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舍心动 | 一万年之后的风景

常有人说

没有遗憾的人生不完整

活在尘世之中

你我都跳不出世俗的框框

一万年之后

又有谁能看到

我们眼中的风景与胸中的山水……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 其他 浏览器中播放

The Breeze / My Baby CriesBill Callahan - Youth (La giovinezza) [Original Soundtrack]

这是,将“小幅瓷板画”当做生命的“画盐”团队

给青舍的一封邀请函

第一眼看到,便对背景作品动了心

这个既有“画”感,又有“瓷”感的世界

我们一定要去会一会

那个夹杂着寒风与暖阳的周末,青舍终于在这场小幅瓷板画展上,与好友策展人陈小雨碰了头。

起初接到小雨邀请的时候,那句 “为一万年之后留下美” 的slogan便先于展览夺走了我的心魂。看展那个下午的走走聊聊,不仅加深了我对“小幅瓷板画”的认知与认同,悠然闲逛中还顺便拯救了我这段日子的焦虑。

那天 ,在北京保利时间博物馆“画盐·小幅瓷板画”全国巡展的现场,33位不同风格及追求的画家为我们带来了160多幅作品

瓷板画,这种曾经一度走向消亡的艺术形式,如今依然只是被小众群体所珍视。

一幅好的瓷板画常常要花费作者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这中间的反复试错与烧制,令人发狂,也令人迷醉,在青舍看来,TA充满了神秘的魅力,太值得被更多人所熟识。

你在时间的长河中被遗忘

无论我们把多少甜言蜜语贴在瓷板画身上,都无法掩盖千年来它们所受的“委屈”, 不可否认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瓷板画一直被耽误了。

作为全世界唯一拥有五千年不曾间断历史的国家,我们有太多值得骄傲的闪光点,中国瓷,水墨画,诗词歌赋,琴曲小说,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汹涌了千年,熠熠生辉,开创了他们各自的时代。

可瓷板画,我们可以在任何一种文化时代的背景中窥探到TA,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兼具了器的温润和画的美感与灵魂,但TA的时代却迟迟未至。

原本当陶瓷与同样在中国艺术史中举足轻重的水墨相遇,应是一加一大于二的结合,但瓷画似乎却被这条汹涌的长河遗忘在了时间尽头。

周先锋《有意无意系列》

当我们收藏瓷器时,更多是在意TA作为“器”的价值;而与此不同的是,当我们收藏瓷板画时,则应更多将TA理解为“画”的存在。

伴随着瓷器的变迁而产生,瓷上画为瓷器添上另一种色彩,如今演化为了许多瓷器灵魂般的存在 ,而这种将瓷上画更加直接的呈现与传承的方式——瓷板画,却在其他艺术载体纷纷于历史篇章里“侃侃而谈”之时,躲在时间的角落里默默沉静。

这一次的小幅瓷画展,展现出了瓷画独特的美与魅力,也让我们看到了这种一度沉寂的艺术形式,正在默默形成TA的艺术语言,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青舍知道,为了让这种无争的艺术形式重新在大家面前出现,中间藏着策展人小雨与各种受邀参展的艺术家的诸多努力,而今看到“画盐”在国内的成功巡展,也让我们看到了瓷板画复兴的希望。

你是烈火与泥巴的任性孩子

当烈火遇到了泥巴,互相的成就产生了质的蜕变,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吴强曾在展览中分享到,陶瓷是一种火的艺术,由陶瓷演变而来的瓷板画是一种具有其本身独特性和文化性的绘画形式。

王孟齐《年华一去几徘徊》

王孟齐《禽语妙于诗》

你可知眼前这两幅33cmx33cm,仅仅似A4纸般大小的瓷板画,其实必须要经历一个冗长且繁复的过程,才能最终成型——

在瓷胎上作画,首先要制作白胎,用景德镇优良的硅酸盐瓷土,反复碾压,清除气泡和杂质,在烧制之后,便会成为瓷板画的“纸”。

用矿物质颜料和油性物质调 和成 釉,用不同的画笔在白胎上勾勒轮廓。这个步骤往往要格外的侵注心血,白胎经过烧制不会大量的吸收水分,无法像纸张一样固定住图案,一笔一划都要格外的小心翼翼。

勾勒好基础线条,晕染开背景色,然后就到了需要运气加成的烧制阶段了。瓷板画需要根据画面的由远及近,色调的由深到浅,进行多次上色与勾勒,每一次的烧制都是一次对于运气的考验。

火焰是不可控的因素,某一部分火焰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给瓷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颜色该统一的地方或会产生大对比的色差,而瓷板本身也可能产生不可预计的变化。这个步骤往往要重复数次甚至十数次。

矿物质颜料的色变,窑内温度的分布,烧制过程中气泡产生的概率,任何一点细微的差别都决定了画作最终的成败。即便是同样的两幅画,也可能因为上述因素产生不同的效果,在最终作品出窑之前,连作者都不确定它的状态。

有些事物,越是不可掌控,就越是容易让人痴迷。

这一幅小小的瓷板画,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也至少需要二十几天才能走到最后一个步骤,成为一幅真正的作品。而这不确定性, 一方面让TA可以任性地享有连作者都没有料想到的惊喜成果,一方面也让每一幅瓷板画都成为了难以模仿和复制的“孤品”。

你有自己的故事与灵魂

有人说,想要了解一个作家,用几天的时间读他的小说便可;想要了解一位音乐家,用几个小时听他的谱写的乐章便可;而想要了解一位画家,只需用心地花几秒钟,看他的画作便可……

你我都知道,每一幅好画背后都藏着作者自己的故事,作者在画中融合了自己的故事与灵魂,你若是知音,一眼便能感受得出。

33位不同风格与追求的画家,160多幅瓷板画作品,青舍为大家在北京保利时间博物馆“画盐·小幅瓷板画”全国巡展中,挑选出最“感性”的某某,带给你们——

陈显栋 《陶瓷标本》

陈显栋色彩鲜明充满童趣的作品十分吸引眼球,单单看观赏画作,任谁都想象不到这幅画的作者已经年逾古稀。

李林洪《意象山水系列》

李林洪的作品曾经引起过非常大的争议,不似单纯的国画或者油画,有时是粗颗粒的颜料构成粗犷的线条,有时又是细腻流畅的工笔感。

策展人孙中华称:“他是真正掌握了陶瓷材料属性,才进行创作的。他的瓷板画几乎可以称为范本,因为有了李林洪,才有了今天“画盐”这个展览的许多画家。”

李彦珣《亭之二》、 《锈色沟壑》、 《云游》

李林洪,李彦珣两父子,同宗同气的血脉,却各自孕育出了极为不同的独特画风。区别于父亲李林洪磅礴深厚的墨色山水,李彦珣更喜欢用红绿的对比来营造作品的意境,红铁绿铜,清晰地复刻了一个古老的釉上彩品种——红绿彩。

颜色的冲撞对比,展现的不仅是年轻一代对于瓷画的自我认识,也是一个艺术家独特的生命力。

高建军《行者》

高建军一直偏爱青花的色彩和画面,干净的白配合着深深浅浅的蓝,本身就是一派自然的深远。

画家也有自己的钟情,但对于瓷画来说有时完 美的 品相和完美的意境就如鱼与熊掌一样,二者不可兼得。上面这幅,有着作者满意的意境追求,却因烧制时产生的几点气泡而平添了遗憾;下面这幅,品相干净纯粹,但意境却还达不到作者本身的追求。

洪丹《物象之一》、《物象之三》

一抹纯白为底,各种物件自占一个角落,为带着几分仙气的白平添了点儿烟火气,就像我们曾经那么热爱的琴棋书画诗酒花,最后都将回归于柴米油盐酱醋茶。

安锐勇《水骨》

作为这一次“画盐·小幅瓷板画”展中,唯一的釉下彩作品,他的存在在一众釉上彩的作品之中自成一脉,色彩和瓷胎融为一体,颇有几分道家周而复始,万物相合的气度。

戴清泉《敦煌文化印记系列》

尝试、创新、突破,每种艺术形式的衍生都离不开这三个阶段,在瓷板上勾勒基础的色块,再以雕刻及贴片等不同的手段营造出画面整体的凹凸感和现实感。

作为此次展览中唯一使用这种绘画手法的画家——戴清泉,充分展示出陶瓷入画与其他载体可塑性上的不同,相信备受关注的戴清泉会带给我们更多新奇的视觉体验。

沈厉《河兮,南山》

沈厉山水中的悠然沉静,似不受外界的丝毫打扰,从缝隙里透过的光打在画面上,与画中的山水映射出一片氤氲的水光。

忽想起了杨绛的一句话:“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沈厉的作品,让我们在浮躁的都市生活中,静静沉淀自己的内心。

邓英《美人鱼系列》

邓英,用自己视角中的柔美和细腻展现了美人鱼系列作品。淡淡的蓝色勾勒成海洋,小人鱼从童话中游到了眼前。与我同去的友人,看到它们时曾会心一笑,觉得看到了一个自在又纯粹的小世界。可于我来说,却引出了有些令人害怕的不知从何而来的孤独。

愿万年之后

你仍美艳不可方物

说白了,用于瓷板画制作的陶瓷素胎从根本上来讲,就是硅酸盐罢了。

但是,在这硅酸盐胎上呈现的画作,却展现了陶瓷与绘画两种形式的美感,有趣且充满惊喜。 这样用火与泥胎塑造出的可以传承万年的美,这样的尝试与探索,就如同镌在画盐展品册封面上的那句话——“因为他们的努力,我们可以想象某种自由。”

我们希望,这兼具了中国陶瓷艺术、绘画艺术、书法艺术的诸多特征,可永久保存的瓷板画,在一万年以后,依旧可以美的摄人心魂,希望这些载着作者灵魂的作品,在一万年后依旧可以如同最初浴火而生时那般,耀眼夺目。

我们期待瓷板画的复兴,更期待着瓷板画时代的到来。

本文中所有瓷板画

均为艺术家为“画盐·小幅瓷板画”全国巡展所创作

.END.

文字 / 徐倩楠 主编 / 王哥 设计 / 路老

以上稿件均为青舍QingHouse专属写手原创采写制作

拒 绝 转 载 , 欢 迎 转 发

微信ID:QingHouse813

长按指纹识别二维码关注



扩展阅读:冬无雷 夏无雪 民间说法 ... 《然后心动》 作者 荔雾 ... 诗 邶风 终风 ... 九年感情 主角肖筱 许然 ... 风起九万里 恺撒月 小说 ... 破缘自由的雪城 ... 《成为式神以后 综 》 ... 青铭高干 ... 第 章 歌唱《千里之外》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