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认知觉醒》| 获取人生如何成长的密钥

                        第2篇读书心得

读《认知觉醒》时,有这样一句话:“每读一本书实际上就是在进行一次名人访谈,就是在和顶级的专家交流谈话”。

照此而言,之前读《被讨厌的勇气》,我是在与“哲人”探讨人生的困惑。

而读《认知觉醒》,则是我在听周岭老师传授人生如何成长之道。

即“早冥读写跑,人生五件套——成本最低的成长之道”

在这个“熬夜”成为主流的时代里,“早起”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稀缺的习惯之一。

但是要想实现成长,“早起”不可或缺。

纵观各领域的名人,无不都有着早起这一习惯。

投资界的股神巴菲特每天6:45起床;

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乔布斯每天六点左右开始工作;

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坚持早起跑步近40年,每天写作4000字的文章;

……

我们应该都听到过这样一句话:“自律的人不一定优秀,优秀的人一定自律”。

由此而言,名人能够成为名人是有其道理的。

每天多早起一分钟,就比别人多了一分钟学习和工作的时间。

《哈佛凌晨四点半》一书描写哈佛校园凌晨四点半的情景:

美丽的校园沉静于晨光曦色中,湖边、路边,许多学子正在聚精会神地晨读着。走进藏书逾千万册的哈佛大学图书馆,只见每间阅览室都灯火通明,每个座位上都坐着看书的学子……

这样的一所大学,能够培养出诗人拉尔夫•爱默生、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作家林语堂、文学家梁实秋等众多优秀人才,不是没有缘由的。

当然,现实的我们可能很难做到像他们一样四点半起床。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科学规律,找到适合自己最佳的起床时间。

《认知觉醒》里提到了芝加哥大学的克雷特曼与德门克发现的“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规律。

“根据这个规律,人在睡眠后的3小时、4.5小时、6小时、7.5小时这几个节点醒来,就会觉得神清气爽、精力充沛。”

知道这个规律时,我很好奇,于是当天就尝试了一下。

我照往常一样,晚上23:30开始睡觉,睡之前,把闹钟给关了。

结果,半夜我微微醒了,一看是2:19分;然后继续睡,后面又醒了,一看手机4:25分。

经实证之后,我同书中的作者一样,感到很惊讶!

认识到这个规律之后,我践行多次,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早起时间点。

后面竟能够做到每天都不用闹钟,在早上6点左右醒来,并且完全没有“没睡醒”的感觉。

既然要每天早起,就必然要每天早睡,于是我主动开始将睡觉时间提前了半小时。

通过运用规律,我成功实现再也不需要靠闹钟、靠意志力来坚持早起。

常言“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季在于晨”

成长,先从“早起”开始,从迎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开始。

《认知觉醒》里讲:“冥想就是一条隐藏的成长快车道”

当我看到“冥想”时,我并没有感到很意外。

在过去,自己经常刷视频的时候,刷到过有关于“冥想”的相关小视频,讲诉成功人士的秘诀,其中之一就有“冥想”。

但是,过去自己对“冥想”一直是停留在知道的层面,从未去实践过。

因为我一直认为这是一件没有意义且浪费时间的事情。

“闭眼静坐,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每天持续15分钟以上”

是不是觉得很容易,起初我也是这样想的。

但直到我去尝试后,才发现,不是想的那么容易。

“冥想”主要锻炼的是一个人的专注力,即保持注意力一直在一件事情上的能力。

刘未鹏作家的《暗时间》里提到:“能够迅速进入专注状态,以及能够长期保持专注状态,是高效学习的两个最重要的习惯”

认识到“冥想”是关于专注力的锻炼,我突然明白,自己的学习效率总是很低的原因所在。

学习过程中,思维跳跃,注意力容易被其他周围的事物所吸引,不能够长时间保持专注地做一件事情。

第一次“冥想”时,我清晰地发觉脑袋里的思绪,像一团无头苍蝇,到处乱飞。

注意力才集中没多久,经常一首歌、一个人、一部电视剧……四处乱窜,纷乱复杂。

经实践后,我察觉这是极不好的,毅然地决定要开始每天“冥想”,提高自己的专注力。

我想,如果一个人的注意力总是四分五散,长期如此的话,我们将会很难再有耐心地去专注做一件事情。

TED演讲《每天给自己十分钟》:

“冥想提供了一个机会,提供退一步的潜力,获得看事物的不同角度,看到事情不总是它们外在表象的那样……这就是冥想、专注力的潜力”

“每天花十分钟,思绪中退一步,熟悉自己所处的“现在”,体验更多的专注、平静和清澈”

千万不要觉得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当你去做了之后,你会发现不一样,并从中有所收获。

“冥想“,这虽然是一条隐藏的成长快车道,但是需要每天“坚持”。

作家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可见,要想进步就不能不读书。

小时候,我们就学过,西汉著名的经学家匡衡凿壁借光读书;

近代的大文学家鲁迅先生,小时通过吃辣椒驱寒来坚持夜读;

央视综艺《朗读者》的主持人董卿每天抽一个小时来读书;

世界著名小说家比尔•盖茨说自己每年大概读五十本书,只读纸质版。

……

古往今来,优秀的人还有坚持“阅读”这一重要习惯。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这相当于每读一本好书,我们就是在与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交流对话。

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们将会收获许多于自身有益的东西。

我在读《认知觉醒》时,自己的认知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收获了人生如何成长的密钥。

比尔•盖茨说“突破人生局限的最好办法就是读书”

这一点,我在坚持读了几天书后,深有体会。

通过阅读《被讨厌的勇气》,我对原本迷茫的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阅读《认知觉醒》,我得知了最低成本的成长之道。

我通过阅读好书,践行自己受到感触最深的点,开启了新的选择。

聊到阅读,不免要提到如何阅读。

《认知觉醒》里提:“一、读书要先学会选书;二、阅读是为了改变;三、高阶读书法”

过去,我认为读书就是一字一句的读完全书就算读了。

现在,我懂得读书的本质应该是为了“改变”,读完一本书,它能够让你改变什么是最为重要的。

一种认识、一个习惯、一种思考……

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在《如何赢得朋友和影响他人》中说:“只是读这本书并没有用,关键是你必须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书中所讲到的处事原则”

亦是这个道理,读书最重要的是去践行。

从古至今来看,“读书”可以说是花费最低成本来达到自我提升的一条高速公路。

人生路上,要想获得改变与成长,必然不能丢下“读书”。

诗人陆游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回到最重要的一点,阅读是为了改变,而只有实践才能够带来改变,进而带来成长。

从前,一支笔,一张纸,就能写。

现在,一部手机,一台电脑,就能写。

《认知觉醒》里这样说到“一个人想要真正成长,一定要学会写作,因为“只读不写”的学习是不完整的,是低效的”

想一想,确实如此,如果只是不断的输入,不做输出。

那我们所知道的东西始终都是停留在书面上,不输出自己的思考,过不了多久也许就会遗忘。

我想起自己曾经看过的书,努力回想讲了什么内容?自己从书里受到过什么启发?

想了半天,我也只想起了个大概,可是书中对自己曾有过启发的点,全然想不起。

所以为了读了的书不白读,我决定主动输出。

在过去,我一直认为写作是一件很难的事,“畏难”情绪重,不愿意花费精力去写,所以一直都是心情好就写,心情不好就懒得思考。

现在开始主动去写,结果是发现更难了。

但是我却没有再逃避,而是开始主动克服困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写。

在写的过程中,我能明显的感受到我在联想、思考、专注……

这不就是一种潜在的自我成长吗?

为了锻炼和提升自己的写作学习能力。

我践行了周岭作家在看了成甲的《好好学习》一书之后,推荐的“每日反思”这个习惯。

我在开启了日更挑战,当作“每日反思”来写。

刚开始的时候,每天只有三五百字。而到后面,我发现,有时竟能写到一千字左右。

通过每日反思,通过每日反思,不仅提高了我对生活细节的感知,而且唤醒了我对一些往事的思考,并从中获得了新的认识。

我深深感受到了“写”给自己带来的进步与成长。

中国作家罗兰说:“写作是一条认识自己,认识真理的路,你只要喜欢写,应该随时动笔去写”

写作这条路,想写很容易,难的是如何才能写好,这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探索。

但是,我想只要开始“行动”,坚持去写,久而久之,你便会发现,自己和从前不一样了。

关于运动,我第一个想到的是作家村上春树,自从他决定开始跑步,就常年如一日,坚持晨跑。

跑步,不仅让他收获了健康的身体,还从中得到了很多思考。

他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里写到:“我写小说的许多方法,是每天清晨沿着跑道跑步时学到的,是自然地,切身的,以及实际地学到的”

他的自律不禁让很多人羡慕。

我也是其中之一,但是羡慕归羡慕,总归自己还是不愿意让身体去运动。

而最后让我开始尝试运动的是认识到运动可以变“聪明”。

只能说,自己从前的认识层面实在太低了,居然想当然地随大众认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认知觉醒》里说:“运动能够使大脑长出更多新的神经元,这意味着运动可以在物理上让人变得更“聪明””。

这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我信之不疑,于是为了变得更“聪明”,我决定驱动我那懒惰的身躯到操场上去跑步。

当然,我并不是一开始就坚持每天跑步。

我想,如果一开始就每天跑,后面可能只能靠意志力来支持,最后的结果,可能会走向放弃。

于是,制定了“一周跑两到三次,一次跑两三公里”的计划。

坚持跑了两周,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精神状态比以前好了许多。

注意力、思考力、反应力都多多少少有所变化。

我真切地体会到了运动确实有让我有变得“聪明”了一点。

有一句古希腊的格言这样说:“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

周岭作家在书中说到:“运动更大的意义不在于健身而在于健脑。”

所以,如果想要成长,变得更“聪明”,那就运动起来吧!

在看完人生成长五件套之后,我认为还有一件套——终身学习,不可缺少。

成长这条路没有终点,除了“阅读”、“写作”,我们还可以去尝试学习一些新的东西。

比如:语言、绘画、乐器、摄影、烹饪……

始终保持对新事物的好奇,并尝试去学习新的技能。

俗话说:“技多不压身”。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一切都在飞速发展,我们需要有不断地接受和学习“新”的能力,才能不被这个时代所抛弃。

不断地学习并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还能够增强我们在这个时代里的不可替代性。

企业经营者白辂在她的《破格》里有一节“优势的稀缺性”。

“我始终希望能够为自己创造出足够的稀缺性”

我想,当一个人身上有了常人所没有的“稀缺”,那他的“不可替代性”将会增强,进而他的人生道路可能走的也更加顺畅。

未来,我们的社会将会是学习型社会,所以我们需要有持续性学习新事物的能力。

终身学习,终身成长。

我看访谈节目《十三邀》的时候,有一期对罗翔老师的采访,他说:

“我觉得人最大的痛苦,就是无法做到知道和做到的鸿沟”

“很多人所谓的被你影响了,那只是片刻感动了,最后还是投入到自己以前的生活”

听到这些话时,我联想到《认知觉醒》里的一句话“道理都是空头支票,“改变”才是真金白银””

不管是认识到了什么深刻的道理,如果不能够去“做到”,那将很难实现真正的改变与成长。

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知行合一”,而当代的我们就像“知道”这句话的含义,但是行为上却依旧没有任何改变。

与其不断地去听更多的真理,不如先选择已知的一点道理去实在地践行一次。

“做成一件事真的很不容易”

注:①《认知觉醒》,作者周岭,人民邮电出版社,其内容覆盖脑科学、神经学、心理学范围,从人的内在机制研究出发,阐述现实生活中人的情绪与行为的动因,并给出了如何改变、成长的具体对策,科学说理,实操性强。

②周岭,一个36岁认知觉醒,进行改变,写作3年,影响数万人的中年大叔,“清脑”公众号创始人。

扩展阅读:《认知觉醒》周岭 ... 认知思维人生感悟 ... 读《认知觉醒》心得 ... 人生虚荣认知 二手杰作 ... 《认知觉醒》在线阅读 ... 一个人觉醒有多可怕 ... 读认知觉醒读后感 ... 认知觉醒观后感500字 ... 《认知觉醒》电子书下载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