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入川的”徐”姓! 我的祖辈是四川隆昌,父辈说是湖广入川的徐姓,不知道是哪一支系

\u5386\u53f2\u4e0a\u6700\u65e9\u7531\u695a\u5165\u5ddd\u7684\u8303\u59d3\u662f\u54ea\u4e9b\u4eba

\u8303\u8821\uff08l\u01d0\uff09\uff08\u516c\u5143\u524d536\u5e74\u2014\u2014\u516c\u5143\u524d448\u5e74\uff09 \uff0c\u5b57\u5c11\u4f2f\uff0c\u534e\u590f\u65cf\uff0c\u6625\u79cb\u65f6\u671f\u695a\u56fd\u5b9b\u5730\u4e09\u6237\uff08\u4eca\u6cb3\u5357\u6dc5\u5ddd\u53bf\u6ed4\u6cb3\u4e61\uff09\u4eba\u3002\u6625\u79cb\u672b\u8457\u540d\u7684\u653f\u6cbb\u5bb6\u3001\u519b\u4e8b\u5bb6\u3001\u9053\u5bb6\u5b66\u8005\u548c\u7ecf\u6d4e\u5b66\u5bb6\u3002\u66fe\u732e\u7b56\u6276\u52a9\u8d8a\u738b\u52fe\u8df5\u590d\u56fd\uff0c\u540e\u9690\u53bb\u3002\u8457\u300a\u8303\u8821\u300b\u4e8c\u7bc7\uff0c\u4eca\u4f5a\u3002\u8303\u8821\u4e3a\u65e9\u671f\u9053\u5bb6\u5b66\u8005\uff0c\u695a\u5b66\u5f00\u62d3\u8005\u4e4b\u4e00\u3002\u88ab\u540e\u4eba\u5c0a\u79f0\u4e3a\u201c\u5546\u5723\u201d\uff0c"\u5357\u9633\u4e94\u5723[1] "\u4e4b\u4e00\u3002\u867d\u51fa\u8eab\u8d2b\u8d31\uff0c\u4f46\u662f\u535a\u5b66\u591a\u624d\uff0c\u4e0e\u695a\u5b9b\u4ee4\u6587\u79cd\u76f8\u8bc6\u3001\u76f8\u4ea4\u751a\u6df1\u3002\u56e0\u4e0d\u6ee1\u5f53\u65f6\u695a\u56fd\u653f\u6cbb\u9ed1\u6697\u3001\u975e\u8d35\u65cf\u4e0d\u5f97\u5165\u4ed5\u800c\u4e00\u8d77\u6295\u5954\u8d8a\u56fd\uff0c\u8f85\u4f50\u8d8a\u56fd\u52fe\u8df5\u3002\u4f20\u8bf4\u4ed6\u5e2e\u52a9\u52fe\u8df5\u5174\u8d8a\u56fd\uff0c\u706d\u5434\u56fd\uff0c\u4e00\u96ea\u4f1a\u7a3d\u4e4b\u803b\u3002\u529f\u6210\u540d\u5c31\u4e4b\u540e\u6025\u6d41\u52c7\u9000\uff0c\u5316\u540d\u59d3\u4e3a\u9e31\u5937\u5b50\u76ae\uff0c\u9068\u6e38\u4e8e\u4e03\u5341\u4e8c\u5cf0\u4e4b\u95f4\u3002\u671f\u95f4\u4e09\u6b21\u7ecf\u5546\u6210\u5de8\u5bcc\uff0c\u4e09\u6563\u5bb6\u8d22\uff0c\u81ea\u53f7\u9676\u6731\u516c\u3002\u4e16\u4eba\u8a89\u4e4b\uff1a\u201c\u5fe0\u4ee5\u4e3a\u56fd\uff1b\u667a\u4ee5\u4fdd\u8eab\uff1b\u5546\u4ee5\u81f4\u5bcc\uff0c\u6210\u540d\u5929\u4e0b\u3002\u201d\u540e\u4ee3\u8bb8\u591a\u751f\u610f\u4eba\u7686\u4f9b\u5949\u4ed6\u7684\u5851\u50cf\uff0c\u79f0\u4e4b\u8d22\u795e\u3002\u88ab\u89c6\u4e3a\u987a\u9633\u8303\u6c0f[2] \u4e4b\u5148\u7956\u3002

\u8bf7\u5230\u9686\u660c\u6587\u5316\u5c40\u67e5\u53bf\u5fd7\u6863\u6848

一、 姓氏源流
徐氏的姓氏来源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嬴姓。是先帝玄孙伯益之子若木的后裔。相传陷帝有一个孙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怀有大业。大业娶少典氏女子女华为妻,生下了伯益。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除了正式赐他为嬴姓以外,还把本族的女子姚氏嫁给他,姚女后来生了两个儿子,其中小儿子叫若木因为他的父亲有功,所以封他于徐,建立徐国。徐国历经了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是作为诸侯而存在的。周穆王的时候传到了徐国的32世孙徐君偃,他很聪明,对百姓又很好,所以深的百姓的爱戴,国力不断强大。当时周穆王喜欢云游四方而经常不问国家大事,诸侯埋怨他的很多,徐君偃于是产生了想要取代周穆王的野心。于是他自称为徐偃王,率领各国联军向周国进军,周穆王知道这个消息后马上返回京城,调兵前去镇压。徐偃王只好收兵而逃,他躲进了彭城一带的山中。由于他得得民心,跟着他到了山中得百姓很多。这座山后来就叫做徐山,徐州也因此而得名。周穆王也因此不得不封他的儿子宗于徐,称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春秋时期,徐国被楚国打败,国力从此日渐消退,周敬王八年的时候,徐国被吴国所灭,徐国的后裔就称为徐氏,以国为姓,代代相传。
徐姓源流详介:
早在远古时期,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主要生活着四个大的部落群体。即西部和中原的炎黄集团,也称华夏集团;东部的东夷集团;南部的苗蛮集团;东南沿海的百越集团。徐姓的远古始祖就是东夷集团中的重要首领少昊。
东夷集团是以鸟为图腾的部落群体。这是因为这个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各种鸟类栖息与候鸟迁徙停留的好地方。居住在这儿的人,自然以捕鸟为食,以鸟羽为衣,处处依赖鸟类作为主要生活来源,最后发展到以鸟为图腾崇拜。对于这一点,从夷字的本义也可看出,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夷,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由此可见,夷人善射,由此亦可推出,这个群体是以射猎为主要的生存方式。随着对鸟的图腾崇拜的加强,逐步开始以鸟为氏族、部落的名称和标志,再慢慢发展成姓氏。如东夷集团的四大姓偃 (燕)、嬴、子(燕子、小鸟)、凤 (凤鸟),大约就是由此而来。
少昊,嬴姓,在古代典籍中,也被写作“少皓”、“少嗥”、“少皋”,名挚(也作质),三皇五帝之一,又被称作“朱宣”、“白帝”、“西皇”、“金天氏”、“穷桑氏”。从少昊的名字中,同样可以看出其与鸟的关系。挚,即鸷,是一种猛禽。少昊的诞生,存在多种说法,非常具有传奇色彩。其中一种传说是其母女节,也称皇娥,夜梦流星人怀而有孕,生下少昊。少昊长大后,成为本氏族的首领,后又成为整个东夷部落联盟的首领。开始时以玄鸟,即燕子作为本部族图腾,后在穷桑即大联盟首领位时,有凤鸟飞至,大喜,于是,改以凤鸟为族神,崇拜凤鸟图腾。不久迁都于曲阜,并将所辖部族以鸟命名,分为凤鸟氏、玄鸟氏、伯赵氏、青鸟氏、丹鸟氏五个部族,在这五个部族之外,又分祝鸠、鹃鸠、鸬鸠、爽鸠、鹘鸠五个氏族,以及鹊雉、鹋雉、翟雉、鹈雉、晕雉五个雉氏族,春扈、夏扈、秋扈、冬扈、棘扈、行扈、宵扈、桑扈、老扈九个扈氏族,共二十四个氏族,形成一个庞大的以凤鸟为图腾的完整的氏族部落社会。
少昊在位期间,修太昊之法,以鸟名为官名,设工正和农正,分别管理手工业和农业,以发展生产,同时,还“正度量”,即订立度量标准,并观测天象,制定历法,发明乐器,创作乐曲。在他的带领下,东夷集团得到很大发展。同时,还与炎黄集团建立了非常密切的交流关系,比如他就收留、养育了黄帝的孙子颛顼及其部族,并决定自己去世后由颛顼接任自己东夷部族联盟首领的职务。少昊共在位八十四年,寿过百岁,也有说在位百年,去世后葬于曲阜。陵墓在今曲阜市东4公里处,呈金字塔形,底边长28米,顶边长9.4米,斜坡高15.2米,上面有庙。整个陵园占地11万多平方米,有宫门、享堂、配殿、石坊等建筑组成。
少昊去世后,东夷部落联盟由黄帝的孙子,二十岁的颛顼接掌。颛顼,号高阳氏,三皇五帝之一。自幼聪明过人,相传十岁时便成为本部落首领,率族众迁往东夷集团所在地,可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而率族众迁到东夷集团所在区域穷桑一带,已不可考,但其深得少昊信任却是毋庸置疑的。八年之后,少昊去世,颛顼继位,成为东夷部落联盟的首领,不久,将统治中心迁回中原,即今河南濮阳一带,许多东夷部落也跟着内迁。迁回中原后,颛顼又继承了祖父黄帝原担任的炎黄部落联盟首领的职务,身兼炎黄与东夷两大部落联盟首领,大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在位七十八年之后,年近百岁的颛顼方才去世。颛顼陵遗址在今河南省内黄县三相庄西1.5公里处,南北长240米,东西长一百三十余米,有宝城、享殿和廊房,始建于唐代,重修于宋代。唐、宋以来,每年春秋两季或改元,皇帝都要遣使告祭。清宣统年间,一场龙卷风携沙将陵园全部覆盖。近年来随沙丘移动,已有部分建筑露出地面。
作为少昊后代的徐姓与颛顼发生关系是在颛顼之后。在所有的徐氏家谱中,徐姓的血缘始祖都是若木,若木的父亲是伯益,伯益的父亲是皋陶,皋陶的父亲是大业,大业的曾外祖父就是颛顼
据《史记》等书记载,颛顼有个孙女叫女修,一次,女修吞食了一粒燕子(玄鸟)落下来的卵而有身孕,生下一个男孩,取名大业。 大业成年后,娶华夏集团少典氏族女子女华为妻,生子皋陶。皋陶,亦名繇、皋繇、咎繇、咎陶,字庭坚。
皋陶在虞舜时期,曾担任了掌管刑罚的士,明五刑,弼五教,使天下无冤狱,以公正、正直著称。在农业方面,发明了耒、耜等农具,为东夷各氏族部落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还参与了大禹的治水工程,与大禹密切合作,不争功诿过,极力树立大禹在民众中的威信。虽然他在“知人”与“安民”等治国方面功劳不在大禹之下,但在舜去世时,却积极推荐、扶持大禹登舜位,当上了中原华夏部落联盟的大首领。大禹对他非常感激,也认为他最贤德,遂选定皋陶为自己的继承人,并授予他处理政务的权力,准备在适当的时候禅位于他,可不久皋陶即去世,大禹很伤心,就把英(今湖北英山县)、六(今安徽六安县)一带分封给他的后裔。如今,皋陶墓在六安县城东8公里,六(安)合(肥)公路北侧,为圆形土冢,周长97米,顶高6.2米,顶部平面直径4米,墓前有碑,为清同治八年(1869年)安徽布政使吴坤修手书,墓上有黄栗树一株,形如伞盖。在墓东14米处,有皋陶祠,为前后两进四合院式。由于皋陶在当时口碑极好,影响很大,后人为纪念他,亦将六安县别称为皋陶城,简称皋城。
传说皋陶有六个儿子(一说三个),其余几子被封在英、六等地,后陆续建立了英、六、群舒等小王国,只有长子大费(音闭),又称伯益,与他长期共同辅佐舜和大禹,居功至伟,被舜赐为赢姓,继承赢姓正统,也就是当上少昊遗留下来的赢姓部落首领。自此之后,他的兄弟,继承了偃姓,向南发展,偃姓及后来所产生的姓氏即奉皋陶为血缘始祖,而赢姓及所产生的姓氏如秦、徐、赵、黄等则奉伯益为血缘始祖,其后裔主要居留在山东南部或淮河中下游流域,或远迁西北。
伯益,也被写作伯翳、伯繁、柏翳、化益,或只称益,这是因为伯本来就有老大的意思。因佐舜有功,被封于费。因此又叫大费、贯侯:由于原来少昊的赢姓氏族是以凤鸟为图腾,伯益被赐姓赢后,自然也就以凤鸟为图腾,成为赢姓正统:对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他的名字看出,益也写作繁,而繁据《离骚注》解释,为“凤皇别名也”。伯益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具有传奇色彩和作出过卓越贡献的英雄人物。传说伯益通鸟语,能够调驯鸟兽,“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这在当时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时期,是非常令人惊讶和信服的。伯益还发明了以卦占卜岁时吉凶的办法。很年轻时,就随父亲皋陶辅佐舜,“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火烧林木,驱赶禽兽,这就能很快地开辟出大片平地,同时,草木焚烧后的灰烬又是肥料,这样,极大地便利了氏族部落的发展和农田的开垦,大大加快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吕氏春秋》等书中,还提到诸如“伯益作井”、“化益作井”等故事。这说明,中国古代的凿井技术是伯益发明的。凿井技术的发明,大大扩展了古代先民们的生存空间。在凿井技术未发明之前,先民们只有近河、湖而居,年年雨季还要受其威胁。凿井技术发明后,先民们可以进入相对远离河湖的广大平原地区生存、发展。所以说,对于凿井技术的发明,无论今天我们用什么样的词汇去赞美都不为过。伯益在大禹治水过程中,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以致于大禹治水成功后,向舜汇报时竟说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舜大为赞赏,将本氏族姚姓女子嫁给他为妻,后为他生下两个儿子:大廉和若木,同时,还对伯益说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而皂游,尔后嗣将大出。”舜的话果然没错,伯益的赢姓后裔后来分衍出徐、黄、赵、秦、江等十多个姓氏,俱尊他为血缘始祖。
大禹在位时,曾打算将首领位禅让给皋陶,皋陶去世后,大禹又准备传位给伯益,并在晚年授政于伯益,让他协助自己管理所有部落、氏族事务。临终时遗命传位伯益。可伯益与他的父亲皋陶一样,淡于权位,在为大禹守丧三年之后,主动避让首领位置给禹的儿子启,自己隐居于箕山之北。启于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由于启的这个行为彻底抛弃了氏族社会长期以来的“公天下”传统,而代之以文明社会的“家天下”。为了政权的稳固和长久,有必要对坚持过去传统的有影响和有实力的氏族势力与著名人物进行清洗和整肃,声望卓著的伯益自然不能幸免。据《战国策》和《韩非子》记载,夏启即位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待政权基本稳固后,开始进攻伯益,夏启六年,伯益被害,据说已年过二百。为了笼络人心,夏启一面以隆重之礼安葬伯益,一面将伯益的二儿子若木封于徐,即今天以安徽泗县为中心的安徽东北部、山东西南部、江苏西北部一带。自此之后,徐姓的脉络开始清晰。徐姓宗族的主支由此繁衍、发展、壮大。若木,也就成了后世徐姓基本公认的血缘始祖。
若木因其父之功,夏禹时被封于徐,建立徐国,其故地在今江苏西北部及安徽东北部。徐国历夏、商、周三代为诸侯,周穆王时,传至三十二世孙徐君偃。当时徐国已很强大,徐君偃便想乘穆王巡游在外时代周称天子。他自称徐偃王,率各国联军向周进攻。穆王得此消息,乘造父驾的车,日夜兼程赶到京都,调军镇压,偃王弃国出走,躲进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的山中。由于他甚得民心,随他进山的百姓数以万计。这座山后来就叫徐山,徐州也因此得名。后周穆王封偃王儿子宗于徐(今江苏泗洪一带),仍称“徐子’。春秋时徐国被楚国打败,国力逐渐衰弱。至宗十一世孙章禹,于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0年)最终为吴国所并,其后子孙便以国为氏,称徐氏。
周朝初年,徐姓氏族已经比较强大,形成一个方国,史书上称作徐方。由于与商人同属东夷集团,因而,在周灭商后的商人反叛中,赢姓之徐即使没参加共同行动,也必然对此表示了极大的理解与支持,这也是周初平叛后没有分拆商人氏族的原因之所在。但随着周朝势力在东方的加强与巩固,不可避免地会威胁到徐方的利益与生存。于是,徐方与周朝爆发了不止一次的战争,结果是互有胜负。这在先秦及后世相关文献中都有记载。《礼记·檀弓》篇中就记录了徐国大夫容居的回忆:“昔我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西讨的对象必是周王朝,徐驹王可能是周初时徐国的国君,大军已到了黄河边,足见军力之强。并且,徐国国君也称王,与周王室平起平坐,这种行为自然是不能容忍的。伯禽在鲁时,曾不断地去征讨。《史记·鲁世家》载:“伯禽率师伐之,作《费誓》,遂平徐戎,定鲁。”《诗经·阕宫》篇有:“鲁侯之功,……遂荒徐宅。”荒者,占有之意,在伯禽大军压境之下,徐国只得南迁,迁到淮河流域。因此,徐国也被称作淮夷、徐夷。由于屡次兴兵,又被称作徐戎。
徐国南迁后,仍然保持较强的国力,一方面,稳定周边形势,讨伐与其不一致的国家,包括同姓的舒国或其他徐姓部落,另一方面,积极备战。
古书中记载周昭王“南征不复”死于汉水,大致与征伐徐、楚有很大关系。到了周穆王时,正值徐偃王当政,国势大盛。据《竹书记年》记载,穆王十三年,徐戎侵洛。另据《后汉书·东夷传》介绍:“后徐夷僭号,乃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穆王畏其方炽,乃分东方诸候,命徐偃王主之。偃王处潢池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陆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整个东方,均由徐偃王管理,徐偃王俨然可以与周王室分庭抗礼,成为东方之王。
徐偃王在徐姓历史上,是仅次于若木的最重要祖先,这是因为在相关的历史文献和各徐姓家谱中,徐偃几乎成了仁义的代名词,导致几乎所有的徐姓家谱,如果有“姓氏溯源”这一部分内容的话,基本上都上溯到徐偃王,倘若上溯到若木,也必然将徐偃王作为最重要的一部分来大书特书。在各类徐姓家谱中,徐偃王被认为是若木的三十一世孙,也就是说,从伯益计,到徐偃王共三十三世。
进入春秋之后,随着周王朝的日渐衰微和政治控制力的下降,中原地区各诸侯国纷纷并起,称雄争霸,征战不已,无暇南顾,而南方的楚国势力也刚刚开始兴起,尚未北上。处于这种政治真空之中的徐国,也趁时而起,兼并了周边的一些小国家,包括同姓的舒国等,开始了自己的复兴道路,并不断与北面的齐、鲁等国,南面的楚国,以至后来的吴国发生战争。随着齐、楚两国的逐渐强大和互相争霸,徐国变成了两国争夺的对象。开始时,过度靠近齐国,引起楚国不满,公元前646年春,楚人伐徐,虽有北方齐、曹等国军队来救,但还是失败了。随着桓公去世后,齐国地位和国力的下降,徐国的政治态度逐步向楚国靠拢。这又引起了北方大国晋国的不满,但由于晋、楚两国势力大致相当,一时难分胜负,在这种情况下,晋国接受了由楚国逃来的申公巫臣的建议,帮助新兴的吴国训练军队,以牵制楚国。据《左传》成公七年 (前584年)条记载,逐渐强大起来的吴国当年便“伐楚、伐巢、伐徐”。吴、楚在南方的争斗拉开帷幕,徐国力求保持中立,并与吴国保持良好的关系。如吴国人北上,必须经过徐国,每当此时,徐国都热情款待。一次,吴季札经过徐时,徐国君殷勤招待,见到季札携带的佩剑,十分喜欢,形之于色。等到季札回国时,徐国君已死,季札到徐国君墓前祭扫后,将佩剑挂在墓前树上。人们不解,季札解释说:“我知道徐君喜欢我的剑,可因为我那时是出使上国,没能给他,但我已心许之,现在回来,人虽已故去,就挂在他墓前吧。”
徐国的这种中立态度,引起楚国的严重不满。公元前538年,以楚国为首,会盟诸侯于申,会上,楚国将徐子(即徐国国君)抓了起来。那次参加会盟的有蔡、陈、许等国,还有顿、胡、沈(皆在河南安徽交界处)以及淮夷等。楚国又乘机攻克朱方。两年之后,徐仪楚朝聘楚国(传世有邻王义楚(金+瑞-王),向楚国输诚。
公元前530年,楚又伐徐,徐国的力量愈加衰弱,不得不反过来依附于楚国,以求苟延残喘。这样一来,又得罪了楚的宿敌齐国,公元前524年,齐便伐徐,使得徐不得不再转过来依附齐国。第二年,徐国又与宋、邾、那等结为盟国,以抵抗吴国北侵。在楚国的强大压力下,徐国最终投向楚国,这又大大激怒了楚的敌人吴国。公元前512年,吴派大军伐徐,筑防壅引水以灌徐国都城。城破,徐子章禹(亦作章羽),也就是徐偃王的十一世孙,“断其发,携其夫人”逃到楚国,楚国将其安顿在夷(今安徽亳县东南40里的城父集)。徐国正式灭国。
徐国灭亡后,徐氏族人仍秉承以国为氏,以氏为荣。虽遭灭国之祸,然此心不改,直到数百年后的秦汉时期,又以氏为姓。
灭国后的徐姓族人,一部分继续留在原地。一部入分吴,其中著名的如徐承还当上了吴国大夫,公元前485年曾率舟师从每上袭齐。一部分西迁和北迁,入今山东、河南、山西一带。其余相当部分南迁。开始时迁至余长,古名涂水,《读史方舆纪要》言“涂水即滁河”,也就是今安徽滁县的滁河。之后,又有一部分入渡过长江,进入苏南、浙江、江西、湖北境内。这从当地的一些地名及出土的与徐姓有关的青铜器铭文即可看出。浙江地区的杭州附近有余杭山,秦置余杭县,余与徐相通,前文已说过。湖州北有余不溪,溪上有余不亭,附近长兴有余干山,绍兴市南有会稽山,古称(涂土)山。湖北咸宁县有涂水,入江之处叫涂口,均可以为证。此外,在江浙一带还出土过若干青铜器,其中有几件可以明确考定为(余+都-者)器,即徐器。1979年4月,江西靖安县也曾出土过三件青铜器,可以认定为(余+都-者)器。
二、 迁徙分布
远古时期若木被封徐国的地方在今天的安徽凤阳县北部,这是徐姓的最早的发源地。在此地聚居的徐氏,在徐国灭亡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大姓了。后来他们纷纷向北方迁徙。大致经过汉魏晋南北朝直至隋唐,在我国北方的山东、河南等地形成了多处郡望。及古代的东海、高平、东宛等地。具体的迁播时间是:秦朝以前已迁入了山东。历史商有一个日本始祖徐福,也叫徐市,关于他渡海求不老神药的事,在历史上有多处记载,《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是这样记载的: “徐市,齐人,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嬴州,请地齐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之。”徐市访不老神药的故事,虽然在不同的史书记载中有一些出入,但却为两千多年以前的徐氏迁播于山东提供了有力的证明。东汉以前已有徐氏再迁播到今天的甘肃省境内。也就是说,在汉朝的时候,徐姓已经迁播于北方的广大地区。徐姓的南迁也比其他的姓氏要早一些。据《东海堂徐氏族谱》的记载,在汉桓帝时,有一世祖徐稚迁居江西南昌; 2、世祖迁居至浙江龙游;3世祖分居于浙江、江西、江苏等省的好多地方。二徐姓的大举南迁是从魏晋开始的,隋唐时期在我国的南方又有了进一步的繁衍发展。宋末,徐姓人再由江西石城迁至福建的上杭、连城等地。元朝的时候,徐姓主要繁衍于广东的丰顺、梅县、海丰等 地。总之,徐姓在秦氢汉的时候 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河下游地区,尤为山东繁衍得最为旺盛。从魏晋至唐代,徐姓主要繁衍于淮河及长江下游大部分地区,宋朝以后,已经分布于广大江南地区了。至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徐氏的大量繁衍就是宋代以后的事了。
少数民族徐姓分布:
在汉族之外的少数民族中,也有一些徐姓。除了前文所言畲族钟姓可能为徐姓一支外,北魏时,北地氐人中有徐姓,其源是出自赢姓还是后来氐人自行改姓,已不可考。南朝时陈的大臣徐世谱即是巴族人。
徐世谱 (509—563),巴族,字兴宗。巴东鱼复(今四川奉节东白帝城)人。世居荆州,为主帅。勇敢有膂力,善水战。梁末时为员外散骑常侍,领水军,从司徒陆法和大败侯景,封鱼复县侯,任信武将军。通直散骑常侍、河东太守。后又以抗击西魏功,升侍中、镇南将军、护军将军。梁敬帝时,为左卫将军,负责水战器具,颇有战功。陈朝建立后,历任特进、护军将军、安西将军、盲城太守、右光禄大夫。陈文帝天嘉四年病卒。
宋朝时著名画家徐皋是白族人,善画鱼。
辽金时土族有阻卜部,后以此为姓,并转音为徐,后世士族亦有徐姓,为徐胡氏所改,也有为徐卜氏所改。
明朝有徐晟,为赐姓名,蒙古族,原名七十五,水乐初年归附明朝,为人机警,以翻译民族文字见长,深得信任。凡明初西北、北方少数民族之事,大多参与,累官至锦衣卫指挥佥事、指挥同知。
清代高丽族有徐姓,世居噶山,据《八旗满洲氏族通志》介绍,有徐大勇,是清初归顺清朝的,为镶白旗包衣,其曾孙徐宗顺为八品通事官,徐宗孟为六品通事官。清代云南丽江府石鼓土把总为徐氏,纳西族。清朝人关后,有少数满族人偶将自己的姓氏改为汉姓。
到了当代,除汉族之外,满族、蒙古族、回族、壮族、苗族、朝鲜族、土族、水族、藏族、仡佬族、拉佑族、景颇族、阿昌族、布依族、鄂温克族、侗族、哈尼族、彝族、土家族、维吾尔族、锡伯族、达斡尔族、东乡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都有徐姓,来源也不一样。如景颇族的徐姓为“勒托”所改,阿昌族徐姓为“喇细”所改。在当今少数民族徐姓名人中,以满族居多,如徐劭、徐锋、徐文源、徐甲同、徐成山、徐明谦、徐宝亮、徐钦鸣、徐桂珠、徐崇源、徐德明等。维吾尔族有徐克尔汗、朝鲜族有徐麒锡,壮族有徐寒梅、徐学洪,回族有徐忠熹、徐万鹏、徐介眉,土家族有徐世俊,白族有徐琳等等。
徐姓当代分布情况
徐姓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中华民族排名第l1位的大姓,人口数量近二千万之多,遍布全国各地,世界五大洲都有徐姓人的足迹。台湾徐姓主要聚居于新竹、苗栗两个地区。大陆徐姓尤以江苏、广东、浙江、四川、山东、江西、安徽等省为多,上述七省徐姓约占全国汉族徐姓人口的65。根据某些学者近年对北京、上海、陕西、四川、辽宁、广东、福建等七个省市 174900人的抽样调查,发现徐姓共有 2576人,占被调查总数的1.473,在被调查的1133个姓氏中居于第十四位,其具体情况是:
在被调查的24948个北京人中,有309人姓徐,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243,在被调查的515个姓氏中居14位。
在被调查的25092个上海人中,有 1034人姓徐,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121,在被调查的391个姓氏中居第4位。
在被调查的23795个陕西人中,有 209人姓徐,占被调查总人数的 0.878,在被调查的456个姓氏中居第 2l位。
在被调查25239个四川人中,有363人姓徐,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438,在被调查的521个姓氏中居第18位。
在被调查25029个辽宁人中,有352人姓徐,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406,在被调查的447个姓氏中居第12位。
在被调查25244个福建人中,有160人姓徐,占被调查总人数的0.634,在被调查的246个姓氏中居第24位。在被调查25646个广东人中,有149人姓徐,占被调查总人数的0.581,在被调查的298个姓氏中居第37位。

徐氏族谱

6423【浙江宁波】镇海大枫林徐氏宗谱不分卷 徐鼎年修 民国二十四年(1935)排印本 四册 南开大学 吉林大学

6424【浙江】馀姚江南徐氏宗谱不分卷 (明)徐师道纂修 稿本 上海图

6425【浙江】馀姚江南徐氏宗谱八卷 (明)徐生祥修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修 清光绪十年(1884) 木刻本 三册 河北大学

6426【浙江】馀姚江南徐氏宗谱八卷 (明)徐生祥辑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刻 民国五年(1916)重 修本 三册 北图 历史所 浙江图 天一阁

6427【浙江馀姚】姚江徐氏续谱十一卷首一卷 (清)徐炎续修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续修 清光绪十年 (1884)木刻本 三册 河北大学

6428【浙江馀姚】姚江徐氏续谱十卷首一卷 (清)徐炎纂修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刻 民国五年(1916) 重刻本 三册 北图 历史所 河北大学(二部 )浙江图 (四册)天一阁

6429【浙江馀姚】姚江徐氏再续宗谱十卷首一卷 (清)徐大凝等增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刻本 北图(二部) 上海图 注:书口题《徐氏再续宗谱增修》。

6430【浙江馀姚】姚江徐氏再续宗谱十卷首一卷 (清)徐大凝再续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再续 清光绪十年 (1884)木刻本 四册 河北大学

6431【浙江】馀姚徐氏再续增修谱十卷首一卷 (清)徐大凝增修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刻 民国五年(1916)重 修本 四册 北图 历史所 河北大学(二部) 浙江 图 天一阁

6432【浙江馀姚】姚江徐氏三续宗谱十卷首一卷 (清)徐圣庆 徐树随三续 清光绪十年(1884)木刻本 四册 北图 河北大学

6433【浙江】馀姚徐氏三续增修谱十卷 (民国)徐鼎镐 徐华润增修 民国五年(1916)木活字本 四册 北图 历史所 河北大学(二部) 吉林 大学 浙江图 天一阁

6434【浙江馀姚】孝义徐氏家谱九卷 (清)徐佐廷纂修 清同治四年(1865)怀德堂活字本 六册 历史所 注:清康熙五十五年徐焕章始修,此为三修。

6435【浙江馀姚】孝义徐氏宗谱十卷 (清)徐敬铭等 纂 清宣统二年(1910)怀德堂活字本 十册 北图

6436【浙江馀姚】姚江菖蒲塘徐氏宗谱二卷 (清)徐启源纂修 清光绪九年(1883)雍肃堂活字本 二册 历史所 注:清嘉庆六年徐缘始修,此为二修。

6437【浙江馀姚】姚江菖蒲塘徐氏宗谱四卷 (民国)徐帑贵 徐启钊等修 民国二十五年(1936)木刻本 四册 河北大学 注:封面作《姚江徐氏宗谱》。

6438【浙江】馀姚茹墟徐氏宗谱二十二卷首一卷 (清)徐滨泗 徐县洙等纂修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南陔堂活字本 十册 北图 历史所 南开大学 哈尔滨师大 注:宋嘉熙四年徐包年始修,此为六修。

6439【浙江】馀姚茹墟徐氏宗谱二十二卷首一卷 (民国)徐永泉总修 民国三十二年(1943)南陔堂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6440【浙江馀姚】姚江徐氏支谱三卷 (民国)徐伯英修纂 民国十年(1921)聚顺堂木活字本 一册 浙江图

6441【浙江馀姚】姚江眉山县徐氏宗谱二卷首一卷末 一卷 (民国)徐濠等重修 民国十二年(1933)敦本堂木刻本 浙江慈溪县浒山

6442【浙江馀姚】姚江眉山徐氏宗谱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徐开运 徐开钟纂 敦本堂木刻本 浙江慈溪县浒山

6443【浙江馀姚】南徐徐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补遗一卷 (民国)徐文錂 徐维书纂修 民国十七年(1928)敦睦堂铅印本 六册 历史所 河北大学 注:是谱为始修。

6444【浙江鄞县】宁郡徐氏支谱不分卷 (清)徐惠生等重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百威坊永睦堂写本 一册 日本 美国

6445【浙江鄞县】鄞东徐氏曾九派十八房支谱不分卷 (清)郑炳敝纂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敦睦堂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6446【浙江鄞县】鄞东徐氏宗谱八卷首一卷 (清)徐俊操纂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活字本 六册 · 历史所 注:元至顺间始修,此为五修。

6447【浙江鄞县】四明光溪桂林徐氏宗谱□□卷 (清)徐兆康 施泽霖等纂修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木活字本 民国二十年(1931)木活字本 十二册 天一阁

6449【浙江鄞县】徐氏宗谱四卷 清光绪间刊本 浙江鄞县茅山乡花园村 清宣统元年(1909)敦本堂刊本 二册 日本 美国 注:版心作《鄞东前徐徐氏房谱》。

6451【浙江郦龋】郦柬郭家峒栓氏宗谄二卷首一卷 末一卷 (民国)陈文波 徐惟藩等纂修 民国四年(1915)孝思堂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

6452【浙江鄞县】鄞西徐氏宗谱二卷 (民国)汪培经 汪崇干纂 民国四年(1915)木刻本 浙江鄞县云洲榔雷峰村

6453【浙江鄞县】鄞西徐氏宗谱二卷 (民国)汪崇干纂 民国二十六年(1937)木刻本

6454【浙江鄞县】四明杜岙徐氏宗谱四卷 民国二十年(1931)木刻本 浙江鄞县大皎乡倪家岙

6455【浙江鄞县】大墩徐氏宗谱十六卷 徐述垚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2)思本堂刻本 五册 福建图(存十二卷)

6456【浙江鄞县】鄞东徐氏家谱二卷 (民国)胡德坊纂 民国三十六年(1947)刊本 浙江宁波市档

6457【浙江慈溪】慈南图屿徐氏宗谱十集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庆衍堂木刻本 十册 河北大学

6458【浙江慈溪】徐氏世谱不分卷 (清)徐锡麟重修 清写本 一册 日本 美国

6459【浙江慈溪】慈南徐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徐馨桂 徐守乾重修 民国三年(1914)鸿绪堂木刻本 十二册 河北大学 浙江馀姚县文

6460【浙江慈溪】慈西任徐村徐氏宗谱八卷 (民国)徐文星撰 民国三十四年(1945)静廉堂刻本 八册 浙江馀姚县文

6461【浙江奉化】剡北徐氏宗谱□□卷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木刻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存卷1-3)

6462【浙江奉化】北白岩徐氏宗谱六卷 (清)徐春荣重修 清光绪二十年(1894)木刻本 浙江奉化县图(缺卷4、6) 注:谱始修於清徐祖培、徐钦龙。

6463【浙江】嘉兴徐氏族谱十五卷 (清)徐铣修 清乾隆十六年(1751)木刻本 六册 河北大学

6464【浙江】嘉善徐氏家谱不分卷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钞本 一册 美国 6465【浙江嘉善】徐氏家乘不分卷 (民国)徐家鼎修 民国十八年(1929)刊本 一册 浙江嘉善县档 6466【浙江海宁】徐氏家谱不分卷 (民国)徐士杰等重修 民国十七年(1928)石印本 二册 日本 美国 6467【浙江桐乡】崇德徐氏家谱不分卷附语溪徐氏三 世遗诗 (民国)徐益藩编 民国三十一年(1942)崇德徐氏铅印本 一册 哈尔滨师大 上海图 南京大学 广西柳 州市图 6468【浙江】平湖徐氏世系不分卷 (清)徐钦夔修 民国五年(1916)铅印本 四册 首都图 人民大学 中央民院 吉林大学 上海图 南京图 浙江图 日本 美国 注:清顺治时初修。 6469【浙江】海盐丰山徐氏重修家乘十四卷 (清)徐维鉴等重修 清光绪三年(1877)活字本 十二册 日本 美国 6470【浙江湖州】双林徐氏家乘六卷 (清)徐炳倬重修 清光绪十七年(1891)刻本 二册 北图 6471【浙江湖州】双林徐氏家乘六卷 (清)徐炳倬等重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据光绪十七年(1891)刻本 重印 四册 北图 上海图 哈尔滨师大 6472【浙江德清】东海徐氏宗谱不分卷 (清)徐端等修 清嘉庆九年(1804)刊本 八册 美国 6473【浙江】德清徐氏宗谱不分卷 (清)徐松 徐寿臣编辑 清宣统元年(1909)修吉堂活字本 十册 历史所 注:清康熙七年徐伸始修。 6474【浙江长兴】徐氏宗谱九卷 (清)徐凤全 徐文贵主修 徐耀松纂修 清光绪二十年(1894)桂里堂木刻本 浙江长兴县博(卷9空白无内容) 6475【浙江淳安】剑溪徐氏族谱二十五卷首一卷 (清)徐致章 徐廷匡等重修 清乾隆三年(1738) 二册 日本 6476【浙江绍兴】苞徐世谱正宗不分卷 (清)徐金镛辑 清雍正二年(1724)钞本 三册 北图 6477【浙江绍兴】苞徐世谱不分卷 (清)徐益吾等续修 清光绪元年(1875)永思堂木活字本 八册 日本 美国 注:版心《会稽苞徐世谱》。 6478【浙江绍兴】清溪徐氏族谱不分卷 (清)徐以恒等重修 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写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6479【浙江绍兴】山阴清溪徐氏宗谱十四卷 (清)徐华庭等修 清光绪九年(1883)五全堂活字本 十四册 北图 科图 美国 6480【浙江绍兴】越州山阴徐氏支谱不分卷 (清)徐青照重修 清道光三年(1823)写本 一册 日本 美国 注:世系表中有同治八年记事。 6481【浙江绍兴】安昌徐氏宗谱不分卷 (清)徐天长等纂修 清道光八年(1828)持敬堂活字本 四册 北图 6482【浙江绍兴】山阴安昌徐氏宗谱六卷 (清)徐虞臣 徐树威续修 清光绪十年(1884)持敬堂木活字本 六册 北图科图 北京师大 南开大学 吉林 大学 浙江图 日本 美国 注:始修於清道光八年,此为二修。 6483【浙江绍兴】会稽小坞徐氏宗谱二卷 (清)徐松鹤 徐永昌等修 清同治十三年(1873)馀庆堂木活字本 二册 日本 美国 6484【浙江绍兴】会稽小坞徐氏宗谱二卷 (清)徐培元等重修 清光绪十三年(1887)馀庆堂刊本 二册 日本 美国 6485【浙江绍兴】会稽五云徐氏宗谱二十卷 (民国)徐德亮主修 民国六年(1917)孝思堂活字本 二十一册 北图 6486【浙江诸暨】暨阳徐氏宗谱八卷 (清)徐泉 徐颖等重修 清光绪十三年(1887)木活字本 八册 日本 美国 6487【浙江新昌】鳌峰徐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徐肇康 徐在绍等纂修 民国六年(1917)馀庆堂木活字本 八册 天一阁 6488【浙江上虞】管溪徐氏宗谱五卷 (明)徐希明修 明万历十年(1582)徐氏稿本 四册 上海图 6489【浙江上虞】管溪徐氏宗谱一卷 (明)徐希明 徐锡等四修 (清)徐维则辑 清光绪二十年(1894)会稽徐氏铸学斋钞辑《会 稽徐氏初学堂群书辑录》本 上海师大 注:此谱首修於明洪武间徐愈宪。 6490【浙江上虞】管溪徐氏宗谱五卷 (清)徐一飞等修 清乾隆九年(1746)徐氏稿本 七册 上海图 6491【浙江上虞】管溪徐氏宗谱四十六卷 (清)徐遇春等修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活字本 二十册 人民大学 浙江上虞县档 6492【浙江上虞】虞东徐氏宗谱四卷 (清)徐腾云纂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崇本堂活字本 四册 北图 科图 历史所 注:此为始修谱。 6493【浙江上虞】古虞分金徐氏宗谱四卷 (清)徐先奎修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修钞本 四册 南开大学 注:谱创修於清雍正五年。 6494【浙江上虞】管溪徐氏真九支续谱六卷 (民国)徐祝三修 民国十一年(1922)木活字本 五册 日本 美国 注:封面作《徐氏真九支续谱》。 6495【浙江嵊县】剡溪徐氏族谱不分卷 清康熙六十年(1721)钞本 浙江宁波市文 6496【浙江嵊县】剡西徐氏宗谱三卷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木活字本 浙江嵊县春联乡乌石弄(存卷1、2) 注:本谱初纂於明成化十一年徐敏。 6497【浙江金华】乳泉徐氏宗谱十卷 (清)徐达邦 徐容光等纂修 清光绪三年(1877)徐氏如在堂木活字本 十册 四川图 6498【浙江金华】永清徐氏宗谱□□卷 民国十一年(1922)重修木亥本 浙江金华市文管(存卷4-11) 6499【浙江兰溪】古塘盍竹徐氏宗谱二卷 (清)徐修玉等修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怀德堂木活字本 四册 美国

  • 璋佺煡閬<<涓夊浗婕斾箟>>涓汉鐗╃殑璧勬枡,璇峰敖蹇憡璇夋垜,鎴戝湪杩欓噷璋㈣阿浠栦簡_鐧惧害...
    绛旓細寤哄畨16骞,鍒樺鍏ュ窛浣滄垬涓嶅埄,娲句汉寰鑽嗗窞鎷涜钁涗寒鏀彺,鍦ㄧ泭宸炲钩瀹氬悗璇歌憶浜浠诲懡涓哄啗甯堝皢鍐,浠g悊宸﹀皢鍐...澶忎警浠ゅコ 澶忎警鍏 澶忎警鍜 澶忔伣 寰澶汉 寰愭皬寰愯川 寰愯崳 寰愬媼 寰愬晢 寰愮挏 娈风函鐣欏钩 鐣欑暐 鍑屾搷 楂樻矝 楂樺畾
  • 娴忛槼璋皬瀛楄緢
    绛旓細璋皬灞呬笂,鍚嶆洶璋鍧(浠婁笁鍙d簳),寰姘忓鍙,鍚嶆洶寰愬寮,鍞愭皬灞呭乏,鍚嶆洶鍞愬鍧,榻愮涓夋潯鍙ゅ牥婧洿涓婁负鐣屻傝嚦鎴愬寲 鍥涘勾(1468)閲戞皬寮熷厔浜﹁惤涓氬湡濂藉潽涔嬩笅,鍚嶆洶閲戝妤,鍚庣Щ灞呰尪鍥潽銆備粠姝も滃洓澶у鈥濆叡澶勬粙鍦熶箣浜茶屽銆備笉骞告槑鏈竵閰夊勾妗愭湀鏈涘墠涓夋棩,鍏垫垐铏忔帬鍦熷ソ鍧,鍑诲磭(閲)楂樼涔嬭冲瓩姝讳激浼楀,澶辨暎銆佽縼绉昏呰繃...
  • 涓夊浗鏃舵湡鏈夊悕鐨勫コ鎬
    绛旓細2銆佸瓩澶汉锛岀浉浼犲悕涓哄瓩灏氶锛屽惔閮″瘜鏄ヤ汉锛屼笢姹夋湯骞磋铏忓皢鍐涘瓩鏉冧箣濡癸紝鏇句负宸﹀皢鍐涘垬澶囦箣濡汇傘婁笁鍥藉織銆嬬О涔嬩负瀛欏か浜恒備负宸╁浐瀛欏垬鑱旂洘锛屽瓩澶汉瀚佺粰鍒樺涓夊勾锛屽悗鏉ュぇ褰掑洖鍚达紝涔嬪悗浜嬭抗涓嶈銆傚彶鏂欏苟鏃犵敓鑲茶杞姐傚す鍦ㄤ袱鍥戒箣闂达紝鏈夌潃涓庝紶缁熷コ鎬ф埅鐒朵笉鍚岀殑妗楠滀笉椹殑涓с3銆佸皬涔旓紙180骞翠唬锛嶏紵锛夛紝鏈妗ャ
  • 瑗挎眽鏂囩縼:绗竴涓鍏ュ窛鐨鏂濮浜 鏂囧鏉ユ簮鍙婂彂灞
    绛旓細鍙湁鑰佷簩鏂囦箣鑽,甯︾潃澶汉寰姘忓拰5涓効瀛愭枃妗傘佹枃鎻嗐佹枃妲愩佹枃鏉俱佹枃褰,鎶界涓簡涔愯嚦鍘胯煚榫欐渤鐜嬪娌,鍦ㄩ偅閲屽湀鍦拌惤涓氥傛枃涔嬭崳涓轰汉绮惧共,鎬ф牸鎭凯娓╄壇,5涓効瀛愬張鍕ゅ鑲共,涓嶆柇璐疆鐢板湴銆佸娣诲浜,鍔犱笂绻佽鏄岀洓,鍚庤鍒嗘暎灞呬綇鍦ㄤ箰鑷冲鍐呭涓湴鏂广傛枃涔嬭崳琚皧濂変负杩欐敮鏂囧鐨勫叆铚寮灞卞绁栥 1921骞,璧勯槼涓涓悕鍙枃鍗...
  • 閲嶅簡鍘嗗勾澶т簨
    绛旓細鍗佹湀,寰绉板笣,鍥藉彿瀹,寤哄厓娌诲钩銆傛骞,寰愬杈夋淳浜烘嫑璇锋槑鐜夌弽鍙傚姞浜嗙孩宸惧啗,鎺堜簣缁熷叺寰佽檹澶у厓甯,闅跺睘鍊枃淇婇儴銆傝嚦姝e崄浜斿勾(1355)鍊枃淇婇儴鏀诲崰娌旈槼,鍛芥槑鐜夌弽闀囧畧娌旈槼銆傛槑鐜夌弽寰楃煡闀囧畧閲嶅簡鐨勫厓鏈濋儴灏嗙煕鐩鹃噸閲,閲嶅簡鍩庢棤寮哄叺鍘氳串,鍐冲畾鐜囧叺瑗夸笂銆傝嚦姝e崄涓冨勾(1357),鏄庣帀鐝嶅鍛借タ寰,鍥涙湀鏀诲崰閲嶅簡,閲嶅簡鐖惰佸す閬撴杩庤捣涔夊啗鍏ュ煄,...
  • 闄よ矾閬ュ杩樻湁涓浣嶅璺殑浣滃鏄皝?
    绛旓細闄よ矾閬ュ杩樻湁涓浣濮璺殑浣滃锛岃繖浣嶄綔瀹剁浉姣斾簬閬ュ濂藉儚寰堝皯鏈変汉鐭ラ亾锛屼粬灏辨槸涓浗鐜板綋浠h憲鍚嶄綔瀹惰矾缈庛備竴銆佷汉鐗╃畝浠嬶細璺繋锛1923-1994锛夛紝涓浗鐜板綋浠h憲鍚嶄綔瀹躲傚師绫嶅畨寰界渷鏃犱负鍘匡紝鐢熶簬姹熻嫃鑻忓窞銆傚湪璺繋浜屽瞾鏃讹紝鐖朵翰璧垫尟瀵板洜鏁呰嚜鏉韬骸锛屼笉涔寰姘忎妇瀹惰縼鍗椾含锛屽叾姣嶆敼瀚併傚師鍚嶅緪鍡e叴銆傛眽鏃忋傝矾缈庢槸涓冩湀娲句腑...
  • 鍏ュ窛濮嬬棰滆嚧涓湪閲嶅簡杩樻湁鍚庝汉鍚?
    绛旓細绉﹀绉﹀娓婃簮寰濮濮嬬:浼泭銆傞椤煎笣鏈変釜瀛欏コ鍙コ淇,濂瑰洜鍚冪嚂瀛愯泲鑰屾瀛曠敓涓嬪効瀛愬ぇ涓氥傚ぇ涓氱殑鍎垮瓙浼泭...椋炲粔鐨勫皬鍎垮瓙瀛h儨鏈変釜鏇惧瓩鍙犵埗,鏄懆绌嗙帇鐨勯┚杞﹀ぇ澶,鍥犲钩瀹寰鍋冪帇涔嬩贡鏈夊姛,琚皝鍦ㄨ档鍩庛傝繖鏃舵伓
  • 璇歌憶浜拰榄忓欢鍒板簳涓轰綍涓嶅拰?闅鹃亾鐪熺殑鏄洜涓洪瓘寤惰剳鍚庢湁鍙嶉?
    绛旓細濂藉晩锛屽榛勭殑锛屼綘鍚冮噷鎵掑鍟婏紝鎴戠櫧缁欎綘寮宸ヨ祫浜嗭紝鎴戠櫧缁欎綘骞寸粓鍙戝閲戜簡銆傛潵浜哄晩锛屾妸榛勫繝缁戝埌鍒戝満涓婂幓銆傜粰鎴戞潃鍠斤紒褰㈠娍鍗辨ヤ箣涓嬶紝榄忓欢鍙堥潰浜嗐備粬鏄釜鑳藉共鐨勪汉锛屼篃鏄釜鑱槑浜猴紝浠栧ぇ姒傚湪闊╃巹鐨勪紒涓氶噷骞插緱涓嶅鎰忥紝涓鐩翠篃娌℃湁鎻愭嫈璧锋潵锛屼篃灏辨槸涓涓竴鑸共閮紝浠栨棭灏辨兂璺虫Ы锛屽埌鍒樺鐨勫叕鍙搁噷鍘诲共娲讳簡銆...
  • 鏉ㄦ皬鎺掑湪涓浗濮撴皬姒滅鍑犱綅
    绛旓細鏉ㄥ鍦ㄥ畫鐗堛婄櫨瀹跺銆嬩綅鍒楃16浣嶃傛潹濮擄紝涓崕濮撴皬涔嬩竴锛鏈鏃婧愪簬鏄ョ鏃舵湡鐨勬潹鍥斤紙浠婂北瑗跨渷娲礊鍘匡級锛屼负闅嬫湞銆佸崡鍚寸殑鍥藉锛屾槸涓涓吀鍨嬬殑澶氭皯鏃忋佸婧愭祦濮撴皬锛屼富瑕佹簮鑷К濮撳強灏戞暟姘戞棌鏀瑰绛夈傛潹濮撳湪銆婄櫨瀹跺銆嬩綅鍒楃16浣嶃傝嚦2015骞2鏈堬紝鏉ㄥ鎬讳汉鍙g害鏈4270涓囷紝鏄腑鍥戒汉鍙g6澶у銆傚叾涓紝鍥涘窛鏉ㄥ浜哄彛绾...
  • 榛勫鐨勮緢鍒嗛『搴忔槸浠涔?
    绛旓細榛勫鍑鸿嚜瀣濮锛屼负璺檰缁堢殑鍚庤銆傛牴鎹婂厓鍜屽绾傘嬬瓑鏈夊叧璧勬枡鏄剧ず锛岄粍濮撲负闄嗙粓涔嬪悗锛屽缓绔嬮粍鍥戒箣鍚庯紝琚鍥芥墍鐏紝瀛愬瓩浠ュ浗涓烘皬锛屽笣鑸滄椂浠o紝涓滃し閮ㄨ惤鐨勯棰嗗彨浼泭锛屾槸鈥滃笣棰涢〖涔嬭嫍瑁斺濄傚洜涓烘浘甯姪杩囧ぇ绂规不姘达紝绔嬩笅浜嗗姛鍔筹紝鎵浠ヨ甯濊垳璧愬涓哄濮撱備紶璇翠集鐩婄殑鍚庤鏈夊崄鍥涙敮锛屽垎鍒槸寰姘忋侀儻姘忋佽帓姘忋佺粓榛...
  • 扩展阅读:随身wifi十大排名一览表 ... 徐氏最早的祖先是谁 ... 一丨一2丨的值是多少 ... 移动随身wifi坑不坑 ... 徐姓皇帝一共36位 ... 徐氏祖先是谁第一代 ... 我姓徐双人徐仿写 ... 最早姓徐的人是谁 ... 徐步高不是真正的凶手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