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七大传统节日分别是 中国有哪7大传统节日?

\u4e2d\u56fd\u7684\u4e03\u5927\u4f20\u7edf\u8282\u65e5\u662f\u4ec0\u4e48\uff1f

 传统的节目文化是民族文明的精华之一,是一个民族共同创造的、共同享受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会自然形成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具有巨大的精神影响力。在这里,我们中华民族有重要的七个传统节日:
  (一)普天同庆新春至——春节
  中华民族第一大节,农历正月初一。春节为寒冬将尽,春阳萌动之时,其源头可追溯至上古时代的“腊祭”,据说原是神农氏时代“索鬼神而祭祀”“合聚万物而索享之”的年终祭祀习俗,感谢百神赐予,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新年习俗萌芽于先秦,定型于汉,在唐代以后逐渐从祭神转向娱人,明清时期开始转型,礼仪性、应酬性加强。因正月初一离立春节很近,故称为春节。春节时,全家大团圆,除夕守岁,通宵不眠,零点钟声敲过,竞相燃放烟花爆竹,辞旧迎新;年长者给年幼者“压岁钱”;屋里屋外贴门神、对联、年画、福字;初一早上出门,相互拜谒,馈赠礼品;北方人喜欢吃饺子,南方人多食元宵与年糕。
  (二)火树银花不夜天——元宵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意指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起源于汉朝,与宗教文化多有关联。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宫,天公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猜灯谜” 又叫“大灯谜”,最早出现在宋朝。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此外,元宵节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吃元宵。
  (三)艾符蒲酒话升平——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作为农历五月初五的节名,始于魏晋时期,其起源说法颇多,流传最广的是为纪念屈原。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是端午节的习俗。但是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划龙舟以纪念之。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鬃叶包米代替竹筒。挂艾叶菖蒲,插于门楣,有驱魔除鬼之神效。
  (四)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
  农历八月十五,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我国的中秋节是在上古秋分和月神祭拜的基础上发展变化,最后固定在每年八月十五,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直到唐初,中秋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宋朝盛行,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中秋前夕,人们都尽可能和家人团聚,共话丰收,人月双圆,故又叫“团圆节”。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中秋节的传说以嫦娥奔月最为著名。
  (五)把酒赏菊倍思亲——重阳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之意愿于《易经》。古代民间在该日又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在唐代被官方正式确立。重阳节的习俗有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现在我国又将九月初九定为敬老节。
  (六)寒食东风御杨柳——清明 
  阳历4月5日。清明节是唯一以节气兼节日的民俗大节,主要指自然节气,后来成为了祭祀祖先的重要节日。真正成为民俗节日是在唐宋之后。祭祖扫墓是清明节的重点,后由单纯的祭祀活动演化为同时游春访胜的踏青,打秋千、放风筝也成为游艺性节目。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有吃寒食的风俗。
  (七)年年乞于人间巧——七夕
  农历七月初七,中国古代的情人节。也有人称为“乞巧节”或“女儿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穿针乞巧是七夕中小女子们的节目之一,据说在汉代已经盛行。七夕坐看牛郎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应节食品以巧果

  1. 普天同庆新春至——春节:中华民族第一大节,农历正月初一。

  2. 火树银花不夜天——元宵:农历正月十五。

  3. 寒食东风御杨柳——清明:阳历4月5日。清明节是唯一以节气兼节日的民俗大节,主要指自然节气。

  4. 艾符蒲酒话升平——端午:农历五月初五。

  5. 年年乞于人间巧——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中国古代的情人节。

  6.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农历八月十五,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7. 把酒赏菊倍思亲——重阳:农历九月初九,重阳之意愿于《易经》。



春节 元宵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传统节日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七大传统 节日:

1、普天同庆新春至——春节

2、火树银花不夜天——元宵

3、寒食东风御杨柳——清明

4、艾符蒲酒话升平——端午

5、年年乞于人间巧——七夕

6、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

7、把酒赏菊倍思亲——重阳

  • 涓浗涓冨ぇ鑺傛棩鏄鍝竷涓
    绛旓細涓浗涓冨ぇ鑺傛棩鏄槬鑺傘佸厓瀹点佹竻鏄庛佺鍗堛佷竷澶曘佷腑绉嬨侀噸闃炽涓浗鑺傛棩锛屾槸鎸囦腑鍥界殑娉曞畾鑺傛棩鍙婄邯蹇垫棩銆佹皯闂磋妭鏃ャ佸叾浠栦腑鍥芥壙璁ょ殑鍥介檯鏃ヤ互鍙婇噸瑕佹棩鏈熺瓑銆傗滀竷鑺傗濇寚鐨勬槸鏄ヨ妭銆佸厓瀹点佹竻鏄庛佺鍗堛佷竷澶曘佷腑绉嬨侀噸闃涓冨ぇ浼犵粺鑺傛棩銆傛牴鎹婂叏鍥藉勾鑺傚強绾康鏃ユ斁鍋囧姙娉曘嬶紝鍏ㄤ綋鍏皯鏀惧亣鐨勮妭鏃ワ細鍏冩棪锛屾斁鍋1澶╋紙1鏈1鏃...
  • 涓浗鐨涓冨ぇ浼犵粺鑺傛棩鏈夊摢浜
    绛旓細4. 瀵掗鑺傚湪澶忓巻鍐嚦鍚庣殑绗105澶╋紝娓呮槑鑺傚墠涓澶┿傝繖涓澶╋紝浜轰滑绂佺儫鐏紝鍙悆鍐烽锛屼互姝ょ邯蹇典粙瀛愭帹銆傚瘨椋熻妭鍓嶅悗锛屼汉浠繕浼氳繘琛岀キ鎵佽笍闈掋佺鍗冦佽勾闉犮佺壍鍕俱佹枟楦$瓑椋庝織娲诲姩銆傚瘨椋鑺傛槸涓浗浼犵粺鑺傛棩涓敮涓浠ラギ椋熶範淇楁潵鍛藉悕鐨勮妭鏃ワ紝宸叉湁涓ゅ崈澶氬勾鐨勫巻鍙层5. 娓呮槑鑺傦紝鍙堢О韪忛潚鑺傦紝鏄徊鏄ヤ笌鏆槬涔嬩氦鐨勮妭鏃ャ
  • 涓浗涓冨ぇ鑺傛棩鍒嗗埆鏄浠涔
    绛旓細1銆涓冨ぇ鑺傛棩鍒嗗埆鏄鏄ヨ妭銆佸厓瀹佃妭銆佹竻鏄庤妭銆佺鍗堣妭銆佷竷澶曡妭銆佷腑绉嬭妭銆侀噸闃宠妭銆2銆佹槬鑺傦細涓崕姘戞棌绗竴澶ц妭锛屽啘鍘嗘鏈堝垵涓锛屾槬鑺傛椂锛屽叏瀹跺ぇ鍥㈠渾锛岄櫎澶曞畧宀併佺儫鑺辩垎绔广佽緸鏃ц繋鏂般3銆佸厓瀹佃妭锛氬啘鍘嗘鏈堝崄浜旓紝鍏冨鎰忔寚涓骞翠腑绗竴涓湀鍦嗕箣澶溿4銆佹竻鏄庤妭锛氬啘鍘嗗洓鏈堝垵浜斻傛竻鏄庤妭鏄敮涓浠ヨ妭姘斿吋鑺傛棩鐨勬皯淇楀ぇ鑺傦紝...
  • 涓浗鐨勪竷涓紶缁熻妭鏃鏈夐偅浜?
    绛旓細涓浗鐨勪竷涓紶缁熻妭鏃鍖呮嫭锛1. 闄ゅ锛氭瘡骞寸殑鍐滃巻鑵婃湀鏈鍚庝竴澶╋紝鏄緸鏃ц繋鏂扮殑閲嶈鏃跺埢锛屼汉浠細杩涜瀹跺涵鍥㈣仛锛屼韩鐢ㄤ赴鐩涚殑骞村楗紝骞朵妇琛屽悇绉嶅簡绁濇椿鍔ㄣ2. 鏄ヨ妭锛氬啘鍘嗘鏈堝垵涓锛屾槸涓浗鏈閲嶈鐨勪紶缁熻妭鏃ワ紝鏍囧織鐫鏂板勾鐨勫紑濮嬨傛槬鑺傛湡闂达紝浜轰滑浼氭斁闉偖銆佽创鏄ヨ仈銆佹嫓骞淬佺粰绾㈠寘绛夛紝浠ョ姹傛柊鐨勪竴骞村钩瀹夊悏绁ャ3. 鍏冨...
  • 涓浗涓冨ぇ浼犵粺鑺傛棩鏄浠涔?璇︾粏鐐?
    绛旓細鈥滃ぉ鍙嬩钩涓氭澂鈥濅腑鍗庝紶缁熻妭鏃ュ舰璞″垱浣滃ぇ璧 9鏈14鏃ワ紝涓崕鏂囧寲淇冭繘浼氬湪鍖椾含瀹e竷锛屸滄偓璧忊濊繎20涓囧緛闆嗘槬鑺傘佸厓瀹佃妭銆佹竻鏄庤妭銆佺鍗堣妭銆佷竷澶曡妭銆佷腑绉嬭妭鍜岄噸闃宠妭涓冨ぇ浼犵粺鑺傛棩鐨凩OGO鍜屼富棰樺舰璞″強鍘熷垱璇楄瘝銆傛湰娆℃椿鍔ㄦ诲閲戣揪30浣欎竾鍏冦傚緛闆嗘椂闂翠粠9鏈22鏃(涓鑺)寮濮嬭嚦12鏈22鏃(鍐嚦)锛屽緛闆嗙粨鏋滃皢鍦ㄦ槑骞1鏈26...
  • 涓冨ぇ浼犵粺鑺傛棩鐨勫悕绉板拰鏃ユ湡
    绛旓細涓浗鐨涓冨ぇ浼犵粺鑺傛棩鍙婂叾鏃ユ湡鍒嗗埆鏄锛氭槬鑺傦紙鍐滃巻姝f湀鍒濅竴锛夈佸厓瀹佃妭锛堝啘鍘嗘鏈堝崄浜旓級銆佹竻鏄庤妭锛堝叕鍘4鏈4-6鏃ヤ箣闂达級銆佺鍗堣妭锛堝啘鍘嗕簲鏈堝垵浜旓級銆佷竷澶曡妭锛堝啘鍘嗕竷鏈堝垵涓冿級銆佷腑绉嬭妭锛堝啘鍘嗗叓鏈堝崄浜旓級銆侀噸闃宠妭锛堝啘鍘嗕節鏈堝垵涔濓級銆1. 鏄ヨ妭 鏄ヨ妭锛屽張绉颁负鍐滃巻鏂板勾鎴栦腑鍥芥柊骞达紝鏄腑鍥芥渶閲嶈鐨勪紶缁熻妭鏃ャ傝繖涓妭鏃ユ爣蹇楃潃...
  • 鎴戝浗鐨涓冨ぇ鑺傛棩鍒嗗埆鏄浠涔?
    绛旓細涓冨ぇ娉曞畾鑺傛棩鍒嗗埆鏄:鍏冩棪鑺傘佹槬鑺傘佹竻鏄庤妭銆佸姵鍔ㄨ妭銆佺鍗堣妭銆佷腑绉嬭妭鍜屽浗搴嗚妭銆傝祫鏂欐墿灞曞厓鏃﹁妭:鍗充笘鐣屽鏁板浗瀹堕氱О鐨"鏂板勾"锛屾槸鍏巻鏂颁竴骞寸殑绗竴澶┿傚湪涓浗鍏冩棪鍘嗘潵鎸囩殑鏄啘锛堝銆侀槾锛夊巻姝f湀鍒濅竴銆傛鏈堝垵涓鐨勮绠楁柟娉曪紝鍦ㄦ眽姝﹀笣鏃舵湡浠ュ墠涔熸槸寰堜笉缁熶竴鐨勩傚洜姝わ紝鍘嗕唬鐨勫厓鏃︽湀銆佹棩涔熷苟涓嶄竴鑷淬傛槬鑺:鏄啘鍘...
  • 涓浗涓冨ぇ鑺傛棩鏄鍝竷涓
    绛旓細鍐滃巻骞达紝鏄涓浗浼犵粺鍐滃巻鏂板勾锛屼篃鏄腑鍥戒汉瀵规椂闂村拰鑷劧鍙樺寲鐨勮璇嗗拰璁板綍銆傚湪杩欎釜鑺傛棩閲岋紝浜轰滑浼氳繘琛屼竴绯诲垪娲诲姩锛屾帓闄ゆ棫宀侊紝杩庢潵鏂板ご銆傚悓鏃讹紝涔熸槸鍚勫湴姘戜織鍜屽畻鏁欎俊浠扮殑缁煎悎浣撶幇銆備互涓婂氨鏄腑鍥界殑涓冨ぇ浼犵粺鑺傛棩锛屾瘡涓鑺傛棩閮鏈夌潃鑷繁鐙壒鐨勬枃鍖栧簳钑村拰涓板瘜澶氬僵鐨勫簡绁濇椿鍔ㄣ傛棤璁哄湪浣曞湴锛屼汉浠兘浼氬湪浼犵粺鑺傛棩閲岋紝浣撻獙鍒...
  • 扩展阅读:24个传统节日大全 ... 2024年所有节日大全 ... 十二个传统节日表 ... 所有节日大全表 ... 中国8个传统节日 ... 中国24个传统节日 ... 3年级下册传统节日表 ... 12个传统节日顺序表 ... 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