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巴金《家》鲁迅《药》的读后感 (急求)关于鲁迅《药》的读后感,重赏

\u6c42\u9c81\u8fc5\u300a\u836f\u300b\u7684\u8bfb\u540e\u611f\uff0c800\u5b57\u4ee5\u4e0a\u3002

\u9c81\u8fc5\u300a\u836f\u300b\u8bfb\u540e\u611f
\u9c81\u8fc5\u5148\u751f\u6700\u5927\u7684\u7279\u8d28\uff0c\u662f\u6709\u4e00\u79cd\u201c\u54c0\u5176\u4e0d\u5e78\uff0c\u6012\u5176\u4e0d\u4e89\u201d\u7684\u80f8\u6000\u3002\u770b\u5230\u53d7\u82e6\u53d7\u96be\u800c\u6c38\u65e0\u4e86\u65e5\uff0c\u6545\u6709\u5176\u201c\u54c0\u201d\uff1b\u770b\u5230\u53d7\u82e6\u53d7\u96be\u800c\u65e0\u957f\u8fdb\uff0c\u6545\u6709\u5176\u201c\u6012\u201d\u3002

\u9992\u5934\u662f\u5403\u7684\u4e1c\u897f\uff0c\u90a3\u8638\u4e86\u9769\u547d\u70c8\u58eb\u9c9c\u8840\u7684\u9992\u5934\u5c31\u6210\u4e86\u836f\u4e86\u5417\uff1f\u73b0\u5728\u770b\u6765\u6050\u6015\u662f\u5341\u5206\u8352\u5510\u7684\uff0c\u4e0d\u53ef\u7406\u89e3\u7684\u3002\u53ef\u662f\u5728\u90a3\u4e2a\u65f6\u5019\uff0c\u8f9b\u4ea5\u9769\u547d\u65f6\uff0c\u867d\u7136\u7ed3\u675f\u4e86\u6211\u56fd\u4e24\u5343\u591a\u5e74\u7684\u5c01\u5efa\u5236\u5ea6\uff0c\u53ef\u4eba\u6c11\u7684\u601d\u60f3\u8fd8\u662f\u6ca1\u6709\u89e3\u653e\u3002

\u6709\u5f88\u591a\u4eba\u8bf4\u534e\u8001\u6813\u592b\u5987\u9ebb\u6728\u4f46\u662f\u7231\u5b50\uff0c\u6211\u8ba4\u4e3a\u6050\u6015\u4e0d\u662f\u7684\uff0c\u4ed6\u5728\u8336\u9986\u4e2d\u5fd9\u788c\u4e86\u5927\u534a\u8f88\u5b50\uff0c\u52e4\u52e4\u6073\u6073\u5730\u52b3\u52a8\uff0c\u4e3a\u513f\u5b50\u6cbb\u75c5\u800c\u7701\u5403\u4fed\u7528\u3002\u4e3a\u513f\u5b50\u6cbb\u75c5\u638f\u51fa\u79ef\u6512\u591a\u5e74\u7684\u6d0b\u94b1\uff0c\u5c31\u53ea\u6362\u53d6\u4e86\u51e0\u4e2a\u4eba\u8840\u9992\u5934\uff0c\u611a\u6627\u843d\u540e\u7684\u8868\u73b0\uff01


\u590f\u745c\u662f\u6c11\u4e3b\u9769\u547d\u8005\uff0c\u4ed6\u4ee3\u8868\u7684\u662f\u5e7f\u5927\u7fa4\u4f17\u7684\u5229\u76ca\uff0c\u800c\u5927\u4f17\u5374\u4e0d\u652f\u6301\u4ed6\u3002\u4ed6\u8bb2\u9769\u547d\u9053\u7406\uff0c\u4eba\u4eec\u201c\u611f\u5230\u6c14\u6124\u201d\uff1b\u4ed6\u6328\u7262\u5934\u6253\uff0c\u4eba\u4eec\u5e78\u707e\u4e50\u7978\uff1b\u4ed6\u8bf4\u963f\u4e49\u201c\u53ef\u601c\u201d\uff0c\u4eba\u4eec\u8bf4\u4ed6\u201c\u75af\u4e86\u201d\uff0c\u4ed6\u88ab\u6740\u5bb3\uff0c\u4eba\u4eec\u201c\u6f6e\u52a0\u201d\u4e00\u822c\u5730\u53bb\u770b\u70ed\u95f9\u3002\u201c\u534e\u590f\u201d\u672c\u662f\u4e00\u5bb6\u4eba\u90a3\uff01\u590f\u745c\u5e94\u8be5\u4f9d\u9760\u8001\u6813\u5374\u6ca1\u6709\uff0c\u8001\u6813\u5e94\u8be5\u652f\u6301\u590f\u745c\u5374\u6ca1\u6709\uff1b\u6d41\u8840\u7684\u4e0d\u77e5\u9053\u4e3a\u8c01\u6d41\u8840\uff0c\u5403\u8840\u7684\u4e0d\u77e5\u9053\u5403\u4e86\u8c01\u7684\u8840\u3002\u4ee5\u4e92\u4e0d\u5173\u5fc3\u4e3a\u59cb\uff0c\u4ee5\u540c\u5f52\u4e3a\u5c3d\u4e3a\u7ec8\u3002

\u9c81\u8fc5\u5148\u751f\u901a\u8fc7\u590f\u745c\u8fd9\u4e00\u89d2\u8272\uff0c\u8868\u8fbe\u51fa\u540c\u60c5\u3001\u8d5e\u7f8e\uff0c\u4e5f\u8868\u8fbe\u51fa\u5f53\u65f6\u6c11\u4f17\u7684\u843d\u540e\u611a\u6627\uff0c\u7edf\u6cbb\u8005\u7684\u51f6\u72e0\u6b8b\u5fcd\u3002\u540c\u65f6\u4e5f\u4e00\u8bed\u53cc\u5173\u5730\u9053\u51fa\u4e86\u8f9b\u4ea5\u9769\u547d\u5931\u8d25\u7684\u539f\u56e0\uff1a\u6ca1\u6709\u83b7\u5f97\u7fa4\u4f17\u7684\u5927\u529b\u652f\u6301\uff0c\u4f46\u6587\u4e2d\u5728\u6e05\u660e\u8282\u575f\u5934\u51fa\u73b0\u7684\u82b1\u73af\uff0c\u8bf4\u660e\u9769\u547d\u8005\u4ecd\u7136\u5728\u6000\u5ff5\u4ed6\uff0c\u9769\u547d\u706b\u79cd\u8fd8\u6ca1\u6709­­\u2014\u2014\u2014\u4e5f\u4e0d\u4f1a\u88ab\u6251\u706d\u3002\u5b83\u5728\u9ed1\u6697\u4e2d\u7ed9\u4eba\u4ee5\u5e0c\u671b\u3002

\u590f\u56db\u5976\u5976\u662f\u590f\u745c\u7684\u6bcd\u4eb2\uff0c\u5979\u201c\u8e0c\u8e87\u201d\uff0c\u201c\u7f9e\u6127\u201d\uff0c\u4f46\u53c8\u201c\u786c\u7740\u5934\u76ae\u201d\u53bb\u7ed9\u513f\u5b50\u4e0a\u575f\uff0c\u5979\u611f\u5230\u7f9e\u6127\uff0c\u56e0\u4e3a\u5979\u8ba4\u4e3a\u513f\u5b50\u7684\u5149\u8363\u5c31\u4e49\uff0c\u82f1\u52c7\u727a\u7272\u662f\u6709\u635f\u7956\u989c\u7684\u4e8b\u3002\u6bcd\u4eb2\u5bf9\u513f\u5b50\u4e0d\u4ee5\u4e3a\u8363\uff0c\u53cd\u4ee5\u4e3a\u803b\u3002\u4e0d\u7406\u89e3\uff0c\u4e0d\u652f\u6301\u513f\u5b50\uff0c\u662f\u4e00\u4e2a\u505a\u6bcd\u4eb2\u7684\u60b2\u54c0\uff01\u5979\u8ba4\u4e3a\u82b1\u73af\u662f\u513f\u5b50\u663e\u7075\uff0c\u5e0c\u671b\u4e4c\u9e26\u98de\u5230\u575f\u5934\uff0c\u662f\u4e00\u4e2a\u5c01\u5efa\u8ff7\u4fe1\u8005\u7684\u60b2\u54c0\uff01

\u300a\u836f\u300b\u63cf\u5199\u7fa4\u4f17\u7684\u611a\u6627\u548c\u9769\u547d\u8005\u7684\u60b2\u54c0\uff1b\u6216\u8005\u8bf4\u56e0\u7fa4\u4f17\u7684\u611a\u6627\u800c\u6765\u7684\u9769\u547d\u8005\u7684\u60b2\u54c0\uff1b\u66f4\u76f4\u63a5\u5730\u8bf4\uff0c\u9769\u547d\u8005\u4e3a\u611a\u6627\u7684\u7fa4\u4f17\u594b\u6597\u800c\u727a\u7272\u4e86\uff0c\u611a\u6627\u7684\u7fa4\u4f17\u5e76\u4e0d\u77e5\u9053\u8fd9\u727a\u7272\u7684\u662f\u4e3a\u8c01\uff0c\u5374\u8fd8\u8981\u56e0\u611a\u6627\u7684\u89c1\u89e3\uff0c\u4ee5\u4e3a\u8fd9\u727a\u7272\u53ef\u4ee5\u4eab\u7528\uff0c\u589e\u52a0\u7fa4\u4f17\u4e2d\u7684\u67d0\u4e00\u79c1\u4eba\u7684\u798f\u5229\u3002

\u9c81\u8fc5\u5148\u751f\u7528\u4ed6\u7684\u4e00\u652f\u7b14\uff0c\u5c06\u5f53\u65f6\u6574\u4e2a\u793e\u4f1a\u6d53\u7f29\u5230\u7b80\u77ed\u7684\u6587\u5b57\u4e2d\uff0c\u5b57\u91cc\u884c\u95f4\u90fd\u5c04\u51fa\u6b8b\u9177\u7684\u793e\u4f1a\u73b0\u5b9e\uff01\u53d1\u4eba\u6df1\u7701\u3002

\u8bfb\u300a\u836f\u300b\u6709\u611f

\u300a\u836f\u300b\u662f\u9c81\u8fc5\u4f5c\u54c1\u540d\u7bc7\u4e4b\u4e00\uff0c\u4ee5\u8f9b\u4ea5\u9769\u547d\u4e3a\u80cc\u666f\uff0c\u5256\u6790\u5f53\u65f6\u4e2d\u56fd\u793e\u4f1a\u7fa4\u4f17\u5fc3\u6001\u548c\u89e3\u8bfb\u53ea\u662f\u5206\u5b50\u7075\u9b42\u7684\u51dd\u91cd\u800c\u6c89\u90c1\u987f\u632b\u7684\u6770\u4f5c\u3002

\u836f\u662f\u89e3\u9664\u4eba\u7c7b\u75c5\u75db\u4e4b\u6839\u672c\uff0c\u4e0a\u533b\u533b\u56fd\uff0c\u5176\u6b21\u6cbb\u4eba\u3002\u9971\u8638\u5fd7\u58eb\u9c9c\u8840\u7684\u201c\u836f\u201d\u539f\u672c\u662f\u89e3\u9664\u6c11\u65cf\u5371\u673a\u7684\u5fd7\u58eb\u4e4b\u8840\uff0c\u5374\u88ab\u8bef\u7528\u53bb\u533b\u6cbb\u4e00\u4e2a\u5c0f\u767e\u59d3\u5bb6\u4e2d\u72ec\u82d7\u7684\u75e8\u75c5\uff0c\u8001\u6813\u82b1\u6389\u5176\u4e00\u751f\u7684\u5fc3\u8840\u548c\u5bc4\u4e88\u5168\u90e8\u5e0c\u671b\u7684\u201c\u4eba\u8840\u9992\u5934\u201d\u6700\u7ec8\u6ca1\u80fd\u533b\u6cbb\u597d\u5c0f\u6813\u7684\u75c5\uff0c\u201c\u4eba\u8840\u9992\u5934\u201d\u6700\u7ec8\u53d8\u4e3a\u201c\u4e1b\u51a2\u9992\u5934\u201d\uff0c\u4ece\u800c\u917f\u6210\u56fd\u75be\u3001\u4eba\u75c5\u4e24\u4e0d\u6cbb\u7684\u60b2\u5267\uff0c\u8fd9\u4e0d\u4ec5\u662f\u5bb6\u5ead\u7684\u60b2\u5267\uff0c\u66f4\u662f\u793e\u4f1a\u7684\u60b2\u5267\u3002

\u4f5c\u8005\u4ee5\u836f\u8fd9\u4e00\u72ec\u7279\u610f\u5411\uff0c\u4ee4\u4eba\u96be\u4ee5\u5fd8\u6000\u7684\u52fe\u52d2\u51fa\u8f9b\u4ea5\u9769\u547d\u65f6\u671f\u9769\u547d\u4e0e\u611a\u6627\u5171\u5b58\uff0c\u9ebb\u6728\u7684\u4eba\u4eec\u5904\u5728\u611a\u6627\u6df7\u6c8c\u72b6\u6001\u4e2d\uff0c\u9769\u547d\u88ab\u611a\u6627\u65e0\u60c5\u627c\u6740\uff0c\u9769\u547d\u4eba\u58eb\u70ed\u8840\u7a7a\u63b7\u7684\u5386\u53f2\u60b2\u5267\uff0c\u540c\u65f6\u4e5f\u63ed\u9732\u4e86\u8f9b\u4ea5\u9769\u547d\u5931\u8d25\u7684\u793e\u4f1a\u6839\u6e90\uff0c\u5f15\u4eba\u6df1\u601d\u3002

\u4e0d\u8bba\u9053\u8def\u6709\u591a\u4e48\u8270\u82e6\uff0c\u9769\u547d\u4ecd\u4f1a\u8fdb\u884c\uff0c\u5386\u53f2\u4e0d\u4f1a\u56e0\u6b64\u6b62\u6b65\uff0c\u5728\u4e00\u5e55\u5e55\u6e17\u900f\u7740\u60b2\u51c9\u7684\u573a\u666f\u4e2d\uff0c\u5c0f\u8bf4\u7ed3\u5c3e\u90e8\u5206\u745c\u513f\u575f\u5934\u7684\u82b1\u73af\u8ba9\u4eba\u770b\u5230\u4e86\u5e0c\u671b\uff0c\u575f\u5934\u4e0e\u82b1\u73af\u751f\u4e0e\u6b7b\u7684\u5f3a\u529b\u51b2\u51fb\uff0c\u628a\u7edd\u671b\u3001\u865a\u65e0\u3001\u60b2\u89c2\u4e0e\u5e0c\u671b\u3001\u4e50\u89c2\u3001\u4fe1\u5ff5\u7cc5\u5408\u5728\u4e00\u8d77\uff0c\u6240\u4ee5\u8fd9\u4e0d\u662f\u4e00\u4e2a\u7ed3\u5c40\uff0c\u800c\u56e0\u662f\u4e00\u4e2a
\u6f2b\u957f\u800c\u8270\u96be\u7684\u65c5\u7a0b\u7684\u5f00\u59cb\u3002

\u6709\u4eba\u8bf4\uff0c\u300a\u836f\u300b\u662f\u6b4c\u9882\u9769\u547d\u8005\u590f\u745c\u7684\uff0c\u4e5f\u6709\u4eba\u8bf4\uff0c\u662f\u63ed\u9732\u9ed1\u6697\u7edf\u6cbb\u7684\uff0c\u6709\u4eba\u8bf4\u662f\u6279\u5224\u7fa4\u4f17\u7684\u843d\u540e\u4e0e\u9ebb\u6728\uff0c\u4e5f\u6709\u4eba\u8bf4\u662f\u6279\u8bc4\u9769\u547d\u8005\u7684\u8131\u79bb\u7fa4\u4f17\u3002\u4e0d\u7ba1\u662f\u4ec0\u4e48\uff0c\u5728\u9c9c\u6d3b\u7684\u5386\u53f2\u9762\u524d\uff0c\u5bfb\u7684\u533b\u56fd\u4e4b\u826f\u836f\uff0c\u5c06\u4eba\u4eec\u4ece\u9ebb\u6728\u4e2d\u5524\u9192\uff0c\u662f\u6bcf\u4e2a\u9769\u547d\u4eba\u58eb\u7684\u5fc5\u7ecf\u4e4b\u8def\u3002

家读后感
家,一个爱、温暖、避风港的象征,但在旧社会,家是一个恶魔、监狱、刽子手。
在巴金的著作《家》中彻底地反映了旧社会封建的丑恶面貌,使我不禁为他们感到遗憾。我的心在燃烧,我的思潮在翻滚,我是在悲愤,是在惋惜,是在痛心啊!但我暗暗为自己庆幸,因为吃人的封建礼制已被前人埋葬,我应当感谢他们。在无数的可怜的生命做了陪葬品后,一些可爱的勇敢的人奋起而攻之,打碎了,幻灭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已经到来,从前饱含女子血泪的旧路我们不会重蹈,这是最大的幸运啊!
在这样一个大家庭中,梅、琴、鸣凤、瑞钰都有不同的性格和结果。梅,因母亲的态度而与觉新擦肩而过,并早早地做了寡妇,在与觉新重逢后,又因自己的感情不能抒发而抑郁成病,吐血而死;琴,读了几年书,积极地与觉民反抗“父母之命,媒妁之约”的婚姻,在觉新和觉慧的帮助下最终取得了胜利,真心地在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鸣凤,好一个烈女子!为了自己纯洁的爱情,不惜抛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毁了自己,我真佩服她在这个封建大家庭中毅然选择这种壮烈的方式反抗;瑞钰,一个善良贞静的人儿,任人摆布,因肚子里的孩子受到众人的排斥,被赶到城外的一间阴暗潮湿的房里,而他的丈夫觉新太懦弱,导致了她在生下云儿后离开人世,这使我憎恨迷信,憎恨懦弱。这些女性人物表现出了在封建社会里有太多的人做了许多不必要的牺牲品。
三兄弟的性格大不相同。作为大哥的觉新样貌清秀,品学兼优,本有着大好的前程与美满的梦,但在吃人的封建礼制面前他不敢背负不孝的罪名,他屈服了,接受了,忍受着别人难以明了的苦衷,博得长辈们表面上的暂时的友好对待,但他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没有!失去了所爱的梅,失去了贤惠的妻子,失去了无数个反抗的机会,甚至还做过封建礼教的刽子手,逼二弟觉民完婚,但最后,他有了一点觉悟了,他终于帮助三弟成功地逃出了这个可怕的“家”;觉民拥有进步思想,但不坚定,他是处在守旧与进步之间,然而,就是这样,他凭自己的力量,得到大哥和三弟的帮助,赢得了琴——一个进步的充满自信的新女性;觉慧,不但拥有进步的思想,而且意志坚定,他带着一个单纯的信仰,不放弃,向目标大步走去,要做自己的主人,不要有一丝遗憾,觉慧的反抗为他赢得了光明的前途,他终于摆脱了这个家,然而,他不是成功的,他为了事业失去了爱情,牺牲了一个原本美好的生命。高老爷的封建思想、整个社会制度、整个迷信夺取了多少人年轻的生命!
“我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我会和巴金一样记住:青春是多么的可爱,我们正处于美好的青春岁月中,我们充满了激情,我们的心里洋溢着爱!那么就让它作为我鼓舞自己的源泉吧!
鲁迅 药读后感:
鲁迅先生的小说——《药》,把当时的社会现实揭露的淋漓尽致。在此,我尚且不谈与主题相关的问题,只说一下我对文中两个小细节的看法。
第一:华老栓夫妇为其儿子所做的一切是不是平常父母对于自己子女的“爱”。乍一听,问题好象十分荒谬:父母对子女的关心不是伟大的“爱”吗?可在被扭曲的社会现实下,事情往往是难以想象的;正如现在的人们难以理解“套子里”的别里可夫。虽然如此,可文中的一些细节往往使人发出诘问:为这“药”,华老栓倾出了医生的积蓄;为这“要药”,华老栓“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置之度外”,虽年老体迈,还“迈步格外高远”;为这“药”,华老栓弯下了本已直不起的腰,皱瘪的脸上挤出枯涩的笑容;为这“药”,华大妈不知度过多少个不眠之夜,不知流了多少泪水(此诚可想而知)……所以这一切不多浸满了父母对儿子的爱吗?可我倒要问一句:如果华老栓夫妇不是只有一个儿子,而是有许多个儿子,足可以给华氏传宗接代,本就贫穷不堪的华老栓会不会倾出大半生的积蓄为不可救药的儿子买“药”呢?答案可想而知:华老栓是不会这么做的。因为他还有别的儿子,足可以使华氏香火不灭。所以,这“爱”就有问题。你想啊,尽管封建思想开始土崩瓦解,但象华老栓这一类人,“思想蛀虫”已经侵蚀到了他的脑髓,从根本上已经无法改变。他的脑子里充盈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道德,华大妈也被“三从四德”束缚的难以换气,所以为了华氏的香火,为了到阴间向华氏的列祖列宗有个交代,他们竭力保住独苗苗的命根,不惜付出一切代价,甚至用别人儿子的命来“移植”。他们“爱”的出发点就与平常父母对子女的爱的出发点有着本质的区别,又怎能说是父母之“爱”呢?他们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为了完成他们的人生的重大使命——传宗接代,基于这一点,表现在儿子神圣就成了“爱”的假象。与其说华老栓夫妇的所作所为是对儿子的“爱”,不如说是对华氏祖宗的“孝”。这不也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身上的封建枷锁何等之紧,何等之牢吗?
第二:鲁迅先生是如何看待夏瑜的就义的。夏瑜,作为一个资产阶级民主战士,其革命精神、革命意志、革命信心是无可否定的。但从历史的、政治的角度来看,其失败也是必然的。在当时复杂的历史时期,资产阶级的本质决定了他们不能承担领导中国革命完全走向胜利的重任。(此处不想延伸)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对它评价,也只能是敬佩其革命精神、同情其革命失败、肯定其部分革命成果。再者,从当时鲁迅先生的思想发展历程来看,也只有对革命的敬佩、同情与惋惜。本文写与1919年4月,当时正值军阀混战,革命失败,转入低潮。课文的“预习提示”中也曾提及辛亥革命给苦苦寻求拯救中国的鲁迅以极大的振奋,可失败的结果又使他的希望灰飞烟灭,失败造成的悲惨景象更是让他惨不忍睹。作于同一时期的小说《故乡》,也反映了这一社会现实。我个人认为,鲁迅有着极强的爱国救国心理,但苦于没有找到振兴祖国的道路,所以对辛亥革命抱有极大的希望(辛亥革命也确实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而当希望化为泡影时,鲁迅陷入了冥冥思索之中。在思索什么呢?他开始怀疑辛亥革命,并在这缓慢的怀疑过程中,又去探索其他的救国道路。从鲁迅先生逝世前几年的行为可以看出:他在逐渐的变成一个马列主义者。在初中,我们曾经学过一篇关于鲁迅的文章——《同志的信任》。在这篇文章里,记叙了鲁迅先生为方志敏保藏手稿(《清贫》与《可爱的中国》)。从次可以看出:鲁迅晚年曾与共产党人有较多的接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而放弃了寄予资产阶级的希望。故而,在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失败之后,鲁迅先生对于失败的现实只能是惋惜,对于英勇就义的革命者只能是同情,对于资产阶级是不抱有希望的,而对于振兴国家是充满信心的。
第三:对于课后练习题四大题(4)有我自己的一点看法。夏四奶奶去上坟时遇到华大妈的一幕。当时夏四奶奶“踌躇”、“羞愧”,但又“硬着头皮”。这固然反映了夏四奶奶矛盾重重的心理,但如果再进一步展开下去:夏四奶奶去给自己的儿子上坟也是未尝不可的,为什么又羞愧呢?首先要看一看夏四奶奶当时的社会身份:一个被处决了的罪犯的母亲。我们尚且不去想当时的社会背景,单是在现在的社会,一个罪犯的母亲在社会上将承担多大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何况当时它已众叛亲离,“亲戚本家”早就不来了,所以它无地自容。而产生这一系列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夏瑜参加革命并为之而献身。废除旧的社会制度进行革命,固然是十分好的。况且,夏瑜不是人民大众的敌人,而是统治阶级的敌人;但他也不是被压迫阶级的朋友。他所进行的革命不但没有得到家人与人民的理解与支持,失败后留给人民的是怨恨,留给家人的是羞辱。究起原因就是他不代表被压迫阶级的利益。因此,革命是局限的,失败也是必然的。从另一个侧面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的民众是何等愚昧落后,当时的统治是何等残忍。
总之,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是当时整个社会的缩影,字字都影射出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

(二)

「药」--是一颗沾满了革命烈士鲜血的人血馒头,它可以医治痨病 ;「药」--是为了争取民族光明而牺牲自己,革命烈士们宝贵生命的伟大精神 ,它可以拯救全民族。
香喷喷的「馒头」使人得以温饱;血腥的「人血」却可怕得令人不寒而栗。在鲁迅的文章--『药』中 , 老栓为了救他的小孩 , 迷信这种馒头可以救人一命 , 不惜花大把大把的银子 , 在茶馆中卖力工作 , 为的就是替儿子买来仙丹馒头,这是一种何等伟大而无奈的父爱。 这种迷信表现出当时中国社会中处处充斥的愚昧、无知和迂腐,却同时反映出中国传统社会中敦厚、朴实的温情。亲情与现实之间的无奈;封建与进步二者间的矛盾,文章中充分显示出鲁迅对中国社会现况的不满 ,对於后清腐败民生的失望;以及鲁迅急於改变现状迫切的心境。.
这些传统封建社会中各种小人物的生活点滴,使得鲁迅写起文章来,除了保有中国人充满人情味、敦厚的感情外 , 更有西方人实事求是、忠於现实的理性精神。 鲁迅对於中国社会传统封建而无知生活的不满和客观的谴责 , 在文章中处处可见。这篇文章除了暴露出真实传统生活的方式, 也是一篇革命的篇章,鲁迅在文章中急於唤醒沉睡多年中国百姓被禁痼的心灵。 因为鲁迅深信「文学-是拯救国家民族免於无知之苦的最佳工具」。鲁迅真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读鲁迅这篇文章-药,我们可以由几个不同层面欣赏:
在城市中 , 一位青年华小栓因为得了肺痨 , 其父亲为了他辛苦工作 , 赚的钱只是为了买一个传说中用革命烈士鲜血所作的馒头 , 向刽子手买来后 , 华小栓吃了还是死了!同时 , 在这个城市的另一边-古轩亭口 , 鲜血的来源者是一位叫夏瑜的青年 , 因为参加推翻满清运动而被斩首。在凄凉的坟场上,只剩两个失去爱子的母亲,无限的伤痛…..。
鲁迅在这篇短短的小说中想表现的内涵,不在於暴露社会中黑暗的层面;而是积极表现光明的一面。它运用了两个对比的方法,一面写原始的愚昧,吃人血的故事;一面却写出光明伟大的牺牲情操,革命烈士的理想。随著故事的进行,读者不由得会不断自问: "药!" "药?"--"原来这就是药?" "这竟然是药!" "这究竟是药吗?"……这三层意思,一层比一层深入,一层比一层撼动人心!表面上所谓的药,指的就是 "人血馒头";在封建的社会中,科学思想医药常识并不发达,民间传说它可以医治痨病(在当时中国绍兴地区,的确有这种说法),华父相信了,因而有了求药的故事,结果小栓却还是死了。但是深层中所谓的药,指的却是医治无知、愚昧的民族痼疾的"改革理想",牺牲的是夏瑜烈士的生命。一个是封建社会中痼疾缠身的孱弱青年;一个是充满理想抱负的健康青年,不同典型人物的对比;两位青年死法不同, 生死价值的对比;死后 , 他们刚好葬在小路两旁相距不远的地方 , "路的左边都埋著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 , "那坟与小栓的坟一字儿排开,中间只隔一条小路", 这又是一个叙述对比;小栓的新坟是孤寂的,夏瑜的坟也是新坟但却不孤寂 , "再往上一瞧却不觉也吃一惊;--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著那尖圆的坟顶 " --死有轻如鸿毛、重於泰山,这又是一个多麼重要的对比,这正是这篇文章所表达出最强烈的呐喊之一。文章中所蕴含的民族热忱,其实正是鲁迅拿来医治整个中华民族的良药,「药」的意义也就在於此。
鲁迅的文笔 , 细腻且具有批判性 , 多讽刺 , 对比 , 象徵手法 , 描写人物简洁有利 , 题材的选择与当时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它的文章不但十分具有文艺内涵,对人民更有如暮鼓晨钟的社会教育意义。这篇文章整体以四个段落呈现。在文章的排列上,前三段先说小栓的病以及华老父买药的故事,情节描述得十分紧凑,一点也不会拖泥带水。鲁迅舍弃故事背景的描写,著重在人物的刻画和故事重心-买药的过程,由此可看出鲁迅对於题材的选择,功力之深厚。从华老栓在秋天的后半夜到古亭轩口买药开始,"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 "有时也遇到几只狗,可是一只也没叫" (暗喻)、都象徵著老栓沉重、无望的心情。历经他目睹行刑的过程,整段中并没有真正描写出行刑的画面,但 "彷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向上一提 "(比喻、讽刺);" 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比喻、象徵); "一只手却提撮著一个鲜红的鳗头那红的还一点一点往下滴 "(隐喻),由这些描写中,读者心中不难自己描绘出一幅残酷、血腥的画面。至於 " 要将这包里的新生命,移植到他家里…. "; "..太阳也出来了; ….在他面前显出一条大道 ….,后面也照见丁字街头破匾上…. 这四个黯淡的金字。 " (象徵、对比、讽刺),鲁迅在这个情节刻意著墨较多,应是一种对无知社会强烈无奈的感受和警世的用意;至於煮药、吃药的过程并非文章的重心,则简略描述,但在这段文章中鲁迅也不忘藉由小栓严重的病情暗讽当时病入膏肓的中国社会(象徵);接著场景跳到茶馆中康大叔和驼背五少爷等人,旁若无人的聊及小栓的痨病(象徵无知的中国百姓)、夏瑜的故事也在这个段落中以简略的文字描述--夏三爷告密,用别人的鲜血来换取自身的性命(中国人较自私的心态)、 "…他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 " (革命民主精神的宣扬)。

巴金 家读后感:
最近正在看一篇长篇小说: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虽然暂时只看完《家》这篇,发现巴金老爷爷对其中的人物刻画可谓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让我铭记于心。深刻的感受到巴金老爷爷不愧为伟大的作家。
现在正在读第二本,当我读完第一本《家》后,给我的感觉真可谓身临其境,巴金老爷爷透过对一个大家庭的描写折射出对旧社会旧制度的厌恶与憎恨,痛斥了人与人在交往中黑暗、违心和奉承,通过三兄弟间性格的不同和对未来社会的不同看法进行了层层更加深入的分析,真让人眼前一亮。在三兄弟中我最欣赏的是老三觉慧他是一个对前途未来充满信心,坚定不移的相信旧社会一定会过去,旧制度一定会被舍弃的有志青年,也就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使他和老大觉新的性格刚好背道而驰,就像两条平行线不可能有任何交叉点一样,也就注定着他们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老大觉新的性格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懦弱到极点的那种人,在以前就称他为“无抵抗主义”,也就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导致他身边最亲的人死的死,走的走。虽然他感到无比的痛苦,但这种痛苦却并没有让他改变自己的性格,只是在思想上有了些许转变,但这种转变并不足以让他有所行动,他还保留着那分懦弱。而三兄弟中的老二觉民则是站在觉慧那边,但他并不象觉慧那样冲动,有着沉稳的性格,在必要的时候也回积极主动的争取幸福,从这点上来说我还是很欣赏他的。因此在整个大家庭中,只有觉民和觉慧站在同一阵线上的,其他人则全是旧社会,旧体制的拥护者,可见觉民、觉慧和这个大家庭的隔阂有多么深,所以觉慧除了恨透了这个旧社会、旧体制外,也恨透了这个只有旧体制和旧制度的大家庭,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以此表明他抵抗这个旧社会的决心。
整本书就是围绕着觉民、觉慧两兄弟怎么和那个旧社会、旧制度作斗争并最终获得胜利的故事,整篇文章以“家”为主题贯穿始终,让人看了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不释手、欲罢不能。

鲁迅 药读后感:
鲁迅先生的小说——《药》,把当时的社会现实揭露的淋漓尽致。在此,我尚且不谈与主题相关的问题,只说一下我对文中三个小细节的看法。
第一:华老栓夫妇为其儿子所做的一切是不是平常父母对于自己子女的“爱”。乍一听,问题好象十分荒谬:父母对子女的关心不是伟大的“爱”吗?可在被扭曲的社会现实下,事情往往是难以想象的;正如现在的人们难以理解“套子里”的别里可夫。虽然如此,可文中的一些细节往往使人发出诘问:为这“药”,华老栓倾出了医生的积蓄;为这“要药”,华老栓“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置之度外”,虽年老体迈,还“迈步格外高远”;为这“药”,华老栓弯下了本已直不起的腰,皱瘪的脸上挤出枯涩的笑容;为这“药”,华大妈不知度过多少个不眠之夜,不知流了多少泪水(此诚可想而知)……所以这一切不多浸满了父母对儿子的爱吗?可我倒要问一句:如果华老栓夫妇不是只有一个儿子,而是有许多个儿子,足可以给华氏传宗接代,本就贫穷不堪的华老栓会不会倾出大半生的积蓄为不可救药的儿子买“药”呢?答案可想而知:华老栓是不会这么做的。因为他还有别的儿子,足可以使华氏香火不灭。所以,这“爱”就有问题。你想啊,尽管封建思想开始土崩瓦解,但象华老栓这一类人,“思想蛀虫”已经侵蚀到了他的脑髓,从根本上已经无法改变。他的脑子里充盈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道德,华大妈也被“三从四德”束缚的难以换气,所以为了华氏的香火,为了到阴间向华氏的列祖列宗有个交代,他们竭力保住独苗苗的命根,不惜付出一切代价,甚至用别人儿子的命来“移植”。他们“爱”的出发点就与平常父母对子女的爱的出发点有着本质的区别,又怎能说是父母之“爱”呢?他们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为了完成他们的人生的重大使命——传宗接代,基于这一点,表现在儿子神圣就成了“爱”的假象。与其说华老栓夫妇的所作所为是对儿子的“爱”,不如说是对华氏祖宗的“孝”。这不也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身上的封建枷锁何等之紧,何等之牢吗?
第二:鲁迅先生是如何看待夏瑜的就义的。夏瑜,作为一个资产阶级民主战士,其革命精神、革命意志、革命信心是无可否定的。但从历史的、政治的角度来看,其失败也是必然的。在当时复杂的历史时期,资产阶级的本质决定了他们不能承担领导中国革命完全走向胜利的重任。(此处不想延伸)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对它评价,也只能是敬佩其革命精神、同情其革命失败、肯定其部分革命成果。再者,从当时鲁迅先生的思想发展历程来看,也只有对革命的敬佩、同情与惋惜。本文写与1919年4月,当时正值军阀混战,革命失败,转入低潮。课文的“预习提示”中也曾提及辛亥革命给苦苦寻求拯救中国的鲁迅以极大的振奋,可失败的结果又使他的希望灰飞烟灭,失败造成的悲惨景象更是让他惨不忍睹。作于同一时期的小说《故乡》,也反映了这一社会现实。我个人认为,鲁迅有着极强的爱国救国心理,但苦于没有找到振兴祖国的道路,所以对辛亥革命抱有极大的希望(辛亥革命也确实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而当希望化为泡影时,鲁迅陷入了冥冥思索之中。在思索什么呢?他开始怀疑辛亥革命,并在这缓慢的怀疑过程中,又去探索其他的救国道路。从鲁迅先生逝世前几年的行为可以看出:他在逐渐的变成一个马列主义者。在初中,我们曾经学过一篇关于鲁迅的文章——《同志的信任》。在这篇文章里,记叙了鲁迅先生为方志敏保藏手稿(《清贫》与《可爱的中国》)。从次可以看出:鲁迅晚年曾与共产党人有较多的接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而放弃了寄予资产阶级的希望。故而,在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失败之后,鲁迅先生对于失败的现实只能是惋惜,对于英勇就义的革命者只能是同情,对于资产阶级是不抱有希望的,而对于振兴国家是充满信心的。
第三:对于课后练习题四大题(4)有我自己的一点看法。夏四奶奶去上坟时遇到华大妈的一幕。当时夏四奶奶“踌躇”、“羞愧”,但又“硬着头皮”。这固然反映了夏四奶奶矛盾重重的心理,但如果再进一步展开下去:夏四奶奶去给自己的儿子上坟也是未尝不可的,为什么又羞愧呢?首先要看一看夏四奶奶当时的社会身份:一个被处决了的罪犯的母亲。我们尚且不去想当时的社会背景,单是在现在的社会,一个罪犯的母亲在社会上将承担多大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何况当时它已众叛亲离,“亲戚本家”早就不来了,所以它无地自容。而产生这一系列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夏瑜参加革命并为之而献身。废除旧的社会制度进行革命,固然是十分好的。况且,夏瑜不是人民大众的敌人,而是统治阶级的敌人;但他也不是被压迫阶级的朋友。他所进行的革命不但没有得到家人与人民的理解与支持,失败后留给人民的是怨恨,留给家人的是羞辱。究起原因就是他不代表被压迫阶级的利益。因此,革命是局限的,失败也是必然的。从另一个侧面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的民众是何等愚昧落后,当时的统治是何等残忍。
总之,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是当时整个社会的缩影,字字都影射出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

(二)

「药」--是一颗沾满了革命烈士鲜血的人血馒头,它可以医治痨病 ;「药」--是为了争取民族光明而牺牲自己,革命烈士们宝贵生命的伟大精神 ,它可以拯救全民族。
香喷喷的「馒头」使人得以温饱;血腥的「人血」却可怕得令人不寒而栗。在鲁迅的文章--『药』中 , 老栓为了救他的小孩 , 迷信这种馒头可以救人一命 , 不惜花大把大把的银子 , 在茶馆中卖力工作 , 为的就是替儿子买来仙丹馒头,这是一种何等伟大而无奈的父爱。 这种迷信表现出当时中国社会中处处充斥的愚昧、无知和迂腐,却同时反映出中国传统社会中敦厚、朴实的温情。亲情与现实之间的无奈;封建与进步二者间的矛盾,文章中充分显示出鲁迅对中国社会现况的不满 ,对於后清腐败民生的失望;以及鲁迅急於改变现状迫切的心境。.
这些传统封建社会中各种小人物的生活点滴,使得鲁迅写起文章来,除了保有中国人充满人情味、敦厚的感情外 , 更有西方人实事求是、忠於现实的理性精神。 鲁迅对於中国社会传统封建而无知生活的不满和客观的谴责 , 在文章中处处可见。这篇文章除了暴露出真实传统生活的方式, 也是一篇革命的篇章,鲁迅在文章中急於唤醒沉睡多年中国百姓被禁痼的心灵。 因为鲁迅深信「文学-是拯救国家民族免於无知之苦的最佳工具」。鲁迅真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读鲁迅这篇文章-药,我们可以由几个不同层面欣赏:
在城市中 , 一位青年华小栓因为得了肺痨 , 其父亲为了他辛苦工作 , 赚的钱只是为了买一个传说中用革命烈士鲜血所作的馒头 , 向刽子手买来后 , 华小栓吃了还是死了!同时 , 在这个城市的另一边-古轩亭口 , 鲜血的来源者是一位叫夏瑜的青年 , 因为参加推翻满清运动而被斩首。在凄凉的坟场上,只剩两个失去爱子的母亲,无限的伤痛…..。
鲁迅在这篇短短的小说中想表现的内涵,不在於暴露社会中黑暗的层面;而是积极表现光明的一面。它运用了两个对比的方法,一面写原始的愚昧,吃人血的故事;一面却写出光明伟大的牺牲情操,革命烈士的理想。随著故事的进行,读者不由得会不断自问: "药!" "药?"--"原来这就是药?" "这竟然是药!" "这究竟是药吗?"……这三层意思,一层比一层深入,一层比一层撼动人心!表面上所谓的药,指的就是 "人血馒头";在封建的社会中,科学思想医药常识并不发达,民间传说它可以医治痨病(在当时中国绍兴地区,的确有这种说法),华父相信了,因而有了求药的故事,结果小栓却还是死了。但是深层中所谓的药,指的却是医治无知、愚昧的民族痼疾的"改革理想",牺牲的是夏瑜烈士的生命。一个是封建社会中痼疾缠身的孱弱青年;一个是充满理想抱负的健康青年,不同典型人物的对比;两位青年死法不同, 生死价值的对比;死后 , 他们刚好葬在小路两旁相距不远的地方 , "路的左边都埋著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 , "那坟与小栓的坟一字儿排开,中间只隔一条小路", 这又是一个叙述对比;小栓的新坟是孤寂的,夏瑜的坟也是新坟但却不孤寂 , "再往上一瞧却不觉也吃一惊;--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著那尖圆的坟顶 " --死有轻如鸿毛、重於泰山,这又是一个多麼重要的对比,这正是这篇文章所表达出最强烈的呐喊之一。文章中所蕴含的民族热忱,其实正是鲁迅拿来医治整个中华民族的良药,「药」的意义也就在於此。
鲁迅的文笔 , 细腻且具有批判性 , 多讽刺 , 对比 , 象徵手法 , 描写人物简洁有利 , 题材的选择与当时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它的文章不但十分具有文艺内涵,对人民更有如暮鼓晨钟的社会教育意义。这篇文章整体以四个段落呈现。在文章的排列上,前三段先说小栓的病以及华老父买药的故事,情节描述得十分紧凑,一点也不会拖泥带水。鲁迅舍弃故事背景的描写,著重在人物的刻画和故事重心-买药的过程,由此可看出鲁迅对於题材的选择,功力之深厚。从华老栓在秋天的后半夜到古亭轩口买药开始,"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 "有时也遇到几只狗,可是一只也没叫" (暗喻)、都象徵著老栓沉重、无望的心情。历经他目睹行刑的过程,整段中并没有真正描写出行刑的画面,但 "彷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向上一提 "(比喻、讽刺);" 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比喻、象徵); "一只手却提撮著一个鲜红的鳗头那红的还一点一点往下滴 "(隐喻),由这些描写中,读者心中不难自己描绘出一幅残酷、血腥的画面。至於 " 要将这包里的新生命,移植到他家里…. "; "..太阳也出来了; ….在他面前显出一条大道 ….,后面也照见丁字街头破匾上…. 这四个黯淡的金字。 " (象徵、对比、讽刺),鲁迅在这个情节刻意著墨较多,应是一种对无知社会强烈无奈的感受和警世的用意;至於煮药、吃药的过程并非文章的重心,则简略描述,但在这段文章中鲁迅也不忘藉由小栓严重的病情暗讽当时病入膏肓的中国社会(象徵);接著场景跳到茶馆中康大叔和驼背五少爷等人,旁若无人的聊及小栓的痨病(象徵无知的中国百姓)、夏瑜的故事也在这个段落中以简略的文字描述--夏三爷告密,用别人的鲜血来换取自身的性命(中国人较自私的心态)、 "…他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 " (革命民主精神的宣扬)。

(三)

" 他这贱骨头打不怕,还要说可怜可怜哩 " (隐含革命烈士置个人生死於度外的精神;鲁迅对民众无知的感叹)。三言两语中,却将夏瑜等烈士宝贵的革命情操,以及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隐含在洗鍊的文字中,对於社会改革的呼唤却又是如此沉重而真切。 第四大段的故事则是发生在半年后 , 清明时节两位母亲到墓地凭悼儿子的场景。同样是悲伤的母亲、同样凄凉寂寞的新坟 。坟中埋葬的,一个是代表封建的小栓,这是不值得保留的愚昧思维,所以鲁迅以负面的文字 "..呆呆的坐在地上,彷佛等候什麼似的,…. "等极小的篇幅带过;另一个坟中埋葬的,是代表有理想的夏瑜,他的死令人同情令人感佩,一点也不寂寞(这应该也是鲁迅献给秋瑾等革命烈士的花吧)。所以他用了许多象徵的手法 : 「尖圆坟顶上同情革命人士送来的小花」 、 「张开两翅直飞入远处的乌鸦」,都是象徵鲁迅对於改革中国社会寄与无限的同情,并深信改革运动终将成功,苦难的中国也将因改革而日渐昌隆。故事结尾虽然十分凄凉,但鲁迅却在此暗暗埋下「死也可以重如泰山」的伟大精神的种子 ,这是多麼隽永的结局呀!
在这一篇小说中,故事的中心有两条线索 ,一条华老栓 ,一条夏瑜, 以华家为故事发展的主线 , 夏家为辅线 。 一明一暗 , 一详一略 , 一主一副 . 初看小说的人会以为主线在华家 ,夏家为副。待仔细阅毕后会发现故事的内涵真正的主线却在夏瑜,这正是写作中「写明正所以写暗,写略正所以写详,写辅正所以写主」 的高深境界。而在主、辅;明、暗之间,原本毫无关联的两条线索,鲁迅巧妙地以「人血鳗头」串联,对比出文章中深沉的感情。
以人物描写的技巧来说 , 鲁迅也成功的以两相对照的方法区分开来 。华老栓是朴实而可怜、康大叔是粗纩而凶悍;茶馆中高谈阔论、随意瞌牙的人物和沉默、避讳谈论儿子病情的华大妈;出卖烈士的夏三爷和慷慨成仁的夏瑜,都是一个相对的人物描写。这些人物有些描写十分细腻 , 但侧重於外在言语或动作的描写,例如: 小栓多描写其病厌厌的样子 , 但绝少描写他内心的感受,较为平面(小栓坐在里排的桌前吃饭,……两块肩胛骨高高凸出,印成一个 "八"字。)、(..小栓也趁著热闹,拼命咳嗽…) ; 另一种是重视内心情感的描写 ,如华大妈不喜欢提到痨病 , 对她来说听到就是很刺耳。.华老栓(提著大铜壶一趟一趟给客人冲茶….两个眼匡都围著一圈黑线…)表示他为了生活的压迫、儿子不见起色的病情担忧。康大叔(嚷著说著痨病等别人避讳的字眼、高谈阔论夏瑜的故事和抱负、赞美报官的夏三爷….)表示出他凶狠冷血的性格。. 这些人物所表现出的可怜、穷困、愚昧、贪婪、残酷、正义….等性格灵活灵现,鲜明生动。
总观全文 , 鲁迅试图用一群愚昧无知的小人物 , 来暗喻封建中国的社会中,有一群可悲的人民 ,它们的无知使他们无法对革命主张产生认同,不但平白牺牲许多有抱负的青年,更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其结果也使自己不断挣扎在困顿的生活中,鲁迅认为这些人既可悲又可怜。再用两位母亲来反映为生活现况-穷困的生活环境,腐败的政治环境,而感到悲伤的人们 ,但他们也只能无声的呐喊、默默谦卑的流泪,在鲁迅的观点中这也是可怜的人! 夏瑜、小栓的死(两位青年的姓氏是华夏中国的雅称),反映出他们的死亡是归因於现实社会所致既无辜又无奈,当然也是一种可怜的际遇。 本篇文章宣扬革命理想的意味十分浓厚 , 夏瑜坟上不知名人士送来的花圈,--其实鲁迅的这篇「药」,就是他在秋瑾坟上现上的「不朽花圈」。用鲜血来医治别人的病,甚至解救整个民族沉疙的人,他的牺牲将永远令人怀念,精神将永远芬芳。
反封建,同情革命,提倡革命,是医治中华民族原始性中愚昧的良药。他能使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走上自由民主解放的大道,提升广大群众的视野,让中国更现代、更进步、更强盛。这就是这篇文章「药」的主题,这个思维透过革命者的牺牲与痨病患者吃人血鳗头的故事传达出来,革命是伟大的;革命是中国必须走的路、革命是值得大家同情的。鲁迅希望透过这篇文章(他的许多文章也都是如此)抒发自己的抱负 , 也盼望藉由这些文艺的力量,当作是改造民族精神的最佳、最强的武器。

药」--是一颗沾满了革命烈士鲜血的人血馒头,它可以医治痨病 ;「药」--是为了争取民族光明而牺牲自己,革命烈士们宝贵生命的伟大精神 ,它可以拯救全民族。
香喷喷的「馒头」使人得以温饱;血腥的「人血」却可怕得令人不寒而栗。在鲁迅的文章--『药』中 , 老栓为了救他的小孩 , 迷信这种馒头可以救人一命 , 不惜花大把大把的银子 , 在茶馆中卖力工作 , 为的就是替儿子买来仙丹馒头,这是一种何等伟大而无奈的父爱。 这种迷信表现出当时中国社会中处处充斥的愚昧、无知和迂腐,却同时反映出中国传统社会中敦厚、朴实的温情。亲情与现实之间的无奈;封建与进步二者间的矛盾,文章中充分显示出鲁迅对中国社会现况的不满 ,对於后清腐败民生的失望;以及鲁迅急於改变现状迫切的心境。.
这些传统封建社会中各种小人物的生活点滴,使得鲁迅写起文章来,除了保有中国人充满人情味、敦厚的感情外 , 更有西方人实事求是、忠於现实的理性精神。 鲁迅对於中国社会传统封建而无知生活的不满和客观的谴责 , 在文章中处处可见。这篇文章除了暴露出真实传统生活的方式, 也是一篇革命的篇章,鲁迅在文章中急於唤醒沉睡多年中国百姓被禁痼的心灵。 因为鲁迅深信「文学-是拯救国家民族免於无知之苦的最佳工具」。鲁迅真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谢谢,请采纳!

《家》之读后感
如果说有一部书可以反应封建思想对人的侵害之深,那巴金先生所写的激流三部曲之一《家》无疑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家》是一部反应几十年前的一个大家庭所体现的封建思想,是一个血淋淋的例子。巴金先生所描述的人物皆是栩栩如生,犹如发生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令人深思。巴金先生透过对一个大家庭的描写折射出对旧社会旧制度的厌恶与憎恨,痛斥了人与人在交往中黑暗、违心和奉承,通过三兄弟间性格的不同和对未来社会的不同看法进行了层层更加深入的分 析,真让人眼前一亮。

《家》中体现独裁专制的是林老太爷,他是固执,专横,封建的代表。。。他希望自己的话是无人敢勇于反驳的,他不允许任何人对他有任何意见或不满。林老太爷逼迫将鸣凤送给冯乐山,要知道那冯乐上足以当鸣凤的爷爷了,因为冯乐山与林老太爷差不了几岁。。。即使鸣凤为保清白而投湖自尽,但他仍不放过其他人,鸣凤死了就将婉儿顶替上去。。。他的思想不知残害了多少有梦的人,逼迫他们走上绝路。。。

林家长子林觉新性格称为“无抵抗主义”,也就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导致他身边最亲的人死的死,走的走。。。他不敢为了所爱之人和所爱之事而去与父亲争执,唯有默默的接受,伤害了深爱着他的梅,最后也因为封建的束缚导致了瑞钰的难产而死。。。

至于觉民,他始终与他的弟弟觉慧站在同一阵线,他理解他的弟弟,赞成他的观点。觉慧与觉民的感情比我们想像的要深。觉民在觉慧的帮助之下暂时赢得了他与琴的爱情。。。

至于生活在他所厌恶的家庭里的觉慧,我能感受到觉慧那般无奈和那般愤怒,生活在那样的年代,生活在他们那样一个大家庭中,他内心有一股火在燃烧,一个公馆,一扇大门,他被囚禁了,一个受过新思想教育的青年怎能受得了这些?如果说他一直没有离开这个家,不仅是因为家里的亲情,更重要的是鸣凤,一个时刻让他牵挂的女人,为了坚守他们的爱情,为了对得住她心中的英雄,鸣凤宁死也不嫁给有钱人家做妾,她投湖了,沉重的封建思想,阻止了她向觉慧求救,然而,整个公馆,对于一个人的死却无动于衷,觉慧死心了。再看看自己的大哥,一个曾经和自己一样有着报复的青年,一步步变成了作揖主义,无抵抗主义的傀儡,他恨;看着大哥和梅表姐的爱情在封建制度下摧毁,看着梅表姐忧郁而终,看着大嫂在所谓的大家庭中走向死亡,他的大哥却无力反抗,无法保护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他也恨,可是他更恨这个社会,这个现实。

巴金先生所写的《家》是作为一代青年的呼吁,他要为过去那些无数的无名的牺牲者“喊冤”!他要从恶魔的爪牙下救出那些失掉青春的青年。

巴金先生在《家》中告诉我们一件事:青春是一种美丽的东西!
《药》读后感三则

(一)

鲁迅先生的小说——《药》,把当时的社会现实揭露的淋漓尽致。在此,我尚且不谈与主题相关的问题,只说一下我对文中三个小细节的看法。
第一:华老栓夫妇为其儿子所做的一切是不是平常父母对于自己子女的“爱”。乍一听,问题好象十分荒谬:父母对子女的关心不是伟大的“爱”吗?可在被扭曲的社会现实下,事情往往是难以想象的;正如现在的人们难以理解“套子里”的别里可夫。虽然如此,可文中的一些细节往往使人发出诘问:为这“药”,华老栓倾出了医生的积蓄;为这“要药”,华老栓“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置之度外”,虽年老体迈,还“迈步格外高远”;为这“药”,华老栓弯下了本已直不起的腰,皱瘪的脸上挤出枯涩的笑容;为这“药”,华大妈不知度过多少个不眠之夜,不知流了多少泪水(此诚可想而知)……所以这一切不多浸满了父母对儿子的爱吗?可我倒要问一句:如果华老栓夫妇不是只有一个儿子,而是有许多个儿子,足可以给华氏传宗接代,本就贫穷不堪的华老栓会不会倾出大半生的积蓄为不可救药的儿子买“药”呢?答案可想而知:华老栓是不会这么做的。因为他还有别的儿子,足可以使华氏香火不灭。所以,这“爱”就有问题。你想啊,尽管封建思想开始土崩瓦解,但象华老栓这一类人,“思想蛀虫”已经侵蚀到了他的脑髓,从根本上已经无法改变。他的脑子里充盈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道德,华大妈也被“三从四德”束缚的难以换气,所以为了华氏的香火,为了到阴间向华氏的列祖列宗有个交代,他们竭力保住独苗苗的命根,不惜付出一切代价,甚至用别人儿子的命来“移植”。他们“爱”的出发点就与平常父母对子女的爱的出发点有着本质的区别,又怎能说是父母之“爱”呢?他们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为了完成他们的人生的重大使命——传宗接代,基于这一点,表现在儿子神圣就成了“爱”的假象。与其说华老栓夫妇的所作所为是对儿子的“爱”,不如说是对华氏祖宗的“孝”。这不也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身上的封建枷锁何等之紧,何等之牢吗?
第二:鲁迅先生是如何看待夏瑜的就义的。夏瑜,作为一个资产阶级民主战士,其革命精神、革命意志、革命信心是无可否定的。但从历史的、政治的角度来看,其失败也是必然的。在当时复杂的历史时期,资产阶级的本质决定了他们不能承担领导中国革命完全走向胜利的重任。(此处不想延伸)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对它评价,也只能是敬佩其革命精神、同情其革命失败、肯定其部分革命成果。再者,从当时鲁迅先生的思想发展历程来看,也只有对革命的敬佩、同情与惋惜。本文写与1919年4月,当时正值军阀混战,革命失败,转入低潮。课文的“预习提示”中也曾提及辛亥革命给苦苦寻求拯救中国的鲁迅以极大的振奋,可失败的结果又使他的希望灰飞烟灭,失败造成的悲惨景象更是让他惨不忍睹。作于同一时期的小说《故乡》,也反映了这一社会现实。我个人认为,鲁迅有着极强的爱国救国心理,但苦于没有找到振兴祖国的道路,所以对辛亥革命抱有极大的希望(辛亥革命也确实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而当希望化为泡影时,鲁迅陷入了冥冥思索之中。在思索什么呢?他开始怀疑辛亥革命,并在这缓慢的怀疑过程中,又去探索其他的救国道路。从鲁迅先生逝世前几年的行为可以看出:他在逐渐的变成一个马列主义者。在初中,我们曾经学过一篇关于鲁迅的文章——《同志的信任》。在这篇文章里,记叙了鲁迅先生为方志敏保藏手稿(《清贫》与《可爱的中国》)。从次可以看出:鲁迅晚年曾与共产党人有较多的接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而放弃了寄予资产阶级的希望。故而,在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失败之后,鲁迅先生对于失败的现实只能是惋惜,对于英勇就义的革命者只能是同情,对于资产阶级是不抱有希望的,而对于振兴国家是充满信心的。
第三:对于课后练习题四大题(4)有我自己的一点看法。夏四奶奶去上坟时遇到华大妈的一幕。当时夏四奶奶“踌躇”、“羞愧”,但又“硬着头皮”。这固然反映了夏四奶奶矛盾重重的心理,但如果再进一步展开下去:夏四奶奶去给自己的儿子上坟也是未尝不可的,为什么又羞愧呢?首先要看一看夏四奶奶当时的社会身份:一个被处决了的罪犯的母亲。我们尚且不去想当时的社会背景,单是在现在的社会,一个罪犯的母亲在社会上将承担多大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何况当时它已众叛亲离,“亲戚本家”早就不来了,所以它无地自容。而产生这一系列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夏瑜参加革命并为之而献身。废除旧的社会制度进行革命,固然是十分好的。况且,夏瑜不是人民大众的敌人,而是统治阶级的敌人;但他也不是被压迫阶级的朋友。他所进行的革命不但没有得到家人与人民的理解与支持,失败后留给人民的是怨恨,留给家人的是羞辱。究起原因就是他不代表被压迫阶级的利益。因此,革命是局限的,失败也是必然的。从另一个侧面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的民众是何等愚昧落后,当时的统治是何等残忍。
总之,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是当时整个社会的缩影,字字都影射出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

(二)

「药」--是一颗沾满了革命烈士鲜血的人血馒头,它可以医治痨病 ;「药」--是为了争取民族光明而牺牲自己,革命烈士们宝贵生命的伟大精神 ,它可以拯救全民族。
香喷喷的「馒头」使人得以温饱;血腥的「人血」却可怕得令人不寒而栗。在鲁迅的文章--『药』中 , 老栓为了救他的小孩 , 迷信这种馒头可以救人一命 , 不惜花大把大把的银子 , 在茶馆中卖力工作 , 为的就是替儿子买来仙丹馒头,这是一种何等伟大而无奈的父爱。 这种迷信表现出当时中国社会中处处充斥的愚昧、无知和迂腐,却同时反映出中国传统社会中敦厚、朴实的温情。亲情与现实之间的无奈;封建与进步二者间的矛盾,文章中充分显示出鲁迅对中国社会现况的不满 ,对於后清腐败民生的失望;以及鲁迅急於改变现状迫切的心境。.
这些传统封建社会中各种小人物的生活点滴,使得鲁迅写起文章来,除了保有中国人充满人情味、敦厚的感情外 , 更有西方人实事求是、忠於现实的理性精神。 鲁迅对於中国社会传统封建而无知生活的不满和客观的谴责 , 在文章中处处可见。这篇文章除了暴露出真实传统生活的方式, 也是一篇革命的篇章,鲁迅在文章中急於唤醒沉睡多年中国百姓被禁痼的心灵。 因为鲁迅深信「文学-是拯救国家民族免於无知之苦的最佳工具」。鲁迅真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读鲁迅这篇文章-药,我们可以由几个不同层面欣赏:
在城市中 , 一位青年华小栓因为得了肺痨 , 其父亲为了他辛苦工作 , 赚的钱只是为了买一个传说中用革命烈士鲜血所作的馒头 , 向刽子手买来后 , 华小栓吃了还是死了!同时 , 在这个城市的另一边-古轩亭口 , 鲜血的来源者是一位叫夏瑜的青年 , 因为参加推翻满清运动而被斩首。在凄凉的坟场上,只剩两个失去爱子的母亲,无限的伤痛…..。
鲁迅在这篇短短的小说中想表现的内涵,不在於暴露社会中黑暗的层面;而是积极表现光明的一面。它运用了两个对比的方法,一面写原始的愚昧,吃人血的故事;一面却写出光明伟大的牺牲情操,革命烈士的理想。随著故事的进行,读者不由得会不断自问: "药!" "药?"--"原来这就是药?" "这竟然是药!" "这究竟是药吗?"……这三层意思,一层比一层深入,一层比一层撼动人心!表面上所谓的药,指的就是 "人血馒头";在封建的社会中,科学思想医药常识并不发达,民间传说它可以医治痨病(在当时中国绍兴地区,的确有这种说法),华父相信了,因而有了求药的故事,结果小栓却还是死了。但是深层中所谓的药,指的却是医治无知、愚昧的民族痼疾的"改革理想",牺牲的是夏瑜烈士的生命。一个是封建社会中痼疾缠身的孱弱青年;一个是充满理想抱负的健康青年,不同典型人物的对比;两位青年死法不同, 生死价值的对比;死后 , 他们刚好葬在小路两旁相距不远的地方 , "路的左边都埋著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 , "那坟与小栓的坟一字儿排开,中间只隔一条小路", 这又是一个叙述对比;小栓的新坟是孤寂的,夏瑜的坟也是新坟但却不孤寂 , "再往上一瞧却不觉也吃一惊;--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著那尖圆的坟顶 " --死有轻如鸿毛、重於泰山,这又是一个多麼重要的对比,这正是这篇文章所表达出最强烈的呐喊之一。文章中所蕴含的民族热忱,其实正是鲁迅拿来医治整个中华民族的良药,「药」的意义也就在於此。
鲁迅的文笔 , 细腻且具有批判性 , 多讽刺 , 对比 , 象徵手法 , 描写人物简洁有利 , 题材的选择与当时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它的文章不但十分具有文艺内涵,对人民更有如暮鼓晨钟的社会教育意义。这篇文章整体以四个段落呈现。在文章的排列上,前三段先说小栓的病以及华老父买药的故事,情节描述得十分紧凑,一点也不会拖泥带水。鲁迅舍弃故事背景的描写,著重在人物的刻画和故事重心-买药的过程,由此可看出鲁迅对於题材的选择,功力之深厚。从华老栓在秋天的后半夜到古亭轩口买药开始,"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 "有时也遇到几只狗,可是一只也没叫" (暗喻)、都象徵著老栓沉重、无望的心情。历经他目睹行刑的过程,整段中并没有真正描写出行刑的画面,但 "彷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向上一提 "(比喻、讽刺);" 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比喻、象徵); "一只手却提撮著一个鲜红的鳗头那红的还一点一点往下滴 "(隐喻),由这些描写中,读者心中不难自己描绘出一幅残酷、血腥的画面。至於 " 要将这包里的新生命,移植到他家里…. "; "..太阳也出来了; ….在他面前显出一条大道 ….,后面也照见丁字街头破匾上…. 这四个黯淡的金字。 " (象徵、对比、讽刺),鲁迅在这个情节刻意著墨较多,应是一种对无知社会强烈无奈的感受和警世的用意;至於煮药、吃药的过程并非文章的重心,则简略描述,但在这段文章中鲁迅也不忘藉由小栓严重的病情暗讽当时病入膏肓的中国社会(象徵);接著场景跳到茶馆中康大叔和驼背五少爷等人,旁若无人的聊及小栓的痨病(象徵无知的中国百姓)、夏瑜的故事也在这个段落中以简略的文字描述--夏三爷告密,用别人的鲜血来换取自身的性命(中国人较自私的心态)、 "…他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 " (革命民主精神的宣扬)。

(三)

" 他这贱骨头打不怕,还要说可怜可怜哩 " (隐含革命烈士置个人生死於度外的精神;鲁迅对民众无知的感叹)。三言两语中,却将夏瑜等烈士宝贵的革命情操,以及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隐含在洗鍊的文字中,对於社会改革的呼唤却又是如此沉重而真切。 第四大段的故事则是发生在半年后 , 清明时节两位母亲到墓地凭悼儿子的场景。同样是悲伤的母亲、同样凄凉寂寞的新坟 。坟中埋葬的,一个是代表封建的小栓,这是不值得保留的愚昧思维,所以鲁迅以负面的文字 "..呆呆的坐在地上,彷佛等候什麼似的,…. "等极小的篇幅带过;另一个坟中埋葬的,是代表有理想的夏瑜,他的死令人同情令人感佩,一点也不寂寞(这应该也是鲁迅献给秋瑾等革命烈士的花吧)。所以他用了许多象徵的手法 : 「尖圆坟顶上同情革命人士送来的小花」 、 「张开两翅直飞入远处的乌鸦」,都是象徵鲁迅对於改革中国社会寄与无限的同情,并深信改革运动终将成功,苦难的中国也将因改革而日渐昌隆。故事结尾虽然十分凄凉,但鲁迅却在此暗暗埋下「死也可以重如泰山」的伟大精神的种子 ,这是多麼隽永的结局呀!
在这一篇小说中,故事的中心有两条线索 ,一条华老栓 ,一条夏瑜, 以华家为故事发展的主线 , 夏家为辅线 。 一明一暗 , 一详一略 , 一主一副 . 初看小说的人会以为主线在华家 ,夏家为副。待仔细阅毕后会发现故事的内涵真正的主线却在夏瑜,这正是写作中「写明正所以写暗,写略正所以写详,写辅正所以写主」 的高深境界。而在主、辅;明、暗之间,原本毫无关联的两条线索,鲁迅巧妙地以「人血鳗头」串联,对比出文章中深沉的感情。
以人物描写的技巧来说 , 鲁迅也成功的以两相对照的方法区分开来 。华老栓是朴实而可怜、康大叔是粗纩而凶悍;茶馆中高谈阔论、随意瞌牙的人物和沉默、避讳谈论儿子病情的华大妈;出卖烈士的夏三爷和慷慨成仁的夏瑜,都是一个相对的人物描写。这些人物有些描写十分细腻 , 但侧重於外在言语或动作的描写,例如: 小栓多描写其病厌厌的样子 , 但绝少描写他内心的感受,较为平面(小栓坐在里排的桌前吃饭,……两块肩胛骨高高凸出,印成一个 "八"字。)、(..小栓也趁著热闹,拼命咳嗽…) ; 另一种是重视内心情感的描写 ,如华大妈不喜欢提到痨病 , 对她来说听到就是很刺耳。.华老栓(提著大铜壶一趟一趟给客人冲茶….两个眼匡都围著一圈黑线…)表示他为了生活的压迫、儿子不见起色的病情担忧。康大叔(嚷著说著痨病等别人避讳的字眼、高谈阔论夏瑜的故事和抱负、赞美报官的夏三爷….)表示出他凶狠冷血的性格。. 这些人物所表现出的可怜、穷困、愚昧、贪婪、残酷、正义….等性格灵活灵现,鲜明生动。
总观全文 , 鲁迅试图用一群愚昧无知的小人物 , 来暗喻封建中国的社会中,有一群可悲的人民 ,它们的无知使他们无法对革命主张产生认同,不但平白牺牲许多有抱负的青年,更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其结果也使自己不断挣扎在困顿的生活中,鲁迅认为这些人既可悲又可怜。再用两位母亲来反映为生活现况-穷困的生活环境,腐败的政治环境,而感到悲伤的人们 ,但他们也只能无声的呐喊、默默谦卑的流泪,在鲁迅的观点中这也是可怜的人! 夏瑜、小栓的死(两位青年的姓氏是华夏中国的雅称),反映出他们的死亡是归因於现实社会所致既无辜又无奈,当然也是一种可怜的际遇。 本篇文章宣扬革命理想的意味十分浓厚 , 夏瑜坟上不知名人士送来的花圈,--其实鲁迅的这篇「药」,就是他在秋瑾坟上现上的「不朽花圈」。用鲜血来医治别人的病,甚至解救整个民族沉疙的人,他的牺牲将永远令人怀念,精神将永远芬芳。
反封建,同情革命,提倡革命,是医治中华民族原始性中愚昧的良药。他能使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走上自由民主解放的大道,提升广大群众的视野,让中国更现代、更进步、更强盛。这就是这篇文章「药」的主题,这个思维透过革命者的牺牲与痨病患者吃人血鳗头的故事传达出来,革命是伟大的;革命是中国必须走的路、革命是值得大家同情的。鲁迅希望透过这篇文章(他的许多文章也都是如此)抒发自己的抱负 , 也盼望藉由这些文艺的力量,当作是改造民族精神的最佳、最强的武器。
可自己删减

家读后感
家,一个爱、温暖、避风港的象征,但在旧社会,家是一个恶魔、监狱、刽子手。
在巴金的著作《家》中彻底地反映了旧社会封建的丑恶面貌,使我不禁为他们感到遗憾。我的心在燃烧,我的思潮在翻滚,我是在悲愤,是在惋惜,是在痛心啊!但我暗暗为自己庆幸,因为吃人的封建礼制已被前人埋葬,我应当感谢他们。在无数的可怜的生命做了陪葬品后,一些可爱的勇敢的人奋起而攻之,打碎了,幻灭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已经到来,从前饱含女子血泪的旧路我们不会重蹈,这是最大的幸运啊!
在这样一个大家庭中,梅、琴、鸣凤、瑞钰都有不同的性格和结果。梅,因母亲的态度而与觉新擦肩而过,并早早地做了寡妇,在与觉新重逢后,又因自己的感情不能抒发而抑郁成病,吐血而死;琴,读了几年书,积极地与觉民反抗“父母之命,媒妁之约”的婚姻,在觉新和觉慧的帮助下最终取得了胜利,真心地在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鸣凤,好一个烈女子!为了自己纯洁的爱情,不惜抛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毁了自己,我真佩服她在这个封建大家庭中毅然选择这种壮烈的方式反抗;瑞钰,一个善良贞静的人儿,任人摆布,因肚子里的孩子受到众人的排斥,被赶到城外的一间阴暗潮湿的房里,而他的丈夫觉新太懦弱,导致了她在生下云儿后离开人世,这使我憎恨迷信,憎恨懦弱。这些女性人物表现出了在封建社会里有太多的人做了许多不必要的牺牲品。
三兄弟的性格大不相同。作为大哥的觉新样貌清秀,品学兼优,本有着大好的前程与美满的梦,但在吃人的封建礼制面前他不敢背负不孝的罪名,他屈服了,接受了,忍受着别人难以明了的苦衷,博得长辈们表面上的暂时的友好对待,但他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没有!失去了所爱的梅,失去了贤惠的妻子,失去了无数个反抗的机会,甚至还做过封建礼教的刽子手,逼二弟觉民完婚,但最后,他有了一点觉悟了,他终于帮助三弟成功地逃出了这个可怕的“家”;觉民拥有进步思想,但不坚定,他是处在守旧与进步之间,然而,就是这样,他凭自己的力量,得到大哥和三弟的帮助,赢得了琴——一个进步的充满自信的新女性;觉慧,不但拥有进步的思想,而且意志坚定,他带着一个单纯的信仰,不放弃,向目标大步走去,要做自己的主人,不要有一丝遗憾,觉慧的反抗为他赢得了光明的前途,他终于摆脱了这个家,然而,他不是成功的,他为了事业失去了爱情,牺牲了一个原本美好的生命。高老爷的封建思想、整个社会制度、整个迷信夺取了多少人年轻的生命!
“我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我会和巴金一样记住:青春是多么的可爱,我们正处于美好的青春岁月中,我们充满了激情,我们的心里洋溢着爱!那么就让它作为我鼓舞自己的源泉吧!

药读后感
鲁迅先生的小说——《药》,把当时的社会现实揭露的淋漓尽致。在此,我尚且不谈与主题相关的问题,只说一下我对文中三个小细节的看法。
第一:华老栓夫妇为其儿子所做的一切是不是平常父母对于自己子女的“爱”。乍一听,问题好象十分荒谬:父母对子女的关心不是伟大的“爱”吗?可在被扭曲的社会现实下,事情往往是难以想象的;正如现在的人们难以理解“套子里”的别里可夫。虽然如此,可文中的一些细节往往使人发出诘问:为这“药”,华老栓倾出了医生的积蓄;为这“要药”,华老栓“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置之度外”,虽年老体迈,还“迈步格外高远”;为这“药”,华老栓弯下了本已直不起的腰,皱瘪的脸上挤出枯涩的笑容;为这“药”,华大妈不知度过多少个不眠之夜,不知流了多少泪水(此诚可想而知)……所以这一切不多浸满了父母对儿子的爱吗?可我倒要问一句:如果华老栓夫妇不是只有一个儿子,而是有许多个儿子,足可以给华氏传宗接代,本就贫穷不堪的华老栓会不会倾出大半生的积蓄为不可救药的儿子买“药”呢?答案可想而知:华老栓是不会这么做的。因为他还有别的儿子,足可以使华氏香火不灭。所以,这“爱”就有问题。你想啊,尽管封建思想开始土崩瓦解,但象华老栓这一类人,“思想蛀虫”已经侵蚀到了他的脑髓,从根本上已经无法改变。他的脑子里充盈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道德,华大妈也被“三从四德”束缚的难以换气,所以为了华氏的香火,为了到阴间向华氏的列祖列宗有个交代,他们竭力保住独苗苗的命根,不惜付出一切代价,甚至用别人儿子的命来“移植”。他们“爱”的出发点就与平常父母对子女的爱的出发点有着本质的区别,又怎能说是父母之“爱”呢?他们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为了完成他们的人生的重大使命——传宗接代,基于这一点,表现在儿子神圣就成了“爱”的假象。与其说华老栓夫妇的所作所为是对儿子的“爱”,不如说是对华氏祖宗的“孝”。这不也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身上的封建枷锁何等之紧,何等之牢吗?
第二:鲁迅先生是如何看待夏瑜的就义的。夏瑜,作为一个资产阶级民主战士,其革命精神、革命意志、革命信心是无可否定的。但从历史的、政治的角度来看,其失败也是必然的。在当时复杂的历史时期,资产阶级的本质决定了他们不能承担领导中国革命完全走向胜利的重任。(此处不想延伸)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对它评价,也只能是敬佩其革命精神、同情其革命失败、肯定其部分革命成果。再者,从当时鲁迅先生的思想发展历程来看,也只有对革命的敬佩、同情与惋惜。本文写与1919年4月,当时正值军阀混战,革命失败,转入低潮。课文的“预习提示”中也曾提及辛亥革命给苦苦寻求拯救中国的鲁迅以极大的振奋,可失败的结果又使他的希望灰飞烟灭,失败造成的悲惨景象更是让他惨不忍睹。作于同一时期的小说《故乡》,也反映了这一社会现实。我个人认为,鲁迅有着极强的爱国救国心理,但苦于没有找到振兴祖国的道路,所以对辛亥革命抱有极大的希望(辛亥革命也确实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而当希望化为泡影时,鲁迅陷入了冥冥思索之中。在思索什么呢?他开始怀疑辛亥革命,并在这缓慢的怀疑过程中,又去探索其他的救国道路。从鲁迅先生逝世前几年的行为可以看出:他在逐渐的变成一个马列主义者。在初中,我们曾经学过一篇关于鲁迅的文章——《同志的信任》。在这篇文章里,记叙了鲁迅先生为方志敏保藏手稿(《清贫》与《可爱的中国》)。从次可以看出:鲁迅晚年曾与共产党人有较多的接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而放弃了寄予资产阶级的希望。故而,在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失败之后,鲁迅先生对于失败的现实只能是惋惜,对于英勇就义的革命者只能是同情,对于资产阶级是不抱有希望的,而对于振兴国家是充满信心的。
第三:对于课后练习题四大题(4)有我自己的一点看法。夏四奶奶去上坟时遇到华大妈的一幕。当时夏四奶奶“踌躇”、“羞愧”,但又“硬着头皮”。这固然反映了夏四奶奶矛盾重重的心理,但如果再进一步展开下去:夏四奶奶去给自己的儿子上坟也是未尝不可的,为什么又羞愧呢?首先要看一看夏四奶奶当时的社会身份:一个被处决了的罪犯的母亲。我们尚且不去想当时的社会背景,单是在现在的社会,一个罪犯的母亲在社会上将承担多大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何况当时它已众叛亲离,“亲戚本家”早就不来了,所以它无地自容。而产生这一系列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夏瑜参加革命并为之而献身。废除旧的社会制度进行革命,固然是十分好的。况且,夏瑜不是人民大众的敌人,而是统治阶级的敌人;但他也不是被压迫阶级的朋友。他所进行的革命不但没有得到家人与人民的理解与支持,失败后留给人民的是怨恨,留给家人的是羞辱。究起原因就是他不代表被压迫阶级的利益。因此,革命是局限的,失败也是必然的。从另一个侧面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的民众是何等愚昧落后,当时的统治是何等残忍。
总之,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是当时整个社会的缩影,字字都影射出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

  • 椴佽繀鍏堢敓銆婅嵂銆嬬殑璧忔瀽
    绛旓細(椴佽繀銆闅忔劅褰暵蜂簲鍗佷節鈥滃湥姝︹濄) 椴佽繀杩欐璇濇渶濂借В閲婁簡銆婅嵂銆嬬殑涓婚,鑰岃繖绡囪璇,鎭版伆涓庛婅嵂銆嬪垔鍗板湪鍚屼竴鏈熴婃柊闈掑勾銆嬩笂,椴佽繀鍏堢敓鐨勭湅娉曟槸瀹炰簨姹傛槸銆佸喎闈欒屾竻閱掔殑銆傝嚦浜庡鐟滀负浠h〃鐨勯潻鍛借呪滄病鏈夊彂鍔ㄧ兢浼椻濄佲滆劚绂荤兢浼椻濈殑璇存硶,寰堥毦璁╀汉淇℃湇:涓涓鍥氬湪鐗腑灏氫笖鍔濃滅墷澶粹濋犲弽鐨勯潻鍛借,闅句互鎯宠薄浠栧钩鏃舵病...
  • 璋佸彲浠ユ彁渚涗袱绡囧悕钁鐨勮鍚庢劅鍟?寰堟ョ殑!(500瀛楀埌600瀛椾箣闂村氨琛屼簡)_鐧惧害...
    绛旓細銆婂憪鍠銆嬭鍚庢劅 銆婂憪鍠娿嬫槸椴佽繀鍏堢敓鑷婄媯浜烘棩璁般嬪悗鐨勭浜屾湰缁忓吀灏忚闆,瀹冩槸涓浗鐨勫悕钁椼傚悓鏍蜂篃鏄笘鐣岀殑鍚嶈憲,杩欐湰涔︿腑鏈変簺鏂囩珷鏄垜浠潪甯哥啛鎮夌殑銆備緥濡傛湁銆婃晠涔°,銆婅嵂銆,銆婂瓟涔欏繁銆嬬瓑绛夐瞾杩呭厛鐢熺殑鍚嶄綔銆 鍦ㄣ婅棨閲庡厛鐢熴嬩腑椴佽繀鍏堢敓浠ヨ嚜宸辩殑浜茶韩缁忓巻,鍦ㄦ棩鏈殑棣栭兘涓滀含鐣欏鏃,鐪嬪埌鍜屽惉鍒板綋鏃朵腑鍥戒汉姘戠殑楹绘湪涓嶄粊浠庤...
  • 鍏充簬宸撮噾銆婂銆鍜屻婂瘨澶銆嬬殑璇勮銆侀壌璧忔枃瀛
    绛旓細杩欐槸宸撮噾鍒涗綔鐨勪竴涓彂灞曘 浠栫殑浠h〃浣滄槸銆婃縺娴佷笁閮ㄦ洸銆,鍖呮嫭銆婂銆(涓涔濅笁涓骞村湪銆婃椂鎶ャ嬭繛杞藉彂琛,涓涔濅笁涓夊勾鍒濈増)銆併婃槬銆(涓涔濅笁鍏勾鍒濈増)銆併婄銆(涓涔濆洓�骞村垵鐗)涓夐儴,鍐呭鏄氳繃涓涓ぇ瀹跺涵鐨勬病钀藉拰鍒嗗寲鏉ュ啓灏佸缓瀹楁硶鍒跺害鐨勫穿婧冨拰闈╁懡娼祦鍦ㄩ潚骞翠竴浠d腑鐨勬縺鑽°備綔鑰呬互寰堝ぇ鐨勬縺鎯呭灏佸缓鍔垮姏杩涜鎻湶,姝岄浜...
  • 姹傞瞾杩鍐欑殑鏂囩珷鐨勮鍚庢劅,鍙鏄瞾杩呯殑鏂囩珷,浠绘剰涓绡!鏈夌偣娣卞害鏈夌偣鍐呮兜...
    绛旓細銆婂憪鍠銆嬭鍚庢劅 銆婂憪鍠娿嬫槸椴佽繀鍏堢敓鑷婄媯浜烘棩璁般嬪悗鐨勭浜屾湰缁忓吀灏忚闆,瀹冩槸涓浗鐨勫悕钁椼傚悓鏍蜂篃鏄笘鐣岀殑鍚嶈憲,杩欐湰涔︿腑鏈変簺鏂囩珷鏄垜浠潪甯哥啛鎮夌殑銆備緥濡傛湁銆婃晠涔°,銆婅嵂銆,銆婂瓟涔欏繁銆嬬瓑绛夐瞾杩呭厛鐢熺殑鍚嶄綔銆 鍦ㄣ婅棨閲庡厛鐢熴嬩腑椴佽繀鍏堢敓浠ヨ嚜宸辩殑浜茶韩缁忓巻,鍦ㄦ棩鏈殑棣栭兘涓滀含鐣欏鏃,鐪嬪埌鍜屽惉鍒板綋鏃朵腑鍥戒汉姘戠殑楹绘湪涓嶄粊浠庤...
  • 鍏充簬銆婅嵂銆(椴佽繀)鐨勪竴浜涘皬闂(鍙换鎰忛夋嫨鍥炵瓟),璇峰ぇ瀹跺澶氬府蹇,璋㈣阿...
    绛旓細鏈辨瀵广婅嵂銆嬪仛浜嗘繁鍒荤殑鍒嗘瀽锛屽苟浠嬬粛浜嗗皬璇寸殑鑳屾櫙銆傘婅嵂銆嬫槸绾康濂抽潻鍛藉绉嬬懢鐨勩傚皬璇翠腑鐨勫鐟滃奖灏勭殑渚挎槸绉嬬懢銆椴佽繀娌℃湁姝i潰鍐欑鐟撅紝鑰屽啓鍑洪潻鍛借呯殑鐗虹壊锛屽惈鏈夋嫰鏁戝浗姘戠殑娣辨剰銆銆婅嵂銆嬬殑鎯呰妭闈炲父绠鍗曪細闈╁懡鑰呰娓呮湞鍙嶅姩鏀挎潈鏉瀹筹紝绔熸湁浜虹敤浠栫殑琛浣滆嵂鐗╂不鐥呫傜敤浜鸿娌荤梾锛屽彲鐭ュ綋鏃剁殑鍥芥皯浣曠瓑鎰氭槯鍜岄噹铔...
  • 鎬ユ悳鏍规嵁椴佽繀鐨勩婅嵂銆鍐欍婂鐟滅殑鏁呬簨銆
    绛旓細椴佽繀鐨勩婅嵂銆鍘熸枃涓 绉嬪ぉ鐨勫悗鍗婂,鏈堜寒涓嬪幓浜,澶槼杩樻病鏈夊嚭,鍙墿涓嬩竴鐗囦箤钃濈殑澶;闄や簡澶滄父鐨勪笢瑗,浠涔堥兘鐫$潃銆傚崕鑰佹爴蹇界劧鍧愯捣韬,鎿︾潃鐏煷,鐐逛笂閬嶈韩娌硅吇鐨勭伅鐩,鑼堕鐨勪袱闂村眿瀛愰噷,渚垮讥婊′簡闈掔櫧鐨勫厜銆 鈥滃皬鏍撶殑鐖,浣犲氨鍘讳箞?鈥濇槸涓涓佸コ浜虹殑澹伴煶銆傞噷杈圭殑灏忓眿瀛愰噷,涔熷彂鍑轰竴闃靛挸鍡姐 鈥滃敂銆傗濊佹爴涓闈㈠惉...
  • 鍚嶅鏂囧璇绘湰 璇诲悗鎰
    绛旓細銆婂憪鍠銆嬭鍚庢劅鈥斺旇嚜鐒剁殑韬奖 銆婂憪鍠娿嬫槸椴佽繀鍏堢敓鑷婄媯浜烘棩璁般嬪悗鐨勭浜屾湰缁忓吀灏忚闆,瀹冩槸涓浗鐨勫悕钁椼傚悓鏍蜂篃鏄笘鐣岀殑鍚嶈憲,杩欐湰涔︿腑鏈変簺鏂囩珷鏄垜浠潪甯哥啛鎮夌殑銆備緥濡傛湁銆婃晠涔°,銆婅嵂銆,銆婂瓟涔欏繁銆嬬瓑绛夐瞾杩呭厛鐢熺殑鍚嶄綔銆 鍦ㄣ婅棨閲庡厛鐢熴嬩腑椴佽繀鍏堢敓浠ヨ嚜宸辩殑浜茶韩缁忓巻,鍦ㄦ棩鏈殑棣栭兘涓滀含鐣欏鏃,鐪嬪埌鍜屽惉鍒板綋鏃朵腑鍥戒汉姘戠殑...
  • 璋佹湁椴佽繀鐨浣滃搧銆婅嵂銆鍏ㄦ枃
    绛旓細ahlsm 2007-05-09 路 TA鑾峰緱瓒呰繃3912涓禐 鐭ラ亾灏忔湁寤烘爲绛斾富 鍥炵瓟閲:339 閲囩撼鐜:0% 甯姪鐨勪汉:0 鎴戜篃鍘荤瓟棰樿闂釜浜洪〉 鍏虫敞 灞曞紑鍏ㄩ儴 椴佽繀銆婅嵂銆鍏ㄦ枃 鍙傝冭祫鏂: http://read.anhuinews.com/system/2004/11/04/001035768.shtml 宸茶禐杩 宸茶俯杩< 浣犲杩欎釜鍥炵瓟鐨勮瘎浠锋槸? 璇勮 鏀惰捣 ...
  • 鍏充簬宸撮噾鐨勩婂銆嬬殑涓昏鍐呭鍜屼汉鐗╄瘎浠
    绛旓細宸撮噾鐨瀹跺拰銆婂銆 涓鑸汉鎬荤埍鎶銆婂銆嬨鏄ャ嬨婄銆嬩腑鐨勯珮瀹惰窡宸撮噾鍦ㄦ垚閮界殑鑰佸鐩稿鐓,鎶婂反閲戞湰浜鸿涓哄皬璇翠腑鐨勮鎱,杩欐湁鏍规嵁鍚?鈥︹︽枃/寰愬紑鍨 涓鑸,浜烘荤埍鎶娿婂銆嬨婃槬銆嬨婄銆嬩腑鐨勯珮瀹,鏉ュ鐓у洓宸濇垚閮藉寳闂ㄦ斂閫氶『琛楃殑鏉庡叕棣,鍗冲反閲戠殑鑰佸銆傝繖鍘熸槸寰堣嚜鐒剁殑銆傚洜涓轰綔鑰呮棦鍑虹敓鍦ㄨ繖鏍蜂竴涓搴噷,銆婃縺娴併嬩腑鐨...
  • 璇椴佽繀 鑽 绁濈 涓浠跺皬浜 鐨勮鍚庢劅
    绛旓細璇椴佽繀 鑽 绁濈 涓浠跺皬浜 鐨勮鍚庢劅 7涓洖绛 #鐑# 銆愮瓟棰樺緱鏂版槬绂忚銆戜綘鐨勮姳寮忔嫓骞寸绂忔湁鍝簺? 鎵嬫満鐢ㄦ埛6678a 2011-08-17 路 TA鑾峰緱瓒呰繃6涓囦釜璧 鐭ラ亾澶ф湁鍙负绛斾富 鍥炵瓟閲:3.2涓 閲囩撼鐜:6% 甯姪鐨勪汉:2636涓 鎴戜篃鍘荤瓟棰樿闂釜浜洪〉 灞曞紑鍏ㄩ儴 銆婄绂忋嬫槸椴佽繀鍏堢敓涓绡囨繁鍒绘彮绀轰腑鍥藉濂虫偛鍓у懡杩...
  • 扩展阅读:冰心巴金的100岁约定 ... 鲁迅骂冰心的原话 ... 鲁迅骂的人有哪些 ... 鲁迅对巴金的评价 ... 鲁迅骂谁骂的最多 ... 巴金的悼鲁迅先生全文 ... 巴金眼中的鲁迅 ... 巴金是怎样评价鲁迅的 ... 鲁迅《药》中的三种病症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