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首八言律诗的要求? 要详细点的,包括押韵,平仄,对偶.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非常严格.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目录律诗的特点 律诗的形式 律诗各联的名称 律诗的格律 律句 粘对 孤平和三平调 拗救 对仗律诗类型范例 五律类型 七律类型一 七律类型二 七律类型三 七律类型四律诗的特点 律诗的形式 律诗各联的名称 律诗的格律 律句 粘对 孤平和三平调 拗救 对仗律诗类型范例 五律类型 七律类型一 七律类型二 七律类型三 七律类型四展开编辑本段律诗的特点   作品赏析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如果仅6句,则称为短律;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小律对偶要求较宽.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都存在变例,有些律诗不完全按照格式写作,如崔颢的《黄鹤楼》,即前半首为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律诗的这种变化被称为拗体.   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或起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或结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律诗的容量比绝句增加了一倍,所以可写更多的事或景,可抒发更多更细致的情感.“它散中有整,常中有变,对仗工整,内容充实”;“五律显得简短,朴直,有力,七律显得畅达,悠扬,纡徐.律诗既讲平仄,押韵,又讲对仗,故写作较难. 编辑本段律诗的形式  律诗的格律非常严谨,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   2,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3,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   4,每首中间两联必须用对偶,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其他两联用不用对仗悉听尊便. 编辑本段律诗各联的名称  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或起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或结联).律诗的容量比绝句增加了一倍,所以可写更多的事或景,可抒发更多更细致的情感.“它散中有整,常中有变,对仗工整,内容充实”;“五律显得简短,朴直,有力,七律显得畅达,悠扬,纡徐.律诗既讲平仄,押韵,又讲对仗,故写作较难. 编辑本段律诗的格律律句  汉语虽有四声,但在近体诗中,并不需要象词、曲那样分辨四声,只要粗分成平仄两声即可.要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就要交替使用平声和仄声,才不单调.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对于五言来说,它的基本句型是:   平平仄仄平   或   仄仄平平仄   这两种句型,首尾的平仄相同,即所谓平起平收,仄起仄收.我们若要制造点变化,改成首尾平仄不同,可把最后一字移到前面去,变成了: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除了后面会讲到的特例,五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   七言诗只是在五言诗的前面再加一个节奏单位,它的基本句型就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也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   这些句型有一个规律,就是逢双必反:第四字的平仄和第二字相反,第六字又与第四字相反,如此反复就形成了节奏感.但是逢单却可反可不反,这是因为重音落在双数音节上,单数音节就相比而言显得不重要了.   我们写诗的时候,很难做到每一句都完全符合基本句型,写绝句时也许还办得到,写八句乃至更长的律诗则几乎不可能.如何变通呢?那就要牺牲掉不太重要的单数字,而保住比较重要的双数字和最重要的最后一字.因此就有了这么一句口诀,叫作“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第一、三、五(仅指七言)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而第二、四、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则必须严格遵守.这个口诀不完全准确,在一些情况下一、三、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在后面我们会谈到,但接下来我们先来看看如何由这些基本句型构成一首完整的诗. 粘对  我们已经知道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怎样由这些句子组成一首诗呢?   近体诗的句子是以两句为一个单位的,每两句(一和二,三和四,依次类推)称为一联,同一联的上下句称为对句,上联的下句和下联的上句称为邻句.近体诗的构成规则就是:对句相对,邻句相粘.   对句相对,是指一联中的上下两句的平仄刚好相反.如果上句是:   仄仄平平仄   下句就是:   平平仄仄平   同理,如果上句是:   平平平仄仄   下句就是:   仄仄仄平平   除了第一联,其它各联的上句不能押韵,必须以仄声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韵,必须以平声收尾,所以五言近体诗的对句除了第一联,只有这两种形式.七言的与此相似.   第一联上句如果不押韵,跟其它各联并无差别,如果上、下两句都要押韵,都要以平声收尾,这第一联就没法完全相对,只能做到头对尾不对,其形式也不外两种:   平起: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起: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再来看看邻句相粘.相粘的意思本来是相同,但是由于是用以仄声结尾的奇数句来粘以平声结尾的偶数句,就只能做到头粘尾不粘.例如,上一联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下一联的上句要跟上一联的下句相粘,也必须以平声开头,但又必须以仄声收尾,就成了: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为什么邻句必须相粘呢?原因很简单,是为了变化句型,不单调.如果对句相对,邻句也相对,就成了: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第一、第二联完全相同.在唐以前的所谓齐梁体律诗,就是只讲相对,不知相粘,从头到尾,就只是两种句型不断地重复.唐以后

扩展阅读:免费作诗自动生成器 ... 七律诗的平仄对照表 ... 一键自动生成藏头诗 ... 律诗绝句校验 ... 七言律诗大全硬笔书法 ... 七言诗格律大全 ... 十首最好的七律诗 ... 藏头诗自动生成器 ... 七律诗的格律一览表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