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怎么样一步步体现恨的? 长恨歌中得恨是什麽意思? 谁恨? 恨什么? 为什么恨? 在长恨歌里的恨字怎么理解?在恨谁?恨什么?又为什么恨?

\u957f\u6068\u6b4c\u4e2d\u7684\u6068\u662f\u4ec0\u4e48\u610f\u601d\uff1f\u957f\u6068\u6b4c\u5e94\u4f5c\u4f55\u89e3\u91ca\uff1f\u8c01\u6068\uff1f\u6068\u4ec0\u4e48\uff1f\u4e3a\u4ec0\u4e48\u6068?\u600e\u4e48\u8868\u73b0\u6068\uff1f

\u6068\u5728\u6587\u4e2d\u6307\u9057\u61be\u3001\u9057\u6068\u3002
\u767d\u5c45\u6613\u300a\u957f\u6068\u6b4c\u300b\u6240\u8981\u8868\u8fbe\u7684\u601d\u60f3\uff0c\u4e5f\u6b63\u662f\u8bd7\u4eba\u4e3a\u8fd9\u7bc7\u957f\u6b4c\u6240\u53d6\u7684\u8bd7\u9898\uff0c\u5373\u201c\u957f\u6068\u201d\u4e8c\u5b57\uff0c\u6068\uff0c\u5c31\u662f\u9057\u61be\u3001\u9057\u6068\u3002\u4f5c\u8005\u63cf\u5199\u674e\u3001\u6768\u7231\u60c5\uff0c\u7adf\u5728\u8bbd\u523a\u5f53\u65f6\u548c\u4ee5\u540e\u7684\u7edf\u6cbb\u8005\u5e94\u4ee5\u5510\u7384\u5b97\u4e3a\u6212\uff0c\u4e0d\u8981\u56e0\u201c\u5782\u8272\u201d\u800c\u8352\u6deb\u8bef\u56fd\uff0c\u7ed9\u81ea\u5df1\u9020\u6210\u201c\u957f\u6068\u201d\u3002
\u767d\u5c45\u6613\u7684\u670b\u53cb\u9648\u9e3f\u5728\u300a\u957f\u6068\u6b4c\u4f20\u300b\u4e2d\u8c08\u4e86\u767d\u5c45\u6613\u7684\u521b\u4f5c\u7f18\u7531\u548c\u521b\u4f5c\u60c5\u51b5\u540e\u8bf4\uff1a\u201c\u7adf\u8005\u4e0d\u4f46\u611f\u5176\u4e8b\uff0c\u4ea6\u6b32\u60e9\u5c24\u7269\uff0c\u7a92\u4e71\u9636\uff0c\u5782\u4e8e\u5c06\u6765\u8005\u4e5f\u3002\u201d\u53e4\u4eba\u6240\u8bf4\u7684\u201c\u7adf\u201d\uff0c\u5927\u81f4\u76f8\u5f53\u4e8e\u6211\u4eec\u4eca\u5929\u6240\u8bf4\u7684\u4e3b\u9898\u3002\u201c\u611f\u5176\u4e8b\u201d\u7684\u201c\u611f\u201d\u4e0d\u662f\u201c\u611f\u52a8\u201d\uff0c\u800c\u662f\u201c\u611f\u4f24\u201d\u3001\u201c\u611f\u53f9\u201d\u3002
\u767d\u5c45\u6613\u628a\u81ea\u5df1\u7684\u8bd7\u5206\u4e3a\u8bbd\u55bb\u3001\u611f\u4f24\u3001\u95f2\u9002\u3001\u6742\u7eca\u56db\u7c7b\uff0c\u800c\u628a\u300a\u957f\u6068\u6b4c\u300b\u8fd9\u9996\u8bd7\u653e\u5728\u201c\u611f\u4f24\u201d\u7c7b\u91cc\uff0c\u8fd9\u5c31\u662f\u660e\u8bc1\u3002\u201c\u611f\u5176\u4e8b\u201d\uff0c\u5c31\u662f\u767d\u5c45\u6613\u3001\u9648\u9e3f\u4ed6\u4eec\u8c08\u8d77\u6b64\u4e8b\u65f6\u800c\u611f\u53f9\u3001\u611f\u4f24\u3002\u201c\u5c24\u7269\u201d\uff0c\u7279\u51fa\u7684\u4eba\u7269\uff0c\u591a\u6307\u7f8e\u5973\uff1b\u201c\u60e9\u5c24\u7269\u201d\uff0c\u5373\u4ee5\u8d2a\u7f8e\u8272\u4e3a\u6212\u3002

\u6269\u5c55\u8d44\u6599\uff1a
\u76f8\u5173\u80cc\u666f\uff1a
\u5510\u5baa\u5b97\u5143\u548c\u5143\u5e74\uff08806\uff09\uff0c\u767d\u5c45\u6613\u4efb\u76e9\u5394\uff08\u4eca\u897f\u5b89\u5e02\u5468\u81f3\u53bf\uff09\u53bf\u5c09\u3002\u4e00\u65e5\uff0c\u4e0e\u53cb\u4eba\u9648\u9e3f\u3001\u738b\u8d28\u592b\u5230\u9a6c\u5d6c\u9a7f\u9644\u8fd1\u7684\u4ed9\u6e38\u5bfa\u6e38\u89c8\uff0c\u8c08\u53ca\u674e\u9686\u57fa\u4e0e\u6768\u8d35\u5983\u4e8b\u3002\u738b\u8d28\u592b\u8ba4\u4e3a\uff0c\u50cf\u8fd9\u6837\u7a81\u51fa\u7684\u4e8b\u60c5\uff0c\u5982\u65e0\u5927\u624b\u7b14\u52a0\u5de5\u6da6\u8272\uff0c\u5c31\u4f1a\u968f\u7740\u65f6\u95f4\u7684\u63a8\u79fb\u800c\u6d88\u6ca1\u3002
\u4ed6\u9f13\u52b1\u767d\u5c45\u6613\uff1a\u201c\u4e50\u5929\u6df1\u4e8e\u8bd7\uff0c\u591a\u4e8e\u60c5\u8005\u4e5f\uff0c\u8bd5\u4e3a\u6b4c\u4e4b\uff0c\u4f55\u5982\u201d\u4e8e\u662f\uff0c\u767d\u5c45\u6613\u5199\u4e0b\u4e86\u8fd9\u9996\u957f\u8bd7\u3002\u56e0\u4e3a\u957f\u8bd7\u7684\u6700\u540e\u4e24\u53e5\u662f\u201c\u5929\u957f\u5730\u4e45\u6709\u65f6\u5c3d\uff0c\u6b64\u6068\u7ef5\u7ef5\u65e0\u7edd\u671f\u201d\uff0c\u6240\u4ee5\u4ed6\u4eec\u5c31\u79f0\u8fd9\u9996\u8bd7\u53eb\u300a\u957f\u6068\u6b4c\u300b\u3002
\u7531\u4e8e\u8bd7\u4e2d\u7684\u6545\u4e8b\u3001\u4eba\u7269\u90fd\u662f\u827a\u672f\u5316\u7684\uff0c\u662f\u73b0\u5b9e\u4e2d\u4eba\u7684\u590d\u6742\u771f\u5b9e\u7684\u518d\u73b0\uff0c\u6240\u4ee5\u80fd\u591f\u5728\u5386\u4ee3\u8bfb\u8005\u7684\u5fc3\u4e2d\u6f3e\u8d77\u9635\u9635\u6d9f\u6f2a\u3002
\u53c2\u8003\u8d44\u6599\u6765\u6e90\uff1a\u767e\u5ea6\u767e\u79d1-\u957f\u6068\u6b4c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来很寻常,好象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紧接着,诗人用极其省俭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因有色而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所有这些,就酿成了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一部分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下面,诗人具体的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的就是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关键性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一场悲剧,接着,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起至“魂魄不曾来入梦”,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回肠荡气。正由于诗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这样的程度,后面道士的到来,仙境的出现,便给人一种真实感,不以为纯粹是一种空中楼阁了。
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诗歌的末尾,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象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过去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意味,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那么,诗人又是如何表现“长恨”的呢?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随后,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点上,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到此结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诗人笔锋一折,别开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由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还都路上,“天旋地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伤心泪下。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回长安后,“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这种苦苦的思恋,“春风桃李花开日”是这样,“秋雨梧桐叶落时”也是这样。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宛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 赏析四 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休,有所谓爱情说、政治主题说、双重主题说等等。本文作者持爱情说。首先从作品的四个层次来分析,肯定白居易并非像陈鸿写《长恨歌传》那样板着说教的脸孔去描写李杨故事,而是以“情”作为主旋律,让主人公的情去感动读者,使之产生共鸣,取得审美上的极大成功。本文还结合作者生平经历和社会历史分析他在处理历史题材、政治题材和来自民间的人性题材、心理题材的关系问题上的独到之处,进一步说明唐明皇杨贵妃形象的审美意义。
《长恨歌》一出,关于其主题,便成为历来读者争论的焦点。观点也颇具分歧。大抵分三种:其一为爱情主题。是颂扬李杨的爱情诗作。并肯定他们对爱情的真挚与执著;其二为政治主题说。认为诗的重点在于讽喻,在于揭露“汉皇重色思倾国”必然带来的“绵绵长恨”,谴责唐明皇荒淫导致安史之乱以垂诫后世君主;其三为双重主题说。认为它是揭露与歌颂统一,讽谕和同情交织,既洒一掬同情泪,又责失政遗恨。究竟如何,还需从作品本身去分析。 可将诗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尽日君王看不足”,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贵妃。贵妃进宫后恃宠而骄,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后完全沉湎于歌舞酒色。开卷首句既提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
第二层从“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回看血泪相和流”,写安史之乱,玄宗逃难,被迫赐死贵妃,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有意将因玄宗荒淫误国所造成的安史之乱进行了淡化处理,对二人的生离死别则着意形容,读者受到的是悲剧气氛的感染而不是历史的理性批判。陈鸿《长恨歌传》“惩尤物,窒乱阶”之说是板着面孔做文章,故不能视为此诗的写作动机;
第三层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至“魂魄不曾来人梦”,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行宫见月,夜雨闻铃,是一片“伤心色”和“断肠声”。长安收复以后回朝时,重过马嵬,“不见玉颜空死处”。回宫后,池苑依旧,物是人非,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荡气回肠; 第四层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此恨绵绵无绝期”,写玄宗派方士觅杨贵妃之魂魄,重在表现杨妃的孤寂和对往日爱情生活的忧伤追忆。诗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上天入地,后终在虚无缥缈的仙山上让贵妃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再现于仙境。“情”的宣泄已超脱于帝王妃子间的感情纠葛,而更多地带有诗人的主观的理想成分,并早已超出了历史事实的范围,将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冲突表现无余。结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二句,是爱情的叹息与呼声,是对于爱情受命运播弄,和爱情被政治伦理摧残的痛惜,此恨之深,已超越时空而进入无极之境。这样,诗人便以“长恨”表现了爱情的长存,亦即点明全诗的主题。 应该说,写作之初,白居易至少在主观上是同意陈鸿的“惩尤物、窒乱阶”之说的,后来在《新乐府》的《李夫人》、《古家狐》中还重复强调了“尤物惑人”、“狐媚害人”的主题,明确宣扬性爱之为害,但是又承认“人非木石皆有情”,性爱是消灭不了的,所以解决问题的途径只好是“不如不遇倾城色”。但在《长恨歌》的实际写作当中,他又服从了民间爱情故事所表达的人类的向美本能和情感欲望。这样,整个故事便具有了更为深刻复杂的涵义:既写了真美,又写了真恶,并将两者直接联系在一起;《丽情集》本《长恨歌传》有一段话:叔向母曰: “甚美必甚恶。”李延年歌曰: “倾国复倾城。”此之谓也。 这段话大概可以代表中唐士人对这一问题的最后思考。白居易写作《长恨歌》时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是:不因为“甚恶”而抹煞“甚美”。尽管其主题最后似偏离了对“甚恶”的谴责,但“甚恶”内容本身毕竟没有被抹煞,反过来又丰富了“甚美”的涵义。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