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古代隐士的一些问题 中国古代十大隐士

\u4e2d\u56fd\u53e4\u4ee3\u7684\u9690\u58eb\u90fd\u662f\u600e\u4e48\u4e00\u56de\u4e8b\uff1f

\u201c\u9690\u58eb\u201d\u5c31\u662f\u9690\u5c45\u4e0d\u4ed5\u4e4b\u58eb\u3002\u9996\u5148\u662f\u201c\u58eb\u201d\uff0c\u5373\u77e5\u8bc6\u5206\u5b50\uff0c\u5426\u5219\u5c31\u65e0\u6240\u8c13\u9690\u5c45\u3002\u4e0d\u4ed5\uff0c\u4e0d\u5728\u4ed5\u9014\uff0c\u7ec8\u8eab\u5728\u4e61\u6751\u4e3a\u519c\u6c11\uff0c\u6216\u9041\u8ff9\u6c5f\u6e56\u7ecf\u5546\uff0c\u6216\u5c45\u4e8e\u5ca9\u7a74\u780d\u67f4\u3002\u5386\u4ee3\u90fd\u6709\u65e0\u6570\u9690\u5c45\u7684\u4eba\uff0c\u7686\u4e0d\u53ef\u79f0\u4e3a\u9690\u58eb\u3002
\u9690\u58eb\u9996\u5148\u662f\u77e5\u8bc6\u5206\u5b50\uff0c\u662f\u201c\u58eb\u201d\u9636\u5c42\u7684\u6210\u5458\u4e4b\u4e00\u3002\u5e76\u4e0d\u662f\u6240\u6709\u5c45\u4e8e\u4e61\u91ce\u5c71\u6797\u4e0d\u5165\u4ed5\u9014\u4e4b\u4eba\u90fd\u53ef\u79f0\u4e3a\u9690\u58eb\uff0c\u90a3\u4e9b\u5411\u5f80\u5165\u4ed5\u4f46\u5374\u65e0\u673a\u4f1a\u65e0\u80fd\u529b\u5165\u4ed5\u4e4b\u4eba\u4e0d\u662f\u9690\u58eb\uff0c\u90a3\u4e9b\u6ca1\u6709\u6587\u5316\u7684\u519c\u592b\u6a35\u5b50\u7ec6\u6c11\u91ce\u8001\u4e5f\u4e0d\u662f\u9690\u58eb\u3002
\u53ea\u6709\u90a3\u4e9b\u80fd\u4fdd\u6301\u72ec\u7acb\u4eba\u683c\u3001\u8ffd\u6c42\u601d\u60f3\u81ea\u7531\u3001\u4e0d\u59d4\u66f2\u6c42\u5168\u3001\u4e0d\u4f9d\u9644\u6743\u52bf\u3001\u5177\u6709\u8d85\u51e1\u624d\u5fb7\u5b66\u8bc6\u3001\u5e76\u4e14\u662f\u771f\u6b63\u51fa\u81ea\u5185\u5fc3\u4e0d\u613f\u5165\u4ed5\u7684\u9690\u5c45\u8005\uff0c\u624d\u80fd\u88ab\u79f0\u4e4b\u4e3a\u9690\u58eb\u3002

\u6269\u5c55\u8d44\u6599\uff1a
\u9690\u58eb\u6709\u771f\u5047\u4e4b\u5206\uff0c\u771f\u9690\u58eb\u7684\u4eba\u683c\u7279\u70b9\u662f\u5bfb\u6c42\u8bd7\u610f\u7684\u6816\u5c45\uff0c\u662f\u4eba\u6027\u7684\u4e00\u79cd\u56de\u5f52\uff0c\u662f\u5bf9\u4ed5\u9690\u60c5\u7ed3\u7684\u4e00\u79cd\u89e3\u8131\u3002\u5982\u8001\u5b50\u51fa\u5173\u5f52\u9690\uff0c\u5b54\u5b50\u5468\u6e38\u5217\u56fd\u7d2f\u4e86\uff0c\u4fbf\u8bf4\u6c82\u6c34\u6625\u98ce\u201c\u543e\u4e0e\u70b9\u201d\uff0c\u5e84\u5b50\u770b\u60ef\u4e86\u5927\u5c0f\u8bf8\u4faf\u5c14\u865e\u6211\u8bc8\uff0c\u4fbf\u8981\u5230\u81ea\u7136\u4e2d\u53bb\u900d\u9065\uff1b\u9676\u6e0a\u660e\u5728\u4ed5\u9014\u4e0a\u5026\u4e86\uff0c\u4fbf\u541f\u51fa\u91c7\u83ca\u4e1c\u7bf1\u4e0b\uff0c\u60a0\u7136\u89c1\u5357\u5c71\u3002
\u800c\u5047\u9690\u58eb\u7684\u793e\u4f1a\u89d2\u8272\u662f\u5b98\u8ff7\u3001\u8d22\u8ff7\u3001\u540d\u8a89\u8ff7\u3002\u5b89\u8d2b\u4e50\u9053\uff0c\u5c31\u662f\u9690\u58eb\u9ad8\u6d01\u4eba\u683c\u7684\u6700\u91cd\u8981\u7684\u7279\u5f81\u9690\u58eb\u4ece\u6765\u90fd\u662f\u8d2b\u56f0\u7684\uff0c\u4f46\u5176\u7cbe\u795e\u5374\u662f\u5bcc\u6709\u7684\u3002\u6709\u4e86\u505a\u4eba\u7684\u7cbe\u795e\uff0c\u4fbf\u6709\u4e86\u505a\u4eba\u7684\u9aa8\u5934\u3002
\u53c2\u8003\u8d44\u6599\uff1a
\u767e\u5ea6\u767e\u79d1-\u9690\u58eb

\u4ecb\u5b50\u63a8\u3001\u8303\u8821\u3001\u5b59\u6b66\u3001\u5f20\u826f\u3001\u53f8\u9a6c\u5fbd\u3001\u5218\u4f2f\u6e29\u3001\u5218\u4f2f\u627f\u3002\u5148\u51d1\u8fd9\u4e9b\u4ee5\u540e\u518d\u8865\u5145\u3002

你好楼主,古人崇尚高风亮节,不为五斗米折腰,通常隐士一是在期待明主,比如诸葛孔明;二是对当时社会比较灰心,故而隐于山水之间;三是不求功名利禄,只为逍遥天地间,因此不出世。

所以古人对于隐士是比较钦佩的,同时也是一种向往,能如此的洒脱,性情。但也有着一丝的无奈。

陶渊明的隐逸,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无声抗争。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最后赋《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从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来看,陶渊明的归隐不同于东晋时借归隐买名邀誉的其他隐士,他是真隐,是一种人生的选择,是一种对“举世皆浊”、“众人皆醉”的厌恶。

鲍照诗歌的艺术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但在当时却被目为“险俗”或 “险急”。首先,从诗歌的思想内容与情调来看,鲍照以寒士的身份抒发了贫寒之士的强烈呼声,表现为昂扬激越之情、慷慨不平之气和难以抑制的怨愤。他描写边塞战争、征夫戍卒以及游子、思妇和弃妇的生活,反映普通百姓及不幸家庭的悲哀;同情百姓的疾苦,揭露统治者横征暴敛和官僚政治的腐朽等,都是很有特色的。其次,从诗歌的艺术形式、表现技巧以及风格特征等方面来看,鲍照的诗歌尤其是乐府诗,多得益于汉魏乐府和南朝民歌的艺术经验。他现存的200首诗中乐府占八十多首,其中有三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有的是学习汉魏乐府,这些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有的是学习南朝民歌,如《吴歌》三首、《采菱歌》七首、《幽兰》五首、《中兴歌》十首等。学习民歌,在当时曾被文坛盟主颜延之等人轻视,鲍诗也被视为“俗”。鲍照在这些俗体调的诗中,又以跳荡雄肆、酣畅淋漓的笔力,“慷慨任气,磊落使才”(刘熙载《艺概·诗概》),心情发泄孤寒之士慷慨不平的激愤之情,因而被视为“险” 或“险急”。然而文学史的事实证明,鲍照诗歌的成就,远远超出了以颜延之为代表的“错采镂金”式的“士大夫之雅致”。他的诗以凌厉之势和“发唱惊挺” 的独特魅力,不仅在当时标举独出,征服了同时代的许多读者和诗人,而且也深得后代诗人与诗论家的赞许。如唐代诗人杜甫就曾以“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来称美李白;宋代敖器之说“鲍照远如饥鹰独出,奇矫无前”(《诗评》);明代陆时雍说“鲍照才力标举,凌厉当年,如五丁凿山,开人世之所未有。当其得意时,直前挥霍,目无坚壁矣。骏马轻貂,雕弓短剑,秋风落日,驰骋平冈,可以想此君意气所在”(《诗镜总论》);清代刘熙载说“‘孤蓬自振,惊沙坐飞’,此鲍明远赋句也,若移以评明远诗,颇复相似”,又说“明远惊遒绝人” (《艺概·诗概》),这些都足以说明鲍照诗歌俊逸豪放、奇矫凌厉的艺术风格在中国诗史上的突出地位。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且还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他以丰富的内容充实了七言体的形式>

因为以前的隐士是因为有知识,心境高,才隐逸的。关于陶渊明的出仕与隐退,人们习惯于从社会大环境崇尚隐逸之风和他内儒外道的思想去解释。其实,抓住陶渊明五次仕宦经历,历史地具体地去分析他为何隐退守拙的原因,可以得出一些新的认识。可归结为两点:一是陶渊明本性使然,一是社会现实使然。陶渊明性格的本质特征是追求心灵的最大自由和心态的闲适优雅,仕宦生活不符合他崇尚自然的本性。陶渊明处于一个崇尚自由、玄风扇炽的时代,政治上的篡夺和杀伐使一意寻求避祸全身的士人极易形成隐逸的品格。陶渊明隐逸性情的形成,应当说与东晋士族文人这种普遍企羡隐逸,追求精神自由的风尚不无关系。就是这种崇尚自然、悠然洒脱的天然禀赋,使他不堪“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最终挂官归田。他写了《归去来兮辞》,在诗中他十分坦诚地讲,就任县令,是为生计所迫;之所以辞职,是因为“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超然的性格使他宁可饿肚子,也不愿违心地逢迎上司而混迹官场了。在《归园田居》中,诗人歌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短短几句,对仕途的厌恶之情溢于言表。因“质性自然”“本爱丘山”,视仕宦之途为樊笼的陶渊明,终辞职归隐,抛离尘杂,返归自然。 陶渊明归隐田园不仅要与他率真的个性结合考虑,更要从广阔的政治背景以及他的仕宦生涯去体察,他的入世与出世可以说都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关。陶渊明虽最终解职归田,但他少壮时,却是有一番建功立业、兼济天下的思想的。在《饮酒》《杂诗》等诗歌中,他曾道:“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表明了他并非一开始就有出世的想法。他出生于世代官宦的家庭,又是元勋之后,也曾期望在仕途中有所进取,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他所处的东晋末年时局动荡:宗室内部的斗争,军阀对政权的野心,不断引起血腥的杀戮乃至激烈的火拼。这种社会动乱不仅给人民带来灾难,同时在社会上层也造成严重的不安感。这使陶渊明的政治雄心不得不有所消减。另外,在这种权力争夺之中,一切卑污血腥的阴谋,无不打着崇高道义的幌子,这使秉性真淳的陶渊明也难以忍受。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二十九岁的陶渊明第一次出来做官,到四十二岁挂冠归田共十三年。这期间,陶渊明一直处于“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斗争中,这在他的诗中多有体现。在《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等诗中,他叹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诗中蕴籍着诗人太多的失望和悲慨,可以看出诗人也曾为是否归田有过痛苦的徘徊和犹豫,但终究“爱丘山”的夙愿压倒了“逸四海”的猛志,他终于找到了他最终的路——归隐田园。所以说,他的归隐是社会现实使然,是他的思想与社会现实无法调和的结果。
三、从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来看,陶渊明的归隐不同于东晋时借归隐买名邀誉的其他隐士,他是真隐,是一种人生的选择,是一种对“举世皆浊”、“众人皆醉”的厌恶。且看陶渊明一生大致经历:始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后仕职于桓玄、刘裕、刘敬宣的幕下,最后任职彭泽令八十余日,因不肯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毅然辞职归耕田园。后有人劝他再度出仕为刘宋王朝服务,他宁愿贫病交加,穷困潦倒也不愿再涉官场。可以说,陶渊明归隐得真守拙得真。在《归园田居》、《饮酒》等诗中,诗人对自己归隐后的生活作了描写,“白日掩柴扉,对酒绝尘想。时复墟里人,披草共往来。相见天杂言,但道桑麻长。”“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些别人都瞧不上眼的乡村、平凡的事物、乡间生活,在诗人笔下却是那样的优美、宁静,显得格外亲切。归隐后的陶渊明还亲自参加生产劳动,接近劳动人民,歌颂劳动,这使得他的田园诗更具劳动生活气息。《癸卯岁始春怀左田舍》《归园田居》《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等,都描写了诗人参加劳动的情况:“在昔闻南苗,当年竟未践。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夙晨装吾驾,启涂情已缅。”癸“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人负来还。”“温原长如此,躬耕非所叹。”在早出晚归的辛勤耕作中,诗人与劳动人民的关系更为密切,对劳动人民的感情也更为真挚:“且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于为谁欤,田父有好怀。壶觚远见候,疑我与时乘。”从这些诗中,读者可以看出,在这种闲适的田园生活中,诗人心情自然而宁静,达到了心灵发展的真正和谐的境地,这才是真正的归隐。
陶渊明的隐居生活并非完全的出世,他隐居的本身就是对于黑暗现实不同流合污的一种反抗,这和逃避现实不一样。诗人在农村长期参与田间劳作,感情上越来越贴近劳动人民,更了解人民疾苦,在他的诗中对劳动人民的贫寒生活以及仕途的黑暗虚伪多有反映。他在诗中写到:“夏日常抱饥,寒夜无被眠”,“旧谷既没,新谷未登,颇为老农,而值年灾,日月尚悠,为患未已”,“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重华去我久,贫上世相寻”。虽然归隐田园,但诗人心中并不平静,他不愿也不可能完全抛却社会现实,他将自己未尽的政治理想寄寓诗中。在《桃花源记》里,诗人描述了一个心中的理想社会:“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重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人人都“怡然自乐”。这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动,大家过着富庶和平的生活。这个“世外桃源”反映了诗人美好的愿望,它和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否定。它是诗人归田后对农村生活实践的结晶,是诗人思想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这也足以证明,归隐后的陶渊明并未完全脱离现实。
从陶渊明的归隐和他归隐后的生活可以看出,陶渊明向往的社会是和平与安宁、自耕自食、无竞逐、无虚伪、没有相互压迫和残害的社会;追求的人生是淳朴真诚,淡泊高远,无身外之求的人生;喜爱的人生环境,也是恬静而充满自然之趣的乡村。由于这些追求,使他大多数的田园诗呈现出冲淡平和、旷洁悠远的外貌,但其背后却充满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恶与不安,对人生短促、身感无所感的焦虑。所以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鲍照一生仕途坎坷,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他还擅长写七言歌行,能吸收民歌的精华。感情丰沛,形象鲜明,并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对唐代的李白、高适、岑参等人的创作有一定的影响。杜甫说李白的诗“俊逸鲍参军”便是如此。鲍照与谢灵运、颜延之同时,合称“元嘉三大家”。鲍照的集子有南齐永明年间虞炎奉文惠太子萧长懋之命所编10卷。现存鲍照集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毛斧季校本《鲍氏集》为较早。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鲍参军集》最为流行。鲍照集的注释,始于清末的钱振伦,他的注本没有来得及刊行。近人黄节在钱注基础上作了补注,称《鲍参军诗注》,今人钱仲联作《鲍参军集注》,附有《鲍照年表》。

1、古代士人特别注重自我品格的培养,非常爱惜自己的名声。
古代流传有很大贤隐士,强国益民者甚多,为隐士赢取来很好的名声。
士人在不得志或是不得施展抱负是,往往以退为进,一来博取贤名,二者寻找契机。
更甚者,士人推崇“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还有很多人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卓尔不群,待价而沽。所以很是推崇隐士。

2、陶渊明的隐逸除了博取了好的名声,得到了所希冀的自由的生活并没有其他什么积极的意义。

3、所谓“俗”,从内容上看,指大量写作了征夫、思妇以及下层士人的思想感情与生活。所谓“险”,是指能用新奇的想象,独特的语言创造出别开生面的意境。
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表现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愿望不能实现的痛苦,同时抨击世族制度,抒发怀才不遇的情怀。诗中充满了不平与抗争,代表了当时寒士的思想情感。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刚劲,俊逸凌厉,“慷慨任气,磊落使才”(刘熙载《艺概·诗概》),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当时独树一帜。

第一,并不是“那么推崇隐士”而是文人的不得已而为之。在封建社会,一个人的抱负或远大理想只有只有通过权力来实现。没有权利,就没有推行自己抱负、理想的舞台。当手中没有权利,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的时候,就会寄情山水。这是和春秋战国儒、道思想斗争分不开的。儒家讲“入世”而道家讲“无为”也就是“出世”。
第二,陶渊明隐逸,其实谈不上作用。他的隐逸在当时只对他自己有影响,当然,为后世留下了优美的诗篇。他的隐逸,客观上是当时的社会不给他施展抱负的机会,主观上是陶渊明自己看透了官场的黑暗腐败,而却对之无能为力。
第三,鲍照诗歌的主要内容是表现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愿望不能实现的痛苦,同时抨击世族制度,抒发怀才不遇的情怀。诗中充满了不平与抗争,代表了当时寒士的思想情感。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刚劲,俊逸凌厉。钟嵘评“险俗”。所谓“俗”,从内容上看,指大量写作了征夫、思妇以及下层士人的思想感情与生活。从数量、思想感情的强烈而言,唐前诗人中以鲍照为最。所谓“险”,是指能用新奇的想象,独特的语言创造出别开生面的意境。

前两条为个人理解,第三条是copy。希望有所帮助

隐士就是隐居不仕之士。首先是“士”,即知识分子,否则就无所谓隐居。不仕,不出名,终身在乡村为农民,或遁迹江湖经商,或居于岩穴砍柴。历代都有无数隐居的人,皆不可称为隐士.即有才能、有学问、能够做官而不去做官也不作此努力的人,才叫“隐士。隐士,是不愿舍弃己身的宗旨、道德的操守以谋取荣显的人,是抱定一颗初心,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人。

一.原因:
1.《史记》中记古人语“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看来隐士是立了“德”,所以正史皆为隐士立传。
2.在古人看来,隐是一种“志”,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能夺志。隐士的隐,是操守,也象征着人格,而人格是无价的。
3.隐士往往象征着不一般的人, 有才能、有学问、能够做官而不去做官也不作此努力的人,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
4.它象征着个人修养的终极目标。
5.文人放浪形骸的生活方式和谈尚玄远的清谈风气的形成,和当时道家崇高自然的思想影响有关。

二.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有“千古隐逸诗人”之称,他的诗却达到了“隐逸诗”的巅峰。“隐逸诗”,真是到了超凡脱俗的地步。
1.最主要体现于诗词对于唐宋以及后来的影响。他以大量的反映田园风物、劳动生活及乡间情趣的作品,感召着后世作者,使他们在各自的创作实践中不断采纳田园题材,以质朴自然的笔锋写出了大量陶渊明式的田园诗。
2..与官场的丑恶、黑暗相对照,陶渊明笔下的田园、自然便凸现出一种清新、宁静的绝美状态。
3..诗从内容上来讲冲破了传统的农事诗的范畴,丰富了隐逸诗的题材,提高了隐逸诗的思想价值。
4.他用自己全部生命实践探索出一条明智的隐逸之路,也可以说是为后人开辟了一片新的生存空间。
5.在陶渊明艺术化的隐逸之路的感召下,唐宋时期出现了很多风流清高,追求隐逸生活的人物。

三.钟嵘评“险俗”。所谓“俗”,从内容上看,指大量写作了征夫、思妇以及下层士人的思想感情与生活。从数量、思想感情的强烈而言,唐前诗人中以鲍照为最。所谓“险”,是指能用新奇的想象,独特的语言创造出别开生面的意境。《鲍照年谱》

  • 濡備綍鐪嬪緟涓浗鍙や唬鐭ヨ瘑鍒嗗瓙鐨勯殣閫镐箣椋
    绛旓細涓浗鍙や唬鐭ヨ瘑鍒嗗瓙涓細鍑虹幇"閫稿+"鐨勫師鍥狅紝鎴戣涓烘槸浠栦滑鏄笉婊℃剰鐜板疄鏀挎不锛屽緱涓嶅埌鏈濆环閲嶇敤銆傚彲浠ヨ繖涔堣锛屼絾鍑¢殣灞呰咃紝閮芥槸浜涙嫢鏈夌嫭绔嬩汉鏍肩殑楂樺皻涔嬪+锛屼粬浠垨鍗氳缇や功锛屾垨寰锋ч珮灏氾紝鎴栧鎵嶅鑹猴紝涓轰埂閲屾墍绉般備粬浠殣灞呬互鍚庯紝铏借涔熺暀涓嬩簡澶ч噺鐨勮瘲姝屻佷功鐢讳笌涓撹憲锛屾瘮濡傞櫠娓婃槑銆侀檰缇界瓑锛屼絾瀵逛簬澶у鏁闅愬+鏉ヨ...
  • 涓浗鍙や唬鐨勯殣澹閮芥槸鎬庝箞涓鍥炰簨?
    绛旓細娓呴珮锛屽鍌诧紝瀹舵湁浣欒储锛堝ぇ澶氾級锛屾偛瑙傚け鎰忥紝鏃犲姏鏀瑰彉锛岀储鎬х溂涓嶈蹇冧笉鐑︼紝閬夸笘浜庝汉鐑熺█灏戝锛屼笉鎰垮啀闂荤獥澶栦簨銆併併佸綋鐒讹紝涔熸湁寰堝娌藉悕閽撹獕鑰咃紝鍝椾紬鍙栧疇锛屼互鍗氬0鍚嶃
  • 闅愬+鏂囧寲鏄浣曚骇鐢熺殑?涓轰綍闅愬+鏂囧寲浼氬湪榄忔檵鏃舵湡寰楀埌蹇熷彂灞?
    绛旓細澶勫垯涓鸿繙蹇楋紝鍑哄垯涓哄皬鑽夈’璋㈢敋鏈夋劎鑹层”鏈夋鎴戜滑鍙互鐪嬪嚭锛屽湪褰撴椂鐨勭ぞ浼氾紝浜轰滑瀵逛簬闅愬+鏄惁鑳藉潥瀹堥殣鑺傚崄鍒嗙湅閲嶏紝鑰岃兘澶熷潥瀹堥殣鑺備笉涓哄鐣屽悕鍒╀簨鐗╂墍璇辨儜鐨勯殣澹紝涔熸槸鍊煎緱鍙椾汉璧為鐨勩傚弬鑰冩枃鐚細[1]鏉庣孩鑹.浠庨瓘鏅嬮殣澹湅涓浗鍙や唬闅愬+鏂囧寲[J].榻愰瞾甯堣寖瀛﹂櫌瀛︽姤,2012,27(01):6-14....
  • 鍙や唬鏈夊悕鐨闅愬+寰堝,涓轰粈涔堢幇浠e嵈娌′簡
    绛旓細鏇翠弗閲嶇殑闂婧愯嚜浜庨鐗╋紝鍦ㄥ垰杩涘叆缁堝崡灞辩殑鏃跺欙紝杩樻湁浜鍑嗗鐨勫彛绮紝浣嗚繖鏀拺涓嶄簡澶氫箙銆傚挨鍏舵槸澶ч洩灏佸北涔嬪悗锛岄噹鏋滀篃寰堥毦鎵惧埌锛岃繖涓椂鍊欎笉灏戜汉灏变細鎸ㄩタ銆傛墍浠ヤ竴鍦哄ぇ闆氨璁╄繖浜涚儹琛蜂簬闅愬+鐢熸椿鐨勫勾杞讳汉鎰熷埌浜嗘亹鎯э紝鎰熷埌浜嗕笉瀹夛紝鎵璋撶殑闅愬眳鐢熸椿鍒板ご鏉ヤ笉杩囨槸涓鍦哄櫓姊︺3銆侀殣澹慨蹇 绾佃涓浗鏁板崈骞寸殑鍘嗗彶锛岄殣澹笉...
  • 涓浗闅愭枃鍖
    绛旓細璇烽棶鎴戝浗鍙や唬鐨勯殣澹鏈夊摢浜涘晩,瑕佹渶鍏ㄩ潰鏈鏉冨▉鐨,璋㈣阿,鏈濂借兘缁欑殑鍏蜂綋鐐,鐒跺悗鍏充簬鍐欓殣鏂囧寲鐨勬枃绔,鎴栬呬綘浠涓浗闅愭枃鍖栫殑鐞嗚В,閮借,璋㈣阿!... 璇烽棶鎴戝浗鍙や唬鐨勯殣澹湁鍝簺鍟,瑕佹渶鍏ㄩ潰鏈鏉冨▉鐨,璋㈣阿,鏈濂借兘缁欑殑鍏蜂綋鐐,鐒跺悗鍏充簬鍐欓殣鏂囧寲鐨勬枃绔,鎴栬呬綘浠涓浗闅愭枃鍖栫殑鐞嗚В,閮借,璋㈣阿! 灞曞紑 ...
  • 鏈夊叧褰掗殣鏂囧寲
    绛旓細1銆佲闅愬+鈥濆氨鏄殣灞呬笉浠曚箣澹涓浗鍙や唬鎶婄ぞ浼氭垚鍛樺垎涓哄+銆佸啘銆佸伐銆佸晢鍥涚被锛屽叾涓殑澹氨鐩稿綋浜庣幇浠gぞ浼氱殑鐭ヨ瘑鍒嗗瓙锛屼粬浠帉鎻$潃鐭ヨ瘑鎶鏈拰閬撳痉鏂囧寲銆傝屼笖锛屼粠鍚勭鍙叉枡璁拌浇鏉ョ湅锛岃繖浜涢殣澹滑寰寰鏄+浜洪樁灞備腑鐨勭簿鑻憋紝浣嗘槸浠栦滑鍗村銆婃棫鍞愪功路闅愰搞嬩簯锛氣滄墍楂樿呯嫭琛屸濓紝鈥滄墍閲嶈呴冨悕鈥濄2銆佲滃鑰屼紭鍒欎粫鈥...
  • 闅愬+绮剧涓庣幇瀹炵敓娲
    绛旓細濡傚簭瑷鎵瑷鈥滆鐮旂┒涓浗鏂囧寲鐨勬簮娴,鍙婂叾姘戞棌鍥藉鐨勫奖鍝,瀵逛簬涓浗闅愬+杩欎竴绉嶆濇兂鐨勫瓨鍦,鏄剧劧鏄煎緱娉ㄦ剰鐨勨,灏嗛殣澹幇璞$疆浜庝腑鍥芥枃鍖栫殑鈥滄簮娴佲濈殑瑙掑害鍔犱互鎺㈢┒纭槸蹇呰鐨,鍥犱负鍦涓浗鍘嗗彶涓,闅愬+缇や綋鐨勭敓娲诲寘鎷墿璐ㄧ殑鍜岀簿绁炵殑鏃犵枒鏄竴绉嶆剰璇嗗舰鎬佸湪鐜板疄涓殑璺佃,瀹冧滑闅愬惈鐫涓浗浼犵粺鏂囧寲鍩哄洜閲屸滃皻璋﹁,鎬т腑搴,钖勫悕鍒,閯...
  • 鍙や唬闅愬+
    绛旓細闄舵笂鏄庡綋杩囧畼锛屽洜涓哄瀹樺満涓嶆弧鑰岃В鍐犲綊鍘汇傜帇缁达細鍏堟槸鍋氬畼锛屼絾鍚庢潵涓嶆効鍋氫簡锛屼絾杈炲畼鍙堟棤淇濅簬鐢熻锛屼簬鏄櫧鍋氬畼锛屽嵈涓嶉棶鏀夸簨锛岃繃鐫瀹為檯鐨勯殣灞呯敓娲伙紝铏界劧涓嶅叿鏈闅愬+鐨鍚嶅垎锛屼絾鍗存湁闅愰告濇兂銆傚厓鏄庝箣浜ょ殑鐜嬭挋銆佹槑鏈懀鍏舵槍锛屽潎鏄厛鍋氬畼锛岀劧鍚庡張闅愬眳锛屽緟鏈濆环寰佸彫鎴栧舰鍔挎湁鍒╋紝鍙堝鍑轰粫锛屼箣鍚庡啀褰掑幓銆傚崡鏈濋綈姊...
  • 鍙や唬淇℃伅浼犳挱娓犻亾鍗曚竴,闅愬+鏄浣曞仛鍒,瓒充笉鍑烘埛鍗寸煡澶╀笅浜?
    绛旓細杩欎簺浜鸿閲庡紑闃斿鏈濆环鏃朵簨浜嗚В鐨勮姣斿父浜哄锛屼笖鏈夊緢鐙埌鐨勮瑙c備互涓婅繖浜涘師鍥犻兘鏄钁涗寒瓒充笉鍑烘埛浣嗗嵈鍙互鐭ユ檽澶╀笅浜嬬殑鍘熷洜銆傛墍浠ュ緢澶氱殑闅愬+闅愬眳鏍规湰灏辨病鏈夊拰绀句細鑴辫妭锛岀浉鍙嶄粬浠湁鏇村姞渚垮埄鐨勬秷鎭笭閬擄紝浠栦滑鐨勯殣灞呭彧鏄负浜嗙粰鑷繁閫犲娍锛岃繖鏍蜂粬浠棦鍙互鍚嶅0澶у櫔涔熷彲浠ュ惛寮涓浜瀹樺憳鍜屾嫢鏈夊緢濂界殑鍚嶅0銆
  • 闅愬+鐨鐪熷亣闅愬+
    绛旓細缁堝崡鎹峰緞鏃犲績璧帮紝澶勫+铏氬0灏藉姏澶搞傜嵀绁瘲涔﹀厖钁椾綔锛岃潎钀ラ挓榧庢鼎鐑熼湠銆傜咯鐒朵竴鍙簯闂撮工锛岄鍘婚鏉ュ鐩歌銆傗濄闅愰告棦鏄竴绉嶆枃鍖栫幇璞★紝涔熸槸涓绉嶇敓瀛樻柟寮忥紱闅愬+鏄竴涓壒娈婄殑绀句細缇や綋锛屾洿鏄竴绉嶇壒娈婄ぞ浼氳澧冪殑浜х墿銆傚湪涓浗鍙や唬锛屾棤璁烘槸鍝釜瀛︽淳锛屼技涔庨兘瀵归殣澹拰闅愰告枃鍖栨湁涓绉嶈В涓嶅紑鐨勬儏缁擄紝鍎掋侀亾涓ゅ鏇存槸...
  • 扩展阅读:中国真实的隐世高人 ... 中国十大隐居诗人 ... 中国真有隐居高人吗 ... 中国古代真正的隐士 ... 十大隐士实力排名 ... 国家隐藏的高人 ... 终南山隐居到底多可怕 ... 终南山隐士靠什么生活 ... 古画清明上河图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