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碍他人, 不给别人添麻烦,您做到了吗?

某国民间有个共识:不妨碍他人,不给别人添麻烦。并且,已经体现在绝大多数人的具体言行之中,进而,养成了优秀的生活习惯。对此,我非常佩服,不由人地心生敬仰!

我曾亲眼看到过他们的生活习惯,这里略举几例。

比如说话,态度谦恭,声音低微,声调温和,大概的原则是,以对方能听到就行,以不对别人造成干扰就行。因为两个人的沟通,纯粹是两个人的私事,如果因为音量大,对别人造成了干扰,伤害了别人,会感觉非常内疚的。

比如做事。高铁乘务员在进入一节车厢时,会停下脚步,向乘客鞠躬致歉,然后才开始巡视工作;在离开这节车厢时,会再次鞠躬致歉,接下来,会后退到本节车厢门外,然后才转过身去,走向下一节车厢。乘务员在做这些事情时,是不管乘客是否看得见的,所做的,只是他的工作程序而已。

比如过马路,只要红灯亮起,等待过马路的行人,会自觉排成若干路纵队,也不是一人紧挨一人,而是留出一个拳头大小的距离。插队的,乱挤的,紧挨前面人的,一定是外国人。

比如大街上,尽管车辆很多,尽管游人如织,但是很安静,但是很祥和,偶尔的大声说话的,一定不是某国语言。

比如在大街上,一个接听手机的人,明明不是在视频通话,却也在一边不断地鞠躬,一边连声“哈依,哈依”着。

……

所有这些,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据考证,他们也不是一天能够做到的,而是长期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是老者和长者细致入微地、坚持不懈地言传身教,一代又一代,积淀而成的。并且,融入到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体现在言谈举止的所有细节上。

对此,我亲身耳闻目睹后,感受相当深刻,看到了什么才是谦恭,什么才叫彬彬有礼,由此生发出去,什么才是礼仪之邦,什么才叫优雅,什么才是品位,什么才叫风度……

被文明之风沐浴以后,被优雅氛围熏陶之后,我的全身心地为之清爽舒适,并且,下定决心,从自己做起。无论家里家外,我都遵循着“不妨碍他人,不给别人添麻烦”这条原则。

在接打电话时,尽量降低音量,以对方能够听清楚为准,彻底杜绝往日的咋咋呼呼和大大咧咧。在拨打电话时,先问对方是否方便,如果对方不方便,请对方直接说出来,另外约时间。另外,一大清早,午休时间,三顿饭时间,晚上九点钟以后,双休日,节假日等,没有急事,我绝不会拨打电话,如果想微信聊天,发出去的邀请,对方没有回应,或对方回复迟缓,我就会知趣地闪开。

开车时,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不开情绪车,不开侥幸车,心静车动,心乱车停。停车时,尽量停在车位中间,如果有可能,稍微偏左一点,给右边车辆驾驶员打开车门留出更多空间。

请客时,把想请的人员所有名单,告之所有人,方便互相选择,也提前规避尴尬。并且,把具体时间地点告诉所有人。接下来,自己提前到达。席间,以客人为主,以客人满意为目的。送客时,礼让客人,待客人离开后,自己再去处理买单事宜。

被请时,遵守时间,如果被琐事影响,一定提前告诉陪客,并留出心理预期。席间,关闭手机或把铃声设为震动。如果有必须接打的电话,一定向陪客致歉,然后离开房间,另选空间进行。临近结束时间,主动示意陪客。离开就餐场所时,一定致谢,然后快速离开。

在小区内,开车前,绕车一周,观察环境,排除隐患,开车时不按喇叭,慢速行驶,路遇行人挡道,谨慎、慢速跟进。停车时,给前后方、左右方车辆留有余地,并且,折叠倒车镜。不开车时,靠右行,注意观察来往车辆,如果遇到老人小孩和出行不方便的人挡道,迅速示意车辆注意,同时,提醒挡道的人,尽量让行,或者,帮助他们尽快调整路线和角度,给车辆让行。

在室内,穿软底拖鞋,走路脚步要轻,不要拖拽桌椅,而要轻拿轻放。控制好电视机音量,自己能听清楚就行。同时,即使自己情绪再不稳定,也自觉做到不摔门。进入卫生间,自觉关门,自觉把马桶冲洗干净。在平时生活中,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米、每一分钱。

出入所有公共场合,自觉遵守公共秩序,该排队排队,该等候时耐心等候,绝不插队。不大声喧哗,不擅自接触在售商品或公共设施。同时,尊重工作人员,如遇特殊情况,服务管理,听从安排。

在所有场合,分清“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爷的事”,充分保护自己的隐私,充分尊重别人的隐私,绝不干涉别人的生活,对不可逆的突发事件,沉着应付,冷静处置。

……

当然,应该做到的地方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只要持续坚守“不妨碍他人,不给别人添麻烦”这个总原则,我自己的言行,才会越来越接近文明人的状态。到了那个时候,再回头看看原来的我,是何等的粗鄙不堪啊!

但愿那一天,能够早一点到来。

扩展阅读:六种征兆说明你抑郁了 ... 处处和你攀比的人 ... 嘲笑贬低别人的心理 ... 为啥越优秀的人越被嫉妒 ... 觉得自己被孤立是什么心理问题 ... 身边的人总是模仿你攀比 ... 怎么试探人是否偷东西 ... 用高情商警告别人偷东西 ... 人小不拉架 人穷不说理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