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故事大全100字以内

⑴ 科学家的小故事,100字左右

一 袁隆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袁隆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获得者。在国际上11次捧回大奖。获得的“世界粮食奖”更是农业领域国际上的最高荣誉。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二 爱迪生

爱迪生未成名前是个穷工人。一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见他,关心地说:“看你身上这件大衣破得不象样了,你应该换一件新的。” “用得着吗?在纽约没人认识我。” 爱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几年过去了,爱迪生成了大发明家。有一天,爱迪生又在纽约街头碰上了那个朋友。“哎呀”,那位朋友惊叫起来,“你怎么还穿这件破大衣呀?这回,你无论如何要换一件新的了!” “用得着吗?这儿已经是人人都认识我了。” 爱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

⑵ 科学家发明的故事100字左右

科学发现的故事
巴斯德(Pasteur,Louis)于1822年12月27日生于法国汝拉省的多尔,他的父亲是拿破仑军队的一名退伍军人,是个以制革为业的硝皮匠。1847年,巴斯德毕业于巴黎师范学院,毕业后,他从事化学研究,研究酒石酸盐的晶体,发现这些晶体并不完全相同,它们有隐蔽的不对称性,一些结晶是另一些结晶的镜像,正如左手和右手那样的关系。他在晶体研究方面的成就,对立体化学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后来,人们发现,巴斯德在采取制备结晶的方法时是很幸运的,要得到分离的两种结晶,必须用一种特殊的方法,而巴斯德完全出于偶然,而采用了这种特殊方法,在他之后也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制出大的不对称结晶来。这正如巴斯德所说,“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巴斯德一举成名,他接到许多教授聘任书,并成为荣誉勋位团的成员。他虽然在化学方面成名,但使他彪炳史册的却是他在微生物学方面的巨大成就。

1854年9月,法国教育部委任巴斯德为里尔工学院院长兼化学系主任,在那里,他对酒精工业发生了兴趣,而制作酒精的一道重要工序就是发酵。当时里尔一家酒精制造工厂遇到技术问题,请求巴斯德帮助研究发酵过程,巴斯德深入工厂考察,把各种甜菜根汁和发酵中的液体带回实验室观察。经过多次实验,他发现,发酵液里有一种比酵母菌小得多的球状小体,它长大后就是酵母菌。

过了不久,在菌体上长出芽体,芽体长大后脱落,又成为新的球状小体,在这循环不断的过程中,甜菜根汁就“发酵”了。巴斯德继续研究,弄清发酵时所产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气体都是酵母使糖分解得来的。这个过程即使在没有氧的条件下也能发生,他认为发酵就是酵母的无氧呼吸并控制它们的生活条件,这是酿酒的关键环节。

巴斯德弄清了发酵的奥秘,从此开始,巴斯德终于成为一位伟大的微生物学家,成了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当时,法国的啤酒业在欧洲是很有名的,但啤酒常常会变酸,整桶的芳香可口啤酒,变成了酸得让人咧嘴的粘液,只得倒掉,这使酒商叫苦不迭,有的甚至因此而破产。1865年,里尔一家酿酒厂厂主请求巴斯德帮助治治啤酒的病,看看能否加进一种化学药品来阻止啤酒变酸。

巴斯德答应研究这个问题,他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未变质的陈年葡萄酒和啤酒,其液体中有一种圆球状的酵母细胞,当葡萄酒和啤酒变酸后,酒液里有一根根细棍似的乳酸杆菌,就是这种“坏蛋”在营养丰富的啤酒里繁殖,使啤酒“生病”。他把封闭的酒瓶放在铁丝篮子里,泡在水里加热到不同的温度,试图即杀死了乳酸杆菌,而又不把啤酒煮坏,经过反复多次的试验,他终于找到了一个简便有效的方法:只要把酒放在摄氏五六十度的环境里,保持半小时,就可杀死酒里的乳酸杆菌,这就是著名的“巴氏消毒法”,这个方法至今仍在使用,市场上出售的消毒牛奶就是用这种办法消毒的。

当时,啤酒厂厂主不相信巴斯德的这种办法,巴斯德不急不恼,他对一些样品加热,另一些不加热,告诉厂主耐心地待上几个月,结果呢,经过加热的样品打开后酒味纯正,而没有加热的已经酸了。

巴斯德成了法国传奇般的人物时,法国南部的养蚕业正面临一场危机,一种病疫造成蚕的大量死亡,使南方的丝调工业遭到严重打击,人们又向巴斯德求援,巴斯德的老师杜马也鼓励他挑起这副担子。

“但是我从来没有和蚕打过交道啊!”巴斯德没有把握地说。

“这岂不是更妙吗?”老师杜马鼓励他说。

巴斯德想到法国每年因蚕病要损失1亿法郎时,他不再犹豫了,作为一名科学家,有责任拯救濒于毁灭的法国的蚕业。巴斯德接受了农业部长的委派,于1865年只身前往法国南部的蚕业灾区阿莱。

蚕得的是一种神秘的怪病,让人看了心里非常不舒服,一只只病蚕常常抬着头,伸出有脚像猫爪似的要抓人;蚕身上长满棕黑的斑点,就像粘了一身胡椒粉。多数人称这种病为“胡椒病”,得了病的蚕,有的孵化出来不久就死了,有的挣扎着活到第3龄、4龄后也挺不住了,最终难逃一死。极少数的蚕结成茧子,可钻出来的蚕蛾却残缺不全,它们的后代也是病蚕。当地的养蚕人想尽了一切办法,仍然治不好蚕病。

巴斯德用显微镜观察,发现一种很小的、椭圆形的棕色微粒,是它感染一丝蚕以及饲养丝蚕的桑叶,巴斯德强调所有被感染的蚕及污染了的食物必须毁掉,必须用键康的丝蚕从头做起。为了证明“胡椒病”的传染性,他把桑叶刷上这种致病的微粒,健康的蚕吃了,立刻染上病。他还指出,放在蚕架上面格子里的蚕的病原体,可通过落下的蚕粪传染给下面格子里的蚕。

巴斯德还发现蚕的另一种疾病——肠管病。造成这种蚕病的细菌,寄生在蚕的肠管里,它使整条蚕发黑而死,尸体像气囊一样软,很容易腐烂。

巴斯德告诉人们消灭蚕病的方法很简单,通过检查淘汰病蛾,遏止病害的蔓延,不用病蛾的卵来孵蚕。这个办法挽救了法国的养蚕业。

巴斯德一生发明很多,对生物科学和医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一次偶然的机遇,使他找到了片服鸡霍的灵丹妙药。

鸡霍乱是一种传播迅速的瘟疫,来势异常凶猛,家庭饲养的鸡一旦染上鸡霍乱就会成批死亡。有时,人们看到有的鸡刚才还在四处觅食,过一会儿却忽然两腿发抖,随后便倒了下去,挣扎几下便一命呜呼了。有的农妇晚上在关鸡窝时,还在庆幸地看到鸡都死光了,横七竖八地躺在窝里。1880年,法国农村流行着可怕的鸡霍乱,巴斯德决心片服这种瘟疫。

为了弄清鸡霍乱的病因,巴斯德从培养纯粹的鸡霍乱细菌作为突破口,他试用了好多种培养液,他断定鸡肠是鸡霍乱病菌最适合的繁殖环境,传染的媒介则是鸡的粪便。他经过多次实验,但都失败了。茫然无序中,他只得放松一下,停下研究工作,休息了一段时间。

休息几天以后,巴斯德又开始了研究实验,这时,他们发现“新大陆”了。他用陈旧培养液给鸡接种,鸡却未受感染,好像这种霍乱菌对鸡失去了作用。这是怎么回事呢?巴斯德顺藤摸瓜,终于发现,因空气中氧气的作用,霍乱菌的毒性便日渐减弱。于是,他把几天的、1个月的、2个月和3个月的菌液,分别注入健康的鸡体,做一组对比实验,鸡的死亡率分别是100%、80%、50%和10%。如果用更久的菌液注射,鸡虽然也得病,便却不会死亡。事情并未到此结束,他另用新鲜菌液给同一批鸡再次接种,使他惊奇的是,几乎所有接种过陈旧菌液的鸡都安然无恙,而未接种过陈旧菌液的鸡却死得净光。实践证明,凡是注射过低毒性的菌液的鸡,再给它注入毒睡足以致死的鸡霍乱菌,它也具有抵抗力,病势轻微,甚至毫无影响。

预防鸡霍乱的方法找到了!巴斯德从这一偶然的发现中,导致了他对减弱病免疫法原理的确认,使他产生从事制造抗炭疽的疫苗的设想。虽然在他这前英国医生琴纳发明牛痘接种法,但有意识地培养制造成功免疫疫苗,并广泛应用于预防多种疾病,巴斯德堪称第一人。
“意志、工作、成功,是人生的三大要素。意志将为你打开事业的大门;工作是入室的路径;这条路径的尽头,有个成功来庆贺你努力的结果……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努力的工作,必定有成功的那一天”,这是巴斯德关于成功的一段至理名言。
一天,他一边喝茶,一边看着那一动一动的壶盖。他看看炉子上的壶又看看手中的杯子,突然灵感来了:茶水要凉,倒在杯里;蒸汽要冷,何不也把它从汽缸里也“倒”出来呢?
这样想着,瓦特立即设计了一个和汽缸分开的冷凝器,这下热效率提高了三倍,用的煤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这关键的地方一突破,瓦特顿然觉得前程光明。他又到大学里向布莱克教授请教了一些理论问题,教授又介绍他认识了发明镗床的威尔金技师,这位技师立即用镗炮筒的方法制了汽缸和活塞,解决了那个最头疼的漏气问题。
一个皮革商喜欢钓鱼,他经常去的地方是纽芬兰渔场。有一年冬天的一个早晨,皮革商又来到了这个渔场。也许是因为头天晚上下过大雪,那天天气很冷,飕飕的风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皮革商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在结冰的海上凿了个洞,然后开始钓鱼。他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钓的鱼一放到冰上很快就冻得硬邦邦的了,而且只要冰不融化,鱼过个三五天也不变味。难道食物结冰就可以保鲜?皮革商这样问自己。他开始了试验。经过多次探索,他发现不仅鱼类在冰冻条件下可以保鲜,其他食物,比如牛肉、蔬菜都可以这样做。他决定制造冰冻的机器。

⑶ 一个科学家的故事(100字以内)

一天,张衡从一本诗集里读到四句诗,描述了北斗星在各个季节傍晚时的变化:“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他觉得这太有意思了。天上的繁星闪烁,有的像箕,有的像斗,有的像狗,又有的像熊,它们的运行义各有怎样的规律呢?这简直是美妙了。于是张衡根据诗的内容又参考别的书籍画成了天象图,每夜只要是没有云彩,他就默默地对着天象图仔细观察着夜空。广漠的星空有多少难解之谜呀,他观察着、记录着、思考着,他的脑袋里装满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充满了五颜六色的幻想。后来,他终于确认那四句诗里描述得不够准确,事实上斗柄早春指东北,暮春却指东南。

⑷ 科学家的故事,100字内。

什么人 什么条件

⑸ 中国科学家的故事(100字以内)

钱学森回国前的故事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摘自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5-2
1949年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徐徐升起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所以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他这一曲折的斗争过程,表现了钱学森那时对祖国的挚爱之情,是非常感人的。
1950年 9 月中旬,钱学森辞去了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职务,办理了回国手续。他买好了从加拿大飞往香港的飞机票,把行李也交给了搬运公司装运。
然而,就在他打算离开洛杉矶的前两天,忽然收到美国移民及归化局的通知——不准回国!移民局威胁道,如果私自离境,抓住了就要罚款,甚至要坐牢!
又过了几天, 钱学森被抓进了美国移民及归化局看守所,“罪名”是“参加过主张以武力推翻美国 *** 的政党”。
钱学森交给搬运公司的行李遭到美国海关及联邦调查局的检查,据说从中“查出”电报密码、武器图纸之类。移民及归化局要“审讯”钱学森,说钱学森是“美国 *** 员。”后来又说钱学森在美国念书时认识的几个美国同学之中,有几个是美国 *** 员。移民及归化局扬言钱学森“违反美国移民法”,要把钱学森“驱逐出境”。这话说出口没多久,又连忙改口。因为要把钱学森“驱逐出境”,这正是钱学森求之不得的! 在看守所,钱学森像罪犯似的,被监禁着。钱学森曾回忆道:“我被拘禁的15天内,体重就下降了30磅。在拘留所里,每天晚上,特务要隔一小时就进来把你喊醒一次,使你得不到休息,精神上陷于极度紧张的状态。”
移民及归化局迫害钱学森引起了美国科学界的公愤。不少美国友好人士出面营救钱学森,为他找辩护律师。他们募集了 15000 元美金作为保金,才算把钱学森从看守所里保释出来。
1955 年 6 月,钱学森写信给当时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同志,请求党和 *** 帮助他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周总理得知后非常重视此事,并指示有关人员在适当时机办理此事。经过努力,1955年10月18日,钱学森一家人终于回到阔别20年的祖国。不久,他便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

⑹ 急求 科学家的小故事 100字以内

牛顿复一人在家中的果园中,由于制边走路边思考问题,无意间撞到园中的苹果树,这时一个苹果正好砸在牛顿的头上。牛顿突然从问题中醒悟过来,捡起了苹果,这时他又陷入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飘上天空。最终牛顿提出一个最简单的现象产生的举世定律:万有引力

⑺ 科学家的小故事(100字左右)

霍金的故事

科学家霍金小时候的学习能力似乎并不强,他很晚才学版会阅读,上学后在班权级里的成绩从来没有进过前10名,而且因为作业总是“很不整洁”,老师们觉得他已经“无可救药”了,同学们也把他当成了嘲弄的对象。在霍金12岁时,他班上有两个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赌,说他永远不能成材,同学们还带有讽刺意味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爱因斯坦”。谁知,20多年后,当年毫不出众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师级人物。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随着年龄渐长,小霍金对万事万物如何运行开始感兴趣起来,他经常把东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们恢复组装回去时,他却束手无策,不过,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责罚他,他的父亲甚至给他担任起数学和物理学“教练”。在十三四岁时,霍金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方面的研究非常有兴趣,虽然中学物理学太容易太浅显,显得特别枯燥,但他认为这是最基础的科学,有望解决人们从何处来和为何在这里的问题。从此,霍金开始了真正的科学探索。

⑻ 科学家的小故事(100字左右)

1685~1687年,在天文学家哈雷的鼓励和赞助下,牛顿发表了著名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发现——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703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1727年3月27日,逝世于伦敦郊外的一个小村落里.

牛顿, 12岁他在格兰撒姆的公立学校读书时,就表现了对实验和机械发明的兴趣,自己动手制作了水钟、风磨和日晷等.1661年,牛顿就读于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成了一名优秀学生.1669年,年仅27岁,就担任了剑桥的数学教授.1672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牛顿不仅对于力学,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大贡献.在数学方面,他发现了二项式定理,创立了微积分学;在光学方面,进行了太阳光的色散实验,证明了白光是由单色光复合而成的,研究了颜色的理论,还发明了反射望远镜.

牛顿一人在家中的果园中,无意间撞到园中的苹果树,这时一个苹果正好砸在牛顿的头上。,这时他又陷入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飘上天空。最终牛顿提出一个最简单的现象产生的举世定律:万有引力。


在长长的队列里排队等候时,他头脑还满是关于研究的事,叫到他的名字时他都没反应。正好旁边一熟人告诉他:“你的名字不是叫托马斯•爱迪生吗?”可他却说:“我在哪听到这个名字。哦!对了,这不是我的名字吗?”

由于爱迪生对许多事情感兴趣,他经常碰到危险。一次,他到储麦子的房子里,不小心一头栽到麦囤里,麦子埋住了脑袋,动也不能动了。他差一点死去,幸亏被人及时发现,抓住爱迪生的脚把他拉了出来。

起初,爱迪生发明的石蜡纸用于包装上,后来他尝试在上面刻出文字,在纸版下垫上白纸,再用墨水的滚轮从石蜡纸上滚一滚,白纸上出现清楚的字迹。之后又经过多次的改良试验,1876年,爱迪生开始量产他发明的复印机,一下子,团体都采用这种蜡纸油印机

有一次,他要把墙上的一幅旧画换下来,就搬来一架梯子爬上去。突然,从梯子上摔下来。摔到地上以后,他顾不得疼痛,马上想到:人为什么会笔直地掉下来呢?看来物体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线路运动的。爱因斯坦地走到桌边,把自己的这个想法记了下来。这对他正在研究相对论有很大的启发。

伽利略认为自己需要公开进行一次更有说服力的实证演示,让众人接受他的发现。据说,为了演示新发现,他站在著名的比萨斜塔顶上,从191英尺的高度同时扔下一个10磅的铅球和一个1磅的铅球。虽然无法确定他究竟是否在高塔上扔过铅球,但自由落体定律终成事实。

汤川秀树喜欢沉思,不好交际,但思想上勇于探索,敢于提出创见。他的预言,正如狄拉克正电子预言一样,显示了理论伪巨大威力。汤川理论推动了介子物理学的发展。他的成就促成了日本物理学的发展。。他领导的研究所成了生物物理学和宇宙学等新学科的中心。

全部是我自己整理的
从网上来的资料 自己删除补充
我就是把这个交个老师的 采纳我吧

我觉得可以了,恩恩!!

⑼ 科学家的小故事(100字)

)在自家的木棚里开始了他最初的实验
爱迪生从小就喜欢用他那与众不同的大脑袋思考一连串的问题。他看到铁匠将铁在熊熊的烈火中烧红,然后锤打成各式各样的工具时,就晃着大脑袋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火是什么东西?火为什么会燃烧?火为什么这么热?铁在火中被烧之后为什么会发红?铁红了为什么就软了?回到家,小爱迪生在自家的木棚里开始了他最初的实验。他抱来干草,并将其点燃,他想弄明白火究竟是什么。然而,小爱迪生的第一次实验就引来了一场火灾,将家中的木棚烧掉了。
(2)要设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梨形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由于灯泡是梨形的,不是规则的形状。所以,计算灯泡的周长、斜度都十分的困难。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
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3)连睡觉都在吸收书里的营养
爱迪生为了搞实验,往往连续几天不出实验室,不睡觉。实在累得不行了,就用书当枕头在实验桌上打个盹。有一天,他的朋友开他玩笑说:“怪不得爱迪生懂得那么多得发明,原来他连睡觉都在吸收书里的营养。”
(4)为什么母鸡能孵小鸡,我就不能呢
有一次,到了吃饭的时候,仍不见爱迪生回来,父母亲很焦急,四下寻找,直到傍晚才在场院边的草棚里发现了他。父亲见他一动不动地趴在放了好些鸡蛋的草堆里,就非常奇怪地问:“你这是干什么?”小爱迪生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在孵小鸡呀!”原来,他看到母鸡会孵小鸡,觉得很奇怪,总想自己也试一试。当时,父亲又好气又好笑地将他拉起来,告诉他,人是孵不出小鸡来的。在回家的路上,他还迷惑不解地问,“为什么母鸡能孵小鸡,我就不能呢?”
(5)野蜂窝里有什么奥秘
由于爱迪生对许多事情感兴趣,他经常碰到危险。一次,他到储存麦子的房子里,不小心一头栽到麦囤里,麦子埋住了脑袋,动也不能动了。他差一点死去,幸亏被人及时发现,抓住爱迪生的脚把他拉了出来。还有一次,他掉进水里,结果像落汤鸡一样被人拉了上来。他自己也受惊不小。他4岁那年,想看看篱笆上野蜂窝里有什么奥秘,就用一根树枝去捅,脸被野蜂蜇得红肿,几乎连眼睛都睁不开了。 最好的是他镜子救母亲,他给母亲创造了夜晚的太阳<灯>.把镜子放在蜡烛的后面就多了一盏灯.

⑽ 科学家的故事(100字)

关于爱因斯坦的故事
(故事1)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他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母亲的再三告诫对他来讲如同耳边风。直到16岁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亲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正是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

故事是这样的:

“昨天,”爱因斯坦父亲说,“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清扫南边工厂的 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边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他的后面。后来,钻出烟囱,我发现一个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都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

爱因斯坦的父亲继续微笑着说:“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象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呢, 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 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爱因斯坦听罢,忍不住和父亲一起大笑起来。父亲笑完了,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 *** 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



  • 绉戝瀹剁殑灏鏁呬簨100瀛
    绛旓細浜 鐖辫开鐢熸湭鎴愬悕鍓嶆槸涓┓宸ヤ汉銆備竴娆★紝浠栫殑鑰佹湅鍙嬪湪琛椾笂閬囪浠栵紝鍏冲績鍦拌锛氣滅湅浣犺韩涓婅繖浠跺ぇ琛g牬寰椾笉璞℃牱浜嗭紝浣犲簲璇ユ崲涓浠舵柊鐨勩傗 鈥滅敤寰楃潃鍚楋紵鍦ㄧ航绾︽病浜鸿璇嗘垜銆傗 鐖辫开鐢熸涓嶅湪涔庡湴鍥炵瓟銆傚嚑骞磋繃鍘讳簡锛岀埍杩敓鎴愪簡澶у彂鏄庡銆傛湁涓澶╋紝鐖辫开鐢熷張鍦ㄧ航绾﹁澶寸涓婁簡閭d釜鏈嬪弸銆傗滃搸鍛鈥濓紝閭d綅鏈嬪弸鎯婂彨...
  • 绉戝瀹剁殑鏁呬簨100涓彞娈佃祻鏋
    绛旓細3. 璺眰! 鍙舵案鐑堝啓鐨勩婄瀛﹀鏁呬簨100涓嬪叾涓涔︾瑪璁扮殑鎽樻妱銆 12涓ソ璇,3涓ソ鍙,1涓ソ娈靛瓙銆 鎼滀竴涓:璺眰! 鍙舵案鐑堝啓鐨勩婄瀛﹀鏁呬簨100涓嬪叾涓涔︾瑪璁扮殑鎽樻妱銆 12涓ソ璇,3涓ソ鍙,1涓ソ娈靛瓙銆 4. 涓涓绉戝瀹剁殑鏁呬簨(100瀛椾互鍐) 涓澶,寮犺 浠庝竴鏈瘲闆嗛噷璇诲埌鍥涘彞璇,鎻忚堪浜嗗寳鏂楁槦鍦ㄥ悇涓鑺傚倣鏅氭椂鐨勫彉鍖...
  • 姹傚叧浜绉戝瀹鍙戞槑鍙戠幇鐨勫皬鏁呬簨,100瀛浠ヤ笅,璁颁綇,鏄互涓
    绛旓細1銆佺墰椤库斺斾竾鏈夊紩鍔涚殑鍙戠幇 浜轰滑閮界煡閬撲粠鑻规灉钀藉湴涓墰椤垮彂鐜颁簡涓囨湁寮曞姏瀹氬緥鐨勬晠浜锛屽叾瀹為偅涓嶈繃鏄硶鍥藉惎钂欐濇兂瀹朵紡灏旀嘲涓哄浼犺嚜鐒绉戝鑰岀紪鐨勬晠浜嬨傚湪鐗涢】涔嬪墠锛屼汉浠凡缁忕煡閬撴湁涓ょ鈥滃姏鈥濓細鍦伴潰涓婄殑鐗╀綋閮藉彈閲嶅姏鐨勪綔鐢紝澶╀笂鐨勬湀鐞冨拰鍦扮悆涔嬮棿浠ュ強琛屾槦鍜屽お闃充箣闂撮兘瀛樺湪寮曞姏銆傝繖涓ょ鍔涚┒绔熸槸鎬ц川涓嶅悓鐨勪袱绉嶅姏锛
  • 绉戝瀹鍙戞槑鐨勬晠浜 100瀛宸﹀彸
    绛旓細浠栧湪鈥滃彂鏄庡伐鍘傗,鎶婅澶氫笉鍚屼笓涓氱殑浜虹粍缁囪捣鏉,閲岄潰鏈绉戝瀹銆佸伐绋嬪笀銆佹妧鏈汉鍛樸佸伐浜哄叡100澶氫汉,鐖辫开鐢熺殑璁稿閲嶅ぇ鍙戞槑灏辨槸闈犺繖涓泦浣撶殑鍔涢噺鎵嶈幏寰楁垚鍔熺殑銆備粬鐨勬垚灏变富瑕佸綊鍔熶簬浠栫殑鍕ゅ鍜屽垱閫犳ф墠鑳戒互鍙婇泦浣撶殑鍔涢噺,姝ゅ,浠栫殑濡诲瓙涔熸浘璧蜂簡鐩稿綋閲嶈鐨勪綔鐢ㄣ 鐖辫开鐢熷彂鏄庡垱閫犲勾琛: 1868骞10鏈11鏃ュ彂鏄庘滄姇绁ㄨ鏁板櫒鈥,...
  • 灞呴噷澶汉鍙戠幇闀殑100瀛楁晠浜
    绛旓細1896骞磋捣锛屽眳閲屽か浜哄拰濂圭殑涓堝か涓璧疯繘琛屼簡绯荤粺鐨勫彂鐜帮紝鍦ㄥ悇绉嶅厓绱犱笌鍏跺寲鍚堢墿浠ュ強澶╃劧鐗╀腑瀵绘壘杩欑鏁堝簲銆傜帥涓戒簹路鏂彲缃楀澶柉鍗″▍锛屽嵆钁楀悕鐨勫眳閲屽か浜猴紝1867骞11鏈7鏃ヨ癁鐢熶簬娉㈠叞鍗庢矙鐨勪竴涓功棣欓棬绗箣瀹躲傜埗浜叉槸澶у鐨勭墿鐞嗘暀鎺堬紝姣嶄翰鏄挗鐞村銆傜帥涓戒簹鍏锋湁鐖朵翰鐨勬櫤鎱у拰姣嶄翰鐨勭伒宸э紝浠庡皬灏卞绉戝瀹為獙鍙戠敓浜嗘祿鍘氱殑...
  • 姹绉戝瀹剁殑灏鏁呬簨10涓100鑷200瀛楀乏鍙
    绛旓細鍥炲埌瀹堕噷锛岃垂闆鐪熸礂杩囨尽锛屽張浠庨噷鍒板鎹簡琛f湇锛屼絾鏄嚟鍛充緷鐒跺瓨鍦紝灏卞ソ璞℃槸浠庣毊鑲ら噷鏁e彂鍑烘潵鐨勪竴鏍枫傝垂闆湁鐐规噴涓э紝鐪嬫潵姝屽墽鐪嬩笉鎴愪簡銆備絾鏄负浜绉戝鐮旂┒锛岃繖鐐圭壓鐗茬畻涓嶄簡浠涔堛傚眳閲屽か浜 灏卞湪灞呴噷澶澹板悕鏃ョ洓锛岃繘涓姝ュ闀繘琛岀爺绌舵椂锛屽眳閲屽厛鐢熷嵈涓嶅垢鍦ㄤ竴鍦烘剰澶栫殑杞︾ジ涓幓涓栦簡銆傚眳閲屽か浜哄繊鐫宸ㄥぇ鐨勬偛鐥...
  • 鍏充簬绉戝瀹剁殑鏁呬簨(涓浗绉戝瀹剁殑绠鐭皬鏁呬簨)
    绛旓細5銆佺帇娣︽槍鐖卞浗鏁呬簨涓浗鏍哥墿鐞嗗瀹剁帇娣︽槍鏃╁勾涓轰簡鏀寔鎶楁棩鎴樹簤,鎶婃棩鏈镜鐣ヨ呮棭鏃ヨ刀鍑哄幓,浠栧氨灏嗚嚜宸卞涓Н钃勭殑鐧介摱銆侀楗板叏閮界尞缁欎簡绁栧浗銆傚綋鍥藉唴鍑虹幇浜嗕弗閲嶇殑鑷劧鐏惧,閽辫储鍗佸垎鐭己鏃,韬湪鑻忚仈鐨勭帇娣︽槍灏卞皢鑷繁鐪佸悆淇敤鑺傜害涓嬫潵鐨勫崄鍥涗竾鍗㈠竷浜ょ粰涓浗椹昏嫃澶т娇棣嗚浆璧犵粰绁栧浗鍜屼汉姘戙備腑鍥绉戝瀹剁殑鏁呬簨100瀛灏忕墰椤挎妸椋庤溅鐨...
  • 涓栫晫绉戝瀹剁殑灏鏁呬簨銆愬崄绡囥
    绛旓細閲囩撼鐜:100% 甯姪鐨勪汉:32.6涓 鎴戜篃鍘荤瓟棰樿闂釜浜洪〉 鍏虫敞 灞曞紑鍏ㄩ儴 銆 #鍎跨鏁呬簨# 瀵艰銆戜笘鐣屼笂姣忎竴浣嶅ぇ绉戝瀹,浠栦滑閮芥槸涓涓钩鍑$殑浜,浠栦滑鍙兘灏辩敓娲诲湪鎴戜滑韬竟銆備笘鐣屽洜涓烘湁浜嗙瀛﹀浠殑鏅烘収鍜屼粯鍑烘墠鏈変簡鐜板湪鐨勭鎶鍖栫敓娲汇傝屼粬浠韩涓婁篃鏈夌潃寰堝鍔卞織灏忔晠浜嬨備笅闈㈡槸 鍒嗕韩鐨勫嚑鍒绉戝瀹剁殑灏忔晠浜,涓璧锋潵鐪嬩竴...
  • 绉戝瀹剁殑鏁呬簨(100瀛)
    绛旓細鍏充簬鐖卞洜鏂潶鐨勬晠浜 (鏁呬簨1)鐖卞洜鏂潶灏忔椂鍊欐槸涓崄鍒嗚椽鐜╃殑瀛╁瓙銆備粬鐨勬瘝浜插父甯镐负姝ゅ咖蹇冨俊蹇★紝姣嶄翰鐨勫啀涓夊憡璇浠栨潵璁插鍚岃宠竟椋庛傜洿鍒16宀佺殑閭e勾绉嬪ぉ锛屼竴澶╀笂鍗堬紝鐖朵翰灏嗘瑕佸幓娌宠竟閽撻奔鐨勭埍鍥犳柉鍧︽嫤浣忥紝骞剁粰浠栬浜嗕竴涓晠浜嬶紝姝f槸杩欎釜鏁呬簨鏀瑰彉浜嗙埍鍥犳柉鍧︾殑涓鐢熴傛晠浜嬫槸杩欐牱鐨勶細鈥滄槰澶╋紝鈥濈埍鍥犳柉鍧︾埗浜茶锛屸滄垜鍜...
  • 涓浗绉戝瀹剁殑鏁呬簨,绠鐭偣鐨
    绛旓細閽变笁寮轰笉椤句釜浜哄畨鍗憋紝缃敓姝讳簬涓嶉【锛屼笌澶汉鎶辩潃鍒氬垰鍗婂瞾鐨勫コ鍎匡紝鏋滄柇鑰屾満鏅哄湴鍥炲埌绁栧浗鎬鎶憋紝涓哄彂灞曟垜鍥藉師瀛愯兘浜嬩笟鍋氬嚭浜嗛噸澶ц础鐚4銆佽嫃姝ラ潚鐖卞浗鏁呬簨 钁楀悕鏁板瀹惰嫃姝ラ潚鏃╁勾鐣欏鏃ユ湰锛屽勾鑾峰緱鍗氬+瀛︿綅銆傛棩鏈笉灏戝悕鐗屽ぇ瀛︿互楂樿柂鑱樿浠栵紝浣嗕粬鎯冲埌鍑哄浗鐣欏鏄负浜嗘帉鎻绉戝銆佹姤鏁堢鍥斤紝灏变竴涓杈炶阿锛屾瘏鐒跺洖鍥姐傚洖鍥藉悗锛...
  • 扩展阅读:科学家故事100个简短 ... 10个有趣的科学故事 ... 科学家的故事10一20字 ... 20个简短的科学家故事 ... 100个最佳科学小故事 ... 科学家故事100电子版 ... 科学家发明100个故事 ... 科学家的故事200字左右 ... 适合一年级的科学家故事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