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是干什么的? 屈原是干啥的?

\u5c48\u539f\u662f\u5e72\u4ec0\u4e48\u7684

\u5c48\u539f\u662f\u54ea\u4e2a\u671d\u4ee3\u7684\uff1f\u6709\u4ec0\u4e48\u8457\u4f5c\uff1f\u4ed6\u7684\u4e00\u751f\u6709\u4ec0\u4e48\u6837\u7684\u8d21\u732e\u5417\uff1f

\u5c48\u539f\uff08\u7ea6\u516c\u5143\u524d340\u2014\u516c\u5143\u524d278\u5e74\uff09\uff0c\u4e2d\u56fd\u6218\u56fd\u65f6\u671f\u695a\u56fd\u8bd7\u4eba\u3001\u653f\u6cbb\u5bb6\u3002\u51fa\u751f\u4e8e\u695a\u56fd\u4e39\u9633\u79ed\u5f52\uff08\u4eca\u6e56\u5317\u5b9c\u660c\uff09\u3002\u8288\u59d3\uff0c\u5c48\u6c0f\uff0c\u540d\u5e73\uff0c\u5b57\u539f\uff1b\u53c8\u81ea\u4e91\u540d\u6b63\u5219\uff0c\u5b57\u7075\u5747\u3002\u695a\u6b66\u738b\u718a\u901a\u4e4b\u5b50\u5c48\u7455\u7684\u540e\u4ee3\u3002\u5c11\u5e74\u65f6\u53d7\u8fc7\u826f\u597d\u7684\u6559\u80b2\uff0c\u535a\u95fb\u5f3a\u8bc6\uff0c\u5fd7\u5411\u8fdc\u5927\u3002\u65e9\u5e74\u53d7\u695a\u6000\u738b\u4fe1\u4efb\uff0c\u4efb\u5de6\u5f92\u3001\u4e09\u95fe\u5927\u592b\uff0c\u517c\u7ba1\u5185\u653f\u5916\u4ea4\u5927\u4e8b\u3002 \u63d0\u5021\u201c\u7f8e\u653f\u201d\uff0c\u4e3b\u5f20\u5bf9\u5185\u4e3e\u8d24\u4efb\u80fd\uff0c\u4fee\u660e\u6cd5\u5ea6\uff0c\u5bf9\u5916\u529b\u4e3b\u8054\u9f50\u6297\u79e6\u3002\u56e0\u906d\u8d35\u65cf\u6392\u6324\u8bfd\u8c24\uff0c\u88ab\u5148\u540e\u6d41\u653e\u81f3\u6c49\u5317\u548c\u6c85\u6e58\u6d41\u57df\u3002\u695a\u56fd\u90e2\u90fd\u88ab\u79e6\u519b\u653b\u7834\u540e\uff0c\u81ea\u6c89\u4e8e\u6c68\u7f57\u6c5f\uff0c\u4ee5\u8eab\u6b89\u56fd\u3002

屈原(前339?~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生平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全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秦国,楚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楚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楚人。他学识渊博,品德高尚,二十几岁就辅佐怀王,担任左徒的高级职务。主张内修政治,外抗强秦,但遭到反动贵族集团的迫害。楚顷襄王继位后,屈原被放逐,长期流浪在沅、湘流域。他热爱祖国,接近人民生活。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了楚国的郢都。楚国的危亡,人民的苦难,使屈原痛不欲生,大约就在这一年的五月初五投汩罗江而殁。屈原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他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和《九章》等。《离骚》是最著名的代表作,全诗共373问,2490字。《离骚》辞藻华美,想象丰富,文采绚烂,气魄雄伟。后人把这种浪漫主义新诗体称之为“骚体”或“楚辞”。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最早的长篇抒情诗。诗中诗人用了许多比喻,无情地揭露了统治集团的丑恶,抨击了他们的奸邪、纵欲、贪婪、淫荡和强暴。同时,他也塑造了坚持正义、追求真理、不避艰难、不怕迫害、热爱乡土和人民的人物形象。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全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楚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楚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中国端午节吃粽子,就是为了纪念屈原!

屈原
诗人屈原简介 (约前304-前278年)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于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沈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此外,《卜居》,《渔父》等篇是否为屈原所作,学术界尚有争议.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所谓"举贤授能",就是不分贵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他还以奴隶傅说,屠夫吕望,商贩宁戚的历史事迹为例,说明了不拘身份选拔人才的合理性.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贵,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了他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的尖锐对立,表达了他革除弊政的进步要求,而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国危亡,使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祖国的决心.屈原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中兴之主.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一步.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据《续齐谐记》和《隋书·地理志》载,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投江自尽.中国民间五月五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主要著作:

《天问》,《哀郢》,《离骚》

《九歌》:九歌·大司命,九歌·东皇太一,九歌·东君,九歌·国殇,九歌·河伯,九歌·礼魂,九歌·山鬼,九歌·少司命,九歌·湘夫人,九歌·湘君,九歌·云中君

离 骚

《楚辞》是战国时楚人屈原的作品。关于篇名,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解释为“离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解释为“别愁”;近人或解释为“牢骚”,或解释为“楚国曲名‘劳商’的异写”。关于写作年代,有人认为写于楚怀王当朝,诗人被疏远以后;也有人认为作于顷襄王当朝,诗人再放江南时。迄无定论。《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

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诗中大量运用了古代神话传说,以想象和联想的方式构成了瑰丽奇特的幻想世界,又以神游幻想世界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诗中大量地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将深刻的内容借助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极富艺术魅力。《离骚》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屈原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中的一员,也是我国杰出的大文豪,最早的伟大爱国诗人,还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和改革家。

屈原,名平,字原,又名正则,表字灵均。“正则”即“平”,以法天:“灵均”即“原”,以法地。战国时期楚国人,故里汉寿沧港。约生于公元前340年正月初7日(有说初5日),逝于公元前278年,5月初5日,享年62岁。

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后,“屈”是楚国(昭、屈、景)三族中第一个大旺族。武王把次子“瑕”分封在屈的地方,即今日的汉寿境地。“瑕”就以“屈”为他的派称,以后便成了“屈”姓。从“瑕”到屈原已有5百多年的历史。屈原的祖父屈宜恤,做过宣王时的司马,威王时的“莫敖”,是威震诸侯的大将军,屈原的父亲屈丐,字伯庸,是统帅楚国最精锐“申息”之师的大将军。

屈原幼年,入公侯子第学校读书,资质聪颖,过目不忘,又日夜苦读,积累了不少文、史、神话和天文方面的知识,加之其父母教育甚严,公认他是王族子弟中的姣姣者。

屈原青年时,就明于治理,娴于辞令。德才兼备,又是武王的后裔,怀王很器重他。约18岁就选入王室,20岁就奉命第一次出使(使者相当大夫)齐国,出色地完成了六国联盟的重任。约22岁被任为左徒(太傅,即国王的秘书长)仅次于令尹(宰相),职位极大,并与楚怀王“成言”,即对天盟誓,君臣志同到老。便参与怀王内政外交的重大决策。他积极主张明王法度。举贤荐能,联齐抗秦,统一中国,实现“美政”,怀王乐意采纳。然而以南后郑袖为首的贵族集团嫉妒屈原,反对改革,尽力谗毁,昏君糊涂地把他流放,此时屈原约30岁。

屈原离京后,前往江南途中,因秦魏攻楚时,怀王想起屈原,便派人找回了他,怀王命他第二次出齐,联齐抗秦,凭自身的才名和三寸不烂之舌,一举说服齐宣王。但是,张仪又勾结南后再次诋毁屈原,怀王勃然大怒,改任他为三闾大夫,此职是掌管王族三姓的有关事务,负责谱牒,祭祀和教育等。虽职位较高,但不能面见国王。当怀王出秦赴约时,容颜憔悴的屈原,跪在路边哭劝,反被奸臣靳尚推倒在地,飞车而去,其恶果怀王被扣,囚禁三年,死于秦国,这时屈原已42岁。

屈原听说怀王灵柩已回,赴京扶柩痛哭,并奉劝襄王与秦断交,襄王已动心而未成行,反娶秦王之女,认贼作父,屈原竟拼命求见,在宫门口却碰上子兰,他大声怒骂子兰。第二天,子兰向襄王极力诽谤屈原,襄王大怒,便撤了他三闾大夫之职,流放江南很久他已50余岁了。

屈原离开郢都,沿长江而下,满怀悲愤,忧愁交加,便写下了《离骚》。在流浪中写了《招魂》,还设灵位诵此诗祭祀怀王。以后过洞庭、逆沅水,回到汉寿沧港故里住了很久。在此期间他每天在河边湖畔走来走去,独吟诗歌。他已面黄肌瘦,形若枯槁。一天在沧浪河畔遇渔父相交谈心,便写下了《渔父》。尔后,他离家行至湘水时,秦军破郢都,闻此消息,他更忧国忧民,心似火焚,就写下最后一首《怀沙》诗,表明他坚守忠洁、誓死不屈的决心。于5月5日自沉汩罗江,年62岁,故里沧港人民一听到屈原投河,立刻去汩罗捞尸,并将包好的粽子投入河中,以免鱼龙伤害尸体。年年如此,便成了端午龙舟竞渡和包粽子的传统风俗。

1953年,农历5月初5日,我国广泛开展了纪念屈原的活动。同年9月,世界和平理事会开会纪念屈原,号召全世界人民向他学习。

屈原创造了与日月争光的楚辞25篇,其中23篇是在故里沧港写就。《离骚》是中国诗坛的杰作。也是世界著名的史诗,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在很多国家的图书馆里还挂着屈原的画像。《国风》和《离骚》合称为“风骚”,连诗人也称“骚人”。抗日时期,曾一时定5月5日为“诗人节”。

屈原虽已离我们2283周年了,但他的著作是全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伟大的现实意义。我们不仅要世代缅怀他,而且要广泛宣传和认真学习他。我们要学习他坚持奋进的思想,忠诚高洁的品德,宁死不屈的意志和爱国爱民的伟大精神!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

  屈原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 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5] 。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

  • 灞堝師鏄共浠涔堢殑
    绛旓細灞堝師鏄妤氬浗鐨勮吹鏃忓嚭韬紝鏄姝︾帇鐔婇氫箣瀛愬眻鐟曠殑鍚庝唬锛屽彲浠ヨ鍜屽綋鏃剁殑妤氱帇鏄翰鎴氬叧绯汇備换涓夐椌澶уか銆佸乏寰,鍏肩鍐呮斂澶栦氦澶т簨鈥濄傚湪灞堝師鍔姏涓嬶紝妤氬浗鍥藉姏鏈夋墍澧炲己銆傚眻鍘熶负浜烘ф牸鑰跨洿锛屽嵈鍥犲湪淇娉曡鐨勬椂鍊欙紝涓嶆効鍚粠涓婂畼澶уか鐨勮瘽涓庝箣鍚屾祦鍚堟薄锛屽啀鍔犱笂妤氭鐜嬬殑浠ゅ肮瀛愬叞銆佷笂瀹樺ぇ澶澇灏氬拰浠栫殑瀹犲閮戣绛変汉锛屽彈...
  • 灞堝師鏄共浠涔堢殑?璇峰憡鐭?
    绛旓細灞堝師锛堝墠340骞达紞鍓278骞达級锛屾垬鍥芥椂鏈熸鍥戒汉锛岃妶濮擄紝灞堟皬锛屽悕骞筹紝瀛楀師锛屼互瀛楄锛涘張鍦ㄣ婄楠氥嬩腑鑷簯锛氣滃悕浣欐洶姝e垯鍏紝瀛椾綑鏇扮伒鍧団濄傚嚭鐢熶簬妤氬浗涓归槼锛堜粖娌冲崡瑗垮场鎴栨箹鍖楃Л褰掞級锛屾槸涓浗鏈鏃╃殑娴极涓讳箟璇椾汉锛屾槸妤氭鐜嬬唺閫氫箣瀛愬眻鐟曠殑鍚庝唬锛屼腑鍥芥枃瀛﹀彶涓婄涓浣嶇暀涓嬪鍚嶇殑浼熷ぇ鐨勭埍鍥借瘲浜恒備粬鐨勫嚭鐜帮紝鏍囧織...
  • 灞堝師鏄共浠涔堢殑?
    绛旓細灞堝師锛堝墠339锛燂綖鍓278锛燂級鎴樺浗鏈湡妤氬浗浜猴紝鏉板嚭鐨勬斂娌诲鍜岀埍鍥借瘲浜恒傚悕骞筹紝瀛楀師銆傛姝︾帇鐔婇氫箣瀛愬眻鐟曠殑鍚庝唬銆備腹闃筹紙浠婃箹鍖楃Л褰掞級浜恒傜敓骞 灞堝師涓鐢熺粡鍘嗕簡妤氬▉鐜嬨佹鎬鐜嬨佹瑗勭帇涓変釜鏃舵湡锛岃屼富瑕佹椿鍔ㄤ簬妤氭鐜嬫椂鏈熴傝繖涓椂鏈熸鏄腑鍥藉嵆灏嗗疄鐜板ぇ涓缁熺殑鍓嶅锛屸滄í鍒欑Е甯濓紝绾靛垯妤氱帇銆傗灞堝師鍥犲嚭韬吹鏃忥紝鍙...
  • 灞堝師鐨璧勬枡
    绛旓細灞堝師鍘夊0澶ч獋:"鏄綘鍔濆ぇ鐜嬪埌绉﹀浗鍘荤殑!浣犳槸妤氬浗鐨勪护灏瑰悧?浣犳槸绉﹀浗鐨勫ジ缁嗗晩!鎶婂浗瀹堕椆鎴愯繖涓牱瀛,妤氬浗鐨勭櫨濮撹鍚冧綘鐨勮倝鍝!" 瀛愬叞鎱屽繖鎶ュ憡閮戣,閮戣澶ф:"杩欐槸鐤瓙,杩樿兘璁╀粬鍋氫粈涔瀹,璁╀粬姝诲緱杩滆繙鐨,姘歌繙涓嶅噯鍥炴潵!" 濂圭珛鍒诲彨椤疯鐜嬮潻鎺灞堝師鐨涓夐椌澶уか鑱屼綅,鍙汉鎶奸,娴佹斁鍒版睙鍗楀幓,姘歌繙涓嶅噯杩囨睙銆傘 灞堝師琚娂...
  • 灞堝師绠浠
    绛旓細灞堝師鏄鎴戝浗鏈鏃╃殑娴极涓讳箟璇椾汉锛屽師濮撹妶锛坢菒锛,鍚嶅钩锛屽瓧鍘燂紝鏄姝︾帇鐔婇氫箣瀛愬眻鐟曠殑鍚庝唬銆備腑鍥芥枃瀛﹀彶涓婄涓浣嶇暀涓嬪鍚嶇殑浼熷ぇ鐨勭埍鍥借瘲浜恒備粬鐨勫嚭鐜帮紝鏍囧織鐫涓浗璇楁瓕杩涘叆浜嗕竴涓敱闆嗕綋姝屽敱鍒颁釜浜虹嫭鍞辩殑鏂版椂浠c傚叕鍏冨墠340骞磋癁鐢熶簬绉綊涓夐椌涔′箰骞抽噷銆傚眻鍘熶粠灏忓氨寰堝嫟濂嬶紝娓存湜瀛︿範銆傛棭骞达紝妤氭鏃轰俊浠讳粬銆備粬鏄...
  • 灞堝師鏄涓涓浠涔鏍风殑浜?
    绛旓細灞堝師锛屼紵澶х殑鐖卞浗璇椾汉锛岀粓鐢熸湭澶变俊锛屽缁堝潥鎸佽嚜宸辩殑楂樻磥鍝佽川锛屼互绁栧浗鐨勫叴浜°佷汉姘戠殑鐤捐嫤涓哄康锛屽繝璐炶跨洿锛屾湁蹇楁皵锛屼笉鎰跨湅瑙佸浗鍔涙棩娓愯“璐ヨ岀埍鍥藉織澹紝鏄巻鍙蹭笂鍙や唬缃曡鐨勭埍鍥戒汉澹拰蹇т激璇楁儏鐨勪唬琛ㄣ
  • 灞堝師绠浠嬨佹椂浠h儗鏅佺浉鍏虫晠浜嬨佸垱浣溿
    绛旓細灞堝師锛堢害鍏厓鍓340鈥斿叕鍏冨墠278骞达級锛屼腑鍥芥垬鍥芥椂鏈熸鍥借瘲浜恒佹斂娌诲銆傚嚭鐢熶簬妤氬浗涓归槼绉綊锛堜粖婀栧寳瀹滄槍锛夈傝妶濮擄紝灞堟皬锛屽悕骞筹紝瀛楀師锛涘張鑷簯鍚嶆鍒欙紝瀛楃伒鍧囥傛姝︾帇鐔婇氫箣瀛愬眻鐟曠殑鍚庝唬銆傚皯骞存椂鍙楄繃鑹ソ鐨勬暀鑲诧紝鍗氶椈寮鸿瘑锛屽織鍚戣繙澶с傛棭骞村彈妤氭鐜嬩俊浠伙紝浠诲乏寰掋佷笁闂惧ぇ澶紝鍏肩鍐呮斂澶栦氦澶т簨銆 鎻愬♀滅編鏀库...
  • 灞堝師鏄共浠涔堢殑?
    绛旓細灞堝師鏄鎴樺浗鏈湡鐨勬鍥戒汉锛屽嚭鐢熶簬涓归槼璐垫棌瀹跺涵锛屽鑺堛傝繖涓姘忕浉淇″ぇ瀹堕兘鍚繃锛屽ぇ绉﹀澶悗鑺堝叓瀛愪篃鏄妶濮擄紝鍏跺疄瀹eお鍚庢湰鏉ヤ篃鏄鍥戒汉锛屽彲瑙佹鍥借妶濮撲汉澹笉灏戙傚眻鍘熸槸鏈鏃╃殑娴极涓讳箟璇椾汉锛岃繕鏄竴浣嶈緸璧嬪鍚屾椂涔熸槸鏀挎不瀹讹紝璧峰垵浠栧彧鏄竴鍚嶅幙瀹橈紝鍚庢潵鎵嶅崕鏄鹃湶琚鎬鐜嬮噸鐢紝瀹樻嫓宸﹀緬锛屾鎬鐜嬫淳浠栧嚭浣块綈鍥斤紝鍚庢潵...
  • 鏈夊叧灞堝師鐨鎵鏈夎祫鏂
    绛旓細灏戝勾鏃跺彈杩囪壇濂界殑鏁欒偛锛屽崥闂诲己璇嗭紝蹇楀悜杩滃ぇ銆傛棭骞村彈妤氭鐜嬩俊浠伙紝浠诲乏寰掋佷笁闂惧ぇ澶紝鍏肩鍐呮斂澶栦氦澶т簨銆傛彁鍊$編鏀匡紝涓诲紶瀵瑰唴涓捐搐浠昏兘锛屼慨鏄庢硶搴︼紝瀵瑰鍔涗富鑱旈綈鎶楃Е銆傚洜閬吹鏃忔帓鎸よ璋わ紝琚厛鍚庢祦鏀捐嚦姹夊寳鍜屾矃婀樻祦鍩熴傛鍥介儮閮借绉﹀啗鏀荤牬鍚庯紝鑷矇浜庢报缃楁睙锛屼互韬畨鍥姐灞堝師鏄涓浗鍘嗗彶涓婄涓浣嶄紵澶х殑鐖卞浗璇椾汉...
  • 灞堝師鏄鎬庢牱鐨勪汉
    绛旓細灞堝師鏄鎴戝浗鏈鏃╃殑娴极涓讳箟璇椾汉锛屽師濮撹妶锛坢菒锛,鍚嶅钩锛屽瓧鍘燂紝鏄姝︾帇鐔婇氫箣瀛愬眻鐟曠殑鍚庝唬銆備腑鍥芥枃瀛﹀彶涓婄涓浣嶇暀涓嬪鍚嶇殑浼熷ぇ鐨勭埍鍥借瘲浜恒備粬鐨勫嚭鐜帮紝鏍囧織鐫涓浗璇楁瓕杩涘叆浜嗕竴涓敱闆嗕綋姝屽敱鍒颁釜浜虹嫭鍞辩殑鏂版椂浠c傚叕鍏冨墠340骞磋癁鐢熶簬绉綊涓夐椌涔′箰骞抽噷銆傚眻鍘熶粠灏忓氨寰堝嫟濂嬶紝娓存湜瀛︿範銆傛棭骞达紝妤氭鏃轰俊浠讳粬銆備粬鏄...
  • 扩展阅读:屈原跳河真实原因 ... 屈原是怎样一个人 ... 屈原真实死因大揭秘 ... 屈原是端午节跳河自尽 ... 屈原的真实身份 ... 屈原的故事 ... 屈原真正的死因 ... 屈原真名叫芈平 ... 屈原投河自尽的真正原因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