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故事50字 科学家的小故事(50字以内)

\u79d1\u5b66\u5bb6\u7684\u6545\u4e8b50\u5b57

\u9093\u7a3c\u5148\uff0c\u822a\u6295\u8bd5\u9a8c\u65f6\u51fa\u73b0\u964d\u843d\u4f1e\u4e8b\u6545\uff0c\u539f\u5b50\u5f39\u5760\u5730\u88ab\u6454\u88c2\u3002\u9093\u7a3c\u5148\u6df1\u77e5\u5371\u9669\uff0c\u5374\u4e00\u4e2a\u4eba\u62a2\u4e0a\u524d\u53bb\u628a\u6454\u7834\u7684\u539f\u5b50\u5f39\u788e\u7247\u62ff\u5230\u624b\u91cc\u4ed4\u7ec6\u68c0\u9a8c\u3002\u8eab\u4e3a\u533b\u5b66\u6559\u6388\u7684\u59bb\u5b50\u77e5\u9053\u4ed6\u62b1\u4e86\u6454\u88c2\u7684\u539f\u5b50\u5f39\uff0c\u5728\u9093\u7a3c\u5148\u56de\u5317\u4eac\u65f6\u5f3a\u62c9\u4ed6\u53bb\u68c0\u67e5\u3002\u7ed3\u679c\u53d1\u73b0\u5728\u4ed6\u7684\u5c0f\u4fbf\u4e2d\u5e26\u6709\u653e\u5c04\u6027\u7269\u8d28\uff0c\u809d\u810f\u88ab\u635f\uff0c\u9aa8\u9ad3\u91cc\u4e5f\u4fb5\u5165\u4e86\u653e\u5c04\u7269\u3002
\u968f\u540e\uff0c\u9093\u7a3c\u5148\u4ecd\u575a\u6301\u56de\u6838 \u8bd5\u9a8c\u57fa\u5730\u3002\u5728\u6b65\u5c65\u8270\u96be\u4e4b\u65f6\uff0c\u4ed6\u575a\u6301\u8981\u81ea\u5df1\u53bb\u88c5\u96f7\u7ba1\uff0c\u5e76\u9996\u6b21\u4ee5\u9662\u957f\u7684\u6743\u5a01\u5411\u5468\u56f4\u7684\u4eba\u4e0b\u547d\u4ee4\uff1a\u201c\u4f60\u4eec\u8fd8\u5e74\u8f7b\uff0c\u4f60\u4eec\u4e0d\u80fd\u53bb\uff01\u201d1985\u5e74\uff0c\u9093\u7a3c\u5148\u6700\u540e\u79bb\u5f00\u7f57\u5e03\u6cca\u56de\u5230\u5317\u4eac\uff0c\u4ecd\u60f3\u53c2\u52a0\u4f1a\u8bae\u3002

\u533b\u751f\u5f3a\u8feb\u4ed6\u4f4f\u9662\u5e76\u901a\u77e5\u4ed6\u5df2\u60a3\u6709\u764c\u75c7\u3002\u4ed6\u65e0\u529b\u5730\u5012\u5728\u75c5\u5e8a\u4e0a\uff0c\u9762\u5bf9\u81ea\u5df1\u59bb\u5b50\u4ee5\u53ca\u56fd\u9632\u90e8\u957f\u5f20\u7231\u840d\u7684\u5b89\u6170\uff0c\u5e73\u9759\u5730\u8bf4\uff0c\u6211\u77e5\u9053\u8fd9\u4e00\u5929\u4f1a\u6765\u7684\uff0c\u4f46\u6ca1\u60f3\u5230\u5b83\u6765\u5f97\u8fd9\u6837\u5feb\u3002
\u5bcc\u5170\u514b\u67977\u5c81\u65f6\uff0c\u6709\u4e00\u6b21\u8fc7\u8282\uff0c\u5927\u4eba\u4eec\u7ed9\u4e86\u4ed6\u8bb8\u591a\u94b1\u3002\u5bcc\u5170\u514b\u6797\u6253\u7b97\u7528\u8fd9\u7b14\u201c\u5de8\u6b3e\u201d\u53bb\u5546\u5e97\u4e70\u4e00\u4e9b\u73a9\u5177\u3002\u534a\u8def\u4e0a\uff0c\u4ed6\u770b\u5230\u4e00\u4e2a\u7537\u5b69\u5f88\u795e\u6c14\u5730\u5439\u54e8\u5b50\uff0c\u4ed6\u5f53\u65f6\u5b8c\u5168\u88ab\u8fd9\u4e2a\u54e8\u5b50\u8ff7\u4f4f\u4e86\uff0c\u5c31\u7528\u81ea\u5df1\u6240\u6709\u7684\u94b1\u6362\u4e86\u90a3\u4e2a\u7537\u5b69\u7684\u54e8\u5b50\u3002
\u56de\u5230\u5bb6\u91cc\uff0c\u5bcc\u5170\u514b\u6797\u5341\u5206\u5f97\u610f\u5730\u5439\u7740\u54e8\u5b50\u6ee1\u5c4b\u5b50\u8f6c\uff0c\u5374\u6253\u6270\u4e86\u5168\u5bb6\u4eba\u3002\u4ed6\u7684\u5bb6\u4eba\u77e5\u9053\u4ed6\u8fd9\u7b14\u4ea4\u6613\u540e\u544a\u8bc9\u4ed6\uff0c\u4e3a\u4e86\u8fd9\u4e2a\u54e8\u5b50\uff0c\u4ed6\u4ed8\u51fa\u4e86\u6bd4\u5b83\u539f\u4ef7\u9ad84\u500d\u7684\u94b1\uff0c\u5e76\u8ba9\u4ed6\u660e\u767d\uff0c\u8fd9\u4e9b\u591a\u4ed8\u7684\u94b1\uff0c\u662f\u53ef\u4ee5\u4e70\u5230\u66f4\u591a\u66f4\u597d\u7684\u4e1c\u897f\u7684\u3002

\u65af\u8482\u82ac\u00b7\u5a01\u5ec9\u00b7\u970d\u91d1\uff0c\u5148\u540e\u6bd5\u4e1a\u4e8e\u725b\u6d25\u5927\u5b66\u548c\u5251\u6865\u5927\u5b66\u4e09\u4e00\u5b66\u9662\uff0c\u5e76\u83b7\u5251\u6865\u5927\u5b66\u54f2\u5b66\u535a\u58eb\u5b66\u4f4d,\u4f46\u4e0d\u4e45\u4ed6\u53d1\u73b0\u81ea\u5df1\u60a3\u4e0a\u4e86\u4f1a\u5bfc\u81f4\u808c\u8089\u840e\u7f29\u7684\u5362\u4f3d\u96f7\u75c5\u3002\u7531\u65bc\u533b\u751f\u5bf9\u6b64\u75c5\u675f\u624b\u65e0\u7b56\uff0c\u8d77\u521d\u4ed6\u6253\u7b97\u653e\u5f03\u4ece\u4e8b\u7814\u7a76\u7684\u7406\u60f3\uff0c\u4f46\u540e\u6765\u75c5\u60c5\u6076\u5316\u7684\u901f\u5ea6\u51cf\u6162\u4e86\uff0c\u4ed6\u4fbf\u91cd\u62fe\u5fc3\u60c5\uff0c\u6392\u9664\u4e07\u96be\uff0c\u4ece\u632b\u6298\u4e2d\u7ad9\u8d77\u6765\uff0c\u52c7\u6562\u5730\u9762\u5bf9\u8fd9\u6b21\u7684\u4e0d\u5e78\uff0c\u7ee7\u7eed\u9189\u5fc3\u7814\u7a76.\u6b63\u7531\u4e8e\u4ed6\u8eab\u6b8b\u5fd7\u575a!\u5148\u540e\u5728\u5b87\u5b99\u5b66.\u91cf\u5b50\u7269\u7406\u5b66\u65b9\u9762\u4e3e\u5f97\u4e3e\u4e16\u77a9\u76ee\u7684\u6210\u5c31!\u88ab\u55bb\u7231\u56e0\u65af\u5766\u4e4b\u540e\u5f53\u4eca\u6700\u4f1f\u5927\u7684\u7269\u7406\u5b66\u5bb6!

1、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1940年到美国读研究生,他的导师是大师级的物理学家费米教授。费米教授每周用半天时间跟李政道讨论问题,他的主要目的是训练,让学生对一切物理问题都能够自己独立思考,找到答案。



2、斯蒂芬·威廉·霍金,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是当今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还被称为“宇宙之王”。

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起证明了着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着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即随着时间的增加黑洞的面积不减。这很自然使人将黑洞的面积和热力学的熵联系在一起。

3、英国着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

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哥哥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

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老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想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

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4、1752年6月的一天,美国费城郊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一块宽阔的草地上,有一老一少两个人正兴致勃勃地在那里放风筝。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声雷响,雨点就倾泻下来了。

只见老者大声喊道:“威廉,站到那边的草房里去,拉紧风筝线。”这时,闪电一道亮过一道,雷鸣一声高过一声。

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顺着儿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见那拉紧的麻绳,本来是光溜溜的,突然怒发冲冠,那些细纤维一根一根都直竖起来了。他高兴地喊道:“天电引来了!”他一边嘱咐儿子小心,一边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绳上的那把铜钥匙。

突然他象被谁推了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浑身发麻。他顾不得疼痛,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将带来的莱顿瓶接在铜钥匙上。这莱顿瓶里果然有了电,而且还放出了电火花,原来天电和地电是一个样子!他和儿子如获至宝似地将莱顿瓶抱回了家。

这捕获天电的人就是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富兰克林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独立宣言》的发起人之一,是美国第一任驻外大使。

风筝实验之后,富兰克林写了一篇《论闪电和电气的相同》的论文,阐述了雷电的本质,还提出了制造避雷针的设想,使建筑物免遭雷击。富兰克林发明的避雷针,一下子风靡一时,传到英国、法国、德国、传遍欧洲和美洲。

5、诺贝尔的父亲是一位颇有才干的发明家,倾心于化学研究,尤其喜欢研究炸药。受父亲的影响,诺贝尔从小就表现出顽强勇敢的性格,他经常和父亲一起去实验炸药。多年随父亲研究炸药的经历,也使他的兴趣很快转到应用化学方面。

1862年夏天,他开始了对硝化甘油的研究。这是一个充满危险和牺牲的艰苦历程。死亡时刻都在陪伴着他。

在一次进行炸药实验时发生了爆炸事件,实验室被炸的无影无踪,5个助手全部牺牲,连他最小的弟弟也未能幸免。这次惊人的爆炸事故,使诺贝尔的父亲受到了十分沉重的打击,没有多久就去世了。他的邻居们出于恐惧,也纷纷向政府控告诺贝尔,此后,政府不准诺贝尔在市内进行实验。

但是诺贝尔百折不挠,他把实验室搬到市郊湖中的一艘船上继续实验。经过长期的研究,他终于发现了一种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质--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药的引爆物,成功地解决了炸药的引爆问题,这就是雷管的发明。它是诺贝尔科学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诺贝尔一生的发明极多,获得的专利就有255种,其中仅炸药就达129种,就在他生命的垂危之际,他仍念念不忘对新型炸药的研究。



在卢瑟福从阿尔法粒子小散射实验证实原子核存在后,许多科学家都发现原子核的质量数与质子数不符,卢瑟福在实验的基础上,积极思考,终于成功的预言了中子的存在,极大的推动了原子物理学的发展。

爱迪生,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富兰克林7岁时,有一次过节,大人们给了他许多钱。富兰克林打算用这笔“巨款”去商店买一些玩具。半路上,他看到一个男孩很神气地吹哨子,他当时完全被这个哨子迷住了,就用自己所有的钱换了那个男孩的哨子。回到家里,富兰克林十分得意地吹着哨子满屋子转,却打扰了全家人。他的家人知道他这笔交易后告诉他,为了这个哨子,他付出了比它原价高4倍的钱,并让他明白,这些多付的钱,是可以买到更多更好的东西的。

邓稼先
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
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1985年,邓稼先最后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参加会议。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对自己妻子以及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丁肇中
1972年夏,丁肇中实验小组利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质子加速器寻找质量在1.5×109eV~5.5×109eV之间的长寿命中性粒子。1974年,他们发现了一个质量约为质子质量3倍(能量为3.1×109eV)的长寿命中性粒子。在公开发表这个发现时,丁肇中把这个新粒子取名为J粒子,"J"和汉字"丁"字形相近,寓意是中国人发现的粒子。与此同时,美国人里希特也发现了这种粒子,并取名为ψ粒子。后来人们就把这种粒子称为J/ψ粒子。J/ψ粒子具有奇特的性质,其寿命值比预料值大5000倍。这表明它有新的内部结构,不能用当时已知的3种味夸克来解释,而需要引进第四种夸克即粲夸克来解释。J/ψ粒子的发现大大推动了粒子物理学的发展。

科学家的故事

每个科学家都有他失败的一面,现在,我就来看一看科学家的故事.

故事一:

波义耳——怀疑派化学家

波义耳1627年1月25日出生于爱尔兰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个伯爵,家庭富有。在十四个兄弟中他最小。童年时波义耳并不特别聪明,说话还有点口吃,不大喜欢热闹的游戏,但却十分好学,喜欢静静地读书思考。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639至1644年,曾游学欧洲。在这期间,他阅读了许多自然科学书籍,包括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伽利略的名著《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这本书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后来的名著《怀疑派化学家》就是模仿这本书写的。

由于战乱、父亲去世、家道衰落,1644年他回国随姐姐居住在伦敦。在那里开始学医学和农业。学习中接触了很多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很快成为一位训练有素的化学实验家,同时也成为一位有创造能力的理论家。在这期间,他同许多学者一起组织一个科学学会,进行每周一次的讨论会,主要讨论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在实验室中遇到的问题。波义耳称这个组织为“无形大学”。这个学会就是著名的以促进自然科学发展为宗旨的“皇家学会”的前身。波义耳是该学会的重要成员。由于学会的分会设在牛津,波义耳于1654年迁居牛津,在牛津,他建立了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并聘用了一些很有才华的学者作为助手,领导他们进行各种科学研究。他的许多科研成果是在这里取得的。那本划时代的名著《怀疑派化学家》是在这里完成的。这本书以对话的体裁,写四位哲学家在一起争论问题,他们分别为怀疑派化学家、逍遥派化学家、医药化学家和哲学家。逍遥派化学家代表亚里土多德的“四元素说”观点,医药化学家代表“三元素说”观点,哲学家在争论中保持中立。在这里,怀疑派化学家毫不畏惧地向历史上权威的各种传统学说提出挑战,以明快和有力的论述批驳了许多旧观念,提出新见解。该书曾广泛流传于欧洲大陆。

波义耳十分重视实验研究。他认为只有实验和观察才是科学思维的基础。他总是通过严密的和科学的实验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在物理学方面,他对光的颜色、真空和空气的弹性等进行研究,总结了波义耳气体定律;在化学方面,他对酸、碱和指示剂的研究,对定性检验盐类的方法的探讨,都颇有成效。他是第一位把各种天然植物的汁液用作指示剂的化学家。石蕊试液、石蕊试纸都是他发明的。他还是第一个为酸、碱下了明确定义的化学家,并把物质分为酸、碱、盐三类。他创造了很多定性检验盐类的方法,如利用铜盐溶液是蓝色的,加入氨水溶液变成深蓝色(铜离子与足量氨水形成铜氨络离子)来检验铜盐;利用盐酸和硝酸银溶液混合能产生白色沉淀来检验银盐和盐酸。波义耳的这些发明富有长久的生命力,以至我们今天还经常使用这些最古老的方法。波义耳还在物质成分和纯度的测定、物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研究方面做了不少实验。在1685年发表的《矿泉水的实验研究史的简单回顾》中描述了一套鉴定物质的方法,成为定性分析的先驱。

1668年,由于姐夫去世,他又迁居伦敦和姐姐住在一起,并在家的后院建立实验室,继续进行他的实验工作。晚年波义耳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对磷的研究上。1670年,波义耳因劳累而中风,之后的健康状况时好时坏,当无法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时,他致力于整理他多年从实践和推理中获得的知识。只要身体稍感轻快,就去实验室做他的实验或撰写论文,并以此为乐趣。1680年,他曾被推选为皇家学会的会长,但他谢绝接受这一荣誉。他虽出身贵族,但他一生醉心的却是在科学研究中工作和生活,他从未结婚,用毕生精力从事对自然科学的探索。1691年12月30日,这位曾为17世纪的化学科学奠定基础的科学家在伦敦逝世。恩格斯曾对他作出最崇高的评价:“波义耳把化学确定为科学。”

故事二:

普利斯特里——气体化学之父

普利斯特里1733年3月13日出生在英国利兹,从小家境困难,由亲戚抚养成人。175年进入神学院。毕业后大部分时间是做牧师,化学是他的业余爱好。他在化学、电学、自然哲学、神学等方面都有很多著作。他写了许多自以为得意的神学著作,然而使他名垂千古的却是他的科学著作。1764年他31岁时写成《电学史》。当时这是一部很有名的书,由于这部书的出版,1766年他就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722年他39岁时,又写成了一部《光学史》。也是18世纪后期的一本名著。当时,他在利兹一方面担任牧师,一方面开始从事化学的研究工作。他对气体的研究是颇有成效的。他利用制得的氢气研究该气体对各种金属氧化物的作用。同年,普利斯特里还将木炭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燃烧,发现能使五分之一的空气变成碳酸气,用石灰水吸收后,剩下的气体不助燃也不助呼吸。由于他虔信燃素说,因此把这种剩下来的气体叫“被燃素饱和了的空气”。显然他用木炭燃烧和碱液吸收的方法除去空气中的氧和碳酸气,制得了氮气。此外,他发现了氧化氮(NO),并用于空气的分析上。还发现或研究了氯化氢、氨气、亚硫酸气体(二氧化碳)、氧化二氮、氧气等多种气体。1766年,他的《几种气体的实验和观察》三卷本书出版。该书详细叙述各种气体的制备或性质。由于他对气体研究的卓著成就,所以他被称为“气体化学之父”。

在气体的研究中最为重要的是氧的发现。1774年,普利斯特里把汞烟灰(氧化汞)放在玻璃皿中用聚光镜加热,发现它很快就分解出气体来。他原以为放出的是空气,于是利用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并进行研究,发现该气体使蜡烛燃烧更旺,呼吸它感到十分轻松舒畅。他制得了氧气,还用实验证明了氧气有助燃和助呼吸的性质。但由于他是个顽固的燃素说信徒,仍认为空气是单一的气体,所以他还把这种气体叫“脱燃素空气”,其性质与前面发现的“被燃素饱和的空气”(氮气)差别只在于燃素的含量不同,因而助燃能力不同。同年他到欧洲参观旅行,在巴黎与拉瓦锡交换好多化学方面的看法,并把用聚光镜使汞银灰分解的试验告诉拉瓦锡,使拉瓦锡得益匪浅。拉瓦锡正是重复了普利斯特里有关氧的试验,并与大量精确的实验材料联系起来,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揭示了燃烧和空气的真实联系。可是直到1783年,拉瓦锡的燃烧与氧化学说已普遍被人们认为是正确的时候,普利斯特里仍不接受拉瓦锡的解释,还坚持错误的燃素说,并且写了许多文章反对拉瓦锡的见解。这是化学史上很有趣的事实。一位发现氧气的人,反而成为反对氧化学说的人。然而普利斯特里所发现的氧气,是后来化学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各国化学家至今都还很尊敬普利斯特里。

1791年,他由于同情法国大革命,作了好几次为大革命的宣传讲演,而受到一些人的迫害,家被抄,图书及实验设备都被付之一炬。他只身逃出,躲避在伦敦,但伦敦也难于久居。1794年他六十一岁时不得不移居美国。在美国继续从事科学研究。1804年病故。英、美两国人民都十分尊敬他,在英国有他的全身塑像。在美国,他住过的房子已建成纪念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普利斯特里奖章已成为美国化学界的最高荣誉。

故事三:
居里夫人

玛丽·居里(居里夫人)是法籍波兰物理学家、化学家。

1898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AntoineHenriBecquerel)发现含铀矿物能放射出一种神秘射线,但未能揭示出这种射线的奥秘。玛丽和她的丈夫彼埃尔·居里(Pierrecurie)共同承担了研究这种射线的工作。他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对沥青铀矿进行分离和分析,终于在1898年7月和12月先后发现两种新元素。

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她将一种元素命名为钋(polonium),另一种元素命名为镭(Radium),意思是“赋予放射性的物质”。为了制得纯净的镭化合物,居里夫人又历时四(MarieCuI7e,1867--1934)载,从数以吨计的沥青铀矿的矿渣中提炼出1O0 mg氯化镭,并初步测量出镭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5。这个简单的数字中凝聚着居里夫妇的心血和汗水。

1903年6月,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作为博士答辩论文获得巴黎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11月,居里夫妇被英国皇家学会授予戴维金质奖章。12月,他们又与贝可勒尔共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6年,彼埃尔·居里遭车祸去世。这一沉重的打击并没有使她放弃执著的追求,她强忍悲痛加倍努力地去完成他们挚爱的科学事业。她在巴黎大学将丈夫所开的讲座继续下去,成为该校第一位女教授。1910年,她的名著《论放射性》一书出版。同牟,她与别人合作分析纯金属镭,并测出它的性质。她还测定了氧及其他元素的半衰期,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放射性的重要论著。鉴于上述重大成就,1911年她叉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

这位饱尝科学甘苦的放射性科学的奠基人,因多年艰苦奋斗积劳成疾,患恶性贫血症(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不幸与世长辞,她为人类的科学事业,献出了光辉的一生。

富兰克林7岁时,有一次过节,大人们给了他许多钱。富兰克林打算用这笔“巨款”去商店买一些玩具。半路上,他看到一个男孩很神气地吹哨子,他当时完全被这个哨子迷住了,就用自己所有的钱换了那个男孩的哨子。回到家里,富兰克林十分得意地吹着哨子满屋子转,却打扰了全家人。他的家人知道他这笔交易后告诉他,为了这个哨子,他付出了比它原价高4倍的钱,并让他明白,这些多付的钱,是可以买到更多更好的东西的。

牛顿一人在家中的果园中,由于边走路边思考问题,无意间撞到园中的苹果树,这时一个苹果正好砸在牛顿的头上。牛顿突然从问题中醒悟过来,捡起了苹果,这时他又陷入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飘上天空。最终牛顿提出一个最简单的现象产生的举世定律:万有引力。

在卢瑟福从阿尔法粒子小散射实验证实原子核存在后,许多科学家都发现原子核的质量数与质子数不符,卢瑟福在实验的基础上,积极思考,终于成功的预言了中子的存在,极大的推动了原子物理学的发展。检举

  • 涓浗绉戝瀹剁殑鏁呬簨,绠鐭偣鐨
    绛旓細4銆佽嫃姝ラ潚鐖卞浗鏁呬簨 钁楀悕鏁板瀹惰嫃姝ラ潚鏃╁勾鐣欏鏃ユ湰锛屽勾鑾峰緱鍗氬+瀛︿綅銆傛棩鏈笉灏戝悕鐗屽ぇ瀛︿互楂樿柂鑱樿浠栵紝浣嗕粬鎯冲埌鍑哄浗鐣欏鏄负浜嗘帉鎻绉戝銆佹姤鏁堢鍥斤紝灏变竴涓杈炶阿锛屾瘏鐒跺洖鍥姐傚洖鍥藉悗锛屼粬鍦ㄦ禉姹熷ぇ瀛︽墽鏁欙紝绔熶竴杩炲洓涓湀棰嗕笉鍒板伐璧勶紝绌...
  • 涓浗鐖卞浗绉戝瀹剁殑鏁呬簨50宸﹀彸
    绛旓細缇庡浗浜哄緢浣╂湇浠栵紝涓浠戒唤鑱樹功浠庡悇鍦板瘎鏉ワ紝璇蜂粬鎷呬换宸ョ▼甯堛 浣嗘槸锛岃寘浠ュ崌娌℃湁鎺ュ彈鑱樿锛岃屾槸鍐冲畾鍥炲浗浜嗐傜編鍥芥湁浜涗汉鍔濅粬锛氣滅瀛︽槸娌℃湁绁栧浗鐨勶紝鏄秴瓒婂浗鐣岀殑銆绉戝瀹剁殑璐$尞鏄睘浜庡叏浜虹被鐨勩備腑鍥芥潯浠跺樊锛屼綘鐣欏湪缇庡浗璐$尞浼氭洿...
  • 绉戝瀹鍙戞槑鐨勫皬鏁呬簨50瀛
    绛旓細鐢ㄥ畠鏉ュ仛鍚勭鏈烘鐨勫姩鍔涳紝涓嶆槸鍙互浠f浛璁稿浜哄姏鍚楋紵杩欏氨鏄悗鏉ヤ汉浠紶璇翠腑鐨勨滅摝鐗瑰彂鏄庤捀姹芥満鈥鐨勬晠浜銆5銆佸湪涓涔濆洓涓冨勾涓鏈堝彿鐨勮嫳鍥藉鍕夋潅蹇梑ai涓婏紝鏈変釜绉戝du瀹跺彂琛ㄤ簡涓绡囧緢鎼炵瑧鐨勬枃鏈紝缁欐垜浠В閲婅潤铦犲湪榛戞殫涓浣曟寚瀵艰嚜宸...
  • 绉戝瀹鍚嶄汉灏鏁呬簨50瀛
    绛旓細涓 绉戝瀹剁殑鏁呬簨50瀛 鍦ㄥ崲鐟熺浠庨樋灏旀硶绮掑瓙灏忔暎灏勫疄楠岃瘉瀹炲師瀛愭牳瀛樺湪鍚,璁稿绉戝瀹堕兘鍙戠幇鍘熷瓙鏍哥殑璐ㄩ噺鏁颁笌璐ㄥ瓙鏁颁笉绗,鍗㈢憻绂忓湪瀹為獙鐨勫熀纭涓,绉瀬鎬濊,缁堜簬鎴愬姛鐨勯瑷浜嗕腑瀛愮殑瀛樺湪,鏋佸ぇ鐨勬帹鍔ㄤ簡鍘熷瓙鐗╃悊瀛︾殑鍙戝睍銆 鐖辫开鐢,浠栭櫎浜嗗湪鐣欏0鏈...
  • 绉戝瀹剁殑浜嬭抗 50瀛涔嬪唴
    绛旓細浜嬭抗锛氬嚭鐢熶簬娉㈠叞,娉曞浗鐗╃悊瀛﹀銆佸寲瀛﹀,涓栫晫钁楀悕绉戝瀹,鐮旂┒鏀惧皠鎬х幇璞,鍙戠幇闀拰閽嬩袱绉嶆斁灏勬у厓绱,涓鐢熶袱搴﹁幏璇鸿礉灏斿锛堢涓娆¤幏寰楄璐濆皵鐗╃悊濂,绗簩娆¤幏寰楄璐濆皵鍖栧濂栵級鎴愭灉锛氬彂鐜伴暛鍜岄拫涓ょ鏀惧皠鎬у厓绱 --- 銆愮埍杩敓銆戜簨...
  • 绉戝瀹鍙戞槑鐨勬晠浜50瀛
    绛旓細閭撶鍏 涓娆★紝鑸姇璇曢獙鏃跺嚭鐜伴檷钀戒紴浜嬫晠锛屽師瀛愬脊鍧犲湴琚憯瑁傘傞倱绋煎厛娣辩煡鍗遍櫓锛屽嵈涓涓汉鎶笂鍓嶅幓鎶婃憯鐮寸殑鍘熷瓙寮圭鐗囨嬁鍒版墜閲屼粩缁嗘楠屻傝韩涓哄尰瀛︽暀鎺堢殑濡诲瓙鐭ラ亾浠栤滄姳鈥濅簡鎽旇鐨勫師瀛愬脊锛屽湪閭撶鍏堝洖鍖椾含鏃跺己鎷変粬鍘绘鏌ャ傜粨鏋...
  • 閭撶鍏堣祫鏂欎粙缁(閭撶鍏堢殑浜嬭抗绠鐭50瀛)
    绛旓細浠栨槸鏈鍏锋湁鍐滄皯鏈村疄姘旇川鐨绉戝瀹銆傞倱绋煎厛鏁忛攼鐨勭溂鍏変娇涓浗鐨勬牳姝﹀櫒鍙戝睍缁х画蹇鎺ㄨ繘浜嗗崄骞达紝缁堜簬璧跺湪鍏ㄩ潰绂佹鏍歌瘯楠屼箣鍓嶏紝杈惧埌浜嗗疄楠屽妯℃嫙姘村钩銆傞倱绋煎厛鐨勪簨杩圭畝鐭50瀛涓銆侀倱绋煎厛,1924骞村嚭鐢熶簬瀹夊窘鎬瀹佸幙涓涓功棣欓棬绗殑瀹跺涵銆1937...
  • 绉戝瀹剁殑鍙戠幇鍙戞槑鐨勬晠浜50瀛
    绛旓細鐜涘Ξ闆呴暱澶т互鍚,鎴愪负涓涓紵澶х殑鐨勭瀛﹀銆傚ス灏辨槸灞呴噷澶汉 鍥 绉戝瀹剁殑鏁呬簨50瀛 鍦ㄥ崲鐟熺浠庨樋灏旀硶绮掑瓙灏忔暎灏勫疄楠岃瘉瀹炲師瀛愭牳瀛樺湪鍚,璁稿绉戝瀹堕兘鍙戠幇鍘熷瓙鏍哥殑璐ㄩ噺鏁颁笌璐ㄥ瓙鏁颁笉绗,鍗㈢憻绂忓湪瀹為獙鐨勫熀纭涓,绉瀬鎬濊,缁堜簬鎴愬姛鐨勯瑷浜嗕腑瀛愮殑瀛...
  • 鏈夊摢浜绉戝瀹剁殑鏁呬簨
    绛旓細浠栧悗鏉ョ殑鍚嶈憲銆婃鐤戞淳鍖栧瀹躲嬪氨鏄ā浠胯繖鏈功鍐欑殑銆3銆併愬眳閲屽か浜恒戝眳閲屽か浜烘槸娉曞浗绫嶆尝鍏绉戝瀹锛岀爺绌舵斁灏勬х幇璞★紝涓鐢熶袱搴﹁幏璇鸿礉灏斿銆傜帥涓戒粠灏忓涔犲氨闈炲父鍕ゅ鍒昏嫤锛屽瀛︿範鏈夌潃寮虹儓鐨勫叴瓒e拰鐗规畩鐨勭埍濂斤紝浠庝笉杞绘槗鏀捐繃浠讳綍瀛︿範...
  • 5涓幇浠e巻鍙蹭笂绉戝瀹鍘嗙粡纾ㄩ毦鐨勫皬鏁呬簨30瀛楀乏鍙
    绛旓細2銆 鍗庣綏搴 1946骞达紝缇庡浗鏌愬ぇ瀛︿互浼樺帤鐨勬潯浠惰仒璇疯憲鍚嶆暟瀛﹀鍗庣綏搴氫负缁堣韩鏁欐巿 銆備絾浠栧洖绛旇锛氣滀负浜嗘妷鎷╃湡鐞嗭紝涓轰簡鍥藉姘戞棌锛屾垜瑕佸洖鍥藉幓锛佲濈粓浜庡甫鐫濡诲効鍥炲埌浜嗗寳骞筹紙浠婂寳浜級銆3銆绉戝瀹鏈変粬鐨勭鍥 宸存柉寰 宸存柉寰锋槸19涓栫邯...
  • 扩展阅读:科学家的故事简短50字 ... 科学小故事50字左右 ... 科学家事迹简短50字 ... 20个著名科学家的故事 ... 科学家的故事300字 ... 十大著名科学家的故事 ... 科学家的小故事简短 ... 科学家的故事500字左右 ... 中国科学家的故事50字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