\u5f81\u7684\u3002\u6b64\u4e60\uff0c\u9664\u60e0\u5dde\u6d41\u4f20\u7684\u6c11\u8c23\u4e2d\u6709\u53d9\u8ff0\u4ee5\u5916\uff0c\u5149\u7eea\u300a\u60e0\u5dde\u5e9c\u5fd7\u300b\u4ea6\u6709\u8bb0\u8ff0\u3002
5.\u5403\u91cd\u9633\u7cd5
\u91cd\u9633\u7684\u996e\u98df\u4e4b\u98ce\uff0c\u9664\u524d\u6240\u8ff0\u7684\u996e\u8331\u8438\u3001\u83ca\u82b1\u9152\uff0c\u5403\u83ca\u82b1\u98df\u54c1\u4e4b\u5916\uff0c\u8fd8\u6709\u597d\u4e9b\uff0c\u5176\u4e2d\u6700\u6709\u540d\u7684\u5c31\u662f\u5403\u7cd5\u3002\u5728\u5317\u65b9\uff0c\u5403\u91cd\u9633\u7cd5\u4e4b\u98ce\u5c24\u76db\u3002
6.\u996e\u83ca\u9152
\u83ca\u82b1\uff0c\u662f\u6211\u56fd\u540d\u82b1\uff0c\u4e5f\u662f\u957f\u5bff\u540d\u82b1\u3002\u5728\u201c\u971c\u964d\u4e4b\u65f6\uff0c\u552f\u6b64\u8349\u76db\u8302\u201d\uff0c\u7531\u4e8e\u83ca\u7684\u72ec\u7279\u54c1\u6027\uff0c\u83ca\u6210\u4e3a\u751f\u547d\u529b\u7684\u8c61\u5f81\u3002 \u91cd\u9633\u4f73\u8282\uff0c\u6211\u56fd\u6709\u996e\u83ca\u82b1\u9152\u7684\u4f20\u7edf\u4e60\u4fd7\u3002\u83ca\u82b1\u9152\uff0c\u5728\u53e4\u4ee3\u88ab\u770b\u4f5c\u662f\u91cd\u9633\u5fc5\u996e\u3001\u795b\u707e\u7948\u798f\u7684\u201c\u5409\u7965\u9152\u201d\u3002

\u6269\u5c55\u8d44\u6599\uff1a
\u91cd\u9633\u8282\uff0c\u4e3a\u6bcf\u5e74\u7684\u519c\u5386\u4e5d\u6708\u521d\u4e5d\u65e5\uff0c\u662f\u4e2d\u534e\u6c11\u65cf\u7684\u4f20\u7edf\u8282\u65e5\u3002\u300a\u6613\u7ecf\u300b\u4e2d\u628a\u201c\u4e5d\u201d\u5b9a\u4e3a\u9633\u6570\uff0c\u4e5d\u6708\u4e5d\u65e5\uff0c\u4e24\u4e5d\u76f8\u91cd\uff0c\u6545\u66f0\u201c\u91cd\u9633\u201d\uff1b\u56e0\u65e5\u4e0e\u6708\u7686\u9022\u4e5d\uff0c\u6545\u53c8\u79f0\u4e3a\u201c\u91cd\u4e5d\u201d\u3002\u4e5d\u4e5d\u5f52\u771f\uff0c\u4e00\u5143\u8087\u59cb\uff0c\u53e4\u4eba\u8ba4\u4e3a\u4e5d\u4e5d\u91cd\u9633\u662f\u5409\u7965\u7684\u65e5\u5b50\u3002
\u53e4\u65f6\u6c11\u95f4\u5728\u91cd\u9633\u8282\u6709\u767b\u9ad8\u7948\u798f\u3001\u79cb\u6e38\u8d4f\u83ca\u3001\u4f69\u63d2\u8331\u8438\u3001\u796d\u795e\u796d\u7956\u53ca\u996e\u5bb4\u6c42\u5bff\u7b49\u4e60\u4fd7\u3002\u4f20\u627f\u81f3\u4eca\uff0c\u53c8\u6dfb\u52a0\u4e86\u656c\u8001\u7b49\u5185\u6db5\uff0c\u4e8e\u91cd\u9633\u4e4b\u65e5\u4eab\u5bb4\u9ad8\u4f1a\uff0c\u611f\u6069\u656c\u8001\u3002\u767b\u9ad8\u8d4f\u79cb\u4e0e\u611f\u6069\u656c\u8001\u662f\u5f53\u4eca\u91cd\u9633\u8282\u65e5\u6d3b\u52a8\u7684\u4e24\u5927\u91cd\u8981\u4e3b\u9898\u3002
\u53c2\u8003\u8d44\u6599\uff1a\u767e\u5ea6\u767e\u79d1.\u91cd\u9633\u8282

\u5927\u5bb6\u8ddf\u7740\u8fd9\u4e2a\u52a8\u753b\u77ed\u7247\uff0c\u6765\u4e86\u89e3\u4e00\u4e0b\u4e5d\u4e5d\u91cd\u9633\u8282\u7684\u6765\u5386\u548c\u6545\u4e8b\u5427\uff01

  重阳节习俗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喝重阳酒

  “重阳酒”即用优质糯米酿成的甜酒,于重阳节装进小陶瓷坛子密封保存。可能是因为温度和湿度比较适宜,所以酿出的酒特别醇,是米酒中的上品,甜纯美,男女老少皆宜,起源于西北少数民族。
  “重阳酒”即“菊花酒”。每年重阳节时,最早的菊花花骨朵已长成,欲开花时,这就是制作“重阳酒”的上好的材料。

  各地重阳节
  除了以上较为普遍的习俗外,各地还有些独特的过节形式。

  重阳节在陕北正式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我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饵”即今之糕点、米果之类。宋代《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饮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清初莆仙诗人宋祖谦《闽酒曲》曰:“惊闻佳节近重阳,纤手携篮拾野香。玉杵捣成绿粉湿,明珠颗颗唤郎尝”。近代以来,人们又把米果改制为一种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将优质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掺水磨成稀浆,加入明矾(用水溶解)搅拌,加红板糖(掺水熬成糖浓液),而后置于蒸笼于锅上,铺上洁净炊布,然后分九次,舀入米果浆,蒸若干时即熟出笼,米果面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最佳礼馔。

  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充实了新的内容。1989年,我国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河北省】 香河县九月九日,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称为“追节”。永平府以重阳的天气占未来晴雨。重阳节若下雨,这几个日子也都会下雨。清丰县儿童於重阳节放纸鸢为戏。典周县境内无山,县民多於重阳节上城楼登高。

  【山东省】 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邹平则在重阳祭祀范仲淹,旧时,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缸神。滕县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忌回娘家过节,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浪”的说法。

  【陕西省】 西乡县重阳节,亲友以菊花、菊糕相馈赠。士子以诗酒相赏。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江苏省】 重阳节,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上海豫园于重阳节办菊花会,以新巧、高贵、珍异三项评分定高下。无锡县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浙江省】 绍兴府重阳节互相拜访,除非亲友家有丧事,才往灵前哭拜。桐卢县九月九日备猪羊以祖,称为秋祭。同时也在重阳节绑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

  【江西省】 德兴县九月九日割晚稻。

  【安徽省】 铜陵县以九日重阳为龙烛会,以迎山神。削竹马为戏,据说可以驱逐瘟疫。

  【湖北省】武昌县于重阳日酿酒,据说此所酿之酒最为清洌,且久藏不坏。应城县重阳节是还愿的日期,甚家皆於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福建省】长汀县农家采田中毛豆相馈赠,称为毛豆节。海澄县重阳节放风筝为戏,称为“风槎”。

  【广东省】连川重阳,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围观。南雄府九月九日请茅山道士建王母会,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妇女都会前来参加。阳江县重阳节放纸鸢,并系藤弓於其上,在半空中声音十分嘹亮。临高县民重阳节早起,大家齐声高喊"赶山猫",以此为安和富利之吉兆。

  【广西省】怀集县以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倾城而出,赛神酬愿,皆用大炮。隆安县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觅食,俗语说:“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四川省】旧时南溪县读书人于此日在龙腾山岑山楼聚会,纪念诗人岑参,称为“岑公会”。民间旧俗,重阳前后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话说:“重阳蒸酒,香甜可口”。

  【山西省】山西晋南地区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饱览大好河山,观仰名胜古迹,成为节日的盛举。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言。

  【河南省】南阳喊山大赛以“祝您长寿健康”、“白头偕老”、“家庭美满”等美好话语为主要内容,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喊出独特的心里话。届时,99位老人将一同参加登山比赛,登顶后进行喊山大赛,工作人员将借助分贝仪,根据选手的声音大小决出比赛名次。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还有有的地方吃粽子。
下面浅析几则。赏菊 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
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在湖南宁远,每于九月九日“竞造酒,日重阳酒”。这些风俗说明,重阳与酒的关系极深。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 赏菊
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 明代,在《陶庵梦忆》中记载有:“兖州绍绅家风气袭王府。赏菊之日,其桌、其炕、其灯、其炉、其盘、其盒、其盆盎、其看器、其杯盘大觥、其壶、其帏、其褥、其酒;其面食、其衣服花样,无不菊者夜烧烛照之,蒸蒸烘染,较日色更浮出数层。席散,撤苇帘以受繁露。” 清代赏菊,如《燕京岁时记》:“九花者,菊花也。每届重阳,富贵之家,以九花数百盆,架度广厦中前轩后轻(轩轾,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轩,比喻高低优劣),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四面堆积者,曰‘九花塔’。”在《清嘉录》中记苏州赏菊活动说:“畦菊乍放,虎阜花农,已干盎(古代腹大口小的器皿)百盂担入城市。居人买为瓶洗供赏者,或五器七器为一台,梗中置熟铁丝,偃仰能如人意。或于广庭大厦堆垒千百盆为玩者,绉纸为山,号菊花山。而茶肆尤盛。”另如《金瓶梅》、《浮生六记》等书中也有赏菊之记载。至今,重阳节期间,各大公园也仍组织大型菊展,并将菊缚扎成各类动植物,人物等造型,十分美观。
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登高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据《晋书》中《孟嘉传》载,九月重阳这天,晋朝大司马桓温及参军大将孟嘉等人登上龙山(今湖北江陵县西北的一座山),孟嘉观赏山景,连帽被风吹走也不知道。桓温叫人作文笑他,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辩,一时传为佳话。 南朝时,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载一个神异的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游学,费长房要他在重阳这天让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系臂,并登高,饮菊花酒,才可免祸。桓景照办了,才逃脱灾祸。这个故事,生动地反映出重阳时人们的避邪除灾心理。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如隋时孙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记隋代风俗,已与后世近似。在南宋的《梦粱录》卷五载:“日月梭飞,转盼重阳。……是日‘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正是故事。”南宋韩元吉《水调歌头·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负菊花开。试寻高处,携手摄展上崔嵬。放目苍崖万仞,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古寺倚修竹,飞槛绝尖埃。”描写了重阳赏菊及登高观景的韵致。 明清时,北京地区登高颇盛,《燕京岁时记》云:“京师谓重阳为九月九。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提壶携楹,出都登高。南则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等处,北则蓟门烟树、清净化域等处,远则西山八处。赋诗饮酒,烤肉分糕,询一时之快乐也。”不论文人百姓,都喜欢登高后在山上野餐、烤肉食用。有些贵戚富家则带上幕帐、烤具、车马、乐器,登高台、土坡,架起幕帐、桌椅,大吃爆烤羊肉或涮羊肉,并唱戏奏乐,听歌看舞。如清末慈禧太后,每年重阳于北海东的桃花山登高、野餐、烤肉,并架蓝布围障,防止闲人偷看。在玉渊潭钓鱼台等处,也集中了不少登高之客。故宫御花园里也有登高之山。 又如广州地区,游客多于重阳登上白云山,饮酒赋诗,热闹非凡,影响至今。在上海,附近无山丘,便把沪南丹风楼及豫园的大假山作为登高雅集之所,也很热闹。至民国年间干脆又登二十四层高的国际饭店。而近代的北京香山、山东的牛山、江西南昌的滕王阁等等,也都是登高胜地。尤其是滕王阁,因了唐代王勃于重阳节时在阁上写出千古名文《滕王阁序》,更闻名天下。至于湖北江陵龙山上的纪念晋代孟嘉落帽的落帽台古迹,也吸引着许多游客。 由于重阳为秋节,节后草木开始凋零,所以有称重阳节野游活动为“辞青”,与三月春游“踏青”之说法相对应。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这也是一个颇有诗意的名称。 关于登高习俗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 一说可能源于古代对山神的崇拜,以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要前往山上游玩,以避灾祸。或许最初还要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后来才逐渐转化成为一种娱乐活动了。(古代认为“九为老阳,阳极必变”,九月·九日,月、日均为老阳之数,不吉利。故而衍化出一系列避不祥、求长寿的活动,并非如魏文帝曹丕所称九为“宜于长久”之数。这是明代谢肇制《五杂咀》中的看法。 一说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这种上山采集农民们把它叫做“小秋收”。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此演变而来的。至于集中到重阳这一天则是后来的事。那意思是以此作为一种象征,起点提倡作用,正像春天宜于植树,人们就定个植树节的道理一样。此外重阳节期间天气晴朗,气温凉爽,适宜于登高望远。
佩茱萸·簪菊花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佩茱萸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茱萸其实也和端午节的雄黄和菖蒲的作用差不多,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段时间又是桂花盛开之时,所以民间称之为“桂花蒸”,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制茱萸囊的风俗正是这样来的。 但是在宋元之后,佩茱萸的习俗逐渐稀见了。其变化的因由大概要从重阳节俗的重心的潜移中去理。重阳在早期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人们不仅关注目前的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所以“延寿客”(菊花)的地位最终盖过了“避邪翁”(茱萸)。
放纸鹞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放纸鹞
纸鹞亦现在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风筝始见于春秋时期,初型均是鸟类。相传公输般(鲁班)“削竹为鹤,成而飞之”,“作木鸢以窥宋城”。这里的“竹鹊”“木鸢”,就是代风筝的雏型。不过,当时没有纸,只能用竹木制成。清人笔记中说 “韩信率军十万围攻项羽于垓下,以牛皮制风筝一具,下置善笛之人吹思乡之曲,其声悲怨,楚军弟子八千人尽皆散去”。这里所说的汉代风筝,也只不过是牛皮制的风筝。东汉蔡伦造纸术面世后,始有纸制风筝,出现了“纸鸢”和“鹞子”的称谓。“风筝”之名的出现,据记是出现在五代,《询刍录》记曰:“风筝,即纸鸢,又名风鸢。初,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采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 鸣,俗呼风筝。”唐以后,风筝盛行,并定清明节为风筝节,宋已后更是在老百姓中间普及了。从这以后,风筝的形状已不局限于鹊、鸢、鹞等鸟类,虫、鱼、人神均有之,明清以后,风筝制作已成为一种十分精湛的手工艺术。 惠州民间的纸鹞,已非本来面目,多为四方平面,带一尾巴,其形状与民间所贴门神、神位相似,故疑为神状风筝的一种简化。在惠州民间,风疹制作极为简单,采竹一枝弯曲,一支直竖,撑住一张四方纸,贴上尾巴调好线,即可放飞。有一种不带尾巴,四方状纸稍大,称“阿婆鹞”,以放飞时平稳、安定而得名。 除此外,其他形状的纸鹞也偶而有之。 重阳这天,人们多伴以登高,于街道和旷野处放飞风筝,孩童、成人均有之,亦甚壮观。 按我国的传统习惯,放飞风筝多在清明。重阳放纸鹞可说是惠州民间特有习俗。其来由无从考究。但从惠州的领南气候观之,时间上似乎颇为恰当。清明前后为雨季,春雨不断,这时显然是不适合于放纸鹞的,而重阳前后秋高气爽,劲风不断,人们按传统习俗要登山登高,进行户外活动,此时放纸鹞,天时地利人和,是颇多为适合的。
吃重阳糕
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重阳糕
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 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 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 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 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据说,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 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 有诗描述重阳糕的制作: 蔡云: 篝火鸣机夜作忙, 织工一饮登高酒, 依然风雨古重阳, 蒸出枣糕满店香。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重阳糕不仅自家食用,还馈送亲友,称“送糕”;又请出嫁女儿回家食糕,称“迎宁”。
饮菊酒
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早在屈原笔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五曾在重阳赠菊给钟蹈,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我国酿制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盛行。据《西京杂记》载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晋代陶渊明也有“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颓龄”之说。后来饮菊花酒逐渐成了民间的一种风俗习惯,尤其是在重阳时节,更要饮菊花酒。《荆楚岁时记》载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耳,饮菊花酒,令长寿。” 到了明清时代,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种草药,其效更佳。制作方法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枸杞诸药。 由于菊花酒能疏风除热、养肝明目、消炎解毒,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指出,菊花具有“治头风、明耳目、去瘘瘅、治百病”的功效。 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从医学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时逢佳节,清秋气爽,菊花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除登高插茱萸外,亲友们三五相邀,同饮菊酒,共赏黄花,确实别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诗人们,赏菊饮酒,吟诗唱酬,给后世留下不少佳句。 由于菊花酒的缘故,重阳又成了祭祀酒业神的酒神节。如《山东民俗·重阳节》介绍,山东酒坊于重阳节祭缸神,神为杜康。在贵州仁怀县茅台镇,每年重阳,开始投料下药酿酒,传说是因九九重阳,阳气旺盛才酿得出好酒。每当烤出初酒时,老板在贴“杜康先师之神位”的地方点香烛,摆供品祈祷酿酒顺利(见《中国民俗采英录》)。在湖南宁远,每于九月九日“竞造酒,日重阳酒”。

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 赏菊
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 明代,在《陶庵梦忆》中记载有:“兖州绍绅家风气袭王府。赏菊之日,其桌、其炕、其灯、其炉、其盘、其盒、其盆盎、其看器、其杯盘大觥、其壶、其帏、其褥、其酒;其面食、其衣服花样,无不菊者夜烧烛照之,蒸蒸烘染,较日色更浮出数层。席散,撤苇帘以受繁露。” 清代赏菊,如《燕京岁时记》:“九花者,菊花也。每届重阳,富贵之家,以九花数百盆,架度广厦中前轩后轻(轩轾,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轩,比喻高低优劣),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四面堆积者,曰‘九花塔’。”在《清嘉录》中记苏州赏菊活动说:“畦菊乍放,虎阜花农,已干盎(古代腹大口小的器皿)百盂担入城市。居人买为瓶洗供赏者,或五器七器为一台,梗中置熟铁丝,偃仰能如人意。或于广庭大厦堆垒千百盆为玩者,绉纸为山,号菊花山。而茶肆尤盛。”另如《金瓶梅》、《浮生六记》等书中也有赏菊之记载。至今,重阳节期间,各大公园也仍组织大型菊展,并将菊缚扎成各类动植物,人物等造型,十分美观。
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登高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据《晋书》中《孟嘉传》载,九月重阳这天,晋朝大司马桓温及参军大将孟嘉等人登上龙山(今湖北江陵县西北的一座山),孟嘉观赏山景,连帽被风吹走也不知道。桓温叫人作文笑他,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辩,一时传为佳话。 南朝时,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载一个神异的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游学,费长房要他在重阳这天让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系臂,并登高,饮菊花酒,才可免祸。桓景照办了,才逃脱灾祸。这个故事,生动地反映出重阳时人们的避邪除灾心理。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如隋时孙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记隋代风俗,已与后世近似。在南宋的《梦粱录》卷五载:“日月梭飞,转盼重阳。……是日‘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正是故事。”南宋韩元吉《水调歌头·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负菊花开。试寻高处,携手摄展上崔嵬。放目苍崖万仞,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古寺倚修竹,飞槛绝尖埃。”描写了重阳赏菊及登高观景的韵致。 明清时,北京地区登高颇盛,《燕京岁时记》云:“京师谓重阳为九月九。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提壶携楹,出都登高。南则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等处,北则蓟门烟树、清净化域等处,远则西山八处。赋诗饮酒,烤肉分糕,询一时之快乐也。”不论文人百姓,都喜欢登高后在山上野餐、烤肉食用。有些贵戚富家则带上幕帐、烤具、车马、乐器,登高台、土坡,架起幕帐、桌椅,大吃爆烤羊肉或涮羊肉,并唱戏奏乐,听歌看舞。如清末慈禧太后,每年重阳于北海东的桃花山登高、野餐、烤肉,并架蓝布围障,防止闲人偷看。在玉渊潭钓鱼台等处,也集中了不少登高之客。故宫御花园里也有登高之山。 又如广州地区,游客多于重阳登上白云山,饮酒赋诗,热闹非凡,影响至今。在上海,附近无山丘,便把沪南丹风楼及豫园的大假山作为登高雅集之所,也很热闹。至民国年间干脆又登二十四层高的国际饭店。而近代的北京香山、山东的牛山、江西南昌的滕王阁等等,也都是登高胜地。尤其是滕王阁,因了唐代王勃于重阳节时在阁上写出千古名文《滕王阁序》,更闻名天下。至于湖北江陵龙山上的纪念晋代孟嘉落帽的落帽台古迹,也吸引着许多游客。 由于重阳为秋节,节后草木开始凋零,所以有称重阳节野游活动为“辞青”,与三月春游“踏青”之说法相对应。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这也是一个颇有诗意的名称。 关于登高习俗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 一说可能源于古代对山神的崇拜,以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要前往山上游玩,以避灾祸。或许最初还要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后来才逐渐转化成为一种娱乐活动了。(古代认为“九为老阳,阳极必变”,九月·九日,月、日均为老阳之数,不吉利。故而衍化出一系列避不祥、求长寿的活动,并非如魏文帝曹丕所称九为“宜于长久”之数。这是明代谢肇制《五杂咀》中的看法。 一说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这种上山采集农民们把它叫做“小秋收”。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此演变而来的。至于集中到重阳这一天则是后来的事。那意思是以此作为一种象征,起点提倡作用,正像春天宜于植树,人们就定个植树节的道理一样。此外重阳节期间天气晴朗,气温凉爽,适宜于登高望远。
佩茱萸·簪菊花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佩茱萸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茱萸其实也和端午节的雄黄和菖蒲的作用差不多,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段时间又是桂花盛开之时,所以民间称之为“桂花蒸”,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制茱萸囊的风俗正是这样来的。 但是在宋元之后,佩茱萸的习俗逐渐稀见了。其变化的因由大概要从重阳节俗的重心的潜移中去理。重阳在早期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人们不仅关注目前的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所以“延寿客”(菊花)的地位最终盖过了“避邪翁”(茱萸)。
放纸鹞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放纸鹞
纸鹞亦现在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风筝始见于春秋时期,初型均是鸟类。相传公输般(鲁班)“削竹为鹤,成而飞之”,“作木鸢以窥宋城”。这里的“竹鹊”“木鸢”,就是代风筝的雏型。不过,当时没有纸,只能用竹木制成。清人笔记中说 “韩信率军十万围攻项羽于垓下,以牛皮制风筝一具,下置善笛之人吹思乡之曲,其声悲怨,楚军弟子八千人尽皆散去”。这里所说的汉代风筝,也只不过是牛皮制的风筝。东汉蔡伦造纸术面世后,始有纸制风筝,出现了“纸鸢”和“鹞子”的称谓。“风筝”之名的出现,据记是出现在五代,《询刍录》记曰:“风筝,即纸鸢,又名风鸢。初,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采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 鸣,俗呼风筝。”唐以后,风筝盛行,并定清明节为风筝节,宋已后更是在老百姓中间普及了。从这以后,风筝的形状已不局限于鹊、鸢、鹞等鸟类,虫、鱼、人神均有之,明清以后,风筝制作已成为一种十分精湛的手工艺术。 惠州民间的纸鹞,已非本来面目,多为四方平面,带一尾巴,其形状与民间所贴门神、神位相似,故疑为神状风筝的一种简化。在惠州民间,风疹制作极为简单,采竹一枝弯曲,一支直竖,撑住一张四方纸,贴上尾巴调好线,即可放飞。有一种不带尾巴,四方状纸稍大,称“阿婆鹞”,以放飞时平稳、安定而得名。 除此外,其他形状的纸鹞也偶而有之。 重阳这天,人们多伴以登高,于街道和旷野处放飞风筝,孩童、成人均有之,亦甚壮观。 按我国的传统习惯,放飞风筝多在清明。重阳放纸鹞可说是惠州民间特有习俗。其来由无从考究。但从惠州的领南气候观之,时间上似乎颇为恰当。清明前后为雨季,春雨不断,这时显然是不适合于放纸鹞的,而重阳前后秋高气爽,劲风不断,人们按传统习俗要登山登高,进行户外活动,此时放纸鹞,天时地利人和,是颇多为适合的。
吃重阳糕
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重阳糕
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 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 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 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 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据说,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 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 有诗描述重阳糕的制作: 蔡云: 篝火鸣机夜作忙, 织工一饮登高酒, 依然风雨古重阳, 蒸出枣糕满店香。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重阳糕不仅自家食用,还馈送亲友,称“送糕”;又请出嫁女儿回家食糕,称“迎宁”。
饮菊酒
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早在屈原笔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五曾在重阳赠菊给钟蹈,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我国酿制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盛行。据《西京杂记》载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晋代陶渊明也有“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颓龄”之说。后来饮菊花酒逐渐成了民间的一种风俗习惯,尤其是在重阳时节,更要饮菊花酒。《荆楚岁时记》载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耳,饮菊花酒,令长寿。” 到了明清时代,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种草药,其效更佳。制作方法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枸杞诸药。 由于菊花酒能疏风除热、养肝明目、消炎解毒,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指出,菊花具有“治头风、明耳目、去瘘瘅、治百病”的功效。 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从医学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时逢佳节,清秋气爽,菊花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除登高插茱萸外,亲友们三五相邀,同饮菊酒,共赏黄花,确实别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诗人们,赏菊饮酒,吟诗唱酬,给后世留下不少佳句。 由于菊花酒的缘故,重阳又成了祭祀酒业神的酒神节。如《山东民俗·重阳节》介绍,山东酒坊于重阳节祭缸神,神为杜康。在贵州仁怀县茅台镇,每年重阳,开始投料下药酿酒,传说是因九九重阳,阳气旺盛才酿得出好酒。每当烤出初酒时,老板在贴“杜康先师之神位”的地方点香烛,摆供品祈祷酿酒顺利(见《中国民俗采英录》)。在湖南宁远,每于九月九日“竞造酒,日重阳酒”。这些风俗说明,重阳与酒的关系极深。

  • 閲嶉槼鑺傛湁鍝簺涔犱織?
    绛旓細鑿婅姳閰锛屽湪鍙や唬琚湅浣滄槸閲嶉槼蹇呴ギ銆佺鐏剧绂忕殑鈥滃悏绁ラ厭鈥濓紝鍥犳锛岄噸闃宠妭鎵嶄竴鐩翠繚鐣欑潃楗強鑺遍厭鐨勪範淇椼傜洿鍒版槑娓咃紝鑿婅姳閰掍粛鐒剁洓琛岋紝鍦ㄦ槑浠i珮婵傜殑銆婇伒鐢熷叓绗恒嬩腑浠嶆湁璁拌浇锛屾槸鐩涜鐨勫仴韬ギ鏂欍傚畫浜轰互鑿婅姳銆佽尡钀告场閰掞紝鍚嶈尡钀镐负鈥滆緹閭縼鈥濓紝鑿婅姳涓衡滃欢瀵垮鈥濓紝璁や负鍊熸浜岀墿锛屽彲娑堚滈槼涔濅箣鍘勨濄傚浠婏紝灞变笢...
  • 閲嶉槼鑺傜殑椋庝織鏈,鍏充簬閲嶉槼鑺傜殑椋庝織浼犵粺
    绛旓細鎵浠ラ噸闃充匠鑺傞ギ鑿婅姳閰锛屾槸涓浗鐨勪紶缁熶範淇椼傝強鑺遍厭锛屽湪鍙や唬琚湅浣滄槸閲嶉槼蹇呴ギ銆佺鐏剧绂忕殑鈥滃悏绁ラ厭鈥濄傛澶栬強鑺遍厭鏄嵂閰掞紝鍛抽亾寰井鏈変竴鐐硅嫤锛岄ギ鍚庡彲浣夸汉鏄庣洰閱掕剳锛岃屼笖鍏锋湁绁涚伨绁堢鐨勫悏绁ュ瘬鎰忋傛墍浠ュ埌閲嶉槼鑺傝繖涓澶╋紝浜轰滑閮戒細楗敤鑿婅姳閰掋2.鍚冮噸闃崇硶 鍦ㄩ噸闃充範淇椾腑锛屽悆閲嶉槼绯曟槸蹇呬笉鍙皯鐨勪竴椤癸紝鍥犱负鈥滅硶...
  • 閲嶉槼鑺傜殑椋庝織鏄浠涔鎰忔 閲嶉槼鑺傜殑涔犱織鏈夊摢浜
    绛旓細1銆佺櫥楂橈細鍙や唬锛屾皯闂村湪閲嶉槼鏈夌櫥楂樼殑椋庝織锛屾晠閲嶉槼鑺傚張鍙滅櫥楂樿妭鈥濄傜浉浼犳椋庝織濮嬩簬涓滄眽銆傚攼浠f枃浜烘墍鍐欑殑鐧婚珮璇楀緢澶氾紝澶у鏄啓閲嶉槼鑺傜殑涔犱織锛涙潨鐢殑涓冨緥銆婄櫥楂樸嬶紝灏辨槸鍐欓噸闃崇櫥楂樼殑鍚嶇瘒銆2銆鍚冪硶鍚冮潰锛氬啘鍘嗕節鏈堜節鏃ュ悆鏋g硶锛屽彇鎰忔棭鏃ュ崌楂樸傛檵涓滃崡鍦板尯鍙婁簲鍙板幙绛夊湴锛屽垯涔犳儻鍚冨闈傛檵鍗楀湴鍖烘湁鈥滀節鏈堜節锛...
  • 閲嶉槼鑺傛湁浠涔堜範淇,瑕佸悆浠涔?鍋氫粈涔?
    绛旓細閲嶉槼鑺傜殑涔犱織锛1銆鍚冮噸闃崇硶鎹彶鏂欒杞斤紝閲嶉槼绯曞張绉拌姳绯曘佽強绯曘佷簲鑹茬硶锛屽埗鏃犲畾娉曪紝杈冧负闅忔剰銆 涔濇湀涔濇棩澶╂槑鏃讹紝浠ョ墖绯曟惌鍎垮コ澶撮锛屽彛涓康蹇垫湁璇嶏紝绁濇効瀛愬コ鐧句簨淇遍珮锛屼箖鍙や汉涔濇湀浣滅硶鐨勬湰鎰忋傝绌剁殑閲嶉槼绯曡浣滄垚涔濆眰锛屽儚搴у疂濉旓紝涓婇潰杩樹綔鎴愪袱鍙皬缇婏紝浠ョ鍚堥噸闃筹紙缇婏級涔嬩箟銆傛湁鐨勮繕鍦ㄩ噸闃崇硶涓婃彃涓...
  • 閲嶉槼鑺鐨涔犱織鏈夊摢浜?
    绛旓細閲嶉槼鑺傜殑涔犱織鏈夋檼绉嬨佹斁绾搁涪銆佺櫥楂樸佺キ绁栥佽祻鑿娿佸搧鑼辫惛閰掔瓑绛銆1銆佹檼绉 閲嶉槼鑺傛槸鏈濂界殑璧忕鏃舵湡锛屼腑鍥藉崡鏂硅繕鏈変簺灞卞尯鏉戣惤淇濈暀浜嗏滄檼绉嬧濈壒鑹层傚幓涔℃潙璧忔皯淇椼佺湅鏅掔锛屽凡鎴愪负涔℃潙鏃呮父鐨勪竴绉嶆椂灏氥傗滄檼绉嬧濇槸涓绉嶅吀鍨嬬殑鍐滀織鐜拌薄锛屽叿鏈夋瀬寮虹殑鍦板煙鐗硅壊銆傚湪婀栧崡銆佸箍瑗裤佸畨寰姐佹睙瑗跨瓑鐢熸椿鍦ㄥ北鍖虹殑鏉戞皯锛...
  • 閲嶉槼鑺備範淇楁湁浠涔?
    绛旓細涓銆鐧婚珮 鍦ㄥ彜浠o紝姘戦棿鍦ㄩ噸闃虫湁鐧婚珮鐨勯淇楋紝鏁呴噸闃宠妭鍙堝彨鈥滅櫥楂樿妭鈥濓紝鐩镐紶姝ら淇楀浜庝笢姹夛紝鍞愪唬鏂囦汉鎵鍐欑殑鐧婚珮璇楀緢澶氾紝澶у鏄啓閲嶉槼鑺傜殑涔犱織锛屾潨鐢殑涓冨緥銆婄櫥楂樸嬶紝灏辨槸鍐欓噸闃崇櫥楂樼殑鍚嶇瘒锛岀櫥楂樻墍鍒颁箣澶勶紝娌℃湁鍒掍竴鐨勮瀹氾紝涓鑸槸鐧婚珮灞便佺櫥楂樺銆浜屻佸悆閲嶉槼绯 閲嶉槼绯曞張绉拌姳绯曘佽強绯曘佷簲鑹茬硶锛屽埗鏃犲畾...
  • 閲嶉槼鑺傛湁浠涔蹇岃 閲嶉槼鑺傜殑涔犱織
    绛旓細浜屻佷範淇 1. 鍚冮噸闃崇硶 閲嶉槼绯曪紝涔熷彨鑺辩硶锛屽瘬鎰忊滄姝ラ珮鍗団濆拰鈥滃楂樹節涔濃濄傚畠鐢辩背绮夈佹灉鏂欏拰璞嗘矙鍒舵垚锛岃壊褰╃激绾凤紝褰㈢姸鍚勫紓銆傞噸闃崇硶鍦ㄥ崡鏂瑰緢娴佽锛屽寳鏂逛篃鏈夊緢澶氫汉鍚冦備汉浠氬父浼氫簰鐩歌禒閫侊紝瀛╁瓙浠壒鍒枩娆2. 楗強鑺遍厭 鍙や汉璁や负鑿婅姳閰掑彲浠ュ欢骞寸泭瀵裤侀伩閭紝鍥犳鍦ㄩ噸闃宠妭杩欎竴澶╋紝浜轰滑浼氶噰鎽樿強鑺憋紝鍔犲叆...
  • 閲嶉槼鑺閮芥槸鏈変粈涔堜範淇?
    绛旓細1銆侀噸闃鐧婚珮 閲嶉槼鑺傛湁鐧婚珮鐨勪範淇椼傜澶╁埌浜嗭紝鍐风┖姘斿崡涓嬶紝闆ㄦ按鍑忓皯锛屽ぉ姘旀櫞鏈椼傞噾绉嬩節鏈堬紝绉嬮珮姘旂埥锛屾皵娓╂棦涓嶅瘨鍐凤紝涔熸槸鐐庣儹锛屾濂介傚悎鍑烘父銆傝繖涓鑺傜櫥楂樿繙鏈涘彲杈惧埌寮鸿韩鍋ヤ綋銆佺闄ょ櫨鐥呯殑鐩殑銆傚彜浜哄緢鏃╁氨鏈閲嶉槼鑺傜櫥楂鐨勪範淇楋紝姣斿鍞愪唬鐜嬬淮鍦ㄣ婁節鏈堜節鏃ュ繂灞变笢鍏勫紵銆嬮噷鍐欏埌锛氱嫭鍦ㄥ紓涔′负寮傚锛屾瘡閫匠鑺傚嶆濅翰...
  • 閲嶉槼鑺傛湁鍟ヤ範淇?
    绛旓細绗竴绉嶏細鐧婚珮杩庣銆傞噸闃宠妭閬囦笂绉嬪垎锛屾鏄楂樻皵鐖界殑鏃跺欙紝鎵浠ョ櫥楂樿繋绉嬫槸閲嶉槼鑺傜殑涓昏涔犱織涔嬩竴銆備汉浠細閫夋嫨鐖北銆佺櫥妤兼垨鑰呴暱鍩庣瓑楂樺锛屾璧忕鑹诧紝绁堟眰鍋ュ悍鍜屽钩瀹夈傜櫥楂樹箣浣欙紝杩樹細鍠鑿婅姳閰锛岄噰鑿婅姳锛鍚冮噸闃崇硶绛夐鍝锛屼互琛ㄨ揪鍏荤敓銆侀暱瀵跨殑缇庡ソ绁濇効銆傜浜岀锛氫僵鎴磋強鑺便傞噸闃宠妭涓庤強鑺辨湁鐫瀵嗕笉鍙垎鐨勫叧绯汇
  • 閲嶉槼鑺傜殑椋庝織鍜屽瘬鎰
    绛旓細1. 鐧婚珮锛氶噸闃宠妭鐨勪竴椤归噸瑕佷範淇楁槸鐧婚珮锛岃繖璞″緛鐫杩芥眰闀垮鍜岄┍閭伩鐏俱傚彜鏃跺欙紝浜轰滑鐩镐俊鐧婚珮鍙互杩滅灏樹笘鐨勭悍鎵帮紝鍚屾椂涔熸湁鍔╀簬韬綋鍋ュ悍銆2. 璧忚強锛氶殢鐫閲嶉槼鑺傜殑鍒版潵锛岃強鑺辩洓寮锛岃祻鑿婃垚涓鸿妭鏃ラ噷鐨勪竴椤逛箰浜嬨傝強鑺辫瑙嗕负楂樻磥銆佸潥闊у拰瀹藉帤鐨勮薄寰侊紝鍙嶆槧浜嗕汉浠楂樺皻鍝佽川鐨勫悜寰銆3. 浣╄尡钀革細鑼辫惛鏄竴绉嶉姘旀祿閮...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