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炎帝、蚩尤的关系究竟如何?真正明白的进! 蚩尤 炎帝 神农氏到底什么关系?明白地进!

\u86a9\u5c24 \u708e\u5e1d \u795e\u519c\u6c0f\u5230\u5e95\u4ec0\u4e48\u5173\u7cfb\uff1f\u660e\u767d\u5730\u8fdb\uff01

1\u708e\u5e1d,\u4f20\u8bf4\u4e0a\u53e4\u65f6\u671f\u59dc\u59d3\u90e8\u843d\u7684\u9996\u9886\uff0c\u53c8\u79f0\u8d64\u5e1d\u3001\u70c8\u5c71\u6c0f\uff0c\u4e00\u8bf4\u5373\u795e\u519c\u6c0f(\u6216\u795e\u519c\u6c0f\u7684\u5b50\u5b59)(\u4e2a\u4eba\u8bf4\u6cd5\uff09,\u662f\u6211\u56fd\u4e0a\u53e4\u65f6\u4ee3\u59dc\u59d3\u90e8\u843d\u9996\u9886\uff0c\u53f7\u70c8\u5c71\u6c0f\u6216\u5389\u5c71\u6c0f
2\u86a9\u5c24\u4e0e\u708e\u5e1d\u6709\u65cf\u88d4\u7684\u5173\u7cfb\u3002\u300a\u8def\u53f2\u00b7\u86a9\u5c24\u4f20\u300b\u8bf4\uff1a\u201c\u86a9\u5c24\u59dc\u59d3\uff0c\u708e\u5e1d\u4e4b\u88d4\u4e5f\u201d\u3002

\u519c\u6c0f\u548c\u708e\u5e1d\u5230\u5e95\u4ec0\u4e48\u5173\u7cfb\uff1f\u4e24\u8005\u662f\u5426\u4e3a\u540c\u4e00\u4eba\u5462\uff1f\u5173\u4e8e\u708e\u5e1d\u548c\u795e\u519c\u6c0f\u7684\u5173\u7cfb\u95ee\u9898\uff0c\u5b66\u672f\u754c\u957f\u671f\u4ee5\u6765\u5f62\u6210\u4e86\u89c2\u70b9\u622a\u7136\u76f8\u53cd\u7684\u4e24\u6d3e\uff1a\u4e00\u6d3e\u8ba4\u4e3a\u708e\u5e1d\u5c31\u662f\u795e\u519c\u6c0f\u3002\u8fd9\u4e00\u6d3e\u7684\u89c2\u70b9\u73b0\u5728\u5360\u4e0a\u98ce\uff0c\u7b97\u662f\u4e3b\u6d41\u6d3e\uff0c\u6bd4\u5982\u6e56\u5357\u7684\u708e\u5e1d\u9675\u7eaa\u5ff5\u9986\u5c31\u662f\u628a\u708e\u5e1d\u4f5c\u4e3a\u795e\u519c\u6765\u796d\u7940\u7684\uff0c\u6240\u4ee5\u7eaa\u5ff5\u9986\u5185\u5c31\u6709\u708e\u5e1d\u507f\u767e\u8349\u7684\u4e3b\u9898\u3002\u800c\u53e6\u4e00\u6d3e\u5219\u8ba4\u4e3a\u708e\u5e1d\u548c\u795e\u519c\u662f\u4e24\u4e2a\u7cfb\u7edf\u7684\u4eba\uff0c\u626f\u4e0d\u4e0a\u5173\u7cfb\uff0c\u56e0\u6b64\u4e0d\u53ef\u80fd\u662f\u540c\u4e00\u4eba\u3002
\u53e4\u4ee3\u53f2\u4e66\u5173\u4e8e\u795e\u519c\u6c0f\u7684\u4e16\u4ee3\u8bb0\u8f7d\u662f\u8fd9\u6837\u7684\uff1a\u795e\u519c\u6c0f\u7edf\u6cbb\u7ecf\u5386\u4e86\u4e03\u5341\u4e2a\u4e16\u4ee3\uff0c\uff08\u4e00\u8bf4\u5341\u4e03\u4e2a\u4e16\u4ee3\uff09\u5230\u9ec4\u5e1d\u90e8\u843d\u5d1b\u8d77\u7684\u65f6\u5019\u624d\u8870\u843d\u4e0b\u53bb\u4e86\u3002\u8fd9\u91cc\u6709\u4e00\u4e2a\u95ee\u9898\u524d\u9762\u5fd8\u4e86\u8bf4\u660e\u7684\u9700\u8981\u8bf4\u660e\u4e00\u4e0b\uff0c\u5373\u795e\u519c\u6c0f\u4ee5\u524d\u5305\u62ec\u795e\u519c\u6c0f\u7684\u65f6\u4ee3\uff0c\u50cf\u4f0f\u66e6\uff0c\u5973\u5a32\uff0c\u795e\u519c\u8fd9\u6837\u7684\u79f0\u547c\u4e43\u662f\u5bf9\u4e8e\u67d0\u4e2a\u90e8\u843d\u6216\u8005\u90e8\u843d\u7684\u82e5\u5e72\u4ee3\u9996\u9886\u7684\u7edf\u79f0\uff0c\u800c\u4e0d\u662f\u5bf9\u552f\u4e00\u4e00\u4e2a\u541b\u4e3b\u7684\u79f0\u547c\u3002\u4f46\u662f\u540e\u4e16\u7684\u5b66\u8005\u4eec\u5f80\u5f80\u4ea7\u751f\u6b67\u89c1\uff0c\u6bd4\u5982\u5173\u4e8e\u53e4\u8700\u56fd\u7684\u5386\u53f2\u8bb0\u8f7d\u4e2d\uff0c\u5f88\u591a\u4eba\u90fd\u8ba4\u4e3a\u8695\u4ece\u548c\u9c7c\u51eb\u662f\u53e4\u8700\u56fd\u7684\u4e24\u4ee3\u541b\u738b\uff0c\u4f46\u662f\u5b9e\u9645\u4e0a\u8695\u4ece\u548c\u9c7c\u51eb\u4e43\u662f\u4e24\u4e2a\u5206\u522b\u957f\u5927\u6570\u767e\u5e74\u7684\u53e4\u8700\u56fd\u738b\u671d\uff0c\u6bcf\u4e2a\u738b\u671d\u90fd\u6709\u5341\u51e0\u4e2a\u4e16\u4ee3\u3002\uff08\u300a\u53f2\u8bb0.\u4e94\u5e1d\u672c\u7eaa\u300b\u4e2d\u4e5f\u63d0\u5230\uff1a\u9ec4\u5e1d\u5d1b\u8d77\u7684\u65f6\u5019\uff0c\u6070\u597d\u201c\u795e\u519c\u4e16\u8870\u201d\uff0c\u9ec4\u5e1d\u4e0e\u708e\u5e1d\u6218\u4e8e\u962a\u6cc9\u4e4b\u91ce\u3002\u8bf7\u6ce8\u610f\u8fd9\u4e2a\u201c\u4e16\u201d\u5b57\u3002\uff09\u8fd9\u5c31\u662f\u4e3a\u4ec0\u4e48\u4f0f\u66e6\uff0c\u5973\u5a32\uff0c\u795e\u519c\u7684\u7edf\u6cbb\u5f80\u5f80\u9ad8\u8fbe\u6570\u767e\u5e74\u4e43\u81f3\u6570\u5343\u5e74\u7684\u539f\u56e0\u3002\u6309\u7167\u4e00\u4e16\u4e09\u5341\u5e74\u8ba1\u7b97\uff0c\u90a3\u4e48\u795e\u519c\u6c0f\u7edf\u6cbb\u7684\u65f6\u671f\u5927\u7ea6\u4e3a\u4e24\u5343\u5e74\uff08\u5982\u679c\u662f\u5341\u4e03\u4e2a\u4e16\u4ee3\u5219\u5927\u7ea6\u662f\u4e94\u767e\u5e74\uff09\u9ec4\u5e1d\u7684\u65f6\u4ee3\uff0c\u5728\u8ddd\u4eca\u5927\u7ea6\u4e94\u5343\u5e74\u4ee5\u524d\uff0c\u4ee5\u6b64\u4e0a\u63a8\u4e24\u5343\u5e74\uff0c\u5927\u7ea6\u5c31\u53ef\u4ee5\u63a8\u65ad\u51fa\u795e\u519c\u6c0f\u7edf\u6cbb\u5f00\u59cb\u4e8e\u8ddd\u4eca\u5927\u7ea6\u4e03\u5343\u5e74\u4ee5\u524d\u3002
\u4f46\u662f\uff0c\u5173\u4e8e\u708e\u5e1d\u7684\u8bb0\u8f7d\u5219\u660e\u663e\u548c\u795e\u519c\u6c0f\u5bf9\u4e0d\u4e0a\u53f7\u3002\u548c\u795e\u519c\u4e0d\u540c\uff0c\u5173\u4e8e\u708e\u5e1d\u7684\u79f0\u53f7\u662f\u5bf9\u67d0\u4e00\u4e2a\u4eba\u8fd8\u662f\u5bf9\u82e5\u5e72\u4e16\u4ee3\u7684\u90e8\u843d\u9996\u9886\u7684\u79f0\u547c\u8fd9\u4e00\u70b9\u662f\u5b58\u5728\u4e89\u8bba\u7684\u3002\u6709\u4e00\u79cd\u8bf4\u6cd5\u8ba4\u4e3a\uff0c\u708e\u5e1d\u7ecf\u5386\u4e86\u516b\u4e2a\u4e16\u4ee3\u3002\u7b2c\u4e00\u4e16\u708e\u5e1d\u53eb\u795e\u519c\uff0c\u4ed6\u7684\u65f6\u4ee3\u6bd4\u9ec4\u5e1d\u7684\u65f6\u4ee3\u5927\u7ea6\u65e9\u51e0\u767e\u5e74\u3002\u800c\u548c\u9ec4\u5e1d\u540c\u4e00\u4e2a\u65f6\u4ee3\u7684\u708e\u5e1d\u662f\u7b2c\u516b\u4e16\u708e\u5e1d\uff0c\u4ed6\u53eb\u6986\u7f54\u3002\u8fd9\u79cd\u8bf4\u6cd5\uff0c\u5c31\u628a\u708e\u5e1d\u548c\u795e\u519c\u4e32\u5230\u4e86\u4e00\u8d77\uff0c\u5373\u65e0\u8bba\u708e\u5e1d\u8fd8\u662f\u795e\u519c\u90fd\u662f\u540c\u4e00\u90e8\u843d\u9996\u9886\u7684\u79f0\u547c\u3002\u540c\u4e00\u90e8\u843d\u9996\u9886\u6709\u4e0d\u540c\u7684\u79f0\u547c\u5012\u4e0d\u5947\u602a\uff0c\u4f46\u662f\u65e0\u8bba\u795e\u519c\u6c0f\u662f\u4e03\u5341\u4e2a\u4e16\u4ee3\u8fd8\u662f\u5341\u4e03\u4e2a\u4e16\u4ee3\uff0c\u663e\u7136\u90fd\u548c\u708e\u5e1d\u7684\u516b\u4e2a\u4e16\u4ee3\u5bf9\u4e0d\u4e0a\u53f7\u3002\u56e0\u6b64\uff0c\u4ece\u8fd9\u4e00\u70b9\u4e0a\u6765\u8bf4\uff0c\u708e\u5e1d\u548c\u795e\u519c\u4e3a\u540c\u4e00\u4eba\u7684\u8bf4\u6cd5\u503c\u5f97\u6000\u7591\u3002

田晓岫
一、蚩尤是农部落的名称
蚩尤见之正史,载于《史记·五帝本纪》黄帝纪。因其有与黄帝争战失败的经历而闻名。

历代史家为作注。首先想说清楚的问题是:蚩尤何许人也?

裴骃撰《史记集解》引应劭曰:“蚩尤,古天子”;又转达引《汉书音义》臣瓒引《孔子三朝记》云:“蚩尤,庶人之贪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说法。

之后,司马贞撰《史记索隐》,对“天子”“与庶人”两说提出质疑。先引太史公原文“诸侯相侵伐,蚩尤最为暴”,析其意,蚩尤非为天子,又引《管子·地数篇》所言“蚩尤受庐山之金而作五兵”,说明蚩尤并非庶人。进而提出“蚩尤盖诸侯号也”之说。

然则,张守节撰《史记正义》,引《龙鱼图》云:“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慈仁。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以仁义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蚩尤没后,天下复优乱。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威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

引述这一夹杂神话的民俗传说,显然对“诸侯”“天子”“庶人”诸说都有否定之义。因为,仅是一幅遗像便足以使“八方万邦皆为弭服”,其威风远非一般诸侯可比,亦非庶人可及。然而,又有天遣玄女助黄帝而非助蚩尤之说,可见蚩尤亦与“天子”无缘。

诸学者之所以把“天子”“庶人”“诸侯”等概念硬往蚩尤身上套,明显是局限于周秦封建社会结构模式的认识框架,因而不能正确诠释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蚩尤身份及这一概念的社会历史的内涵。

蚩尤所处的时代,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正值“神农氏世衰”之时。

神农氏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民明农耕生产工具耒、耜的一个氏族。《易·系辞》记:“神农氏作,[]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从此,在中华大地上,许多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谋生手段的族硌先后转向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如《白虎通义》记:“古之人民皆食禽兽之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氏”。这是对狩猎肉食的族群转向农耕生产历史的追忆。又如《淮南子 ·修务训》记:“古者民茹草饮水,采草木之实,食螺蚌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这又是对采储果实及螺蚌之肉为主食的族群转向农耕生产历史的记忆。

耒耜的发明是中国原始社会生产力的一次大飞跃,它奠定了中国原始农业的基础,导致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即“神农氏之世”的出现。神农氏功绩伟烈,被尊为“农皇”,又称“地皇”。《尚书大传·卷第四》说:“神农为农皇也。……神农以地纪,悉地力种谷疏,故托农皇于地”。指其功德之实质在发挥地力,亦称 “地皇”。

在中华远古传说中,“皇”的意思有两层:一是有重大发明功大德美泽被天下者,“皇,君也,美也,大也”[1],如燧人氏发明个钻木燧取火而被尊为 “燧皇”[2];伏羲氏作结绳而为网罟,用于捕兽捞鱼,并制定婚姻嫁娶之礼,使人类本身的繁衍进入健康有序的轨道,因而被尊为“羲皇”[3]。二是指不存在公共权力的早期原始社会,“道德元泊有似皇天,故称曰皇”[4],“烦一夫扰一妇以劳天下,不为皇也。不扰匹妇故为皇”[5]。其情景如《庄子·盗跖》所述:“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

到了神农氏晚期,由于农耕业逐渐成为主要生产方式,游荡觅食的原始群也渐次定居,逐步形成氏族社会,并发展为部落组织,出现拥有超出本部落影响力的部落联盟首领,这就是“帝”。《说文解字》释:“帝,谛也,王天下之号也”。“谛”是指“审谛”,即举措详谨周密,合乎客观规律。《白虎通义》说,“德合天者称帝”[6]。“王天下之号”是指超越部落范围的号召力。“帝”的称号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从早期游群和氏族社会阶段向晚期部落社会阶段的转变。此时,神农氏也开始被称为“炎帝”。

“炎帝”之“炎”,其义有二:一是火光,焚烧。《说文解字》释:“炎,火光上也”。《玉篇》释:“炎,热也,焚也”。这与原始农业离不开“火耕” 有关。所谓“火耕”,是指先砍倒烧光荒地上的杂草灌木,然后耕种点播的一种垦殖手段。二是指南方之神。《汉书·卷七十四》:“南方之神炎帝”,这是从黄河流域的地理视角而言,发祥于湖北厉山,崩葬于湖南茶陵的神农氏当属南方无疑。

从被尊为“农皇”的“神农氏之世”,到被称为“炎帝”的“神农氏世衰”之时,是一个历史的转折时代。

蚩尤活跃于历史舞台之时,即“神农氏世衰”的“炎帝”之时。当时部落林立,各部落依仗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武力互相争斗,不再服从由于发明耒耜的功绩而自然形成的部落联盟首领炎帝神农氏的约束。“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蚩尤最为暴”[7]。此所言“诸侯”,并非周秦社会制度下分封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贵族,而是指原始社会末期的各部落酋长。蚩尤是其中之一。

“蚩”是贬词。《说文解字》释为“虫也”。作冠词用,若今之詈辞“小爬虫”之类。《六书正伪》曰:“凡无知者,皆为蚩名之”。“尤”为部落名。尤又作由,意为农。杨慎《丹铅录》云:“由与农通”。《韩诗外传》云:“东西耕曰横,南北耕曰由”。《吕氏春秋·勿躬》例举“管子复于桓公曰:‘垦田大邑,辟土艺粟,尽地力之利,臣不若甯[],请置以为大由’”。注:“大由,大农也”。《管子·省官》说:“相高下,视肥[],观地力,明诏期,前后农夫,以时均修焉;使五谷桑麻,皆安其处,由田之事也”。诏期即《礼记·月令》所谓“王命布农事”之日期。由田即农田,亦农官之谓也。《钱谱》神农币文“农”作 “由”。“尤”是依传闻所记部落名称,与“由”为同音异字。故“尤”部落即“由”部落,亦即农部落。贬之即谓“蚩尤”。中国古代对氏族及部落的名称与其酋长名称和氏族部落民名称常常不加区别地称呼,所以,“蚩尤”既为部落名,亦为该部浇酋长与部落民之共名。

二、蚩尤与炎帝、黄帝的关系
蚩尤与炎帝有族裔的关系。《路史·蚩尤传》说:“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

炎帝与蚩尤均由神农氏族发展而来,同属农耕部浇联盟。炎帝部落为神农氏族之直系后裔,仰成于其先祖神农氏发明耒耜功绩之余烈,得以居逐耕部落联盟之首,而称“炎帝”。炎帝与神农氏既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故《史记·封禅书》例举封禅大典时,将神农氏与炎帝分列先后。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关于神农氏与炎帝的记叙非常贴近,但未予指明其间的关系。《帝王世纪》说:“神农氏作,是为炎帝”,已经注意到二者的亲缘关系。《汉书2古今人表》及《易·系辞》疏将为帝与神农氏合称呼为“炎帝神农氏”。

《易·系辞》疏引《帝王世纪》云,“炎帝”之号,凡传八世:帝临魁、帝承、帝明、帝直、帝嫠、帝哀、帝榆罔。至帝榆罔之世,始见蚩尤部浇崭露头角。

蚩尤部落是由神农氏族发展而来的一群农耕部落中实力最强的一个部落。其实力雄厚的原因,一是益于其居地产盐;二是在煮盐的生产过程中,发明了冶炼金属与制作兵器。

《梦溪笔谈2卷三》记:“解州盐泽,方面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未尝溢;大旱未尝涸。[氵卤]色正赤,在版泉之下,俚俗谓之蚩尤血”。宋代解州治在今山西运城市解州镇。盐泽今名解池,素有“国宝”之誉,有硫酸钠、氯化钠、硫酸镁等盐,含钙、碘、钾、硼、锂、铯、锶等稀有元素。《太平寰宇记·卷四六》客观存在邑县条下记:“蚩尤天在县南一十八里”。故安邑县即今县,亦受辖于运城市。这里曾经是蚩尤部落的居地。得盐泽之富,蚩尤部落才有实力与黄帝抗争。如《史记·五帝本纪》云:“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管子·地数篇》说:“葛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是岁相兼者诸侯九。雍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雍狐之戟芮戈,是岁相兼者诸侯二十”。葛庐之山及雍狐之山具体所指无考。其地处当不会离今运城市太远。或者就在其地。“金”泛指金属,不限于黄金。

与今山西运城市相邻的今河南三门峡市,也是农部落的聚居中心。数千年之后,这里仍有神农氏后裔。《史记·本周纪》载,周武王伐纣成功,“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裴骃《史记集解》注释:“《地理志》弘农陕县有焦城,故焦国也”。《汉书·地理志》弘农郡,首县弘农,治在今河南灵宝县。陕县今属三门峡市。《地理志》载弘农郡“有铁官,在[]池”[]池即今渑池县,亦属三门峡市。灵宝县有金矿,至今仍有重大开采价值。其它如银、铜、铁、锌、铝等矿藏资源储量也很丰富,该地区具有金属冶炼的必备条件。相传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处,即在灵宝县境内[8],其相对历史年代在轩辕与蚩尤之战后。这一地区不仅矿藏丰富,而且土地肥饶,盛产五谷林果及紫胡、天麻、黄苓、丹参等中草药,宜于农耕部落居住。

由史籍所载观之,蚩尤部落因得盐池之利,金属冶炼之法,成为以炎帝为首的农耕部落联盟中实力最雄厚的一个部落。蚩尤与炎帝同为神农氏后裔,显赫者称炎帝,失败者称蚩尤。

关于蚩尤与黄帝之战,载籍所见,有三种说法:一说是黄帝胜炎帝之后,再胜蚩尤而巩固帝位,黄帝与蚩尤之战似为黄炎之战争的余波;另一说是蚩尤驱逐赤帝(即炎帝),赤帝求诉于黄帝,二帝联手杀蚩尤于中冀;三说是蚩尤作兵攻黄帝,兵败被杀。

第一种说法如《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依附杀蚩尤”。太史公言黄帝名轩辕,国号有熊轩辕本意为车,应是指发明制作车的技术而得名的氏族及其首领的名称,如发明制作农耕工具技术称神农氏,发明制作捕捞工具技术而称伏羲氏,发明钻燧取火技术称燧人氏然。有熊国号。当时的“国”,实为部落。熊、罴、貔、貅、[]、虎为六种兽名,应是有熊部落中六个氏族的名称,或谓图腾。阪泉,水名,在今北京市延庆县。涿鹿,山名,在今河北涿鹿县,与阪泉相距不远。

第二种说法见于《逸周书·尝麦解》:“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广平之地曰阿。争战发生在涿鹿山下的开阔地带,隅指角落,“九”意指多,并不限于具体数目八加一。“九隅无遗”是说蚩尤驱逐赤帝(即炎帝)部落不留遗地。地冀指中原冀州。《尔雅·释地》:“两河间曰冀州”。郭璞注:“自东河至西河”。当时把黄河入海处称为东河,河套向南流处称西河。《周礼·职方》记:“正北曰并州”,今山西太原、河北正定保定皆属之;“东北曰幽州”,今北京市属之。上古冀州位于幽、并之南,地在今山西南部及河北西南部。传说蚩尤被杀之处,在今山西运城解州。

第三种说法如《山海经·大荒北经》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风伯雨师是农耕蚩尤部落专司气象的巫师,后为农业气象神,立有庙,岁时奉词。《韩非子·十过》说:“昔者黄帝俣鬼神于泰山之上……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反映了风伯雨师与蚩尤部落之密切关系,因为农业部落生产的丰收部是与风调雨顺分不开的。

三说孰是,今已无考查之可能与必要。对于此类沪传千年后才被记入载籍的史前传说,史学家注视的焦点,是其中透出的史影;而民族学者关心的问题,则是该传说反映出的族体的类型、文化特征及其形成和衍变的过程。

蚩尤战败后的结果,一说是被黄帝擒杀,如前引述《史记》《逸周书》《山海经》所记;另一说是受到黄帝重用,如《龙鱼河图》所言:“黄帝制服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逮至秦汉,民间尚有以蚩尤为兵主行礼祠之俗。以致秦始皇东游及高祖刘邦起兵,皆从民俗礼祠蚩尤,见载于《史记·封禅书》及《史记·高祖本纪》。

《管子·五行》亦有黄帝重用蚩尤的记载:“昔者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蚩尤明天道,故使为当时”。“当时”是中原黄帝部落联盟的一种公职名称,其地位与职能约与《周礼》中的“天官”相类,亦近似于后世各朝之宰相,是辅佐部落联盟首领(帝)管理各部落公共事务的部宰。此处所言之“天道”,是指天文历法岁时月令的经验知识。熟悉这些知识,是安排农业部落生产生活,管理好农业部落社会的关键。

关于蚩尤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的记载,反映了黄帝与蚩尤关系的不同阶段与不同侧面。“蚩尤”本是农部落的他称,既是对部落酋长的他称,也是对部落全体成员的他称。蚩尤部落的第一任酋长称蚩尤,第二任酋长亦称蚩尤;第一代部落成员称蚩尤,第二代部落成员仍然被称为蚩尤。如同《大载礼记·五帝德》记 “黄帝三百年”之类传言的实际内涵。把黄帝与蚩尤的战后关系放到原始部落战争的历史背景中去认识,杀戮是不可避免的,斩尽杀绝又是不可能的,最终只能是让战败的部落在服从的条件下保持原状生活下去。

三、蚩尤的遗裔
在蚩尤部落活动过的地方留下了聚居点(后世所谓“城”)、坟冢、祀祠等遗迹的记载,追溯这些遗迹,可以看出蚩尤部落的活动地区,以现其遗裔的线索。

关于蚩尤城的记载,见于(水经注·卷十三)涿水条记:“涿水出涿鹿山,世谓之张公泉,东北流经涿鹿县故城南……〈魏土地记〉称,涿鹿城东南六里有蚩尤城。泉水渊而不流,霖雨并侧流注阪泉”。又引〈晋太康地理记〉曰:“阪泉亦地名也。泉水东北流,与蚩尤泉会,水出蚩尤城,城无东面”。故涿鹿在今河北涿鹿县。涿水待考。蚩尤泉在今涿鹿县。阪泉在今北京市延庆县。

《太平寰宇记·河东道七》客观存在邑县条下记:“蚩尤城在县南一十八里……其城今摧毁”。故安邑县治在今山西运城市安邑镇。

关于蚩尤冢的记载,见于《皇览·墓冢记》:“蚩尤冢,在东平寿张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名为蚩尤旗。肩髀冢在山阳郡钜野县重聚,大小与阚冢等”。三国时之东平寿张县治在今山东阳谷县寿张镇。山阳钜野县治在今山东巨野县。

关于蚩尤祠的记载,见于《史记·封禅书》。秦始皇东巡游,封泰山,禅梁父,礼祠齐八神。八神之中,“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东平陆监乡,齐之西境也”。今山东东平县即其故治。又,《汉书·地理志》东郡寿良(张[9])县条下记:“蚩尤祠在西北(涑)[10]上,有朐城”。汉东郡寿起兵之时,“祠黄帝蚩尤于沛庭”。秦时沛县,治在今江苏徐州市沛县。沛县东境隔微山湖与山东相望。

《逸周书·尝麦解》中,有“命蚩尤于宇少昊”之语。这里的“宇”释为“边”。于屋则檐边为宇,于国则四垂为宇。意思是说蚩尤部落曾被安排在少昊部落的边垂居住。当时少昊部落居地,以曲阜为中心。《左传2定四年》杜预注:“少昊墟,曲阜也,在鲁城内”。蚩尤在少昊之西垂。

《述异记·卷上》云:“太原村落间祭蚩尤神,不用牛头”。又云“汉武时,太原有蚩尤神昼见……其俗遂为立祠”。又载:“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载牛角而相[]。汉造角[]戏,盖其遗制也”。秦汉置太原郡,属并州,首县晋阳,治在今山西太原市。两汉时的冀州,地在今河北南部、山西南部及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

依上列籍记述,关于蚩尤的遗迹、遗俗、传说,历数千年之久,逮至秦汉,仍然以浓烈的色彩保存于民间。在北至河北涿鹿,西至山西太原运城,东到山东东平,南至江苏沛县的广大地区,礼祠蚩尤之俗经久不衰。按“民不祀非族”的古俗,这些地区定有为数众多的蚩尤遗裔,才能具备形成和保持这种祭祀蚩尤民俗的社会条件。这些地区在两汉时期又是汉族政治经济文化的腹心之地,无疑有相当多的蚩尤遗裔成为汉族成员。

蚩尤遗裔见于载籍者,有邹氏屠氏。王嘉《拾遗记》载:“轩辕去蚩尤之凶,迁其民善者于邹屠之地,迁恶者于有北之乡。其先以地命族,后分为邹氏屠氏”。邹姓屠姓今为汉族常姓。

“有北之乡”指北方寒冷不毛之地,见于《诗·小雅·巷伯》,也颖达疏:“北方太阴之气寒凉而无土毛,不生草木,寒冻不可居处”。说明曾经有一部份蚩尤遗裔被迁到北方。蒙古族学者陶克涛著《毡乡春秋——匈奴篇》,论蚩尤是匈奴在传说时代的称号,被黄帝北逐的荤粥当是蚩尤[11](部落遗裔)。司马贞《史记索隐》释荤粥:“匈奴之别名也,唐虞以上曰山戎,亦曰熏粥,夏曰淳维,殷曰鬼方,周曰[俨]狁,汉曰匈奴”,《周书·帝纪第一》:“太祖文皇帝守文氏,讳泰,字黑獭,代武川人也。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为黄帝所灭,子孙遁居朔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指出:“宇文氏出自匈奴南单于之裔”。

古有仇犹国,公元前457年被晋国智伯所灭。《史记·樗里子传》记:“智伯之伐仇犹,遗之广车,因随之以兵,仇犹遂亡”。今山西盂县东北有仇犹国遗址。仇犹与蚩尤音近,其国或为蚩尤遗裔所建。

蚩尤部落遗裔之向南迁者,不见经传,但存口碑。黔东南苗族史诗《枫木歌》,说苗族始祖姜央(炎)是从枫树树心中生出来的。苗族学者联系《山海经· 大荒南经》记:“有宋山者,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枫木,蚩尤所弃其桎梏,是谓枫木”。论证苗族为蚩尤之裔[12]。《苗族简史》载:“川南、黔西北一带有蚩尤庙,受到苗族人民的供奉”。从枫木中生出苗族始祖之传说,实涵蚩尤再世之象征意义。

《尚书·周书·吕刑》将蚩尤与苗民相提并论:“蚩尤惟始作乱,延及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苗民弗用灵,制以刑”。说“作乱”是从蚩尤开始的,延及平民,无不以各种方式取人财物:群行攻劫曰寇,杀人曰贼,以鸱张跋扈为义;作乱在外曰奸,作乱在内曰宄,强取曰夺,窃取曰攘,诈取曰矫,固取为虔。“灵”意为善,即不以善教化,而是制作刑法。指斥苗民沿袭了蚩尤之习性。时至今日,布依族仍称苗族为“布由”。布依族“布”意为“人”或“族”。在祠法上是限制成分在中心成分之后,“布由”意为“由族”亦可记为“尤族”。与蚩尤部落的他称一致。

《帝王世纪》载炎帝神农氏崩葬长沙茶乡。茶乡即今湖南茶陵县,在湘赣边界罗霄山脉西侧。古三苗居地亦曾及于湘赣间。据《史记·吴起列传》记:“昔三苗之居,左洞庭,右彭蠡”。洞庭即今日洞庭湖,彭蠡即今鄱阳湖。因此,三苗极可能是从神农氏之裔,或即蚩尤(农部落)之遗裔发展而来的游耕农部落群。苗族普遍存在长时间远距离迁徙的传说历史。这是与其较长时间地保持游耕农业经济的生产方式分不开的。当然,也有政治和社会的原因。

还应当注意到,如同汉族是多元形成的一样,作为中国南方的一个古老的族群,苗族原初的族源即呈现出多元性。苗族古称“苗民”或“三苗”。除了上述炎帝神农氏和蚩尤(农部落)与“苗民”、“三苗”有直接的族源关系而外,黄帝之裔缙云氏、颛顼之裔驩头也都分别是三苗、苗民的主要族源之一。

“三苗”之始见载籍,有《尚书·虞书》:“窜三苗于三危”。孔颖达疏:“三苗,国名,缙云氏之后”。此所谓“国名”,实为部落名称。“缙云氏”是黄帝部落中的一个氏族名称,后发展为部落名称。《史记正义》案:“黄帝有熊国君,号曰有熊氏,又曰缙云氏,又曰帝鸿氏,亦曰帝轩氏”。直接指缙云氏为黄帝。《史记集解》说黄帝“亦号轩辕氏”。杜预注《左传·文十八年》:“缙云,黄帝时官名”。此所谓“官名”,实指黄帝部落的分职名称。《左传·昭十七年》记:“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名”。即以云作为本部落以氏族为单位的军事编制(云师)的名称和该氏族所担任的部落公职名称(云名)。

《史记集解》引应劭曰:“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春官为表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列出春夏秋冬的官名,如《周礼》,春官宗伯管祭祀礼乐,夏官司马管行政军事,秋官司寇管刑法禁令,冬官司空管工程建设。这种以云为公职名称是早期黄帝部落内部由各氏族分别担任的部落公职,至于黄帝成为部落联盟首领之后,由各部落分别担任的部落联盟公职名称,如《管子·五行》所记,则称为“当时”(天官)、“禀者”(地官)、“土师”(春官)、“司徒”(夏官)、“司马”(秋官)、“李”(冬官)。今浙江省有缙云县,其县有缙云山,相传为黄帝游仙之处。

《广韵》释“窜”为“放也”,即流放之意。“三危”,孔安国传曰:“西裔之山”,裔指边远之地。《山海经·西山经》有“三危之山”,郭璞注:“今在敦煌郡”。汉置敦煌郡,治在今甘肃敦煌市。敦煌市东北有三危山,今置三危镇。《史记·五帝本纪》载:“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戎”本意指山间谷地,用以指人群,意即居于山间谷地之人,今之所谓“山地民”是也。“西戎”即西方山地民。今日黔西北苗族流传的古史传说,言其祖先原住积石山以西,从日没方向移到积石山,经过若干代的长途迁徙,渡过黄河,到了长江中游一带,最后进入西南地区。[13]

《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敦璞注:三苗之民)颛顼生驩头,驩头生苗民。”驩头又作驩兜,见《尚书·舜典》:“放驩兜于崇山”。又作驩兜,见《史记·五帝本纪》:“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崇山在今湖南大庸市西南,此地属武陵山区,行政建置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苗族简史》说,湘西苗族五大姓之一的石姓,与驩兜有亲缘关系。石姓有大小之分,大石姓在苗语中被称为“驩兜”,[14]泸溪、花垣有驩兜墓、驩庙。

结语
综合汉文古籍记载,蚩尤是中国原始社会末期活跃在今河北山西及山东西部的一个农耕部落名称,即该农耕部落酋长与部落民之共同名称。蚩尤部落为神农氏氏族后裔,属炎帝部落联盟。传说蚩尤部落善长于金属冶炼和制造兵器。蚩尤部落与黄帝部落争战失败,其遗裔大部份留居中原。据《管子》所记,蚩尤部落加入了黄帝为首的部落联盟,并在其中担任了重要公职。《拾遗记》载,邹氏、屠氏为其遗裔中可查之姓氏。

蚩尤部落中一部份迁到北方,与荤粥(匈奴之别名)有族源关系。

蚩尤部落中的南迁者,与苗民、三苗有族源关系。三苗来源呈多元性,除蚩尤遗裔之名,尚有黄帝缙云氏之后,颛顼氏之后[]头等。

从关于蚩尤和三苗传说的记述中,可以看到中华大地上,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间由汇聚、争战、融合、迁徙待环节所构成的大规模的搅拌运动。这种搅拌运动造成了中华各族在起源形成阶段就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的状况。

--------------------------------------------------------------------------------

[1] 《白虎通义·卷一》。

[2] 《尚书大传·卷四》。

[3] 《尚书大传·卷四》。

[4] 《风俗通义》。

[5] 《白虎通义》。

[6] 《白虎通义》。

[7] 《史记·五帝本纪》。

[8] 《中国市县大辞典》第659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9] 寿良县即寿张县,东汉光武帝时避其叔父赵王良讳所改。

[10] 颜师古注:“(涑)亦济水字也。”

[11] 陶克涛:《毡乡春秋——匈奴篇》,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1页。

[12] 龙伯亚待主篇:《苗族简史》第3页,贵州民族出版社1985年出版。

[13] 杨汉先《贵州省威宁县苗族古名传说》,载《贵州民族研究》1980年第1期。

[14] 同12一样。

蚩尤与炎帝、黄帝的关系
蚩尤与炎帝有族裔的关系。《路史·蚩尤传》说:“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

炎帝与蚩尤均由神农氏族发展而来,同属农耕部浇联盟。炎帝部落为神农氏族之直系后裔,仰成于其先祖神农氏发明耒耜功绩之余烈,得以居逐耕部落联盟之首,而称“炎帝”。炎帝与神农氏既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故《史记·封禅书》例举封禅大典时,将神农氏与炎帝分列先后。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关于神农氏与炎帝的记叙非常贴近,但未予指明其间的关系。《帝王世纪》说:“神农氏作,是为炎帝”,已经注意到二者的亲缘关系。《汉书2古今人表》及《易·系辞》疏将为帝与神农氏合称呼为“炎帝神农氏”。

《易·系辞》疏引《帝王世纪》云,“炎帝”之号,凡传八世:帝临魁、帝承、帝明、帝直、帝嫠、帝哀、帝榆罔。至帝榆罔之世,始见蚩尤部浇崭露头角。

蚩尤部落是由神农氏族发展而来的一群农耕部落中实力最强的一个部落。其实力雄厚的原因,一是益于其居地产盐;二是在煮盐的生产过程中,发明了冶炼金属与制作兵器。

《梦溪笔谈2卷三》记:“解州盐泽,方面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未尝溢;大旱未尝涸。[氵卤]色正赤,在版泉之下,俚俗谓之蚩尤血”。宋代解州治在今山西运城市解州镇。盐泽今名解池,素有“国宝”之誉,有硫酸钠、氯化钠、硫酸镁等盐,含钙、碘、钾、硼、锂、铯、锶等稀有元素。《太平寰宇记·卷四六》客观存在邑县条下记:“蚩尤天在县南一十八里”。故安邑县即今县,亦受辖于运城市。这里曾经是蚩尤部落的居地。得盐泽之富,蚩尤部落才有实力与黄帝抗争。如《史记·五帝本纪》云:“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管子·地数篇》说:“葛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是岁相兼者诸侯九。雍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雍狐之戟芮戈,是岁相兼者诸侯二十”。葛庐之山及雍狐之山具体所指无考。其地处当不会离今运城市太远。或者就在其地。“金”泛指金属,不限于黄金。

与今山西运城市相邻的今河南三门峡市,也是农部落的聚居中心。数千年之后,这里仍有神农氏后裔。《史记·本周纪》载,周武王伐纣成功,“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裴骃《史记集解》注释:“《地理志》弘农陕县有焦城,故焦国也”。《汉书·地理志》弘农郡,首县弘农,治在今河南灵宝县。陕县今属三门峡市。《地理志》载弘农郡“有铁官,在[]池”[]池即今渑池县,亦属三门峡市。灵宝县有金矿,至今仍有重大开采价值。其它如银、铜、铁、锌、铝等矿藏资源储量也很丰富,该地区具有金属冶炼的必备条件。相传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处,即在灵宝县境内[8],其相对历史年代在轩辕与蚩尤之战后。这一地区不仅矿藏丰富,而且土地肥饶,盛产五谷林果及紫胡、天麻、黄苓、丹参等中草药,宜于农耕部落居住。

由史籍所载观之,蚩尤部落因得盐池之利,金属冶炼之法,成为以炎帝为首的农耕部落联盟中实力最雄厚的一个部落。蚩尤与炎帝同为神农氏后裔,显赫者称炎帝,失败者称蚩尤。

关于蚩尤与黄帝之战,载籍所见,有三种说法:一说是黄帝胜炎帝之后,再胜蚩尤而巩固帝位,黄帝与蚩尤之战似为黄炎之战争的余波;另一说是蚩尤驱逐赤帝(即炎帝),赤帝求诉于黄帝,二帝联手杀蚩尤于中冀;三说是蚩尤作兵攻黄帝,兵败被杀。

第一种说法如《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依附杀蚩尤”。太史公言黄帝名轩辕,国号有熊轩辕本意为车,应是指发明制作车的技术而得名的氏族及其首领的名称,如发明制作农耕工具技术称神农氏,发明制作捕捞工具技术而称伏羲氏,发明钻燧取火技术称燧人氏然。有熊国号。当时的“国”,实为部落。熊、罴、貔、貅、[]、虎为六种兽名,应是有熊部落中六个氏族的名称,或谓图腾。阪泉,水名,在今北京市延庆县。涿鹿,山名,在今河北涿鹿县,与阪泉相距不远。

第二种说法见于《逸周书·尝麦解》:“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广平之地曰阿。争战发生在涿鹿山下的开阔地带,隅指角落,“九”意指多,并不限于具体数目八加一。“九隅无遗”是说蚩尤驱逐赤帝(即炎帝)部落不留遗地。地冀指中原冀州。《尔雅·释地》:“两河间曰冀州”。郭璞注:“自东河至西河”。当时把黄河入海处称为东河,河套向南流处称西河。《周礼·职方》记:“正北曰并州”,今山西太原、河北正定保定皆属之;“东北曰幽州”,今北京市属之。上古冀州位于幽、并之南,地在今山西南部及河北西南部。传说蚩尤被杀之处,在今山西运城解州。

第三种说法如《山海经·大荒北经》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风伯雨师是农耕蚩尤部落专司气象的巫师,后为农业气象神,立有庙,岁时奉词。《韩非子·十过》说:“昔者黄帝俣鬼神于泰山之上……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反映了风伯雨师与蚩尤部落之密切关系,因为农业部落生产的丰收部是与风调雨顺分不开的。

三说孰是,今已无考查之可能与必要。对于此类沪传千年后才被记入载籍的史前传说,史学家注视的焦点,是其中透出的史影;而民族学者关心的问题,则是该传说反映出的族体的类型、文化特征及其形成和衍变的过程。

蚩尤战败后的结果,一说是被黄帝擒杀,如前引述《史记》《逸周书》《山海经》所记;另一说是受到黄帝重用,如《龙鱼河图》所言:“黄帝制服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逮至秦汉,民间尚有以蚩尤为兵主行礼祠之俗。以致秦始皇东游及高祖刘邦起兵,皆从民俗礼祠蚩尤,见载于《史记·封禅书》及《史记·高祖本纪》。

《管子·五行》亦有黄帝重用蚩尤的记载:“昔者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蚩尤明天道,故使为当时”。“当时”是中原黄帝部落联盟的一种公职名称,其地位与职能约与《周礼》中的“天官”相类,亦近似于后世各朝之宰相,是辅佐部落联盟首领(帝)管理各部落公共事务的部宰。此处所言之“天道”,是指天文历法岁时月令的经验知识。熟悉这些知识,是安排农业部落生产生活,管理好农业部落社会的关键。

关于蚩尤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的记载,反映了黄帝与蚩尤关系的不同阶段与不同侧面。“蚩尤”本是农部落的他称,既是对部落酋长的他称,也是对部落全体成员的他称。蚩尤部落的第一任酋长称蚩尤,第二任酋长亦称蚩尤;第一代部落成员称蚩尤,第二代部落成员仍然被称为蚩尤。如同《大载礼记·五帝德》记“黄帝三百年”之类传言的实际内涵。把黄帝与蚩尤的战后关系放到原始部落战争的历史背景中去认识,杀戮是不可避免的,斩尽杀绝又是不可能的,最终只能是让战败的部落在服从的条件下保持原状生活下去。

三、蚩尤的遗裔
在蚩尤部落活动过的地方留下了聚居点(后世所谓“城”)、坟冢、祀祠等遗迹的记载,追溯这些遗迹,可以看出蚩尤部落的活动地区,以现其遗裔的线索。

关于蚩尤城的记载,见于(水经注·卷十三)涿水条记:“涿水出涿鹿山,世谓之张公泉,东北流经涿鹿县故城南……〈魏土地记〉称,涿鹿城东南六里有蚩尤城。泉水渊而不流,霖雨并侧流注阪泉”。又引〈晋太康地理记〉曰:“阪泉亦地名也。泉水东北流,与蚩尤泉会,水出蚩尤城,城无东面”。故涿鹿在今河北涿鹿县。涿水待考。蚩尤泉在今涿鹿县。阪泉在今北京市延庆县。

《太平寰宇记·河东道七》客观存在邑县条下记:“蚩尤城在县南一十八里……其城今摧毁”。故安邑县治在今山西运城市安邑镇。

关于蚩尤冢的记载,见于《皇览·墓冢记》:“蚩尤冢,在东平寿张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名为蚩尤旗。肩髀冢在山阳郡钜野县重聚,大小与阚冢等”。三国时之东平寿张县治在今山东阳谷县寿张镇。山阳钜野县治在今山东巨野县。

关于蚩尤祠的记载,见于《史记·封禅书》。秦始皇东巡游,封泰山,禅梁父,礼祠齐八神。八神之中,“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东平陆监乡,齐之西境也”。今山东东平县即其故治。又,《汉书·地理志》东郡寿良(张[9])县条下记:“蚩尤祠在西北(涑)[10]上,有朐城”。汉东郡寿起兵之时,“祠黄帝蚩尤于沛庭”。秦时沛县,治在今江苏徐州市沛县。沛县东境隔微山湖与山东相望。

《逸周书·尝麦解》中,有“命蚩尤于宇少昊”之语。这里的“宇”释为“边”。于屋则檐边为宇,于国则四垂为宇。意思是说蚩尤部落曾被安排在少昊部落的边垂居住。当时少昊部落居地,以曲阜为中心。《左传2定四年》杜预注:“少昊墟,曲阜也,在鲁城内”。蚩尤在少昊之西垂。

《述异记·卷上》云:“太原村落间祭蚩尤神,不用牛头”。又云“汉武时,太原有蚩尤神昼见……其俗遂为立祠”。又载:“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载牛角而相[]。汉造角[]戏,盖其遗制也”。秦汉置太原郡,属并州,首县晋阳,治在今山西太原市。两汉时的冀州,地在今河北南部、山西南部及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

依上列籍记述,关于蚩尤的遗迹、遗俗、传说,历数千年之久,逮至秦汉,仍然以浓烈的色彩保存于民间。在北至河北涿鹿,西至山西太原运城,东到山东东平,南至江苏沛县的广大地区,礼祠蚩尤之俗经久不衰。按“民不祀非族”的古俗,这些地区定有为数众多的蚩尤遗裔,才能具备形成和保持这种祭祀蚩尤民俗的社会条件。这些地区在两汉时期又是汉族政治经济文化的腹心之地,无疑有相当多的蚩尤遗裔成为汉族成员。

蚩尤遗裔见于载籍者,有邹氏屠氏。王嘉《拾遗记》载:“轩辕去蚩尤之凶,迁其民善者于邹屠之地,迁恶者于有北之乡。其先以地命族,后分为邹氏屠氏”。邹姓屠姓今为汉族常姓。

“有北之乡”指北方寒冷不毛之地,见于《诗·小雅·巷伯》,也颖达疏:“北方太阴之气寒凉而无土毛,不生草木,寒冻不可居处”。说明曾经有一部份蚩尤遗裔被迁到北方。蒙古族学者陶克涛著《毡乡春秋——匈奴篇》,论蚩尤是匈奴在传说时代的称号,被黄帝北逐的荤粥当是蚩尤[11](部落遗裔)。司马贞《史记索隐》释荤粥:“匈奴之别名也,唐虞以上曰山戎,亦曰熏粥,夏曰淳维,殷曰鬼方,周曰[俨]狁,汉曰匈奴”,《周书·帝纪第一》:“太祖文皇帝守文氏,讳泰,字黑獭,代武川人也。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为黄帝所灭,子孙遁居朔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指出:“宇文氏出自匈奴南单于之裔”。

古有仇犹国,公元前457年被晋国智伯所灭。《史记·樗里子传》记:“智伯之伐仇犹,遗之广车,因随之以兵,仇犹遂亡”。今山西盂县东北有仇犹国遗址。仇犹与蚩尤音近,其国或为蚩尤遗裔所建。

蚩尤部落遗裔之向南迁者,不见经传,但存口碑。黔东南苗族史诗《枫木歌》,说苗族始祖姜央(炎)是从枫树树心中生出来的。苗族学者联系《山海经·大荒南经》记:“有宋山者,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枫木,蚩尤所弃其桎梏,是谓枫木”。论证苗族为蚩尤之裔[12]。《苗族简史》载:“川南、黔西北一带有蚩尤庙,受到苗族人民的供奉”。从枫木中生出苗族始祖之传说,实涵蚩尤再世之象征意义。

《尚书·周书·吕刑》将蚩尤与苗民相提并论:“蚩尤惟始作乱,延及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苗民弗用灵,制以刑”。说“作乱”是从蚩尤开始的,延及平民,无不以各种方式取人财物:群行攻劫曰寇,杀人曰贼,以鸱张跋扈为义;作乱在外曰奸,作乱在内曰宄,强取曰夺,窃取曰攘,诈取曰矫,固取为虔。“灵”意为善,即不以善教化,而是制作刑法。指斥苗民沿袭了蚩尤之习性。时至今日,布依族仍称苗族为“布由”。布依族“布”意为“人”或“族”。在祠法上是限制成分在中心成分之后,“布由”意为“由族”亦可记为“尤族”。与蚩尤部落的他称一致。

《帝王世纪》载炎帝神农氏崩葬长沙茶乡。茶乡即今湖南茶陵县,在湘赣边界罗霄山脉西侧。古三苗居地亦曾及于湘赣间。据《史记·吴起列传》记:“昔三苗之居,左洞庭,右彭蠡”。洞庭即今日洞庭湖,彭蠡即今鄱阳湖。因此,三苗极可能是从神农氏之裔,或即蚩尤(农部落)之遗裔发展而来的游耕农部落群。苗族普遍存在长时间远距离迁徙的传说历史。这是与其较长时间地保持游耕农业经济的生产方式分不开的。当然,也有政治和社会的原因。

还应当注意到,如同汉族是多元形成的一样,作为中国南方的一个古老的族群,苗族原初的族源即呈现出多元性。苗族古称“苗民”或“三苗”。除了上述炎帝神农氏和蚩尤(农部落)与“苗民”、“三苗”有直接的族源关系而外,黄帝之裔缙云氏、颛顼之裔驩头也都分别是三苗、苗民的主要族源之一。

“三苗”之始见载籍,有《尚书·虞书》:“窜三苗于三危”。孔颖达疏:“三苗,国名,缙云氏之后”。此所谓“国名”,实为部落名称。“缙云氏”是黄帝部落中的一个氏族名称,后发展为部落名称。《史记正义》案:“黄帝有熊国君,号曰有熊氏,又曰缙云氏,又曰帝鸿氏,亦曰帝轩氏”。直接指缙云氏为黄帝。《史记集解》说黄帝“亦号轩辕氏”。杜预注《左传·文十八年》:“缙云,黄帝时官名”。此所谓“官名”,实指黄帝部落的分职名称。《左传·昭十七年》记:“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名”。即以云作为本部落以氏族为单位的军事编制(云师)的名称和该氏族所担任的部落公职名称(云名)。

《史记集解》引应劭曰:“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春官为表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列出春夏秋冬的官名,如《周礼》,春官宗伯管祭祀礼乐,夏官司马管行政军事,秋官司寇管刑法禁令,冬官司空管工程建设。这种以云为公职名称是早期黄帝部落内部由各氏族分别担任的部落公职,至于黄帝成为部落联盟首领之后,由各部落分别担任的部落联盟公职名称,如《管子·五行》所记,则称为“当时”(天官)、“禀者”(地官)、“土师”(春官)、“司徒”(夏官)、“司马”(秋官)、“李”(冬官)。今浙江省有缙云县,其县有缙云山,相传为黄帝游仙之处。

《广韵》释“窜”为“放也”,即流放之意。“三危”,孔安国传曰:“西裔之山”,裔指边远之地。《山海经·西山经》有“三危之山”,郭璞注:“今在敦煌郡”。汉置敦煌郡,治在今甘肃敦煌市。敦煌市东北有三危山,今置三危镇。《史记·五帝本纪》载:“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戎”本意指山间谷地,用以指人群,意即居于山间谷地之人,今之所谓“山地民”是也。“西戎”即西方山地民。今日黔西北苗族流传的古史传说,言其祖先原住积石山以西,从日没方向移到积石山,经过若干代的长途迁徙,渡过黄河,到了长江中游一带,最后进入西南地区。[13]

《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敦璞注:三苗之民)颛顼生驩头,驩头生苗民。”驩头又作驩兜,见《尚书·舜典》:“放驩兜于崇山”。又作驩兜,见《史记·五帝本纪》:“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崇山在今湖南大庸市西南,此地属武陵山区,行政建置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苗族简史》说,湘西苗族五大姓之一的石姓,与驩兜有亲缘关系。石姓有大小之分,大石姓在苗语中被称为“驩兜”,[14]泸溪、花垣有驩兜墓、驩庙。

结语
综合汉文古籍记载,蚩尤是中国原始社会末期活跃在今河北山西及山东西部的一个农耕部落名称,即该农耕部落酋长与部落民之共同名称。蚩尤部落为神农氏氏族后裔,属炎帝部落联盟。传说蚩尤部落善长于金属冶炼和制造兵器。蚩尤部落与黄帝部落争战失败,其遗裔大部份留居中原。据《管子》所记,蚩尤部落加入了黄帝为首的部落联盟,并在其中担任了重要公职。《拾遗记》载,邹氏、屠氏为其遗裔中可查之姓氏。

蚩尤部落中一部份迁到北方,与荤粥(匈奴之别名)有族源关系。

蚩尤部落中的南迁者,与苗民、三苗有族源关系。三苗来源呈多元性,除蚩尤遗裔之名,尚有黄帝缙云氏之后,颛顼氏之后[]头等。

从关于蚩尤和三苗传说的记述中,可以看到中华大地上,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间由汇聚、争战、融合、迁徙待环节所构成的大规模的搅拌运动。这种搅拌运动造成了中华各族在起源形成阶段就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的状况。

田晓岫
一、蚩尤是农部落的名称
蚩尤见之正史,载于《史记·五帝本纪》黄帝纪。因其有与黄帝争战失败的经历而闻名。
历代史家为作注。首先想说清楚的问题是:蚩尤何许人也?
裴骃撰《史记集解》引应劭曰:“蚩尤,古天子”;又转达引《汉书音义》臣瓒引《孔子三朝记》云:“蚩尤,庶人之贪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说法。
之后,司马贞撰《史记索隐》,对“天子”“与庶人”两说提出质疑。先引太史公原文“诸侯相侵伐,蚩尤最为暴”,析其意,蚩尤非为天子,又引《管子·地数篇》所言“蚩尤受庐山之金而作五兵”,说明蚩尤并非庶人。进而提出“蚩尤盖诸侯号也”之说。
然则,张守节撰《史记正义》,引《龙鱼图》云:“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慈仁。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以仁义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蚩尤没后,天下复优乱。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威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
引述这一夹杂神话的民俗传说,显然对“诸侯”“天子”“庶人”诸说都有否定之义。因为,仅是一幅遗像便足以使“八方万邦皆为弭服”,其威风远非一般诸侯可比,亦非庶人可及。然而,又有天遣玄女助黄帝而非助蚩尤之说,可见蚩尤亦与“天子”无缘。
诸学者之所以把“天子”“庶人”“诸侯”等概念硬往蚩尤身上套,明显是局限于周秦封建社会结构模式的认识框架,因而不能正确诠释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蚩尤身份及这一概念的社会历史的内涵。
蚩尤所处的时代,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正值“神农氏世衰”之时。
神农氏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民明农耕生产工具耒、耜的一个氏族。《易·系辞》记:“神农氏作,[]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从此,在中华大地上,许多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谋生手段的族硌先后转向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如《白虎通义》记:“古之人民皆食禽兽之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氏”。这是对狩猎肉食的族群转向农耕生产历史的追忆。又如《淮南子 ·修务训》记:“古者民茹草饮水,采草木之实,食螺蚌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这又是对采储果实及螺蚌之肉为主食的族群转向农耕生产历史的记忆。
耒耜的发明是中国原始社会生产力的一次大飞跃,它奠定了中国原始农业的基础,导致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即“神农氏之世”的出现。神农氏功绩伟烈,被尊为“农皇”,又称“地皇”。《尚书大传·卷第四》说:“神农为农皇也。……神农以地纪,悉地力种谷疏,故托农皇于地”。指其功德之实质在发挥地力,亦称 “地皇”。
在中华远古传说中,“皇”的意思有两层:一是有重大发明功大德美泽被天下者,“皇,君也,美也,大也”[1],如燧人氏发明个钻木燧取火而被尊为 “燧皇”[2];伏羲氏作结绳而为网罟,用于捕兽捞鱼,并制定婚姻嫁娶之礼,使人类本身的繁衍进入健康有序的轨道,因而被尊为“羲皇”[3]。二是指不存在公共权力的早期原始社会,“道德元泊有似皇天,故称曰皇”[4],“烦一夫扰一妇以劳天下,不为皇也。不扰匹妇故为皇”[5]。其情景如《庄子·盗跖》所述:“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
到了神农氏晚期,由于农耕业逐渐成为主要生产方式,游荡觅食的原始群也渐次定居,逐步形成氏族社会,并发展为部落组织,出现拥有超出本部落影响力的部落联盟首领,这就是“帝”。《说文解字》释:“帝,谛也,王天下之号也”。“谛”是指“审谛”,即举措详谨周密,合乎客观规律。《白虎通义》说,“德合天者称帝”[6]。“王天下之号”是指超越部落范围的号召力。“帝”的称号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从早期游群和氏族社会阶段向晚期部落社会阶段的转变。此时,神农氏也开始被称为“炎帝”。
“炎帝”之“炎”,其义有二:一是火光,焚烧。《说文解字》释:“炎,火光上也”。《玉篇》释:“炎,热也,焚也”。这与原始农业离不开“火耕” 有关。所谓“火耕”,是指先砍倒烧光荒地上的杂草灌木,然后耕种点播的一种垦殖手段。二是指南方之神。《汉书·卷七十四》:“南方之神炎帝”,这是从黄河流域的地理视角而言,发祥于湖北厉山,崩葬于湖南茶陵的神农氏当属南方无疑。
从被尊为“农皇”的“神农氏之世”,到被称为“炎帝”的“神农氏世衰”之时,是一个历史的转折时代。
蚩尤活跃于历史舞台之时,即“神农氏世衰”的“炎帝”之时。当时部落林立,各部落依仗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武力互相争斗,不再服从由于发明耒耜的功绩而自然形成的部落联盟首领炎帝神农氏的约束。“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蚩尤最为暴”[7]。此所言“诸侯”,并非周秦社会制度下分封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贵族,而是指原始社会末期的各部落酋长。蚩尤是其中之一。
“蚩”是贬词。《说文解字》释为“虫也”。作冠词用,若今之詈辞“小爬虫”之类。《六书正伪》曰:“凡无知者,皆为蚩名之”。“尤”为部落名。尤又作由,意为农。杨慎《丹铅录》云:“由与农通”。《韩诗外传》云:“东西耕曰横,南北耕曰由”。《吕氏春秋·勿躬》例举“管子复于桓公曰:‘垦田大邑,辟土艺粟,尽地力之利,臣不若甯[],请置以为大由’”。注:“大由,大农也”。《管子·省官》说:“相高下,视肥[],观地力,明诏期,前后农夫,以时均修焉;使五谷桑麻,皆安其处,由田之事也”。诏期即《礼记·月令》所谓“王命布农事”之日期。由田即农田,亦农官之谓也。《钱谱》神农币文“农”作 “由”。“尤”是依传闻所记部落名称,与“由”为同音异字。故“尤”部落即“由”部落,亦即农部落。贬之即谓“蚩尤”。中国古代对氏族及部落的名称与其酋长名称和氏族部落民名称常常不加区别地称呼,所以,“蚩尤”既为部落名,亦为该部浇酋长与部落民之共名。
二、蚩尤与炎帝、黄帝的关系
蚩尤与炎帝有族裔的关系。《路史·蚩尤传》说:“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
炎帝与蚩尤均由神农氏族发展而来,同属农耕部浇联盟。炎帝部落为神农氏族之直系后裔,仰成于其先祖神农氏发明耒耜功绩之余烈,得以居逐耕部落联盟之首,而称“炎帝”。炎帝与神农氏既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故《史记·封禅书》例举封禅大典时,将神农氏与炎帝分列先后。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关于神农氏与炎帝的记叙非常贴近,但未予指明其间的关系。《帝王世纪》说:“神农氏作,是为炎帝”,已经注意到二者的亲缘关系。《汉书2古今人表》及《易·系辞》疏将为帝与神农氏合称呼为“炎帝神农氏”。
《易·系辞》疏引《帝王世纪》云,“炎帝”之号,凡传八世:帝临魁、帝承、帝明、帝直、帝嫠、帝哀、帝榆罔。至帝榆罔之世,始见蚩尤部浇崭露头角。
蚩尤部落是由神农氏族发展而来的一群农耕部落中实力最强的一个部落。其实力雄厚的原因,一是益于其居地产盐;二是在煮盐的生产过程中,发明了冶炼金属与制作兵器。
《梦溪笔谈2卷三》记:“解州盐泽,方面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未尝溢;大旱未尝涸。[氵卤]色正赤,在版泉之下,俚俗谓之蚩尤血”。宋代解州治在今山西运城市解州镇。盐泽今名解池,素有“国宝”之誉,有硫酸钠、氯化钠、硫酸镁等盐,含钙、碘、钾、硼、锂、铯、锶等稀有元素。《太平寰宇记·卷四六》客观存在邑县条下记:“蚩尤天在县南一十八里”。故安邑县即今县,亦受辖于运城市。这里曾经是蚩尤部落的居地。得盐泽之富,蚩尤部落才有实力与黄帝抗争。如《史记·五帝本纪》云:“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管子·地数篇》说:“葛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是岁相兼者诸侯九。雍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雍狐之戟芮戈,是岁相兼者诸侯二十”。葛庐之山及雍狐之山具体所指无考。其地处当不会离今运城市太远。或者就在其地。“金”泛指金属,不限于黄金。
与今山西运城市相邻的今河南三门峡市,也是农部落的聚居中心。数千年之后,这里仍有神农氏后裔。《史记·本周纪》载,周武王伐纣成功,“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裴骃《史记集解》注释:“《地理志》弘农陕县有焦城,故焦国也”。《汉书·地理志》弘农郡,首县弘农,治在今河南灵宝县。陕县今属三门峡市。《地理志》载弘农郡“有铁官,在[]池”[]池即今渑池县,亦属三门峡市。灵宝县有金矿,至今仍有重大开采价值。其它如银、铜、铁、锌、铝等矿藏资源储量也很丰富,该地区具有金属冶炼的必备条件。相传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处,即在灵宝县境内[8],其相对历史年代在轩辕与蚩尤之战后。这一地区不仅矿藏丰富,而且土地肥饶,盛产五谷林果及紫胡、天麻、黄苓、丹参等中草药,宜于农耕部落居住。
由史籍所载观之,蚩尤部落因得盐池之利,金属冶炼之法,成为以炎帝为首的农耕部落联盟中实力最雄厚的一个部落。蚩尤与炎帝同为神农氏后裔,显赫者称炎帝,失败者称蚩尤。
关于蚩尤与黄帝之战,载籍所见,有三种说法:一说是黄帝胜炎帝之后,再胜蚩尤而巩固帝位,黄帝与蚩尤之战似为黄炎之战争的余波;另一说是蚩尤驱逐赤帝(即炎帝),赤帝求诉于黄帝,二帝联手杀蚩尤于中冀;三说是蚩尤作兵攻黄帝,兵败被杀。
第一种说法如《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依附杀蚩尤”。太史公言黄帝名轩辕,国号有熊轩辕本意为车,应是指发明制作车的技术而得名的氏族及其首领的名称,如发明制作农耕工具技术称神农氏,发明制作捕捞工具技术而称伏羲氏,发明钻燧取火技术称燧人氏然。有熊国号。当时的“国”,实为部落。熊、罴、貔、貅、[]、虎为六种兽名,应是有熊部落中六个氏族的名称,或谓图腾。阪泉,水名,在今北京市延庆县。涿鹿,山名,在今河北涿鹿县,与阪泉相距不远。
第二种说法见于《逸周书·尝麦解》:“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广平之地曰阿。争战发生在涿鹿山下的开阔地带,隅指角落,“九”意指多,并不限于具体数目八加一。“九隅无遗”是说蚩尤驱逐赤帝(即炎帝)部落不留遗地。地冀指中原冀州。《尔雅·释地》:“两河间曰冀州”。郭璞注:“自东河至西河”。当时把黄河入海处称为东河,河套向南流处称西河。《周礼·职方》记:“正北曰并州”,今山西太原、河北正定保定皆属之;“东北曰幽州”,今北京市属之。上古冀州位于幽、并之南,地在今山西南部及河北西南部。传说蚩尤被杀之处,在今山西运城解州。
第三种说法如《山海经·大荒北经》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风伯雨师是农耕蚩尤部落专司气象的巫师,后为农业气象神,立有庙,岁时奉词。《韩非子·十过》说:“昔者黄帝俣鬼神于泰山之上……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反映了风伯雨师与蚩尤部落之密切关系,因为农业部落生产的丰收部是与风调雨顺分不开的。
三说孰是,今已无考查之可能与必要。对于此类沪传千年后才被记入载籍的史前传说,史学家注视的焦点,是其中透出的史影;而民族学者关心的问题,则是该传说反映出的族体的类型、文化特征及其形成和衍变的过程。
蚩尤战败后的结果,一说是被黄帝擒杀,如前引述《史记》《逸周书》《山海经》所记;另一说是受到黄帝重用,如《龙鱼河图》所言:“黄帝制服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逮至秦汉,民间尚有以蚩尤为兵主行礼祠之俗。以致秦始皇东游及高祖刘邦起兵,皆从民俗礼祠蚩尤,见载于《史记·封禅书》及《史记·高祖本纪》。
《管子·五行》亦有黄帝重用蚩尤的记载:“昔者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蚩尤明天道,故使为当时”。“当时”是中原黄帝部落联盟的一种公职名称,其地位与职能约与《周礼》中的“天官”相类,亦近似于后世各朝之宰相,是辅佐部落联盟首领(帝)管理各部落公共事务的部宰。此处所言之“天道”,是指天文历法岁时月令的经验知识。熟悉这些知识,是安排农业部落生产生活,管理好农业部落社会的关键。
关于蚩尤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的记载,反映了黄帝与蚩尤关系的不同阶段与不同侧面。“蚩尤”本是农部落的他称,既是对部落酋长的他称,也是对部落全体成员的他称。蚩尤部落的第一任酋长称蚩尤,第二任酋长亦称蚩尤;第一代部落成员称蚩尤,第二代部落成员仍然被称为蚩尤。如同《大载礼记·五帝德》记 “黄帝三百年”之类传言的实际内涵。把黄帝与蚩尤的战后关系放到原始部落战争的历史背景中去认识,杀戮是不可避免的,斩尽杀绝又是不可能的,最终只能是让战败的部落在服从的条件下保持原状生活下去。
三、蚩尤的遗裔
在蚩尤部落活动过的地方留下了聚居点(后世所谓“城”)、坟冢、祀祠等遗迹的记载,追溯这些遗迹,可以看出蚩尤部落的活动地区,以现其遗裔的线索。
关于蚩尤城的记载,见于(水经注·卷十三)涿水条记:“涿水出涿鹿山,世谓之张公泉,东北流经涿鹿县故城南……〈魏土地记〉称,涿鹿城东南六里有蚩尤城。泉水渊而不流,霖雨并侧流注阪泉”。又引〈晋太康地理记〉曰:“阪泉亦地名也。泉水东北流,与蚩尤泉会,水出蚩尤城,城无东面”。故涿鹿在今河北涿鹿县。涿水待考。蚩尤泉在今涿鹿县。阪泉在今北京市延庆县。
《太平寰宇记·河东道七》客观存在邑县条下记:“蚩尤城在县南一十八里……其城今摧毁”。故安邑县治在今山西运城市安邑镇。
关于蚩尤冢的记载,见于《皇览·墓冢记》:“蚩尤冢,在东平寿张县阚乡城中,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名为蚩尤旗。肩髀冢在山阳郡钜野县重聚,大小与阚冢等”。三国时之东平寿张县治在今山东阳谷县寿张镇。山阳钜野县治在今山东巨野县。
关于蚩尤祠的记载,见于《史记·封禅书》。秦始皇东巡游,封泰山,禅梁父,礼祠齐八神。八神之中,“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东平陆监乡,齐之西境也”。今山东东平县即其故治。又,《汉书·地理志》东郡寿良(张[9])县条下记:“蚩尤祠在西北(涑)[10]上,有朐城”。汉东郡寿起兵之时,“祠黄帝蚩尤于沛庭”。秦时沛县,治在今江苏徐州市沛县。沛县东境隔微山湖与山东相望。
《逸周书·尝麦解》中,有“命蚩尤于宇少昊”之语。这里的“宇”释为“边”。于屋则檐边为宇,于国则四垂为宇。意思是说蚩尤部落曾被安排在少昊部落的边垂居住。当时少昊部落居地,以曲阜为中心。《左传2定四年》杜预注:“少昊墟,曲阜也,在鲁城内”。蚩尤在少昊之西垂。
《述异记·卷上》云:“太原村落间祭蚩尤神,不用牛头”。又云“汉武时,太原有蚩尤神昼见……其俗遂为立祠”。又载:“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载牛角而相[]。汉造角[]戏,盖其遗制也”。秦汉置太原郡,属并州,首县晋阳,治在今山西太原市。两汉时的冀州,地在今河北南部、山西南部及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
依上列籍记述,关于蚩尤的遗迹、遗俗、传说,历数千年之久,逮至秦汉,仍然以浓烈的色彩保存于民间。在北至河北涿鹿,西至山西太原运城,东到山东东平,南至江苏沛县的广大地区,礼祠蚩尤之俗经久不衰。按“民不祀非族”的古俗,这些地区定有为数众多的蚩尤遗裔,才能具备形成和保持这种祭祀蚩尤民俗的社会条件。这些地区在两汉时期又是汉族政治经济文化的腹心之地,无疑有相当多的蚩尤遗裔成为汉族成员。
蚩尤遗裔见于载籍者,有邹氏屠氏。王嘉《拾遗记》载:“轩辕去蚩尤之凶,迁其民善者于邹屠之地,迁恶者于有北之乡。其先以地命族,后分为邹氏屠氏”。邹姓屠姓今为汉族常姓。
“有北之乡”指北方寒冷不毛之地,见于《诗·小雅·巷伯》,也颖达疏:“北方太阴之气寒凉而无土毛,不生草木,寒冻不可居处”。说明曾经有一部份蚩尤遗裔被迁到北方。蒙古族学者陶克涛著《毡乡春秋——匈奴篇》,论蚩尤是匈奴在传说时代的称号,被黄帝北逐的荤粥当是蚩尤[11](部落遗裔)。司马贞《史记索隐》释荤粥:“匈奴之别名也,唐虞以上曰山戎,亦曰熏粥,夏曰淳维,殷曰鬼方,周曰[俨]狁,汉曰匈奴”,《周书·帝纪第一》:“太祖文皇帝守文氏,讳泰,字黑獭,代武川人也。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为黄帝所灭,子孙遁居朔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指出:“宇文氏出自匈奴南单于之裔”。
古有仇犹国,公元前457年被晋国智伯所灭。《史记·樗里子传》记:“智伯之伐仇犹,遗之广车,因随之以兵,仇犹遂亡”。今山西盂县东北有仇犹国遗址。仇犹与蚩尤音近,其国或为蚩尤遗裔所建。
蚩尤部落遗裔之向南迁者,不见经传,但存口碑。黔东南苗族史诗《枫木歌》,说苗族始祖姜央(炎)是从枫树树心中生出来的。苗族学者联系《山海经· 大荒南经》记:“有宋山者,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枫木,蚩尤所弃其桎梏,是谓枫木”。论证苗族为蚩尤之裔[12]。《苗族简史》载:“川南、黔西北一带有蚩尤庙,受到苗族人民的供奉”。从枫木中生出苗族始祖之传说,实涵蚩尤再世之象征意义。
《尚书·周书·吕刑》将蚩尤与苗民相提并论:“蚩尤惟始作乱,延及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苗民弗用灵,制以刑”。说“作乱”是从蚩尤开始的,延及平民,无不以各种方式取人财物:群行攻劫曰寇,杀人曰贼,以鸱张跋扈为义;作乱在外曰奸,作乱在内曰宄,强取曰夺,窃取曰攘,诈取曰矫,固取为虔。“灵”意为善,即不以善教化,而是制作刑法。指斥苗民沿袭了蚩尤之习性。时至今日,布依族仍称苗族为“布由”。布依族“布”意为“人”或“族”。在祠法上是限制成分在中心成分之后,“布由”意为“由族”亦可记为“尤族”。与蚩尤部落的他称一致。
《帝王世纪》载炎帝神农氏崩葬长沙茶乡。茶乡即今湖南茶陵县,在湘赣边界罗霄山脉西侧。古三苗居地亦曾及于湘赣间。据《史记·吴起列传》记:“昔三苗之居,左洞庭,右彭蠡”。洞庭即今日洞庭湖,彭蠡即今鄱阳湖。因此,三苗极可能是从神农氏之裔,或即蚩尤(农部落)之遗裔发展而来的游耕农部落群。苗族普遍存在长时间远距离迁徙的传说历史。这是与其较长时间地保持游耕农业经济的生产方式分不开的。当然,也有政治和社会的原因。
还应当注意到,如同汉族是多元形成的一样,作为中国南方的一个古老的族群,苗族原初的族源即呈现出多元性。苗族古称“苗民”或“三苗”。除了上述炎帝神农氏和蚩尤(农部落)与“苗民”、“三苗”有直接的族源关系而外,黄帝之裔缙云氏、颛顼之裔驩头也都分别是三苗、苗民的主要族源之一。
“三苗”之始见载籍,有《尚书·虞书》:“窜三苗于三危”。孔颖达疏:“三苗,国名,缙云氏之后”。此所谓“国名”,实为部落名称。“缙云氏”是黄帝部落中的一个氏族名称,后发展为部落名称。《史记正义》案:“黄帝有熊国君,号曰有熊氏,又曰缙云氏,又曰帝鸿氏,亦曰帝轩氏”。直接指缙云氏为黄帝。《史记集解》说黄帝“亦号轩辕氏”。杜预注《左传·文十八年》:“缙云,黄帝时官名”。此所谓“官名”,实指黄帝部落的分职名称。《左传·昭十七年》记:“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名”。即以云作为本部落以氏族为单位的军事编制(云师)的名称和该氏族所担任的部落公职名称(云名)。
《史记集解》引应劭曰:“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春官为表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列出春夏秋冬的官名,如《周礼》,春官宗伯管祭祀礼乐,夏官司马管行政军事,秋官司寇管刑法禁令,冬官司空管工程建设。这种以云为公职名称是早期黄帝部落内部由各氏族分别担任的部落公职,至于黄帝成为部落联盟首领之后,由各部落分别担任的部落联盟公职名称,如《管子·五行》所记,则称为“当时”(天官)、“禀者”(地官)、“土师”(春官)、“司徒”(夏官)、“司马”(秋官)、“李”(冬官)。今浙江省有缙云县,其县有缙云山,相传为黄帝游仙之处。
《广韵》释“窜”为“放也”,即流放之意。“三危”,孔安国传曰:“西裔之山”,裔指边远之地。《山海经·西山经》有“三危之山”,郭璞注:“今在敦煌郡”。汉置敦煌郡,治在今甘肃敦煌市。敦煌市东北有三危山,今置三危镇。《史记·五帝本纪》载:“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戎”本意指山间谷地,用以指人群,意即居于山间谷地之人,今之所谓“山地民”是也。“西戎”即西方山地民。今日黔西北苗族流传的古史传说,言其祖先原住积石山以西,从日没方向移到积石山,经过若干代的长途迁徙,渡过黄河,到了长江中游一带,最后进入西南地区。[13]
《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敦璞注:三苗之民)颛顼生驩头,驩头生苗民。”驩头又作驩兜,见《尚书·舜典》:“放驩兜于崇山”。又作驩兜,见《史记·五帝本纪》:“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崇山在今湖南大庸市西南,此地属武陵山区,行政建置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苗族简史》说,湘西苗族五大姓之一的石姓,与驩兜有亲缘关系。石姓有大小之分,大石姓在苗语中被称为“驩兜”,[14]泸溪、花垣有驩兜墓、驩庙。
结语
综合汉文古籍记载,蚩尤是中国原始社会末期活跃在今河北山西及山东西部的一个农耕部落名称,即该农耕部落酋长与部落民之共同名称。蚩尤部落为神农氏氏族后裔,属炎帝部落联盟。传说蚩尤部落善长于金属冶炼和制造兵器。蚩尤部落与黄帝部落争战失败,其遗裔大部份留居中原。据《管子》所记,蚩尤部落加入了黄帝为首的部落联盟,并在其中担任了重要公职。《拾遗记》载,邹氏、屠氏为其遗裔中可查之姓氏。
蚩尤部落中一部份迁到北方,与荤粥(匈奴之别名)有族源关系。
蚩尤部落中的南迁者,与苗民、三苗有族源关系。三苗来源呈多元性,除蚩尤遗裔之名,尚有黄帝缙云氏之后,颛顼氏之后[]头等。
从关于蚩尤和三苗传说的记述中,可以看到中华大地上,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间由汇聚、争战、融合、迁徙待环节所构成的大规模的搅拌运动。这种搅拌运动造成了中华各族在起源形成阶段就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的状况。
--------------------------------------------------------------------------------
[1] 《白虎通义·卷一》。
[2] 《尚书大传·卷四》。
[3] 《尚书大传·卷四》。
[4] 《风俗通义》。
[5] 《白虎通义》。
[6] 《白虎通义》。
[7] 《史记·五帝本纪》。
[8] 《中国市县大辞典》第659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9] 寿良县即寿张县,东汉光武帝时避其叔父赵王良讳所改。
[10] 颜师古注:“(涑)亦济水字也。”
[11] 陶克涛:《毡乡春秋——匈奴篇》,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1页。
[12] 龙伯亚待主篇:《苗族简史》第3页,贵州民族出版社1985年出版。
[13] 杨汉先《贵州省威宁县苗族古名传说》,载《贵州民族研究》1980年第1期。
[14] 同12一样。

黄帝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根据记载,号轩辕氏、有熊氏,姬姓,一说姓公孙,姬姓部落首领,传说中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的第一个。黄帝也被道教尊为道家之祖,在道教中有特殊的地位。

《史记·五帝本记》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居于轩辕之丘”[详见轩辕丘]。中国古都学会(中国七大古都确认机构)认为轩辕之丘在今日河南省新郑市轩辕丘,古为有熊国都城,其父少典为有熊国国君。

传说一、黄帝出生于中国西北黄土高原的沮源关降龙峡,农历二月初二。在传说中黄帝的母亲是黄土高原上的一名少女,一天傍晚(也有说是夜晚)突然看见北极光,然后就怀孕、生下了黄帝。

传说二、在公元前四千八百五十六年前,在今河南省新郑市区北关的轩辕丘有个龙图腾的国家,君主名曰少典氏。他是伏羲帝和女娲帝直系的第七十七帝,他的夫人有二,一是任姒(女登),二是附宝,她们是姐妹,是有硚氏之女。在今新郑市区北关的轩辕丘的有熊国的宫殿里,传来了婴儿出生时呼吸大自然之气时的“哇哇”哭啼声。

根据中国史书的记载,他在炎帝之后,统一了中国各部落。建都在新郑、涿鹿两种说法。他推算历法;教导百姓播种五谷;发明指南车,造舟车弓矢;兴文字;作干支,制乐器,创医学。

今日在陕西省的桥山、河南灵宝均有黄帝陵,相传黄帝年老时铸鼎乘龙升天,臣子放箭阻拦,龙被射伤,飞过桥国时降下休息,黄帝被桥国人拉下一只靴子,埋葬于此。

黄帝与炎帝都被看作是华夏民族的始祖,故中国人有时自称“炎黄子孙”。

传说中黄帝的正妃是嫘祖,次妃为方雷氏,彤鱼氏和嫫母。

据《史记》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得其姓者十四人。”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

后世对黄帝的神化是逐渐进行的。《庄子》中提到黄帝得道成仙;《列仙传》中的黄帝还能够驱使群仙。

关于黄帝的传说:

据传他出生几十天就会说话,少年时思维敏捷,青年时敦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建国于有熊(河南新郑),亦称为有熊氏。时蚩尤暴虐无道,兼并诸侯,当时的天下共主发明农耕和医药的炎帝已经衰落,酋长们互相攻击,战乱不已,生灵涂炭,炎帝无可奈何,求助于黄帝。黄帝毅然肩负起安定天下的责任,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双方的战士斗英勇无畏,战斗十分激烈。黄帝在大将风后 、力牧的辅佐之下,终擒蚩尤而诛之,诸侯尊为天子,以取代炎帝,成为天下的共主。因有土德之瑞,故称为黄帝。

不久,天下又出现骚乱。黄帝知道蚩尤的声威还在,于是画了蚩尤的相到处悬挂。天下的人都以为蚩尤未死,只是被黄帝降服,更多的部落都来归附。后来,蚩尤被尊为战神。

炎帝虽然被蚩尤打败,实力尚存。他不满黄帝成为天下共主,企图夺回失去的地位,终于起兵反抗。炎、黄二帝发生火并,决战在阪泉之野进行。经过三场恶战,黄帝得胜。从此,黄帝天下共主的地位最终确立,号令天下,凡是不顺从的部落,都以天子的身分去加以讨伐。

黄帝在位时间很久,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有许多发明和制作,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相传尧、舜、禹、汤等均是他的后裔,因此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黄帝有四妃十嫔。正妃为西陵氏,名嫘祖,她亲自栽桑养蚕,教民纺织,人称她为「先蚕」。次妃为方雷氏,名女节。又次妃为彤鱼氏。最次妃名嫫母,长相丑陋,但德行高尚,深受黄帝的敬重。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个姓,它们是:姬、酉、祁、己、滕、蒧(草花头下面咸,音「真」)、任、荀、僖、佶、儇(音「宣」)、衣。

黄帝和炎帝是北方黄河流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中原地区的部落首领,他们两个部落组成联盟一起对付南方的苗族(不是现在的苗族,而是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部落蚩尤部,最终打败蚩尤部落,巩固了炎黄部落的地位和地域,后来黄帝打败了炎帝,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这个联合的部落以后逐渐融合为华夏族--汉族的前身,所以我们又被称为炎黄子孙

  • 榛勫笣銆鐐庡笣鍜铓╁挨鐨勫叧绯
    绛旓細榛勫笣銆佺値甯濆拰铓╁挨鏄晫瀵瑰叧绯銆傝毄灏ゆ湰鍜岀値甯濆悓灞炰竴涓儴钀斤紝鍥犵煕鐩捐岀寮鐐庡笣鑷鍙戝睍锛屼紶璇磋毄灏ゅ仛寮傛ⅵ濂夊ぉ涔嬪懡浠ヨ浼愮値榛勶紝灏变笌鐐庡笣澶ф垬锛屾妸鐐庡笣鍑昏触銆備簬鏄値甯濅笌榛勫笣涓璧疯仈鍚堟潵鍏辨姉鏁屾墜銆傛渶鍚庤毄灏ょ巼棰嗗叓鍗佷竴涓厔寮熼噸缁勮仈鍐涘寳涓婃姷寰¢粍甯濋儴钀斤紝鍦ㄦ犊楣垮睍寮婵鎴橈紝鐐庨粍閮ㄨ惤寮曡繘骞朵笖鑷富鐮斿彂浜嗗悇绉嶉摐閾佸埄鍣紝鍠勭敤鍦板舰...
  • 鐐庡笣榛勫笣铓╁挨涓夎呬箣闂鐨勫叧绯
    绛旓細鐐庡笣涓庣殗甯濇湁鍏勫紵涔嬩氦锛淇╀汉涓庤毄灏ゆ槸鏁屽鍏崇郴銆傞粍甯濆拰鐐庡笣鏈潵鏄袱涓儴钀界殑棣栭锛屽苟涓斿厛鏄浜庢晫瀵瑰叧绯伙紝鐒跺悗榛勫笣鎵撹触鐐庡笣锛岀値甯濆綊璋佷簡榛勫笣锛屼袱浜烘垚涓哄厔寮熶箣浜わ紝鍚庢潵涓や汉鍙堣仈鎵嬫墦璐ヨ毄灏ら儴钀斤紝寤虹珛鍗庡杩欎釜澶ч儴钀姐傜劧鍚庡悗浜哄氨琚粺绉颁负鐐庨粍瀛愬瓩銆備笁浜哄悎绉颁负涓崕涓夌銆備腑鍗庝笁绁栵紝鎸囩殑鏄害5000骞村墠鐨勭値甯濄侀粍甯濅笌...
  • 铓╁挨鍜榛勫笣銆鐐庡笣鏄浠涔堝叧绯?
    绛旓細閮ㄨ惤绔炰簤鍏崇郴銆傝毄灏ゆ槸涓婂彜鏃朵唬涔濋粠閮ㄨ惤閰嬮暱锛屾槸浠婂ぉ鐨勮嫍鏃忕殑绁栧厛锛涢粍甯濇槸鍙ゅ崕澶忛儴钀借仈鐩熼棰嗭紝涓浗杩滃彜鏃朵唬鍗庡姘戞棌鐨勫叡涓伙紱鐐庡笣锛屾槸涓浗涓婂彜鏃舵湡濮滃閮ㄨ惤鐨勯棰嗗皧绉帮紝鍙风鍐滄皬锛屽張鍙烽瓉闅楁皬銆佽繛灞辨皬銆佸垪灞辨皬锛屽埆鍙锋湵瑗 锛堝皻鏈変簤璁紝涔熸湁璇存湵瑗勬皬閮ㄨ惤鏇炬湁涓変唬棣栭灏婂彿鐐庡笣 锛夈備笁鑰呭垎鍒槸涓変釜閮ㄨ惤鐨勯棰嗭紝涓...
  • 榛勫笣銆鐐庡笣銆铓╁挨鏄浠涔堝叧绯?
    绛旓細1. 榛勫笣銆佺値甯濆拰铓╁挨鏄腑鍥藉彜浠d紶璇翠腑鐨勪笁浣嶉噸瑕佷汉鐗╋紝浠栦滑涔嬮棿鐨勫叧绯讳富瑕佷綋鐜板湪閮ㄨ惤闂寸殑鍐茬獊涓庢垬浜変笂銆2. 铓╁挨鍘熸湰鏄値甯濋儴钀界殑涓浣嶆澃鍑轰汉鐗╋紝浣嗙敱浜庨儴钀介棿鐨勭煕鐩撅紝浠栫寮浜嗙値甯濓紝寤虹珛浜嗚嚜宸辩殑閮ㄨ惤銆3. 浼犺涓紝铓╁挨鍦ㄦⅵ涓彈鍒板ぉ绁炵殑鎸囩ず锛岃浠栧幓璁ㄤ紣鐐庡笣鍜岄粍甯濄傚洜姝わ紝浠栦笌鐐庡笣鍙戠敓浜嗘垬浜夛紝骞舵渶缁堝嚮璐...
  • 鐩樺彜銆佷紡缇层佸コ濞层榛勫笣銆鐐庡笣銆铓╁挨銆佸悗缇跨瓑杩欎簺浜洪兘浠涔堝叧绯鍛?
    绛旓細铓╁挨鏄値甯濈殑鍚庝唬銆傝毄灏ゅ厔寮熷叓鍗佷汉涓轰竴涓皬閮ㄨ惤锛屾槸鐐庡笣閮ㄨ惤鐨勪竴涓垎鏀紝鍚庝粠鐐庡笣绁炲啘姘忛泦鍥㈠垎绂诲嚭鏉ワ紝褰㈡垚浜嗕竴鑲$嫭绔嬬殑鏀挎不鍔垮姏銆傚拰榛勫笣鍚屼竴涓椂浠o紝琚粍甯濆緛鏈嶃7銆佸悗缇裤傚悗缇垮睘浜庨粍甯濅箣鏇惧瓩甯濆柧鏃舵湡鐨勪汉鐗┿傞粍甯濅箣瀛愭槍鎰忥紝鍥犳墠寰蜂綆涓嬶紝涓嶈冻浠ョ户鎵垮笣浣嶏紝鐢遍粍甯濈殑瀛欏瓙棰涢〖鎵垮笣銆傞椤兼鍚庯紝浼犱綅缁欏爞渚...
  • 铓╁挨鍜榛勫笣銆鐐庡笣鏄浠涔堝叧绯?
    绛旓細1. 铓╁挨鏄笂鍙ゆ椂浠d節榛庨儴钀界殑閰嬮暱锛岃璁や负鏄粖澶╄嫍鏃忕殑绁栧厛銆2. 榛勫笣鏄彜鍗庡閮ㄨ惤鑱旂洘鐨勯棰嗭紝涔熸槸涓浗杩滃彜鏃朵唬鍗庡姘戞棌鐨勫叡涓汇3. 鐐庡笣锛鍙堢О绁炲啘姘忥紝鏄腑鍥戒笂鍙ゆ椂鏈熷濮撻儴钀界殑棣栭灏婄О锛岃璁や负鏄啘涓氬拰鍖昏嵂鐨勫彂鏄庤呫4. 涓夎呬箣闂村瓨鍦ㄧ潃閮ㄨ惤绔炰簤鍏崇郴銆傚湪鍘嗗彶浼犺涓锛岄粍甯涓庣値甯濇浘鍙戠敓鈥滈槳娉変箣鎴樷濓紝...
  • 铓╁挨姘忚毄灏や笌鐐庡笣銆榛勫笣鐨勫叧绯
    绛旓細銆铓╁挨姘忎笌鐐庡笣銆榛勫笣鐨勫叧绯銆嬭毄灏や笌鐐庡笣鏈夋棌瑁旀笂婧愶紝鎹婅矾鍙猜疯毄灏や紶銆嬭杞斤細鈥滆毄灏ゅ濮滐紝涔冪値甯濆悗瑁斺濄備簩鏃忛兘婧愯嚜绁炲啘姘忔棌锛屽叡鍚屽睘浜庡啘鑰曢儴娴囪仈鐩熴傜値甯濋儴钀戒负绁炲啘姘鐩寸郴锛屽洜鍏堢绁炲啘姘忓彂鏄庤掕滆屾垚涓鸿仈鐩熼棰嗭紝琚О涓衡滅値甯濃濄傚敖绠$鍐滄皬涓庣値甯濆垎鍒唬琛ㄤ笉鍚岀殑鍘嗗彶闃舵锛屻婂彶璁般嬩腑骞舵湭鏄庣‘鎸囧嚭涓よ...
  • 榛勫笣銆鐐庡笣鍜铓╁挨鐨勫叧绯
    绛旓細榛勫笣锛岀値甯閮芥槸涓浗鍙や唬閮ㄨ惤棣栭娌¢敊锛岃屼笖閮芥槸浠ュぇ娌诲皬锛屼篃鏄釜蹇呯劧瑙勫緥銆傞粍甯濇墦璧㈣繃鐐庡笣锛鐐庡笣琚墦璐ュ悗閫鍑哄拰榛勫笣浜夐鍦熺殑绾蜂簤锛岃毄灏涓嶆湇锛屽甫棰嗕腑鍥藉彜浠e崡鏂瑰悇閮ㄨ惤缇よ捣鎶椾箣锛岄粍甯濅笌涔嬭嫤鎴橈紝鏈缁堣幏鑳溿傚叾瀹炰粬浠笁涓绉颁负涓崕涓夌锛屼篃涓嶆槸娌℃湁鐞嗙敱銆
  • 鐐庨粍铓╁挨涓庡哀鑸滅鍚屽睘涓涓椂浠,浠栦滑涔嬮棿鏄浠涔堝叧绯?
    绛旓細鑰屽悗鏉ョ殑涓撳瀛﹁呭張鎻愬嚭浜嗗彟涓绉嶈娉锛岀値甯鍜岃毄灏や簩鑰呭叾瀹炴槸鍚屼竴涓汉锛屽悤鎬濆媺鍏堢敓鑻﹁嫤閽荤爺浜岃涔嬪叧绯伙紝浠栨湰浠ヤ负绁炲啘涓烘渤鍗楀啘鑰曠殑姘戞棌銆佽僵杈曞垯鏄渤鍖楁父鐗ф皯鏃忥紝浣嗗悗鏉ヤ粬鎺ㄧ炕浜嗚繖涓鎯虫硶锛屼篃寰楀嚭浜“鐐庨粍浜屽笣瀹炲垯鏄厔寮熴佽鐐庡笣铓╁挨鏈负涓浜”銆傛牴鎹爺绌讹紝灏ф槸甯濆柧鐨勫効瀛愶紝甯濆柧鍒欐槸榛勫笣鐨勬浘瀛欙紝鑰...
  • 鐩樺彜銆佷紡缇层佸コ濞层榛勫笣銆鐐庡笣銆铓╁挨銆佸悗缇跨瓑杩欎簺浜洪兘浠涔堝叧绯鍛?
    绛旓細缁间笂锛屽氨鏄粬浠箣闂寸殑鏃堕棿鍏崇郴鍜屼汉鐗鍏崇郴锛鍙互灏嗕粬浠厛鍚庢帓鍒椾负鐩樺彜--浼忕静銆佸コ濞--鐐庡笣-榛勫笣銆铓╁挨銆--鍚庣究锛屼篃灏辨槸璇村湪浠ヤ笂浜虹墿涓紝鍚庣究鏄帓浣嶆渶鍚庣殑锛屼篃鏄璇濇晠浜嬭杞芥渶涓烘竻鏅颁箣涓鐨勪汉鐗┿備粠浜虹墿瑙掕壊鏉ヨ锛岃嫢鐩樺彜涓轰笂鍙ょ浠欑殑璇濓紝閭d紡缇层佸コ濞插氨鏄汉绫诲绁栵紝鏃㈡槸鍏勫鍏崇郴锛屽張鏄か濡诲叧绯伙紱鐐庡笣銆佺殗甯...
  • 扩展阅读:伏羲早还是炎黄早 ... 炎帝是神农还是伏羲 ... 炎帝黄帝蚩尤关系图 ... 炎帝的父亲是伏羲吗 ... 蚩尤的女儿真身是什么 ... 三皇五帝关系图 ... 蚩尤是谁的儿子 ... 蚩尤后人八大姓 ... 蚩尤是不是炎帝的儿子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