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汉王叛乱,兵败身死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太子朱瞻基正在南京,明仁宗突然病故,太子是因为南京屡次发生地震而受命前往居守的。六月中,朱瞻基得到仁宗去世的消 息,火速赶往北京。本想将朱瞻基置于死地的朱高煦,因朱瞻基行动太快,而没有成功。他们叔侄之间的斗争从此便真正拉开了序幕。> >   这场斗 争,给文官们带来不少好处。汉王朱高煦所依靠的是当初参与“靖难”的军人集团。这种历史造成的结果使得朱瞻基从登极开始,就不得不依靠当初仁宗身边的一批 文臣。历史,有时会出奇地相似,这一切好像在重现20多年前的一幕。那时候是朱棣依靠军人集团从侄儿朱允手中夺得皇位,此刻的朱高煦和朱瞻基不是也在将 历史重演吗!朱高煦终于决心仿效父亲来第二次“靖难”。> >   由于明仁宗朱高炽生性温厚懦弱,喜读儒家经书,沉静好文,性格与其父朱棣很不 相同。所以,成祖朱棣生前对他大为不满,甚至感到厌恶,只因“礼教”和“祖训”的关系,才立朱高炽为太子,但成祖一直有废朱高炽储位之心。仁宗长子朱瞻基 与其父相反,善骑射,谙武事,热衷权利,工于计谋,既有祖父的英武,又有父亲的睿智,成祖在世时,深得成祖赏识。永乐九年,朱瞻基十四岁,成祖更将其册立 为皇太孙。此后,成祖无论出征、巡幸,都把他带在身边,以增益见识,开阔眼界。在学业方面,成祖先后挑选了胡广、金幼孜、杨荣等名士为他讲授经史,即便在 行军旅之中也不停止。> >   永乐十一年,外藩朝贡,在皇家校场行射箭比赛,年轻的皇太孙出场挽弓搭箭,连发皆中,使人们刮目相看。成祖更是 高兴,觉得嫡长孙全然不像其肥笨迟缓、不能骑射的父亲,而很像自己。为了考察这个皇孙,校射毕,成祖当众对他说:“今天华夷之人会聚,朕有一句上联,你试 着对对看:万方玉帛风云会”话一出口,皇太孙不假思索,叩头对曰:一统山河日月明,满场惊叹,成祖更是喜不自胜,深幸皇太孙文武双全,身后有人。> >    永乐二十二年四月,成祖第五次亲统大军出塞,征讨蒙古阿鲁台部。大军出塞,行程刚过半,朱棣突然一改往日作风,还未遇敌,便下令匆匆班师还朝。据说朱棣 夜里做了一梦,梦见神人告诉他“上帝好生”,叫他不再出战,因而班师。以成祖驾崩于归途的情况看,实际上可能是由于成祖已经发病,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 急于赶回京师安排后事。七月中,成祖死于归途中榆木川。事出非常,六师在外,随侍宦官马云等仓皇无措,在大学士杨荣、金幼孜等人指点下,秘不发丧。一面遣 人随杨荣驰赴京师,密报太子,传遗命太子继位。> >   本来,汉王朱高煦在京中耳目极多,可是事出非常,待到他得到成祖已死的消息时,朱高炽已在北京即位了,高煦在关键时刻失了一着,虽然愤怒,却又无可奈何。> >    仁宗在京驾崩,消息走漏得极快。京中耳目众多的汉王高煦闻讯后,首先想到的便是截住远在南京的太子朱瞻基,使他不能还京继位。高煦派出一支精骑,从乐安 州出发,准备在途中截杀太子。不料,太子朱瞻基刚刚抵达南京,但对父亲的驾崩却似早有准备,已经间道疾驰,在仁宗死后二十天,他竟从南京赶到了良乡,高煦 的精骑竟未能追上他。在那里他接受了继位遗诏,急入京,主持举哀发丧。没等高煦再有动作,朱瞻基就已经在灵前即位,成为一代赭赫有名的明宣宗了。> >    实际上,早在明仁宗朱高炽还躺在病床上的时候,就有两双闪闪发光的眼睛紧紧地盯着他的一举一动,一双是他的儿子朱瞻基的,另一双则是他的弟弟朱高煦的。 朱瞻基的那双眼睛炯炯有神,蕴涵着青年人才有的无限渴望。朱高煦的那一双眼睛,目露凶光,邪意尽现,是一个集阴谋与野心于一身的、老了仍然不知足的人的眼 神。> >   明仁宗朱高炽的仁厚以及对朱高煦一贯纵容发展到后来,朱高煦的尾巴就翘到天上去了。朱高煦认为,朱高炽不惩治他,不是不想,而是 不敢。既然皇帝帮怕他,朱高煦就认为他是世界第一大。眼见朱高炽就要归西了,朱高煦马上策划第二次夺位阴谋。这次行动,朱高煦的心更黑了,下手更狠了,不 惜杀害侄子朱瞻基。> >   在人生的最后一个月,朱高炽有一个伟大的计划,迁都回应天。为修整好应天,安排相关布置,迎接迁都,朱高炽派太子到应天处理相关工作。太子与皇帝异地分居,朱高煦夹在正中间,且离京城很近,为朱高煦的阴谋提供了可行性。> >    如果朱高炽死了,太子要从应天赶往京城奔丧,朱高煦决定在途中截杀太子。如果太子死了,朱高煦当皇帝的可能性就很大;如果太子不死,他就没有一丁点儿当 皇帝的可能性。当上皇帝后,朱高煦随便抓一帮人,说太子就是被他们杀死的,也没有人怀疑,因为那个时代有不少拦路抢劫的强人。> >   朱高煦的想法有很强的可行性,但实现这个阴谋的前提条件是他比太子早知道朱高炽的死讯。如果太子先知道皇帝的死讯,已经跑到京城奔丧了,朱高煦还不知道皇帝死了,怎么截杀?想当初,朱高炽能够顺顺利利地继位,就是因为朱高煦没能在他之前先知道皇帝的死讯。> >   很不巧,类似的事再度重演。朱瞻基已经跑到京城继位登基了,朱高煦才知道朱高炽死了。接连遭受两个十分雷同,简直就是一模一样的打击,朱高煦差点儿没气死。他之所以没气死,因为他决定起兵造反。> >    关于朱高煦这次截杀太子失败的事,主要原因还是他太自大了,没有做好准备工作,也没有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陪侍在皇帝身边的人,不是皇帝的心腹就是太子 的心腹,他们都支持太子。与太子相比,朱高煦是一个冷门人物。尽管朱高煦曾经立过战功,但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朱高炽登基后,时代就变了,大趋势是重视 文臣,轻视武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朱高煦的地位一天天下降,拥护他的人越来越少。> >   造反的代价很大,如果没有把握成功,就会连命都保不住。朱高煦几次都想造反,但没有一次成功。那么多次失败,好多人已经对他失去信心了,张辅就是其中一个。再说,朱瞻基是一个文武兼备的皇帝,不容易对付。> >    “朱瞻基习武,又在翰林学士的指导下学习儒家学术。虽然他也有他父亲的那种学习经籍和文学的天资,但作为一个青年,他尤其是一个杰出的武士。”(费正清 《剑桥中国史·明史》)朱瞻基在军事战略上的造诣和个人勇猛上的培养都非常突出。还有,朱棣曾经带领他征讨蒙古,并多次带他北上巡游。对付这样一个受到良 好教育和磨炼的青年人,年老体衰的朱高煦不是对手。没有谁会跟随一个注定要失败的人造反,如果朱高煦造反,遇上的将会是孤军奋战。



扩展阅读:洪宣娇剥皮开腔 ... 杨家将宗保日穆桂英 ... 扈三娘 被活煮后的样子 ... 胡惟庸给朱元璋戴绿帽 ... 第1章 高震主,卸磨杀驴 ... 朱棣的儿子汉王结局 ... 穆桂英死后被割了头颅是真的吗 ... 穆桂英死后被割了什么 ... 季君之乱 叛乱七公子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